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事企业单位统计报表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五篇
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五篇
第一篇: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一、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情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第1位为登记管理部门代码、第2位为机构类别代码、第3—8位为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第9—17位为组织机构代码、第18位为校验码。
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1机构编制;2外交;3司法行政;4文化;5民政;6旅游;7宗教;8工会;9工商;A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N农业;Y其他。
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
1机构编制:1机关,2事业单位,3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9其他;
2外交:1外国常住新闻机构,9其他;
3司法行政:1律师执业机构,2公证处,3基层法律服务所,4司法鉴定机构,5仲裁委员会,9其他;
4文化:1外国在华文化中心,9其他;
5民政:1社会团体,2民办非企业单位,3基金会,9其他;
6旅游:1外国旅游部门常驻代表机构,2港澳台地区旅游部门常驻内地(大陆)代表机构,9其他;
7宗教:1宗教活动场所,2宗教院校,9其他;8工会:1基层工会,9其他;
9工商:1企业,2个体工商户,3农民专业合作社;A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1军队事业单位,9其他; N农业:1组级集体经
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附件2:
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一、填报说明
1.填报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填写问卷第一部分;问卷第二部分按照土地宗数填写。例如,某企业有3块土地,则该企业需填写3遍第二部分。
①如果企业有一级开发类土地,即在第一部分问题1中选择(1),则企业必须填写第二部分“(一)一级开发类土地供应情况”。
②如果企业有二级开发类土地,即在第一部分问题3中选择(1),则企业必须填写第二部分“(二)二级开发类土地供应情况”。
③如果企业有且仅有未开发的生地,或者企业没有土地,或者仅有项目已经完全竣工的土地,则只需完成第一部分。
2.调查范围:在企业现有的,未建、停建或正在建设的项目所使用的土地。不包括已经完全竣工的项目所使用的土地。
一级开发类土地范围:(1)单纯土地一级开发;(2)土地使用权已经属于本企业,现在正处于一级开发阶段,归入一级开发类土地。
二级开发类土地范围:指已经形成建设用地条件的熟地。一般来说,企业拥有该宗地土地使用权。(1)通过划拨、出让、转让、租赁或其它等方式获得的熟地,对其进行建设开发,属于二
级开发类土地。(2)一、二级开发由同一企业进行开发,目前处于二级开发阶段,归入二级开发类土地。
3.第4、b6、b7题:涉及到“土地宗数”、“土地面积”、“规划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数据,都按照合同数填写。
4.第b9题:“本宗土地获证进度”为单项选择题,以最后获得的证书为准,体现的是获证的累计进度。例如,获得(5)《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那么一定已获得(2)(3)(4)三证,选择答案为(5)。
在选择获证进度情况的同时,需要填报各证书获得时间。例如,本宗土地已经获得(5)《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那么必须逐个填写(1)-(5)拿地或获得证书的时间。
单位基本情况主要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
单位基本情况(601表、602表)主要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第一部分:说明
一、601表、602表填报对象和范围
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601表)填报对象是全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如果有附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也要填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如,农场虽然属于第一产业,但如果它有附属的医院、学校、加工企业等二、三产业活动单位,该农场也应填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
2.《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602)表填报对象是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以及第一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单产业法人单位,免填602表,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法人单位的本部极其分支机构,不论其法人单位所属哪个行业,都要分别填报602表。
填报对象与单位基本情况表对应关系表
二、主要内容
601表、602标填报的主表,指标内容均含有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四类主要指标。具体内容见《单位基本情况表主要指标一览表》
单位基本情况表主要指标一览表
第二部分: 601表、602表指标解释与填报说明
一、填写601表、602表的一般要求
(1)601表、602表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调查年度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2)601表、602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3)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二○一○年十月
1 / 17
填报说明及要求
一、统计范围与对象
本表统计事业单位全部职工。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
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
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
1.各国有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报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所有原始文件或材料,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3.各填报单位的表要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2 / 17
指标解释和逻辑关系式
一、人社统1号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
(一)指标解释
1. 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年报填报 指标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年报填报指标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年报填报的背景和重要性。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
引言
1.1 概述
年报填报是每年企业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年报填报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年报填报是企业向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布年度财务信息的一种方式。通过年报,企业可以向外界展示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年报填报也是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填报年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汇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运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年报填报涉及的指标众多,包括财务指标、经营指标、风险指标等,涵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填报这些指标,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本文旨在介绍年报填报的指标说明,包括各项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解读方式。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年报填报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对年报的解读能力。
接下来的章节将从填报年报的重要性和指标说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年报填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提升填报年报的准确性和质量。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介绍填报年报的重要性以及各项指标的具体说明。最后的结论部分将对填报年报的关键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年报填报的建议。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对年报填报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自身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02-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附件9
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T-2)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二年。
一、制造业指标解释
1、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2、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3、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4、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5、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
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创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部支出:指企业用于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科技经费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购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附件2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一、总体要求
1.数据来源:进度表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权属管理等地籍管理工作。
2.代码(指标1):填写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代码版本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汇总数据使用的代码版本一致。
3.单位名称(指标2):是指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相对应的地区名称,如行政区划代码:370000000,名称为:山东省;行政区划代码:370100000,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为:济南市。
4.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以表右上方单位为准。计量单位中的面积单位填至平方公里,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5.表格填写:进度表各栏目指标除特殊要求外,一律填写阿拉伯数字。
6.数据计算:进度表各栏目汇总数(即合计数)使用软件上报的由软件自动计算,均自动填至首行,并与行政代码对应;手工填报的需要计算出合计数,填写到相应位臵。
