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国民经济指一国(或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

3.经济领土指由该国政府实行有效经济控制的区域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一国经济领土的基础是该国的地理疆域,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4.常住单位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5.机构单位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6.基层单位即产业活动单位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的财务决策7.交易是指两个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8.经济流量反映一段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9.经济存量反映在特定时点上经济资源的拥有量的总量(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的对应关系:就特定时期而言,经济流量是在期初经济存量基础上发生的,然后经济流量改变了经济存量,使之从期初状态变化为期末状态)10.国内生产总值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11.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12.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13.工厂法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是一项重要的统计工作,旨在对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统计,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各个领域和部门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系统统计和综合分析的过程。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就业情况、消费水平等。

国民经济统计的分类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分为宏观经济统计和微观经济统计两大类。

宏观经济统计宏观经济统计是对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作。

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收入分配、物价指数、金融统计等。

宏观经济统计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统计微观经济统计是对各个经济单位的具体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作。

主要指标包括企业产量、销售额、利润率、就业人数等。

微观经济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行业的竞争情况,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性国民经济统计对于国家的经济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国家经济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状况、消费水平等。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各个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产业和行业的统计分析,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再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投资者和企业可以通过国民经济统计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投资和经营的成功率。

最后,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各级政府进行财政预算和资源调配。

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统计分析,政府可以了解税收收入、财政开支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财政规划,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与技术国民经济统计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全国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变量值正确答案: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涉及知识点:总论2.离散变量正确答案: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涉及知识点:总论3.普查正确答案: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涉及知识点: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4.统计分组正确答案: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涉及知识点: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5.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正确答案: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涉及知识点:时间数列6.结构影响指数正确答案:结构影响指数是将各部分(组)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总平均指标指数,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指数7.抽样平均误差正确答案:抽样平均误差,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水平。

确切地说,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的标准差,也可以理解为所有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

涉及知识点:抽样推断8.散点图正确答案:对于两变量的一个观测样本,在坐标图上,以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标出样本中每对变量值的坐标点,表示观测点分布状况的图形即为散点图,也称为相关图。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9.汇率正确答案: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率称汇率。

涉及知识点:国民经济流通统计10.社会商品零售额正确答案:社会商品零售额是指各类型企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

涉及知识点:国民经济流通统计11.资金流量统计正确答案:资金流量统计又称资金流量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反映一定时期各机构部门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及各机构部门间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大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

大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一、单项选择题1.年初人口数属于(C)A.时期指标 B.相对数指标C.时点指标 D.平均数指标2.经济发展速度属于(D)A.变异指标 B.时点指标C.绝对数指标 D.相对数指标3.职工收入属于(C)A.离散变量 B.属性变量 C.连续变量 D.分类变量4.下列选项中,属于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的是(D)A.定额抽样 B.便利抽样 C.立意调查 D.分层抽样5.将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变量值分成四等分,然后用第1个四分位数减去第3个四分位数所得差的绝对值称为(C)A.极差 B.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全距6.评酒师通过对酒的品尝,对其质量给出上等、中等、劣等不同等级的评价,这种测度计量尺度是(B)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7.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时,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D)A.互斥性、及时性 B.及时性、完备性C.完备性、准确性 D.互斥性、完备性8.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是(A)A.二项分布 B.正态分布C.均匀分布 D。

