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2019年文档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策略-2019年教育文档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策略现代教学提倡“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教学理念下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展现数学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那么,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这是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
而故事有着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因而得到学生的一致喜欢。
我们可以收集更多与数学家有关的、发现真理的数学故事,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灵魂”,这样能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思维状态,把学生对故事的关注引发到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研究上来。
这就要求广大的数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多渠道地收集相关的趣味故事,同时要加强各学科的联系,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和”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述数学天才高斯在上小学时巧解1+2+3+4+…+100=?的故事。
学生被故事深深地吸引,自然会对高斯是如何又快又准地算出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的刺激下学生会以积极的求学态度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即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性学习中来,也只是动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来完成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通过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观意识,使学生积极动手的同时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手与脑得到协调发展,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2019年精选文档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情境的“创设”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生动有趣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课堂热起来讲故事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
在故事导人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创设故事情境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小故事是生活的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编出不同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故事中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设游戏情境,让课堂动起来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暂,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小。
如果能在导人环节中,创设一种游戏情境,使学生心情愉悦,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
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里面装有一串红花和黄花的一个盒子)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一些红花和黄花,现在装在这个盒子里面,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你们知道老师拿出来的第一朵花会是什么颜色的呢?”生1:“红色。
”生2:“黄色。
”师:“看看谁猜得对?”(这时教师拿出了黄花,猜对的小朋友很兴奋,猜错的这时觉得有点失望。
)师:“接下来你们再来猜猜下一朵花会是什么颜色?”生5:“红色。
”生4:“黄色。
”(师出示黄花)师:“接下来又会是什么颜色呢?”同样学生也有两种答案。
(师出示红花)师:“第四朵花又会是什么颜色呢?”生1:“红色。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2019年精选文档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课前预设情境,课内生成情境),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性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
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充分感受数学,主动探究数学,主动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学生已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就从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回答:有三种关系:圆内、圆上、圆外。
问题2: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可以用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时,点在圆内。
教师小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我们可以用圆心到点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来判定。
问题3:如果把一个点换成一条直线(用米尺表示一直线,与黑板上已画好的圆组合进行演示位置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启发下,通过教具的演示,很快就能得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并得出其判定定理。
以同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的探究成功的体验将会更充分。
在这里,通过复习与新授知识相似的旧知识引入课题,既是情境的创设,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有一个共同点的起点,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
浅谈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数学从生活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数学情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数学情境,还可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快乐的学习新知识。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故事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
因此,数学中要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教学。
若能给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要学”转化为“想学”,主动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习《乘方》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师:期末考试过后,父母为了肯定你的努力学习,表示要对你的小银行进行投资,现在有两种方式:方式一:一次性给你500元;方式二:第一天给你一分,第二天给你两分,第三天给你四分,第四天给你八分,第五天给你十六分……以此类推,直到一年365天给满。
你选择哪种方式?生(异口同声)::选择方式一,一次性给500元。
师:我再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同学们个个很感兴趣的样子):早在古老的印度,国王为了重赏凯旋而归的术士,要赐予金银珠宝,术士却只要米,他要求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八粒米,第五格放十六粒米……以此类推,放到格子用完为止。
国王及大臣们都认为术士太傻了(同学们也唏嘘讨论,说这人太傻了),我并没喝止,接着说:国王依约给米,才发现不得了,这样下去,整个粮仓,包括国库都不够给呢!同学们个个都呈现出惊讶的神情,还伴随着一声声“哇”“不会吧”“怎么可能呢”…...我看大家一幅很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的样子,不失时机的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乘方》……,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同学们学得很轻松,很快乐。
也谈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
也我谈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读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之《上课篇》有感上课,确实是最复杂、最核心的工作。
说复杂时因为上课需要面对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差异的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同时课堂始终处在变化之中;说核心,老师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上课服务、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而做。
所以,老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就像追求幸福生活一样,应孜孜不倦、没有止境。
读完《上课篇》的导读部分,真是感触良多。
