人音版 小学音乐三下《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牧童之歌》教案课型:以唱歌课为主的综合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读准八分附点节奏,唱好连续附点音符的节奏,能基本连贯的唱会歌谱。
3、欣赏《牧童短笛》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牧童之歌》,体验不同地区牧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连续附点音符节奏。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也比较喜欢直观的教学手段,本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迷人的画面、动听的旋律、热情的舞蹈,让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积淀音乐情感,进而准确动情地学唱、表演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铃鼓五、设计理念《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所以本课以欣赏新疆牧民生活短片做铺垫,让学生对牧民生活有感性的认识,再以模仿马蹄声,乐器伴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的学好歌曲,背唱歌曲。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1、播放新疆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6. 全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歌词,识谱,填词唱歌曲,感情处理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每一次演唱提出具体而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能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和优美的声音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美。
]7. 歌表演请几名同学用铃鼓来伴奏。
(其余同学唱歌曲)[设计意图:用新疆常用的乐器手鼓伴奏,感受音乐热情愉快的氛围,学生演唱和伴奏合作,使教学达到高潮](四)拓展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1、欣赏《牧童短笛》(播放视频,老师做简单的讲解提示)2、生谈谈听了歌曲后的感受。
人音小学音乐三下《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
第五课《牧童之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一. 教材分析《6第六课牧童之歌》是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描绘牧童放牧时欢乐场景的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牧童们愉快的生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了解到牧童的生活状态,激发对自然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简单地演唱歌曲。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和创造。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牧童的生活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生活场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童之歌》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音响设备、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牧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牧童之歌》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巩固(5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魅力。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学唱《孤独的牧羊人》2、准确、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约德尔调”和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腔。
教学重点: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愉快地唱歌。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哆来咪》。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3、欣赏《雪绒花》。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二、歌曲教学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生: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
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用“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唱出来。
(播放课件)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
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
第6课课题《牧童之歌》学校枣臻小学设计者魏慧波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熟悉并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
三、在学唱歌曲过程中体验牧民们劳动的快乐与意义。
四、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小组合作进行歌表演。
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点一、以愉快而有趣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一、踩着音乐进教室(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三、新课教学1、以《喜洋洋》动画导入,并出示剪刀,剪羊毛(点击多媒体,出示图片;安排学生上台用剪刀剪节奏,并呈现出节奏谱;最终教师总结出两种剪法并作对比,引出附点八分音符)2、拿出沙锤打“咔嚓”两种节奏,并作对比。
3、逐步加大难度,适当地变化节奏,并出示附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卡纸,进行训练。
4、学生演示节奏训练成果并奖励5、聆听伴奏(点击课件中的剪刀音响图案,播放伴奏旋律)6、熟悉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7、教师示范演唱歌曲8、教师出示卡纸,学生逐句学唱(1)请学生找出旋律相似句。
(2)贴上相对应的卡纸哼唱旋律。
(3)教师逐句示范演唱旋律,学生逐句学习。
(4)学生自主跟着琴声填歌词。
9、聆听全曲10、欢快地齐唱歌曲四、表演歌曲《剪羊毛》(教师抽四组同学表演,每组两人,一人扮演牧民,一人扮演小绵羊,牧民手拿剪刀,小绵羊佩戴头饰,跟着音乐剪羊毛。
老师示范,学生边唱边表演剪羊毛。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导入(1)导:师:这么美丽的大草原上少了些东西,感觉太冷清,缺少了生机。
你们希望谁能出现这草原上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2)你瞧,这只老山羊冒着危险出来告诉我们。
它说:最近草原上来了些坏人,专门偷我的小羊。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牧童之歌》
2.教学难点
-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准确演唱:学生往往在演唱时对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不准确,休止符容易被忽略。
-切分音和连音的演唱技巧:这些节奏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理解歌曲背景,将情感融入歌声中,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分组创作中的团队协作:如何平衡每个成员的意见,创作出和谐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举例:在《牧童之歌》的第三小节中,连续的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合“× × × 0 | × × × 0 |”是学生的难点,教师需要设计专门的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在情感表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词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牧童的情感,从而在演唱时更好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我尽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学生的记忆。
