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气剂
第七版方剂歌诀
1 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 泻下剂2.1寒下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1.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效。
第11章 理气剂
方剂学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方剂学
【组成】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
(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 (15g) 苏叶二两(6g)
【方歌】半夏厚朴与紫苏,
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 降逆化痰气自舒。
方剂学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
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
佐
方剂学
【配伍特点】辛苦合用,痰气并治,
行气降气、化痰散结并用于一方。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
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
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 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方剂学
【典型病案】胡某,女,37岁,职员。1987年8月7
日初诊。患者因家庭不和睦,长期精神抑郁, 于一次生气恼怒后不久,自觉喉中有物粘附, 每因情绪不畅而加剧,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
方剂学
【方解】
寒 侵 肝 脉 气 机 阻 滞
少腹痛引 睾 丸 偏坠肿胀 舌淡苔白 脉象沉弦 小 肠 疝 气 证 行 气 疏 肝 散 寒 止 痛 臣
君 台 乌
小 良 青 木 槟 川
行 气 疏 肝 散 寒 止 痛
茴 行气散寒 姜 止 痛 皮 —行 气 疏 肝 香 —行 气 止 痛 榔— 楝— 下气导滞 行气止痛
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痛
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胸腹胁肋诸痛,口苦, 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方剂学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惑论 》
方剂学
【组成】厚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钱
(各15g) 干姜七分(2g)
理气剂、消导剂、治风剂
• 疏肝解郁 逍遥丸(颗粒) 【药物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 荷。 【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 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方 解】 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 血,柔肝止痛,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益气和中, 扶土抑木,以滋化源,为佐药;薄荷辛凉清轻,助柴胡疏肝散热,为 佐使药。诸药合用,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共奏舒肝解郁, 清热调经之功。 【临床应用】 1.胁痛 因情志忧郁,肝郁不舒所致两胁串痛或胀痛,脉 弦,舌质淡暗。 2.胃脘痛 因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所致胃脘痞满,食后胀痛,嗳气呃逆, 脉弦细,舌质淡苔薄白。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3.郁证 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而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 喜叹息,胸闷胁痛,腹胀便溏,心烦不寐,舌苔白腻,脉弦细。 4.月经不调 因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而致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烦躁易怒, 乳房胀痛,经期腹痛,腹胀便溏,舌暗,脉弦细。 5.眩晕 因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气血失和,脾虚不运, 清阳不升而出现头晕目眩,每遇情绪波动则加重,伴心烦不寐,大便 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 【药理毒理】 本品有保肝、抗抑郁、调节内分泌和抗应激等作用。
• 疏肝和胃 三九胃泰颗粒 【药物组成】 三桠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 茯苓、地黄、白芍。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 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 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 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 解】 方中三桠苦清热燥湿,九里香行气活血,共为 君药。两面针活血消肿,木香行气止痛,为臣药。黄芩清 热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地黄滋阴凉血,白芍养阴柔肝, 缓急止痛,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活 血,柔肝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 1.胃痛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所致胃脘疼 痛,嘈杂纳减,口苦口粘,大便粘滞,舌苔黄腻;慢性胃 炎见上述证候者。 2.痞满 因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所致胃部饱胀,胃痛夜甚, 舌质暗红有瘀点;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第十一章 理气剂 习题
