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3章第1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金典】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胚
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
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解析:选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 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但标记噬 菌体时,必须培养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因为噬 菌体营寄生生活。
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 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 壳
解析:选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外 壳,35S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32P仅存在 于噬菌体的DNA中,而14C、18O在蛋白质和DNA中 都含有,无法区别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同时用 32P、35S标记蛋白质和DNA,都有放射性,也无法判 断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
②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 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放射 性很低,原因是少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或者培养时 间较长,少量含有32P的T2噬菌体已经裂解释放。
例2 (2010·泉州模拟)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
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
4.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 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 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
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解析:选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 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但标记噬 菌体时,必须培养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因为噬 菌体营寄生生活。
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 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 壳
解析:选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外 壳,35S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32P仅存在 于噬菌体的DNA中,而14C、18O在蛋白质和DNA中 都含有,无法区别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同时用 32P、35S标记蛋白质和DNA,都有放射性,也无法判 断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
②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 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放射 性很低,原因是少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或者培养时 间较长,少量含有32P的T2噬菌体已经裂解释放。
例2 (2010·泉州模拟)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
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
4.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 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 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11301_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11
人类起源与发展
2024/1/26
人类起源的证据
化石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 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
人类发展的历程
根据化石和考古资料,可以将人类发展历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 和现代人四个阶段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意义
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的未来 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
营养级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同一 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表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营养层次。
15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 内部的循环运动,包括水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等。
2024/1/26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化和散失的过程,通常以食物链和 食物网为载体进行。
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公益 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2024/1/26
22
05 科学技术在社会 发展中应用
2024/1/26
23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实现对其性状 和功能的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的技术应用
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在 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024/1/26
基因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推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4
细胞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2024/1/26
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转化等技术手段,对细胞进行改造 和利用。
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人类起源与发展
2024/1/26
人类起源的证据
化石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 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
人类发展的历程
根据化石和考古资料,可以将人类发展历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 和现代人四个阶段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意义
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的未来 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
营养级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同一 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表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营养层次。
15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 内部的循环运动,包括水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等。
2024/1/26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化和散失的过程,通常以食物链和 食物网为载体进行。
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公益 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2024/1/26
22
05 科学技术在社会 发展中应用
2024/1/26
23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实现对其性状 和功能的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的技术应用
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在 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024/1/26
基因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推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4
细胞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2024/1/26
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转化等技术手段,对细胞进行改造 和利用。
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策略
01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 濒危物种进行就地保 护和管理。
02
迁地保护
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 园等进行特殊保护和 管理。
03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禁止对濒危物种的猎 杀、采伐和买卖等活 动。
04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 认识和保护意识。
03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优育策略
Chapter
常见人类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如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遵 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 同作用,如高血压、糖尿 病等,具有家族聚集性和 较高的发病率。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 引起,如唐氏综合征、猫 叫综合征等,常导致严重 的生长发育障碍。
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影响 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我国当前面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01
02
03
04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等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沙漠化扩展
西北地区沙漠化趋势加剧,对 当地生态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
森林资源不足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 不均,难以满足生态需求。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变异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意义
