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大二次作业

合集下载

大二马原考试简答题

大二马原考试简答题

大二马原考试简答题解析本文将为大二马原(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中的一些常见简答题进行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这些问题。

以下是几道题目的解析: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有何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解释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的推动力量。

它强调物质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并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条件对于人的意识和观念的制约作用,认为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相反,唯心史观把社会的变革看作是个体意识、意念、信仰等精神要素的作用结果。

它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和观念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唯心史观忽视了社会基础对于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过分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由生产力和阶级斗争决定,而唯心史观则将社会发展视为个人的意识和意识形态的作用结果。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和制约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矛盾,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而存在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质量互变是事物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否定之否定则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但同时通过改造、继承和扬弃将旧事物的合理因素保留下来。

3.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国家和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者对被统治阶级实施专政的机构。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其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⑤A.①②④⑤B.③④⑤D.②③④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④人们A.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A.人们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象D.剥削阶级的偏见④要通过中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绝对主义观点D.诡辩论观点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④意识依赖A.①②③B.②④C.④⑤D.①③⑤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整个社会的代表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C.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D.抵御外来侵略的组织机构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C.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D.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地理环境、上层建筑、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基础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上层建筑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③生产力、生产关系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能认识世界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④D.③④⑤④有限与A.①②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能力B.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能力C.解决社会矛盾的实际能力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A.学习书本知识B.参加社会实践C.进行社会调查D.研究实际情况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B.按其本性能够正确地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C.都包含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D.都是包含有某种错误认识的不完全的客观真理A.历史唯物主义的B.唯心主义的C.相对主义的D.多元论的3.人们在生产中A.1、2、3B.2、3、4C.1、2、4D.1、2、3、4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⑤A.①②③④⑤B.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⑤A.读书学习B.间接经验C.思维创造D.实践活动③对事物一定层A.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④⑤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B.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④客体可知A.①②③④⑤B.②④C.③⑤D.①②⑤④理在事先⑤人的A.①②⑤B.②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⑤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否平等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合理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它渗透A.1、2、3B.2、3、4C.1、2、4D.1、2、3、4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C.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得到广泛传播D.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支持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神关系C.人们在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D.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A.①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客观规律B.社会实践C.客观真理D.主观能动性A.物与物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⑤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2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2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附2篇参考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A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Λ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手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口'F1.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马过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小马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就必须要亲自试试,这就是实践。

人们可以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李时珍吞服曼陀罗宜至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肮行中发现地球是圆的。

这些宜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靠直接经验获得。

所以,人们大多数的知识还是要通过学习接获得。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这些间接性的认识,也同样来源于实践,因为它们都是前人实践的结果。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就是说,实践的需要能够大大推动认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14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参与的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B】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A武装斗争B农民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土地革命3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A开展工农运动B开展地下斗争C开展合法斗争D开展武装斗争4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起点的不平等条约是【A】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D】A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B它是以工农为主的人民大众革命C它以反帝反封建作为两大革命任务D它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6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是【C】A党指挥枪,保证党的绝对领导B依靠人民群众,为群众服务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为人民打仗,为人民扛枪7“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革命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8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到【B】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9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B建立工农专政C推翻资本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0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把“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B】A民族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中华共和国D自由共和国11中国共产党决定人民军队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和游击战的会议是【B】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2奠定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的是【A】A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B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三湾改编D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13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的体制是【D】A领导和群众相结合B军队和地方相结合C军官和士兵相结合D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14消灭敌人和夺取或收复失地的主要手段是【A】A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C打阵地战D打游击战15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A工农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民主共和国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6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著作是【C】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17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18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时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B】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任弼时19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是从【A】A九·一八事变变开始的B华北事变开始的C七·七事变开始的D八·一三事变开始的20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主要根据是【A】A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B人民军队主要是农民,战争主要在农村开展C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D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2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3分,共3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B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A)。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北语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正确答案