7.填报要求:进度表由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填写,逐级进行上报汇总。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汇总下级数据的同时,需要填写本级发生的工作进度数据。土地登记
发证应由有土地登记发证职能的单位填写。注意不要重复填写数据。
8.成果汇总:进度表成果逐级进行汇总。省级上报国家的汇总数据要求到分县数。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林场等一律向所在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数据,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填写上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9.地籍管理工作进度汇总表统计年度为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地籍管理工作进度表(表一)
1.已发证数、应发证数:用于反映本行政辖区土地登记发证进展情况。已发证数(指标3、7、11、15):截止到本统计年度末,历年本行政辖区累计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发证本数,统计数据含总登记、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应发证数(指标4、8、12、16):指本行政辖区范围内已发证数与尚未发证数之和。
企业情况综合调查表填报规定及指标解释
企业情况综合调查表
填报规定及指标解释
一、填报规定
1.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需用文字表述的,必须使用汉字填写;需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2.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凡未满一个计量单位的,应四舍五入,不留小数。
3.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企业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企业免填,不需填“0”。
4.除标明为美元外,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为计价币种。
5.企业法人的经济指标应填写包括所有分支机构的全部数据,企业分支机构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
二、主要指标解释及审核要求
(一)基本情况表
101 企业详细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企业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名称填写。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企业,要求填写一个企业名称,同时用括号(全角)注明其余的企业名称。
▲审核要求:必须是详细名称,不能是简称或英文缩写。
102 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
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审核要求:符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
116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由十八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是指除投资性融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和货币(包括银行存款)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非金融资产投资:指调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非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支出。非金融资产投资包含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财务支出法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支出。
(一)法人单位调查表式中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在建工程:指调查单位在基建、更新改造等方面发生的支出。
该指标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在安装设备投资、待摊费用三部分构成。
“在建工程”为会计一级科目,该指标可根据会计“在建工程”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本年借方发生额、本年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年初余额+本年借方发生额-本年贷方发生额
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其固定资产投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基建账簿中基本建设资金支出情况(用于体现经发改委、财政部立项的项目投资进展情况),另一部分为行政事业账簿中调查单位行政事业类投资的支出。根据这两个部分的会计特点,规定:
这类调查单位“在建工程”数据来源于基建账簿中的“在建工程”科目;如果调查单位的一些项目支出体现在行政事业类报表中(没有建立基建账),这部分支出可以计入“在建工程”中。
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其中:建筑工程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这部分工程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工程指各种设备、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
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doc
附件9
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T-2)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二年。
一、制造业指标解释
1、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2、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3、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4、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5、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创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购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一)基本情况指标
1.企业名称:填写物业管理企业(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名称,即企业(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应当填写全称,不得使用简称。
2.法人(单位)代码: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单位)法人代码。
3.详细地址:填写由邮政部门认可的单位所在地地址,不要填写通讯信箱号。
4.登记注册类型: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依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填报。
5.企业成立时间: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核准设立的日期。
6.企业资质等级:依据《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办法》(建设部第125号令) 填报。
(二)物业管理项目情况
I.住宅
是指供居住使用的房屋,包括商住房屋。
2.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
是指住宅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3.办公楼
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使用的各类办公用房,又称写字楼。
4.商业营业用房
是指用于商业服务活动的房屋建筑。如度假村、饭店、酒店、商场等。
5.工业仓储用房
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储备、供应等使用的房屋。如厂房、仓库等。
6.其他
是指不属于上述用途的房屋建筑。如学校教学用房、医院医疗用房、图书馆、体育场馆等。
(三)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企业从业人员总数:指报告期末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工作,取得工资或者其它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在企业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基本单位报表的填报规定、指标解释及审核要求
基本单位报表的填报规定、指标解释及审核要求
(一)填报规定
1.基本单位调查按单位的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统计。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原则上在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由哪个省统计,并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资料。建筑业法人单位在其注册地进行统计。
2.法人单位表中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营业收入等)应填写包括所有产业活动单位的全部数据;产业活动单位表中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
3.基层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4.在填写基层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
5.基层表中,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单位免填,代码不需填“0”。
6.各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千元”为计量单位。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均以报告期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凡未满一个计量单位的,应四舍五入,不留小数。
(二)指标解释及审核要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01)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第1位为登记管理部门代码、第2位为机构类别代码、第3-8位为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第9-17位为组织机构代码、第18位为校验码。
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一、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情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第1位为登记管理部门代码、第2位为机构类别代码、第3—8位为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第9—17位为组织机构代码、第18位为校验码。
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1机构编制;2外交;3司法行政;4文化;5民政;6旅游;7宗教;8工会;9工商;A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N农业;Y其他。
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
1机构编制:1机关,2事业单位,3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9其他;
2外交:1外国常住新闻机构,9其他;
3司法行政:1律师执业机构,2公证处,3基层法律服务所,4司法鉴定机构,5仲裁委员会,9其他;
4文化:1外国在华文化中心,9其他;
5民政:1社会团体,2民办非企业单位,3基金会,9其他;
6旅游:1外国旅游部门常驻代表机构,2港澳台地区旅游部门常驻内地(大陆)代表机构,9其他;
7宗教:1宗教活动场所,2宗教院校,9其他;
8工会:1基层工会,9其他;
9工商:1企业,2个体工商户,3农民专业合作社;
A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1军队事业单位,9其他;