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02
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
Chapter
物种起源理论及证据
01Biblioteka 0203物种起源理论
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 、隔离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
• 【例】(2008·上海高考)自从世界上发现了 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禽 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 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预防禽流感的疫 苗并投入生产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 (1)实验室中要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 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无细胞的培养基上, 而是以活鸡胚为培养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必修二 第三章 基因的本 质
•考 纲 下 载
•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 基因的概念 Ⅱ •4. DNA分子的复制 Ⅱ
热点提示
1.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分析
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复制及相关计算 3. 基因与DNA、染色体、遗传信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 关系 4. 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在人血缘鉴定、刑事侦破中
•(2)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禽流感病毒的 化学组分,原理是: •①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实验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 质和RNA,不含DNA,则证明禽流感病毒的 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4)请你预测用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 别感染活鸡胚存在的几种可能性: •①蛋白质与RNA都有遗传效应,说明:蛋白 质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②________________,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PPT课件
列在赤道板上,②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_赤__道__板__的__两__侧__;③中_无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染色体 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时期 有丝பைடு நூலகம்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 ①与②比较:①中姐妹_染__色__单__体__分离,②中 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分离; 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中_无__同__源__ _染__色__体__; ②与①③比较:②中_有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①③中 _无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不形成纺锤体”“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 胞”“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2)隐含信息:新情境下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无同源 染色体分离现象,直接进行着丝点分裂产生卵细胞 (2n=4),受精后发育成三倍体草鱼(3n=6)。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次要考查有丝 分裂,要求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A项,卵原细胞减数 分裂因无纺锤体形成,故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故错 误。B项,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形态、 行为与有丝分裂相同,故正确。C项,产生的卵细胞染 色体应为4条,故错误。D项,胚胎细胞中应有三个染色 体组,该图示细胞仅有两个染色体组,故错误。
【特别提醒】 (1)发生减数分裂的器官:精巢或卵巢,但精巢或卵巢 内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也可发生有丝分裂。 (2)同源染色体的存在:体细胞中也存在同源染色体, 只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联会、分离等现象。
(3)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①若精(卵)原细胞中不含该等位基因,则一定是基因突 变; ②若精(卵)原细胞中含有该等位基因,则可能是基因突 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时期 有丝பைடு நூலகம்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 ①与②比较:①中姐妹_染__色__单__体__分离,②中 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分离; 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中_无__同__源__ _染__色__体__; ②与①③比较:②中_有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①③中 _无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不形成纺锤体”“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 胞”“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2)隐含信息:新情境下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无同源 染色体分离现象,直接进行着丝点分裂产生卵细胞 (2n=4),受精后发育成三倍体草鱼(3n=6)。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次要考查有丝 分裂,要求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A项,卵原细胞减数 分裂因无纺锤体形成,故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故错 误。B项,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形态、 行为与有丝分裂相同,故正确。C项,产生的卵细胞染 色体应为4条,故错误。D项,胚胎细胞中应有三个染色 体组,该图示细胞仅有两个染色体组,故错误。
【特别提醒】 (1)发生减数分裂的器官:精巢或卵巢,但精巢或卵巢 内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也可发生有丝分裂。 (2)同源染色体的存在:体细胞中也存在同源染色体, 只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联会、分离等现象。
(3)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①若精(卵)原细胞中不含该等位基因,则一定是基因突 变; ②若精(卵)原细胞中含有该等位基因,则可能是基因突 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必修部分 必修2·第3章·第1节
系列丛书
【答案】
D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2·第3章·第1节
系列丛书
(1)如果把 S 型活细菌的 DNA 提取后, 与活的 R 型细菌 混合, 再注射到小鼠体内, 能否在小鼠体内得到 S 型细菌? 提示:能。 (2)如果把 S 型活细菌的 DNA 提取后, 直接注射到小鼠 体内,能否在小鼠体内得到 S 型细菌? 提示:不能。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2·第3章·第1节
系列丛书
C.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 糖,混合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R型细菌转化 为S型细菌 D.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 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 才转化为S型细菌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2·第3章·第1节
系列丛书
(3)用 32P 标记噬菌体,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 DNA 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 (4)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 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 菌细胞内,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 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系列丛书
2.实验拓展分析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 活性。 (2)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DNA与R 型细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 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二)
生产者同化量464.6
3)要点突破,为什么一般不超过5 个营养级?
①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③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 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同化量 = 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 +
呼吸消耗的 + 分解者利用的 +未被利用能量
二、能量传递中的极值计算
1. 食物链中有关计算
在食物链中,若题干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
已知 较低营养级
未知
①求“最多”,则按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1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2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
已知
例:在下图的食物链中,A增重1kg,C最少增重多少,最多增重多少?若已知为C增重1kg,求消耗
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4)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 5)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
分解者
呼吸作用
1)每一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去路是有差别的。 2)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途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主要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注意:也流向分解者 4)生态系统能量的散失:通过所有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变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3)要点突破,为什么一般不超过5 个营养级?
