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病机
第十四单元病机题库1-2-10
第十四单元病机题库1-2-10问题:[单选,A1型题]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E.阳气的盛衰问题:[单选,A1型题]阳盛格阴的证候是A.真热假寒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证A.真热假寒证: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
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阳热内盛,阳气闭郁于内,不能布达于四末而形成,或者阳盛于内,拒阴于外,故也称为“阳盛格阴”、根据其阳热闭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点习惯上又把它叫“阳厥”或“热厥”。
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
B.虚热证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所致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C.真寒假热证:是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的证候。
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故又称“阴盛格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形成虚阳浮越阴极似阳的现象,D.虚寒证是由于体内阳气虚衰所致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精神不振,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质淡嫩,脉微沉迟无力。
E.寒热错杂证: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呈现寒热交错的现象,称为寒热错杂。
寒热错杂有上下寒热错杂和表里寒热借杂的不同。
问题:[单选,A1型题]真热假寒的病机是A.阴盛格阳B.阳盛格阴C.阳虚阴盛D.阴虚阳盛E.阴损及阳真热假寒内热炽盛而外见寒象的证候。
邪热内盛,阳气郁闭格阴于外,以四肢厥冷,恶寒甚至寒战,而兼壮热口渴,胸腹灼热,烦躁不宁,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证候。
即阳证似阴。
因内热过盛,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
/ 性感美女热舞问题:[单选,A1型题]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是A.阳盛则阴病B.阴盛则寒C.阳虚则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阳盛格阴,是指阳盛已极,阻拒阴气于外,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一种病理变化。
阳盛格阴是由于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致。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掌中宝(202x)》读书笔记模板
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与特征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 (二)藏象的基本概念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五)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一痔 二息肉痔 三肛隐窝炎 四肛痈 五肛漏 六肛裂(钩肠痔、裂痔) 七脱肛(直肠脱垂) 八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一子痈(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二子痰(附睾结核) 三阴茎痰核 四尿石症 五精浊(前列腺炎) 六精隆(前列腺增生症)
一股肿(血栓性深静脉炎) 二青蛇毒(血栓性浅静脉炎) 三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四臁疮(下肢慢性溃疡) 五脱疽
湿药
第十单元化湿药
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 药
第十二单元温里药 第十三单元理气药
第十五单元驱虫药
第十四单元消食药
第十六单元止血药
0 1
第十七单元 活血化瘀药
0 2
第十八单元 化痰止咳平 喘药
0 3
第十九单元 安神药
0 4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0 6
第二十二单 元补虚药
0 5
第二十一单 元开窍药
第二十四单元攻毒 杀虫止痒药
(一)上焦病证 (二)中焦病证 (三)下焦病证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一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中医诊断的思维过程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第二单元中药的作用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 禁忌
第五单元中药 1
的剂量与用法
第六单元解表 2
药
3 第七单元清热
药
4 第八单元泻下
药
5 第九单元祛风
中西医大纲变化对比
一、整体变化情况:除《中药学》外,其他科目均有变化,其中变化最少的是针灸学,变化基本上可以忽视。
二、各科目变化的情况:1.《中医基础理论》变化主要为增加了很多原文,另外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知识做了一些调整。
2.《中医诊断学》增加了一些内容,同时也删除了部分内容,整体变化不大。
3.《方剂学》增加内容不多,主要是对原有知识做了一些调整。
4.《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原有的内容之上增加了疾病的证候、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另外对部分内容做调整较多。
5.《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增加内容较多,删除较少,调整的内容所占比例也较多。
6.《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此科目变化主要集中在方药的加减、一些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病因上增加了另外的要点。
其他的是在原有内容上进行了文字上的调整。
7.《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此科目变化的内容主要是疾病的证候、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进行了内容的调整及增加。
8.《针灸学》:仅有两处变化,均为文字书写上的变化,无关紧要,可以忽视。
9.《诊断学基础》增加内容较多,调整的内容次之,删除的内容极少。
10.《药理学》:变化集中在一些药物的作用上,进行了调整及增加了其他内容。
11.《传染病学》:只有五点内容的变化,各有两处内容进行了增加和删减,比较重要的变化是传染病分类的数值变化。
12.《医学伦理学》:在原有的内容上增加了其他的要点,同时有些内容进行了调整。
医考园13.《卫生法规》:此科目变化较大,主要的变化单元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在相关的单元细目下增加了很多的内容。
将会是2015年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
9 如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冬病夏治,夏病冬养"之法,调养"能夏不能冬""能冬不能夏"之人。