北语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正确答案

北语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正确答案单选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正确答案: C单选题)2:XXXXXX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正确答案: C单选题)3: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的问题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正确答案: B单选题)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分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正确答案: B单选题)5: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办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 C单选题)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正确答案: D单项选择题)7:从本质上看,科学是()A:知识的理论体系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D:一切知识的总汇正确答案: A单选题)8: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糊口进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进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进程正确答案: A单选题)9: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配D:动力系统正确答案: A单项选择题)10: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XXX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XXX和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 A单项选择题)11: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生产力和生产干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盘剥阶级和被盘剥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 A单选题)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正确答案: C单选题)13: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认识的产生供给了客观需要和大概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正确答案: B单选题)14:XXX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接洽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正确答案: C单选题)15: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 C单选题)16:以生产资料存在的资本属于()A:可变资本B:稳定资本C:流通资本D:流动资本正确答案: B单选题)17: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正确答案: D单选题)1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C:社会总产物的价值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正确答案: D单选题)1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消灭盘剥和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社会成员的配合富裕和全面发展正确答案: D单项选择题)2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正确答案: A多项选择题)21:资本主义企业利用的机器装备属于()A:稳定资本B: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D:固定资本正确答案: A,C,D多选题)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正确答案: A,B,C,D多项选择题)23:XXX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包括() A:把社会主义扶植作为一个历久探究、不断实践的进程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C:在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社会主义革命后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正确答案: A,B,C,D多项选择题)2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正确答案: A,B,C,D多选题)2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A:实践特性决定的B:主观需要决定的C: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D:谬误本性决定的正确答案: A,D判断题)26: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7:国家是上层建筑的核心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8: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之分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9: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0:资本积累会导致社会总资本增加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1:辩证的否定实质上就是抛弃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2:认识本身也是一种物质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3:主要矛盾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4:职工持股是和缓劳资干系的一种新制度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5: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单选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目的增长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挪动或场所的变更正确答案: C单项选择题)2:XXXXXX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正确答案: C单选题)3: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A:谬误是否与工具相符的问题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D:谬误是否发展的问题正确答案: B单选题)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姓名:吴远林学号:1205116141、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1)认识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认识的发生可以看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而对于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它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2、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

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

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业2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次作业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1分]B.社会实践2.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1分]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3.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1分]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4.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①心外无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④理在事先 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分]A.①②⑤5. 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 ①“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②“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④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⑤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1分]C.①③④6. 生产关系是指:( ) [1分]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7.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 ) 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 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 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 [1分]D.③④⑤8.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①电磁场、引力场 ②阶级、国家、政党 ③生产力、生产关系 ④城市建设规划 ⑤国家的方针、政策 [1分]D.①②③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1分]C.真理具有相对性10.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①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④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⑤理性认识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因素 [1分]D.②③④⑤11. 对一个复杂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 [1分]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12.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1分]C.世界是统一的13.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①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②从实际出发 ③理性认识被人民群众掌握 ④要通过中介环节 ⑤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1分]C.①②③④⑤14.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表现为( ) 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⑤物质与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分离 [1分]C.①②③④15.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分]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16. 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 [1分]B.唯心主义的17.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教育学院20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教育学院20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教育学院20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阶段在线作业单选题(共25道题)1.(2.5分)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自由的产物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物主义D、主观唯物主义答案:A2.(2.5分)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答案:C3.(2.5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部分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而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活动,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答案:D 此题得分:0.0分4.(2.5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这种认识的反复和无限发展体现的是()。

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答案:B5.(2.5分)2015年1月28日,苹果公司发布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没过几分钟,美联社的报道《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出炉。

这篇行文流畅的报道是由一套自动化系统撰写发布的。

这套系统每个季度能写出3000篇这样的报道,而同时,它对美联社的写作风格了如指掌。

“机器人写稿”说明()A、实践不再局限于人的实践B、机器可以进行独立的思维C、人类可以制造工具延伸和扩展人脑的意识活动功能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答案:C6.(2.5分)天空繁星密布,而首先成为天文学研究对象的是与人们确定季节关系密切的星体;地球上的生物品种难以计数,而人们首先研究的还是与农业和畜牧业有关的为数不多的植物和动物。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起点,认识是实践的归宿B、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D、科学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B7.(2.5分)“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

2022年6月思政课试卷二大作业答案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

2022年6月思政课试卷二大作业答案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

试卷代号:1395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开卷)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预测了未来社会。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30分)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许多不同的方面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见。

把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社会物质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他们认为,未来社会的生产力之所以能得到高度的发展,是因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桎梏已被打破。

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为丰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为共产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 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以及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的。

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

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分配上真正平等的实现,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不再有物质利益上的冲突,由于社会教育发展等,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个人对于他人、个人对于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则表现为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

当这样的精神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候,生活就会真正成为高度和谐愉快的生活,人们之间真正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D.物质决定精神答案:D1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

