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复习(计算题部分)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计算题教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教案

教师: 学生: 年级: 高三科目: 政治时间: 20 年月日课次: 审核:一、教学目的与考点分析1.教学目的: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讲解以及经济生活一、二单元复习2.考点分析重难点:对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价格与需求类函数关系题二、教学内容及步骤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讲解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X元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Y%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X×(1+Y%)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Y%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X×(1-Y%)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Y%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 X/(1+Y%)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Y%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 X/(1-Y%)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个别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二者成正比,假设个别劳动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为,则现在的价值总量=原产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1.20XX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XX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解析:20XX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

管理经济学培训讲义(DOC 88页)

管理经济学培训讲义(DOC 88页)

管理经济学培训讲义(DOC 88页)第一讲管理经济学概述与基础概念(一)【本讲重点】经济学的基本命题管理者的基本任务管理经济学的性质管理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市场与企业(一)管理经济学概述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基本命题1.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有效配置稀缺性的经济资源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在学习管理经济学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经济学的产生机制。

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现实经济中产生的一对矛盾: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

图1-1 经济学的中心命题【自检】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你如何理解“经济资源的稀缺性”?(2)尽可能列出你的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应用到的经济资源。

管理者的基本任务管理经济学必然要涉及到管理者在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问题和经济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一个经济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

管理者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在解决上文提出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三个问题时,管理经济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实际上,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

1.生产经营什么”的问题(1)管理者应该关注的焦点现实中,管理者常常要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生产什么或者经营什么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显然,他们关注的是各个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各个市场的成长空间。

那么,如果一个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否这个产业的所有生产者或经营者都会成功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管在任何领域,总是有的企业亏损,有的企业盈利。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盈利企业的成功,又是什么导致了亏损企业的失败呢?(2)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确定经营方向管理经济学认为,企业选择生产经营的方向,一定要与本身所具备的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相适应。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1)教学内容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1)教学内容

MBA《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朱欣民编第一次课复习题一、思考题1.管理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问?答:管理经济学是用于经营管理企业的经济学理论,它主要指导企业如何获取规模效益,如何获取创新效益,如何获取博弈效益,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2.管理经济学的作用是什么?答:管理经济学的作用是指导企业如何盯住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格波动,决定供给什么,为谁供给,供给多少,如何供给,也就是指导企业进行这些因素的选择和组合。

3.管理经济学的内容有哪些?答: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包括商品需求理论、厂商供给理论、商品供求理论、供求弹性理论、消费行为理论、短期生产理论、长期投资理论、供给成本理论、完全竞争理论、完全垄断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寡头垄断理论、要素作价理论等。

二、简答题需求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商品的不同价格与其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交点的轨迹,连接这些交点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揭示的是消费者在这种商品上的购买行为,因此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形势。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整个顾客群对某种商品的既愿意购买又能够购买的数量,通常用Qd表示,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这个指标就是预计销量,因此对企业十分重要。

需求函数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向市场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反比关系,通常用Qd =a-bP来表示,其中的a表示当价格为0时该种商品的社会需要量,b是价格P每变化一单位所造成的需求量Qd的变化量,P是目前该种商品的价格水平。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求函数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直线或曲线。

资源稀缺这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其含义是对于整个物质世界来说,经济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也是指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任何经济资源都是不够的。

三项假设这是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假设,包括供求双方完全理性、供求双方都能获得充分信息和供求双方交易不受任何人为或自然的约束。

三、计算题1. 某公司25英寸彩电有中国、北美和拉美三个市场,其需求函数分别为Qd1=5000-2P,Qd2=3000-1.5P,Qd3=2000-P。

管理经济学(2628)-整理讲课教案

管理经济学(2628)-整理讲课教案

《管理经济学》绪论P3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P3~P4 识记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

为了研究企业的行为,它们都首先要对企业的目标做出假设,因为目标不同,企业的行为也就不同。

但是除此之外,企业的行为还要受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

所以,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管理经济学除了根据假设的企业目标外,还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的行为。

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P4~P6 识记答:1.建立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6. 机会成本原理7.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最常见的是利息。