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降是下降,沉是向内沉于里4.在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应用914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分级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第1页/共41页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及掌握水平分期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肺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结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第2页/共41页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第3页/共41页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4页/共41页其次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力衰竭要点:1.基本病因与诱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型4.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细目三:慢性心力衰竭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第5页/共41页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发生气制2.心律失常的分类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心电图诊断5.西医治疗第6页/共41页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心电图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心脏性猝死要点:1.定义和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7页/共41页7.预防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血压分级及危急分层)6.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危急因素2.西医分型3.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第8页/共41页细目十: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心肌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第9页/共41页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十二:心脏瓣膜病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第10页/共41页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慢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消化性溃疡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变化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转移途径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肝硬化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上消化道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肾病综合征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生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尿路感染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急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细目五:慢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白细胞削减症与粒细胞缺乏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四:急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特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辨证论治细目二:亚急性甲状腺炎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糖尿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分类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四: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水、钠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2.钾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3.常见酸碱平衡失调(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脑血管病要点:1.常见病因2.危急因素3.中医对脑血管疾病的熟悉细目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脑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脑栓塞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六:腔隙性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脑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血管性痴呆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Alzheimer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帕金森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四:急性冷静催眠药中毒要点: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第十单元内科常见危重症细目一:休克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休克分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中暑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及鉴别诊断5.治疗第十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1.感冒的概念2.感冒的病因病机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感冒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喘证要点:1.喘证的概念2.喘证的病因病机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喘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心系病症细目一:不寐要点:1.不寐的概念2.不寐的病因病机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不寐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厥证要点:1.厥证的概念2.厥证的病因病机3.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厥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脾系病症细目一:痞满要点:1.痞满的概念2.痞满的病因病机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痞满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腹痛要点:1.腹痛的概念2.腹痛的病因病机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腹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三:泄泻要点:1.泄泻的概念2.泄泻的病因病机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泄泻的辨证论治细目四:便秘要点:1.便秘的概念2.便秘的病因病机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便秘的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肝系病症细目一:胁痛要点:1.胁痛的概念2.胁痛的病因病机3.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胁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二:积聚要点:1.积聚的概念2.积聚的病因病机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积与聚主症特点与病机异同5.积聚的辨证论治细目三:鼓胀要点:1.鼓胀的概念2.鼓胀的病因病机3.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鼓胀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眩晕要点:1.眩晕的概念2.眩晕的病因病机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眩晕的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肾系病症细目:水肿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病机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水肿的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1.