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价值哲学专题——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
➢其一,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 其盲目性。
➢其二,有些理论只能依靠逻辑思维来证明 。
➢其三,对于那些蕴藏在现存事物中但却要将来才能实现的必 然性、规律性的科学预见,也是依靠逻辑证明才能使人们的 活动具有科学预见性并给人们的实践以力量和信心。
➢其四,对于有些简单的、常识性认识也可以通过逻辑手段进 行验证,完全没有必要事事去实践去重复那些早已为人类多 次进行过的实践证明。
其二是指任何真理都是通过命题或命题系统 对事物的指称、描述和断定来表达的。只有关 于客观事物的命题和断定才有真与假、正确与 错误之分。
一、真理及其特性
2、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
(2)真理的客观内容(客观性
第一,凡真理性认识所反映或描述的对象,必须 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
第二,真理性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的如 实反映,而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想的成分;
(1)真理的绝对性
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是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伽 利 略 的 胜 利
真理绝对性的主要表现: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而不是主观自生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毕达哥拉斯
B
c
a
C
b
A
a2+b2=c
2
真理绝对性的主要表现:
➢第二,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客观实际的正确 认识,而不是不相符合的认识,这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由真理的特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真理
主观 认识
相符 实践 不符 谬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 对的。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2)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
目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制约。
2.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3.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4.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 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 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 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 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 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 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正确, 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真理与价值知识点总结
真理和价值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选择。
真理涉及我们对事实和现实的认识,而价值则涉及我们对美好和优越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并总结相关知识点。
一、真理的概念1. 真理的本质真理是指与事实相符合的认识或陈述。
在哲学上,真理可以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能够被认识和证明的规律和现象。
真理是对现实的正确描述,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
真理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无论个人的信仰、态度或情感如何,真理都是独立存在的。
2. 真理的判断标准人们常常通过经验、理性和其他方法来判断真理。
在科学领域,真理的判断标准通常是实证主义,即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而在哲学和逻辑领域,真理的判断标准通常是逻辑思维和推理,即通过合乎逻辑的认识和推理来判断真理。
3. 真理的发现和表达真理的发现和表达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
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发现真理,并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真理的表达需要具备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理解和接受。
二、价值的概念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对美好和优越的追求,是人类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价值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产物。
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 价值的种类价值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
客观价值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如美、善、真、爱等;主观价值指的是个体的、主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如快乐、幸福、权利、自由等。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相结合,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3. 价值的判断标准人们判断价值往往是基于道德、美学、实用等方面的标准。
在道德领域,人们往往基于善恶、正义、公平等标准来判断价值;在美学领域,人们往往基于美丑、优劣等标准来判断价值;在实用领域,人们往往基于效益、成本等标准来判断价值。
1.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真理和价值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哲学知识——《真理与价值》
哲学知识——《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立:1.真理是主观反映符合客观事实的概念,价值是反映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概念。
2.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
3.真理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创造,价值不仅能被发现,而且能被创造出来。
4.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形式上也是有差别的。
真理性的认识主要靠理性思维,如概念、判断、推理、假设等逻辑思维形式。
而价值是由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欲望、情感、意志、想像等多种意识形式来把握和评价的。
(情感思维)真理与价值关系问题上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否定两大尺度间的差异和矛盾,企图用一方完全替代或消解另一方。
如:主观实用主义把真理归结为价值,用人的内在尺度去消融和替代物的尺度,主张“有用即真理”,而“有用”则主要是主体性的,因人而异的,结果必然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也长”,甚至强盗的逻辑也会是行窃的理由。
统一:1.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真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性,人类才能有效地影响和改造对象世界,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或价值追求。
2.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是为了追求价值。
以追求真理为特征的科学认识活动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从接近和把握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个意义上说,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包括科学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之所在。
3.真理和价值的联系和统一并不是理论抽象意义上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和价值的检验标准都是实践。
检验一个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把主观与客观加以对照,看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如果实践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说明主观符合客观,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正确的;否则,说明这个认识是错误的,需要加以修正。
实践同时还是检验价值的标准,在实践的结果中,包含着价值目的。
真 理 与 价 值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绝对性