当今教育正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如何讲授、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观察、如何点拨,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调控课堂,一个个主题让我受益匪浅。
特别是主题六“情境创设技能”这部分,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对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也有自己的思考。
在第六主题中,余教授提出了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情境;借助语言创设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情境;借助“背景”创设情境;借助问题创设情境,操作性很强。
余教授还指出当前情境创设的误区:形式化的情境、假问题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和“电灌”的情境,让“情境”失去了导学的功效。
对于情境而言,好多数学老师并不陌生,多少人知道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没有引起数学教学的应有重视。
当今的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也有不少老师意识到情境在抽象的数学认知活动中的促进作用,但情境教育的最大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多数数学教师眼中的情境只是权宜之计,导致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运用好像是游离于认知活动的一种外在添加剂,或是昙花一现或是眼花缭乱,未能将情境与认知在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融合。
不少的课堂对情境创设普遍存在以下的误区:1.不少情境创设浅尝辄止,只限于课前的导入或环节的串联,不能有效挖掘情境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情境创设或昙花一现如同噱头,或生搬硬套如同摆设;2.一些情境创设纷繁复杂,一节课人为地将完整的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都设计了不同的数学情境,没有对一节课的情境创设做整体思考,情境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整合,造成情节因过多晃动使学生眼花缭乱而干扰学习;3.有些情境去数学化而没有数学味。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众所周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念的影响下,课堂问题情境成为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个学段的教学建议中都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明确指出,要把从情境中发现与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本学段针对数学情境的教学建议是:“本学段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下面笔者仅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做以肤浅的交流。
一、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视角选取现实情境的素材。
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
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视角选取现实情境的背景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能一厢情愿地创设以教师自己的眼光看来能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背景。
因为,这样的生活背景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能很好地“对接”,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现实生活”被人为地拓展和提升,被“成人化”,这必然给学生人为设置了通过情境体察数学信息的障碍。
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要用成人的视角来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创设学生易于亲近、易于接受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似曾相识”的强烈暗示作用下被唤起,尽快地“身临其境”察觉出情境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线索,从而有效地进入到对情境中数学问题的探索思考。
[案例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二节,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有序实数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并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奠定基础。
2019年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文档资料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化用复习的方式引入新课,几乎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固定模式,如果复习题再设计得精巧有趣,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经常以这种常规乏味的形式引入课题,易造成学生“烦”“闷”的情绪,对新知识也会产生漠然的态度。
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在引入新课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比如,在初三几何中讲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录像片(日食的形成过程),抓住学生的心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两圆的位置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既烘托了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设置疑问,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化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如:“顺次联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并引导学生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2019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9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
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
”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
略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2019年教育文档
略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其关键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让学生融于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寻求适合学情的情境的创设;“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让学生取趣于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二、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追寻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在新课程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流程必须经历“领受?D领悟?D提升”三个阶段.有效教育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1.高中数学课构建有效情境探索和革新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式和策略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时政性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与行为.此外,还需要尊重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形成具有高中数学学科特色的视点结构教学摸式,灵活、机智地把高中数学教学引向深入,那么必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2.高中数学课构建有效情境模式以新的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有效教学为理念它的实施策略以新的课程改革为依托,主要策略为鼓励指导质疑问难.对话式教学互动,自学辅导式教学,它会逐步改变学生固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3.高中数学课构建有效情境直接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不同的课堂内容,我们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有时是多种方法的整合,使教学更有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探究方向.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应是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课堂;应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文本的课堂;应是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三、教学有效情境的构建是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强调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本质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数学的建立从观察到猜想,再到证明或反驳,最后得到真理.