郁证的概念2.郁证的病因病机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郁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血证要点:1.血证的概念2.血证的病因病机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血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病因病机3.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痰饮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自汗、盗汗要点:1.自汗、盗汗的概念2.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3.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细目五:内伤发热要点:1.内伤发热的概念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虚劳要点:1.虚劳的概念2.虚劳的病因病机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虚劳的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痿证要点:1.痿证的概念2.痿证的病因病机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痿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腰痛要点:1.腰痛的概念2.腰痛的病因病机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医内科常见病
第一单元感冒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时行感冒——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有传染性强,流行性强,发病集中,易感人群是老年人和儿童。
源流1.感冒病名出自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2.林佩琴《类证治裁·伤风》提出“时行感冒”病名3.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论述了“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第二单元咳嗽临床表现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源流1.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2.《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3.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第三单元哮病临床表现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源流1.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
2.元·朱丹溪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哮喘专主于痰”。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3.明·虞抟《医学正传》将哮与喘作了明确区分“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
第四单元喘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源流1.《内经》对喘证的名称、症状、体征、病因、病位论述最早。
2.《景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为喘证的辨证纲领。
第五单元肺痈临床表现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源流1.肺痈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2.《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肺排脓,活血消痈,为后世治疗本病的要方。
3.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将肺痈分为初起、已成、溃后三个阶段,在治疗上提出:初起——解散风邪,或实表清肺;继则——滋养肺阴,或降火益阴;脓成——平肺排脓;溃后正虚——补肺健脾第六单元肺痨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源流1.元·葛可久《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21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根底理论?2021 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 - ?中医根底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点要点:1.整体观点的概念2.整体观点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根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点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根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根底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根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根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根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根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根底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 热) 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根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根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缺乏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缺乏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炽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那么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那么要点:1.治病求本、治那么、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那么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根本因素。
中医病因病机—病机(中医基础课件)
卫气营血传变
• 顺传多为渐传 卫分——温病初期阶段,病在肺卫 气分——温病中期,病在肺、胃、肠、胆、脾
营分——温邪深入里,温病严重阶段,病在心与心 包。
血分——温病的晚期,病在心、肝、肾 • 温病四个病理阶段,若病由营血出卫气,则由重转
轻。 • 逆传——多为暴发形成——邪入卫分后,不经气
分而直接深入营血分。
饮食不节 气逆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痰浊阻滞
肺气上逆:气喘,胸闷。
(3)气陷 概念: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多由脾气 虚转化而来。 清气不升:眩晕,倦怠。 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
垂,久泻脱肛。少腹重坠,便意频频。
(4)气闭:气机突然闭阻不通的病理变化。
病机
病机与病机学概念
•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病 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 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 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 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
• 病机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 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包括疾 病发生的机理、病变机理及传变的机理)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实的病机