指数分布9.某组距数列,其首组为1000以下,又知其邻组为1000-150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C)A.500 B.650C.750 D.85010.当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B)A.正相关 B.负相关C.不相关 D.复相关11.某地区年生产总值为500亿元,2005年为300亿元,则该地区这一时期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算式是(B) A. B. C. D.1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B)A.建筑业 B.餐饮业C.电力生产业 D.农业13.就业率的计算公式是(A)A.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B.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C.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4.股份公司给股东的分红属于(A)A.红利 B.地租C.利息 D.规费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央银行利率的是(A)A.债券利率 B.再贷款利率C.再贴现利率 D.准备金存款利率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选项中,属于推断统计学研究内容的有(ABCDE)A.点估计 B.区间估计C.抽样分布 D.相关分析E.回归分析17.下列选项中,可用来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有(ABCDE)A.极差 B.方差C.标准差 D.平均差E.四分位全距18.数据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E)A.确定调查目的 B.调查的组织实施C.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E.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19.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 D.不规则波动E.时间变动20.已知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分组资料(单位:分)为:50~60,60~70,70~80,80~90,90~100,则该分组(BCE)A.属于单值分组 B.属于组距分组C.属于等距分组 D.属于异距分组E.70~80组的组中值为75三、名词解释题21.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名词解释第一章1.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推断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或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

3.个体:总体中的每个个体事物。

4.样本: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

5.定类尺度:又称名义尺度,它是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的测度计量尺度。

(无数值尺度)6.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个体进行排序或分等基础上进行测试的计量尺度。

(无数值尺度)7.定距尺度:又称差距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差距进行测度的计量尺度,这种测量数值结果是相对于某一个标准水平的差距数值。

(有数值大小)8.定比尺度:又称比例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绝对数量大小进行测量的测度计量尺度。

(有数值大小)9.统计指标: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

10.统计指标体系: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

11.绝对数指标:是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绝对数量统计指标,通常又称问题指标。

12.相对数指标: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相除而得出的比率,又称比率指标。

13.结构相对指标:是指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它可用来反映研究对象内部构成状况。

14.动态相对指标:指本期数量(报告期)与过去某期(基期)相同性质数量的比率。

15.弹性相对指标:又称弹性系数。

是指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

16.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互相联系的总量指标的比率。

17.简单随机抽样:以总体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一个抽样方式。

18.次数分布:观测变量的各个不同数值及每个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的排列顺序。

19.分布中心:距离一个变量所有取值最近的数值。

20.算术平均数:又称均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总和与其变量值的个数总和的比值。

2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取得样本数据,然后再依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据。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试各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试各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

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

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1、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一、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与作用1.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指标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活动。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数据依据。

2.国民经济统计的作用国民经济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从而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最后,国民经济统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深入探讨经济现象和规律。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定期统计调查和不定期统计调查。

定期统计调查如年度、季度、月度等,不定期统计调查则针对突发事件或特定问题进行。

统计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行政记录等。

2.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计算等处理,形成具有可比性、规律性的统计指标。

统计整理的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统计图表、指标计算等。

3.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解释,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2.国民经济结构统计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主要包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变化。

3.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评价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可持续性和和谐性。

四、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领域1.政策制定与评估国民经济统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经济发展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政策制定和评估。

国民经济名词

国民经济名词

国民经济统计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总和。

2.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3.总统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是物。

4.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5.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6.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7.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即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8.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9.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10.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11.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12.实验法: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调查方法,是在所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取得所需要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13.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14.频率:也称比重,是指将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的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15.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的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16.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17.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

18.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它是以名数表示或由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组成,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讲解4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讲解4

拉氏指数:是德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称为拉斯贝尔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标指数都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权数)的指数。

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

固定权数:就是用某一时期经过调整后的资料,以比重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数。

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就是针对零售商品的价格而编制的指数,以反映其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

结构影响指数:是将各部分(组)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总平均指标
指数,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体:是指包括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全体。

它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一般用大写字母N代表总体单位数。

总体成数:是指总体中具有某一相同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的比重,一般用P表示。

样本成数:是指样本中具有某一相同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样本容量的比重。

重置抽样:是从总体抽取样本时,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以后,把它放回到总体中去,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位,记录它的有关标志表现以后,也把它放回总体中去,照此下去直到抽选第n个样本单位。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串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单选、名词解释:】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简答:】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其具体要点概括如下:(1)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

(3)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多选、简答:】样本的特点。

样本有以下几个特点:(1)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随机性。

【单选、名词解释:】变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

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值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

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值变量。

【多选、简答:】变量的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满足不同的研究需要,对变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一般分为属性变量与数字变量两种。

