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的魏晋婚姻丧葬礼俗

合集下载

搜神记分配

搜神记分配

李少翁致神王秭懿:汉武帝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

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

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

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之状,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

帝愈益悲感,为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婀娜,何冉冉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隋玉桢:汉武帝时,非常宠爱李夫人。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思念她。

齐国临淄的方士李少翁说他能招来李夫人的灵魂。

于是李少翁就在夜里设置了帷帐,点燃了灯烛,而让汉武帝待在其他帷帐里,远远地望着这里的帷帐。

汉武帝看见一个美女在那帷帐中,就像李夫人的样子,(汉武帝)环绕着帷帐,一会儿坐下去,一会儿又站起来,但又不能走近去细看,汉武帝更加伤感了,为此作了首诗说:“是她么?不是她么?我伫立遥望,她翩翩地多婀娜!为什么她又姗姗来迟呢?”(汉武帝)之后又命令乐府中的诸位音乐家用琴瑟伴奏着来唱这首诗歌。

郑霖霏:幸:宠幸致:找来,引来乃:于是施:安放之:的还:环绕郑霖霏:(句式)还幄坐而步:(汉武帝)环绕着帷帐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汉武帝)之后又命令乐府中的诸位音乐家用琴瑟伴奏着来唱这首诗歌。

隋玉桢:李少翁是个什么样的人?本领高强汉武帝为什么要请李少翁招李夫人的魂?本文讲述了汉武帝思念逝去的李夫人,令方士李少翁招其魂魄,以解相思之苦。

全文凝练简洁,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补充:王伽莹儿啼腹中王伽莹: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方与女子田无嗇生子,未生二月前,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

后三日,有人过,闻儿啼声,母因掘收养之。

高原:汉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郡方与县中女子田无嗇生了个小孩。

(这个孩子)在出生前两个月的时候,小孩在母亲的肚子里啼哭。

到了小孩的母亲生下他的时候,田无啬不敢抚养他,就把它埋在路边。

三天之后,有个人经过哪里,竟然被听到孩子的哭声,于是路人的母亲就把土掘开,收养了这个孩子。

王伽莹:及:到了........的时候举:抚养闻:听见钟可卿:儿啼腹中:儿腹中啼(小孩在母亲的肚子里啼哭)未生二月前:(这个孩子)在出生前两个月的时候钟可卿:从中看出小孩怎么样?命中注定不该死。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丧葬习俗及其特点与影响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丧葬习俗及其特点与影响

2016.09学教育内容摘要:《世说新语》中的丧葬习俗主要体现在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守孝三个方面。

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一方面它彰显出了自古以来尊重死者的传统,另一方面其中暗含的孝道观念符合当时时代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丧葬习俗影响孙羽婷《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丧葬习俗及其特点与影响古典重读《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记载了从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的奇闻轶事,可以说是魏晋时代社会文化的缩影。

《世说新语》描写详尽而真实,对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和习俗有明确的反映,其中所反映的魏晋丧葬习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惜历来鲜有人注意。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丧葬可以说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件事。

丧葬是我国古代的凶礼之一,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条完整但是繁琐的礼仪,体现出深厚而复杂的文化。

丧葬礼仪名目繁多,概括起来有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和居丧守孝三个方面。

而在《世说新语》中,对魏晋丧葬的这三个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表现了特殊时代的风貌。

一.魏晋时期的殡殓和治丧习俗在一个完整的魏晋丧礼上,首先会进行的是殡殓死者的仪式,这与现在的丧礼形式相似。

人在弥留之际,失去了意识,生命体征逐渐衰微,受当时医疗条件所限,有时不能很明显发现垂死者的生命体征,家属会用轻柔的丝绵掩盖在其口鼻之上,检验是否还有呼吸。

如果已死,就会对死者进行招魂的仪式。

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

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

”(《贤媛》第四则)婢女在回答卞太后时所说的“伏魄”,就是所谓的招魂。

招魂是在人死后,家属亲人拿着死者的遗物,反复呼叫死者的名字,希望能把死者的灵魂呼唤回来,以致死而复生,因此此类招魂的仪式又被称之为“复”,寄寓着家属亲人希望死者复生的美好愿望。

死者复生无望,丧礼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古人称之为“治丧之礼”。

家人为其沐浴洗发,并为死者换上新衣服,一般会在堂中停尸数日,这被称为“小殓”。

从尺牍《丧乱帖》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制度

从尺牍《丧乱帖》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制度

从尺牍《丧乱帖》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制度作者:王晓卉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9期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其中丧葬礼仪是指丧葬观念、习俗的理性表述和系统的行为规范,丧葬制度是指带有强制性的规定。

