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供大家参考。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得民族风情吸引这越来越多的游客。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们作介绍呢?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
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
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2、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三﹑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百度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第一篇:《草原》教案《草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1.硬件媒体:计算机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
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
3.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
4.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草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1. 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2. 通过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3. 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词汇和句型进行简洁的描述。
教学方法:课前导入法、听说读写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文《草原》、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草原的基本特点。
2. 利用图片资源或实物展示给学生看草原的景观,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与神奇。
二、导读新课 (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草原》,并询问学生对草原的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标题和插图,推测文章的内容与主题。
三、阅读课文 (20分钟)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尝试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点词汇、句子,找出关键信息。
四、理解课文 (25分钟)1. 听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段理解,帮助学生求助上下文理解生词和短语。
3.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课文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读课文,使其获得更好的语感和音感。
五、互动交流 (15分钟)1. 分组讨论,自由交流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巩固练习 (1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然后对答案,纠正错误。
七、总结归纳 (5分钟)1. 汇总学生的回答,总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草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八、布置作业 (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的复述,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草原》教案(优秀9篇)
《草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9篇《草原》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重点难点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学习几个基本动作教学目标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习民族舞蹈的。
乐趣。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准备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环境准备录音机、磁带过程与策略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榜样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榜样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习五、完整榜样动作。
1.教师完整榜样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环境辅助蒙古人的图片若干草原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酷爱草原、酷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练惯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悟课文中对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依次,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依次,探讨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宽阔的草原。
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别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沉情意。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栩栩如生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与动态。
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与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
学习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要仔细学习作者是如何依据自己的视察与感受对事物进展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详细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风光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状况。
1.老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画、迂回、鄂温克、天际”,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调潮湿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画: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曲曲折折,来来回回地环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草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草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朗读、默读、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
请大家谈谈你们对草原的印象。
(2)同学们说得很好。
草原是我国美丽的大地景观之一,我们来学习课文《草原》。
2.课文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得绘声绘色。
(2)同学们,请谈谈你们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3)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注意发音和书写。
(4)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同学们,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2)课文中描绘了哪些民族风情?你是如何理解的?(3)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4.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我们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了识字能力。
(3)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讨论、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草原》的内容。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朗读、默读、背诵能力得到了提高。
3.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问题,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
(2)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针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句子解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课文朗读、句子仿写等练习。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重点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奇丽的小诗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我心中的草原》的作文。
2. 答案:(1)课文描绘了一幅辽阔、美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象。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草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草原》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3.引导学生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理解蒙古族人民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结构,掌握生字词汇,了解蒙古族民俗文化;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情境,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讲解生词,如“敕勒歌”、“穹庐”、“茵茵”等,以及一些难懂的句子,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针对这些内容,可以采用PPT、板书和引导问题等多种方式进行解释和引导。
3.示例: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或句子进行讲解,如分析课文中描述草原景色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美妙的词汇。
同时,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如蒙古族人民的民俗文化、生活习性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4.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如朗读课文、词汇解释、段落分析等。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进行巩固和提高。
5.反思:课后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反馈,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2.教学手段:利用PPT、板书、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工具:《草原》课文PPT;草原风光及蒙古族文化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2.参考资料:教师可参考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课文注释及教参,了解更多教学要求及指导建议。
另外,通过网络可搜集到更多关于草原及蒙古族文化的信息与资料,有助于拓展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能够感知草原的自然景象、动植物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珍惜自然的情感。
4.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草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了解草原上的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方式。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珍惜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掌握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学生版《语文》课本。