含义 特点 形成 表现
邪气盛则实
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理状态。 邪气较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的一系列证 候。 外感六淫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体内 的内伤病。 体质壮实,精神亢奋,壮热烦躁,疼痛拒按,二 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四)阴阳格拒
概念:阴或阳一方偏盛至极,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 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 假寒之证。 包括:阴盛格阳,简称格阳。
中医内科A1型题1导致感冒的主因是A寒邪B热邪C风邪
中医内科A1型题:1.导致感冒的主因是A.寒邪B.热邪C.风邪D.湿邪E.暑邪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一单元感冒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感冒的常见病因考察点:感冒的常见病因难易程度:★?2.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内伤咳嗽的常见病因A.情志刺激B.饮食不节C.过劳努伤D.肺脏虚弱E.久病伤阴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单元咳嗽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考察点: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难易程度:★3.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A.外邪侵袭,肺失宣降B.肺失宣肃,肺气上逆C.痰气搏结,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答案:C 大纲内容:第四单元哮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考察点:哮证的主要病机难易程度:★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虚喘的特有症状A.呼吸浅短难续B.呼出为快C.气怯声低D.深吸为快E.遇劳加重答案:B 大纲内容:第五单元喘证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喘证的诊断要点考察点:虚喘和实喘的诊断要点难易程度:★5.肺胀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A.气滞、血瘀、水饮B.气滞、水饮、痰浊C.痰浊、水饮、血瘀D.痰浊、寒邪、血瘀E.风邪、痰浊、水饮答案:C 大纲内容:第六单元肺胀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考察点:肺胀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难易程度:★6.痰饮的治疗原则是A.宣肺B.健脾C.温化D.补肾E.发汗答案:C 大纲内容:第八单元痰饮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本病总的治疗原则考察点:痰饮总的治疗原则难易程度:★7.治疗尿血肾气不固者,应首选A.六味地黄丸B.十灰散C.春泽汤D.保真汤E.无比山药丸答案:E 大纲内容:第十单元血证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方药难易程度:★8.胸痹的病机,总属A.气血失和B.寒热错杂C.气血两虚D.本虚标实E.上盛下虚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二单元胸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胸痹病机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考察点:胸痹总的病机,虚实两者的转化难易程度:★9.厥证的基本病机是A.气虚下陷,清阳不升B.气机逆乱,升降乖戾C.痰随气升,上蒙清窍D.失血过多,气随血脱E.气血凝滞,脉络瘀阻答案:B 大纲内容:第十四单元厥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厥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考察点:厥证的基本病机难易程度:★10.治疗郁证日久,阴虚火旺者,应首选A.丹栀逍遥散B.知柏地黄丸C.天王补心丹D.六味地黄丸E.滋水清肝饮答案:E 大纲内容:第十五单元郁证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本病实证、虚证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虚证常见证候的主症和方药难易程度:★★11.治疗狂证火盛伤阴者,应首选A.二至丸B.六磨汤C.温胆汤D.二阴煎E.养心汤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六单元癫狂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狂证中的痰火上扰和火盛伤阴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火盛伤阴的主症和方药难易程度:★12.呕吐的基本病机是A.肝气犯胃,胃气上逆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C,食滞伤胃,胃失和降D,外邪犯胃,胃失和降E.脾胃受损,胃失润降答案:B 大纲内容:第二十单元呕吐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考察点:呕吐的基本病机难易程度:★13.呃逆的基本治法是A.理气化瘀降逆B.疏肝解郁降逆C.和胃降逆止呃D.健脾温中止呃E.清热和胃止呃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十一单元呃逆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呃逆的治疗原则及其方法考察点:呃逆的基本治法难易程度:★14.治疗久泻不止,不宜过用A.健脾B.补肾C.升提D.固涩E.分利答案:E 大纲内容:第二十二单元泄泻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考察点:久泻的治疗原则难易程度:★★15.疫毒痢的治法是A.清热解毒化湿B.活血解毒和胃C.凉血清热利湿D.清热利湿和胃E.清热凉血解毒答案:E 大纲内容:第二十三单元痢疾细目四:辨证论治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疫毒痢的治法难易程度:★16.腹痛的基本病机是D中内第二十四单元细目二要点2A.肝脾不和,胃气郁滞B.肝气郁结,胃失和降C.肝脾湿热,络脉不和D.脏腑失和,气血不畅E.脾胃失和,瘀血阻滞答案:D 大纲内容:第二十四单元腹痛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考察点:腹痛的基本病机难易程度:★17.治疗腹痛饮食积滞重证,应首选A.保和丸B.越鞠丸C.枳实导滞丸D.枳术丸E.木香顺气丸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十四单元腹痛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寒邪内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饮食积滞、气滞血瘀证腹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治疗腹痛饮食积滞的主症、方药和随症加减难易程度:★★18.黄疸最具特征的表现是A.面黄B.目黄C.小便黄D.恶心纳呆E.腹胀呕吐答案:B 大纲内容:第二十七单元黄疸细目一:概述要点:黄疸的概念考察点:难易程度:★19.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是A.神志不清B.半身不遂C.语言不利D.肢体软瘫E.口舌歪斜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二单元中风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考察点: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难易程度:★20.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肾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五单元水肿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水肿的病机要点,肺、脾、肾与水肿的关系考察点:肺、脾、肾是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难易程度:★21.与石淋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病机是A.脾虚中气下陷B.肾虚下元不固C.湿热蕴结下焦D.热盛迫血妄行E.