)。

企业的目标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1、企业目标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即:企业价值=∑=+nttti1)1(π=∑=+-nttttiTCTR1)1(式中πt是第t年的预期利润,i是资金利息率,t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入(TR)减去总成本(TC),式中TR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入,TC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利润=销售收入-正常利润的定义——是指企业主如果把投于企业的资金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

管理经济学期末复习教案资料

管理经济学期末复习教案资料

题型:单项选择题:15分(1分/题)——课后习题名词解释:15分(3分/题)简答题:30分(6分/题)——涉及计算案例分析:20分(14分/6分)——模型、市场结构etc.论述题:15分(15分/题)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是微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1)目的不同。

管经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微经是为解决微经主体行为;2)重点不同。

管经注重企业理论,微经引申出整个经济的一般框架;3)研究范围和假设不同。

经济模型:针对同一经济现象,可以用不同的经济模型说明不同的问题。

——经济变量:内生变量:内在自我调节问题,属于自变量。

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

资源:自由品:不付出什么代价可以获得的资源。

经济品:稀缺;多用途。

需求价格: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能够支付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选择题答案:CABCD第二章需求与需求函数分析★需求弹性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1.弹性知识点:价格与需求量;结合供给弹性(2.效用问题: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及函数社会总需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消费某种产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它决定了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假定需求函数中,所有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仅当产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它用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率与价格的相对变化率之比来表示。

(E dp=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E dp=(△Q d/Q d)/(△p/p)=△Q d/△p*p/Q d,如果是连续变动,则E dp=dQ d/dp*p/Q d(-1〈E〈0——缺乏弹性;-∞〈E〈-1——富有弹性;E=-1——单一弹性产品;E=-∞——完全弹性;E=0——完全无弹性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一般来说,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对该产品的需求量会发生变动,而且是同方向的变动。

管理经济学教案教学教材

管理经济学教案教学教材

管理经济学教案教学教材一、引言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本文设计了一份管理经济学教案,并结合相关教学教材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能够:1. 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运用管理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3. 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与特点1.2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需求与供给分析2.1 需求的概念和决定因素2.2 需求曲线的表示和分析2.3 供给的概念和决定因素2.4 供给曲线的表示和分析3. 成本与收益分析3.1 成本的分类和计算3.2 收益的概念和计算3.3 成本与收益的决策分析4. 市场结构4.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分析 4.2 垄断市场的特点和分析4.3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和分析4.4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分析5. 不完全信息的分析5.1 隐藏信息的问题及其分析5.2 隐藏行为的问题及其分析6. 组织理论与行为分析6.1 组织的目标与效率分析6.2 组织的结构与协调分析6.3 组织决策与激励分析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管理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与管理经济学相关的话题,培养协作和创新能力。

4. 研讨会: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会,让他们展示他们对于管理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结合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经济学导论》(作者:XXX)2. 课件:基于教材的PPT课件,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内容。

3. 案例:选取与管理经济学相关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论文:选取与管理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供学生参考和研读。

管理经济学教案 (2)

管理经济学教案 (2)


补充习题:有关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供给曲线的绘制。


课本:33-36页。
参考阅读书籍:《管理经济学》,王尔大,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经济学》,詹姆斯.R.麦圭根,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案
第2章第3节
题目供求分析




1.了解供求共同作用下的市场均衡的状态
2.熟悉当供给曲线或者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之后形成的新的均衡
传统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课堂习题相结合。
讲解30分钟
讲解10分钟,讨论10分钟
习题讨论40分钟





重点:理解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以及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难点:无差异曲线递减规律、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本节课的讲述以小例子为切入点,让学生领悟效用的现实意义。然后就效用的大小排序的概念引出偏好以及消费者理论的相关假设条件。阐述了代表消费效用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收入限制的预算线以及在消费者意愿和消费者想要的两种商品的替代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消费者均衡。最后阐述了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变而形成的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用共同作用的需求变动。
3.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为引子,讲述抽象的概念
二、管理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决策的实践
1.确定目标
2.界定问题
3.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4.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5.估计和收集数据
6.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7.实施和监控
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课堂习题相结合。