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丧乱帖》中表达了对于祖辈先墓被摧毁的沉痛心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丧葬礼仪的重视,在漫长的丧葬制度形成过程中,魏晋南北朝通常被认为承上启下的时期,魏晋时期的丧葬礼制多承袭汉制,但仍有不少创新,形成了晋制。

“不封不树”之制,是魏晋实行薄葬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丧乱帖;魏晋;丧葬制度两汉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步入成熟和发展阶段,但取得瞩目成就和突破的时代则要数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被誉为“书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中国的书圣王羲之,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

他的家族,被称为琅琊王氏,由于出了一个开国功臣王祥,成为当地一个世族。

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是王祥的异母兄弟。

王羲之书法艺术代表了魏晋时代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承前启后的里程碑。

众多尺牍书法在历代经典书法作品中堪称典范,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尺牍书法不仅在形式上充分展现了王氏对笔墨线条的精湛驾驭能力和他潇洒又纯真的晋韵之风。

其内容也真实地反映了王氏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的一些生活景况,陈振濂先生评羲之尺牍:“尺牍是个珍贵的例外。

意不在书法的点画是否精美,也不揣着个大书圣的架子,只是往还投赠乃至柴米油盐、日常起居,圣人自然也就卸下了顶着的光圈,走到平民堆中来,其情也挚,其意也真,信手数行,反使人得见神采焕发,自然有趣。

”在众多的尺牍之中,《丧乱帖》则为首选经典之一,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更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悲痛之情极其真挚,全文内容为: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魏晋婚礼参考书

魏晋婚礼参考书

魏晋婚礼参考书中国自古重视婚姻。

《礼记》说:"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正因为婚姻对祖宗,对后世有重要影响,所以人们对此从不简单从事。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部礼制集成,名叫《仪礼》,其中的《士婚礼》对婚姻的聘娶过程作了详尽的规定。

整个过程有几个步骤:"纳采",即通过媒人向女方通达欲娶之意。

女方同意后,男方将采礼送来,女方纳之。

"问名",即问得女方姓名,生辰,回去占卜吉凶。

"纳吉",即卜得吉兆后,定下婚姻之事。

"纳征",即确定婚姻之后,再送上定婚之礼。

"请期",即男家至女家确定迎娶日期。

"期初婚",即迎娶。

这6个步骤即古代的"六礼","六礼"皆备,婚姻关系才算确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因此所谓婚姻六礼,并未始终存在。

魏,西晋时,皇帝纳后无用六礼的记载,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纳皇后杜氏时,才命太常华恒与博士参定六礼之仪。

东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将要纳皇后何氏,太常王彪之参照华桓定的六礼,写成六礼版文:纳采版文玺书说:"皇帝咨前太尉参军何琦,浑元资始,肇经人伦,爰及夫妇,以奉天地宗庙社稷,谋于公卿,咸以为宜率由旧典。

今使使持节太常彪之,宗正综以礼纳采。

"何氏从叔何琦答:"皇帝嘉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

臣从祖弟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未闲教训,衣履若而人,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前太尉参军都乡侯粪土臣何琦稽首再拜承制诏。

"问名版文说:"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两仪配合,承天统物,正位于内,必俟令族,重章,旧典。

今使使持节太常某,宗正某,以礼问名"。

何琦答:"皇帝嘉命,使者某到,重宣中诏,问臣名族。

臣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禄大夫雩娄侯桢之遗玄孙,先臣故豫州刺史关中侯恽之曾孙,先臣故安丰太守关中侯睿之孙,先臣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

【国学典籍】《搜神记》---卷十四

【国学典籍】《搜神记》---卷十四

【国学典籍】《搜神记》---卷十四卷十四昔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帝放之于崆峒之野。

相抱而死。

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

二头,四手足,是为蒙双氏。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

妇人去,后置以瓠篱,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

其文五色。

因名盘瓠,遂畜之。

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

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赠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

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

王诊视之,即是戎吴。

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

虽有功,无施也。

”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

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

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

”王惧而从之。

令少女从盘瓠,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

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着独力之衣,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

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

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

织绩木皮,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后母归,以语王,王遣使迎诸男女,天不复两。

衣服褊裢,言语侏(人离),饮食蹲踞,好山恶都。

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

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

有邑,君长皆赐印绶。

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

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

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

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槁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