(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3)变量按其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4)变量按其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因变量与自变量。

(5)变量按其是否有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

【单选、名词解释:】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标准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财务知识)自考串讲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

(财务知识)自考串讲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

一、统计的涵义统计这一术语具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二、统计的作用1.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2.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

3.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4.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从社会产品再生产运行过程看,国民经济活动包含了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个基本环节。

从社会生产劳动分工状况看,国民经济活动既包含了货物生产部门,也包含了服务生产部门。

从实现社会产品再生产的要素看,国民经济活动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的有机组合。

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二、标志与变量1.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2.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职工的职业。

3.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4.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

5.职工工资属于连续变量。

6.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三、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2.统计指标的分类(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

(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

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如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

(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

(4)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四、统计指标体系1.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

2.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简答论述重点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简答论述重点

国民经济核算: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及特定时点上的结果和各重要总量指示及其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测定,以跟踪、描述一国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全貌。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单位在某一时点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及金融资产和负债关系的平衡表,它是由机构单位和资产负债项目纵横交叉组成的矩形阵。

国民经济流通:指经过生产环节之后出现的社会产品从商品的生产者向商品的使用者转移的过程,从广义的角度来考察,国民经济流通泛指一切生产成果的流通,从狭义的角度来考察,国民经济流通仅指有形产品货物的流通。

商品流通的特征:商品流通必须是物质产品的转移。

2、商品流通必须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商品流通必须是改变所有权的商品转移。

最终消费核算统计必须遵行的原则:1、使用和生产范围相一致的原则。

2、消费支出和货币支出区别开的原则。

3、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原则。

4、耐用品消费原则上应采用分期分摊的原则。

国民财富:一国或一地区在特定时点上拥有的所有财富的总额,它是衡量国家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国民财产,指一国拥有的历年积累的社会产品的总和,它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但不包括自然资源。

社会产品:一定时间内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个概念包括以下特征:社会性、生产性、劳动性、有用性、时期性。

国内总产出: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的常住单位所生产的所有货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它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服务产品的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以市场价格计算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宏观经济指数:反映宏观经济综合运行情况的综合指数,它是以增加值为权数对各行业景气指数进而加权计算而得到的综合指数。

国民经济效益:以全社会或国民经济运行对对象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生产的生产要素消耗水平。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 支出法4. 生产法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答案: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民收入(NI):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

3. 支出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

4. 生产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来核算GDP。

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由联合国统计署制定的一套全面的、系统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核算体系,用于描述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二、填空题(5道题)1.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 支出法GDP的四大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

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____。

4. 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家庭中____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5.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____和____。

答案:1.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3. 经济增长速度4. 食品支出5.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a. 生产总量b. 生活水平c. 经济健康状况d. 收入分配情况2. 下列哪一种支出不包括在支出法GDP中()。

a. 消费支出b. 投资支出c. 政府购买d. 转移支付3. 国民收入等于()。

a. GDPb. GDP -折旧c. GDP -间接税d. GDP -折旧-间接税+ 补贴4. 下列关于生产法计算GD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括所有企业的总收入b. 仅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c. 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d. 包括所有产品的市场价格5. GDP平减指数主要用来反映()。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解读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解读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解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每一位参加自学考试的经济管理类考生都要参加的考试课程。

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21世纪人类社会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之一的统计学课程,既是对每一个经济管理人才的基本业务素质要求。

同时也是其它许多课程的基础,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公式多,又被同学们称为第二数学,学习起来较难把握,本文在对该课程的内容体系、试卷结构分析基础上,对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试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习该课程的方法与考试技巧,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正确把握全书的内容体系结构,找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这对于掌握全书的内容,尤其是把握和理解一些大的问题非常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即第一章至第七章,它讨论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是第二部分的统计学基础。

