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 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 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 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解析】【分析】(1)D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

故选D。

(2)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

故答案为:⑴D;⑵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 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案】(1)D(2)“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错,是“乡邻披衣倒屣与诗人相见”。

诗句此处用典,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2)此题是“染”与“然”,从内容看,写出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从手法看,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从意境创设的角度看,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达摩支曲①(唐)温庭筠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②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③。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①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

摩,一作“磨”。

又名《泛兰丛》。

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

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

③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

(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是一首________诗,而从题材角度看则是一首________诗。

(2)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

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答案】(1)古风(乐府、古体诗);借古讽今(咏史怀古)(2)①用比兴手法烘托,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

②用典故烘托,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

③用景物烘托,用“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

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

【解析】【分析】(1)古代诗歌就体裁来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特点,所以是古体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颂扬了蔡文姬、苏武二人的爱国热情,斤责了“无愁天子”高纬的误国行径,对有雄心报国的北齐老臣终抱亡国之恨表示叹惋,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2)本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烘托: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表达爱国之情;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

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12分)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1】沈约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2】有时浊,清济【3】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4】隔嚣滓,宁假濯衣巾?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注释:【1】本篇作于沈约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

【2】沧浪:水名。

《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3】清济:水名。

《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

【4】纷吾:我。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外放为官,途经新安江看到眼前之景,回顾往事,心怀落寞给友人写下此诗。

B.“洞澈”两句,作者写新安江清浅可鉴,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水面都皎如明镜。

C.自“沧浪”句以下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句又回到写景,看似突兀却具匠心。

D.本诗表面上赞美新安江,言语之间颇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

12.“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一句,以树影和游鱼在江水中清晰可见,侧面写出江水之“清”。

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罗邺《梅花》)B.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颀《琴歌》)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D.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龚自珍《逆旅题壁》)13.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后,曾在新安江下游作《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同样是临江抒怀,这首诗和沈诗在景情关系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祖国江山多姿多彩,引无数诗人为之挥毫。

在李白笔下,天姥山雄奇高峻,“_______,______。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即事【1】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1】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

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

【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

15.“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

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3分)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C.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D.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其二))16.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

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

(6分)宿江边阁【注】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古人非常重视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快乐也各有不同。

陶渊明的快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的田园之乐;欧阳修的快乐是《醉翁亭记》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山水之乐;刘禹锡的快乐是陋室之中的“,”,可谓高雅充实;苏轼的快乐则是赤壁之下月夜泛舟的“,”,一派自由洒脱。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

“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

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

B. 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

C. 诗歌最后两句,苏轼赞画圣吴道子和王维之画,认为二子皆神俊,但对摩诘“敛衽无间言”,可见作者认为王维画艺更胜一筹。

D. 全诗富有节奏感,开始似话家常,从容而谈;中间意象情调,盖出一辙;结尾余音袅袅,悠扬无尽,整体形成和谐优美之韵律。

(2)结合王维、吴道子绘画作品分析二人绘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作者认为吴、王绘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答案】(1)D(2)第一问:吴诗:特点:雄放:“亭亭”至“相排”六句为吴画内容,画面生动地表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相排竞进”者状貌情急,情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笔如风雨扑面而来、气势不凡。

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修订稿

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修订稿

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精品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精品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精品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 题。

(共12 分)即事【1】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1】1276 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

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

【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 “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 “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 “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

15. “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

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3 分)A.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C.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D.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其二))16. 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

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

(6 分)宿江边阁【注】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 分)古人非常重视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快乐也各有不同。

陶渊明的快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的田园之乐;欧阳修的快乐是《醉翁亭记》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山水之乐;刘禹锡的快乐是陋室之中的“,”,可谓高雅充实;苏轼的快乐则是赤壁之下月夜泛舟的“,”,一派自由洒脱。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20 分。

14. (3 分)C 15. (3 分)D16. (6 分)答案示例:异:《即事》“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写诗人处在逃亡危难之中,处境窘困( 1 分)。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则表达诗人于国家危亡之时犹思舍身奉献的崇高爱国精神(1 分)。

而杜诗“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写互相追逐的鹳鹤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喧嚣,以此表现战乱中人民的疾苦( 1 分)。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写自己虽然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但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 1 分)。

同:两首诗都用在潦倒艰难的处境下仍然关心国事来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分)17. (8 分)①狗吠深巷中②鸡鸣桑树颠③野芳发而幽香⑤谈笑有鸿儒④佳木秀而繁阴⑥往来无白丁(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纵一苇之所如⑧凌万顷之茫然(或: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或: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每空1 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海淀二模三、本大题共 4 小题, 共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14-16 题。