管理经济学教案2(第七讲)上课讲义

管理经济学教案2(第七讲)上课讲义
基 尼 系 0.146 0.172 0.211 0.204 0.223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基 尼系 0.245 0.255 0.309 0.317 0.326

市场缺陷
中国 40.3 日本 24.9 泰国 41.4 法国 32.7
世孟拉界加若干33国.6家的韩基国 尼3系1.数6 (越90南年代36世.1行数德国据) 30.0
市场价格不反应不可观察质量,但消 费者不知道哪些牌子更可靠?
对产品质量的承诺 、保证书就是一 个信号, 产品可靠性的信号。
因为低质量产品需要修理服务,费用 由生产者支付。
道德风险
当一方保险以后,行为就会改变。 这就是道德风险,
被保险一方的行为影响赔偿事件的可能 性 或程度时发生道德风险
有了火灾保险 防火措施的执行 有了财产保险 保安措施的执行 有了汽车保险 驾驶习惯的改变 有了健康保险 卫生习惯的改变
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是假定了信息是 充分的,双方对信息的占有也对等的。
实际上信息总是不完全的, 也是不对 等,谁掌握得齐全、准确, 谁就能赢得胜 利。
但信息市场双方地位不能均衡。
1. “柠檬”市场 (次品市场)
对它们的质量存在不对称的信息 买主对次品了解少 卖主对次品了解多
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
买的没有卖的精!
3、政府在维护公平方面的作用 (1)税收政策 (2)社会福利政策 4、政府在保持稳定方面的作用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
二 、政府失灵及其矫正
1、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决策失误 (2)政府的过度膨胀 (3)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4)分配的不平等 (5)寻租活动
2、避免政府失灵的对策 (1)进行宪制改革 (2)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机制 (3)引入利润动机 (4)对国家的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

2628《管理经济学》考试手册上课讲义

2628《管理经济学》考试手册上课讲义

管理经济学学习笔记绪论重点概念和原理一、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边际分析法:体现了向前看的思想。

边际成本:额外增加的成本在边际分析中的应用。

二、边际分析法和最优化原理边际分析法的规则:1、适用于无约束条件下的最优业绩量的确定无约束:产品的产量、资源的投入、价格和广告费等的支出不受约束2、适用于有约束条件下,业务量怎样最优分配的问题约束是指,被分配的业务量是有限的,既定的。

当各种要素的使用方向上每增加单位业务量所产生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业务量的分配能使总效益最大;当每种使用方向上每增加单位业务量所引起的边际成本相等时,业务量的分配能使总成本最低。

3、重点计算企业利润: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注意和会计上的利润区别)内涵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

例:材料1000,现市价1500,机会成本1500,会计成本1000,在内涵成本500。

说明: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机会成本:对经济学家来说只有机会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经济情况下的机会成本:(1)业主自己筹资开办企业的机会成本=这笔钱借给别人所得到的收益。

(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自己管理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如果他在别处从事工作可能得到的薪水收入。

(3)机器原来是闲置的,重新开工机会成本为0。

(4)机器原来生产a现在生产b的机会成本=生产a所带来的收入。

(5)过去进的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照现在的市价计。

(6)使用现在市价的料、工资水平以及贷进的资金的机会成本=会计成本;(7)机器折旧产生的折旧成本=期初价值-期末净残值注意:经济利润为0,并不是说企业没有利润。

即是企业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正常利润是企业的主要机会成本,企业付给投资者的基本利润)。

第一章市场供应及运行机制知识结构:需求量:1、需求影响因素: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广告费用、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期望。

《管理经济学》教案

《管理经济学》教案

《管理经济学》教案教案一:导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市场分析和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 培养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市场分析和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 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1.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学时)a.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c. 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管理案例的分析,介绍管理经济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并引发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

2. 市场分析与需求分析(3学时)a. 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市场结构;b. 市场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c. 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案例分析:通过对不同市场情境下的需求曲线及其弹性的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市场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企业生产与成本分析(4学时)a. 企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生产函数;b.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c. 短期与长期的成本分析。

案例分析:通过对企业生产和成本的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生产函数分析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的能力。

