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评
论语讲解赏析
论语讲解赏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先哲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括对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教诲和思考。
《论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论语》来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首先,我们可以从《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入手,来理解孔子的思想。
比如《论语·学而》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于人性的理解。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句话来理解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是孔子的一句经典教导。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这也是孔子对于道德规范的一种表达。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句话来理解道德规范,做一个有责任感和良知的人。
除了这些经典语录,我们还可以从《论语》中的一些故事中来理解孔子的思想。
比如《论语·子路》中的“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君子应该以道德为准则,而不是以利益为准则。
这也是孔子对于人的品格的要求。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人的品格,做一个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人。
在《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些言行都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通过这些言行,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比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应该以德治国,以德行事。
这也是孔子对于政治的一种理念。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句话来理解政治,建立一个有道德和责任感的政治制度。
论语听课教学评价
论语听课教学评价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听了《论语》这堂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以下评价:
1. 教学过程方面:
- 课程设计合理: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做得很好,从《论语》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到其中蕴含的思想,讲解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论语》。
-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注重互动: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 知识拓展恰当:教师在讲解《论语》的过程中,适当地拓展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涵。
2. 教学效果方面:
- 学生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论语》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儒家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课程中通过对《论语》中一些名言警句的解读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激发了学生对《论语》和儒家文化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堂《论语》课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注重互动和知识拓展,教学效果显著,是一堂值得肯定的课程。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论语》的现实意义。
此外,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论语》中的智慧。
论语十则讲评课
3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4
8
3
3
A组A. B组A. C组B .D组B
A组B组C组D组
A组B组C组D组
A组B组C组D组
A组B组C组D组
存
在
问
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注音、解词、翻译句子等基础知识出错率较大。
2、应变能力较差,对课文中的句子变换一下问法就不知该写哪句了。
3、对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修身做人的句子分不清。
4、主观性题目,如怎样看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无话可说。
补
救
措
施
1、对出错较多的题目,集体订正、强调。
2、对变换问法的题目多加练习,同时让学生自己讨论还可能怎么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3、主观性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但一定人注意自圆其说。
错题
难题
解析
1、解词中通假字的错误:
齐都中学讲评课
课题
《论语》十则
案序
讲评
目标
1、明确测试题中容易出错的题目类型。
2、分清《论语》十则中哪些是讲学习方法,哪些是讲求知态度,哪些讲修身做人。
3、通过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讨论与理解,培养学生宽以待人的品质。
讲评过程
成
绩
分
析
班级
人数
A
B
C
D
E
小组综合评价
1.3
40
22
8
3
5
2
A组B. B组C. C组C. D组A.
知 女
2、曾子认为“士”会“任重而道远”,为什么?
3、你怎样看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反思
初中语文教例品评100篇《论语》六则教例评析
教课资料范本初中语文教例点评100篇 5《论语》六则教例评析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5.分类式讲堂笔录——《〈论语〉六则》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师第一次定向:同学们 . 我们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 朗读课文 . 分“则”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 背诵课文。
教课步骤:1.朗读。
2.逐“则”落实 . 教师趁势将六则语录按内容分类 . 将“而”的例句按用法分类。
3.自由背诵。
4.分“则”背诵。
5.背诵竞赛。
6.全班齐背。
教师第二次定向:请同学们取出活页式分类笔录. 用 10 多分钟的时间 . 整理讲堂笔录。
同学们进行操作 . 撷取课文内容 . 分类做好笔录。
大概有: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 共 20 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不厌其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文言虚词”类记下:初中语文教例品评100篇《论语》六则教例评析而顺接故而知新敏而勤学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转接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思而不学则殆4.在“名言警语”类记下:①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勤学(用于学习态度)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涵养 )下课以前 . 同座同学相互互换、检查讲堂学习笔录。
[评析]这个教例的“眼” . 在指导学生做“分类式讲堂笔录”。
怎样指导学生做笔录 . 是学法研究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 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亟需我们用创建性的作法去填充。
“分类式讲堂笔录”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其长处在于:1.变单课式笔录为知识块式笔录 . 眉目清楚 . 知识量充足。
2.变学生在单课笔录中的“记录员”身份为分类整理的“操作员”身份 . 学生的思想方式有了质的变化。
