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按教学要求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有效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防止两种极端倾向。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知识掌握与思想品德培养、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等。
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中,直接经验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或已知的真理,主要指理性知识或书本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间接经验,因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系统的知识,而研究间接知识是学生缩短自己认识水平和人类现有认识成果距离的一条最有效的捷径。
然而,研究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因为学生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能深刻理解和运用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
在教学中,要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研究质量。
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减少认识过程中的盲日性,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效避免人类认识历史过程的偶然性,从而提高了认识效率;同时,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知识掌握与思想品德培养、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等关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研究效果。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传授和研究书本知识,并适当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练、实验、实、独立观察、调查、访问、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等方式,结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领导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教科书的系统,循序渐进地从已知到未知,日积月累地打好基础,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
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可以是整理已知、探索未知、形成技能技巧、运用已知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验证与深化理解新知、预教材、分析并理解教材等多种形式。
掌握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是相互关联的,两者共同存在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好许多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着重处理好几对关系。
教师需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对象,因此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学生,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都要给予同样的关心和支持。
教师还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而且,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呵护。
教师还需要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共同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和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在工作中,教师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更好地协作,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还需要处理好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家长的期望和需求,帮助家长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配合家长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还需要处理好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学校管理者是学校的领导者,他们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服从学校管理者的指挥,认真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行动导向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摘要: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在行动中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行动与反思、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关系;处理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在行动中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显然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已经得到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违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一些现象。
教师的不合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
为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行动与反思、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项目教学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要围绕一个实践性的和接近生活实际的工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地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工作过程及结果。
因此,项目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学生自我调节学习。
为了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开发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和工作过程的引导性材料。
比如机械制造专业的一个项目“读图—组件图的解读”。
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
其中指导学生“识别各组件之间的联系”时,设置的引导性问题有:哪些组件直接相互联系?这些组件(如焊接、铆接或螺丝接合等)是如何联结起来的?如果使用标准件,使用了哪些?在组件图上什么位置表现出来?由此可见,这些引导性材料仅仅是依据工作任务的客观要求来设计的,并没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
正像埃克特所说的,这样设计提示性材料,“掩盖了行动主观性的一面”[1];由于不同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不同,他们在完成相同工作活动时所设计的行动方案是不同的。
这样就会造成有些引导性材料对某些学生是多余的,而对有些学生非常必需的引导性材料又是缺失的,这样的引导性材料就会降低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提升。
教师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师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教育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继承的关系,引起了个人越来越多的思考。
一是教育改革与继承的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教育改革与继承的关系越来越凸显出来。
改革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进步,而教育改革不言而喻也是指教育的提升和进步。
万事万物皆有源。
改革的源头就是继承。
事物都在变化中求进步,而进步亦非空穴来风,是有传统继承做基础的。
从传统继承中弃糟粕取精华,才是改革的根本途径。
而改革又是传统被继承和发扬的最直接写照。
传统继承是基础,改革是教育提升的动力和必然趋势。
对不适应现今社会的传统教育要加以批判扬弃,对有益的优秀教育传统必须加以总结继承。
二是事务与业务的关系。
2013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提出了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并将这六项职责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
这就要求校长给自己定好位,要努力做称职的领导者、大胆的示范者、深邃的思想者、执著的研究者、问题的发现者,“既出得了厅堂,又下的了厨房”。
切不可使自己陷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而使自己逐渐远离书本、选离课堂、选离教科研,使自己成为“门外汉”。
三是管理与解放的关系。
这里指的是低位的规范管理与高位的激发解放。
低位的规范管理针对的是群体的大多数与个体发展的初阶段;高位的激发解放,针对的是群体的优秀少数与个体发展的高阶段。
所以,管理与解放并不是一对完全矛盾体,关键在“人”。
管理的是解放的必经阶段,解放是管理的目标追求。
管理的结果也可能是解放,解放的结果也可能是加强管理,关键是对师生的发展有利就行。
四是教育自觉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教育自觉源于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知、浓厚的教育情怀以及勇于担当的教育良知(即理、情、义三个方面)。
社会需求来自源于家长的强烈倾向与社会的现实性需要。
在大趋势上,教育自觉与社会需求是一致的,教育自觉反映的就是社会的需求。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1.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之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培养。
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信和互动。
2. 同事关系同事关系是教师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
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合作、支持和互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处理同事关系时,教师应注重团队协作,相互尊重、关心和支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 家校关系家校关系是教师工作中的另一对重要的人际关系。