4. 市场结构与产业分析(3学时)a. 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市场竞争与垄断力量的均衡分析;c. 产业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案例分析: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的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竞争形态下企业的行为和策略,并提高学生进行产业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以考察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程度。

经济生活计算题复习教学文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复习教学文案
2020/6/1
• 2、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 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 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
C 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2020/6/1
解法一:计算原则,价格总额与实际 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所以,2万亿 元×(1+10%)=2.2万亿元,选C。
2020/6/1
• 解析:此题考查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 25%,即商品数量为1+25%(为什么要用 加法?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是 降低则用减法),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 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为什么要用除法,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 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正确答案应为B。
解法二:利用公式,流通中需要的货 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 币流通次数进行计算。第一步,计算 出货币流通速度=16÷2=8.次第二步, 计算下一年需要的货币量=16 × (1+10%)÷8=2.2
2020/6/1
商品价值量及价值总量的计算
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3小题。2006年、 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 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2020/6/1
解法二(1)根据2007年的三个信息,可知, 2007年M商品的价值量是100亿元÷10亿件=10 元;(2)2008年M商品价值量=10 ÷(1+10%) =10 ÷1.1元.(3)2008年M商品的总数量=10 × (1+10%) ×(1+10%)=12.1亿件。

管理经济学教案教学教材

管理经济学教案教学教材

管理经济学教案教学教材一、引言管理经济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各种经济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以满足学生学习管理经济学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3.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决策能力;4. 掌握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工具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将管理经济学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经济学基础- 供求关系及市场均衡- 弹性和边际分析- 成本与效益分析2.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垄断与寡头竞争- 市场竞争与价格战略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3. 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与生产力 -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成本的分类与计算4. 财务管理与决策- 财务报表分析- 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 - 风险管理与资本结构5. 博弈论与战略管理- 合作与竞争策略- 输赢矩阵与决策分析 - 合作与博弈的平衡6. 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企业战略与业务模式 - 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教授管理经济学,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教师将系统地介绍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解释相关概念和原则。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于管理经济学的理解和观点,并能够就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解决。

4.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问题解答,巩固学生对于管理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实际企业案例,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六、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管理经济学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核: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等形式。

3.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经济学复习纲要
三、计算(数字会调整变化,所以请大家掌握方法)
1、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d=200-30P,供给曲线为Qs=100+20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如政府实行限价,P=1时会出现什么情况?P=3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联立需求方程为Qd=200-30P 和供给方程为Qs=100+20P ,可得P=2, Qd= Qs=140.
若P=1,则需求量Qd=200-30*1=170,供给量Qs=100+20*1=120,Qd ﹥Qs ,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若P=3,则需求量Qd=200-30*3=110,供给量Qs=100+20*3=160,Qd ﹤Qs ,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1、第三章练习中的计算题第1题(P80);
某新型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p E 为-1.2,需求收入弹性y E 为3.0。

试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现假设明年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请估计明年的汽车销售量。

解:
(1)由于://p Q Q E P P ∆=
∆ ,价格提高3%即3%P P ∆=, 1.2p E =-, 所以: 1.23% 3.6%p Q P E Q P
∆∆=⋅=-⨯=- 即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需求量将下降3.6%。

(2)由于//y Q Q E Y Y ∆=
∆, 收入增加3%,即2%Y Y ∆=; 3.0y E =, 所以: 3.02% 6.0%y Q Y E Q Y
∆∆=⋅=⨯=, 即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需求将增加6.0%。

(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
因为明年:价格提高8%即
8%P P
∆=, 需求量减少 1.28%9.6%-⨯=- 收入增加10%即10%Y Y
∆=,需求增加3.010%30%⨯= 所以价格和收入共同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为:9.6%30%20.4%-+=
价格与收入均发生变化后使需求增加:80020.4%163.2⨯=(万辆) 故预计明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第五章中的例5.1、例5.2和例5.3 (P131-134)
例5.1 某企业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3元/件,总固定成本为15 000元,产品原价为4元/件。

