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英汉误译的分析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汉习语翻译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汉习语翻译本文根据不同语言中的习语反映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了英汉习语的对等问题并对其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释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功能对等;英汉习语;翻译一、引言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
因为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习语通常包括俗语,谚语,成语,典故,格言,英语中还有俚语,汉语中有歇后语等。
习语不仅使用形象而且寓意深刻,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各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习语,人类的语言就没有生气,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习语,人类的文化显得单薄,索然无味。
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习语的翻译更是值得研究。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是大家公认的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最有代表的理论是“动态对等”理论,后发展为“功能对等”。
他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的信息。
“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四个方面。
到了20世纪90代,奈达考虑到双语交流中语言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提出对等中有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
在奈达看来,翻译的目的就是寻找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
索达的动态或功能对等理论实质上是等效翻译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
三、英汉习语中的对等不同国家的习语有其相似的地方,但也蕴含着其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因此,在形式和内涵上,英汉两种语言有三种对等关系: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零对等。
1、完全对等完全对等是指形式和含义(包括句法含义和文化含义)完全等值。
这在英汉语中的比喻中经常见到,比如,as sly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as light as feather轻如鸿毛;as cold as ice 冷若寒冰;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crocodile’s tears 鳄鱼的眼泪;dark horse 黑马;sour grape 酸葡萄;be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like father,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等。
浅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汉影视剧名互译
摘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出,译者要尽可能地使译文读者产生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
外文影视剧名的译文如果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将会对影视剧的成功发挥重大作用。
本文将结合以往影视剧名翻译中的成功案例,对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汉影视剧名互译作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功能对等 ; 影视剧名翻译 ; 尤金奈达一、尤金·奈达与功能对等理论尤金·奈达(eugine a·nida,1914-)是美国翻译理论家。
他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它是旗帜位置美国翻译理论最著名的代表,equivalence)”理论在翻译界影响广泛,可以说,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谭载喜,2004:230)。
奈达提倡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上对应。
他认为,检验翻译的标准是看译文是否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按照奈达的观点,翻译即交际,因此翻译的过程不应止于译文,而要看译文最终是否被读者所接受。
奈达曾把它比喻成进行市场调查。
要评价产品的质量,就应该“检验公众对产品的反应,因为不管一种产品从理论上讲有多好,或陈列出来有多么美观,如果人们对它反应冷淡,就不会被接受”(nida and taber,1969:163)。
这正是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译文的受众拥有最大的评判权力。
这正如如今的影视剧行业,观众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让观众看到影视剧的名字就进入胜景,则需要尽量做到“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言信息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形式是次要的,功能是主要的(周志培,2003:473)。
那么具体到翻译过程中,译者就要从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读者及译文两方面进行充分考虑。
就读者来讲,要考虑其诸如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个人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等;就译文来讲,最好能使译文从信息内容到说话方式、语体、风格,从语言到社会、文化因素等等方面都与原文对等起来。
总之,译者的任务就是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尽可能地接近原文读者的感受。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在英语文本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翻译理论,它主张翻译应该重
视原文在目标语境中的功能,并且力求在译文中传达和保留原文的各种功能。
功能对等理
论的提出者尼达姆-马尔恩斯基(Nida and Taber, 1969)强调了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所具有的功能,而不仅仅是文字的意义。
本文将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目标语境的重要性。
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目标语境指
的是译文所要达到的语境环境,包括文化、社会、历史和语言等方面。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重视目标语境的功能,将原文的功能转化为译文的功能,使译文在目标语境中能
够发挥出相似的功能效果。
在翻译英语文本时,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
习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所具有的功能特
征。
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多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帮助译者实现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在英语文本翻译中,译者可以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如意译、加词、减词、转换句式和重
组结构等,以实现原文与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当原文中存在文化特有的表达和习语时,
译者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相似的表达,以确保译文在功能上能够
与原文保持一致。
译者还可以适当地增加或删除一些词语和句子,调整语言结构和语调,
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境的语言习惯和表达特点。
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对英汉翻译的指导意义
t e co e tn t e e uiae to hes u c a g a e me s g frt h ls s aur q v ln ft o r el n u g sa e, s i
、
Hale Waihona Puke 功 能对等 论 的发 展历 程
首位 提 出等 效 理论 的是 英 国 文 艺 理 论 家 泰 特 勒 ,70年 19 他 在《 翻译 原 理 简 论 》 一 为 “ 的 翻 译 ” 的定 义 : 好 的 翻 一文 好 下 “ 译 是把 原 作 的优 点 完全 转 移 到 另 一 种 语 言去 , 得 译 文语 言 使 国 家 的人 们 能 够 清 晰 的领 悟 , 烈 的 感受 , 强 正像 使 』 原 作 语 言 } j 的 人们 所 领 悟 , 感 受 的 一样 ” T t r17 :5—1 ) 随后 , 所 ( y e,9 8 1 l 6。 在 19 80年 , 网 翻译 家 考 尔 在 《 译 艺 术 》 一 中称 这 种 现 德 翻 书 象 为 cm a bee et效 果 相 等 ) o pr l f c( a f 。 13 年 , 9 1 中国 的 革命 翻译 家 瞿 秋 白提 出 _到 那 个 时候 最 r 全 面 的概 念 : 翻 译应 该 把 原 文 的 本 意 , 全 正 确 地 介 绍 给 中 “ 完 国 读者 , 中 罔读 者 所 得 到 的概 念 等 于英 俄 德 法 … … 读 者从 使 原 文得 来 的 概 念 。 ( ” 金 ,9 8 1 。这 里 明 确 地 提 出两 种 19 :4) 接 受者 的感 受 应该 相 等 , 是 等 效 概 念 的关 键 。 这 奈 达 首次 提 出 等效 理 论 是在 16 94年 出版 的《 译 科 学初 翻 探》 书中, 并将 其 分 为 两 种 不 同 类 型 的 对 等 : 式 对 等 和 动 形 态对等 。因为动态对 等有严 格 的要 求 , 足那种 自山发挥。 不 然而, 这一 理 论 引起 了 一些 误 解 , 们 把 它理 解 为 仅 指 某些 特 人 殊 效 果 和 感 染 力 的东 西 。 奈 达 本 人 也 意 识 到 “ 态 对 等 ” 动 只 强调 译文 与 原 文在 内容 f的一 致 优 于 形 式 上 的一 致 , 失 偏 : 有 颇 。为 了消 除人 们 的误 解 , 其 含 义 更 清楚 , 来 改 称 “ 能 使 后 功 对 等 ” f coa euvlne 。 (u t nl qi ec ) ni a 到 了9 0年代 , 达进 一 步 完 善 了他 的理 论 , 了 强 调 对 奈 为 等 的灵活性 , I了对等 的两个层次 : 提I { 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引言