第十一章理气剂习题一、填空题1.理气剂通常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2.越鞠丸的功用是_______。
3.越鞠丸的君药是_______。
4.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_______证5.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
6.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功用的代表方剂是_______。
7.暖肝煎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
8.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宜选用_______治疗。
9.暖肝煎的君药是_______,_______。
10.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
11.肉桂在苏子降气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2.定喘汤主治_______,_______证。
13.具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功用的代表方剂是_______。
14.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的代表方剂是_______。
15.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
16.病人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宜选用_______治疗。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越鞠丸所治“六郁”证不包括()A.湿郁B.火郁C.寒郁D.痰郁E.食郁2.半夏厚朴汤配伍苏叶的意义不包括()A.行气B.理肺C.舒肝D.散郁E.散寒3.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A.行气散结,降逆化痰B.行气散结,降逆止呕C.行气散结,化痰止咳D.行气散结,宽胸利膈E.行气散结,止咳平喘4.患者胸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选用()A.逍遥散B.金铃子散C.龙胆泻肝汤D.四逆散E.吴茱萸汤5.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中含有()A.木香、香附B.苍术、厚朴C.木香、厚朴D.瓜蒌、厚朴E.青皮、陈皮6.除下列何项外,主治均与痰有关()A.越鞠丸B.半夏厚朴汤C.苏子降气汤D.旋覆代赭汤E.天台乌药散7.天台乌药散的功用不包括()A.散寒B.行气C.止痛D.疏肝E.活血8.暖肝煎的功用是()A.温脾B.温肾C.温肺D.温经E.温胃9.暖肝煎的组成中不含有()A.乌药、小茴香B.肉桂、沉香C.当归、枸杞D.茯苓、生姜E.甘草、大枣10.患者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腰疼脚弱,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滑。
12.理气剂介绍
2021/3/14
44
【病机】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治法】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2021/3/14
45
【方解】
君:旋复花─下气消痰
臣:代赭石─降逆止呕 生姜─温胃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君臣相配,降 逆下气,止呕 化痰
佐:人参、大枣─ 益气补虚以扶助胃气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旋复花+代赭石
(2)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实 功用: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较盛者)。气结在胸胸满而痛, 心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 脉沉弦或紧。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 日三夜一服。
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甘
草三两 代赭石一两 半夏半升
大
枣十二枚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伤 痰浊内阻于心下 心下痞硬
寒
误
吐、 下
伤及胃气 胃虚气逆
频频嗳气,或反胃,恶心呕 吐,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臣:半夏─降气化痰 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2021/3/14
34
佐:前胡─降气祛痰 肉桂─温肾纳气,使气能归元 温阳化气,以利水化饮 当归─养血和血,血和以助气降 ---“治咳逆上气”,以助平喘止咳 ---配肉桂温补下元,以治下虚 苏叶、生姜 ─ 宣肺散寒、和胃降逆
使:炙甘草、大枣 ─ 调和诸药,调和脾胃
11.理气剂第十一
理气剂第十一治疗气的病变,气机:气逆,气陷,气滞;与气的不足。
气虚可能为生化不足,也可能为消耗太过。
两者相互影响。
气的固摄作用。
实证:气逆,气滞;虚证:在补益剂中处理:气脱,气陷,气虚。
一.行气针对气滞证:以肝脾为主的气机郁滞。
气逆,气滞往往并存。
行气疏肝,行气理脾。
结合寒热虚实辨证治疗。
1.越鞠丸六郁学说,气血痰火湿食为代表的郁症,治疗郁证的常用方,基础方。
主要反映功能方面的问题。
郁:积聚而不得发越。
不能通畅。
非有形的积聚。
六郁之中,气郁为先:胸膈脘腹胀满痞;气行则血行,胸胁可刺痛;气郁化火,可口苦,吞酸;气郁湿聚,胸闷;湿聚化痰,泛恶,呕吐;气机减退,食郁:饮食减少,嗳腐。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
香附针对气郁。
灵活用君。
香附加其他药物联合为君。
量的增加川芎针对血郁,栀子针对火郁,苍术针对湿郁痰郁,神曲针对食郁。
香附加木香,枳壳,厚朴增强行气作用,针对脾气,肝脾同治。
川芎加桃仁,红花,赤芍增强活轿作用。
栀子黄芩,黄连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苍术加茯苓,泽泻:加半夏,瓜蒌增强化痰清痰功能。
神曲山楂,麦芽。
增强化食作用。
2.金铃子散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延胡散治七情伤,血气刺痛服之良;归芍乳没草姜桂,木香蒲黄与姜黄。
3.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常用方,病机为:痰气互结,逆于咽喉,多与情志不和有关。
为肝气郁结所致。
导致肺胃失于疏泄。
胖痰症。
可伴肺胃的症状。
随精神状况而改善或加重。
