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以此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有哪些课程资源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和开发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课程资源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对于课程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大力开发并且利用适宜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践的前提。
其次,我们需要发掘更多的课程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自然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比如说在自然风光中开展课外阅读、野外探险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发掘更多的课程资源,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语文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研究环境。
此外,学生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朗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谈语文教学中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谈语文教学中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谈语文教学中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提出了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课程资源开
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可以说,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课程资源,是各学科课程共同的需要。
以下是本文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的几点认识:
一、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回归课堂
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是此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基本走向。这一重要理念借鉴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从他生活教育的思想宝库中汲取
了非常丰富的营养。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课堂也是如此。这次新课改所采用的人教版教材完全贴近孩子的生活,不是远离生活的那些只能靠猜测、想象、感觉等去体验的文章了。既
然如此,学生就比较容易走近课文,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学生只能浮于表面,肤浅地理
解课文,没有真知灼见,根本谈不上步入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一年级下册《影子》,这篇生动诙谐的小诗就是挖掘于我们所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然
而一年级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因为他们不会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所以,教
师就有责任让学生找到这种生活体验。在上这篇课文的前几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把
学生带到操场,观察自己的影子。学生很兴奋,做各种动作,追影子,踩影子,对影子有了
一定的印象和体会。所以几天后的语文课上,当学到“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时,学生异常激动,纷纷谈起了自己几天前看到的影子。因此,课文的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设计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设计技巧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设计技巧。
1.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整合
语文教学资源可以包括课本、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源、实物资料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中获取知识。
2.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的融合
在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时,要将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将不同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3.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资源
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查找、筛选、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创新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
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利用资源,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互动课堂、利用实物资料进行教学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资源,创造出新的学习成果。
总之,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合理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希望教师们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成长。
简述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简述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下面将从教材、教师、学生和家庭等多个层面介绍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教材资源的多渠道开发和利用
1. 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教材内容,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例如,可以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科技文献等,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教材形式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可以开发电子教材、网络教材、音频教材等多种形式的教材资源。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资源的多渠道开发和利用
1. 教师培训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 教师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资源的多渠道开发和利用
1. 学习工具的多样化: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如电子词典、学习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进行语文学习。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学习环境的优化:学生可以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进行语文学习。家庭可以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材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优美的语言文字、构思精巧的篇章、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新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内容注意整合。另一特点就是富有弹性,拓宽了教师的创造空间。课堂上,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合理地利用。
2、抓住挂图、磁带、多媒体等远程教育资源,巧妙地开发与利用。教学挂图、朗读磁带、课堂实录光盘等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资源,如能巧妙地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情境和意境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抓住生活、身边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爬山、挖野菜、钓鱼、捉蝴蝶、做家务……都是习作的好素材。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说一说,写一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读书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它们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三条途径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三条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发;教材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呢?
一、活化教材资源
