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形象课上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想象为主要特征。
诗歌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1.2 景物形象的概念景物形象是通过诗人的描绘,以具体的自然景物或环境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手法。
1.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景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景物形象可以增强诗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章:景物形象的描绘与表达2.1 观察与体验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景物,获取灵感和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培养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2 描绘景物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
运用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真实存在。
2.3 表达情感与主题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3.1 选取具体诗歌进行分析选择一首具体的诗歌,如《静夜思》、《春晓》等,进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3.2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形象,包括景物的特点、色彩、空间等。
分析景物形象与情感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3.3 讨论与分享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深入分析。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创作背景与情境设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背景和情境,如一个特定的地点或时刻,进行创作。
4.2 描绘景物形象学生通过描绘景物形象,使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真实存在。
4.3 表达情感与主题学生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批评5.1 诗歌鉴赏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欣赏诗歌,培养对景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5.2 诗歌批评的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批评。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分析古诗词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感受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2)学会从景物形象入手,解读诗人的情感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分析古诗词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描绘。
2. 教学新课(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春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分析其中景物形象的特点。
(2)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景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3)讨论:景物形象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是什么?3. 课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4.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景物形象,培养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所学古诗词。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古诗词中常见景物形象的分类1. 自然景观:山水、江河、湖海、草原、田园等。
2. 季节景象:春花、夏雨、秋月、冬雪等。
3. 动植物形象: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
4. 人文景观:古建筑物、历史遗迹、寺庙园林等。
七、教学活动第七章: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经典古诗词,如《登鹳雀楼》、《钱塘湖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景物形象。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景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教学策略第八章:实践演练1. 教师设计景物形象的写作训练,如以“夕阳西下”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幅美丽的夕阳景象。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认识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表达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景物形象表达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课堂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开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景物形象是什么。
3.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景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5. 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其中的景物形象。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互相交流和学习。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运用景物形象。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并尝试创作一首含有景物形象的诗歌。
9.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10.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作业实践,提高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并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提升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评估学生对景物形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与景物形象的关系解释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讨论景物形象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1.2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类介绍自然景物、人文景物等不同类型的景物形象分析不同类型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1.3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描述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探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景物形象中的应用第二章: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景物形象2.1 山水自然景观分析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山水自然景观描写举例说明山水自然景观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2.2 季节与气候探讨季节与气候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引用具体诗歌为例,解释季节与气候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2.3 动植物形象介绍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分析动植物形象如何与诗人的情感和主题相呼应第三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解析方法3.1 文本解析基础介绍诗歌文本解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对诗歌语言、结构和意象的细致分析3.2 景物形象的解析步骤讲解如何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提供具体的解析步骤和技巧3.3 实例分析提供具体诗歌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景物形象的解析讨论解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思考方法第四章:诗歌创作与景物形象4.1 诗歌创作中的景物形象运用讲解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景物形象表达情感和意境探讨创作中如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景物形象4.2 创作技巧与建议提供诗歌创作中关于景物形象运用的技巧和建议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4.3 学生创作展示与评价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改进建议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提供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进行景物形象的鉴赏分析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解析5.2 学生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5.3 诗歌鉴赏总结与反思总结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表现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第六章: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景物形象解析6.1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深入解析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月、花、鸟等探讨这些意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哲思6.2 唐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分析唐诗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讨论自然景观在唐诗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6.3 宋词中的城市与景物探讨宋词中城市与景物的描绘,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解析城市与景物在宋词中的情感表达和生活哲理第七章:现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转换7.1 现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特点分析现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新颖性和转换性探讨现代诗歌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现代感和个性化情感7.2 现代诗歌中的景物与内心世界讲解现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内心世界的联系引用具体诗歌为例,解析景物形象如何反映诗人的心理状态7.3 