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伯牙断琴》说课材料(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伯牙断琴》说课材料【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伯牙断琴》是鄂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伯牙苦练琴艺,在弹琴时投入情感,使琴艺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觅得知音钟子期,后来因为子期的去世而毅然断琴的故事。
表达了知音难觅,要加倍珍惜的情感。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1——3段写了伯牙通过情感的投入,琴艺提高了;第4——5段写了伯牙觅得知音钟子期,并因知音的去世而毅然断琴。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我拟定了一下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生词不是很难理解,但是在读音和书写方面应该更加注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因为复述课文也是第二学年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感情。
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难觅,要懂得珍惜。
这是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着想的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什么是“知音”,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难点:在体会文章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个性化朗读,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1、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知提出学习疑问,带着问题逐层深入理解,最后还回到课文整体,结合自身情感实现理解的升华和拓展。
2、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一方面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重点词语有层次的理解(知音);又例如通过比较句子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动”“激动”)。
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用同学者的心境和语气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
所谓“语文味”也就是正确的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将传统语文教学中有益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
3、通过评价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利用课件、音乐烘托课堂氛围。
5、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表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鄂教版四年级《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16伯牙断琴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4、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懂得知音的含义,体会知音的难得,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知道了伯牙练就了精妙绝伦的琴艺,所谓“下里巴人赞者众,阳春白雪和者寡”,虽身怀绝技,却无人能赏,伯牙是多么地愁闷与孤寂啊!幸亏后来他结识了------(生答)钟子期。
【板书:钟子期】钟子期何许人也?竟令伯牙为他断琴?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钟子期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句子:钟子期不会弹琴,但很会欣赏音乐,特别善于听琴。
【板书:善听】指名读,突出“特别善于”。
2、课文哪个句子概括地说明了子期善听呢?请用“---”画下来。
出示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哪些词让你看出钟子期善听?(2)指名读,教师评价中渗透“无论……便能……”、“很快”之意。
(3)子期可真是位善听者!齐读。
3、子期到底怎么个善听法?课文哪些句子作了具体说明呢?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1)自由朗读,看看子期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指名读,师评价。
(3)(课件)看,这就是伯牙想表现的高山,高耸入云,直插云端。
子期一下就听出来了,他立刻兴奋地说-------男生齐读。
(3)师:多么令人振奋的评价!他道出了伯牙的心声啊!(全班齐读)过渡:伯牙弹奏的高山曲子期一听便知,他可真了解伯牙啊!还有能表现他们默契的句子吗?出示句子:伯牙弹奏一首形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1)同桌互相读一读,讨论讨论,看看伯牙这次又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子期听出了什么?指名读。
《伯牙断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而然段,明白“知音”的含义。
3、体会知音之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知音”的含义,理解伯牙断琴这一举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伯牙断琴》。
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还认识他们吗?出示语词:擅长勤学苦练精妙陶醉浑然情不自禁大有长进巍峨的高山雄伟的气魄滚滚大江汹涌澎湃江水滔滔大雨滂沱狂风怒吼山崩地裂学生读词。
2、上节课我们从课文1—3—自然段中都了解到了什么,你能用一段的话来说一说吗?试着用上屏幕上第一行词语中的一两个。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伯牙为什么认准这位在山野中遇到的樵夫就是自己寻觅已久的知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地说明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2、出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如果说要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解释“无论”你会选择哪个词?把“不管”放到句子中再读。
认真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把最能体现“无论伯牙弹奏什么曲子子期都能听懂的”的重点词语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学生交流。
出示: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曲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象登上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指名读)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立刻:子期反应快,会听琴;兴奋:听懂了,很激动。
)你能感受子期当时的兴奋吗?谁想来读一读子期的这句话?指名读。
评价:多么真切的感受啊,这些都是伯牙用音乐再现出来的,音乐真是有着无穷的魅力。
(再读)出示:伯牙弹奏一首形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你能用我们刚才抓重点词的方法来告诉老师你的体会吗?(不住地赞赏:琴声停了赞赏未停,子期听琴反应强烈,说明会听琴。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段话。
男女生对比读第一二句。
让我们也用心来体会这两颗心之间的真诚交付!(朗读)出示:一天,伯牙和钟子期出去游玩,突然下起大雨。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伯牙断琴》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伯牙断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概括《伯牙断琴》的情节;•理解《伯牙断琴》的寓意;•学会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有爱好艺术、音乐的兴趣和意识;•珍视友情,学会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情节;•理解《伯牙断琴》的寓意;•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2.难点•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伯牙断琴》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学习新课(25分钟)•朗读《伯牙断琴》;•让学生自由阅读,完成课本练习题;•分组讨论文中的寓意,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3.活动与游戏(25分钟)•教师出示《伯牙断琴》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境,自由发挥,用歌曲、音乐、音效等方式表达故事情境的氛围;•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或音乐来表达自己所选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用乐器模拟琴声,表达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4.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并总结要点。