3.变单调利用课文资料为多角度利用课文资料 . 课文资料所以而增值。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教学工具准备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
02 PPT课件,展示《论语》十则的内容、重点和难 点。
02 教学视频资料,如《百家讲坛》等节目中有关《 论语》的讲解,以辅助教学。
0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教师通过讲述《论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为后续 教学做好铺垫。
《〈论语〉十则》教 学实录及评点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教学反思 • 教学评点
0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
掌握《论语》十则中的重 点字词、句式和思想内涵 。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论语》中的思想观点,提 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 素养。
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启发学 生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 思想。
教学建议与改进
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针对部分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建议加强基础知 识训练,如增加背诵、默写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 解能力。
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概念,建议 增加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论语注疏》、《论语集解 》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论语》中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 道德素养和文化自信。
04
教学评点
教师表现评点
01
02
03
教态自然大方
教师上课时教态自然,不 拘谨,能够流畅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给学生留下良 好的印象。
论语解读与品析
论语解读与品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记录下来的一部语录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言行。
全书共分为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家庭伦理、礼仪等各个方面。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儒家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关系的正常运行。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培养和引导。
他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概念,
君子是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小人则是道德修养低下的人,缺乏良好的品质和行为。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多种道德价值观念,如忠恕、诚实守信、孝悌、友爱、敬天敬神等。
他强调了人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慎重处理政治之事,建立民主和仁爱的政权。
孔子还提出了德行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更好地修养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被后世多次注释和解读,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在当代,人们仍然通过研读《论语》来寻求人的行为准则和智慧,其价值仍然得到广泛认可和尊重。
论语十则实录评
阅读经典:当我们与孔子对话《论语》在汉语文化中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
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①所谓重温的意义既是指我们的现实经验在经典中的重逢,也是隐喻作者在经典中的复活。
那么,圣人孔子则以其经典而得以永生——当我们阅读《论语》,他似乎就活在当下,而阅读经典,自然就是与孔子的对话。
“告诉你一个活的孔子”应该是儒学经典讲述者的共同愿望,虽然引领学生走近经典的教师没有人敢说自己讲述的就是一个活的真正的孔子。
熊老师在结束时告诉学生,“希望大家课后读一读《论语》,去认识一个真实的孔子”,我相信,“告诉你一个活的孔子”也正是熊老师的追求。
“告诉你一个活的孔子”就是力图呈现孔子言语背后思想的丰富性。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节选部分讲了最后三则,即教材的课文导语“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中的“修身做人”部分。
熊老师没有把学生的关注点停留在一字一句的翻译解说上,而是由“弘”“毅”“任”等语词的解说引向对“仁”“礼”乃至生命尊严等儒家核心思想和人生重大命题的关注。
课堂上的视野颇为宽广,教师没有就这三则说三则,而是由《泰伯》而《雍也》,而《先进》,而《公冶长》,由《论语》而李世民、文天祥、白居易,力求融会贯通、背景广阔,将三则背后的思想内涵阐述得丰富而透彻,显示了教师的追求和功力。
“告诉你一个活的孔子”就是力图呈现孔子言语背后思想的复杂性。
孔子乃中国文化的圣人,但熊老师显然不允许抽取孔子的“血肉”而将其化为概念化的“圣物”,也不肯将孔子描述成高大全式的人物,所以老师生动地讲述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将孔子复原为一个鲜活的人物;所以老师指出孔子的内心矛盾和软弱——“孔子说,这是你做不到的啊,我也做不到啊,是人都做不到啊!这只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最高标准,不是我们可以完全做到的啊!”——使孔子成为我们身边的人物,而这“平凡”更彰显了孔子执著追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价值和意义。
解读中华经典论语
解读中华经典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化著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哲学思想。
以下是对《论语》的解读:
1. 学习和修养:《论语》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学习的重要性。
其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强调了要有自知之明、虚心学习的态度。
2. 仁德和人伦:《论语》对于仁义道德和人伦关系的探讨较为深入。
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待人以仁的原则,强调了恪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3. 政治和治国理念:《论语》对于政治和治国理念也有涉及。
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强调了君王应当遵循正义和公道,以身作则。
4. 教育和学校:《论语》中的教育理念也颇具指导意义。
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尊重个体差异的思想。
5. 哲学思考和智慧:《论语》中的语录和对话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解读《论语》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关于道德伦理、教育、政治和智慧的启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讲析
Page 12
《论语》十则
Page 1
《论语》的两个“中华之最”:
1 中国两千多年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礼经》、 《易经》、《春秋》
2 出成语最多的书
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 我师
Page 2
释词译句
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
Page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学过的知识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Page 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我 每天 多次进行自我 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不习乎?”