肺胃失和,痰气郁结于咽喉,降气结合降逆化痰。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半夏厚朴茯姜苏。
半夏或厚朴为君半夏降逆祛痰化痰,厚朴宽胸行气。
痰气兼顾的基本结构。
茯苓生姜针对痰而施,同时能调和半夏毒性。
苏叶宽胸行气。
加减:苔和脉象反映出的湿阻,加明显的气郁。
胸闷气郁重加香附,郁金。
肋胁:加川楝子,元胡。
咽痛加:桔梗,玄参散结开宣。
理气剂7
理气药陈皮、枳实、厚朴、木香、川楝子、香附。 降气药:苏子、旋覆花、半夏。 2、作用: 行气 疏肝解郁,行脾和中 降肺平喘,降胃止呕
疏畅气机
降气
3、适应证:气病的实证 二、分类:
气滞、气逆 证。
1、行气剂 气机郁滞 脾胃气滞、肝气郁滞 胀痛。作用:行气疏肝、理脾和胃。 配伍:疏肝药配 调血药,理脾药配健运药;代表方:越鞠丸、 半夏厚 朴汤。
生姜、半夏
降逆化痰,和胃止呕 臣
健脾益气,益胃和中 佐使
人参、甘草、大枣
作用特点:降不伤胃,补不滞气。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呕吐,心下痞,脉弦滑而虚。
2、加减:痰多加陈皮、半夏;胃中虚寒加 干姜、吴茱萸;顽固性呕吐合六君子汤。
3、现代医学用于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 能症,胃扩张,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胃十二指 肠溃疡。
作用重心:香附配川芎(川芎可帮助增强香附 的行气之力),重在行气。 为何不用化痰郁药?——因为行气燥湿就可化 痰
三、应用:
1、应用原则:凡六郁之证均可使用。本方既能 疏肝理气,又能行气和胃,故肝郁气滞可用; 脾胃气滞也可使用。 2、根据六郁偏重之不同适当配伍药物:
3、妇女气郁血滞之月经不调加玄胡索、郁金、当
第一节 行气剂
越鞠丸 (又名芎术丸)
《丹溪心法》
香 附
川 芎
栀 子
苍 术
神 曲
一、主治:六郁之证
(气、血、火、痰、湿、食)。
肝气郁结 肝 肝血郁滞 肝郁化火 水湿内聚 脾 聚湿成痰 运化失司
气郁 血郁 火郁 湿郁 痰郁 食郁
胁肋胀痛 胁肋剌痛 口苦泛酸 胸脘痞闷,苔白腻 咳吐痰涎 饮食不消
二、方解: 香附 川芎 栀子 苍术 神曲 行气解郁 活血行气 清热泻火 燥湿健脾 消食和中 气郁 血郁 火郁 湿郁 食郁 行气 解郁 舒肝 理脾
基础中医学:十一、理气剂
君 疏肝解郁,条达肝气
柔肝,配柴胡疏肝 佐
理气宽中
理气疏肝 臣
行气活血
陈皮二钱(10g) 甘草五分(5g)
佐 行气和胃 佐使 调和诸药
功用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 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
脉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方解 栝蒌实一枚(30g) 君 理气宽胸,涤痰散结 薤白半升(20g) 臣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白酒七升(200g) 佐 行气活血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方 旋覆花三两(15g) 君 下气化痰,降逆止噫 解 代赭石一两(5g) 臣 降逆下气
半夏半升(15g) 生姜五两(25g)
佐 祛痰散结,降逆和胃
人参二两(10g) 佐 益气补中,保护胃气
大枣十二枚(4枚)
甘草三两(15g) 使 调和诸药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心下痞 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 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阴虚体弱者慎用。
行气
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解 香附10g 君 行气解郁(治气郁)
川芎10g
活血祛瘀(治血瘀)
臣
苍术10g
燥湿运脾(治湿郁)
栀子10g
清热泻火(治火郁)
佐
神曲10g
消食导滞(治食郁)
功用
行气解郁
主治 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
吞酸,饮食不消等。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方解 柴胡二钱(10g) 芍药一钱半(10g) 枳壳一钱半(10g) 香附一钱半(10g) 川芎一钱半(10g)
十一、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 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 称理气剂。
中医方剂歌诀
中医方剂歌诀十一、理气剂1.越鞠丸越鞠丸治六种郁,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行气解郁痛闷平。
2.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厚朴胸痹方;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3.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郁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4.暖肝煎暖肝煎中杞苓归,沉香乌药肉桂茴;下焦虚寒疝气痛,暖肝温肾此方推。
5.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咳喘方,前胡夏朴草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6.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外寒内热哮喘尝。
7.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降逆化痰益胃气,气虚痰阻痞嗳康。
十二、理血剂1.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2.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川芎赤芍熬;柴胡枳桔牛膝草,活血行气功效好。
3.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桃红佐地龙;黄芪四两为主药,半身不遂此方宗。
4.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扶;桃红黄草煎加酒,损伤瘀滞总能除。
5.温经汤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6.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独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7.失笑散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8.桂枝茯苓丸《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9.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炒黑,上部出血此方推。