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而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
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在英语文本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
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和目的,并将其转化为符合目标语
言习惯和语境的译文。
本文旨在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实
际翻译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原则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者纽奥马尼提出的,它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
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译者应该首先理解
原文的功能目的和意图,然后在译文中达到相同的功能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可以灵
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包括意译、加词、删词、换词等,以实现所需的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原则包括:1)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2)译者应该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功能目标和意图;3)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境和习惯,以实现功能对等的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还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处理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言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面临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言差异,包括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句式表达等方面的
差异。
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译者通过灵活运用翻译手段和策略,处理语言差异,实现译
文的功能对等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还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适应翻译市场的需求。
在当下的翻译市场中,越
来越多的翻译需求需要译文具有更高的可读性、流畅性和准确性,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
译者实现这些目标,提高译文的质量和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功能对等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分析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其中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也是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是能够做到译文基本流畅,使用适当翻译技巧。
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现这一目标也不容易,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偏重听说的训练,对英语翻译训练不够重视,翻译教学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次,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注重理论学习,缺乏翻译技巧翻译能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看出,在英语翻译方面,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语法错误、语句不通顺以及逻辑混乱等等,其根源还是在于缺乏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将会得到重视,并将逐渐趋于科学化,把培养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英语翻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功能对等”原则作为翻译理论可以正确指导高职英语翻译教学。
遵循“功能对等”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向学生学习到翻译技巧和基础知识,并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1 功能对等理论1964年,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所谓动态对等,是指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这一解释是他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做出的解释。
“动态对等”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
奈达认为用“功能对等”代替“动态对等”进行描述翻译会更好,二者在其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奈达还提出:“理想的,高层次的功能对等可以陈述为:译文读者理解、欣赏译文就如同原文读者理解、欣赏译文一般。
”因此“功能对等”强调的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功能上的对等,也就是说在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时,功能上实现对等才是主要目的,文字表面形式的对等不是必要的,最终是使两种语言的读者反应基本一样。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英汉翻译的启示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英汉翻译的启示李慧(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㊀㊀摘要:当下,我国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高校英语教学也被纳入到了重要的改革范畴㊂通过深入研究调查发现: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在英汉翻译相关课程改革中所获得的效果更是出人意料㊂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更要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㊂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就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有效实现英汉翻译启示等相关内容进行浅谈㊂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英汉翻译启示中图分类号:H31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073-01㊀㊀为了使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翻译相关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得到越来越多高校教师的高度关注㊂一㊁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况(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人尤金㊃A㊃奈达提出的,作为一名语言大师,他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㊂所以,功能对等理论也被称为奈达理论,而其核心概念则是 功能对等 ㊂通俗而言, 功能对等 就是指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实现功能上的对等㊂如今,这一理论的运用对高校英汉翻译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㊂(二)功能对等理论的价值所在分析当前高校英汉翻译的教学大纲,其中就明确规定:作为高校英语教师,一定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㊂而依赖于功能对等理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将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翻译技巧的培训㊂与此同时,还会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他们的英汉翻译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功能对等理论的价值也才能得以彰显㊂二㊁功能对等理论下英汉翻译的启示(一)英汉翻译要注重意译法的运用意译法,是基于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而所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㊂鉴于这一翻译形式并不会过于注重原文本身的含义,因此,翻译者可以对此进行相关结构的调整,只是其含义一定不能改变㊂在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大背景之下,意译法的使用在一些美国动画电影中也有体现㊂影片‘花木兰“中有 