对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体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材的选择、加工、创造。比如,教科书和配套练习册上都配有插图,教师不应该拘泥该课插图的单一要求,可适当变换调整,一图多用;旧图新用,既丰富了练习的内容,有利于将知识点有机地衔接起来,一举多得;将教科书、练习册上的文字内容作一些变化,把原来孤立的知识点一一串联起来,根据教学的进度、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要求或形式上由易到难逐渐变化,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教科书上的练习、短诗不要简单处理,应当加以补充利用。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在课前、课间、课后说说、读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语感。如,把教材中意蕴深长的诗歌配上熟悉动听的歌曲来突破难点;录制配乐诵读的磁带,为欣赏、练习和模仿提供蓝本,既辅助了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课后自我操练、自娱自乐。插图和录音磁带的开发,不仅活化了现有的教材资源,还达到了丰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内部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比如,班级活动、学生自身的特征等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如,教学《遨游汉字王国》时,学校正在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活动,于是,我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了“啄木鸟行动”,即消灭错别字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不但清除了校园内的错别字,净化了语言环境,同时还帮助学生纠正了错别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开发
1. 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首要来源。从教材出发,教师可以制定课程计划、准备教案、选取教学材料。
2. 非教材资源
非教材资源包括:文学作品、语言规范、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这些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3. 多媒体教学资源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诸如电子版教材、PPT、动画、视频等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资源利用
1. 合理规划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进行了解,根据这些情况,规划出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然后从课程资源中选取相关材料。
2.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提供问题与解决办法让学生探究问题的教学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
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语文竞赛、读书分享会、文化活动等,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课外拓展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总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资源,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去探究,及时总结反思,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
如何挖掘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资源
泼的形式 ,恰 当的手法表现 出来 ,让 学生真正地体会 到其中的乐趣 。教学 中我 们 常采用的游戏 有以下几种 :①找朋 友。教师用卡 片制 作成相对 的正反 义词 、 汉 字组合 、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 ,让学生拿着其 中一张去找另一张 。一学生说 : “ 找呀找 ,我的好朋友在哪里 ,谁是我的好朋友。 ”与其他学 生的卡片对 了就 说 :“ 我是你 的好朋友 。 ”找错 了就说 :“ 错错错 ,赶快 去找好 朋友。 ”②逛超 f 。 教 师让学生把搜集 到的标有 『 义 宁 的商标 、广告和 自制 的卡片放在桌子 卜,学生 分组去的柜台逛 ,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 出桌 的识字 材料 , 这个 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 ,又让学生感受到学 习的乐趣 。③猜猜猜 。 让学 生看动作猜词语 ,看 口型猜字母 ,讲故事猜谜语 等。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 教育家苏霍姆林 斯基 曾经说过 :“ 儿童的智慧在他 的手指 尖 卜 。 ”这 句话 的意思是说 ,儿童多 动手操 作会促进智力 的发展 。从 脑的结构看 ,人 的大 脑皮层 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 中 ,管手的部位所 占而 积很 大 ,所以手的运动能 使 大脑 的很 大区域得到训练 。动手操作的过程 ,调 动了学生 的感官参与 .手脑 结合 。学 生的思维离不开 动作 ,动手操作是智力 的源 泉,发展的起点 ,激发 了 学生对操作活动 的兴趣 。 动手操作 建 学生的表象思维 ,是学生的直观学 习,把 书本内容生动化 , 让语文学 习更加形象 ,课堂学 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 的形式 。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 堂气 氛 由于长 期受应试教育 的影响 ,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 氛 ,也不知怎样活 跃课堂气 氛 ,惟恐一发而不 可收 ,形成 了灌输式 的教 育,学 生在听话的听教师 讲课 ,整 节课下来 ,教师讲 得多 ,学生说得少。课堂 卜 教师 在唱独角戏 ,下 面 的学生静 如一潭死水 ,被动地接受 知识 ,缺少师生互动 ,课 堂气氛沉闷 ,导致 了教 与学 被割裂开 ,处于对立而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这 种传统 的教 育观念 ,建立活跃 的课 堂气 氛 ,让学生做学习 的主人。教师可 以设 置一些有趣 的 ,带有挑战意 味的,悬 念式的情境 ,调 动学生 的参与积极性 ,让 课 堂气氛 活泼起来 。学生在悬念下 产生认知矛盾 ,对 疑问有 了探究的欲望 , 自 觉地去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 。组 织讨论学习 ,课 堂气氛活跃 ,激发 了学生 的思维 ,碰撞 出灵感 的火花 。 总之 ,良好 的课堂气氛可 以促进 教师和学生有效 的互 动活动 ,让教师的教 和学生 的学 都取得最大化 的效果 。而小学生生性活泼 、好动 ,注意力不持久 , 创设 良好 的课 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 ,呈 现消极 、沉闷 的 局 面,学生 的思维感 到压抑 ,窒息智 慧火花 ,没有学 习的热情 。反之 ,学生学 习情绪高 昂 ,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 ,能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营造 良好 课雀氛 罔的方 法有很多 ,还需要我们 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 总结 ,相信这样 的 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 自由天地 ,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
小学语文新课标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小学语文新课标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对应的设备;还理应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展开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展开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流行歌曲在语文课程中的应 用
1.辅助课堂教学
1.辅助课堂教学
流行歌曲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 以适当地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流行歌曲,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和思想感情。同时,流行歌曲也可以辅助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国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1、自然资源的应用
1、自然资源的应用
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语文课程中都强调了自然资源的利用,他们认为自 然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此外,这些国家还注重利用自然资源来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比如通过组织学生 参加户外探险、野营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因此,要顺利实施新课 程改革,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第一,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 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第二,要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善于发现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策略。第三,要引导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以拓 展自己的知识视野。第四,要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 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作者:朱美花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2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发运用教材,拓展课外阅读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言的例子来教。如此,我们的教学就未必逐段逐句地分析,未必面面俱到,而须根据实际大胆取舍,简约教学,有效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结。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开拓了阅读的宽度和深度。