①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③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 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同化量 = 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 +
呼吸消耗的 + 分解者利用的 +未被利用能量
二、能量传递中的极值计算
1. 食物链中有关计算
在食物链中,若题干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
已知 较低营养级
未知
①求“最多”,则按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1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2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
已知
例:在下图的食物链中,A增重1kg,C最少增重多少,最多增重多少?若已知为C增重1kg,求消耗
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4)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 5)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
分解者
呼吸作用
1)每一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去路是有差别的。 2)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途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主要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注意:也流向分解者 4)生态系统能量的散失:通过所有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变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0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课件必修2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1.列表比较
分裂方式 比较项目
分裂的细胞
减数分裂
原始生殖 细胞
有丝分裂
体 细胞或 原始生殖 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两次
一次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
不 同 点
同源染色体 的行为
成 体 ②
四分体 ,非姐妹染色单 交叉互换 ;
减Ⅰ后 期同源染色体分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 不分离,无交叉互换
大
②前期:均由 中心体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核膜和核仁消失,
相
染色质 逐渐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同 ③中期:染色体均在赤道板 位置聚集
点
④后期:均由纺锤丝 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⑤末期:均由 细胞膜 内陷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新的核膜 和核仁,染色体 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例5.(2021·辽宁,12)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
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
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图所示。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
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
前的间期 前的间期
前期、中期
Ⅰ全过程和 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4.细胞分裂的曲线辨析 (3)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 DNA比值变化,请辨析下图曲线中各段代表的相关时期:
后期 Ⅱ后期
后期、末期 Ⅱ后期、末期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4.细胞分裂的柱形图辨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2讲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课件浙科版必修2
考点一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要点归纳整合】 分子的结构特点:
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解读: (1)氢键:连接互补链中能配对的相邻碱基间的化学键。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 用高温断裂。A-T碱基对间有2个氢键,G-C碱基对间有3个氢键。 (2)磷酸二酯键:连接单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可用限制性核酸 内切酶切断,也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3)每个DNA分子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4)在整个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三者的数目相等。
互为倒数。
设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 A 1 G 1 =m,
则: A1 G1
T2
C2
T1
=m,互补链上
C A
1 2
G
2
1
。
T1 C1 A2 G2
T2 C 2 m
②整个DNA分子中——“1”。
整个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即:(A+G)/(T+C)=1。
【典例考题研析】
【典例1】(DNA分子的组成)(2020·金华模拟)如图为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分子
4.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 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 式有41 700种。 ( × )
分析:若某确定的基因中有n个碱基对,则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不会是4n,而是
小于4n。
5.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 ) 分析: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 内侧。
考点二 DNA分子的复制 【要点归纳整合】 复制的总结:
场所
①真核细胞: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②原核细胞:拟核、细胞质
特点
①半保留复制;②多个复制起点
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解读: (1)氢键:连接互补链中能配对的相邻碱基间的化学键。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 用高温断裂。A-T碱基对间有2个氢键,G-C碱基对间有3个氢键。 (2)磷酸二酯键:连接单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可用限制性核酸 内切酶切断,也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3)每个DNA分子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4)在整个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三者的数目相等。
互为倒数。
设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 A 1 G 1 =m,
则: A1 G1
T2
C2
T1
=m,互补链上
C A
1 2
G
2
1
。
T1 C1 A2 G2
T2 C 2 m
②整个DNA分子中——“1”。
整个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即:(A+G)/(T+C)=1。
【典例考题研析】
【典例1】(DNA分子的组成)(2020·金华模拟)如图为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分子
4.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 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 式有41 700种。 ( × )
分析:若某确定的基因中有n个碱基对,则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不会是4n,而是
小于4n。
5.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 ) 分析: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 内侧。
考点二 DNA分子的复制 【要点归纳整合】 复制的总结:
场所
①真核细胞: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②原核细胞:拟核、细胞质
特点
①半保留复制;②多个复制起点
生物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ppt
)
B、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D、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解析:在光的照射下,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将吸收的的光 能传递给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使这些叶绿素a被激发而失去 电子(e)。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 辅酶Ⅱ(NADP+)。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 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生成氧分子和氢离子,叶绿素a 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原状,因此最初的电子供体是参与光反应的水 分子.