Scarierthantheundertaker 这样的台词㊂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可知:古代的女子,通常会以嫁入好人家为荣,所以对花木兰这一角色本身而言,找一个好人家不仅关系到她自身的幸福,而且还和其家族荣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也就决定了花木兰心里必然会出现紧张的情绪㊂考虑到花木兰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个女子形象,所以在进行影片字幕翻译的时候,就会尽可能做到本土化的同时也形象化,于是,整句话就被翻译为 每个人心里都七上八下 ㊂这个成语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是相当熟悉的,所以这样的翻译形式促使观众在理解影片所要表达含义的同时,也能增强影片中所包含的喜剧意味㊂高校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意译法的相关知识,那么功能对等理论的运用效果也将得以呈现㊂(二)英汉翻译要深入了解文化背景想要实现功能对等理论的合理运用,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对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加以深入的了解则显得尤为必要㊂在中国文化中, 龙 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可是西方人认为 龙 是一种邪恶的象征㊂以 heisabitdragonaroundthisplace 句子为例,就常常被翻译为:他在这里是一个有点飞扬跋扈的人㊂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形,实际上都是受到思维习惯㊁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㊂可见,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从而也更能展现出功能对等理论的价值所在㊂(三)英汉翻译要理解语言与文化结构上的差异中外文化所处的背景不同,从而使得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在结构㊁内容表达等方面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㊂比如:在日常的语言翻译中,中国学生会习惯把定语或者是状语放在目标词语之前进行修饰㊂可是外国人在语言表述时,往往会更加直接,而这些实际上也就是功能对等理论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㊂比如: 听到那个好消息,我很高兴 ,这句话用英语表达,最正确的方式就是 IwashappywhenIheardthegoodnews ㊂通过分析可知, whenIheardthegoodnews 其实就是作为补充和说明的一个句子㊂如果用汉语言思维进行翻译,必定会不通畅,而且也不符合汉语的逻辑顺序㊂通过这个例句,也让高校教师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高校英汉翻译教学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㊂三㊁结语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在此背景下,将功能对等理论也纳入到高校英汉翻译教学改革之中,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并促使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更加顺利㊂总之,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基础上,更利于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改革㊂责任编辑:杨国栋37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英汉翻译的启示㊀㊀作者简介:李慧,宿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对比㊁翻译㊂。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探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探究1. 引言1.1 引言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新教语言学理论,提出翻译应该在表达上保持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功能对等关系。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更应关注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帮助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传达目的语言读者所需的信息。
本文旨在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实例分析,从而深入理解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和影响。
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的概述和重要性进行分析,以及对其与其他翻译理论的比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理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研究者和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理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英语翻译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进步。
1.2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我们需要首先了解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西方翻译界开始兴起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尼达尔·诺德凯斯(Nida)和查理斯·布拉德(Taber)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实现源语言文本和目标语言文本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
通过深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和意义。
本文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细阐述功能对等理论的重要性、应用实例和与其他翻译理论的比较,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启发。
1.3 研究目的1. Examin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how they can be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通过比较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语言体系,以保持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语翻译探析
译文:可口可乐,真正的好东西。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中的“The Real Thing”被翻译成“真正的好东西”, 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同时传达了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
2、归化与异化
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用目标语言的文化元素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 的意义。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广告在目标市场的接受度。异化则是在翻译过程中 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以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例如: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一种翻译理 论。该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应注重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功能对等,而非形式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在目标读者中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在源语言读者中 产生的效果相同。因此,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非仅仅 追求形式上的对应。
英文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
中文翻译:钻石恒久远,一颗永 流传。
这个例子中,英文广告语使用了押韵和重复的修辞手法,使整个句子听起来 流畅自然。中文翻译同样使用了押韵和重复的修辞手法,使中文读者能够感受到 原文的韵律美和感染力。这种语用上的对等使得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英文广告语的独特魅力。
二、英汉食品广告的差异
英汉食品广告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英语广告往往较为 简洁明了,注重创新和个性化,常用幽默、夸张等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而汉语广告则更注重情感和传统价值观的传递,如诚信、天然、健康等。因此, 在进行食品广告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文化差异,以实现广告在目标市场的有效 传播。
原文:Breakfast of Champions.