现代诗歌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创作,运用独特的景物形象表达个人情感提供创作建议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个性化表达第八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文化背景8.1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传统文化探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何体现和反映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影响和意义8.2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地域特色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如何展现地域特色和风情引用不同地域的诗歌为例,解析地域文化如何影响景物形象的描绘8.3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何反映时代背景和历史变迁探讨时代背景对诗歌中景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和作用第九章:诗歌鉴赏的深度与广度9.1 诗歌鉴赏的深度把握讲解如何深入理解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探讨诗歌鉴赏中深度把握的方法和技巧9.2 诗歌鉴赏的广度拓展指导如何广泛阅读和比较不同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诗歌鉴赏中广度拓展的重要性和方法9.3 诗歌鉴赏的综合素养提升强调诗歌鉴赏中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提升审美、文化和思维能力第十章:诗歌鉴赏教学总结与反思10.1 诗歌鉴赏教学成果评估总结整个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和成果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表现和进步10.2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反思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10.3 教学实践与研究展望分享诗歌鉴赏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展望未来诗歌鉴赏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第十一章:现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创新11.1 现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创新特点分析现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创新手法和特点探讨现代诗歌如何通过创新景物形象表达时代感和个性化情感11.2 现代诗歌中的多元景物形象运用讲解现代诗歌中多元景物形象的运用,如科技、城市建筑等引用具体诗歌为例,解析多元景物形象如何丰富诗歌表达11.3 现代诗歌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创作,运用创新的景物形象表达个人情感提供创作建议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个性化表达第十二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主题关系12.1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主题的关联探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何与主题相互呼应和关联分析景物形象在诗歌主题表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12.2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情感的融合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融合技巧引用具体诗歌为例,解析景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12.3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哲思的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哲思的结合方式探讨景物形象在诗歌哲思表达中的意义和价值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批判性思维13.1 诗歌鉴赏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讲解如何在诗歌鉴赏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探讨批判性思维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13.2 诗歌鉴赏中的分析和评价技巧指导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诗歌分析和评价强调分析和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标准13.3 诗歌鉴赏案例讨论提供具体诗歌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批判性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评价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跨文化视角14.1 诗歌鉴赏中的跨文化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景物形象表达探讨跨文化比较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和价值14.2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文化交流讲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引用不同文化背景的诗歌为例,解析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4.3 诗歌鉴赏的全球化视野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诗歌鉴赏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全球化对诗歌鉴赏中景物形象认知的影响和意义第十五章:诗歌鉴赏教学的持续发展15.1 诗歌鉴赏教学的资源整合探讨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效果强调资源整合对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15.2 诗歌鉴赏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分析诗歌鉴赏教学的改进方向和创新方法探讨如何提升诗歌鉴赏教学的质量和水平15.3 诗歌鉴赏教学的未来发展展望诗歌鉴赏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强调诗歌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和文化素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教案”,内容涵盖了诗歌与景物形象的关系、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景物形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解析方法、诗歌创作与景物形象、诗歌鉴赏实践、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景物形象解析、现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转换、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文化背景、诗歌鉴赏的深度与广度、诗歌鉴赏教学总结与反思、现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创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主题关系、诗歌鉴赏的批判性思维、诗歌鉴赏的跨文化视角以及诗歌鉴赏教学的持续发展等十五个章节。
诗歌鉴赏的景物形象教案设计
诗歌鉴赏的景物形象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形象和情感为特征。
诗歌通过语言的精炼和想象力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景物形象的概念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工景观。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起到营造氛围、表达情感、象征意义等作用。
第二章:景物形象的感知与描述2.1 感知景物形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注意描绘景物的词语和句子。
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知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2 描述景物形象教授学生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练习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的方式,描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第三章: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3.1 分析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描绘与作者情感的表述。
探讨景物形象如何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3.2 体验景物形象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体验诗歌中景物形象所传达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4.1 理解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可能具有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景物形象在诗歌中可能隐含的深层含义。
4.2 探索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等方式,探索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释。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创作实践5.1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案例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感知、描述、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5.2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创作一首以景物形象为主题的诗歌。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诗歌作品。
第六章:诗歌中的景物转换与时空构建6.1 理解景物转换的意义解析诗歌中景物随时间或空间的转换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景物转换构建诗歌的时空感。
6.2 分析诗歌中的时空构建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景物转换对时空的构建。
景物形象(公开课)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摹诗歌画面, 概括景物特点。 (2)概括景象(意境)的氛围特点。 (3)分析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 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 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以哀景写哀情(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树上黄叶在雨中 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的老 人,意境凄凉萧索,表达了诗 人孤独衰飒之感。
小结: 1、找景物 2、描摹画面 3、概括景物特点(自然) 4、感受意境(社会) 5、感悟情感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桐叶、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邻鸡、 疏篱、寒井。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 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 现出来的意蕴和境界,是诗歌 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 想象空间。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优秀课件
二 、 答题步骤与要点