婢曰:“有气如鸡子,从天来下,故我有娠。

”后生子,捐之猪圈中,猪以喙嘘之;徙至马枥中马复以气嘘之。

故得不死。

王疑以为天子也,乃令其母收畜之,名曰东明。

常令牧马。

东明善射,王恐其夺己国也,欲杀之。

东明走,南至施掩水,以弓击水。

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

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

古代诗文名篇之搜神记《三王墓》原文、鉴赏和解读

古代诗文名篇之搜神记《三王墓》原文、鉴赏和解读

古代诗⽂名篇之搜神记《三王墓》原⽂、鉴赏和解读搜神记《三王墓》楚⼲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

其妻重⾝当产,夫语妻⽈:“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是男,⼤,告之⽈: ‘出户望南⼭,松⽣⽯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怒,使相之。

剑有⼆,⼀雄⼀雌,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名⾚,⽐后壮,乃问其母⽈: “吾⽗所在? ”母⽈: “汝⽗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杀之。

去时嘱我:‘语汝⼦,出户望南⼭,松⽣⽯上,剑在其背。

’”于是⼦出户南望,不见有⼭,但睹堂前松柱下⽯低之上。

即以斧破其背,得剑,⽇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眉间⼴尺,⾔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

⼉闻之亡去,⼊⼭⾏歌。

客有逢者,谓: “⼦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吾⼲将莫邪⼦也,楚王杀吾⽗,吾欲报之。

”客⽈: “闻王购⼦头千⾦。

将⼦头与剑来,为之报之。

”⼉⽈: “幸甚! ”即⾃刎,两⼿捧头及剑奉之,⽴僵。

客⽈: “不负⼦也。

” 于是⼫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喜。

客⽈: “此乃勇⼠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煮头,三⽇三⼣不烂。

头踔出汤中,踬⽬⼤怒。

客⽈: “此⼉头不烂,愿王⾃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坠汤中,客亦⾃拟⼰头,头复坠汤中。

三⾸俱烂,不可识别。

乃分其汤⾁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据《学津讨原》本,下同)《三王墓》是《搜神记》中最成熟的篇章之⼀,记叙⼀个悲壮的抗暴复仇故事。

著名⼯匠⼲将莫邪为楚王铸剑,楚王怪他愆期,打算杀他。

他埋剑赴死,遗嘱⼉⼦⾚(或作⾚⽐)取剑复仇。

楚王得梦知复仇事,搜捕⾚。

⾚逃⼭中遇⽆名客。

⽆名客愿代为复仇,但提出要⾚的宝剑与头颅。

⾚慨然⾃刎。

客以剑与⾸献楚王。

楚王煮⾚⾸三⽇不烂,临镬俯视,客挥剑断楚王⾸落镬中,⼜⾃刎落⾸于镬中。

三⾸不可分辨,只好全部下葬,世称之为“三王墓”。

这是⼀个历时已久的传说。

战国著述中已屡见⼲将莫邪的名称,但多指宝剑。

【搜神记】异类婚之人神相恋

【搜神记】异类婚之人神相恋

【搜神记】中的《董永遇仙记》【原文】汉董永,千乘人。

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

”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①百疋②。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织缣:织绢。

②疋(pǐ):同“匹”。

【文译】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叫董永,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他与父亲一同过日子。

家中以农为业,常让父亲坐在小车上推着去田间劳作。

几年后父亲死了,无钱埋葬,就卖身做奴隶,把换来的钱埋葬父亲。

主人家知道他孝顺长辈后,便给他一万文钱,让他回去办丧事。

董永载家守丧三年后,要回到主人家去,为他服务。

那天走在路上,遇到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

女子主动地问了董永不少情况,最后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

”于是跟着董永一同到主人家。

主人家对董永的到来有点出乎意外,说:“我不是将钱给你了吗?”董永说:“是的,承蒙先生好意资助,父亲早就顺利地埋葬了。

我虽是没见识的小人,但我懂得知恩必报,所以愿意来你家做苦力。

”主人说:“既然这样,那么这女子能干什么?”董永说:“她能织布。

”主人说:“你们一定要答谢我的话,那就请你妻子织100匹细绢吧。

”董永答应了,妻子就开始纺织,谁也想不到100匹细绢10天时间就完成了。

主人欣喜万分,让董永夫妇俩回家。

回家路上那女子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十分孝敬你的父母,所以天帝派我下凡帮助你还清债务。