2、暗反应阶段(又称碳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因 此称为暗反应阶段,随着对光合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 暗反应在暗中只能进行极短的时间,而在有光的情况下 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并且受到光的调节。因此在20世纪 90年代后有科学家提出了将暗反应阶段改称为碳反应阶 段。但不管怎么称谓,这阶段是指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
对应例题:5、根据下图回答:
(1)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分别是A 光能 ,B [H] CO2 。 C ,D
(2)暗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3)三碳化合物在 在 叶绿体基质
, 叶绿素分子
酶 和 ATP (4)光反应的场所在 叶绿体基粒 上,暗反应的场所
。 光能 在光反应中部分转到 (5)色素吸收的
(5)下列最能体现光合效率的表达式是( D
)
A、绿色植物吸收的光能 照到地球表面的光能
B、绿色植物的总面积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
C、光合面积×光合时间 照到地球表面的光能
D、光合产物中所含的能量 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
近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0重庆高考卷)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 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D ) 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H2O分解,产生电子流 C、W为CO2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解析: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 表参与光能转换的什么物质,从图示可知 U 是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吸收光能 后被激发,使H2O分解,产生电子流,W是 NADPH(或用[H]表达)为还原剂, 但 NADPH除作为还原剂外,也能如ATP一样 供给暗反应所需能量,因此是稳定化学能来 源之一,所以A、B、C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2.体外转化——艾弗里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 ①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的关系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 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验形成对照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C.补充R型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直接证明S型细菌DNA不是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因
素 解析: 将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用 DNA酶进行处 理,并将处理后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的目的是与 “ 以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 ” 的实验形成对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解析: 实验过程是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然后 与细菌混合培养,再离心分离,进行放射性检测。 答案:C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4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2.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结果如下表。 噬菌体
DNA 蛋白质
32P 35S
细菌
31P 32S
子代噬菌体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总结提升]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判断
两个单箭头之间的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 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
原因① ②外 人界 体自 环身 境的 调变 节功 化能 过出 于现 剧障 烈碍 [注意] “内环境”稳态失调一定是由于“内环境成分或理 化性质”改变引起的。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和 免疫系统 。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 化性质保持 动态平衡 。
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
(1)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
答案:D
[总结提升] 组织水肿 5 大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 引发的原因如下:
[建体系·先填后看]
绝大多数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连线]
【优化方案】江苏专用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苏教版必修2
繁殖速度快;(4)雌雄异花、同株,杂交、自交均
可进行。
(2)相关概念 ①显性性状:F1 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紫花性 状。 ②隐性性状:F1 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白花 性状。 杂种 ③性状分离:在______后代中出现不同于 亲本性状 _________的现象。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由此可见, F2中紫花∶ 白花=
4.分离定律发生的时间及实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实质:杂合子的等位基因随_________________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 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自花受粉 1.正确选择材料:豌豆,其优点是_________, 纯合子 自然情况下一般为________。 单因子 多因子 2.分析性状的研究方法:由_______到_______。
3.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2011年陕西榆林适应训练)下列四项能正确表 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解析:选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 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
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
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
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
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
自交后代显∶隐=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自我挑战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 定律遗传。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 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 理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可进行。
(2)相关概念 ①显性性状:F1 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紫花性 状。 ②隐性性状:F1 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白花 性状。 杂种 ③性状分离:在______后代中出现不同于 亲本性状 _________的现象。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由此可见, F2中紫花∶ 白花=
4.分离定律发生的时间及实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实质:杂合子的等位基因随_________________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 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自花受粉 1.正确选择材料:豌豆,其优点是_________, 纯合子 自然情况下一般为________。 单因子 多因子 2.分析性状的研究方法:由_______到_______。
3.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2011年陕西榆林适应训练)下列四项能正确表 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解析:选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 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
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
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