10.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粉山栀共瓜蒌;青黛泻肝凉血热,咳嗽痰血此方投。
11.小蓟饮子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12.槐花散槐花散方治肠风,侧柏芥穗枳壳从;等分为末米饮下,清肠凉血又疏风。
13.黄土汤黄土温阳又健脾,阿胶术附甘草地;黄芩相佐刚柔济,阳虚便血此方宜。
十三、治风剂1.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感冒风寒见鼻塞,偏正头痛悉平康;2.大秦艽汤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术草,养血祛风通治方。
13 理气剂
第十一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1. 越鞠丸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的代表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2. 枳实薤白桂枝汤是主治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胸中所致的胸痹的常用方。
方中瓜蒌味甘性寒人肺,涤痰散结,开胸通痹;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化痰散寒,能散胸中凝滞之阴寒、化上焦结聚之痰浊、宣胸中阳气以宽胸,乃治疗胸痹之要药,共为君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以恢复气机之升降;二是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以宣通阴寒痰浊之痹阻。
3. 半夏厚朴汤为主治痰气互结梅核气之常用方。
方中半夏辛温人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
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4. 厚朴温中汤为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的常用方。
方中厚朴辛苦温燥,辛散化气以消胀,苦温燥湿以除满,为君药。
5. 天台乌药散中巴豆炒川楝的用法及其意义。
方中巴豆炒川楝子,既可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力,又可制其苦寒之性。
6. 暖肝煎是主治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疝气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
全方,以温补肝肾治其本,行气逐寒治其标,使下元虚寒得温,寒凝气滞得散,则睾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气痛诸症可愈。
第二节降气1. 苏子降气汤中肉桂及当归的配伍意义。
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
2. 定喘汤中麻黄与白果的配伍意义。
方用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
3. 旋覆代赭汤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
方中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
第十一章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适应证、常用药及代表方:
1.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 食少,大便失常等 ,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滞 药如陈皮、厚朴、枳壳、木香、砂仁等为 主组方。
2.肝气郁滞证: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 经不调,或痛经等,常选用疏肝理气药如 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为主 组方。
代表方如: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 厚朴汤、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 药散、暖肝煎等。
臣 苏子、杏仁 降气平喘 半夏、冬花 祛痰止咳
佐 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止咳平喘
使 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 散收合方,宣降协同 ❖ 表里同治,寒热并用 诗曰: 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齁喘最难当, 麻黄桑杏寻苏子,白果冬花更又良, 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须姜, 病人遇此仙丹药,服后方知定喘汤。
一、定义 二、适应证及分类 三、使用注意 四、现代药理研究
一、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
作用,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剂,统称 理气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等范畴。 二、适应证及分类
适用于气滞证和气逆证。一般来说气滞 以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主,当行气以为治; 气逆以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为主,须降气以 为治。气滞和气逆常相兼为病,但病有主次, 方有专功,根据主要功用本章方剂分为行气
第十一章理气剂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理气剂的概说、分类及使用
注意。 2、掌握下列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 (四磨汤、橘核丸)、暖肝煎、苏子降气 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3、熟悉下列方剂:越鞠丸△、金铃 子散、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
4、了解下列方剂:丁香柿蒂汤。
本方补养、散寒、行气并重, 运用时应视其虚、寒、气滞三者 孰轻孰重,相应调整君臣药的配 伍关系,使之更能切中病情。
理气剂
1胃得安片(胶囊)【药物组成】白术苍术神曲泽泻川芎海螵蛸草豆蔻莱菔子陈皮(制)瓜蒌槟榔甘草马兰草绿衣枳实麦芽姜半夏茯苓黄柏山姜子黄芩干姜香附(制)厚朴木香紫河车【功能主治】本方证乃因脾胃寒湿气滞所致。
