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提供规范化的指导。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1.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大多数手术部位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等药物较为常用。

2.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药物较为常用。

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较为常用。

二、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1. 术前给药:术前给药应在手术开始前30-60分钟内给予,以达到手术部位较高的药物浓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术后给药:术后给药应在手术结束后开始,通常给予一次负荷剂量,随后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状况给予维持剂量。

术后给药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进行调整。

三、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1. 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通常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体重给予常规剂量。

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剂量;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2. β-内酰胺类:通常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体重给予常规剂量。

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剂量;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四、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1. 静脉给药:对于大多数手术患者,静脉给药是首选的给药途径,因为它可以快速达到手术部位的药物浓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口服给药:对于部分轻症手术患者,口服给药可以作为备选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但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低,可能需要较长的给药时间。

五、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1. 监测:在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浓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1. 背景和目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标准,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2. 适应症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电刀及传统手术的开放手术,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 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力低下、直肠手术等,亦应考虑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3. 抗生素选择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细菌感染。

- 根据当地细菌谱情况,选择对当地常见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

- 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给药时间和路线以下建议可作为给药时间和路线的参考:- 静脉给药是较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给药。

- 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以确保在手术时达到有效浓度。

- 给药时间及剂量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手术持续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5. 使用持续时间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以下范围:- 对于一般手术,使用24小时即可。

-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等,可以延长至48小时,但不宜超过72小时。

6. 监测和评估使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后,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 评估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 在使用抗生素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 记录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反馈机制:- 记录每例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

- 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回顾,以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

- 及时将反馈结果传达给相关医务人员,以加强培训和宣传。

以上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概述,请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参考本文档,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和调整。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手术感染可能导致延迟伤口愈合、组织损伤、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统计数据,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在不同手术类型中有所差异。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适的抗生素使用可以预防手术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考虑抗生素的选择、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重要原则包括按照指南进行选 择、减பைடு நூலகம்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和合理控制使用时机。
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是当前面临的挑战。综合应用抗生素监测、教育宣传和临床指南等方法可以 帮助克服这些问题。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 用
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感染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演示将 介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病原分类与定位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和来源,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了解病原的定位可以帮助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手术感染的危害和发生率
抗生素的种类和选择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见的 抗生素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中的注意 事项
注意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务必遵循抗生素 使用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建议。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

三、定义1.围手术期:指手术预约的时间,手术开始的时间到手术结束后24小时的时间段。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应用。

四、抗菌药物选择1.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分类和感染危险度进行,遵循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2.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在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需经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审批。

五、使用原则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在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开始,并在手术后继续应用24小时。

2.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3.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可以是口服、静脉注射或外用,具体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决定。

4.应遵循使用规范,避免超量或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

5.应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及时调整和终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抗菌药物管理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2.医生应严格按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开展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及时报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抗菌药物应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不得由医生私自购买和使用。

4.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库,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出库和使用流程。

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疗效等信息。

七、教育和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的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2.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

八、违规处理任何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医院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违规行为记入人员档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医生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一套指导方针。

这些原则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

1.患者预防感染风险评估: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对于特定手术,如心脏手术或骨科手术,可能需要选择更特殊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3.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途径:在手术开始前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会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给予,以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时达到有效浓度。

给药途径可以是静脉注射或口服,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而定。

4.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合理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为24小时。

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延长疗程。

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手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红肿、脓液分泌等,可能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医生应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来减少耐药问题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评估手术部门的菌群耐药性情况,及时更新抗菌药物的选择。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生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应理解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治疗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管理。

第三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医学指南和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第五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当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第六条首选药物应当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的首选药物。

第七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手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开始给药,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前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二)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时,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三)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菌情况,必要时给予第三剂抗菌药物。

第八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不得超出以下范围:(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二)呼吸道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三)泌尿系统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消化系统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五)其他部位感染:根据病原菌情况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四)喹 诺 酮 类
1、环丙沙星 (盐酸盐)片剂、胶囊:0.25g、0.5g
(乳酸盐)注射液:2ml:0.1g (乳酸盐)氯化钠注射液:100ml:0.2g 2、左氧氟沙星 (盐酸盐、乳酸盐)片剂、胶囊:0.2g、0.5g ( 盐 酸 盐 、 乳 酸 盐 ) 注 射 液 : 2ml:0.2g、5ml:0.5g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03-25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 用药。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医师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颅脑手术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肝胆系统手术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心脏大血管手术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泌尿外科手术 一般骨科手术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 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妇科手术 剖宫产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一)青 霉 素 类 1、 青霉素 (钾盐)注射用无菌粉末:0.25g(40 万 单 位)、0.5g(80 万单位) (钠盐)注射用无菌粉末:0.24g(40 万 单位)、0.48g (80 万单位)、0.96g (160 万单位) 2、苄星青霉素 注射用无菌粉末:30 万单位、60 万 单位 、120 万单位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制度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制度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针对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制度对于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制度进行阐述。