1 抓住诗中主要景物,运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2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3 根据氛围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说 出情与景的关系
(绘景——析境——悟情)
ج- 答题范式(一般模式) 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 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 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
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2004年湖北高考):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
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
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
▪ 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 木同。”
▪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
▪ 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 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知识储备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物, 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 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如 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 悚然的黑夜;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 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与景物形象的关系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主题的手法。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加深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类自然景物形象:如山水、花鸟、季节变化等。
人造景物形象:如建筑、雕塑、园林等。
第二章: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形象2.1 山水景物形象介绍山、水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2.2 花鸟景物形象介绍花鸟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静夜思》、《春晓》等。
第三章:诗歌中的人造景物形象3.1 建筑景物形象介绍建筑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夜泊牛渚怀古》等。
3.2 雕塑景物形象介绍雕塑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题临安邸》、《咏梅》等。
第四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技巧4.1 比喻和象征介绍比喻和象征在诗歌中景物形象表达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江南春》、《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4.2 对比和衬托介绍对比和衬托在诗歌中景物形象表达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高》、《题临安邸》等。
第五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情感传达5.1 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介绍景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等。
5.2 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情感传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提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第六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主题深化6.1 景物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探讨景物形象如何帮助诗人深化诗歌主题。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金陵凤凰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6.2 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主题深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来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美妙之处。
2. 讲解: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练习:提供一些诗歌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分析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独立分析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五、教学资源1. 诗歌作品集:提供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图片和文字。
3. 练习题库: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表达情感。
2.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环节,各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并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含有丰富景物形象的诗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对景物形象的运用。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
2.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
3. 学生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注重景物形象的描绘。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江南春》1. 展示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诗歌中描述景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描写景物的诗歌。
教学准备:1. 多样化的诗歌作品,包括描述不同景物的诗歌。
2. 板书工具和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并请他们分享景物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和印象。
2.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诗歌中描述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15分钟):1. 选择一首有关景物的诗歌,如《静夜思》。
2. 与学生一起朗读这首诗歌,然后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形象是什么。
3.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景物形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图。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拓展(20分钟):1. 分发其他不同主题的诗歌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并找出其中描述景物形象的句子。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3. 学生小组轮流分享他们选择的诗歌,讨论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意图。
巩固(15分钟):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歌。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或者参考之前学习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诗歌,并选择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中描绘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鉴赏诗歌,提高对景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2.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展示他们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3. 诗歌景物形象的意义4. 分析与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实例5. 练习与思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意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首美丽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讲解: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
3. 分析: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速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个人陈述的评估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景物形象的表达和描绘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描绘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2. 诗歌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3. 诗歌景物形象与诗人思想感情的联系4. 分析与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与象征意义5. 练习与思考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
诗歌具有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1.2 景物形象的概念与作用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起到营造氛围、表达情感、象征意义等作用。
第二章:景物形象的描绘与表达2.1 观察与体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体验其美感。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2.2 诗歌中的景物描绘技巧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景物形象。
注意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通过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3.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选择一首描绘景物形象的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与情感的关联。
3.2 学生分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互相交流意见。
第四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创作4.1 学生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景物形象的诗歌。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描绘手法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4.2 诗歌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第五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欣赏与解读5.1 欣赏不同诗人的景物诗歌选择不同诗人的景物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