家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助于促进家长、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在处理家校关系时,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共同协调解决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的问题。
4. 教育部门关系教师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对教师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部门在政策制定、教学指导、专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导。
良好的教育部门关系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在处理教育部门关系时,教师应关注教育政策和法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以上所述是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师需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和教育部门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以更好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果。
教学中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教学中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
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都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每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突出。
出现差异是客观事实,那么如何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呢?一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这些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评价时,可以对这些学生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是采用小组教学方式,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
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指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所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般而言,为此而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以《标准》为依据,领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状态;等等。
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就形成了一个“预设”方案。
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口诀
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口诀
1.知与能: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应当平衡发展。
2. 质与量: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学量。
3. 教与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4. 考与教:教学目标和考试内容要相一致,不应当出现脱节现象。
5. 个与群: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6. 理论与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7. 热情与冷静:教学应当充满热情,但也要冷静客观地处理教学问题。
- 1 -。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一篇: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前,教师要弄懂一切。
课上,教师要懂装不懂,把问题、困惑摆在学生面前,“激”他们出学法,出思路,出智慧。
教师要为学让时空,把尽量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让舞台,把尽量多的表现机会留给学生。
2.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知识要靠一定的练习转化为能力。
练什么,怎么练呢?既要讲究练的质量,又要讲究练的策略:精练、巧练、活练,以一当十的练。
不搞题海战术,不搞重复练习,不靠家长帮练。
3.处理好学与评的关系学生学的情况,经常要得到来自教师的评价。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工作汇报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工作汇报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向领导汇报工作对于每个机关干部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它既是要事也是常事;既是大事,也是小事。
汇报得好,重点突出、干净利索,领导自然就会满意。
汇报得不好,遮遮掩掩,眉毛胡子一把抓,领导听了之后往往不知所云。
下属在向领导汇报工作应该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处理好真与假的关系,切忌无中生有向领导汇报工作,无论怎么加工润色,怎么讲求技巧方法,都要遵循一条首要的原则,那就是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态度。
一定要把汇报内容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数据翔实的基础之上,绝不能随意编造和歪曲事实,不能把工作成绩中明明不属于自己的部分记在自己身上,或者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更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欺骗领导。
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切忌面面俱到要先讲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再讲次要的;先谈结论,然后补充论据说明;先提问题,然后再罗列出解决方案,供领导分析参考和做出决策。
大多数的领导都是希望首先知道自己单位目前所取得的成绩,然后就是本单位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最后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下属,在汇报之前,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争取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为有效的汇报,不要拖沓冗长。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关系之一、教师要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同事关系:在学校里,教师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工作。
教师之间的同事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3.家校关系: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之一、教师要与学生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努力。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定期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
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班级中,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关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支持。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积极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尊重。
5.教师与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教师的工作受到所在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支持。
教师要与教育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机构的教研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教育机构也可以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支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处理好以上几种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与学生、同事、家长、学生之间以及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工作中需要处理好许多对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等。
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
在与学生相处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模范。
对待学生要公正平等,不偏不倚。
也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
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同事关系也是教师工作中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关系之一。
在学校里,教师一般都是以班集体的形式来工作的。
在工作中需要和同事们进行良好的合作。
教师要学会团结同事,协作共事。
在遇到工作上问题时,要与同事们共同商讨,互相支持,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也要尊重同事们的个人空间,不干涉他们的私事,保持适当的距离。
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家校关系是教师工作中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关系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形成紧密的联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是学生的第二教育场所。
教师需要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每逢家长会,教师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在学校进行各种活动时,也要邀请家长前来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这样,学校和家庭就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学校和社会的关系也是教师在工作中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关系之一。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
学校要能够积极面向社会,与社会各界进行积极合作。
与社会各界合作,可以帮助学校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