3.培养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以“牧童”为主题的简谱小曲,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音乐创作能力。
4.理解音乐文化背景:通过学习《牧童之歌》,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及民俗风情,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培养音乐表现力: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歌声、表情和肢体语言,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牧童之歌》,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激发学生对牧童生活的向往和想象力。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牧童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有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牧童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牧童生活的向往。
2. 新课教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演唱。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老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4. 合唱:全班学生一起演唱,老师指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主题和内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牧童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关于牧童生活的歌词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播放其他有关牧童的乐曲,如《牧童短笛》、《牧羊女》等,让学生感受不同作曲家对牧童生活的描绘。
3.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课堂表演,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七、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通过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评估学生对歌曲《牧童之歌》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如合唱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舞台表现力。
2. 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如音乐沙龙、音乐讲座等,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课牧童之歌剪羊毛人音版-最新学习文档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六课《牧童之歌》《剪羊毛》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六课《牧童之歌》【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模式】:聆听与模仿相结合、参与与体验相结合、互动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剪羊毛》及聆听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知道音乐与生活、劳动密不可分,感受劳动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对比、模仿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体验歌曲,熟悉旋律,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培养其创造力,尝试角色体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准确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区别节奏的不同感觉,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高兴快乐的心情。
【教学重点】:以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并能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
2.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音乐课,你的心情怎样?(指生说心情)生:自由回答师:师手风琴演奏改编的《剪羊毛》歌曲,一起走进澳大利亚,听一听看一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剪羊毛的!(播放范唱)【设计意图:借助师生谈话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姿态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并且在聆听师改编的本课歌曲活动中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部分旋律,为学习歌曲做准备。
】二、情境激趣1、情境创设师: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自由回答师:他们是怎样剪羊毛的?师:剪刀是不是很锋利?锋利的剪刀怎样剪?生自由模仿教师模仿剪刀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八分音符节奏与附点八分音符不同的效果。
(出示谱例)生选择第二种,并说一说附点音符的感觉。
2、节奏练习师出示节奏,引导学生模仿剪羊毛动作(注意:慢速表演节奏,走到学生中去,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要夸张)师找学生上台表演,鼓励学生大胆自信表演(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节奏的区别。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牧童之歌》 ︳人音版 (五线谱)
《牧童之歌》教案《牧童之歌》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教学目标:1、饶有兴趣的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生活,感受哈萨克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草原下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完整地演唱《牧童之歌》,体会牧童放牧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感受生活。
师表演新疆舞导入图片展示,感受新疆文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背景音乐《牧童之歌》)二、节奏练习,解决重难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找一找马蹄声的不同,重点关注附点节奏。
)三、朗读歌词(多媒体展示歌词)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骑上骏马扬起鞭儿,赶上牛羊下河滩。
师:请你们来读一读。
四、歌曲教学师:如此美丽的意境怎能没有音乐的相伴呢?1、播放《牧童之歌》,听的同时思考音乐的旋律和速度。
2、学唱歌曲。
用“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然后跟琴学唱。
(直接教唱的模式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多听、多模唱才能更好地提高音准能力。
必要时可以适当唱谱,帮助纠正音高。
)3、完整演唱。
(规范换气点,做好歌唱准备。
)4、歌曲处理与表演。
(1)启发学生自主地处理歌曲:怎样体现牧童欢快的心情?(学生讨论)(2)加上律动,既能体现情绪,又能帮助演唱。
五、拓展欣赏《牧童短笛》1、初听音乐,感受歌曲旋律。
(多媒体播放《牧童短笛》)师:小牧童骑在牛背上,笛声悠扬动人,神情怡人自得,在田野间嬉戏玩耍,反映了江南音乐柔美、婉转的特点。
2、复听音乐,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师总结三个部分的旋律特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同时也呼吁大家都来爱护我们的草原。
课后搜集一些各地的牧歌听一听,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格,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再次唱响《牧童之歌》,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6牧童之歌《聆听 小放牛》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6牧童之歌《聆听小放牛》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能初步的欣赏和分析作品了解作者情绪