分析不同诗人对景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5.2 学生自主解读与分析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景物诗歌进行解读和分析。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报告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6.1 情感与景物形象的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相互关系。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喜悦、忧伤、孤独等情感。
6.2 学生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学生案例,分析案例中诗歌的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联。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七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象征意义7.1 象征手法的理解解释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课件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景物描写与意境创造》,详细内容涉及了景物形象在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意境构建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主要围绕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中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培养学生通过景物形象感悟诗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以及意境的构建。
重点:掌握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在景物描绘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苏轼的《赤壁怀古》,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3. 例题讲解:以《山居秋暝》为例,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景物形象,阐述其意境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赤壁怀古》中的景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2. 内容: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晚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景物形象表现手法:比喻、拟人、象征意境与情感:宁静、哀愁、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中的景物形象,写出你的感悟。
诗中景物形象的描绘;景物形象所蕴含的情感;你的感悟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学会欣赏和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景物形象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景物形象的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形象化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描写和表达景物形象,提高学生对于环境和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和探索自然景物。
二、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2. 培养学生对于景物形象的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板书准备:横幅标题“景物形象的教案”,学习目标,教学步骤;2. 教材准备:准备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幅自然景物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景物;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鼓励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景物。
步骤二:介绍景物形象的概念1. 板书“景物形象”,并解释其含义;2. 示例描绘一幅自然景物的形象:“这个景物就像一幅画,有绿色的草地,蓝色的天空,还有一棵高大的树。
树上有鸟儿在欢快地飞舞……”步骤三: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1. 继续展示其他自然景物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景物的形象;2. 鼓励学生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景物,可以使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丰富的词汇。
步骤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于景物形象的理解;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互相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
步骤五:创作景物形象作品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并尝试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它;2.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艺术媒材来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景物形象作品,例如绘画、剪纸、手工等;3.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六:展示作品和总结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景物形象作品;2. 回顾学生在观察、描述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3. 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用形象思维来感知和表达自然景物。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自然亲近,观察、记录和描绘身边的景物形象;2. 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公园等场所,欣赏名家作品和自然风光,拓宽自己的美学视野。
风景肖像描写教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学是我们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实用性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而在风景肖像描写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以及感知能力是关键。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实用性强的风景肖像描写教案。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的是教学目标,应尽量具体且可操作,例如:学生应当掌握绘画风景肖像的基本知识,掌握用颜料对色彩进行调配的技巧,并创造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的绘作品。
还应包含适当的教育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是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针对风景肖像,要解释一下肖像和风景各自的概念及其组合的意义。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案和精美的图片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
在教学中,重点将放在构图、色彩、光线和阴影的处理上。
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当的视角和构图,以及如何处理风景中的复杂细节。
在色彩的处理上,需要让学生明白色彩的互补与对比如何影响整幅画面的观感,在色彩的调配上,需要让学生掌握色扭的知识,解释色扭对于构成强烈对比的作用。
在光线和阴影的处理上,也需要让学生明白优秀画家是如何通过使用光影,让画面表现出深度和层次感的。
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导和教师为辅的理念,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愉快地学习。
针对风景肖像这一具有艺术创作性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例如:讲授与活动互动,展示优秀的风景肖像作品以及学生作品的评论与反馈等。
四、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目标和课程内容,选取学生最具学习适应性的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讲解、演示、案例研究、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来授课。
由于风景肖像教学是需要大量实践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动手实践,并进行良好的指导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
教师将在学习期间进行有益的评估和讨论,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改进。
景物形象课上课件
社会景物
如建筑、街道、广场等, 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具有人文价值。
虚拟景物
如神话、传说中的景象, 体现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优秀景物形象案例分析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通过描写园林建筑、花草树木等,展现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荷塘月色》中的荷塘
线条、色彩、光影运用技巧
线条运用
掌握不同线条类型,如直线、曲 线、粗线、细线等,学会运用线 条表现景物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
色彩运用
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相、明 度、纯度等,掌握色彩搭配和调和 的技巧,运用色彩表现景物的光影 和氛围。
光影运用
研究光影的基本规律,如光源方向、 投影关系等,学会运用光影塑造景 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回顾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在文学作品中的 运用及效果。
景物形象与主题关系
强调景物形象与作品主题之间的紧密联系,如何通过景物形象来 揭示和深化主题。
课外拓展资源推荐
1 2 3
经典文学作品选读 推荐一些含有丰富景物形象的经典文学作品,供 学生课后选读,如《红楼梦》、《荷塘月色》等。
主题确定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如山水、古建筑等。
素材收集
通过摄影、网络等途径获取高质量的图片素材,并进行分类整理。
构图布局和细节处理技巧
构图原则
运用黄金分割、对称、均 衡等构图原则,突出主题, 增强画面表现力。
色彩搭配
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营 造画面氛围,突出景物特点。
细节处理
注重光影、质感、肌理等 细节表现,提升画面品质。
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荷塘月色的美丽与静谧。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意境ppt课件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 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 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