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或者升学。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教师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工作中,教师需要处理好许多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教师的工作成效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围绕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展开讨论。
教师需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教育者,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因此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教师需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中的一员,他们需要与其他老师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尊重他人的工作,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同事们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相互之间要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协作,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只有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师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需要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长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和成长。
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耐心解答家长们的疑问,使家长们更加放心。
教师还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培养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教师需要处理好与学校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学校和社会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托和舞台,教师需要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
教师要服从学校管理,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也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争做社会的模范。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1 在任务的设置中把握好单元任务和整体任务的关系计算机实操课程的每一个课题都有其完整的教学内容,如WORD,EXCEL 等,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
这每一个类型的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任务,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个课题后要达到的目标。
由于解决这个任务要涉及到该课题的许多知识点,通常是许多课时甚至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任务和每一节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单元任务与整体任务脱节或毫无关系。
单元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
例如,在EXCEL工作簿操作中,整体任务是要求同学们能使用它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完成一份完整的学生情况登记表,包括成绩表的填表,成绩计算,统计图形等等。
而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如:学习使用求和计算公式SUM(),填充柄的使用等等。
单元任务设置以整体任务为例,每次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或一部分问题,这样不仅使得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显得有连贯性、系统性,而且当所有问题解决以后,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自然水到渠成。
2 在任务的设置中把握好基本任务和创新任务的关系设计基本任务的目的是要解决本节课的问题,难度不要过大,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同学们能运用本节课所教的知识完成任务即可,因此基本任务常常设置的是限制性任务。
相对于创新任务而言,基本任务可以是一种模仿性的任务,甚至可以让学生再重复老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操作。
因此,我们在基本任务中将成绩表的填表设置为限制性的任务,在其基础上要求求和计算公式SUM()的使用,而将填充柄这类衍生应用设定为创新任务,求平均值等公式计算则可以由学生自行提出并解决。
相对于限制性的基本任务而言,创新任务应该是一种可扩展性的任务。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成功的范例,比如某商场销售统计表、民航航班旅客表等,让学生去欣赏和体会,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以后有自己的自由创作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转变教学行为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2019.09B ·(理论)·转变教学行为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邓光强【摘要】教学是有效互动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层次差异,处理好目标与学情的关系,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要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切实转变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让课堂达成高效。
【关键词】教学行为中职数学教学关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1910(2019)09B-0021-02对中职学生来说,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是学习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但在不少职业学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依然存在。
以中职数学为例,因为学科本身有一定抽象性,给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要改变这种现象,破解中职数学教学的难题,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行为,重构课堂生态,充分彰显数学学科知识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实现以上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处理好目标与学情的关系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除了依据教材、立足学科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中职数学教师大多非常敬业,每天除了要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给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虽然工作繁忙,但往往效率不高,学生掌握程度有限,课堂效益较低,数学依然让不少中职学生“望而却步”。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忽视了学生的现有情况。
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首先就得从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开始。
以高教社出版的《数学(基础模块)》第三章第一节“函数的概念”为例,在第一次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有关知识,就理所当然地将教学目标定为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重点讲解集合的有关内容。
课堂上,我按照书本上的定义讲解函数的概念,利用集合知识重新认识函数、研究函数,并通过实际例子了解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当我提问“什么是函数”时,学生搞不清楚函数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大多一脸茫然,即使是班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无法准确回答。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书育人的责任,还需要妥善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和上级的关系。
以下是教师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基本关系,教师需要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在认知、学习和兴趣方面各有特点,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
2.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3.建立互信关系:教师应当坦诚待人,和学生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意见和反思,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进行学习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家校关系家校关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教师需要通过积极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和合作,建立家校共育、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家校一体的育人格局。
在处理家校关系时,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积极沟通:教师应当关注家长的关切和需求,积极沟通家校信息和教育理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表现。
2.建立信任:教师应当在处理家长关注的问题时,采取与家长平等、客观、真诚、尊重的态度,建立互信的家校合作关系。
3.共同育人:教师应当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和发展方向,参与并引导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共同育人实现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整合和协作。
三、同事关系同事关系是教育工作中的协作关系,教师需要与同事建立友好、互助、支持和鼓励的工作关系,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在处理同事关系时,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尊重差异:教师应当尊重同事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意愿,避免对同事的工作进行过度干涉和批评,避免导致人际冲突和工作运转障碍。