如今债已还清,我也不得不归天了。

”说罢,凌空飞去。

董永呆呆地望着浩渺的天空,不知那织女一眨眼到哪里去了。

论《搜神记》对魏晋服饰风俗的政治文化阐释

论《搜神记》对魏晋服饰风俗的政治文化阐释

第10卷第5期2010年10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0,No.5Oct.2010收稿日期:2010-09-21基金项目:宁夏高校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近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现代女性意识”(2008JY013).作者简介:李婕(1971-),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论《搜神记》对魏晋服饰风俗的政治文化阐释李婕(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有两卷内容反映了汉末魏晋时期服饰风俗的变化,作者干宝对这种服饰风俗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极大的贬斥态度,并对其作了政治文化方面的阐释。

表面上这种阐释与传统服饰制度和流行于魏晋的“天人感应”说有关,实际上,这种阐释的根源还在于当时文化思想领域存在三大冲突,即玄学与儒学、汉族正统与北方少数民族以及男权思想和妇女解放的冲突等。

关键词:《搜神记》;魏晋服饰风俗;政治文化阐释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54(2010)05-0098-06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xplanations to the Customs of Dress andAdornment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n Sou Shen JiLI Jie(Colleg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 :In Gan Bao's Sou Shen Ji ,there were two pars of contents concerned with the new variations ofthe dress and adornment custom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but Gan Bao strongly disliked and reproved thevariations ,and gave explanations of the variations from the view of politics and culture.The real reasons of the explanation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rom three kinds of conflicts of ideology and culture.The conflicts are be-tween the metaphysics and the Confucianism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and the male chauvinism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Key words :Sou Shen Ji ;the dress and adornment custom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explanation of politics and culture众所周知,中国服饰发展到汉末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以《搜神记》《搜神后记

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以《搜神记》《搜神后记

文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丁 睿摘 要:魏晋志怪小说中存在大量婚恋故事,而“人神恋”则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婚恋类型之一。

在“人神恋”故事中,神女、凡男的人物形象设置受到特定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民间群体也将其潜意识投射于故事内容之中。

此外,魏晋时期道教的炽热、兴盛使得神女、凡男婚恋故事披上了道教思想的外衣。

在道教思想影响之下,此类婚恋故事中出现了一系列劝勉修道、服食、触犯禁忌、人神殊途等道教主题意象。

关键词:魏晋志怪小说 神女凡男 婚恋现存于笔记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有多种类型,有学者从民俗学角度将其分为“神神、男神娶妇、女神迎夫”三类。

[1]在这些故事中,无论是凡男的形象行为,抑或是神女的身世都有人民群众集体潜意识的投射,其中既有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与反抗,也同样具有对早亡女子的同情、怜惜和爱悯之情,于是他们借故事传闻的形式来肯定其民间观念的合理性。

笔者主要以干宝《搜神记》中杜兰香、成公知琼两篇,以及陶渊明《搜神后记》中何参军女一篇为研究对象,并对这几个故事中的诸多意象进行分析解读。

一、神女赠诗在此三则神女、凡男的故事中都有神女对凡男的赠诗场景,其中杜兰香和成公知琼两篇尤为显著。

五言诗虽然在汉代已经出现,但是到魏晋之际才广泛传播开来,而诗歌自身的抒情性和隐喻性更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男女主人公的交往增添了一种生动浪漫。

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

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

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

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搜神记·卷一·杜兰香》飘飖浮勃逢,敖曹云石滋。

芝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

神仙岂虚感,应运来相之。

纳我荣五族,逆我致祸宰。

——《搜神记·卷一·弦超附知琼》从神女对凡男的赠诗中可以看出杜兰香、成公知琼对凡男含有一种威胁口吻,有一种“从我者荣,逆我者亡”之感;另外神女所赠的诗中出现了道教修炼引导术和道教仙药主题,如杜兰香要求张硕行呼吸导引之术,成公知琼赠诗中又出现了云石、芝英等,这些都是服食成仙的药材,由此可知魏晋时期道教在民间流传之广、之深。

《搜神记》婚恋模式探究

《搜神记》婚恋模式探究

第24卷第3期2020年9月Vol.24No.3Sep.2020扬州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搜神记》婚恋模式探究吴思(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摘要: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笔记小说,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为写作目的叙写了许多鬼神怪异的故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许多凡人与非人的婚恋故事。

以《搜神记》的婚恋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神、人鬼、人妖婚恋模式的解读,分析《搜神记》中表现出的魏晋时期男性的创作心理及投射出的现实女性形象,反映现实社会中男性对女性角色的要求,父权社会对女性施加的枷锁和压迫。