译文:冠军的早餐。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中的“Breakfast of Champions”被翻译成“冠军的 早餐”,保留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同时传达了产品的品质和 特点。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的是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来调整翻译策略,以实现功能等效。
功能对等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英语文本翻译。
本文将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分析其对翻译质量的影响,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功能对等理论在不同文本类型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启示,可以帮助翻译工作者更好地应用该理论指导实际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
【2000字】1.2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和目标文本的功能对等关系进行翻译,而不是单纯地按词汇或句法进行转换。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同时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环境,以实现原文和目标文本之间的功能对等。
这种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词语和句子进行替换或转换。
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翻译实践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为翻译过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使翻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使翻译成果更贴近原文的风格和意义,更符合目标语言和文化的需求。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功能对等理论都能够发挥作用,指导翻译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工作,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原则为翻译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取向,对于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
1.3 研究意义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使翻译更加符合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交际规范,提高翻译的质量。
功能对等理论在不同文本类型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为翻译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浅析功能对等原则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 24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析功能对等原则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吉林师范大学/董敏【摘要】“功能对等”原则是尤金·阿尔伯特·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对中西方翻译界产生巨大影响。
他的理论对英汉互译有总要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翻译,双关语,谚语的翻译,三个方面来探讨对等原则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 英汉互译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的西方翻译理论,是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功能对等是指翻译时不应只追求字面逐字对应,而要达到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
译文的读者群与信息的关系和源语言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两者必须一样。
奈达在1964年首次提出这一理论,分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功能对的”有四项基本原则:(1)有意义;(2)准确传达原文的风格和内涵;(3)表达方式自然流畅;(4)两种语言信息接收者产生相似反应。
因而,翻译不仅要达到对文本信息的了解,还要对源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有足够了解,才能做到完整传达原文的思想,目的。
一、功能对等论具体应用从字面来看,对等理论追求的是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奈达的理论解决了意译和直译的争论,不再拘泥于二者,而把重点放在结果上。
主张内容信息高于形式,可见在对译文的把握上,形式可少许加以改变。
因此,作为译者,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既表达原文内涵,又不丧失译文的美感。
1.词语,短句的翻译。
①词性。
在我们固有思维中,词语的核心是词性,决定了翻译属性。
外语学习者的通病是在翻译时,很难改变对词性的认识,使译文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在奈达看来,他把词重新归类:object(实体),具体的人或物;abstract(抽象概念),指对具体事件实物的客观描述;event(事件);relations(关系)。
举个例子,look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那么在翻译时就要根据词性决定句子译法,但是在奈达的分类中,loo是一事件,因此翻译成名词和动词区别都是不大的。
举个例子:(1)What film will be on this Sunday.这周末放映什么电影。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导言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其主要思想是将文本翻译视为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传递信息和实现交流的过程。
在英语文本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在解释和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
通过对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进行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目的和意图,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信息给目标读者。
这种基于功能的翻译方法可以有效地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实际的英语文本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选择合适的等效表达和语言策略,翻译者可以更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义,同时适应目标文化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理论上基础和实践上可操作的指导方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优势和局限性,以及与其他翻译理论的比较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强调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翻译应该注重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而不仅是单词或句子的对应关系。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原文和译文在交际功能上的等效,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
在功能对等理论中,翻译不仅要考虑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还要考虑原文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以及目标语言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交际需求。
通过在保持原文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转换,翻译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使译文在目标语言环境中更具可接受性和效果性。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翻译的功能等效,而不是形式等效。
在实际应用中,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如增删、替换、调整等,以确保译文在交际功能上与原文达到相近的效果。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语词汇的翻译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基于语言功能的翻译理论,它把翻译看作是语言系统之间的功能对等,并强调翻译应该根据语言功能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英语词汇翻译也是遵循这一
理论的。
下面将介绍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要求翻译者要根据语言功能的不同而采取
不同的翻译方法。
例如,当英语词汇表达的是抽象概念的时候,翻译者应该采取概念翻译法,即把英语词汇表达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汉语中的抽象概念,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此外,当英语词汇表达的是属性概念时,翻译者应采取属性翻译法,即把英语词汇表达的
属性概念转化为汉语中的属性概念,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其次,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英语词汇时要注意语境
的影响。
例如,当英语词汇表达的是抽象概念,但在语境中又有特定的意思时,翻译者应
根据语境的意思来确定翻译,而不是按照原文的抽象概念来翻译。
此外,当英语词汇表达
的是属性概念,但在语境中又有特定的意思时,翻译者应根据语境的意思来确定翻。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探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探究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翻译教学理论,旨在通过将源语言的功能转移至目标语言以实现翻译的巧妙而准确的表达。
