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记住本单元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和优美句段。
2.复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学习阅读简单的议论文3.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内容【重点讲解】本单元选取一些表现思想风采的文章。
与其他直接贴近学生生活的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视野更加宽广,将把我们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
这里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著名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儿子傅聪的艺术交流,还有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
这些课文或洋溢着充沛的激情,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细细品读,将使我们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
学习本单元,我们既要拓展自己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以免对时代与国情感到陌生,感到思想的过度抽象。
同时,对于文章中的某些观点,还可以进行逆向思维、大胆质疑,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尤其是敢于向权威和经典问难的勇气。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傅雷家书两则》这两封家书,分别写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致女儿的信》写了当作者14 岁的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作者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给她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体验过爱情的个体,对爱情的界定。
故事的构思颇具匠心:一是前有暗示,后有点睛;二是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难点点拨】本单元的文体为演讲和书信,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演讲的口语性较强,要注意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时还要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书信的书面语色彩较浓,可以更多一些细腻的抒情和描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文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语句和重要观点。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论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并背诵。
(2)把握“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学会将其与个人成长相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难时运用“自强不息”的精神。
4.加强课堂总结与反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3)将“自强不息”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的字词解释和句式分析,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不放弃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强不息”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强不息”的基本概念。它来源于《易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着不断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自强不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君子自强不息》教案,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君子自强不息》的阅读与理解;《论语》中关于“自强不息”的经典语句解读;探讨“自强不息”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理解“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自身实际,培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介绍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二单元所学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背影》、《散步》、《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语法知识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3.写作训练:描写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感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语法知识点;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的运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所学内容。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课文回顾(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语法知识点讲解(1)被动句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被动句的构成和用法。
生:被动句由“被”字引导,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2)宾语从句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宾语从句的用法。
生:宾语从句是嵌入主句中的从句,表示主句谓语动词的宾语。
(3)定语从句师:请同学们解释定语从句的用法。
生: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的从句,通常紧跟在名词后面。
4.课堂练习(1)用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各造一个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1.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点,今天我们来进行写作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尝试描写人物形象和景物。
2.写作训练(1)人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2)景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的一个景物。
要求:描绘细腻,用词丰富,表达情感。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提高了写作能力。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6敬业与乐业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
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
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学法指导】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难点;-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用法;-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预第二单元的课文,探讨主题和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理解-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掌握基本的内容;- 进行课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难点;- 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时:词语研究和运用- 教授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用法;- 进行词语操练和运用,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练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第四课时: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展开思路;-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培养写作能力;- 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评价- 对本单元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回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对学生的研究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讲解与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词汇用法。
- 互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练与实践法:通过练和实践,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提高运用能力。
4. 教学评估- 随堂小测:通过随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水平,给予指导和反馈。
- 口头交流: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5. 教学资源-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新人教版)-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黑板和粉笔6.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忧考⼩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敬业与乐业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篇宣讲⼈⽣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紧扣中⼼“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逐⼀论述;最后⽤“责任⼼”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
全⽂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通俗,⽂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意在引导学⽣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思考⼈⽣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指导教案(起始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教课指导教课设计(起始课 )九上第二单元开端课一、教材剖析本单元选用一些表现思想风范的文章。
四位先哲把我们引向更加广阔、深沉的以为世界和绚丽的语言王国。
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有名学者傅雷与音乐家儿子的艺术交流,还有有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发。
这些课文或洋溢着丰富的激情,或包含着深刻的真谛。
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渐渐深入的意会和思虑。
三维教课目的1、认识一些文化历史、文学知识;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训练归纳重点的能力,推测含义深刻的语句的能力;练习写演讲稿、书信;学习并掌握谈论文的有关知识。
2、能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养成独立思虑的习惯;进一步养成感情朗诵的习惯,学习在语境中领悟文章和语句含义的方法。
3、借助文本,试着去思虑事业、人生、真谛、自由、爱情、艺术等问题,进而丰富我们的心里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综合性学习中,促使学生英勇试试,在活动中促使学生乐观、宽容、合作等优秀质量。
三、知识准备1、什么是谈论文,有何特色(可参看书籍第115 页、122 页)谈论文是以谈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经过摆事实 .讲道理 ,直接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一样于记述文以形象生动的记述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于说明文重视介绍或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谈论文是以理服人,记述文是以情动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谈论文亦称说理文、谈论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作者通过事实资料和逻辑推理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表示同意什么或反对什么。
一段完好的论文一定含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因素。
论点是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看法或主张。
有的谈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叫中心论点;有的谈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几个附属的分论点。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原因和依据。
它能够是案例,也能够是理论,也能够是数据。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
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
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鹫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或者: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走近梁启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T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不放弃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强不息的奥秘。
-在分析《出师表》和《岳阳楼记》时,教师应提取文中关键语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自强精神。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古代诗文的意境:对于古诗文中的某些表达,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深层含义和情感,如《周易》的哲学思想、《出师表》的忠诚与担当等。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君子自强不息》教案,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学习相关的古诗文,探索古代文人自强不息的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具体涉及以下几部分:
2.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4.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自强,勇往直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新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策略)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掌握举例、道理、对比等论证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理清行文思路和说理方法。
2.通过自主朗读,学习在语境中掌握文章句义和方法。
3.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从而修身整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4.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了解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5.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掌握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2.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掌握举例、道理、对比等论证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理清行文思路和说理方法。