四、作业•完成课本《伯牙断琴》课后习题;•继续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完成一份作文。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概括《伯牙断琴》的情节;•理解《伯牙断琴》的寓意;•学会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通过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乐器模拟琴声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伯牙断琴》的故事情境,理解了文中所要表达的寓意,并且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此课程设计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到了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和魅力。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
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
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
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
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
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伯牙断琴》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例整体把握读中感悟——鄂教版第七册《伯牙断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伯牙断琴》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伯牙断琴》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伯牙苦学三年,练就了高超的琴艺,然而曲高和寡,倍感孤寂。
幸逢知音钟子期,彼此仰慕、惺惺相惜。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断琴以祭知音。
学习本文,是在学生对“知音”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加深对“知音”的认识,形成正确、健康的交友观。
【教学目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明白知音的含义;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难得,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重点语句的学习,教给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知音的含义。
难点: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理解伯牙断琴的举动。
【教学理念】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
“伯牙断琴”,一段知音佳话,流传千古,但“伯牙为何断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因此,本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疑问,以“知音”为抓手,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个性化的评读、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引领学生想象、品味文字,层层升华情感,从而受到语言和心灵的双重熏陶。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初解“知音”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伯牙跟着名师学琴,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到音乐的真谛,成了著名的音乐家。
音乐的真谛是什么呢?生:就是把感情融入到音乐中。
师:是呀,伯牙把感情融入到音乐中,从此琴艺精妙绝伦。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也要把感情融入到文字中,才能把文章读得有感情。
师:练就一身高超琴艺的伯牙,现在最渴望什么?生:知音。
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知音”?生:了解自己的人是知音。
生:听得懂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是知音。
师:要想深入理解知音的含义,还得进一步读书,联系全文理解。
(点评:结合文本内容,找到朗读指导的切入点。
)二、融情朗读,体会“知音”师:请大家静心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划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16 伯牙断琴 |鄂教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如何提高初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练笔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融汇自己的情感入情融境,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学会如何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厚谊,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材分析】《伯牙善鼓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
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一个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真挚的情感。
【课前准备】1、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2、音乐《高山流水》。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伯牙断琴》是课标教材(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本册话题单元“良朋益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鄂教版新教材采用话题隐含的单元呈现方式,从整体上显示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让学生在温馨情感的包围中快乐地感悟友谊的真谛、友爱的伟大。
紧承话题单元的核心指导思想,《伯牙断琴》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感人故事:伯牙苦学三年,练就了高超的琴艺,然而曲高和寡,倍感孤寂。
幸逢知音钟子期,二人一见如故、彼此仰慕、惺惺相惜。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断琴以祭知音。
学习本文,是在学生对“知音”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加深对“知音”的认识,形成正确、健康的交友观;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另外,钟子期的故乡汉阳钟家村,以及这段故事佳话的文化古迹——古琴台和琴断口,都在美丽的江城武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样一篇故事佳话更能唤起孩子们对家乡武汉的热爱和引以自豪之情。
《伯牙断琴》来源于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问题的探究——“伯牙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它既是文章的主线索,又是人物心灵的镜子、阅读故事的眼睛。
教学设计中,采用读的策略,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反复诵读品悟,将问题的探究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
同时,采用“以学生为生命主体,重视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法中拟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
通过音像资源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从而激活思维、诱发情思,有助于学生跨越时空,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惺惺相惜的真情。
2、以读促讲法。
《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语言文字细腻传神,教师可将课堂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明理。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伯牙断琴
伯牙断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阅读期待中激疑1.导语: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殿堂,仔细聆听那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2.优美的旋律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走进课文《伯牙断琴》。