关键词:《搜神记》;婚恋模式;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693(2020)03-0021-05A Study on the Love and Marriage Modein The Stories of ImmortalsWU Si(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225002,China)Abstract:Gan Bao's The Stories of Immortals is a famous note novel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which de­scribes many strange stories of ghosts and gods for the purpose of inventing the Shinto without falsehood,a-mong which the most striking are many stories of marriage and love between mortals and non-human beings. Taking the love and marriage mode in The Stories of Immortal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by interpreting the modes of human-god,human-ghost and human-demon love and marriag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le creative psychology of men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the realistic images of women projected in The Stories of Im­mortals,which reveals the requirements of men for women in reality and the shackles and oppression imposed on women by the patriarchal society.Key words:The Stories of Immortals;love and marriage mode;female image从先秦到汉魏六朝,不论是士族文人还是民间才子,都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赞颂过许多女子形象,这些女子大都年轻貌美、温柔端庄、才华横溢且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们是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搜神记》: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作者:钟岳文来源:《月读》2021年第06期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典范,更是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戏曲与小说取材的渊薮。

我们熟知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就出自其中;书中东海孝妇遭枉杀而其血倒流、大旱三年的故事,是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蓝本;干将、莫邪铸剑被杀,其子复仇的故事,经过鲁迅的改写,成了《铸剑》;清代蒲松龄更是将其作为学习素材,最终写成《聊斋志异》这一不朽名著。

它就是干宝的《搜神记》。

干宝,字令升,晋汝南郡新蔡县(今河南新蔡)人。

年少时便博览群书,尤其对阴阳术数、易卜占筮等感兴趣。

西晋末年,因才能出众,干宝被朝廷任命为佐著作郎,后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关内侯。

东晋元帝时,经中书监王导的举荐,负责国史的编纂。

后因家贫,上书请求做山阴令,又迁始安太守。

干宝一生著述颇丰,除《搜神记》之外,还有《晋纪》《春秋左氏义外传》,又注《周易》。

《隋书·经籍志》还著录了他的《百志诗》九卷、《干宝集》四卷。

不过,这些书大部分都已经散佚了。

《搜神记》,又名《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顾名思义,就是一部搜罗和记载各种神仙鬼怪故事的书。

原书有三十卷,大概在宋元时期便已散佚。

今存二十卷本的《搜神记》,一般认为是明代学者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辑录出来的。

辑录者在抄撮群书时难免有讹误,有些条目或文句明显不属于原书。

不过,整体而言,其绝大部分还是与原书相符合的。

今本《搜神记》少了十卷,体例也有所改变,不过,其内容依旧非常丰富,既有神仙方士的神通,又有地方神祇的灵验;既有阴阳五行错乱所致的妖怪,又有符命谶纬所显示的天命;既有匪夷所思的灾异瑞应,又有自成系统的占梦解梦;既有德艺精诚的神奇境界,又有五气变化所致的反常人物;既有颇具灵性的奇物异产,又有闻所未闻的亦人亦怪;既有跨越生死、沟通人鬼的传闻,又有机智沉稳、降妖除怪的异事。

这些千奇百怪的与“神”有关的异说,涵盖了各种与世俗生活有别的“古今怪异非常之事”,因此,这部书被誉为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搜神记》中婚恋故事的社会文化解读

《搜神记》中婚恋故事的社会文化解读

《搜神记》中婚恋故事的社会文化解读
徐晓元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3)006
【摘要】《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婚恋故事格外引人关注.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也有干宝主观创作意图的呈现.以《搜神记》中的婚恋故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女性、男性形象作深入解读,对干宝的创作意旨深入发掘,可以从新的视角更接近真实地认知魏晋时代的人间百态、社会风尚与思想观念.
【总页数】4页(P150-153)
【作者】徐晓元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搜神记》中婚恋故事的社会文化解读 [J], 徐晓元
2.《搜神记》中的"孝感"故事解读 [J], 李玲
3.论男权意识在《搜神记》人鬼婚恋故事中的体现 [J], 李建霞
4.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r——以《搜神记》《搜神后记》中人神恋故事为分析对象 [J], 丁睿
5.《搜神记》中异类婚恋故事反映的爱情观和社会文化心态 [J], 陈元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搜神记》中的魏晋婚姻丧葬礼俗