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
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
自交后代显∶隐=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自我挑战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 定律遗传。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 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 理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 D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实践应用
本考点在高考中选择题与简答题
都有所呈现,通过增长曲线数学模
型、新情景材料、表格等形式综合考 命题解读
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生物学
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合理判断的能
力。高考很可能延续这种命题方式
示例2 (2010·浙江高考)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 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 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 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准确识记
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 降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有很多,主要的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项目
“J”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
5.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两 种。( )
6.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
二、种群增长曲线[填空] 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 (1)表现形式及意义 通过________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 于________模型,可以用来描述、________和________ 种群数量变化。
(2)适用范围 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蚜 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 (3)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本数量足够大。 ③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
(4)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数要点 ①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②样方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都要计数,即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实践应用
本考点在高考中选择题与简答题
都有所呈现,通过增长曲线数学模
型、新情景材料、表格等形式综合考 命题解读
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生物学
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合理判断的能
力。高考很可能延续这种命题方式
示例2 (2010·浙江高考)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 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 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 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准确识记
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 降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有很多,主要的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项目
“J”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
5.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两 种。( )
6.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
二、种群增长曲线[填空] 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 (1)表现形式及意义 通过________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 于________模型,可以用来描述、________和________ 种群数量变化。
(2)适用范围 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蚜 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 (3)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本数量足够大。 ③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
(4)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数要点 ①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②样方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都要计数,即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课件
(1)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①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 数×18(不考虑形成二硫键)。
A.0个 C.14个
B.1个 D.15个
解析: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条含100个氨基酸的肽链中含游离的氨基14 个,可知R基上含有13个游离的氨基,加工时共切去氨基酸16个,如果R基含有 游离氨基的氨基酸都被切除,则剩余的游离的氨基数目最少,即为1个,所以加 工后多肽链所含的游离氨基至少还有1个。
解析:A 由题干可知,别构效应可以使血红蛋白易与氧气结合,提高氧合速 率,A正确;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连接成肽链,血红蛋白具有4条多 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1个亚基,亚基之间通过氢键或二硫键等连接,B错 误;别构效应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变 性是在理化因素作用下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之失去相应的功能,C错 误;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但在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中不含有铁元 素,铁元素没有在氨基酸中,D错误。
—COOH和—NH2
,O来自
—COOH 。
③一条肽链上氨基数或羧基数的确定: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
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 两端 ;其余的氨基(或羧基)
在 R基 上。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以血红蛋白为例)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
1.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修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共48张PPT)
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 输;糖类、脂质合成; 扩大细胞内膜面积
椭球型粒状小体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扁平囊泡状结构
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 工、分类、包装;与细胞 壁形成有关
中心体
无膜结构
动物和低等植物
两个垂直排列的中 心粒
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液泡 溶酶体
单层膜 单层膜
植 动、植
色素、糖类、无机盐等
细胞膜组成元素: C、H、O、N、P
D 4.人体淋巴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 D.蛋白质和脂质
三、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B、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 胞。 C、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细胞 产生的废物也要排到细胞外; D、但是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却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中心体
细胞质 内质网 核膜 细胞核 核仁 线粒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细胞膜 溶酶体
叶绿体 细胞壁 液泡