3.(过渡)伯牙为何断琴呢?带着大家的疑问。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伯牙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精思,在感悟交流中怡心1.勾画学生在整读段落的基础上,思考本段主要围绕哪几句话来写?勾画出本段的总起句。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2)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高山曲”。
(1)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导:伯牙用琴声表现了怎样的一座高山呀,让钟子期如此赞叹?(2)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
(出示高山图片,品析“巍峨”)(3)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4)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
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4.学习“流水曲”。
(1)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
(播放音乐)(2)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3)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景德镇市四小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6伯牙断琴教案鄂教版
1“我"自己做的陀螺很特别②“我”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陀螺
2胜利的陀螺让“我"自豪④介绍了陀螺的历史典故⑤介绍了“冰嘎儿”的制作与玩法⑥“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⑦“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⑧“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三、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2。积累好词佳句。
指读排比句“时而”,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
4、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
你是怎样看待伯牙断琴的?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
1、有感情朗读课文,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2、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相互交流.
3、教师小结: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板书设计: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加深体会。
5、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
为什么伯牙很激动,而不是很感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有感动。
16伯牙断琴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想到了什么?
2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
16伯牙断琴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复习课)(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复习课)(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习八个一类生字,认识六个二类生字。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了解钟子期的“知音”本领,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并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知道了伯牙用心学琴,琴艺精妙绝伦,十分渴望有人真正地欣赏他。
二、初解“知音”。
1、那么,他遇到了这样的人吗?伯牙称他为自己的知音,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画上横线并读一读。
2、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3、提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知音“?4、师小结。
三、细品“知音“。
(1)师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伯牙是一位琴艺高深的音乐家,而钟子期不过是一个砍柴的山野村夫,为什么伯牙却称钟子期是知音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让感受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结合重点词在句旁写下自己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资源共享。
(4)集体交流反馈。
1、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总的写出了钟子期与伯牙是知音,你找到了吗?①根据回答,小黑板出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②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③指导朗读。
2、这句话概括写出了伯牙与子期是知音,那课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①根据回答,小黑板出示: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②说说你对这段内容的体会。
③指导朗读。
3、伯牙还弹了什么曲子?子期听了有什么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无论伯牙的琴声是想表现高山还是流水,子期都能领会。
《伯牙断琴》说课材料(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伯牙断琴》说课材料【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伯牙断琴》是鄂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伯牙苦练琴艺,在弹琴时投入情感,使琴艺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觅得知音钟子期,后来因为子期的去世而毅然断琴的故事。
表达了知音难觅,要加倍珍惜的情感。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1——3段写了伯牙通过情感的投入,琴艺提高了;第4——5段写了伯牙觅得知音钟子期,并因知音的去世而毅然断琴。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我拟定了一下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生词不是很难理解,但是在读音和书写方面应该更加注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因为复述课文也是第二学年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感情。
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难觅,要懂得珍惜。
这是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着想的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什么是“知音”,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难点:在体会文章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个性化朗读,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1、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知提出学习疑问,带着问题逐层深入理解,最后还回到课文整体,结合自身情感实现理解的升华和拓展。
2、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一方面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重点词语有层次的理解(知音);又例如通过比较句子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动”“激动”)。
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用同学者的心境和语气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
所谓“语文味”也就是正确的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将传统语文教学中有益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
3、通过评价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利用课件、音乐烘托课堂氛围。