气郁化火伤阴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三十六单元淋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淋证的病机要点及转化考察点:石淋的病机要点难易程度:★★22.癃闭的病位虽在膀胱,但与本病关系密切的脏腑还有A.肺、脾、肾、三焦B.肺、肾、胃、三焦C.肝、脾、肾、小肠D.肺、脾、胃、三焦E.肺、脾、肝、小肠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七单元癃闭细目二:病因病机癃闭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考察点:与癃闭关系密切的脏腑难易程度:★23.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消渴发病的主要病机A.燥热B.气虚C.阴虚D.血瘀E.水停答案:E 大纲内容:第三十九单元消渴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消渴的常见病因考察点:消渴发病的主要病机难易程度:★★24.治疗行痹,应首选A.乌头汤B.薏苡仁汤C.防风汤D.宣痹汤E.白虎加桂枝汤答案:C 大纲内容:第四十单元痹证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行痹的治疗汤药难易程度:★25.治疗阴虚发热,应首选A.六味地黄丸B.一贯煎C.清骨散D.二阴煎E.三圣散答案:C 大纲内容:第四十二单元内伤发热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气虚、肝郁、瘀血、血虚和阴虚发热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阴虚发热的治疗汤药难易程度:★★26.治疗虚劳脾胃阴虚者,应首选A.玉女煎B.益胃汤C.沙参麦冬汤D.麦门冬汤E.一贯煎答案:B 大纲内容:第四十三单元虚劳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方药考察点:治疗虚劳脾胃阴虚的药物难易程度:★★27.治疗虚劳心阳虚者,应首选A.桂枝甘草汤B.苓桂术甘汤C.拯阳理劳汤D.炙甘草汤E.人参养荣丸答案:C 大纲内容:第四十三单元虚劳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方药考察点:治疗虚劳心阳虚的药物难易程度:★★★A2型题:28.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疼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十四单元肝系病证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十四单元肝系病证[单选题]1.鼓胀的病变脏器主要在于A.肝肾B.脾肾C.肝脾D.肺脾肾E.肝脾肾正确答案:E参考(江南博哥)解析:鼓胀形成,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关键。
掌握“鼓胀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及辨证论治”知识点。
[单选题]2.下列哪项不是鼓胀的病因A.酒食不节B.情志刺激C.外感六淫D.病后续发E.虫毒感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鼓胀的发生,来势缓慢,病因虽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等有关,但它的直接原因当责之于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迁延日久,使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鼓胀。
掌握“鼓胀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及辨证论治”知识点。
[单选题]3.中满分消丸主要用于A.鼓胀之气滞湿阻证B.鼓胀之水热蕴结证C.鼓胀之水湿困脾证D.鼓胀之阳虚水盛证E.鼓胀之阴虚水停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鼓胀水热蕴结证证候: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掌握“鼓胀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及辨证论治”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哪些不是血臌的特征A.脘腹坚满B.青筋显露C.痛如针刺D.面颈部赤丝血缕E.腹膨大如蛙腹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是为“血臌”。
掌握“鼓胀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及辨证论治”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哪项不是气臌的特征A.嗳气或矢气则舒B.腹部按之空空然C.腹部膨隆D.腹皮青筋显露E.叩之如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臌”。
掌握“鼓胀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及辨证论治”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A.胁肋灼热胀痛B.口苦口黏C.小便黄赤D.舌红少苔E.脉弦滑数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肝胆湿热胁痛是舌红苔黄腻,舌红少苔是肝络失养证的表现。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第一单元整体观念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十二经脉循环中的重要部门和交接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中医基础病机
基本病机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 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系统病机
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 络、形体官窍病机
症状病机 疾病传变 病证病机
疼痛病机、发烧病机、眩 晕病机
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 和三焦病机
感冒旳病机、哮喘病病机
中医病机学说旳特点
整体观
辩证观
立足整体联 络旳病理观
以整体联络和运动 变化观点认识和研 究疾病
(3)特点: 血液亏虚,功能减退
(4)体现: 面白无华或面色萎黄 唇、舌、爪甲色淡白无华 月经量少,甚至经闭 头目眩晕、四肢麻木、脉细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视物昏花、两目干涩
7.血瘀:
A、含义:血液运营缓慢或不流畅,甚至血液 停滞瘀结旳病 理变化。
B、成因: 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或外力挫伤,使血
1、含义:阴液亏损较甚,累及阳气化生不足,或阳气无 所依附而耗散,出目前阴虚旳基础上,又造成了阳虚, 形成以阴虚为主旳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阴液不足,则阳气无以化生,即“独阳不 长”。
3、临床体现:虚热与虚寒之象并见,但以虚热为主。
6.阳损及阴
1、含义:阳气虚损日久,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化 生不足,从而在阳虚基础出现上又造成了阴虚,形成 以阳虚为主旳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4.气逆
含义:气旳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或脏
腑之气逆乱不顺旳病理状态。
情志内伤
成因 饮食寒温不适 痰浊壅阻
特点 气机逆乱不顺
肺气上逆:咳逆上气。
体现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 肝气上逆:头痛、头胀、面红目 赤、甚至咯血吐血、昏厥。
含义 气虚升举无力,反而下降旳一类
病理状态。
成因
5.气陷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脾气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课件
• 发病机理—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因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 酒、葱、蒜等可通过酒精或挥发刺激物质直 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 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
医学课件
30
• 药复——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 失当,而致复发者。
• 情志致复——因情志因素引起疾病复发者。 如癔病、癫狂、梅核气。
• 环境变化而复发——因自然环境变化而导 致旧病复发,如肺胀(肺气肿)、荨麻疹 等
•
宋、金元时期病机的丰富:
宋·钱乙在《小 儿药证直诀》 中详细论述小 儿疾病病机特 点为:“易虚 易实”,“易 寒易热”及小 儿五脏病机。