一次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四个工作阶段。

教材第一章总论部分讨论了统计设计内容,主要是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这两个工作阶段则放在第二章进行了讨论;统计分析阶段,也就是统计工作的第四个工作阶段,由于任何一种分析方法的前提是使用统计指标进行的,所以专门设置了第三章“综合指标”,该章不再是从概念和要素角度来分析指标,而是从应用的角度,对统计指标进行了考察研究,并为后续的分析方法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至七章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这部分内容的章节一般是提出要讨论的概念、种类、作用,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来刻画他们?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等。

第二部分是经济统计内容,即第八章至第十五章,它讨论了社会经济统计中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及统计核算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理论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具体应用。

202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汇总(六)

202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汇总(六)

202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汇总(六)
202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汇总(六)如下:
人口的迁移变动
人口迁移变动:是指人们改变常住的地址,从一个地区迁出并迁
移到另一个地区所引起的变动。

人口质量:是指反映人口总体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亦称人口素质。

包括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定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水平的人口。

在我国,劳动力资源就是指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16岁以上、有劳动水平,参加或者要求参加
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国民财富
国民财富: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林木蓄积量:是指森林面积上存有着的树木树干可能出材的材积
总量,用立方米表示。

国民财产
国民财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积累
的社会产品的总和,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等。

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单位在某一时点
上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价值及金融资产与负债关系的
平衡表。

社会产品
社会产品: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特性:劳动性、生产性、有用性、社会性、时期性。

国内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0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恩格尔系数属于( )A.结构相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弹性相对指标2.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平均数是( )A.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中位数3.对于某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如电视机的产量,可以逐台点数得出,这种测度计量尺度是(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出生人口数 C.男女性别比率 D.国内生产总值5.在劳动力就业统计中,就业人员是指在调查的特定一周内从事过有酬工作或自雇工作至少( )A.一个小时 B.一天 C.三天 D.再天6.下列各种抽样调查方法中,属于非随机抽样的是( )A.整群抽样 B.便利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7.CPI指的是( )A.产量指数 B.股票价格指数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8.样本均值的概率分布属于( )A.抽样分布 B.总体分布 C.误差分布 D.组距分布9.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测度变量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A.极差 B.方差 C.众数 D.变异系数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非线性相关11.某地区的钢产量2011年为600万吨,2015年为l000万吨,则该地区这一时期钢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算式是1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燃气业 B.建筑业 C.电力业 D.娱乐业13.未充分就业率的计算公式是( )A.充分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B.未充分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C.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4.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综合指数属予( )A.交易量指数 B.交易价格指数 C.交易额指数 D.增长量指数15.国民总储蓄等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减去( )A.投资总额 B.居民储蓄 C.政府储蓄 D.最终消费支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题库泊松分布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题库泊松分布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题库泊松分布名词解释
泊松分布是一种统计与概率学里常见到的离散概率分布,由法国数学家西莫恩·德尼·泊松在1838年时发表。

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

如某一服务设施在一定时间内受到的服务请求的次数,电话交换机接到呼叫的次数、汽车站台的候客人数、机器出现的故障数、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DNA序列的变异数、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数、激光的光子数分布等等。

泊松分布:一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载超出了它所能允许的范围造成失效,在一段运行时间内失效发生的次数X是一随机变量,当这随机变量有如下特点时,X服从泊松分布。

当时间间隔取得极短时,智能有0个或1个失效发生。

出现一次失效的概率大小与时间间隔大小成正比,而与从哪个时刻开始算起无关。

各段时间出现失效与否,是相互独立的。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一门研究国民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经济数据,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其在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测量、记录和统计的过程。

它包括了宏观经济统计和微观经济统计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统计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内财政收支、外汇储备等指标的统计。

微观经济统计是对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服务业活动、人口和就业等指标的统计。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原则和方法国民经济统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 基本原则•完整性原则:统计数据要涵盖所有相关经济活动,不能遗漏任何重要数据。

•一致性原则:统计数据要与其他统计指标保持一致,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实事求是原则:统计数据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夸大或缩小经济活动的规模。