相对性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在认识过程中谬误是难免的,因为: 第一,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是受着历史条 件的局限的。 第二,人的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提供 了产生错误的可能性,而且具备种种 条件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对立
(3)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
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
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
‚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
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
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
2、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的关系
(1)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 来证明待证命题的思维过程,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一种 重要手段。 (2)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能代替实 践标准。
‚在这里不要忘记 , 实践标准实质上决 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这个标准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 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 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列宁选集》第2卷
2. 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的含义
(1)真理的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
件的、有限的。
• 承认认识有待发展,也就是承认
真理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真理
转化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自己的价值目标。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2017年吉林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哲学之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2017年吉林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哲学之真理和价值
的关系
1.真理和价值的区别
两者的含义或规定不同,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主观同客观的一致;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观同主观的一致。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真理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原则。
2.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内容,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是统一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直接目的是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人类追求真理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改造世界,实现世界满足人类的需要包括自身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即创造价值的需要。
(2)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相互结合。
真理引导价值:是指真理的不断发展引导着人们提出新的相关的价值追求,真理本身也具有价值并推动价值发展;价值引导真理:是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相关的真理性的认识。
在实践中实现二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2017年价值哲学专题——真理与价值
22
价值和真理统一的根据是主体、人,这一 点不仅应该从主体、人在建立和推动主客 体关系方面的地位上理解,而且应该在人、 主体的本性、能力和活动的具体历史客观 性的意义上来理解。
23
在任何情况下,要使活动既不违背客观规 律又于人于己有价值,除了靠自己的努力 之外,别无他法。所谓“运用之妙,存乎 一心”所包含的合理思想,正在于此。
价值原则 个人、群体、 类
性 质
主客体关系中 主客体关系中 客体性内容的 主体性内容的 概括和抽象 概括和抽象 人们行动的统 人们行动的多 一性、一致性 样性、多维性
9
结
果
知识就是美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用真理覆盖价值,认为真理原则决定 价值原则。
没有看到两者的区分和对立。
11
“我们切莫忘记, 仅凭知识和技巧 并不能给人类的 生活带来幸福和 尊严。人类完全 有理由把高尚的 道德标准和价值 观的宣道士置于 客观真理的发现 者之上。”
真理在一般的意义上有什么样的人类价值同真理对于每一具体主体有什么样的具体价值不是一回事3把具体的中立性和总体的正向性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真理科学的价值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包括人本身的能力人们的社会关系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扩大和深化的
真理与价值
1
教学互动:
A:真理具有阶级性 B:真理不具有阶级性
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领域与应然性价值领域。
6
“哲学在其全部历史中 一直是由两个不调和地 混杂在一起的部分构成 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 本性的理论,另一方面 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 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 这两部分未能充分划分 清楚,这是大量混乱想 法的一个根源。”
二、两大原则的矛盾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文档资料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 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 无所谓谬误。
认识
互相依赖 互为条件
真理
谬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
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 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应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 证转化的。 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的错误。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 否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 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 • 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 • 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 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 实践标准绝对化、凝固化。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 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 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
专题2 真理与价值
实用主义的解决方案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 是为了人造的,是人 造出来供人用的,是 因为它们大有用处, 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 的美名的。——胡适 ‚马克思主义要管 用。‛
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一个“好东西”,是人类精神灵光 的闪现。追求真理,是寻找生命之光。 因为有真理之光的照耀,生命才能走出混 沌、幽暗、封闭,走向清晰、光明、开放, 实现生命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凡是可以说出来的一 定可以说清楚,凡是 不能说出来的,我们 只能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
没有真理,只有解 释。 ——尼采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和趋势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 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面对真理之口
罗马科斯美汀圣母 教堂雕刻海神头像 的圆盘。
我这可怜的傻子, 依然不见聪明半点 称为硕士,甚至称为博士, 但是教起学生却并不出色。 我渴望着能发现 联结这个世界的伟大力量, 如今我们仍旧茫然。 因为离真正的知识 相距遥远, 我知道我们一无所知, 真令我肝肠欲断。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科学:合规律性,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 价值:合目的性,遵循某种价值标准实现 人的目的。 价值观是方向舵,决定了行动的方向。 人的复杂性:谁制定价值观,满足谁的目 的?