课堂教学须处理好六对关系
课堂教学须处理好六对关系第一,目标与任务。
一般而言,目标相对宏观与笼统。
比如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果简单照搬课标,将其作为教学或学习的目标,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很难落地。
此时教师在课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课标相关要求进行分解细化,转化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或学习任务。
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一节课必须掌握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水平。
目标不等于任务,但两者之间联系密切。
第二,主干与基础。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并教会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抓实学科主干,形成体系结构。
重点掌握学科核心内容与基本常识。
对一些细枝末节或无关紧要的知识,不再过多笔墨。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准确梳理并提炼出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主干知识,弄清楚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以一种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与整理,从而给学生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内涵与外延。
教师对重点内容与重要概念尽可能说清讲透。
内涵,多指事物的特征、本质、实质之类;外延,常指事物的表现、形式、联系等。
针对某一具体内容或概念,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将其内涵与外延以通俗易懂的学科语言解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讲解外延时,无须过多联系,没必要无限扩大范围。
毕竟课堂时间有限,不允许这样做。
抓住关键与核心即可。
第四,多元与个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很多,究竟选择哪一种,这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校情学情,并非越多越好,更不能不切实际,想到一出是一出。
还有课堂小结、当堂反馈等环节,评价要多元,形式要多样。
切忌教师包办代劳。
任何没有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教学过程与环节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堂反馈评价,也不只是做练习这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就是最好的。
第五,课件与板书。
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形象,视觉冲击力强等优势,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与使用。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倘若课件PPT张数过多,就会喧宾夺主、来去匆匆,无法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思考与记录整理。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师在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好很多关系,其中有几对关系尤为重要。
这些关系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工作状态,更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在教师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
这对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作为老师,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成绩差异而歧视对待。
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这样可以有效地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应该尽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更加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育,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与家长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
教师应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家长也应该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和家长交流时,教师要做到耐心倾听,尊重家长的意见。
教师也要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要求,与家长一起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在学校中,教师要和同事们共同工作,形成良好的师道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教育工作努力。
在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时,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与同事们和睦相处。
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沟通、积极解决,避免矛盾的发生。
教师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与同事共同商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办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几对关系处理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几对关系处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既有经验和心理反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的确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同时,我也看到部分教师的课堂行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关系的处理上。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与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在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它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着眼于教而落脚于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
新课程中以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依据,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内容确定的教学目标,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然而,一些教师在利用新课程进行实际教学时,却忽视了这一点,使教学目标游离于课堂之外。
他们认为新课程强调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既有经验,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只要在此基础上去组织课堂教学,而不必过多去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想知道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学过程变成了开无轨电车,导致教学结构极其松散,教学内容极不确定。
这里我要提醒各位要注意的是:一节课中所学的知识,一般是由若干知识单元组成的,各个知识单元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有的属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是要求掌握的;有的则属于一般的事实性知识或当前学习阶段只需要知道还无需掌握的知识,教学目标中只要求了解。
而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角度不同,层次上也有差别。
不知道这节课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而一味强调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因此,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特点确定当前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目标的达成程度及实现的方式方法上,要尽量多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其能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学校应帮助教师调适四种关系
学校应帮助教师调适四种关系作为教师,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调适四种关系,包括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以及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因而学校在提供各种教学资源的也应该重视教师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调适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双方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和兴趣爱好,并且能够用适当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效的交流技巧和沟通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调适与同事的关系。
教师们在同一个学校工作,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校还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加强教师之间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互助合作,营造出一个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教师团队。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调适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学校可以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还可以加强家校合作的建设,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努力。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调适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