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 的知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常地复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也
通“悦”,愉 快
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君子乎?
生气、怨恨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Page 3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Page 4
Page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迷惑。感到迷茫 学则殆。”
疑惑 而无所适从。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 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疑惑。
Page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相同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 一样,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 跟他相似的毛病。
Page 9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论语》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论语》评课稿一、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与整理。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论语》的教材设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教材的评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论语》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教材评析1. 教材内容《论语》作为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的主要教材,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和思想。
教材按照主题分为十二章,并在每章后附有精选课文。
2. 教材目标该教材旨在通过学习《论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行为;•掌握《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教材特色该教材以《论语》为基础,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教材特色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通过与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强调对学生品格、语言和行为的熏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论语》作为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著作,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和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名言警句。
2. 与现实生活结合教师可以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道理。
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引导和分析,学生可以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3. 注重学生的感悟与表达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论语》中的课文和名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论语》十则评课稿
《论语》十则评课稿
通过学习小佘堂课,我有了很多收获。
现将自己的一点感受在这里评一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小佘很注重目标教学,分为阅读,理解文意,背诵。
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水平,开阔了眼界,达理了预期目标。
二、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理解前五则语录,学生通过合作,翻译很到位,对于个别难点句子,教师适当地实行纠正,对于比较难翻译的句子,学生通力合作也能用自己的话翻译。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本堂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我们看到了有自学,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学生互评等学习方法。
读书方法分为个人朗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默读,个别评读,自由诵读等。
方法灵活多样。
同时教师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案,达理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结构清晰
这个节课,课堂结构分为激情合理导入,展示收集资料、引言揭题,听读课文,疏通文意,自读课文,展示诵读,合作完成导学案,合作翻译前五则,背诵展示,整理资料。
课堂结构清晰,教学程序合理。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1、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流利。
2、对学生评价即时、合理。
3、板书简洁、清晰。
六、教学效果好
本节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七、存有不足。
在翻译课文时,老师包办过多,应该让学生自己纠正。
总来说之,这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张居正讲评《论语》
在这一部分,张居正对《论语》中的“治”进行了注释和讲解。他指出, “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所提倡的政治理念。他详细解释了 “治”的含义和作用,并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这是《张居正讲评《论语》》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我认为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这些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 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因此,我认为 这本书对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会伴随我一生。
《张居正讲评《论语》》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 《论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本书也 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 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的宝贵财富,将会伴随我一生。
“教养并重,使天下之士皆明大义而敦本善俗。”