A.强调事物的量变和质变B.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C.强调事物的矛盾和斗争D.强调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答案:C14.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

A.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规律答案:C15.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平等的分配制度B.消除社会阶级差别C.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答案:C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B.是否承认人的自由意志C.是否承认社会的历史进步性D.是否承认人的感性认识答案:A17.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A.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B.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C.扩大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D.改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答案:A18.哲学作为一门研究基本问题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

A.具体事物B.抽象概念C.思维方式D.认识过程答案:D19.价值规律的实质是()。

A.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B.价值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C.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限制作用答案:D20.哲学的根本问题是()。

A.存在和本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B2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

A.质量B.运动C.时间D.空间答案:B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C.国内和国际的矛盾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矛盾答案:A23.哲学的任务是()。

A.揭示客观规律,提高人的认识水平B.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C.研究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智慧D.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推动科技进步答案:A24.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利益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作业[单选题]6. 杰出人物是()A: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B. 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C. 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D:D. 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参考答案:A[单选题]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B.实践——认识——实践C:C.概念——判断——推理D:D.感觉——知觉——表象参考答案:B[单选题]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A: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参考答案:D[单选题]3.事物的规律是()A: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B: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C.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D: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参考答案:D[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A: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B:B.《神圣家族》的完成C: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产生D: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参考答案:D[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D: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多选题]二、多选题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B. 实践决定认识C: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D.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E:E. 认识和实践互相决定参考答案:ABCD[论述题]三、简答题1.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2.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 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4. 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参考答案:1. 第一,人必须取得社会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人。

第二,社会规定了人的性质和能力。

第三,社会规定了人的差异性。

2. 第一,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主导方向,具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次马克思作业

第二次马克思作业

•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 去同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 是怎样调整心态。
• 插入“消极与积极两面状态及其结果”的 图片
•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 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 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 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 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 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 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 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 物。
• 在半个多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并掌握了唯物 论、辩证法以及实践认识论的思想和基本 原理 。 • 马克思哲对我们的启示,对我们的指导是 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述的。这我仅以我 个人对马克思哲学肤浅的认识谈谈。不过 我真心希望,我这简单肤浅的认识,会对 大家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 因此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取得某一物质, 产生的意识才能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前进。 因此,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依赖于物 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不仅如此,体现了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物 质观,还使我明白了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 可以认识的对象,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条件 的诸多限制,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未被我 们认识的东西,但这些并不是不可认识的 东西,例如宗教中所宣扬的神佛等,世界 七大未解之谜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 学习中: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在 考试之后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 难过的经历,或者自己付出了辛勤努 力,没有得到丰硕的学习果实而放弃 自己的目标的体验。
• 插入“成绩不理想而沮丧”图片
• 发展论说: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道 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趋势。

2022年春期国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学习行为表现和大作业试卷二答案(二)

2022年春期国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学习行为表现和大作业试卷二答案(二)

2022年春期国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学习行为表现”和“大作业”试卷二答案“学习行为表现”电影《长津湖》观后感(20分)今天和女儿一起看了《长津湖》。

第一次见女儿看电影看哭了。

看完电影,女儿反复问我的问题是:美国为什么要打仗,他们是和日本一样吗?我想了又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我的直觉是,美国和日本不一样。

日本是侵略,美国是什么呢?想来想去,大约,打仗对美国是一笔生意。

毕竟一战二战美国因为战争发了财。

于是,他要延续这种生意。

毕竟,美国从未停止战争, 尽管这些战争都是被他安排在别的国家的领土上,哪怕到了2021年,美国也才刚从阿富汗撤军。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降维打击、看着美国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们最可爱的人吃着冻得珞牙的土豆、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和女儿都哭了,因为我们都理解了这场战争又是难打的战争、是代价巨大牺牲巨大的战争,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血肉之上的战争!《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的飞机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哭了。

看着我们最可爱的人在轰炸信号塔那场战斗里奇袭美军,我也哭了。

看到最后的总攻我还是哭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每一名战士都是有爸妈有家有血肉的个人。

本来,我们的战士该回老家或建房孝养父母或看娃辅导功课,回归普通的茶米油盐。

本来,美国的战士该在老家准备圣诞准备团聚。

然而,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把美国战士送到朝鲜战场,而我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保家卫国、粉碎美国的野心、粉碎美国接下来长驱直入的幻想。