5、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表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鄂教版伯牙断琴教案
16 《伯牙断琴》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品读悟情,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品读悟情,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品读悟情,从重点语句中体会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教学重点:懂得知音的含义,体会知音难得。
教学难点:品读悟情,从重点语句中体会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想必大家都知道武汉市汉阳区有一个著名景点——古琴台。
在那里又有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龟山西麓,月湖东畔,高山流水,琴瑟相闻,千古绝响、魂绕古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看看它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相信大家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试试你们对词语的理解带入朗读中,有感情地朗读词句。
3.你们能把词语读的有感情,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课文还有两句话,我们把这些词语还原到课文中,看看能否读的通顺。
4.课文读通顺了,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分别描写了两名主人公,他们各自有什么本领?用文中的话来概括。
板书“伯牙擅长弹琴,子期善于听琴”。
三、再读课文,理解“知音”。
1.伯牙擅长弹琴,但他的学琴之路并不顺利,谁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一下——“三年来……”什么样的琴声才能叫精妙?——融入感情,带着人美好感受的音乐。
2.伯牙的老师指出了伯牙练琴的瓶颈之处,带着他进入了蓬莱,看到这样的美景,如果你是伯牙,你有什么感受?——仙境。
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3.你们陶醉了,你们忘却了自我。
伯牙浑然忘掉了自我,满眼满心都是大自然的美景,他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帮他打开了学习的窗户,带着他走进了最高的境界——天人合一,天是大自然的天,人是自我的人,当我们投入到大自然中,与大自然合二为一时,方方面面都有极大地突破,无论是音乐、运动,都能在大自然中汲取无穷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
册)
《伯牙断琴》是课标教材(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本册话题单元“良朋益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鄂教版新教材采用话题隐含的单元呈现方式,从整体上显示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让学生在温馨情感的包围中快乐地感悟友谊的真谛、友爱的伟大。
紧承话题单元的核心指导思想,《伯牙断琴》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感人故事:伯牙苦学三年,练就了高超的琴艺,然而曲高和寡,倍感孤寂。
幸逢知音钟子期,二人一见如故、彼此仰慕、惺惺相惜。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断琴以祭知音。
学习本文,是在学生对“知音”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加深对“知音”的认识,形成正确、健康的交友观;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另外,钟子期的故乡汉阳钟家村,以及这段故事佳话的文化古迹——古琴台和琴断口,都在美丽的江城武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样一篇故事佳话更能唤起孩子们对家乡武汉的热爱和引以自豪之情。
《伯牙断琴》来源于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问题的探究——“伯牙
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它既是文章的主线索,又是
人物心灵的镜子、阅读故事的眼睛。
教学设计中,采用读的
策略,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反复诵读品悟,将问题的探究
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
同时,采用“以学生为生命主体,重视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听说读
写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法中拟
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
通过音像资源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从而激活思维、诱发情思,有助于学生跨越时空,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惺惺相惜的真情。
2、以读促讲法。
《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语言文字细腻传神,教师可将
课堂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层次
的朗读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明理。
3、品读析词法。
围绕课后练习2所提出来的问题,
抓住相应的词句品读,感悟。
在品评中体会“知音”的深层
涵义。
学生分析:
在课堂上,读写结合、自主体验、合作交流是学生语文
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品读感悟、体验交流。
“伯牙断琴”,一段知音佳话,流传千古,但与学生的生活
经验、知识积累、认知能力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因此,本
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知识需求和疑问,以“知音”为抓手,学生可采用“读、画、品、悟、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
重点词句的赏析、个性化的评读、写作方法的感悟,引领学
生反复涵咏文字,层层升华情感,从而受到语言和心灵的双
重熏陶。
不同的学生都会在语文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
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
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
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
知道主人公的名
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
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伯牙
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
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
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
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
琴来。
”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
再美美地读一读。
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用这个
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
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
然而,没
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
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
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
孤独之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
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
(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
)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
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
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
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课后感悟:
本科教学设计及课件,我借鉴了外校教师的资源,因为
这位教师所执教的这节课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利用现用的资源可以省不少的功夫。
但是通过自己上这节课,我却感到处处受限制,一步步按照别人的来走,生怕说错一句、弄错一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结果课堂效果并不像
预想的那样好。
我深深认识到:每个人的教学风格都不同,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自己
的东西,否则就会形成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