3重点难点
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小放牛
一、复习演唱第五课歌曲
二、聆听歌曲《小放牛》
1、教师先介绍河北民歌《小放牛》: (1)把曲调抄在小黑板上或幻灯投影片上。
(2)在教师的钢琴弹奏下(或教师吹奏竖笛更为适宜),学生跟琴(笛)声哼唱曲调,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初听乐曲: 设问: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唻咿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4、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5、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教学重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教学方法:视听唱法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学唱《剪羊毛》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3.发声练习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二、音乐小练习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来。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1)歌曲《小放牛》和《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理解并表达歌曲中的音乐情感和风格特点。
(3)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音长、节奏等。
(4)通过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难点:
(1)歌曲《小放牛》和《孤独的牧羊人》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音程。
(3)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或研究任务,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牧童、放牛女等角色,演唱歌曲,体会音乐情感。
(2)实验:通过乐器演奏,让学生实际操作特殊节奏和旋律音程,感知音乐特点。
(3)游戏:设计音乐节奏、旋律等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最后,通过布置相关的音乐创作或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小放牛》和《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旋律、节奏等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音乐知识。
(2)案例研究:分析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对比理解《小放牛》和《孤独的牧羊人》的风格特点。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小小羊儿要回家教学设计
选择《牧童之歌》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旋律、节奏和歌词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歌曲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歌曲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 知识方面:
(1)音乐基本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音长、节奏等概念,能演唱简单的歌曲,但对复杂节奏和音高的辨识能力有限。
(2)音乐技能: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歌唱和演奏能力,但整体上,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3. 能力方面:
(1)音乐感知能力: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能力较强,但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例题4:理解《牧童之歌》的歌词含义。
分析:《牧童之歌》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童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词中的“蓝天”、“白云”、“绿草”、“羊儿”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同时,歌词中的“牧童之歌”、“快乐之歌”等词语,表达了牧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例题5:分析《小小羊儿要回家》的歌词韵律特点。
优点方面:
1. 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学生参与度高: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教学效果良好: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歌曲《牧童之歌》和《小小羊儿要回家》的基本知识、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掌握。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通过学习歌曲《牧童之歌》和《小小羊儿要回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其次,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掌握节奏和音高的变化,提升音乐表演技巧。再次,加强学生对音乐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素养的提升。这些核心素养目标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6课牧童之歌-教案
《剪羊毛》船山区城北小学杜欣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3.介绍澳大利亚,引出课题:(出示课件)师:孩子们,你们真厉害,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我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澳大利亚,领略它的异国风情。
师:澳大利亚是一个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国家。
它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世界上很多有名的歌唱家都在这里开过音乐会。
它四面靠海,有美丽的珊瑚礁和各种漂亮的鱼儿。
当然还有一些特有的动物,比如袋鼠、考拉。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最多的国家,你们看!因此,也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瞧!这些叔叔们在干什么?(生:剪羊毛)二、新课教学:1.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师:澳大利亚有一首歌曲就是描绘的这样的情景,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感受一下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开心,高兴,愉快……).再次聆听范唱师:每当夏天来临时,工人叔叔们就会帮助绵羊们将它们身上厚厚的羊毛剪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让我们带着开心快乐的情绪再次聆听。
听一听歌曲中描绘了些什么情景?(生:白色、雪堆、丝绵).认识并感受休止符:2.教师范唱:师:看到如此美丽的场景,我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你们能当我的听众吗?3.跟琴用“La”模唱师:这首歌真是太美了,我发现很多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了,请跟老师的琴声用“La”模唱歌曲.按节奏朗读歌词4.跟琴填唱歌词.完整的演唱全曲:三、创编活动:1.运用打击乐器伴奏:师:为了给工人叔叔们加油鼓劲,老师带来了一些小乐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乐器)2.舞蹈表演:师:音乐和舞蹈总是密不可分的,优美的舞蹈会使我们的音乐更加完美。