健脾和胃,理气燥湿,温中止痛。
用于脾胃寒湿气滞证。
证见腕腹胀满或疼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嗳气泛酸,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临床应用】适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寒湿气滞者。
2 胃乐胶囊【药物组成】甘草提取物白及木香颠茄流浸膏橙皮酊薄荷油氢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钙【功能主治】本方为中西药组成的复方,用于脾胃气滞证。
行气止痛,收敛生肌,促进溃疡愈合。
用于胃脘胀闷疼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食少,疲乏无力,大便不畅等。
【临床应用】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证属脾胃气滞者。
3胃苏冲剂【药物组成】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功能主治】本方证乃胃气壅滞,肝胃不和所致。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用于胃气壅滞,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者矢气得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者。
【临床应用】适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证属胃气壅滞,肝胃不和者。
4沉香化气丸【药物组成】沉香25 木香50 广藿香100 香附(醋制)50 砂仁50 陈皮50 莪术(醋制)100 六神曲(炒)100 麦芽(炒)100 甘草50【功能主治】本方为肝胃气滞,肝胃不和证所设。
理气疏肝,消积和胃。
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致的两胁胀痛,或脘腹胀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嗳气泛酸,脉弦等。
【临床应用】适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神经性呕吐等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者。
11-理气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9g)川当归去芦,两半(6g)甘草炙,二两(6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6g)肉桂去皮,一两半(3g)(一本有陈皮去白,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
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以上实为主。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
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治证简析】肺主气,司呼吸,痰涎壅阻于肺,肺失宣降之职,故气机上逆而为咳喘,气机不畅而觉胸膈满闷。“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景岳全书》),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不足以息;肾为水脏,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肢体浮肿;腰为肾之府,下元不足,则腰疼脚软。舌苔白滑或白腻,脉象弦滑等均为肺中痰涎壅盛之象。综上可见,本证病机包括痰涎壅盛与肾阳不足两方面,其中痰涎壅肺为发病之标,肾阳虚馁为致病之本,证系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但气逆痰盛,标急本缓,故当“急则治标”,先以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法。
2.岳美中:“本方以苏子为主,其主要作用有三:一为除寒温中,一为降逆定喘,一为消痰润肠。苏子得前胡,能降气祛痰,驱风散积;得厚朴、陈皮、生姜,能内疏痰饮,外解风寒;……此方有行有补,有润有燥,治上不遗下,标本兼顾,为豁痰降气,平喘理嗽,利胸快膈,通秘和中,纳气归元之方剂。”(《岳美中医案集》)
【现代研究】
1.镇咳平喘作用:小鼠按25g/kg灌胃以苏子降气汤后1小时,对氨水性咳嗽均有显著的镇咳作用,表现为5分钟内小鼠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原方去肉桂,镇咳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原方去当归后,作用明显减弱。豚鼠灌胃30g/kg的苏子降气汤后1小时,能使组胺加乙酰胆碱喷雾所致的喘息潜伏期明显延长,表现出一定的平喘作用。苏子降气汤对组胺、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状态的豚鼠离体气管均有非常显著的松驰作用,但对正常气管及心得安所致的气管痉挛无明显影响。
第十一章理气剂
第十一章理气剂第十一章理气剂简介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属“八法”中的消法。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内而脏腑,外而肌腠,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当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节,或寒温不适时,均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多种疾病。
气病概括起来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类,气虚证和气陷证的治法与方剂已在补益剂中介绍,本章主要论述气滞证和气逆证的治法与方剂。
气滞以肝气郁滞与脾胃气滞为主,须行气以为治;气逆以肺气上逆与胃气上逆为主,须降气以为治。
故本章方剂分为行气和降气两类。
使用理气剂时,首先应辨清气病之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若气滞实证,当须行气,误用补气,则使气滞愈甚;若气虚之证,当补其虚,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
其次辨有无兼夹,若气机郁滞与气逆不降相兼为病,应分清主次,行气与降气配合使用;若兼气虚者,则需配伍适量补气之品。
其三,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容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勿使过剂,尤其是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第一节行气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证。