一、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破坏细胞膜(形成由各种细胞器 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
将匀浆放入离心管
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
囊泡
囊泡
氨 合成
加工 运输 加工 运输
基 酸
多肽
脱水 盘曲 缩合 折叠
较成熟
成熟
蛋白质 进修一饰步蛋白质
分泌
分泌 蛋白
1.分泌蛋白(如胰蛋白酶)在附着
椭球型粒状小体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扁平囊泡状结构
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 工、分类、包装;与细胞 壁形成有关
中心体
无膜结构
动物和低等植物
两个垂直排列的中 心粒
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液泡 溶酶体
单层膜 单层膜
植 动、植
色素、糖类、无机盐等
细胞膜组成元素: C、H、O、N、P
D 4.人体淋巴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 D.蛋白质和脂质
三、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B、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 胞。 C、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细胞 产生的废物也要排到细胞外; D、但是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却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中心体
细胞质 内质网 核膜 细胞核 核仁 线粒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细胞膜 溶酶体
叶绿体 细胞壁 液泡
一、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破坏细胞膜(形成由各种细胞器 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
将匀浆放入离心管
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
囊泡
囊泡
氨 合成
加工 运输 加工 运输
基 酸
多肽
脱水 盘曲 缩合 折叠
较成熟
成熟
蛋白质 进修一饰步蛋白质
分泌
分泌 蛋白
1.分泌蛋白(如胰蛋白酶)在附着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课 ATP和酶课件 新人教版
【概念活用】教材命题源
1.教材原文:必修1P89“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 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__激__活___的__荧__光 __素__与___氧__发___生__化___学__反__应___,形___成__氧___化__荧并光且素发出荧光。” 思考:萤火虫发光需要的ATP主要在细胞中的__线__粒__体___内__膜(填具体的生物膜结构) 产生,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__远___离__由___腺__嘌__呤___和__核___糖__构___成__的__腺___苷__的___高__能__磷酸键水 __解__,_释__放___能__量。
时要少。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7)线粒体内膜、内质网膜和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中都能合成ATP。 ( ×)
分析: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中都能合成ATP,而内质网膜 中不能合成ATP。
体__、___叶__绿___体_
ATP的水解 ATP释放末端的磷酸基团,伴随 能量转移
ATP水解酶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反应式 AD_P__+_P__i+__能__量_________A_TP ATP ADP+Pi+能量
3.ATP的功能与动、植物细胞代谢:
(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__光___合__作__用___和__细___胞__呼形吸成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 _细___胞__呼__吸_形成ATP。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发光、发电、肌肉收缩、 _物___质__合__成_、大脑思考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分离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重点题型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1∶1
B.4∶4∶1
C.2∶3∶1
D.1∶2∶1
♀♂
1/2D
1/2d
2/3D 2/6DD 2/6Dd
1/3d 1/6Dd 1/6dd
例5 基因型为XBXB的红眼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bY的白眼雄果蝇
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让F2中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随 机交配。所得F3中,雌蝇有 2 种基因型。雄蝇白眼所占 比例为 1/4 。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例2 将纯种的宽叶(AA)和狭叶(aa)玉米间行种植,在自然状态下, 从隐性性状上获得的F1的性1
D
C.全部都为狭叶
D.宽叶和狭叶均有
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顶生,雌花序腋生,授粉方式如 图
任务2:自交与自由交配概率的计算
例4 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
D.若 1 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 F1 可同时 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3.(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是由 3 个等位 基因 aD、a+、ad 决定的,其中 aD 对 a+、ad 为显性,a+对 ad 为显性。 aD 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d 基因决定雌性。若没有
存在致死现象。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 AA∶Aa∶aa 的
B 比例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含有 a 的花粉 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 2∶3∶1
B.若 aa 个体有 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 2∶2∶1
C.若含有 a 的配子有 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 4∶4∶1 D.若花粉有 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 1∶2∶1
【优化方案】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课件 浙科版必修2
高频考点突破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实验材料分析 . (1)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中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 培养。一般先用标记元素培养宿主细胞, 培养。一般先用标记元素培养宿主细胞,再用 已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并标记T 噬菌体。 已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并标记 2噬菌体。
(2)P主要存在于 主要存在于DNA中,而S只存在于蛋白质 主要存在于 中 只存在于蛋白质 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标记蛋白质; 中,所以用32P标记 标记 , 标记蛋白质 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 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 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放射性的14C、18O、 、 、
4.实验结论 . (1)本实验能说明 本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 但不能说 是遗传物质, 本实验能说明 是遗传物质 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间接证明的问题 间接证明的问题 ①DNA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 能够自我复制, 能够自我复制 续性,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续性,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②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能够控 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 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但本实验不能证明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 者 培养 细菌 实验 结果 格里菲斯 小鼠(体内 小鼠 体内) 体内 体外转化实验 埃弗里及同事 培养基(体外 培养基 体外) 体外
加热后杀死的S型 型细菌的 型细菌的DNA使 加热后杀死的 型 S型细菌的 使 细菌能使R型细菌 型细菌→ 型细 细菌能使 型细菌 R型细菌→S型细 型细菌 →S型细菌 型细菌 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