科学与价值,手追问
社会主义:发展 生产力(效率), 共同富裕(公 平)。 社会主义中国遵 循何种价值?发 展为了谁?发展 的目的是什么?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是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
此外,人与世界之间还有一种价值关系。
虽然价值关系并不是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但它却随时随处都渗透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之中。
所谓价值,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或者说,价值的实质就在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
对于具有如此性质的客体,我们就说它对于主体有价值(或有正价值)。
各种具体的价值,如利、善、美等等,都是如此。
而且,一个客体对主体的有用程度越高,满足主体需要的范围越广,其价值也就愈大。
要正确地理解价值的本质,我们必须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一讲到价值,就必然涉及两个方面,即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其中,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的基础和载体,没有它价值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根本无所谓价值。
可见,价值虽然既不单纯是客体的规定也不单纯是主体内部状态,但它却既依赖于客体又依赖于主体,只有当主体产生了某种需要,而客体又具有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属性时,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才能形成,客体对于主体来说也才是有价值的。
第二,哲学的价值范畴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其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哲学的范畴不同于政治经济学的商品价值概念(指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也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概念(指商品在交换中的货币形式),而是同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物为人而存在)和伦理学中的善(社会事物或人的行为合乎一定的道德理想)在性质上一致,但却比它们更抽象、更具普遍性。
这样一种价值范畴,在现实中具有极其多样化的形式:从客体方面来划分,大体上有物质价值、精神文化价值、人的价值等三种基本类型。
从主体方面来划分,又有多种角度,如有依主体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而区分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科学认识价值和人类价值,还有依客体在主体活动中的地位的不同而区分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等。
真理与价值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 然是具有价值的。 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 引导、相互促进的。
启示: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 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相对性:
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 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 的,不完全的。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任何真理都会 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物质 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就是真理, 不符合就是谬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有统一
第一、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 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第二、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 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 第三、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的每一个进 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
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后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 转化的。
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 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 展中,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 理 与 价 值
真理是客观的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看它是不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真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社会实践中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真理是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就决定了在意识范围内不可能解决认识是否符合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的问题,它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正确的标准。
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直接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因为外界事物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才能够把思想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使精神见之于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
毛泽东同志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与认识的过程,就是如何认识发展中的系统、要素的相互联系、制约、发展及各种要素的搭配,达到新的组合,促进事物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的更快地发展。
是怎样实践科学发展的问题。
传统的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发展观,单纯的以经济增长为价值目标,将社会发展归之为经济发展,其致命缺陷在于只关注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为什么而发展”和“怎么才能是可持续的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并不关心。
其结果正如美国学者威利斯·哈曼博士所说:“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都迷失了方向”。
原因就是在于缺乏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价值理性缺失这一不足的充实,“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了社会系统内部以及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协调和谐发展,而且把发展的核心和目的(核心价值)归结到经济、社会、自然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防止了发展中出现的“价值迷失”。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本质是追求发展价值的多元化及异质价值之间的协调统一。
形成凝聚社会力量的社会核心价值。
是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
真理与价值——精选推荐
真理与价值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不是正确,怎样证明认识的正确性?这就是真理和真理标准的问题。
认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真理。