气滞一般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为多见。
脾胃气滞常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等症;治疗常以陈皮、厚朴、枳壳、木香、砂仁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肝郁气滞常见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症;治疗常以香附、青皮、郁金、川楝子、乌药、小茴香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厚朴汤、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越鞠丸(芎术丸)《丹溪心法》[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各6-l0g)[用法]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原书未著用法用量。
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
亦可按参考用量比例作汤剂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方解]本方证乃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胡
肉桂一两半(45g)
厚朴各一两(各30g)
[陈皮一两半(45g)]
生姜、大枣、苏叶
水煎服
功
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病 机
痰涎壅肺
肾阳不足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上
实
肺失宣降-咳喘短气,痰多稀白
(痰涎壅肺)
痰阻气滞-胸膈满闷 肾不纳气-呼多吸少
下
虚
水湿内停-水溢肌肤-或肢体浮肿 失于温养-或腰疼脚软 舌脉- 苔白滑或白腻,脉滑。 苏子降气汤
4.气的病变病机与治法
气 的 不 足 气虚 气脱 气陷 气 机 运 行 失 调 补气:四君子汤 益气固脱:独参汤、生脉散 益气升陷:补中益气汤 肺--咳、喘 气逆 胃--呕吐呃逆 气滞 局部 胀满 降 气 行 气 理气剂 补益剂
气 的 病 变
肝-胁、乳房、少腹
脾胃-脘腹
5.组方思路
宣降肺气药
降 气 行 气
加减变化
气郁甚:
加香附、郁金 加川楝子、元胡 加玄参、桔梗
胁肋痛: 咽痛:
半夏厚朴汤
重点:
配伍要点:厚朴+半夏
【方歌】 半夏厚朴梅核气,茯苓生姜共紫苏, 行气化痰开郁结,痰阻咽喉证能除。
第二节
降
气
理气剂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降 气
组成
紫苏子 当归两半(45g) 半夏各二两半(各75g) 炙甘草,二两
【病机】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方解】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 白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瓜蒌薤白白酒汤·
二药相合,散胸中之阴寒,化上焦之痰浊,宣胸中之 阳气以宽胸,乃治疗胸痹之要药。
佐:白酒 ─ 行气活血, 增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配伍特点
行气与祛痰并行, 宽胸与通阳相协, 寓散寒化痰活血于理气之中。
佐 枳实 --行气解郁,泄热破结
佐使 甘草 --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主治证及用药分析 透邪解郁
阳郁厥逆证
柴胡、白芍 枳实
调畅气机
肝脾不和 (肝脾气郁)
肝气郁滞 调肝药 柴胡、白芍 脾气郁滞 理脾药 枳实 、甘草
四逆散
基本配伍结构
芍药
柴胡 枳实
疏肝解郁
补养肝血,条达肝气 防柴胡升散耗伤阴血
理气和血 理气解郁 舒畅气机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 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 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 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半夏厚朴汤
使用注意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 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 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 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
•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四枚(12g) 厚 朴四两(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 (6g) 瓜蒌实捣,一枚(24g) 功用: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较盛者)。气结在胸, 胸满而痛,心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 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方剂比较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桂枝汤均有瓜蒌、薤白,皆具通 阳散结,行气祛痰的作用,可治疗胸阳不 振,痰阻气滞之胸痹。但
麻黄 白果
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敛肺定喘,祛痰止咳
两者相配,一散 一收,散不耗气, 收不留邪,加强 平喘之功
臣 黄芩、桑白皮
佐
苏子、半夏
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杏仁、冬花
佐使 甘草
调和诸药 ,且能止咳 定喘汤
配伍特点:
本方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 施,融散、收、清、降于一方,定喘止咳 之力颇著。
越鞠丸
加减变化(临床应视何郁为主,调整其君药并加味相应药物)
若偏重于气郁,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
血郁, 川芎,酌加桃仁、赤勺、红花。
湿郁,
火郁,
苍术,酌加茯苓、泽泻。
栀子,酌加黄芩、黄连。
痰郁,
食郁,
酌加半夏、瓜蒌。
神曲,酌加山楂、麦芽。
越鞠丸
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2.方中为何不用祛痰药?