现有人愿按
3.5元/件的价格订货6 000件,如不接受这笔订货,企业就无货可干。

企业是否应承接此订货? 解:以例5.1 为基础
(1)如果接受订货,则接受订货后的利润为: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5×6000)-(3×6 000+15 000)
=21 000-33 000 = -12 000 元 < 固定成本,所以企业亏损。

是否应该订货?当贡献>0时,应该接受订货。

所以接受订货的贡献为:
贡献=单位产品贡献×产量
=(订货价-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产量
=(3.5-3)×6 000 =3 000 元 > 0 ,应该接受订货。

(2)如果接受订货后固定成本会增加——增量成本(如例5.3 中10 000)则是否应接受订货?
这时:贡献=(价格-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产量-增量成本
当贡献>0时,应该接受订货,反之不接受订货。

例5.2:某企业原来只生产产品A ,现有B 、C 两种新产品可以上马,但因剩余能力有限,只允许将其中之一投入生产。

公司每月总固定成本为50 000元,并不因上新产品而需要增加。

新、老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应该增加哪种新产品的生产?
解:根据总贡献判断。

总贡献=(价格P -单位变动成本A VC )×件数(产量)
产品B 的总贡献=(10-5.4)×10 000=46 000 (元)
产品C 的总贡献=(3-2)×50 000=50 000 (元)
因为产品C 的总贡献比产品B 的总贡献大4 000元,所以应该增加产品C ,它比发展产品B 可多得利润4 000元。

例5.3 在例5.2中如果增加产品C 的生产,需要增购一台设备,使固定成本每月增加10 000元。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发展哪种新产品。

解:产品B 的总贡献=(10-5.4)×10 000=46 000 (元)
产品C 的总贡献=(3-2)×50 000—10000=40 000 (元)
因为产品C 的总贡献比产品B 的总贡献小6000元,所以应该增加产品B ,它比发展产品B 可多得利润4 000元。

第五章P148页第一题
设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TC=5Q 4+4Q 3+3Q 2-10Q+2000,求:固定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固定成本函数和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FC =2000,
VC =5Q 4+4Q 3+3Q 2-10Q;
MC=dTC/dQ =20Q 3+12Q 2+6Q-10;
AC=TC/Q =5Q 3+4Q 2+3Q-10+2000/Q;
AFC=FC/Q =2000/Q;
A VC=VC/Q =5Q 3+4Q 2+3Q-10
第六章练习中的计算题第1题(P177);
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500002000d Q P =- 和400003000s Q P =+。

试求:
(1)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企业的需求函数。

解:市场均衡时:
(1)市场均衡时:d s Q Q = 即:500002000400003000P P -=+ 解得
均衡价格 :5000040000230002000
P -==+ (元) 均衡产量d s Q Q Q ==
所以:500002000500002000246000d Q Q P ==-=-⨯=
(或400003000400003000246000s Q Q P ==+=+⨯=)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的,故企业的需求函数为:P =2 。

第七章练习中的计算题第2题(P207)。

1、假定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每件10元,预期产量为500000件,总固定成本为2500000元。

如果企业的目标成本利润率为33.3%,问产品的价格应定为多少? 解: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 AFC=FC/Q=2500000/500000=5(元/件)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A VC=10 (元/件)
单位产品总成本:AC=AFC+A VC=5+10=15 (元/件)
产品单价=15*(1+33.3%)=20(元/件)
答:该公司对其产品A 应定价为20元/件
2、某公司投资2 000 000元生产产品A ,年产量为180 000,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32元/件,总固定成本为1 080 000元。

如该公司希望获得25%的年投资回报率,那么该公司应该对其产品A 定什么价格?
解: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单位利润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10800006180000
FC AFC ===年产量 (元/件)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32AVC = 元/件
单位产品总成本:63238AFC AVC +=+= (元/件)
=投资总额年投资回收额投资回收期
=2 000 000元(投资一年回收), 目标利润额=年投资回收额×投资回报率=2 000 000×25%=500 000 (元)
500000 2.78180000
===目标利润额单位利润额年产量 (元/件) A 产品单价(单位产品价格)=38+2.78=40.78 元/件
答:该公司对其产品A 应定价为40.78元/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