刘完素,补充了燥气为病的病机特点,并 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
热甚”的著名论点,论述了火热机。
李东垣提出“阴火”的病机概 念
朱丹溪倡“相火论” 提出: “阴虚火旺”的病机。 “六郁”病机。 即气、血、湿、火、痰、食六郁学 说
•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实际上 是指临床症状的轻重交替,如哮喘。
医学课件
28
复发的诱因
• 复感新邪——因感受外邪致疾病复发者。其 机理是新感之邪助长体内病邪,或引动旧病 病机,从而干扰或损害了人体正气,使原来 的病理过程再度活跃
• 食复——因饮食不和而致复发者。饮食不节 可致脾胃病复发,鱼虾海鲜可致瘾疹和哮喘 病复发,饮酒和过食辛辣之品可致痔疮、淋 证复发 (发物)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 虚”。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中医作为中国专门研究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病机十九条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和解释。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解读中医病机十九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
一、中医病机的概念中医病机是指中医对于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机理的认识和归纳总结。
中医病机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外感病机、内伤病机、六淫病机和情志病机。
二、外感病机1.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是外感病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2.外感病机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关,抵抗力强的人不易受外邪侵袭。
3.外感病机与季节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和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三、内伤病机1.内伤病机主要是指由于内部因素引起的疾病,如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情绪波动等。
2.内伤病机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脏腑功能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内伤病机的诊断主要通过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方法进行。
四、阴阳病机1.阴阳病机是中医病机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
2.阴阳病机是指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导致的疾病,3.阴阳病机的调理主要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
五、六淫病机1.六淫病机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引起的疾病。
2.六淫病机主要与气候和环境因素有关。
3.六淫病机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针灸、艾灸等方法进行。
六、情志病机1.情志病机是指由情绪变化引起的疾病。
2.情志病机主要与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有关。
3.情志病机的调理主要通过调节情绪、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
七、病机的发展过程1.病机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发病、发展和转归三个阶段。
2.发病阶段是指疾病从潜伏期到临床症状出现的过程。
3.发展阶段是指疾病逐渐加重和恶化的过程。
4.转归阶段是指疾病的康复或恶化过程。
八、病机的分类1.病机的分类主要有实病机、虚病机、寒病机、热病机、气滞病机、血瘀病机、痰湿病机、湿热病机、痰热病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病机一、A11、血燥生风的病因是A、产后恶露,日久不净B、热病后期,阴津亏损C、水不涵木,浮阳不潜D、生血不足或外伤失血E、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2、内伤病传变的形式包括A、脏与脏传变B、脏与腑传变C、腑与腑传变D、形脏内外传变E、以上皆是3、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次序是A、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C、太阴→太阳→少阴→阳明→厥阴→少阳D、太阳→太阴→阳明→少阴→少阳→厥阴E、太阴→阳明→厥阴→太阳→少阴→少阳4、“大实有羸状”的证候性质是A、真实假虚证B、实中夹虚证C、由实转虚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错杂证5、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B、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D、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E、以上均非6、气逆最常见的脏腑是A、肺、胃、肾B、心、胃、肝C、肝、胃、肾D、肺、胃、肝E、肝、肺、肾7、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为A、心、肺、胃B、肝、脾、肾C、肝、肾、大肠D、脾、胃、大肠E、肺、胃、大肠8、下列哪项不是阴虚风动的临床表现A、筋脉拘挛B、手足蠕动C、低热起伏D、脉细如丝E、神昏谵语9、导致湿浊内生的病因是A、脾失健运B、膀胱失司C、肺失宣降D、三焦气化失司E、肾的气化功能减退10、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A、气脱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虚11、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称为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脱12、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A、肝B、心C、脾D、肺E、肾13、阳偏衰常见于A、肝、心、肾B、脾、心、肾C、肺、心、肾D、肝、脾、肾E、脾、肺、肝14、阴损及阳是指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C、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E、以上均非15、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阴盛则寒C、阳虚则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16、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17、阴盛格阳属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阳损及阴D、真热假寒E、真寒假热18、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阳气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E、邪气的有无19、“实”的主要病机是A、邪气亢盛B、正气旺盛C、气血瘀滞D、水液蓄积E、痰浊壅滞20、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A、二便不通B、五心烦热C、精神亢奋D、烦躁不宁E、疼痛剧烈21、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盛正衰D、邪去正虚E、正盛邪退22、“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痰湿内阻,从阴化寒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恣食生冷,寒伤中阳二、B1、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肝阳化风可见A B C D E<2> 、阴虚风动可见A B C D E2、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热极生风可见A B C D E<2> 、血虚生风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74】2、【正确答案】E内伤病的病位在脏腑,基本传变形式是脏腑传变,包括:脏与脏传变、脏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73】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六经由表入里传变,基本形式是由阳入阴,顺次由太阳至阳明、少阳,而后太阴,少阴,最终至厥阴。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72】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大实有赢状”即真实假虚证,是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某些“虚”的临床假象。