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 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 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 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 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 下了无穷的韵味。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 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 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 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 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 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 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 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什么是意象?
•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 分析:
先 想 到
•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 啼鸟:欢快的气氛
•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 (1)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 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 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 • (2)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某句话的作用
• 思路:作用+内容+意境+情感 •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 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 营造氛围 \借景抒情 \塑造意 境 \奠定情感基调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以景 衬境 ,以景衬情 )
四、把握情与景关系
(1)乐景衬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 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 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 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 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 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描摹画面 特点
思想情感
枫桥夜泊 张
Hale Waihona Puke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即 时 练 习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 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 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 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 的羁旅之愁。
赏析意境类规范的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 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 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 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 借 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 景 抒 表明自己的“志”。
情 与 托 物 言 志 异 同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 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 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 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 想、志向。
再 想 到
• 风雨:无情的风雨
• 落花:实让人惋惜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总 结 一 下
•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 的根。 •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 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 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 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 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 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情与景关系题
•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 情景关系:1、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景 情交融 3、以景衬情 (①.正衬: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 哀景写乐情)4、以景结情
•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 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 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 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 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象——境——情
二、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 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静睡,(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2)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 例4: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 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 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 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 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 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 现。 •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 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 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 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 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 是伤感愁苦的。
例三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 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 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感)
★小桥、流水、人家,显得安详、静谧、温馨 (特征)。(乐景)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大纲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点。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复习: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 象 ( 意 象 )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 一般表达式 •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 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从而表达了 作者„„的情感(心境,心 情)。 •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 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 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三、分析景物,概括作用
• 例3: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问:诗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形 象 鉴 赏 · 借 景 抒 情 与 托 物 言 志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 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 字(也可说是 “羡”)。 围绕“归”字写了 五幅画面: 穷巷牛羊归图 野老念牧童图 野鸡唤伴侣图 蚕儿造窝图 农夫絮语图
(1)描摹图景角度:一是画面色彩;二是 视角(远、近、高、低);三是动态或静 态;四是虚或实。 (2)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注意)一般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 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 而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 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作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 能享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
(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
景物形象鉴赏题 如何规范作答
借景抒情类规范的答题规范
1、设题方向: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画面 ),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情感(情怀 思想)。 2、解题模式
(1)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2)把握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孤独、生机 盎然、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 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3)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 或相对) 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 绘出„„图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 了作者„„的感情。
• 复习:古诗中的事物形象答题步 骤 •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其 基本特征;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 合表现手法); •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 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形 象 鉴 赏 · 景 与 物
物象: 写物 ——托物言志
景物形象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形 象 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鉴 赏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
《卜算子•咏梅》)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景物 色调 特征 情感
命题模式: (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 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