本篇文章将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功能对等理论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表达和语言习惯等,因此直接将源语言的结构、词汇和习惯转移到目标语言中并不总是可行的。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重新设计翻译,并且保持与源语言相同的功能。
对于英语翻译来说,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不仅仅是将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涉及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转移。
在英语翻译中,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来重新表达源语言的意思。
如果源语言中使用了某个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成语,翻译时应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
这种文化转移不仅能准确地传达意思,还能使译文与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产生共鸣。
词汇选择是英语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翻译中保持相同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相似。
在选择词汇时,应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来进行选择。
如果源语言中使用了一种具有形象意义的词语,但在目标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翻译时可以选择使用类似的词语或者改变整个句子的结构来实现相同的功能。
语法结构也是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因此直译源语言的句子结构可能会导致目标语言中的歧义或不自然。
在翻译中,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重新调整句子结构,以保持相同的功能和意义。
这涉及到的是语义的转移,以便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的意思。
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态度和语言风格是英语翻译中的一个挑战。
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可能有着不同的语气、语法表达和句子结构等,而这些语言要素往往与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有关。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来表达源语言的态度和风格。
这要求译者具有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差异的能力。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
- 236-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罗馨【摘要】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意义的一种语言形式,不同语言所包含的习语,则体现出其特有的语言文化特色。
习语所独有的文化内涵给习语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在本文中作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一定的实例,来讨论英汉习语的一些翻译方法。
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准确地翻译英汉习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西语言文化交流。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习语 翻译一、引言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的一种语言形式,不同语言所包含的习语,则体现出其特有的语言文化特色。
习语通常包括俗语,谚语,成语,典故,格言以及英语中的俚语和汉语中的歇后语等,具有简洁凝炼却又寓意丰富的特点。
作为语言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习语让语言变得鲜活生动,形象具体。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们如同镜子一般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特质,反映了其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因子。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体系上的差异,致使英汉习语在意义与形式上存在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习语的翻译中,既要体现原语语言和文化上的特点,又要符合目的语语言的习惯和特点。
这就成为习语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在本文中作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一定的实例,来讨论英汉习语的一些翻译方法。
二、习语的概念及特点“习语被定义为有固定用法的一组词或句子,其含义往往不能由构成词组或句子的个体的词来推断。
”从广义上来讲,习语包括了成语,谚语,箴言,俗语,俚语以及典故等,简洁凝炼,寓意丰富是习语的典型特征。
首先从语言上来讲,习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例如汉语中的:火上浇油,隔墙有耳,如履薄冰,以及英语中的“No pains, no gains”, “once bitten, twice shy.”这些习语被用来比喻说明事物,生动达意。
题目功能对等下英译比较赏析
题目功能对等下英译比较赏析1. 引言1.1 题目功能对等下英译比较赏析功能对等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句子的意思并使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保持相当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功能对等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还可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英译对等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它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的句子和语义等效地翻译成英文。
与其他翻译方法相比,英译对等在保持原文意思的还注重保持译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功能对等翻译和英译对等,我们可以发现功能对等翻译在保持原文意思和译文流畅性方面更具优势。
功能对等翻译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并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
功能对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功能对等翻译的应用,并不断提升翻译水平,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2. 正文2.1 功能对等翻译的定义功能对等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应关系。
即译文要达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目的和语用效果,使译文在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等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
功能对等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还要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和文化知识,确保译文在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与原文相匹配。
功能对等翻译的核心是保持原文和译文的功能等效,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语义转换。
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目的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调整,以确保译文能够有效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情感。
功能对等翻译强调译文的质量和效果,要求译文在符合语言规范的基础上,更注重文化差异的处理和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在实际翻译中,功能对等翻译有助于提高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意图和效果。
通过功能对等翻译,译者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情感,同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理解期待。
功能对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和文本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翻译工作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语习语的汉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实践报告随着世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的交流愈加频繁,科技英语的影响日渐加强。
近年来,水利水电领域的先进技术日新月异。
与此
同时,大量相关英文专著和科研资料层出不穷,使得国内科技人员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先进技术。
但是科技英语文体的特殊性对译者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且目前对水利水电类原著翻译研究并不多,因此将这些先进的水利水电专著翻译成汉语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来自澳大利亚的巴里·刘易斯编写的英文原版图书——Small Datns:Planning,Conslruction and Maintenance(《小坝:规划、修建和维护》),本书一共有十章,作者致力于从小坝的设计、修建和维护三个层面来对水利水电行业的相关从业者们进行正确引
导。
本文作者选取原文第一至第二章进行翻译,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翻译方法,从而撰写了翻译报告,旨在为从事水利水电领域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本报告包括五个章节,即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理论概述、文本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引用大量的实例来具体讨论翻译技巧。