( 共13 分)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昵昵儿女语, 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 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 一鼓填然作气, 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 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 真彩凤, 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 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 置我肠中冰炭, 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 无泪与君倾。

【注释】这首词根据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而成。

14. 本词上阕所写音乐变化倏忽、千回百转。

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音乐变化的特点, 并依次填写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

(3 分)乐声初发, ;转而骤然突变, ;继而由刚转柔, 。

15.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中评价本词描写的音乐“可以目听”。

请结合具体诗句, 赏析这特色。

(6 分)16. 听琵琶曲, 苏轼在本词中言“置我肠中冰炭, 起坐不能平”,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两位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分别加以概括。

(4 分)17.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7 分)(1) “崇清尚洁”自古就是贤者的精神守望。

陶渊明不适俗韵, 于山水田园间觅精神之“桃花源”;刘禹锡喜爱“①, 草色入帘青”的清幽绿意, 于一方“陋室”内求“无丝竹之乱耳, ②”的清雅心境; 周敦颐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的一池清逸芳姿, 更渴慕品格似莲之高洁。

(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应是一场潇洒而壮美的舞蹈: 纵使不能像刘裕“④, 气吞万里如虎”般驰骋沙场; 不能像周瑜“⑤, 谈笑间, ⑥”般儒雅风流; 但却可以像“⑦, 鱼翔浅底”, 以最美的生命姿态, 在追梦路上, 绽放精彩的人生。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20 分。

14. (3 分)示例:轻柔哀怨高亢激昂缥缈悠远(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1] [2] 15. ( 6 分)评分要点:理解“目听”的意思( 2 分),结合、理解诗句合理( 2 分),分析表达效果( 2 分)。

16.(4 分)苏轼被变化多端、 起伏抑扬的琵琶曲触动 ( 1 分),心生对人世沉浮的慨叹 (1 分); 白居易为婉转动人的琵琶曲所打动( 1 分),感伤于琵琶女天涯沦落的遭际,心生同情与共鸣,自伤贬谪之痛( 1 分)。

(意思对即可)17. ( 7 分)(1) ①苔痕上阶绿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濯清涟而不妖(2) ④金戈铁马 ⑤羽扇纶巾 ⑥樯橹灰飞烟灭 ⑦鹰击长空(每句 1 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丰台二模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 14—16 题。

咏 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注释: 【1】无赖:纠缠不舍。

诗魔:指诗人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

【2】平章:品评,赞 赏。

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两句,写作者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创作冲动里,着魔一般或绕着篱笆或倚着石头独自沉吟。

B . 颔联两句,写作者笔端蕴藏着灵秀,描写着菊花傲立风霜的姿态;嘴含着芳香面对明月反复吟唱。

C . 颈联两句,写作者满纸书写的都是平素的满腹哀怨,谁又能通过片言只语来向自己倾诉衷肠呢?D . 尾联两句,写自从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菊花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

般咏物诗皆以物为主,而本诗不落俗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

下列描写菊花的诗句,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3 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C.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韦庄《庭前菊》)(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与下面这首诗都写到了“陶令” ,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6 分)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1] 。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2] 。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3] 。

注释: 【1】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2】罗含:东晋人,有德行,年老辞官还家时,阶庭忽然兰菊丛生。

【3】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 分)①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反映隐逸情趣的诗文。

如《归去来兮辞》中,“怀良辰以孤往,。

,”四句写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是诗人理想生活的集中描写。

②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类型,这类诗多借写古人古事抒发自身情感。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三句赞美周瑜的儒雅镇定、举重若轻、年轻有为,暗含自己坎坷不遇、功业难成的伤感。

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以廉颇自况,表达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20 分。

14.(3 分)C【“素”不宜简单地解作“平素” ,颈联表达的是无人理解之意】15.(3 分)D【此项有对菊花的具体描写】16.(6 分)答案示例:两首诗虽然都用了“陶令”的典故, 但表意有异。

○1 林黛玉用在尾联,也就是在总结全诗并点明主旨的时候用到的,借陶令礼赞菊花的高风亮节,以抒发自己不畏风霜、不慕功名、孤标自傲的高洁志趣。

○2 而李商隐则是在颔联中用到的,点到为止,表意平淡。

再联系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来看,虽然诗中提及甘于田园的陶令,但落脚点不是田园,而是借菊花寄托自己入朝升官的热望。

【评分标准:每一个方面 3 分(点明用典意图 1 分,结合诗歌内容作合理分析 2 分);两个方面,共 6 分。

言之成理即可】。

17.(8 分)①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 1 分。

句中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之一,不得分】。

昌平二模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2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 题。

(12 分)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 “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 下阙“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

B. 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

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

C.“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

D.“沧浪”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

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

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