《搜神记》中的魏晋婚姻丧葬礼俗

《搜神记》中的魏晋婚姻丧葬礼俗
张亚南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总页数】3页(P202-204)
【作者】张亚南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论《搜神记》中的婚姻状态及其成因 [J], 付优
2.《搜神记》与魏晋婚姻丧葬礼俗 [J], 张亚南;王天彤
3.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r——以《搜神记》《搜神后记》中人神恋故事为分析对象 [J], 丁睿
4.魏晋以来俗文学中的鬼神形象变化初探\r——以《搜神记》与《聊斋志异》等为例 [J], 夏新源
5.《搜神记》中的魏晋民间故事 [J], 刘守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引言中国是拥有古老悠久的历史,且在古代的各朝代中,文人对民间街谈巷语及乡野神异怪谈的搜集极为热衷[1]。

尽管当时的文人还并未形成系统的学科意识,但他们的搜集整理却使原生态的民间文学转化成了再生态民间文学。

而《搜神记》即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其是从传统历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进行考察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因此,文章通过《搜神记》中异类婚恋型故事文化的分析,进一步对其中的民间爱情文化心态作了相应的阐释。

1.人神鬼婚恋型故事的文化阐释《搜神记》中共有40余则的婚恋故事作品,其中异类婚恋型故事占了30则,按其所婚对象分为人神鬼及人兽婚恋型,其中人神婚型有《杜兰香》、《园客》、《董永》、《弦超》、《河伯婿》、《如愿》等11篇,人鬼婚型主要有《贾文合》、《王道平》、《紫玉》、《汉谈生》、《钟繇》等9篇。

人神鬼婚恋型故事是汉族文化圈内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神话所内涵的民间文化往往传递的是超乎个人的集体潜意识,有着较为深厚的时代内涵及文化渊源。

1.1血缘宗法制度的儒家文化众所周知,家国属于同构关系,犹如子女百姓及妻室同僚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说国是家的宏观构造,家是国的微观形态。

因而在古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便得到极大推崇,由于其根本出发点是家,目标是能够获得世人的青睐及认同[2]。

然而,在当时社会动乱及朝代更换频繁的时代,一般人的生活状况,不仅物质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而且精神也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

而此时佛教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及道教长生不老消灾免祸的思想大肆渗入民间文人及劳苦大众的观念里,其思想的广为流传,使得民间百姓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其中人们的财富及多子多孙的向往自然而然地同神灵的庇佑及恩赐联系在仪器,而善恶有报的朴素思想也被极为合理地融进了佛教的因果报应体系当中。

因此,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人神鬼婚恋型故事便是极为合理且自然了。

浅析《搜神记》人鬼恋故事

浅析《搜神记》人鬼恋故事

浅析《搜神记》人鬼恋故事靳文静【摘要】魏晋之前的文学作品为志怪小说奠定了基础,特定的时代风气以及背景为人鬼恋题材故事的繁荣提供了契机,催生了很多缠绵哀婉的人鬼恋故事,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对于美好的爱情的向往.这类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之林中独树一帜,其特有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深思.笔者以期从《搜神记》人鬼恋故事的内容分析、《搜神记》人鬼恋故事艺术表现及其对后世作品的重大影响三个方面来展开对《搜神记》人鬼恋故事的分析.【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搜神记》;人鬼恋;女鬼;情爱【作者】靳文静【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76.5人鬼相恋的这种故事类型最早出现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类和非人类的相爱故事最早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关于帝女的传奇故事,人类与非人类的相恋故事有一个独特的发展历程。

从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代表的人类与女神之恋爱,到以晋戴祚的《甄异录》为代表的人与鬼魂之恋,到以托名曹丕的《列异传》为代表,发展到以人与妖相恋类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迷信思想横行,人们对于世俗世界有着难以想象的不可思议的变形夸张,对现实世界进行扭曲异化的文学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从那个时期起,便逐渐出现五花八门的人与鬼恋爱的故事。

在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中,有一类独特的故事类型——人鬼恋。

一、《搜神记》人鬼恋故事的内容分析鬼,在我们的第一印象里是亡灵,是人离开现世之后的一种存在状态。

人鬼恋顾名思义就是人和亡灵的相恋。

在《搜神记》中人鬼恋故事类型有10篇,分别是卷二的《营陵道人》《汉谈生》;卷四的《河伯招婿》;卷十五的《王道平妻》《贾文合娶妻》;卷十六的《紫玉韩重》《驸马都尉》《卢充幽婚》《汝阳鬼魅》《钟繇杀鬼》,这10篇人鬼恋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干宝《搜神记》复生故事研究

干宝《搜神记》复生故事研究

干宝《搜神记》复生故事研究陈心仪干宝所撰的《搜神记》可谓是中国志怪小说中的经典,它不仅为后世的志怪小说所学习和继承,更是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成为如今人们研究那一时期历史、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搜神记》辑录了大量前朝志怪小说中少有的复生故事,其与医、巫、道三者关系非常紧密。