2.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3.展示草原图片的PPT。
4.小组合作学习用的单色卡片和黑色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前导活动1.师生互动,抛出问题:你们都去过草原吗?去过的同学说一下感受是什么?没去过的同学想象一下什么样子?2.呈现草原图片的PPT,放映一些关于草原的图片,让学生先感性认识草原。
2.正式学习1.同桌互动。
分成四人一小组,讨论和总结草原的特点(可以发现共性和个性),记录在小黑白板上,需要一个学生记录;用单色卡片投票选出特点排行榜。
2.教师引导课堂讨论,总结出草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让同学在书上做好笔记。
3.小组合作学习,让同桌互相交流各个阶段的内容,然后选出两位后进行成果展示。
3.巩固活动1.回顾之前的讨论和总结。
让同学依次讲解之前讨论和总结的内容。
2.在课堂上分三组,讨论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各自提出的保护措施,并列出详细计划。
4.课堂小结1.提醒同学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社会发展,有助于关注整个世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
2.学习草原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并尽可能地呵护保护。
六、作业布置1.集中精力复习笔记和自己的错误,检查复习到的内容是否规范齐全。
2.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纵览天下,有关的信息,可以写在本子上以备未来的更多思考和探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通过问题讲解,实现直观的感受到草原的神奇与美好。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锦集10篇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锦集10篇《草原》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制作一个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
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
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导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欢迎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篇1草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骏()俊()竣()限()驰()峻()唆()梭()垠()弛()蹄()茶()貌()杯()跤()缔()荼()藐()怀()胶()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2.理清课文线索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洒脱、迂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产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产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难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去过草原吗?在你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呢?结合自己在阅读和电视中得到的知识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
(学生自由汇报,畅所欲言)2、师: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广阔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草原》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3、教师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句子,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词义。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有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1)学习第一组词(生字词)。
地毯渲染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鄂温克天涯襟飘带舞①着重指导读好带前鼻音的生字“吟”“襟”。
②指导书写:“吟”“貌”要注意不能多写一点;“襟”“涩”不能少写一点;“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③理解相关词语:a.说说“拘束”“羞涩”的近义词。
b.介绍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
④齐读词语。
(2)学习第二组词(由多音字组成的词)。
勾勒.内蒙.古好客.同行.似.乎(“勾勒”中的“勒”读lè,“内蒙古”中的“蒙”读měnɡ,“好客”中的“好”读hào,“同行”中的“行”读xínɡ,“似乎”中的“似”读sì。
)①读准带点字。
②用多音字的其他读音组词。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理清作者参观访问的经过,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归纳。
(草原风光民族风情)三、品读感悟,感受草原风光美1、过渡: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3、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文中写得美的语句,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下面圈圈画画,并作简要批注。
4、学生交流品味,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重点句,教师相机指导)(1)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抓住“可爱”“明朗”感受天空之美。
②换词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a.“清鲜”和“清新”有什么区别?b.读句子,读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2)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想象大草原“一碧千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②欣赏草原一碧千里的图片,联系本段第二句,理解“并不茫茫”的意思。
③说出其他表示“绿”的词,相机指导理解“翠色欲流”。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翠色欲流等)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草原无边无际的绿与美。
(3)句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欣赏图片,图文结合,体会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的好处。
②引导展开想象,体会“绣”字的妙处,从而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句4:“那些色渲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渲染”“勾勒”。
a.课件出示知识拓展:中国画。
b.出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作品,联系课文注释找出“渲染”与“勾勒”这两种作画方式的不同。
c.轻声朗读句子,想象“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指名说一说。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受草原绿得油亮,仿佛与天融合的美好意境。
(5)句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引导探究:联系上文,“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引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轻轻流入云际”。
②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③小结:是呀,草原实在是太美了,作者是如此的喜欢,以至于认为骏马和大牛也像他一样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④配乐朗读,以轻缓的语调读出回味的感觉,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理清文路,指导背诵。
(1)回顾第1自然段,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
(2)交流小结:按从上(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即时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而且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作者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拜访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2、抄写生字新词。
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3、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美”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草原写了两部分内容,那么谁来说一说是哪两部分内容?(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2、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3、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去拜访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大”1、师: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扶放结合,感受草原的“人情美”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情好客)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学生交流。
(板书: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2、导学引路,细品“远迎”场面,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圈出重点字词,简要写写阅读感受。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男女老少”中体会迎宾的人之多;从“各色的衣裳”中体会对客人的尊重;从“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中感受迎客心情的迫切,性格的豪放,待客的热情,作者的激动情怀。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
(热闹、热烈、热情)(3)指导抓住重点词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扶放结合,合作探究后四个场面,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1)小结学法,布置自学要求:默读下面四个场景,先圈画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感受,最后试着通过朗读将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四、回顾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感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讨论:作者先写草原的风光,再写草原的人民,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单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再读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3.小结:是的,草原的景是美的,但草原的人民更是可爱的,他们热情好客,性格豪放,能歌善舞。
短短的一次访问,增进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让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大草原。
五、再现美景,激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再次步入美丽的草原,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拿起你的笔,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所见所感,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也可灵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