这段话强调了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张居正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培养,才 能使天下之士都明白大义、敦厚善良的风俗。因此,他强调要教养并重,提高国 民素质和文化素养。
这些摘录是《张居正讲评<论语>》中的精华所在。它们展示了张居正对社会、 国家、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这些理解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读《论语》 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张居正的思想和实践来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社会问题。
在这一部分,张居正对《论语》的每一章进行了分类和总结。他将每一章分 为“论”、“学”、“教”、“治”四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在这一部分,张居正对《论语》中的“论”进行了注释和讲解。他指出, “论”是《论语》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他详细解释了“论”的含义和作 用,并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中国梦经典阅读解读点评——论语
中国梦经典阅读解读点评——论语我国梦经典阅读解读点评——论语一、引言我国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深厚内涵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而要真正理解我国梦,就需要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而《论语》作为我国传统经典之一,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一些经典的解读点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二、精选解读点评1. 学而篇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要实现我国梦,我们首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够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为政篇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曾经说过:“政者,正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
要实现我国梦,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来支撑。
唯有通过正当的政治制度和公平的政治环境,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3. 八佾篇在《论语·八佾》中,孔子提到了“君子坦荡荡”的说法。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心胸坦荡,待人真诚。
要实现我国梦,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君子坦荡荡”,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做人,以谦逊的姿态处事。
只有通过每个人的自我奋斗和自我修养,才能够实现我国梦的伟大目标。
三、总结点评通过深入阅读《论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在我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正当的政治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做一个坦荡荡的君子,以真诚正直的态度对待他人。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修养,我们才能够共同实现我国梦的伟大目标。
四、个人观点在我看来,《论语》所体现的我国传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正是实现我国梦的内在力量和源泉。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评述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评述论语(十二章) 理解性评述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遗产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是我们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之一。
本文将对《论语》中的十二章进行理解性评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取得启发。
正文1. 阳货篇本篇中,孔子谈论了仁德和经营生意的关系。
他指出,忽视道德伦理的商人是无法长久成功的。
这表达了孔子对商业行为的态度,强调了商业活动需以诚实守信和道德为基础。
2. 微子篇针对子思的问题,孔子讲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
他认为,真正有才德的人应当忠诚、敢于直言,而不是迎合和阿谀奉承。
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重要的启示。
3. 颜渊篇本篇是一个对话篇,孔子与颜渊探讨了如何做到内外兼修。
颜渊问道:“如何做到了解礼乐而不过度追求它们?” 孔子回答说自己做到了内外兼修,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4. 季氏篇在这一篇中,孔子谈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问题。
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胜任国家的重要职务,但一个能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的领导者才是最为关键的。
5. 陈子篇本篇讲述了孔子对于责任和权力的看法。
他认为,拥有权力的人应该以身作则,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责任有所意识。
这是领导者身份的基本要求。
6. 陈于秩篇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讨论了关于如何做好学问的问题。
学生们认为,学问应该注重实践而不只是空谈,而孔子则强调了学问的广度和深度。
7. 泰伯篇这一章记录了孔子关于忍耐和耐心的观点。
他认为,国家需要有耐心,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稳定,同样,个人也需要有耐心,才能取得成功。
8. 子罕篇本篇中,孔子讨论了家庭关系和父母之道的重要性。
他认为,子女应该尊重父母和长辈,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去教导并引导子女的成长。
9. 隐子篇孔子解答了一个有关于领导者的问题,强调了仁德和德行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
他指出,领导者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以赢得民众的拥护。
10. 雍子篇在这一章中,孔子提到了学问和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论学》教案及评析
举例:通过反复朗读、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语句,并理解其寓意。
(2)分析《论语》中关于学习的观点,总结出儒家学习观念的特点,认识到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举例:教师需为学生提供注释,解释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含义。