人命是战争的燃料!美国决策者的野心是建立在众多普通士兵的生命之上的,无论是美国士兵还是中国士兵,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是有罪的。

《长津湖》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兀,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发现女儿哭了。

我想大约她是害怕的,我也问了她,她是害怕的。

我想这害怕也算是一场教育,因为,战争就是如此的可怕,甚至于比这个还可怕。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100分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10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A )A.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和创造它B.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但可以创造它C.人们不能消灭它、创造它,但可以改造它D.人们不能创造它、改造它,但可以消灭它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D )A. “代理制”B. “个人联合”C. “企业联合”D. “参与制”4、金融资本是由(C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 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 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度过社会主义的理论6、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D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8、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D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 D )A.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0、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 D )A.价值规律失去了作用B.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C.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D.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12、“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科学主义1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看它是( B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6、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17、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价值量出售后,他的劳动耗费就( A )A.得到部分补偿 B.得到完全补偿C.没有得到补偿 D.得到超额补偿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9、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A.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 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20、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内( B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二、多项选择题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 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2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B C )A、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姓名:159****2022班级:202209学期成绩:100分∙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的观点∙B、运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2.5分5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2.5分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8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作业读后感》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著作和完成马原作业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思维的探险。

读到马克思对商品的剖析时,我感觉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世界的大门。

在此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身边普普通通的商品背后蕴含着如此复杂的关系。

一件商品,从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就不再仅仅是用于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

比如说手机,我们购买它是因为它有通讯、娱乐等使用价值,但它的价值则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购物时只看价格和表面功能,完全忽略了这些经济学原理在背后的操纵。

特别触动我的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

他描述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让我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发展进程。

例如,回顾近现代的工人运动史,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尽可能地压榨工人,工人阶级作为被压迫的一方,不得不起来反抗以争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种矛盾的存在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

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让人疑惑的地方。

比如关于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初次接触时理解起来有些费劲。

到底如何准确地判定一个现象中的每个阶段是“肯定”“否定”还是“否定之否定”,不是很清晰。

后来我明白了可以通过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来分析。

就好比一颗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种子是肯定阶段,发芽就是否定阶段,而经过成长成熟后结出新的种子则是否定之否定阶段,它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原点。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全面的、认识世界本质的框架。

马克思主义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试图从根本上去解释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它不仅仅是一些理论,更可以作为我们看待世界、解决问题的工具。

比如说在社会公平的问题上,就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源是在于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平等,进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这段阅读和做作业的经历,对我的未来有很大的启发。

它让我在看待事物时更加理性,会下意识从原理的角度去剖析。

未来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研究更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这些马原知识都将成为我思维里的指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

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

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

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

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

《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

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

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

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体现在: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主要有: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

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

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

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共3页,当前第1页123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相关的文章。

2、在分配上,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一条中,毛泽东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在国家和职工的关系上,他指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要不断地保证增加国家的积累,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使劳动者的收入每年有所提高。

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上,他鉴于苏联推行义务交售制把农民挖得很苦,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做法,主张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要“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适当。

”这对于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反对中央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

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毛泽东对此是不赞成的,他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

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但毛泽东认为既要反对片面强调高度集中统一的倾向,又要反对那种不服从统一指挥而搞绝对独立的无政府主义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供借鉴,“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

它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发展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

”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注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已敏锐地察觉到不应该把企业看作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应适当扩大企业的权力。

掌握一定的自主性。

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不久,他就提出允许企业成为“公开合法的半独立王国”。

这里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重要思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外,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论述中,还朦胧地认识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计划经济的统购包销政策的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而且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开始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有了一些反思。

不久,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利用个体经济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这是他企图突破苏联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固定模式的一次可贵尝试。

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会议上,陈云等同志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有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个体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对市场的作用有进一步认识。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还指出要鼓励沿海工业的发展以促进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经济建设以支持国防建设。

以上这些思想尽管总体上还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认识上也有局限性,但它们实际上已经明确或模糊地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经济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开始突破苏联经济模式,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可贵的思想火花。

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在实践中没有把这些有益的探索和突破贯彻下去和进一步深入,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重新陷入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且日益僵化。

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

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

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

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

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

1 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这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的历史发展经验,详细分析了这十大关系的利害关系,最后提出要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很清晰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并指出发展的重要性,还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眼光指出发展的正确道路,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见解和思想,例如在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上,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在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时,注重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要适当下放权力,体现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等,这些思想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