魏晋时期,受民间道教传播教义的影响,复生故事开始出现,在民间道教与神仙道教抗争中起着吸引下层信众的作用。

因此,本文以《搜神记》为例,重点探讨了复生故事在魏晋时期大量涌现的原因一、医、巫、道三者与复生故事的关系道教起源于殷周巫文化。

巫文化产生于蒙昧时期,成分很复杂,当时的巫总是与医联系在一起。

《广雅·释诂》曰:“医,巫也。

”传说,神医扁鹊将“信巫不信医”作为自己行医时“六不治”的规矩之一,可见,战国时期,医巫之间并无截然分明的界限。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医术。

秦汉时期,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方士和儒生继承巫术传统并在其中加入新的思想內涵,最终取代巫师的地位。

巫术从上层社会流放到民间,地位便逐渐降低,但巫术并未就此消亡,而以它的医疗特点在下层民众中有着相当大的拥趸。

其在民间不断发展壮大,每个朝代都在政府中设置“祝由”一科,除惯用的诅咒功能外,巫术还有祈福的功能。

汉高祖刘邦曾下诏表明自己“甚重祠而敬祭”,后来统治者也始终恪守信巫的传统,大兴建祠,如孙权为蒋子文立祠等,由此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巫术的重视。

东汉时期,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逐渐兴起。

这些发轫于民间的早期道教组织为了招揽信众,壮大力量,在创立其宗教信仰系统之初,借鉴民间巫术、鬼神信仰、祭祀等理论。

处于底层的巫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了自身的归属,成为道教拉拢信众的工具,以治病救人为旨的“道家巫医”自然而然地笼络了一批道徒。

当时,外戚宦官专权,内忧外患不断,人们生活困苦,急于寻求精神庇护的下层百姓很容易受到系统完备的信仰催眠,从而皈依道教。

治病采用符水祝由之法,如念咒、跳神、服丹药,使患者获得痊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门 第界限, 士庶两族的青年男女要联姻, 几乎是不可能 异的面目流传。
的。于是人们便利用文学手段 , 虚拟人鬼之恋或人仙之恋的
故事, 进入超现实的世界, 期待J奇迹来弥补现实 的缺憾。 十 ]
二、搜神记》 《 中的财婚
随着土族的腐朽与衰落, 门第婚开始松动, 士庶不婚受
如《 搜神记》 卷十六《 紫玉》 这则故事被打上了魏晋时代 到冲击, 篇, 财婚在社会中盛行起来。以钱财定婚姻的观念, 一
可以说, 不管是人鬼之问的恋爱模式还是人仙恋爱模 代垄断此种地位 , 保持贵族血统的纯粹, 世家大族在婚姻问 式, 除了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有所改变, 其情节及结局的模式
题上十分讲究门当户对, 在姻家的选择上均以地位与自己相 几乎完全一致 , 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庶族知识分子企图通
当的大族为对象。因此从汉末开始, 婚姻极重门第, 门第几 过与贵族联姻来提升 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变处境的心理。从
四年之后, 崔氏女将三岁男孩及金碗一只送给卢充, 然后消
自 古重视婚 《 姻,礼记》 “ 说:婚姻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 失。卢充拿金碗到市上出售, 被崔氏女的亲姨母家的婢女发
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也, 故君子重之。正是因为婚姻的重要 现, ” 经过卢充的讲述, 这桩婚姻得到了承认。这种荒诞不经 性, 后世人编制了《 仪礼》对婚姻的聘娶过程作了详尽的规 的情节表达了魏晋时期青年男女要求冲破门第界限实现 自 , 定。但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婚姻观念会呈现不同的特 主婚姻的愿望。再有一种是人仙之间的恋爱, 搜神记》 如《 卷
《 搜神记》 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而且干 还有卷十六《 汉谈生》 谈生是一介穷书生, 篇, 忽然一天得到 宝既“ 仰述千载之前”又“ , 访行事于故老”搜集了很多流传 女鬼的青睐 , , 并且女鬼给谈生留下了一个孩子。比韩重幸运
谈生的王侯之家的女婿地位最终得到确认。与此情节 了数千年的故事。于宝虽然对这些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 但 的是,
门第婚又称身份内婚, 所谓身份内婚 , 就是大族联姻的 公知琼始终不能忘怀, 感动了成公知琼, 最终两人又“ 遂为室
对象基本上属于门第相等的几家士族或皇室。两晋时期 , 世 家, 赳复旧好” 情节与此类似的还有同卷的《 。 杜兰香》 篇。 家大族兴起, 在政治、 经济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为 了世
色。魏晋时代婚姻之特色主要有门第婚 、 财婚及民间开放的
婚姻观念。