(2)对儒家学习观念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儒家学习观念的内涵,以及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举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比较古今学习观念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思考。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学习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论语论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理解并背诵经典语句,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观念的认识,理解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传承儒家文化精髓,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结合生活实际,让儒家学习观念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复习旧知来获得新知。
裴斐论语讲评国学
裴斐论语讲评国学裴斐论语讲评国学裴斐《论语》讲评这本书是裴斐先生生前在中央民族大学开设《论语》课的讲稿,内容占《论语》三分之一,计六篇另二十章,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裴斐论语讲评国学,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裴斐〈论语〉讲评》内容提要本书是裴斐先生1993年9月至1994年1月在中央民族大学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专题课程的讲稿,当时开课后反响巨大,教室人满为患。
如今10多年过去了,再读讲稿,如饮醇酒,愈陈愈香。
讲稿中充溢人生智慧,贯注着裴斐先生人生和治学经历的哲思和感悟,发他人所未发,悟他人之未悟。
尽管讲稿只讲评了《论语》六篇另二十章,正好是《论语》三分之一,但胜义迭见,精彩纷呈。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信然!《裴斐〈论语〉讲评》作者简介裴斐(1933—1997),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裴家麟,四川省成都市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王瑶先生助教。
1958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建筑队干了20余年的泥瓦匠。
1979年重返教学岗位。
调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
先后出版著作有《李白十论》、《诗缘情辨》、《看不透的人生》、《文学原理》、《李白研究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等。
《裴斐〈论语〉讲评》本书目录前言学而第一一、人生两件事二、儒家仁道之根本三、巧言令色好不好?四、严于律己五、当官须知六、道德与文章七、道德第一的偏颇与如何看待女性八、自尊与谦逊九、重丧祭是为了活人十、儒家人格理想十一、孝之一解十二、儒家社会理想十三、与人交要讲原则十四、物质与精神、言与行、学与问十五、教学相长与精益求精十六、知己与知人为政第二一、美好的空想二、孔子重大失误三、王道与霸道四、孔子晚年的自白五、释孝之一六、释孝之二七、释孝之三八、释孝之四九、孔子喜欢内向型性格十、知人不难十一、温故与知新的关系十二、专与博的关系十三、做了再说十四、合而不从十五、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十六、关于排斥异端十七、为学切忌不懂装懂十八、多闻多见与谨言慎行十九、用人唯贤二十、居上位者须以身作则二十一、孔子自我解嘲二十二、人无信则事无以成二十三、承传与变革二十四、合情合理(礼与义)八佾第三一、对僭礼者怒斥二、对僭礼者讽刺三、礼乐与仁的'关系四、仁与礼之本五、孔子感叹周天子名存实亡六、孔子维护君主制又一例七、争与让八、教学相长又一例九、言而有征,无征不信十、不欲观之礼十一、至仁至孝者可以治天下十二、孔子重祭祀但不相信鬼神之实在十三、有求无媚十四、温故知新又一说十五、敬谨以求实十六、尚礼不尚力十七、虚应故事也比荡然无存好十八、孔子感叹世无知己十九、维护君主制又一例二十、中庸之为美二十一、既往不咎二十二、孔子贬管仲二十三、孔子知音者二十四、天涯何处无知己二十五、孔子的审美理想二十六、孔子又在发牢骚里仁第四一、择邻而居二、安仁与利仁三、好好,恶恶四、志于仁则无恶行五、君子须时时处处守仁不违六、世无仁者的感慨七、观过亦可在其人品八、生命不息,闻道不止九、有志于道者不讲究吃穿十、无可无不可,但以义为从十一、德治与刑治十二、孔子对“利”之偏见十三、礼主敬而以让为实十四、首先要有真才实学十五、忠恕即仁十六、重义轻利十七、贤与不贤皆可为师十八、敬而无违乃孝道之根本十九、孝道箴言二十、无标题二十一、孝子之至情二十二、言不轻出,恐行之不及二十三、以约自守则少失二十四、强调慎言过了头二十五、孔子自叹自励之辞二十六、谏而不数公治长第五一、孔子择婿二、孔子择婿其二三、君子必有良师益友四、对子贡的评价五、口才无关紧要,太会说话反而不好六、为何弟子不听话反而高兴?七、孔子欲浮海八、当官的好找,仁人难觅九、孔子偏爱颜渊十、孔子发脾气十一、个人欲望与刚毅可得兼乎十二、仁恕岂易十三、孔子不言性与天道十四、子路惟恐有闻十五、不耻下问十六、称美子产十七、称美晏婴十八、孔子不信占卜十九、就事论事与全面评价有别二十、再思可矣二十一、“愚不可及”乃夫子自道二十二、孔子思归二十三、关于不念旧恶二十四、枉即不直二十五、做人要有节概二十六、师生言志二十七、孔子说话过头二十八、孔子以好学自诩雍也第六一、孔子极许冉雍二、居敬而行简三、只有颜渊好学四、周急不继富五、当与即与六、犁牛之子不妨做牺牛七、颜渊三月不违仁八、孔子以弟子自傲九、闵子骞有庄子之风十、孔子与弟子诀别十一、贤者安贫乐道十二、不为与不能有别十三、学有小大之分十四、用人先看人品十五、“不伐”谈何容易十六、深叹世之但重佞与色十七、怪叹道之不行十八、文质并重十九、直与罔二十、知不如好,好不如乐二十一、中人分上下二十二、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二十三、智者动,仁者静二十四、鲁须一变,齐须再变二十五、叹世风之不古二十六、仁者不愚二十七、博学不易,反约尤难二十八、孔子发誓二十九、中庸之德三十、圣(博施济众)与仁(推己及人) 述而第七一、述与作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孔子四忧四、闲暇中的孔子形容五、孔子叹老六、分辨道、德、仁与艺七、孔子收学生的条件八、启发式教育与举一反三九、吊丧食不甘味,哭不复歌十、行与藏,勇与谋十一、孔子比颜渊有人情味十二、孔子之所慎,敬而远之十三、孔子陶醉在音乐之中十四、争国与让国十五、孔子想当隐士十六、孔子年将五十还想重新学起十七、孔子讲课用雅言十八、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十九、孔子承认有天才但不以天才自居二十、孔子反对力与乱,不信怪与神小结附录:《论语》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评点及说明
《论语》十则课文评点及说明《论语》十则课文评点及说明《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
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本文所选的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也》)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论语》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论语》评课稿今天我们听了晁**老师讲授的阅读课《论语》十则。
课文所选的《论语》中的十则语录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