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
如因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妇女崩漏下血,热结肠胃而见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等。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7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热亢盛的病理状态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
一般的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变。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70】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临床上常见的多为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阻肺所致,使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上逆而致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多因寒饮,痰浊,食积停滞于胃,阻碍气机所致,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导致呕血。
肺主气,胃气宜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因此多见肺、胃、肝脏。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69】7、【正确答案】E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是指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桔涩的病理状态。
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常见肌肤干燥不泽,起皮脱屑,甚则皲裂,口燥咽干,舌上无津,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症。
如以肺燥为主,还兼见干咳无痰、甚则咯血;以胃燥为主时,可见食少、舌光红无苔;若系肠燥,则兼见便秘等症。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68】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理状态。
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之滋润,变生内风。
临床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如丝等阴气衰少表现。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61】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因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停滞的病理状态。
多因过食肥甘,嗜烟好酒,恣食生冷,内伤脾胃,以致脾失健运,或喜静少动,素体肥胖,情志抑郁,以致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湿所致。
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60】1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气机失调,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9】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气脱,指气虚至极,不能内守而大量脱失,以致生命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变化。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8】12、【正确答案】C气不摄血,是指因气虚统摄无力,以致血逸脉外而出血的病理变化。
由于脾主统血,所以气不摄血的病变,多与脾气亏虚有关。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7】1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如心阳、脾阳和肾阳等,皆可出现虚衰病变,但一般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
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在阳气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6】1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阴损及阳,是阴液亏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病机上首先是阴虚,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从主次上讲,是以阴虚为主。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5】1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阳盛格阴,指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热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热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4】1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
阴偏衰产生的是“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称之为“阳病治阴”。
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3】17、【答案解析】阴盛格阳是指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
称为真寒假热证。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2】1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所谓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因此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1】1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50】2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虚,指以正气虚损为主,机体抗邪无力,表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致使正气脱失的病变。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49】2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过强,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理过程。
多发于外感疾病中期,或慢性病之迁延期,多由于邪正相持不下,病势胶着所致。
病势迁延,经久不愈,或发展成慢性病证。
一般来说,邪气留结之处,即是邪正相持、病理表现明显之所,其临床表现亦随邪留部位而有所不同。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48】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而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
内寒的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该题针对“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3347】二、B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肝阳化风,指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动风的病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