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我紧扣“亲人”这个主题,巧妙链接相关资料。亲人是相互的,课文只写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那么志愿军又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呢?我巧妙地链接魏巍写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片段,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欣赏图片,师生合作读,直观地感受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一切,体会到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归纳本课的学法后,我又链接了魏巍写的另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情怀。整堂课,我紧扣作家主题,通过一篇精读课文引出同一作家的另外两篇文章。这些资料的链接,需要老师精准地选取教材文本和课外阅读资料的联接点,架设课内阅读与课外的桥梁。
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教师和学生资源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谈自己外地一游的情景,引发学生说练,把与学生一周的分别作为可利用的资源,突出了对教师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课堂生活的愉悦,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将学习的内容再创造,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
2、提炼生活资源,追求教学活动的“信度”。
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时,教师应注意把系统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亲历获得知识的经历。注意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发资源。如教学十二册中的《一次小实验》作文时,蚂蚁我们农村多得是,采取办法就是带领孩子们到校园里找到蚂蚁,用樟脑丸按照书中的介绍,做了实验,孩子们也做了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写法,写出自己实验的感受和收获。很顺利地完成习作,这就是有效地用好生活课程资源,拉近了学生与枯燥乏味的作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了学生与社会、自然的紧密联系,真是一举两得。
wenku.baidu.com4、整合课程资源,锤炼教学活动的“深度”。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类课程资源?这需要课程资源的整合,即教科书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教科书内部课程资源的整合;教科书以外的整合。在教学十一册中《轮椅上的霍金》,就要将课内、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书中的霍金的“标志性形象”图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霍金的生平事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就拉近了学生和霍金的距离,更好地理解“他不仅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内涵。这样以来,就大大降低了教材的难度,避免了内容的枯燥,达到了可喜教学效果。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有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我相信教学定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深知上好一堂高效的课,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与智慧。语文课程怎样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一、紧扣课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教辅资料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要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l. 科学地利用课本资源。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 充实教材资源。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
二、联系生活。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不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活力。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使课堂过于沉闷。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2.富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现在使
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有效学习
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有效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成为了我们教师所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有效学习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呢?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教科书并不是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了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只是空谈,很难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开发并且利用适宜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践的前提,而课程实施者对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又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强度,也就决定了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二、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学的基础,更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因此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利用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
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它包含了丰富的课文和习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句子结构和篇章逻辑等语言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篇章进行课堂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提高朗读能力。
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得到锻炼。
课外阅读资源:除了教材,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来拓展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作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技术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让学生参与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利用非常重要。通过合理利用教材、多媒体资源、课外阅读资源和课堂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灵活运用在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教学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一
、
校 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 . 开历 己 并 4 用好语 文教 材 语文教师应创造 } 生 地理解和 坡
用教材 ,拓宽语 文学习和运 用的领
域, 使 学生在不 同内 容和方 法的相 互交叉、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 高 语文学习效率。教师是语文学. - - j 活动 的组 织者和 引导者 , 教 师应该 沟通 课堂 内 外 ,开展综合 } 生 学习活 动, 拓宽语 文学习的空间, 多方面提
内在 联 系。
( 2 ) 学习探究阶段。 重点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与 求异思维的能力。教 师在编写学案 时, 要 为学生创设形 式 多样、 新颖活泼、 贴近 生活实际的
教学情境 , 并针对教学 内 容 设计一 些 问题。要 求学生回答学案 中以及 同学提 出的问题和疑点 ,提倡各抒 己见 , 发表 不同的见解; 不同的观 点 可 以争论 , 这样可 以增强探讨和研 究的气氛 , 引发 多角度 思维, 拓 宽思 路, 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 固与深化 , 不理解 的地方暴露得 更加 充分 , 同 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 语 言逻辑推理能力。 ( 3 疑阶段。 重, 占 ’ 培养学生抽