《 弦超》 成公知琼是天界的一个神女, 篇, 没有配偶。因为
上 帝的 怜悯, 人间, 下降 与弦超做了 夫妻, 但是当 她得知弦超
泄漏了自己的行踪时, 又离开了弦超。弦超情深意重, 对成

《 搜神记》 中的门第婚
21 00年 第 5期 总 第 2 0期 0





No 0 2 0 .5 01 Ge e a . o 2 o n r1N .0
La h u X e k n nzo U a
《 神 记》 搜 中的魏 晋 婚姻 丧 葬礼 俗
张 亚 南
( 山大学 燕 文法 学 院 , 河北 秦皇 岛 060 ) 604
《 搜神记》 的作者干宝, 字令升, 新蔡( 今属河南) 人。干 门第界限森严的烙印。紫玉是贵族少女, 她与平民出身的青 宝博览群书, 西晋末 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东晋元帝时, 年韩重互相爱慕 , 中 但当韩重向吴王求婚时, 吴王大怒, 拒绝了
书监王导荐 其为 史官, 领国史。根 据李剑国 先生推测, 《 韩重, 搜神 紫玉也因此气结而亡。作者于是展开想象, 让成了鬼 实现了士庶两族的通婚。 记》 大约成书于建武到咸康年问, 历时二十余年, 这就使得 的紫玉与韩重在墓中尽夫妇之礼,
[ 关键词 ] 《 搜神记 》 婚姻 ; ; 丧葬
[ 中图分类号】 26 G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 39 ( 1 ) - 22 0 [ 1 — 422 00 00 - 3 收稿 日 ] 20 一0—9 0 0 5 期 09 l 1
[ 作者简介 】 张亚南, , 女 山东曲阜人 , 山东大学博士 , 燕山大学文法 学院副教授。
[ 摘要 ] 干 宝以史学家的 身份写《 搜神记》 使 得小说 与历 史互相掺杂 , 强 了《 神记 》 , 增 搜 的真 实性 , 同时《 神记》 搜 一书也
真 实地 保 存 了 当时 民 间 的 一 些 古代 礼 仪 习俗 的 资 料 , 以让 我 们 更 加 深 刻 的认 识 作 品 的 社会 背景 与 思 想 内容 。 可
是其所反映出的特有的时代特征仍不能被掩盖, 这使我们在 类似的还有卷十六《 崔少府墓》 卢充所偶遇并爱恋的少女 篇,
《 神记 一书中可以看到自 搜 》 汉至东晋时 期婚姻与丧葬的特 是崔少府的亡女, 虽然只相处了三 日, 却结下了爱情的果实。
点。《 搜神记》 中所反映的婚姻观颇具魏晋时代特色。中国
度成为婚姻是否能成立的必要条件。颜之推《 颜氏家训 ・ 治 水而死 , 因为水流冲击 , 找不到尸体 , 没有办法发丧。其女叔 家篇》 “ 说:婚姻素对, 靖侯成规。近世嫁娶, 遂有卖女纳财, 先雄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 跳入水中寻找父亲的尸首, 并托 买妇输绢, 比量父祖, 计较锱铢, 责多还少, 市井无异。或猥 梦给兄弟, 她将与父亲的尸体一块浮出江面, 使得叔先泥和
搜神记中的魏晋婚姻丧葬礼俗2010兰州学刊lanzhouxuekanno052010genera1no20o搜神记中的魏晋婚姻丧葬礼俗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乎成为婚姻的唯一条件。《 搜神记》 反映了汉末到魏晋时期
曹丕生活的汉末魏初到干宝生活的西晋末东晋初, 门第观念
社会上层门第婚的盛行。贵族世家为维护士族血统, 严禁与 在婚姻中的位置、 愈来愈强化,士” 庶” “ “ 联姻几乎是幻想, 庶族通婚。土族与庶族之间若有通婚便被视为大逆不道。 人鬼之恋, 人仙之爱这一题材才愈演愈繁, 民间以大同小 在
塥在门, 或傲妇擅室, 贪荣求利 , 反招羞耻, 可不慎与!由此 的丧礼得以如期举行。 ” 可见北方财婚之盛。清人赵翼在《 廿二史箭记 ・ 财婚》 中指 出:魏、 “ 齐之时, 婚嫁多以钱币相 尚, 盖其始高门与卑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