我觉得这节阅读课最大的优点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亮点一: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晁老师在讲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从介绍孔子的生平,然后简单的介绍孔子的'著作《论语》,为学生听后产生想学习论语的兴趣和欲望。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利用讲故事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第一则。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第一则的内容有所了解,完成了第一则的教学任务:“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接着晁老师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第四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并且,通过第一则和第四则的学习,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这两则的方法,并进行了学法指导。
如“读——释——拓”等。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自主学习,然后分组汇报。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是孩子终生受用的。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是每个孩子都有尝试探究的机会,饱尝和经历了自主学习过程带来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心。
亮点二: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晁老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宰,而是自觉地转移了角色,使自己成为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以至灵感的导演,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鼓励学生闪现出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沟通,交流,营造出崭新的师生互动局面。
教法上可以说是能弃旧图新,改弦易张,为学生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做得很好。
亮点三:扭转了文言诗文教学囿于一隅、自成一家的局面,将自学能力推上新的台阶。
注重促进学生在文言诗文学习中具备更高思维层次上的融会贯通能力,将自学能力推上新的台阶。
《论语》赏析
《论语》赏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和言论。
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一,《论语》对于引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论语》进行赏析。
首先,值得欣赏的是《论语》中的精辟思想。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个人修行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而篇》中,孔子教导人们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了持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强调了高尚的行为准则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引导着人们思考,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做到道德自律,并在社会中塑造积极的价值观。
其次,《论语》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思想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述而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短短四个字,却道尽了君子的品质要求。
又如在《颜渊篇》中,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这句话通过对比,生动地表达了难为富贵,不骄傲的真谛。
这样简洁而形象的语言,直击人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最后,《论语》为人们提供了与古代智者对话的机会。
读《论语》就像与孔子和他的学生进行对话一样,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智慧。
通过与孔子的对话,读者可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拓宽自己的思维。
同时,读者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
与古代智者进行对话,使《论语》具有了超越时间的力量,成为了一本永恒的经典。
综上所述,《论语》具有精辟的思想、简洁生动的语言以及与智者对话的机会。
通过阅读《论语》,人们不仅可以获得智慧的滋养,还能够提升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交往中,《论语》都能为我们提供指导,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让我们珍视这本古代经典,用心去品味《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论语》十二章讲析(最新)
《论语》十二章讲析第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志同道合)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关系:但是)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按时复习,不是很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二)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一)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谋划,出主意)而(表转折关系:但是)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关系:但是)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不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替人家谋虑但是不真诚尽心呢?有没有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二)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第三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掌握了知识,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就能听得进去不同意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二)课文探究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第一
• 子曰:“学而时习(1)之,不亦说(2)乎!有朋(3)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 子(5)乎!” • 注释:1时习:经常温习 2说:通“悦”,愉快 3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4愠:怨恨 5君子: 此处指道德的人。 •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 不也是很高兴么!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 快乐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 子嘛!”