•统一性原则:统计数据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统计,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对抽样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推算出总体的统计数据。

•记账核算方法: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账簿和财务报表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经济数据。

•直接调查方法:通过直接向企业和个人进行调查,获取相关经济数据。

•间接调查方法:通过向相关机构和部门收集数据,间接获取相关经济数据。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的指标体系是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衡量的一种体系。

常用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P13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P19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害死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P95进出口比价指数—又称产品贸易条件指数,是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相比的比率。

P373数量指标—反映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

P13等距数列—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称等距数列。

P39 标志变异指数—又称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反映神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

P79全距—也称极差,它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P79标准差—也称均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P81离散系数—又称标志变异系数,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数,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

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P86 总方差—是这个总体的总离差,它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或方差)。

组间方差—是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

抽样误差—就是指样本指标与被它估计的总体相应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数。

为随机误差。

P173抽样平均误差—抽样误差的平均数。

P172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P71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定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可概括为: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P262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为占有者在较长时间内享有某种特殊权利并能获得较高收益的非金融资产。

P294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

P108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总和变动的相对数。

指数体系—是指不仅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P147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P148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也称为参数估计。

P181 P234投入产出表—以矩阵表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投资效果系数—该指标表明每百元投资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投资效果的提高情况。

投资效果系数= 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 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P455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存量—是指某一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P14 自然资源—指一国境内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被可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并同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性资源的总称。

P280商品购进总额—是指从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作为专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

P354不变价格—亦称固定价格或可比价格,指用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的价值。

P308现行价格—亦称当年价格,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

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

P13调查对象—是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组成的。

P25国民经济账户—是指以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

P237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P304国内总产出—又称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加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P309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价格。

P318国民经济增长—简称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增加。

通常指国内生产总值(GDP),有两层含义:1是只国民经济生产总成果的实际增加量或增长率;2是指社会产品的潜在的生产能力的扩大。

名义经济增长率— P443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P277 国民财产—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积累的社会产品的总和,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

P289 实物指标—是指按实物单位来计算一定时期内某一社会产品的产量。

P306价值量指标—按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的产量。

货币流通量—一般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流通量,即存在于流通领域之中为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

P400次数分布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P37总指数—表明多要素构成现象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时。

P133长期趋势—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到某些决定性因素的作用,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持续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态势。

季节变动—是指客观现象应受自然条件、社会风俗习惯等原因的影响,在一个日历年度内完成的周期性波动。

P115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

P215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P322品质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

P37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分析指标,又称增长水平,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用以反映现象在这段时期内发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绝对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说明本期与上期相比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

P107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反映某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说明所研究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数量。

总量指标—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平均数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

P56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P57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项指标对比的结果。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动态相对指标—也称作发展速度,它是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说明同类现象不同时间上的发展速度。

P60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按百分比表示。

现有人口—是指在特定调查时点上本地区实际居留的人口。

P245简单随机—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从总体单位中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

P186类型抽样—又称分层抽样,它首先把总体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组组内标志值比较接近,然后分别在各组内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P186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将总体全部单位安某一标志排列,而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样本单位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P187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群作为样本,而对中选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工业总产出—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P315出口总值—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境外出口全部货物的价值总和。

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P10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志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面。

P35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P68几何平均数—n个变量乘积的n次方根。

P70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变量数列—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数量的单位分布情况。

P37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

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动态数列中的各项具体的指标数值。

平均发展水平—是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求平均数,故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P100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系统论述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应用社会科学。

内容包括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等一整套的科学方法。

客观指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量度或计数,它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这类指标多数实体指标。

单项式变量指标—各个组织有一个变量值,每个变量值代表一个组季节变动—只客观现象因收自然条件、社会风俗习惯等原因的影响,在一个日历年度内完成的周期性波动,记为S。

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

重置抽样—是从总体抽取样本时,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以后,把它放回到总体中去,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位,记录它的有关标志表现以后,也把它放回总体中去,照此下去直到抽选到第n个样本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