N农业:1组级集体经济组织,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9其他;
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
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
一、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环年基1-1表)
【企业法人代码】法人单位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对于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或跨不同行政区划的大型联合企业(如联合企业、总厂、总公司、电业局、油田管理局、矿务局等),其所属二级单位为填报报表的基本单位。二级单位凡有法人资格,符合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条件的,作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填报法人代码。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在填写企业法人代码时,除填写联合企业(独立核算单位)的法人代码外,还应在十位方格后的括号内填写二级单位代码(系两位码)。二级单位代码指联合企业内对二级单位编的顺序编号,此码由联合企业统一编制。
【填报单位详细名称】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进行法人登记的名称填写,在填写时应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即与企业(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如企业名称变更(含当年变更),应同时填上变更前的名称(曾用名)。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法人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名称。
【曾用名】除企业现用名(企业详细名称)外,企业曾经使用过的名称。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曾用名的,填写最近使用过的曾用名。
【企业地理位臵】填入本企业地理位臵的经、纬度。
【法人及联系人】包括法人代表姓名、环保联系人姓名、电话、传真和邮政编码。
法人代表姓名:指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根据章程或有关文件代表本单位行使职权的签字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1.规模以下文化服务业企业
法人单位数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模以下文化服务业企业和事业的法人单位数。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结转前)填报。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应从经营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和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根据会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结转前)填报。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税金及附加”代替填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度宜宾市事企业单位统计报表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一、填报说明
(一)统计范围与对象: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包括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勤技能人员等。
2、《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统计国有、集体经济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工人等。
(二)统计分工
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2、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截止时间
统计报表所有数字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报表中增加、减少、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09年1月
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二、指标解释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第一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
1、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5、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7、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8、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9、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10、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不含劳务(人事)派遣人员。
11、本表内数字重要关系式:①行2=行3+行12;②行3=行4+行11;③列1=列2+列3+列4。
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总数:指上年度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
2、调入: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在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3、本年度增加“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其他单位整建制转入、落实政策等。
4、退休:指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
5、解除合同:指依法与事业单位协商一致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
6、开除:指由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7、调出:指从本单位办理了调出手续,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
8、本年度减少“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离开本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包括:参军、死亡、单位整建制划出等。
9、本年末实有数:指统计截止时间的实有人数。
10、终止合同:指依法终止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
11、本年末实有退休干部总数: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干部的总人数。
12、以下栏目出现数字请附文字材料说明原因及人数:①“增加”、“减少”其他项;②“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
第三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1、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下表同)
2、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如1955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周岁;而1956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下表同)
3、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4、出现以下情况请说明,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工作单位、职务:①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副处级及以上;②年龄在“45
周岁及以下”的正厅级及以上;③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副厅级;④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正处级。
第四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1、专业技术人员:指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资人员。
2、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指在管理岗位上兼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3、职业资格: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职业准入资格和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职业准入资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建立的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实行注册管理。职业准入资格也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法定条件规定的特定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必备条件,属于行政许可范畴。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规定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等方式取得职业准入资格。职业水平认证资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国家职业水平认证考试取得的资格。
4、专业技术职务:指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序列,被聘任相关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5、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6、出现以下情况请说明,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工作单位、职称类型:①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正高;②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正高。
第五表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1、本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数:是指本单位特殊人才的数量,一人有多个称号的,在此栏只填写一次(不得重复计算),但在表内所列人员对应的称号栏要分别填写一次。
2、中国科学院院士:指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从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中国国籍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中推荐并当选的院士。
3、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规定,从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的中国国籍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中推荐并当选的院士。
4、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指根据中组部等四部门关于《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中组发[1984]3号)要求,以“在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公认的;在生产、技术、教育、管理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在专业工作中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并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为条件进行选拔,经人事部审核批准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