法, 给学生引路 、 指路 , 反 对扶着走 , 喂 着吃 。 还要开展‘ ‘ 兵教兵” 活动 , 让 学习 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先生,帮助 学习基础差的同学, 也使其 自 身得到 深化提高。教师一般 只需肯定正确 的, 补充不完善 的, 纠 出错误的, 完整 准确地归纳概括毋 只 的要点 。 必要时 可由教师设疑补充遗漏的问题。 ( 4 ) 消化检测阶段。 重点培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作者:张聪慧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07期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教师树立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很多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但是它们还只是备选材料,只有经过教育学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成为教学内容。为了确保由语文课程资源转化而来的教学内容的语文性及其目标指向性,如何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便成为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应该关注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体,选择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必须强调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这个适切性是指所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必须适合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不仅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共性情况,还要考虑特殊学生的个别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特定教育对象特有的教育背景、知识背景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优势,使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语文课程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其适切性还要求所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必须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有些课程以开发人的智力、训练人的心智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有的课程以陶冶人的情感、情操,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有的课程以训练人的动作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不同课程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有区别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也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所选用的语文资源,必须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他们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目前大多数的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着眼于非文本资源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的拓展,与语文学习相去甚远。比如学习《再别康桥》,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转化为河畔的一对新人,在柳树下散步;用几幅粗糙的黑白画面代替“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将语文课上成了图画、音乐、影视欣赏课,一味地以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代替文本阅读。这显然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反,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命的意义》时,引用了韩红的《天亮了》,倒是很值得回味。原文是一本革命小说的节选,引入的却是一首流行歌曲,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却让人回味悠长。
广泛的语文课程资源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之后,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语文课成了自然课、地理课、物理课、美术欣赏课、音乐课、常识课,独独远离了语文。因此,必须重视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只有适时引入恰当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这一适切性也要求所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必须适合本节课的语文学习。一节语文课,根据其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目标,来取舍语文课程资源。不适合学生本节课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应该及时剔除。比如,一位教师在上《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根据学生的思考生成了两个问题:一是“期日中”是否科学;二是“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在这堂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举出了很多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辨析陈太丘与友人“期日中”是否科学,有的学生认为,“期日中”时间太宽泛,没有办法确定所以不科学;有的学生则认为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科学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各说各的道理,好像无从判断正误。但就本文而言,学生争论“期日中”是否科学是想要借此判断友人是否迟到,如果“期日中”科学,则友人是否迟到可以认定,否则,就无法确认友人迟到了。学生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其实,判断友人迟到与否,并不需要讨论“期日中”是否科学这个问题,文中有言道:“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一句“过中不至”,足以判断友人迟到了。这些课程资源的引入并没有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把可以在课文中解决的问题复杂化了,导致学生不能按照正确或者说是简洁的途径来理解课文,这样的课程资源的引入显然进入了另外的误区,为引入课程资源而引入。对于此类不适合本篇课文学习的资源,教师也应当有纠偏纠误的意识和魄力,对那些看似有联系,实则无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要忍痛割爱,弃之不顾,及时地将学生引导到恰当的语文学习轨道上来。
其次,应该关注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课程资源在成为教学内容之前,是零乱的、分散的,它难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工、重组、整合,使“素材”变换、加深、升华和活化,以契合特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如何把“原生态”的、零乱无序、优劣混杂的语文课程资源整合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语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功。还是让我们回味一下于漪老师教北朝民歌《木兰诗》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中的“东”、“西”、“南”、“北”有怎样的含义,它们与汉乐府《江南》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中的“东”、“西”、“南”、“北”有什么不同,与徐渭题写在青藤书屋的对联“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中的“东”、“西”、“南”、“北”有什么差异?与王实甫写在阳关的对联“悲欢聚散一杯酒,东西南北万里程”中的“东”、“西”、“南”、“北”又有什么差别?*于漪老师将这些零散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使之具有了独特的系统性和教育针对性、目的性,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于漪老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的功力。
关注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性,要善于发现各个零散的资源之间的联系点,让学生在这些动态的语言实践、多样的言语作品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魅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次,应该关注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教科书与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取舍教学内容,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教师依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而有些内容教材上没有涉及,如,当教师教学《山中访友》时,一位学生针对文中“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提出自己的质疑:“作者把蚂蚁捧起来,当做小弟弟,被捧起来的小蚂蚁会怎样想呢?它也把作者看作自己的哥哥吗?”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预想到的。实际上,作者此时已经破坏了前面“我……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中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境界,是引导学生探讨这些语句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还是闻而不见忽略过去,甚至嘲笑学生提出如此幼稚可笑的问题,无疑与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与功力密切相关。不可否认,这些动态生成中的教学内容同样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必须关注语文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根据教学现场情况及时捕捉相关的教学信息,并迅速准确地辨识出最具价值的方面,适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
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课题,关注语文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适切性、整合性、生成性,无疑给教师判定利用课程资源是否合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当然,这个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希望能与大家一起研讨,共同提高。
注释
*谭轶斌《当前课堂流行教学行为之审视》,《语文学习》2006年第4期。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