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必要性1. 降低手术感染率:围手术期是患者感染风险较高的时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

2. 提高手术成功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

3. 减少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节约医疗资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避免过度治疗,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1. 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严格筛选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

2.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抗菌药物。

3. 确定合理的用药时机: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

4.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

5.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实施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手术类型、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风险等,以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抗菌药物。

3. 确定用药时机: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

4.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手术预防用药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第三条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药物特点等因素综合评估后使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培训和考核,确保制度的落实。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第五条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药物特点等因素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二)优先选择具有良好预防效果、副作用较小、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三)避免使用耐药菌株广泛存在的抗菌药物;(四)不推荐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

第六条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予,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二)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手术,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给药时间;(三)手术后如需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四)抗菌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应根据药物特点和患者病情等因素综合评估后确定。

第三章培训与考核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和能力。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用药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接受其监督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障患者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手术科室及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三、基本原则1. 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健康状况、感染风险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

2. 预防用药应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 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健康状况、感染风险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

4. 预防用药应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四、预防用药指征1.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以下情况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五、预防用药方案1.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健康状况、感染风险等因素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用药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开始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术中可追加一次。

3. 用药剂量:根据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患者体重等因素综合评估后确定。

4. 用药疗程:一般为手术当天一次给药,清洁手术无需术后继续用药。

六、预防用药管理1. 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按照本制度规定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背景手术是医疗领域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增加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明确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以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应用规范1.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类型、预期感染风险、局部菌群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2. 给药时间和途径: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抗菌药物,并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给药。

应遵循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原则,保证药物在手术期间的有效浓度。

3. 给药持续时间: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在手术后24小时内停止抗菌药物使用。

4.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5. 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感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6. 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以确保规范的执行。

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积极推行相应的规范,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19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
高龄(大于70岁)、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低下等。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 中华外科杂志,2006,23:1594-1596
案案例:例
20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有用药 指征者未用抗菌药物预防等。
2009卫计委征求意见稿
案例患者有无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 患者此次入院的目的是治疗胆囊炎,入院时,患 者感染的症状较局限,血常规、体温均正常,腹 部B超提示胆囊功能尚可,根据2011年《急性胆道 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该患者为急性胆囊 炎(轻度),可不考虑药物治疗。
• 手术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为I类切口,根据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 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I类切 口原则上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仅在特殊情况 下可考虑预防用药,如:存在高危因素。
6
• 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 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 •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
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 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15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 中华外科杂志,2006,23:1594-1596
切口深部感染
术后30天内(若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 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 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从 切 口 深 部 流 出 脓 液 。 ➢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 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目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旨在规范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外科系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包括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整形外科等。

三、管理原则1. 遵循“预防为主,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3. 遵循“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所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经过审批。

2.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制度,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的能力。

4.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和反馈抗菌药物使用信息,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供依据。

五、责任与监督1. 外科系统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临床实践的进展,及时调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24
结 语
观念----更新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变
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28
给药疗程
杨志英 等, 腹部手术应用短程抗生素预防手术区感染的疗效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39(10):770-772
21
减少毒副作用。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
短时间预防用药的优点
22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1
3.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针对革兰阴性杆菌选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给药途径
18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 ~ 2小时开始给药。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剖宫产: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
内容
一、手术部位感染的背景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 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益处和风险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五、如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
一、手术部位感染的背景
SSI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手术
切口的微生物污染到达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 染 包括切口感染、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D 建议涉及肛门括约肌/直肠粘膜的 会阴三度/四度裂伤使用抗生素预 防
D 应该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
D
已证实为衣原体或淋病感染的患者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A 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58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伤口感染 4
4
4
25
上生殖道感 染
1++
1++
1++
21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可根据乳腺癌手术和其他假体安 置手术的证据情况判断疗效
1++, 4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26 38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03 5
2.52 -27 0.06 3
预防性抗生素的持续染
1++ 2+
2++,2+,4
肺切除术
A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20 6
手术位置感染 1+
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切口的感染率 术前2h内应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最低 在结肠吻合术中,预防性抗生素能降低术后死亡率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性抗生素能降低长期术后感染

关于医院围手术期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规定

关于医院围手术期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规定
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评判标准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评判标准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评判标准(试行)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有关规范性文件,制定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评判标准,以规范临床医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高病历质量。

