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

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1)卖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段的应⽤,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设计⽽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课前去进⾏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谈话导⼊ 昨天我去“⼤清花”饺⼦馆吃了⼀餐饺⼦,味道可真不错!⼀共⽤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张发票,你能评价⼀下这种做法吗?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了解纳税及其作⽤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的知识……) 4、让学⽣⾃由说⼀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定的⽐率,把集体或个⼈收⼊的⼀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事,只要⼈⼈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学⽣,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纳税⼈,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查询内容,纳税有哪⼏个步骤? 在这⼏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的⽐率叫税率。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

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

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引探教学法教具学具课件:通案个案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

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篇)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篇)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和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教学重点:复习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数表的能力。

2. 小数的认识和读写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 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测量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4. 图形的认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辨认图形的能力,掌握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5. 分数的认识和计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6. 平面镜像和轴对称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像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图形的镜像和对称性质。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和经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

2. 比较法:通过比较实物和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3. 探索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时数和课时安排本学期共36周,每周5天。

每天一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

第1周:复习数的认识与读写(2课时)第2周:复习小数的认识与读写(2课时)第3周:测量长度(3课时)第4周:测量质量和容量(3课时)第5周:图形的认识(3课时)第6-7周:分数的认识(4课时)第8周:分数的大小比较(2课时)第9-10周:分数的加减运算(4课时)第11周:分数的乘法运算(2课时)第12周:分数的除法运算(2课时)第13-14周:分数的应用问题(4课时)第15周:平面镜像(2课时)第16-17周:轴对称(4课时)第18周:复习(2课时)第19周:期末考试(1课时)五、教学评价1. 考勤打分:按时到课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注意听讲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 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3、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

〔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2、师:因为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

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并将解决的问题擦掉。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明晰,引出线段草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反思教案一:整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

2.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整数的加法运算。

3. 整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整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策略。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探究(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对整数概念的初步认识。

如:小明的钱包里有100元,他花了50元,还剩下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如何表示?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对整数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使学生逐渐掌握整数的概念。

指出整数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正整数表示向右移动的距离,负整数表示向左移动的距离,零表示原地不动。

Step 3 加法运算(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如:2+3=?-2+3=?-2+(-3)=?Step 4 减法运算(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如:5-3=?-5-3=?-5-(-3)=?Step 5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将整数的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温度从-5℃上升了8℃,现在是多少℃?今天上午的温度是-2℃,下午上升了5℃,现在是多少℃?Step 6 反思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和学习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询问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和整数的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教学反思:在整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整数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但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次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

同时,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那么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一、复习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

(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全课小结: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2、通过理论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教育教重难点: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

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拟快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道路,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根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方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假如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是直径的几倍?3、提出猜测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

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4、刚刚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5、汇报展示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

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

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 0 -82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例如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完交流。

〔3〕老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老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好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

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已知 d = 20米求:C = ?根据 C =π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先求小自行车C = ?50cm=0.5mc=πd=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

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4.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一起看看小学六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查阅!为了让您对于六年级数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6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63页例13教学目的: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加深学生对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积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1.口算。

38252044509045155138407720809018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6)458689)720924)76323.笔算。

7)7563)310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二、独立是做,研究算法1.学习例13:出示283527=(1)学生独做。

(2)学生说出算法。

(3)讨论那种方法正确。

(4)教师总结算法:当求出商的百位数以后,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13比除数小,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连系学过的知识想:余下的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十位上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练习十四的1---5题。

1.第1题,让学生填书后集体订正。

2.第2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第4题,请1名学生口算。

为了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特设计算医院练习题诊断。

12971)728656)5492714941864514244板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例13:283527=10510527)283527135135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课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合作学习: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试一试: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①x4,y3,②x2.5,y4,③x6,y13.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3.合作学习: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 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4.课堂练习:(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3) 已知 x2,y1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5.你能解决吗?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6.课堂小结:(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7.布置作业:(1)教材P82; (2)作业本.教学设计意图: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师:看屏幕,认识吗?师:这是一个(正方形)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师:圆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生上台指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

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二、感知化曲为直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

(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

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师:想想,用手势1或者2告诉老师……怎么想的?……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敢不敢挑战?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1)荧光圈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怎样量它的周长?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2)飞镖盘师:继续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怎么办呢?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去掉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生:滚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那么。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计算以下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列式,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指名答复: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

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答复,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拟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

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以下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例如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假如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引导得出: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出例如3的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设计说明“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亲密的联络。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

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络,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搜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消费、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

2.注重新旧知识的比照和迁移,表达类比的思想方法。

比照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承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进步学生的区分才能,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根底上进展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展比照,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展程度正在逐步进步。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投影片)(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16×4—7×9(35+21)×28 70—4×6 36×2+152、引出课题: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

(教师巡视)(3)订正: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2、做一做:(1)试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2)订正: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大家学习得很好。

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

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1、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教材变化: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

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

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

“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

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

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

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

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

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

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

“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

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

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三、教材分析和建议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

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

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

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

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

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2. 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

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

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

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

“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

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

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1.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

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

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

“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

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