苗春雨 2012.18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大学》、《中庸》、《孟子》、《诗 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 语》共二十篇。
皆写作“与”。
•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人,却喜欢
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情况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却喜 欢作乱的人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君子专心于根本的工 作,根本的东西建立了,‘道’就由此产生了。孝顺
•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1),为人谋而不
忠(2)乎?与朋友交而不信(3)乎?传(4)不 习乎?” • 1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三:表 示多次。省:自我反省。2忠:尽心竭力。 3信:言语真实、诚实。4传:老师的传授。 •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 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么?与朋友交往以 诚相待了么?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了么?”
• 有子曰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犯者,未之有也(3)。 君子务(4)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 注释:1孝弟:孝,奉养,服从父母;弟:通“梯”, 指弟弟要尊重兄长。2犯:冒犯,违反。上:指地位 比自己高的人。鲜:少3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 倒装形式,意思是“没有这种情况”。4务:专。心 于某事。本:根本的、基础的东西。道:指普遍的社 会道德规范、秩序。5任:孔子学说中一种最高的道 德准则。与:通“欤”,语气词。论语中的“欤”
人,厌恶某人。”
• 子曰:“见贤思齐(1)焉,见不贤而自省(2)
也。” • 注释:1齐:平等。2省:检查,反省。 •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 见不贤的人便要从反省自己,看有没有跟他一 样的错误。”
• 子夏曰:“贤贤易色(1);事父母,能竭其
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 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1子夏:姓朴,名商,字子夏,孔子 学生。贤贤:第一个“贤”是动词,尊重 的意思;第二个“贤贤”是名词,指有贤德 的人。易:轻视。“易色”既不重容貌。 • 译文:子夏说:“尊重贤人,不重视容貌; 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 够不惜自己的生命;交结朋友,说话诚实 可信。这种人虽说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也 一定说他是读过书的。”
•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 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 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 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 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 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
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 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 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 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 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 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 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 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 张禹传》记 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 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 《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 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 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 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 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 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 《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 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 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 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 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 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 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 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 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 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 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 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 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 心。
里仁第四
•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1)仁,焉得知
(2)?” • 注释:1里、处:居住,皆做动词。2知: 通“智”,聪明。《论语》中“智”都写 作“知”。 •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行仁德的地方是 最好的。挑选住处。却不在有仁德的地方 居住,怎能算得上是聪明呢?”
• 子曰:“为仁者能好人,能恶(1)人。” • 注释:1好:喜爱。恶:厌恶。 •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