3.集体展示:师: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美妙的乐声、魅力的舞蹈一起来表演我们的歌曲吧!四、小结:五、随音乐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6课牧童之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岳曦教学目标:1、体会约德尔唱法风趣、幽默的特点2、通过聆听,能用约德尔唱法模仿“来伊奥嘟”3、在“来伊奥嘟”处用X X 0 X X 0节奏拍手伴奏教学重点:体验约德尔唱法教学难点:X X 0 X X 0节奏教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视频导入:白雪公主里面有7个可爱的小矮人,音乐的王国里面也有7个小矮人,分别是1 2 3 4 5 6 7, 有人将他们组成了一首美妙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播放视频)(讲解故事:《音乐之声》讲述的是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请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刚开始孩子们非常讨厌这个女教师,时常捉弄她,但是由于她能歌善舞,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部影片中另外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在剧中发生了什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视频)师:好听吗?这首歌的名字叫《孤独的牧羊人》(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初次聆听中文版本,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哪一句(出示谱例)这叫约德尔唱法2、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总结:这是世界上最难的唱法之一3、介绍约德尔唱法4、“来伊奥嘟”的意思5、难点教学:2/4 XXXX XXXX | X X X⑴节奏教学(2)加入音高唱音名:5555 5 555 | 5 6 5(3)用“lu”模唱(4)带入歌词,逐渐恢复原速⑸ 跟音频演唱,只唱红框部分,提示用约德尔唱法6、加拍手节奏型:(先自己创编)X X 0 X X 0、X X X X X(播放音频并加入节奏型)四、拓展:流行歌曲中高低音不停切换的歌(刚好遇见你歌曲欣赏)五、小结师:为什么叫孤独的牧羊人呢?其实他孤独吗?师:音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音乐是随处存在的,是没有边界的语言,所以我们要拥有善于发现音乐的眼睛、热爱音乐、热爱大自然!教学反思:本堂课我设计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幽默风趣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约德尔唱法的认识,并通过模唱、体态律动等表演形式,让大家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本课我运用了视频、音频两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
第六课牧童之歌三课时
课题:牧童之歌主备教师:张越新授一、游戏:曲谱接龙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2.开始游戏。
按组接龙。
3.师小结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2.学生回答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课题:牧童之歌主备教师:张越新授一、欣赏《小放牛》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3.师言:你们看(出示《小放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小放牛》第一部分)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小放牛》,对照图形谱哼唱。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
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唢呐。
二、学唱《剪羊毛》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课牧童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xx《牧童之歌》《剪羊毛》教课方案【课时】一课时【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六课《牧童之歌》【课型】:唱歌综合课【教课模式】:倾听与模拟相联合、参加与体验相联合、互动与合作相联合的教课模式。
【教课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学习歌曲《剪羊毛》及倾听歌曲《草原上涨起不落的太阳》,感觉源于劳动的律动,知道音乐与生活、劳动密不行分,感觉劳动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对照、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引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觉歌曲,体验歌曲,熟习旋律,鼓舞学生踊跃勇敢参加各项音乐活动。
培育其创建力,试试角色领会,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术】:经过学习歌曲,正确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差别节奏的不一样感觉,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快乐快乐的心情。
【教课要点】:以快乐而幽默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课难点】:感觉附点节奏及休止符给予歌曲快乐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并能正确演唱。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手风琴。
【教课过程】:一、组织教课1.xx 问好。
2.讲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上音乐课,你的心情如何?(指生说心情)生:自由回答师:师手风琴演奏改编的《剪羊毛》歌曲,一同走进澳大利亚,听一听看一看那边的人们是如何剪羊毛的!(播放范唱)【设计企图:借助师生讲话使学生以轻松快乐的姿态开始一节课的学习,而且在倾听师改编的本课歌曲活动中能够初步感觉歌曲的部分旋律,为学习歌曲做准备。
】二、情境激趣1、情境创建师: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是如何的?生自由回答师:他们是如何剪羊毛的?师:剪刀是否是很尖利?尖利的剪刀如何剪?生自由模拟教师模拟剪刀的声音,指引学生感觉八分音符节奏与附点八分音符不一样的成效。
(出示谱例)生选择第二种,并说一说附点音符的感觉。
2、节奏练习师出示节奏,指引学生模拟剪羊毛动作(注意:慢速表演节奏,走到学生中去,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要夸张)师找学生登台表演,鼓舞学生勇敢自信表演(师指引学生注意察看:节奏的差别。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6课牧童之歌-小放牛教案李琼
三年级下欣赏课《小放牛》教学设计李琼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一、教材分析.乐曲背景:《小放牛》是一首由喷呐与乐队演奏的民乐合奏,此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
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
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
乐曲就是以这首民歌旋律为基本素材改编而成的。
1.曲式分析:在一段活泼欢快的引子之后,民歌旋律作各种变化与发展,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有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中速,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嗔呐吹奏出来:1= E*3 32 3B 6B |s28S1 | 2 - 153S. S |25321 1. g 78 |0 |1J y j 1 1 « | 3J 61 | 5.43 2 | 5J 84 | 25 3_2 | "J 35 | 21 81 | 5 -这个旋律接着重复了两次,只是开始的乐句变化为:MS 3J61 5 2 |好似村姑与牧童这两个角色出现在听众面前。
第二个部分速度仍然是中速,啖呐和咔腔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
第三部分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同时加入了其他民乐,气氛也更为热烈。
5 5J 5 | M 2 | 5 3 5 | 1 3 2 |132|132|5J2|l_32最后速度放慢,啖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啖呐与乐队演奏的乐曲《小放牛》,感受河北民间乐曲的戏曲韵味,情绪更是欢快风趣。
2.了解民间乐器哽呐。
3.通过聆听、活动表演体会河北音乐“对唱”的特色。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喷呐,分辨出喷呐与咔腔的不同音色。
2.乐曲戏曲韵味的情绪体验,感知“对唱”的音乐形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河北秧歌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来自河北的秧歌表演,请你们看看这段表演演员的道具是什么?动作表情有什么特点?生:扇子、绸子,表情很滑稽,扮演不同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之歌》教案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