人们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真理对人类有什么意义?这就是真理的价值问题。
一、真理及其属性1.真理和谬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认识和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这是真理最根本的规定性。
这里讲的相一致、相符合不仅是指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相一致、相符合,而且更主要的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
仅仅同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相一致,不一定就是真理。
因为外表的联系是不深刻的,现象中包含着假象。
与不深刻的表面联系和假象一致的认识不能算是真理,只有既与事物的表面联系、事物的现象又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本质相一致的认识才是真理。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听人说“亲眼所见”,以为亲眼所见就一定是真的,其实不然。
眼睛可能是吸纳信息最多最快的一种感官,但它并不能直接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
所以,有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这在一定范围具有绝对意义。
正因为如此,坚持真理才是崇高的,修正错误才成为必要。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否定的,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真理与价值
其次,判定或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要坚持真理的一元论,反对真理的多元论。真理 的一元论即是对于同一对象认识的真理性体系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 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3)真理问题 是思想的客观性问题
人的思想能否表述客观规律、如何表述,以及如何来检验思想的客观性等。
动物是生存
人是生活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 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 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人的尺度”去把世界变成理想的现实。因此,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真理 (认识哪些“物的尺度”或“客观规律”),人们如何对待已经获得的真理 (如何把规律性的认识转化为实践),都与价值问题密不可分。
(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内容。
首先作为真理认识对面目的如实反映,而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想的 成分;
真理性认识与对象的符合本身也是客观的,符合与否并不以任何人的意愿和认 可为转移。
真理只是表示主体在认识中同客体的一种一致关系。
4、对作为“映像”自身的“表象”和“思想”关系的追问 第四层含义是在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的关系中成立的 。
5、对认识论主体关于认识对象的评价的追问 这是价值论和审美观的问题。
1、有没有——本体论 2、对不对——认识论 3、好不好——价值论
(二)真理
哲学不是教我们关于真理的知识,而是启发我们对真理问题进行批判性 的反思。
包含有: 1、价值客体本身以及这一价值客体与其他相关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 2、价值主体需要。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三、价值的冲突与选择
添加标题
价值冲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价值冲突并不都是消极的。为了兴利除弊,趋利避害,必须符合正确处理各种价值冲突。
01
添加标题
价值选择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主体利益和审美规律选择对主体有价值或最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
02
正确、合理的价值选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 兼顾与互利原则 适当原则 利义统一原则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及其内部基本矛盾问题,是人类实践——认识关系的两项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满足的效益关系。 价值总是涉及两个方面:①人即主体的需要和要求;②对象即客体的某种性质、结构和属性。这二者缺一不可。 价值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实现的。
第十讲 真理与价值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1
01
价值及特性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处添加正文
02
价值的基本类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第十讲 真理与价值
CONTENT
一、价值及特性
(一)价值的含义:
价值的特性:
价值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客观性和主体性。 价值的客观性: 任何价值都必有其客观基础,即客体及其属性。 对主体的有用性不是客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而是主体对客体及其属性改造或利用的结果。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性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浅析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而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各种具体价值形态的抽象与概括,泛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或者是指客观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符合或相接近。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真理侧重于客体性,价值侧重于主体性。
真理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定性和规律,即按照客体的尺度来规定主体的活动,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客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
价值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使客体为主体服务,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
其次,真理在人的活动中具有条件性,价值在人的活动中具有目的性。
真理所包含的对象和环境的客观规定性及其规律,不仅是主体活动的对象,而且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条件。
只有充分尊重和服从这种前提条件,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价值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价值的核心。
人的活动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为目的,并为此而调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去认识和改造客体。
因此,价值反映人的活动的动机和动力。
再次,真理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统一性,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多样性。
真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目的的活动服从统一的客观规律。
真理是一元论,社会活动的统一性,归根到底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活动中的体现。
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出来,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
价值的作用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利益、追求的多样化相联系,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进行社会选择的原则。