本评判标准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本评判标准所指手术为Ⅰ类切口手术,不涉及Ⅱ类、Ⅲ类手术。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

1.适应症:无预防用药指征者Ⅰ类切口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年龄>70岁)、免疫缺陷、多年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

2.术前给药:抗菌药物术前给药未在0.5-2h之内或麻醉诱导期给药者接受清洁手术(Ⅰ类切口)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诱导期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3.术中给药:手术大于3h、或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未追加一剂者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使用头孢曲松(半衰期长)则无需追加给药。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确保整个手术期间有足够的抗菌药物浓度。

PDCA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

PDCA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
C
B
A
D
持续监测和改进
定期收集和整理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数据,分析使用情况
制定并实施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和流程,确保立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体系,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
持续跟踪和评估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效果,优化使用策略和方案
演讲人
01.
PDCA循环
02.
03.
目录
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
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的措施
1
计划阶段
01
确定目标: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
03
培训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PDCA循环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的培训
02
制定标准:明确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和标准
04
制定计划:制定具体的PDCA循环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给药时机: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术后24小时内继续给药
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02
03
04
05
3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执行阶段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人和时间表
01
实施行动:按照计划执行,记录数据,发现问题
02
检查结果:对比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找出差距
03
调整改进: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04
检查阶段
01
02
03
04
检查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麻醉科在围手术期的抗生素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指导和规范化的抗生素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和规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结论制定的。

在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时,麻醉科医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手术类型和风险评估确定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心脏手术、骨关节置换手术等,抗生素使用是必要的。

而对于低风险手术,如阑尾切除手术、皮肤切割手术等,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

2. 根据手术创面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手术创面可能有不同的细菌感染风险,应根据术前定向培养结果和对常见病原菌的了解,在选择抗生素时考虑其抗菌谱。

3. 注意特殊情况下的抗生素使用。

对于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或抗生素耐药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4.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5.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麻醉科医生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为了保证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和减少抗生素滥用,麻醉科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以下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建议:1.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

麻醉科应结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指南,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2. 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麻醉科、临床微生物学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应建立临床路径,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的综合性讨论和评估,共同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3. 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麻醉科医生需要接受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培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要求,提高对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

麻醉科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处 1961年,Burke等首次揭示了在动物切口污染前预防用抗 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切口的感染率 术前2h内应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最低 在结肠吻合术中,预防性抗生素能降低术后死亡率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性抗生素能降低长期术后感染 发生率 剖宫产术,术前、术中、术后预防性抗生素都能降低孕产 妇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 预防性抗生素只能降低短期结局指标
5
一、手术部位感染的背景

SSI疾病负担 SSI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作者 Cruse Martone 杨 武 刘一新 黎沾良 刘 莉
*直接额外费用
报告时间 1980年 1992年 1998年 2002年 2003年 2013年
增加住院时间(d) 10 7.2 17.82 10 15 12
增加费用 $ 2000 $ 3152 ¥3232 ¥3368 ¥1176* ¥ 9134*
6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

SSI感染的风险因素
病人 • 年龄 • 营养状况 • 肥胖 • 糖尿病 • 吸烟 • 同时其它部位感染 • 耐药菌定殖 • 免疫抑制剂 • 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手术 • 手术擦洗时间长度 • 皮肤消毒 • 手术前皮肤准备 • 切口长度 • 预防用抗生素 • 手术室通风 • 异物植入 • 引流 • 手术技巧 • 术后体温过低
建议结石不小于 20 mm 的患者或 肾盂肾盏扩张患者使用抗生素预 0.24 防 建议手术前口服喹诺酮一周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13 2.75 0.35
菌尿 10 术后发烧 -15 菌尿 8
1+,2+
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感 染 性 并 发 1++ 症
23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腹部
泌尿生殖器手术
7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

合并症/ASA评分
ASA评分
1 2 3 4 5
身体状态
正常的、健康的病人 患有一种微全身性疾病的病人 患有一种限制活动能力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但未引起残疾的 病人 患有一种致残的全身性疾病、且需要终生持续治疗的病人 垂死病人,在手术或无手术情况下预期不能存活24小时
8
1+
1++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A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预防性抗生素的持续时间不应 该超过24小时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尚未发现有研究证实预防疗效
1+
腺样体切除术 (刮除)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17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手术 头部和颈部 耳鼻喉手术-无危险 鼓膜置管术 B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 单剂量局部 0.46 抗生素) 13 耳漏 1++,1+,2++ 建议 优势比 NNT 结果 证据 等级
会阴裂伤
D 建议涉及肛门括约肌 / 直肠粘膜的 会阴三度 / 四度裂伤使用抗生素预 防 D 应该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 已证实为衣原体或淋病感染的患者 D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A 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58 25
伤口感染
4
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胎盘术
4 4 上 生 殖 道 感 ++ 1 染 1++ 1++
人工流产
不完全流产吸取术 宫内节育器安置
11
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益处和风险