在词汇层面,作者多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和分译法来处理原文中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的翻译难点,使译文尽可能在词汇层面实现与原文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在句子层面,作者通过分析语法和语义结构,分别采用顺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增补法来处理原文中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和长难句的翻译上一页下一页。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英交替传译中外交语言的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英交替传译中外交语言的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外交领域,翻译工作尤其重要,它关系到国家形象、政策传达和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因此,如何在外交场合进行准确、流畅的口译工作,成为翻译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探讨汉英交替传译中外交语言的口译策略。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即翻译的目标是使源语和目标语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达到一种近似的效果,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源语信息所传达的意义和效果。
这一理论对于指导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外交翻译中,其“意义重于形式”的特点更显得尤为突出。
三、汉英交替传译在外交场合的应用汉英交替传译是一种常见的口译方式,在外交场合中广泛应用。
由于外交语言具有政治性、正式性、严谨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因此,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译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口译员应采取以下策略:四、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口译策略1. 准确理解原语信息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译员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理解原语信息。
这需要口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以便准确把握外交语言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涵。
只有准确理解了原语信息,才能确保目标语信息的准确性。
2. 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在翻译过程中,口译员需要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如增译、省译、改译等,以使目标语更加地道、自然。
此外,口译员还需要注意语言的正式性和严谨性,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等不正式的表达方式。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口译员应注重传达原文的意图和效果,而非字面意思。
3. 关注文化背景和语境外交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信息。
口译员需要关注这些信息,以便在翻译过程中传达出原文的含义和语气。
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解析英语长句汉译策略——以欧亨利短篇小说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2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3 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4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5 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6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7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8 评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美9 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10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1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12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3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14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15 论《紫色》中的姐妹情谊16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17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18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9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20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21 灾难下的母爱——小说《宠儿》中极端母爱分析22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23 The Application of Role-pla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24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25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Titles--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 under Three Beauties Theory26 萨拉的性格魅力27 浅谈唐诗中颜色词的英译28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29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0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31 关于苔丝和海丝特的悲剧对比分析32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33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34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哥特情结35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3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8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3940 从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41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42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43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44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45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xx初中为例46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47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48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49 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50 色彩在《隐形人》中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5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52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53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54 张培基翻译个案研究之背影55 经贸翻译中英汉词汇研究5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作品57 大学校名的命名原则与翻译策略--以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名为例58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59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创意中的影射60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61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62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63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64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65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66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67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68 从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呼啸山庄》69 从语境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词语篇70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71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72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73 从古至今的吸血鬼文化74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75 