真理和价值
真理与价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多少事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多少事侵蚀了我们的心灵,这是个心痒缺失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观逐渐扭曲着,对于真理的追求成为一种奢侈,在面对着复杂的社会时,作为一个大学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对待。
-------题记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
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2010年10月19日晚,网络若干论坛突然传出消息,称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是奶业巨头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策划出来,以打击竞争对手。
同时另一奶业巨头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对伊利旗下产品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进行有计划的舆论攻击。
截至10月24日,蒙牛诽谤门案件侦破后,涉及蒙牛诽谤门的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公司郝历平、赵宁和马野4人被批捕。
蒙牛诽谤门案的批捕机关是呼和浩特市检察院,4嫌疑人所涉均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目前正在接受蒙牛诽谤门案件调查。
相信蒙牛和伊利的目的都只是为了盈利,增长业绩,他们以这个作为自己的价值尺度,但却误以为通过这种诋毁的方式可以达到目的,错误的实践必然带来错误的后果。
列宁说过:“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性的定义中去”。
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解决蒙牛伊利事件最根本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摘要:价值同真理一样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内容,但是价值又和真理不同,它有着特殊的性质和意义。
创造价值是人类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价值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的普遍的基本内容,是同真理一样重要的基本范畴。
人类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功,所以必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但是,达到真理并不是人类活动唯一的最终的目的,追求真理本身也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包括真理的价值在内。
关键字:真理;价值;评价一、真理及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真理,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因此,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要证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惟一能够充当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结起来的“桥梁”即实践。
(一)、真理客观性的两重性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是以不把人的意志为转移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一方面同主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客观世界相联系。
人们带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去实践,由此而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并且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唯物主义之说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既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马哲论文《真理与价值》
价值结果与价值主体有直接联系, 价值结果与价值主体有直接联系,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2) 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 ) • 知识性的认识: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在这 知识性的认识: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 一过程中主体的状态、 一过程中主体的状态、需要与认识结果之间并没 有必然的联系, 有必然的联系,认识是不依主题的具体特点为转 移的; 移的; • 评价性的认识:由于评价是对客体与主体之间的 评价性的认识: 价值关系的认识,因而主体的客观存在状态, 价值关系的认识,因而主体的客观存在状态,包 括主体的需要、特点以及其他的规定性等, 括主体的需要、特点以及其他的规定性等,作为 价值关系的构成要素也就必然会对评价结果产生 直接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是评价结果依主题的具体特点而转 移。
价值观的理解
•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 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 • 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 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 相反的行为取向。比如具有同样化学知识的人, 相反的行为取向。比如具有同样化学知识的人,有的可以 用来为人类造福,有的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危害人民。 用来为人类造福,有的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危害人民。 • 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 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 • 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 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 的标准, 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 准的。 准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 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 着促进作用。 着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具体的中立性:真理在一般的意义上有什么 样的人类价值,同真理对于每一具体主体有什么 样的具体价值不是一回事 3、把具体的中立性和总体的正向性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真理、科学的价值,是随着人类 的进步发展,包括人本身的能力、人们的社会关 系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 扩大和深化的。
11
“我们切莫忘记, 仅凭知识和技巧 并不能给人类的 生活带来幸福和 尊严。人类完全 有理由把高尚的 道德标准和价值 观的宣道士置于 客观真理的发现 者之上。”
12
你怎么看?
有用就是真理;
德性就是一切
13
1、真理与价值构成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本 质矛盾。
2、它们分别是主客体全面关系、人类实践整 体活动的一个侧面。
28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是常青 的……
29
价值与真理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 达到和表现出来的。二者彼此互相补充、相 互包含、相互渗透最终结合成为同一实践过 程的完整内容。
30
凡是真理对人类必有价值
凡是对人类必有价值
1、总体的正向性:真理对于人类有最高的正价 值。
4、全面的、具体的真理还包含着价值和价值关 系的因素作为内容。
32
凡是对人类确有价值的必有真理
第一个层次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有(正) 价值的,是否必定包含真理或同真理相一 致? 第二个层次是:对于个别主体有正价值的, 是否必定包含一定真实性或同某种真实的 必然性相一致?