风险一: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头孢菌素是抗生素预防给药的基础药物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之间的交叉过敏为10% 具有过敏反应、喉部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局部肿 胀、荨麻疹或瘙痒皮疹病史并且在青霉素治疗给药后立即 发作的病人具有较高的内酰胺类抗生素速发型过敏反应风 险,因此不应接受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预防给药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高危患者应该考虑使用抗生 素预防(见3.1节)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4
21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妇产科手术 腹式子宫切除术 A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17 0.41 4 19 骨盆感染 伤口感染 1++ 1+ 1++ 1++
阴道式子宫切除术 A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剖腹生产术 辅助分娩 A 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
南充市中心医院 临床药学科 李 林
2
内容
一、手术部位感染的背景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 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益处和风险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五、如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
一、手术部位感染的背景



SSI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手术 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 染 包括切口感染、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

切口分类
切口类别 定义 SSI率
Ⅰ类切口 清洁手术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Ⅱ类切口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 清洁-污染 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 手术 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Ⅲ类切口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 污染手术 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 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 污秽-感染 的手术 手术
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36 451 眼内炎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可根据白内障手术的证据情
况判断疗效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03 0.20 9 18 伤口感染 眼内炎
面部手术 复合性下颌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 A A 固定手术 口腔内骨移植手术 B
0.26 5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伤口感染 1 + 1 ++ 预防性抗生素的持续时间 不应该超过24小时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不能直接对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1 ++ 和不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19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肝胆管 胆道手术 胰腺手术 肝脏手术 A B B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30 11 伤口感染 1++
可根据胆囊手术的证据情况判断疗 ++ 1 效 可根据胆囊手术的证据情况判断疗 ++ 1 效
0.30 11 伤口感染
1++
胆囊手术(切开术) A
1+
面部手术(清洁) 面部整形手术 (使用植入 物t) 耳鼻喉手术-无危险 耳部手术 ( 清洁 / 清洁 - 污 染) 鼻常规手术、鼻窦及鼻 窦内窥镜手术 复杂的鼻中隔鼻成形术 ( 包括移植) 扁桃体切除术

可根据其他假体安置手术的证据 4 情况判断疗效 没有进行清洁和清洁-污染的分 ++ 1 组分析
胆囊手术 (l腹腔镜手术) A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高危 * 患者应该考虑使用抗 生素预防
1+
20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腹部 腹股沟疝修补术 ( 腹股沟疝 / 股疝有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1++
网片或无网片修补
) 腹股沟疝修补术 (
腹腔镜有网片修补 B 或无网片修补) 疝修补术 ( 切口疝 有网片或无网片修 C 补)
-29 9
6
伤口感染
2+
伤口感染
1++ 2+ 4
18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手术 胸部 乳腺癌手术 乳房整形手术 建议 优势比 NNT 结果 证据 等级 1++ 0.66 14 感染6周 2+92 A C C 应该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 应该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
可根据乳腺癌手术和其他假体安 置手术的证据情况判断疗效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A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22
四、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泌尿生殖器手术 直肠前列腺活检 A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76 27 菌尿 I+
冲击波碎石术
A
B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0.45
28
4
尿路感染
尿脓毒
1++
1+ 1+
经皮肾结石切除术 B 内镜下输尿管碎石 / B 清石术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A 术
开放式/腹腔镜有网 片修补手术(如胃束 B 带或直肠固定) D 内窥镜诊断手术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可根据开放式腹股沟/股疝修补术的 ++ 1 证据情况判断疗效 可根据开放式腹股沟/股疝修补术的 ++ 1 证据情况判断疗效 可根据开放式腹股沟/股疝修补术的 ++ 1 证据情况判断疗效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14
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益处和风险

风险三:细菌耐药 抗生素的耐药率在所有的医院中都在不断上升 任何人群中的抗生素耐药流行性都与该人群接受抗生素给 药的单剂量、抗生素总剂量有关 抗生素应用的增加导致了细菌耐药 除某些特殊情况(例如,手术延长、大出血等)以外,预 防性抗生素治疗的疗程应为单次给药
7%
20%
40%
9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

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持续时间与伤口感染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并且该风 险是手术分类以外的风险 持续时间超过第75百分位的手术被归为延长手术类 手术特定风险 异物植入、创伤大 内窥镜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