数学不需要象物理、化学那样搞实验.且它的结论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独立获得.至于符号、定义则是为了将发现的真理系统化或方便相互交流才引进的,它们并非数学的精髓.利用“再创造”教学这一原则,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教,就像音乐、艺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学习一样.教学中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课堂一开始教师提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让学生像数学家经历创造的过程一样,观察、实验、用直觉或推理(如: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性质、法则、公式)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的结论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的知识.四、有效教学情境模式的构建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虽然平常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越来越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教学目标中缺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未抓住渗透数学思想的机会;在小结中不重视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归纳概括;有一些老师对思想方法的教学缺乏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实施,临考前集中突击.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1.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为此要努力挖掘组合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结合知识有意渗透才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最佳途径.比如数形结合在高中有两个地方是培养的绝好时机:三角和解析几何,在三角中抓住单位圆、三角函数的图像、及三角比的定义不断的进行数与形的互化;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研究中,结合常见的四类曲线的研究反复渗透;曲线的方程是什么?怎么求?从方程可研究出曲线的哪些性质.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从整体上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对各章节的内容要求系统深入的研究,制定各单元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把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明确?v授时机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目标和序列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本单元知识的特点出发,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恰当的难度.如在函数关系的建立这一单元,要明确目标是培养建摸的思想,但起点要恰当,题目难度要适中,可以先选一次模型、二次模型,及简单的分段模型中的较典型例题,关键是培养他们建模的思想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意识.课堂教学有效情境一定是一种“对话”的情境.通过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小课题的研究,能大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来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其实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导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体验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精心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喜爱数学,从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下就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一、设疑激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课本知识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与数学问题有关的一种情境中,形成一种悬念和疑问,让学生进入一种强烈探索的状态。
因此,教师创设有疑问且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对保证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例如,我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出示了这样一题引入: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9千克,付款33元。
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我先要求学生按以前的常规方法解,即设一个未知数,表示出另一
个未知数,再列出方程。
)然后我又说:既然求两种水果各买多少?那么能不能设两个未知数呢?学生兴趣大增,尝试设两个未知数,设买香蕉x千克,买苹果y千克,学生列出下面两个方程:x+y=9,5x+3y=33。
这里x与y必须满足这两个方程,那么又该如何表达呢?数学里大括号表示“不仅……而且……”,因此用大括号把两个方程联立起来:这又成了什么呢?里面的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呢?在我的一步步设疑下,学生们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讨论感悟
创设讨论式的情境,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尝试,在讨论中释疑。
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这节课时,我首先说:昨天,老师在二班上课时,把他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问题都以抢答赛的形式记分。
我用投影出示二班七个小组答题的情况。
答对一题就得一分,记作+1分;答错一题就扣一分,记作-1分。
然后我又说: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你们能告诉我第几组最棒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回答第一小组是优胜小组。
我接着说:下节课,我就把奖品发给他们,让他们高兴高兴。
接下来我又问:刚才老师说要给二班的优胜组发奖品,老师手里现在有12本作业本做为奖品,优胜组一共6人,老师将奖出的作业本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生齐说二分之一。
分数最低的一组一共7人,他们每人交给老师一本作业本,又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呢?生说十二分之七。
我
又问:如果我收到的作业本记为正数,送出的作业本记为负数,那么我手里的作业本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
对于这个算式,同学们还能轻易的感知出结果吗?生说不能。
最后,我进行总结: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有的同学们能直接感知得到结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规律!(出示投影),观察这7个算式,每一个算式都是怎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引导学生回答。
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情况的算式吗?生说不能。
我说:这就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
前两个算式的加数在符号上有什么共同点?生说相同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什么样的两数相加?生齐声说同号两数相加。
我又问:同学们还能观察出那几个算式可归为一类吗?生相互讨论后说3、4、5、异号两数相加,6、7一个数同0相加。
同学们已把这7个算式分成了三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规律。
①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可循呢?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回答两个问题。
我引导生观察讨论,得出答案。
②异号两数相加,其和又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观察三个式子后回答问题。
我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容易得到绝对值相同情况的结论。
再引导学生观察绝对值不相同的情况,回答问题,从而概括出规律。
③一个数同0相加,其和有什么规律呢?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和讨论,发现了解决有理数加法的规律。
由此可见,在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索、讨论、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践应用
在数学课上创设情境同样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把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时,我指出,正多边形其实有无数种,这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铺地的美术瓷砖。
因为它的周角等于360°,当然用正多边形既无空隙又能不重叠的铺满地面的必要条件是:围绕每一公共顶点的各角之和都要等于360°,由此通过计算得出:用一种规格的瓷砖铺地,只能使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
总之,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班级条件来设计、创造出学生乐于求知知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