33
首先,“个别主体”与“普遍主体”的关 系,弄清“个别价值”与“普遍价值”的 关系。 其次,要弄清楚真理和真理的个别成分之 间的关系。
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 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 (包括人和社会) 主要特点:客观性 事实世界(实体态)
价值原则
按照人的尺度与和需 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包括人和社会) 主要特点:主体性 意义世界(关系态)
4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方面必须按照世界 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 人自身),同时又要按照人的尺度和需要认 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
19
20
取火 建房
森林
人
审美 生态
主体的需要、能力越丰富, 事物所呈现给主体的价值 也越丰富
探险旅游
21
21
1、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 两个基本原则。
2、两者在主体、性质与结果方面都存在重 要区别,其矛盾是人类实践生活中基本、 本质的矛盾。 3、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统一的根据在于 主体,统一的方式是实践。主体并非是随 心所欲的。
5
真理原则是活动的条件性原则,规定和校正人 们的目的。 价值原则是活动的目的性原则,反映了人们活 动的动力和动机。
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领域与应然性价值领域。
6
“哲学在其全部历史中 一直是由两个不调和地 混杂在一起的部分构成 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 本性的理论,另一方面 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 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 这两部分未能充分划分 清楚,这是大量混乱想 法的一个根源。”
3、哲学应该把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作为自己探 索的方向。
14
15
人面对一座山,决定此状态发展趋势的力 量是哪一方?
16
主体人的性质、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这一具 体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且通 过主体的实践行动获得说明和实现。
17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8
“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 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 变……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我们自己心 里……比如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 才能奋起、征服,并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 奋起他的思想,他就永远只能衰弱而愁苦。”
22
22
价值和真理统一的根据是主体、人,这一 点不仅应该从主体、人在建立和推动主客 体关系方面的地位上理解,而且应该在人、 主体的本性、能力和活动的具体历史客观 性的意义上来理解。
23
在任何情况下,要使活动既不违背客观规 律又于人于己有价值,除了靠自己的努力 之外,别无他法。所谓“运用之妙,存乎 一心”所包含的合理思想,正在于此。
最后,价值虽然具有主体的多元性,但是 归根到底是在人类社会这个最高主体的普 遍性上统一的、一元的
34
35
思考题
1、人类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是什么? 2、如何看待价值与真理的关系?
3、运用价值论观点评析“有用就是真理”
35
人生基本价值类型可分为自我价值与 社会价值。你认为两者之间具有怎样 的关系?
1、围绕题目,按照自己的认识、思路和论证方 式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论证有力,体现个人思考。
真理与价值
1
教学互动:
A:真理具有阶级性 B:真理不具有阶级性
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2
真理不具有阶级性 真理的价值可以具有阶级性 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观点把真理与人 的关系特性看作是真理的特性,混 淆了“事物是什么”与“事物对我 们的意义何在”这样两个问题即混 淆了价值问题与真理问题。
3
真理原则
二、两大原则的矛盾及其意义
8
主 体
真理原则 类
价值原则 个人、群体、 类
性 质
主客体关系中 主客体关系中 客体性内容的 主体性内容的 概括和抽象 概括和抽象 人们行动的统 人们行动的多 一性、一致性 样性、多维性
9
结
果
知识就是美德
10
用真理覆盖价值,认为真理原则决定 价值原则。
没有看到两者的区分和对立。
36
37
24
我乃一代枭雄,我 个人能力超强,为 什么我的梦想得不 到实现?
25
26
27
A: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根据是主体、人。统一的 方式是实践
主 体 性 的 探 索
B:主体的本性、能力及其实践是具体的历 史的,意味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C:主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保证价值与真理 统一的重要条件。从根本上说,这种能力只 有为与人类这个最高主体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的个别主体所具有。 D:历史地发展的社会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是实现价值与真理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统一 的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