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加强管理者对教师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教师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学校还可以加强管理者对教师的关怀和激励,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1 在任务的设置中把握好单元任务和整体任务的关系
计算机实操课程的每一个课题都有其完整的教学内容,如word,excel等,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
这每一个类型的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任务,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个课题后要达到的目标。
由于解决这个任务要涉及到该课题的许多知识点,通常是许多课时甚至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任务和每一节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单元任务与整体任务脱节或毫无关系。
单元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
例如,在excel工作簿操作中,整体任务是要求同学们能使用它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完成一份完整的学生情况登记表,包括成绩表的填表,成绩计算,统计图形等等。
而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如:学习使用求和计算公式sum(),填充柄的使用等等。
单元任务设置以整体任务为例,每次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或一部分问题,这样不仅使得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显得有连贯性、系统性,而且当所有问题解决以后,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自然水到渠成。
2 在任务的设置中把握好基本任务和创新任务的关系
设计基本任务的目的是要解决本节课的问题,难度不要过大,要
求不能过高,只要同学们能运用本节课所教的知识完成任务即可,因此基本任务常常设置的是限制性任务。
相对于创新任务而言,基本任务可以是一种模仿性的任务,甚至可以让学生再重复老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操作。
因此,我们在基本任务中将成绩表的填表设置为限制性的任务,在其基础上要求求和计算公式sum()的使用,而将填充柄这类衍生应用设定为创新任务,求平均值等公式计算则可以由学生自行提出并解决。
相对于限制性的基本任务而言,创新任务应该是一种可扩展性的任务。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成功的范例,比如某商场销售统计表、民航航班旅客表等,让学生去欣赏和体会,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以后有自己的自由创作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并且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布置考核要求。
比如搜集建立一个数据处理比较复杂的数据表,那其中肯定有些分析需要使用未学过的函数,使他们在课堂外有可能处理更多的实际问题。
在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我们从限制性的基本任务到可扩展性的创新任务,从已学过知识的运用到新知识的自学,多层次、多任务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目的。
我们觉得“任务驱动”在excel这类实操课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总结评价的组织者;而学生能够设置的任务自主地增强学习动力,自主获取知识、获取
实践经验,并能在引导下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3 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关系
任务驱动教学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实施任务的指导者,学生是任务的主人。
教师的工作就是设计好教学支架,创设情景,设计好问题和提示,提示、点拨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能动地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设计环保刊头》一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教学要求和问题,整节课主要由学生自学、互学、助学来完成,教师似乎成了“旁者”,合作学习成为主要形式。
这样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4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的关系
4.1 教师的“教”。
由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模式,事实上我的网络教学环境也是按照这一教学模式来设计的,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这一作用,网络教学环境应实现:
4.1.1 教师应能控制教学进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能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而且还要适
度控制学生在某一模块的学习时间,不能让学生在某一模块中消耗大量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1.2 教师要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可以有助于教师更为合理地调控教学进度,有重点地讨论相关问题,为此网络教学环境的每一模块中设置了一个统计信息板,教师可以通过它掌握学生在当前模块中活动的情况,分析全班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掌握程度。
4.1.3 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帮助。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十分重要,事实上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多同学需要教师的帮助,显然一位教师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给全部有疑问的同学提供帮助,为此我在此网络教学环境中设计帮助系统,学生除了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外,还可以利用帮助系统来获取相关的帮助信息,这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4.1.4 教师要促进学生去探究。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它学科上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是在讨论区中就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去探究的主题,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4.2 学生的“学”。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4.2.1 要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多次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所提供的帮助系统及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自主地学习各模块的内容。
4.2.2 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和课堂教学过程等多方面地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良好的教学任务与讨论主题,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等等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2.3 要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设计教学任务或讨论主题时,不能只是一些毫无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简单技能操作任务,这些任务或主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和趣味性,要让这些任务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把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更广的领域,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5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关系
评价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能反映学生各层面上的发展过程的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等。
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淡化比较,
客观评价不同学生的发展进程,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学业成绩与质性描述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度和谐统一。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突出学生的优势方面为主的激励型方法、或者推动学生在不足方面获得发展的改进型方法、或者兼而有之的综合型方法等。
注意促进每一学生的优势品质向不足方面迁移,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终结性的评价只反映学生的自身的进步程度与实际水平,作为下一步学习的起点,而不进行学生间的横向比较。
5.1 教师对学生“学”的评价。
在“基本知识模块”、“实践操作模块”中设置一些相关知识的问题(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每当学生解决问题后会得到相应的积分。
在“实践操作模块”中对学生提交的作业经批改后也出相应的积分。
在“讨论区模块”中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如果是“精华帖”则给出一定的积分(等级),如果是“灌水帖”则要扣出相应的积分。
在“课堂反馈模块”中设置一些有关本节知识的练习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在此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按s形规则分组),当同组的同学有三分之二人数答对,则全组成员得到相应的积分,否则不得分。
5.2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主要在“讨论区模块”中,学生可以
对其它同学的发言表示认可(发表扬信),如果此发言认定为“精华帖”,则该发言的学生会得到相应的声望点数,增加积分。
还可以对同学所发表的作品作出评价。
5.3 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在“实践操作”模块中完成操作任务而提交的作品,以及在讨论区中的发言和发表的作品,即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表现,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所作出的一种评价和认可。
5.4 学生对教师“教”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教”的一个最好的评价,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讨论区中发表一些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