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76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7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78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79 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80 有关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及实施问题分析81 广告英语的语用策略分析82 英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反馈83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84 浅析中英委婉语差异85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86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87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研究88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89 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差异9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91 中式菜名的英译92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93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94 从文化角度看天津“五大道”景点翻译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6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97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98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99 浅谈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00 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101 生态视角下《红楼梦》中动植物名称的翻译102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103 从民族特性看中美高等教育差异104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105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106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107 商务网站的英译策略108 缩略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109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10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111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112 中华老字号英译顺应论分析113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114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115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116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8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119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20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21 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122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123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124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125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分析126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127 An Image of Eternal Charm—An Interpretation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128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129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130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131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132 英汉翻译中动物词汇的翻译133 文化语境视域下英语习语的汉译研究134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135 女性模糊语在交际中的运用及分析136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137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138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139 《红字》中珠儿和相关元素的象征涵义140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141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42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143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144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45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146 黑人英语与非裔美国黑人文化的研究147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148 论《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观149 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150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151152 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153 英汉典故及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154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155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156 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157 浅谈公示语英译158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159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160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161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162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163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164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165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16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67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168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169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70 合作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171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172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173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74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17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76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177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178 零售创新典范及其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179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180 《老人与海》的主题解析181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82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183 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184 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185 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教师书面反馈:教师自我评估与学生感知186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187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故事影片名字的英汉翻译188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简爱的婚姻观189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Emotional Keynote of Wuthering Heights19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91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192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193 网络热词来源及翻译策略研究194 论《序曲》反映的威廉华兹华斯的辩证想象观195 浅析《小妇人》中的女性价值观196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197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98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199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对比研究200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英汉误译的分析作者:李金隆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8期内容摘要: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英汉误译,翻译中出现问题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译者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知识的欠缺;二是译者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而产生的表达错误。
