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是说待人处事,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甚至于把事情弄糟了,这个时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而不应该去责问对方或所办理事情的客观条件。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难道别人就没有错吗?是的,别人或相对于自己的己方,你所面对的客观环境,都可能是造成不尽如人意结果的原因,但是对于这些外部的原因,你能够改变得了多少呢?而你自己身上的原因是否可以改变只是取决你自己。就是说你想要改变对方或客观事物,那个主动权不在你手里,而你想不想改变你自己其实就在你的一念之间,这样比下来岂不是从自身上找出原因并加以改变,最终为人处事达成满意结果的机会会比较大呢?

因为“行有不得”,而去反思造成“不得”的原因,相对于自己,可能你所面对的客观条件无法改变,而要去改变别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其实要比改变自己来的难的多的多!这并不是说想要去改变别人就完全不可能,曾经在卡内基的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这里稍作介绍,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这个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第二步: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谢。

第三步: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

前两步其实都是在为第三步打基础,第一步是说:一开始不要去否定、批评和抱怨对方。因为多数人在遇到对方否定的答复时,心中

都会生起不满,会去思索如何去驳斥你的言论,那么接下来你的讲的话多数他都听不进去了。所以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包容的心,因为某一个人在对某一事物作出的反应是由他之前的经历所决定的。他之前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等所有的一切外在的因素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的身心状况,造成了他现在对这个事物所作出的反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从小到大的经历都不一样,所以对于相同的事物甚至是同一句言语,反应都会不同。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换做是我们自己,若是处在他那样的家庭环境下,接受他一样的教育,遭受他一样如今的处境,说不定我们也一样会做出一些另现在的我们所不耻的行为。所以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这是想要去改变对方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再来看第二步: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谢。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对方的赞赏与肯定。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出自真诚地去赞赏他们,这样做的同时你也会立即获得对方的肯定,这样下去双方就会很快达成共识。如果谈话双发获得了一致共识,接下来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有了前两步所为基础,接下来就是第三步,真正去影响别人的时候了: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卡内基说:“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么去获得。”举个例子:一天,爱默生和儿子想把一头小牛弄进谷仓里,他们一开始犯了“只想到自己的需要”的错误——爱默生用力推,儿子用力拉,但是小牛坚持不肯自开牧草地。正好有个妇女经过,虽然她不会写什么

散文集,却比爱默生更具一点“牛意识”。她把自己母性的指头放进小牛嘴里,一面让它吮吸一面轻轻地把它送入谷仓里。这就是一种换位思考,与人相处是要用心去感觉对方的需要所在,同时也提供了一条途径能够让对方满足。如果能够运用好第一和第二步,那在你和相处的对方才能初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第三步其实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提出一个能够满足对方需要的建议,当他意识到实施这个建议后确实能够有所获益的时候,那么接下来你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他自己就会主动去付诸于行动了。

反过来再看一下这个可以改变别人的方法:从“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到“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谢”,再到“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其实实施所有这三步的前提还是要——先改变你自己,如果你一上去就对对方指责、批评甚至于谩骂,那对方还会和你继续谈下去吗?如果你心中只看到对方的缺点,并毫不留情地加以指出,对方还会对你有好感,还会信任你,还会采纳你第三步的建议吗?

其实要想改变对方,第一步还是要先改变自己,先把自己变得更包容,更和善,并且能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再而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体察对方的需要,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慢慢地去影响别人!所以“行有不得”,其实“反求诸己”是最佳的方法。

再来看一下什么叫做“不得”?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工作生活中的行为处事都是普通的事情,可以说都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情况,“不得”可以看做是一个主观的评价,如果自我感觉还可以的话,都可以说是有所得的。如果说要讲“不得”,就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把

为人处世的标准提高,这样很多情况都可以说是“不得”的。所以说,我们平时要严以修身,日省吾身,面对自己为人处世的“不得”,反求于己,这样来修炼自己的身心,才可以不断进步。

日省吾身,每天都反思自己的得失,儒家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佛家的修行,讲究反观自己的“身口意”:“身”就是所作所为,每天想想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或者那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口”就是所说的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哪些话不该说的,哪些话可以说的更好听一些;“意”就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不是多多替别人着想,与人为善,心存爱人敬人之心。如果每天都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有所反省,有所提升,我么千万不要小看每天一点的进步,日积月累,我们整个的身心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大家知不知道1.01的365次方是多少?是37.8;而1.02的365次方是多少?1377.4,差了整整36倍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

最后要重点说一下的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已。”这只是一个方法,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从“反求诸己”中找到改变造成“不得”这个结果的原因,从而找出对策并付诸于行动,最后是要把“行有不得”变成“行而有得”,这才是最终的目标!我们都学过《弟子规》里面讲,“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最后讲到,“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凡事只要持之以恒的锻炼下去,到最后都会有显著的改观。每天反省一下自己的“不得”,我们所经过的事情都只是一种经历,

它就是我们的财富,只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好的加以改正,好的要做的更好,每天给自己一点鼓励,持之以恒,我相信修身的路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

只要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给周围的人带去更多的温暖和爱心,我们这个社会必将处处充满爱,我们的明天必定会更好,生活必将更加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