3.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从而修身整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由“价值辨析”主题内容构成。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深刻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敬业与乐业,并触励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书信,用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形式,运用对比与反语的手法,讽刺了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和尊重。
《论教养》这篇文章论述的是关于教养的问题,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散文独辟蹊径,作者借助于感性的形象和手段,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
本次写作是“观点要明确”,告诉我们观点是明确的判断句,写作议论文文章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将观点凸显出来。
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君子自强不息”。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要认识“自强不息”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学习自强不息的人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韧性,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教学方法:《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辞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深刻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敬业与乐业,并勉励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表达作者的从业观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
2.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论据、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3.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重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分析每篇课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4.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特色。
5.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核心素养】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2.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
【重难点】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掌握演讲辞和书信的写法。
【评价任务】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掌握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敬业与乐业》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及重要性,能用"敬"与"乐"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的信》侧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辨别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理解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论教养》主要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4)《精神的三间小屋》主要引导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体会文章"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品味文章独具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红楼梦》第一回的内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品味《红楼梦》第一回的内容。
2. 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红楼梦》第一回的主题思想。
2. 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红楼梦》第一回课文。
2. 多媒体设备。
3. 图片、音频等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预讲解(10分钟)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一回课文,讲解生字词、句子结构等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第三步:课文研究(25分钟)1. 分段阅读: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请学生分组朗读、理解段落内容,并互相讨论。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
第四步:拓展讨论(1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小组,探讨《红楼梦》第一回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以及相关故事情节。
2. 学生展示:各小组选择代表发表意见,带领全班进行集体讨论。
第五步:延伸阅读(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查找和阅读,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第六步:思考反思(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反思并提出问题。
六、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讨论要求的小组讨论报告。
2. 阅读《红楼梦》第二回课文,预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预习讲解、课文学习、拓展讨论、延伸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红楼梦》第一回的内容和相关人物形象。
课堂设置了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然而,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课文内容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提供辅助材料和适当引导。
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7 敬业与乐业◎文化自信:认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
(难点)◎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思维能力: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重点)◎审美创造:体会文章通俗易懂、恳切动人的语言风格。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
爱岗,彰显的是乐业,展现的是执着。
——《人民日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
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一次演讲,虽然时隔久远,但文章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旁骛”“断章取义”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集萃”。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有《饮冰室合集》存世。
◎文体知识议论性文章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还包括说理散文及阐述看法、观点的书信、演讲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其共同特点是:有观点,讲道理。
以下为议论文相关知识。
文体。
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之分。
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把握观点。
◎圈画观点句。
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共28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精选全文
分析四篇议论文的论据,思 考论据和观点是怎样建立联 系的。
3.辨方法
对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 法进行归类,总结其表 达效果。
学习子任务一:明观点
课文
中心论点 及位置
点题语句 及位置
句式特点 及作用
文章结构
范例:课文1《 敬业与乐业》
课文2
“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 法门。 (全文第1段最后一 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 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 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自信、负责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 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 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 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学习任务二:写总结
给辩论赛撰写一篇总结陈词。
【知识链接】
总结陈词: 是一种议论性文章,一般用于辩论赛即将结束前的总结性发言。 内容上,应包括己方主要论点、最具说服力的理由等,观点鲜明
突出; 语言上,富有气势和感召力,在情感上能引发听众共鸣;结构上,
清晰明确,常以总分总式呈现。
学习任务二:写总结
(3)联系生活实际找论据,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4)举例不是简单地列举材料,而是要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清 材料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5)写作时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掌握书信格式。
2、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 学习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1、 作者在信中流露出来的舐犊深情。
2、 “坚强”的含义。
学习方法
一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
一、 导入
二、 【自主学习】 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重蹈覆辙()()
廓然无累() () 2、 解释下列词语: 扶掖: 重蹈覆辙: 刻骨铭心: 气吞斗牛:
3、 从 句中,看出信是作者在儿子
时给回的信,目的是。
(友情提
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并进行概括。
)
4、 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合作探究】
5、 文章是怎样体现“慈父情深、朋友情重、赤子情结”的?
(友情提示:从回信者作为父亲、艺术知音和赤子的角度入手,进行合作、探究,达成 共识。
)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7、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友情提示: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
学生因为缺少阅历和 经验,所以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
) 【阅读第一封信回答】
8、 第一封信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
SUH5HIHE CLASS I 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
、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
时间 9.16 — 9.20 周次
课题
7、傅雷家书两则
课时
班级
82、83、84 主备
王霖
审核
李旺华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课 堂 、
八 刖 置
一、 导入。
二、 【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瓦楞()胯()下秕()谷 髀()瑟()索蜷()缩 寒噤_()折_()本潺潺()五行()阴晦() 萧索() 愕然()w cng ()然 b 1()夷 ch i ()笑 z isu K )() 2、 回顾作者。
3、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 三个部分?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4、 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 线索人物?
5、 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 &“故乡”这一题目怎眼理解? 【合作探究】
7、( 1)第一自然段是一句话。
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结构上有何 作用?第二自然段一共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语段。
请用几个短语概括出这 段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的作用。
(2)第三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子。
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
时间 课时
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
、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
10.5 —10.9 周次 课题
9、故乡 班级
82、83、84
主备
王霖
李旺华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 法。
2、 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 写法。
3、 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 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 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 哀。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学习方法
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
课 堂 、
八 刖 置
小 组 交 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 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 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 国情。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习方法
一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
课 堂
、八 刖 置
一、 导入
二、 【自主学习】 1、 积累字词。
2、 走近词人、作品。
《望江南》,选自《 》,《望江南》是 。
作者
,是
(朝代)
词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3、 范仲淹:
(朝代) 家、
家,他有“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
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4、 《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我们在
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
5、 《破阵子》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
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小 组
【合作探究】 (一)《望江南》
1、 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 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 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 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 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二) 《武陵春》
1、 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 上片中“
,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学习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
、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
时间 10.5 —10.9 周次 6 课题 25、词五首
课时:
3
:班级
82、 83、 84 、亠、、/'
主备
王霖
审核
李旺华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