本文主要借助功能对等理论,列举一些常见的案例,浅析翻译中常见的“假朋友”现象,讲述了因表情达意而出现的误译,重点探讨了一些翻译策略,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思维过程及其翻译技巧。
关键词:功能对等假朋友误译一.引语王军平在2014年曾指出,我们常常使用一种标准来评判翻译,然而从功能对等理论上来看,我们常常关注的翻译错误并不是双向的选择错误。
在研究假朋友上,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单词、否定短语、固定结构和非谓语交际。
翻译者对西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匮乏和对本土文化的概念性的模糊都会造成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
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平卡姆探讨了英语为母语的人如何看待正式文体中的中式英语的,有些学者从英语的负迁移角度探讨翻译的错误。
母语对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包括句法空位,冲突,关联,语用学等等。
从功能对等理论上来看,翻译的目的是使不同的母语的人顺畅的沟通,本文的旨在分析产生错误翻译的思考过程,通过分析来帮助人们避免这样的错误。
二.功能对等理论简述尤金·A·奈达在《翻译的科学探索》一书中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理论,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出,动态对等理论很接近自然对等,这是产生正确翻译的前提条件。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奈达总结为“4Es”:源语言和目标语的语义对等;源语言和目标语的文体对等;源语言和目标语的文化对等;源语言读者和目标语读者的反应对等。
一般的翻译错误多多少少都是违反了这些标准。
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是一种典型的翻译错误的例子。
“假朋友”现象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对比,简单地讲,“假朋友”出现的客观原因就是两种语言中存在“形同义异”的情况。
作为一种语言的负迁移现象,一般反应的是翻译者文化知识的短缺,大多数情况,假朋友主要出现在词语的翻译,这些词语很多都来自于圣经,口语或者法庭语言,最好的避免办法就是要去查字典,然后积累相关的知识。
三.案例分析1.词语翻译错误举个例子“the eleventh hour”,我们第一眼看到它,一般翻译成11点,然后,我们又会对这种表达法产生疑惑,因为正常的表达应该是eleventho’clock?当我们查字典,我们才明白,它的真正意思是“最后一刻”出自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中,圣经中一般说一天就是从早六点到晚六点,总共12个小时,所以上帝总会在六点前付给在伊甸园工作的工人的工资,无论工人是早上六点来的还是下午五点来的,只要是在晚上六点在场就能领到一整天的工资,所以后来就指代在最后一刻能办的的事情。
下面还有一些例子,可以供学习:sweet water (True Meaning淡水False friend甜水); a child’s play(true meaning 非常容易的事false friend儿戏);blue stocking(true friend女学者;女才子false friend蓝色长筒袜);black coffee(true meaning 不加牛奶的咖啡false friend黑咖啡);Indian’s summer(true meaning小阳春false friend印第安的夏天);pull one’s leg(true meaning开玩笑false friend拉后腿);have one’s tail up (true meaning 兴致勃勃false friend摇尾巴);out of sight/mind(true meaning 离久情疏false friend 眼不见,心不烦)。
2.习语翻译的错误You are Rome’s H elen of Troy.False translation:你是罗马的特洛伊海伦。
True translation:你是罪魁祸首。
我们中国人在讲话和写作时候喜欢引用经典和古语,英国人也是这样的,他们习惯引用圣经和希腊古典神话,因此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容易翻译错的陷阱,比如说一些名字:海伦,阿基里斯,俄狄浦斯,潘多拉,达摩克里斯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含义,很容易就掉入的翻译的陷阱。
Procrustean bed.False:普罗克斯泰斯之床。
Ture:削足适履;不惜一切代价以确保符合某种标准。
在希腊神话中,普洛克斯泰斯是一个强盗,他住在埃莱夫西斯城。
他热情的邀请旅行者到他家里过夜。
但是,当旅行者住进他的房子里时,普洛克斯泰斯便把他们绑在床上。
如果他们比床短,他就把他们拉长,直到他们和床一样长。
如果客人比床长,普洛克斯泰斯就把他们的腿砍到与床一样长。
不论哪种情况,受害者都会死去。
3.非谓语交际中的翻译错误总所周知,即使我们不会外语,我们也能在国外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可行的,但是有一些国家,我们常规的肢体语言却又不同的含义。
我伸开手,将食指和拇指打个圈,我们的意思是“ok”,这种手势在中美一些国家都是可行的,然而在法国它指代的是零,在日本它指代的钱,在意大利南部它指代的是傻瓜。
当我们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然而在中东和泰国,竖起大拇指却表示指责,背包客却用它来搭乘顺风车,在德国和日本,竖大拇指表示一个。
而在南美、西非、雅典、俄罗斯和一些国家却有侮辱的含义。
4.短语翻译的错误1:I brought you daffodils in a pretty string,but they won’t flower like they did last spring.A false translation version of my classmate: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True meaning:我送你一圈水仙花环,但它们不会再像旧年春天那般开放。
正确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所以说阅读理解能力在翻译中至关重要,因为错误的理解是造成翻译错误的根本问题。
不同国家的人的思考方式和表达语言的方式是不同的,很多错误的翻译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很多都被认为是非常好的翻译,因为它触动了目标语读者最脆弱的心里,因此它降低了人们对这样的翻译错误的警惕心理,对句意的不完全理解不会是很完美的翻译反倒将会造成笑话。
5.细微的区别的翻译错误一个冠词、一个介词、一个连词或者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能改变一个句子或者短语的意思,这更增加了我们翻译错误的风险,特别是在目标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句子时,对这些细微区别的忽略或滥用都会造成翻译的错误。
Mr. Johnson got a woman with child.False translation:约翰逊先生得到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
True meaning:约翰逊先生使一个女人怀孕了。
with child≠with a child≠with the childA writer and journalist 一个作家兼记者A writer and a journalist一个作家,还有一个记者The market for the (tea)company’s products consisted of young people,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18 and 49, and older people, who wanted warm drink that was caffeine-free.False translation:这家(茶叶)公司的销售市场包括:年轻人,18- 49岁的女性,以及想喝不含咖啡因热饮的老人。
True translation:这家(茶叶)公司的销售对象是,爱喝不含咖啡因热饮的18至49岁的年轻妇女以及49岁以上的顾客。
因此我们看到,细微之处的不同都会造成语意的巨大差别,所以在我们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到这些不同之处,小心掉入翻译的陷阱。
四.结语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来看,翻译的错误大多都是对源语言的文化或者知识欠缺,或者是缺乏翻译的专业的知识,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
中英文中在词法,语法和语义等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果我们盲目地运用我们母语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来翻译英语的话,翻译中的错误就不可避免了,要求我们要去对比我们两国的文化、宗教和历史的不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别对待。
尤金·A·奈达在《语言、文化和翻译》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之间的交换”了解两国的文化要比理解文字更加重要,因为在只有了解文化才能正确理解文字。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翻译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文字的表达是非常必要的,写作的方式应当应用在翻译中的,含有中式的英文翻译或者含有英式的中文翻译都是在翻译中避免的。
参考文献[1]王军平.翻译错误的界定、评估以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一个功能主义的角度 [J].外语研究,2014,(3).[2]马炜娜.“假朋友”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3).[3]Eugene, A.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Brill, 2003.[4]Eugene, A.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