配伍要点:瓜蒌+薤白
【运用】 1.辨证要点:
·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附 方
•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实一枚(24g) 薤白 三两(9g) 半夏半升(12g)白酒一斗(适量)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痰浊较盛者)。胸中满痛彻背, 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
第十一章
理气剂
1.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 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 称理气剂。
理气剂
2.适应病证 ⑴气滞证
肝气郁滞(胁肋胀痛、善太息)
脾胃气滞
(腹胀食少纳呆)
肺气上逆(咳嗽、喘促)
⑵气逆病证
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理气剂
3.分类
行气 --气滞证 降气 --气逆证
理气剂
(肾阳不足)
方 解 君
苏子(辛温而润)
半夏 厚朴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润肠通便 助君药降气祛痰平喘 使降中寓宣,复肺气之宣降 制诸温药之燥
臣 降祛 气痰 平止 喘咳 佐
前胡(辛苦微寒)
肉桂 当归
温补下元,纳气平喘
①治“咳逆上气”,以助平喘止咳。 ②养血补虚,与肉桂配伍,温补下虚。 ③润各药之燥性,防止辛燥药伤阴耗气。
桑白皮三钱(9g) 制半夏三钱(9g)
黄芩一钱五分
水煎服
(6g)
功 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
主 治
痰热内蕴 之哮喘证
喘 风寒外束 痰 热 内 蕴
主证病机分析: 风寒外束 痰热内蕴 肺失宣降 病机
微恶风寒
治法
宣肺降气
哮喘咳嗽,痰多气急, 质稠色黄 ,苔黄腻, 脉滑数
清热化痰
方 解
君 宣 降 肺 气 清 热 化 痰
定喘汤
加减变化:
无表证者:以宣肺定喘为主,故麻黄可减量应 用;
痰多难咯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助清热
化痰之功;
肺热偏重:酌加石膏、鱼腥草以清泄肺热。
定喘汤
重难点: 定喘汤中为何配伍白果?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 哮喘证;麻黄在方中宣肺平喘,解散表 邪,与甘涩之白果敛肺定喘,祛痰止咳 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 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散不耗气, 收不留邪,共为君药。
重点: 瓜蒌和薤白的配伍。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
成
半夏一升(12g) 茯苓四两(12g)
厚朴三两(9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水煎服
功
用
行气散结 降逆化痰
主
治
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
主证病机分析: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半夏厚朴汤·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或咳,或呕
咳的常用方。
临床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
或白腻为辨证要点。
苏子降气汤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
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
不宜使用。
苏子降气汤
临床应用与加减变化
1、痰多喘甚:加泻肺平喘药:葶苈子、桑白皮
2、喘不能平卧或动则气短难续:
加纳气平喘药:胡桃肉、沉香、诃子 3、肾阳虚明显:加温肾助阳药:附子、补骨脂 4、水肿、小便不利:加利尿药
生姜 苏叶
降逆和胃,散寒化痰;制半夏毒 宣肺散邪 炙甘草
佐使 大枣
和中益气,调和诸药 苏子降气汤
(陈皮——理气化痰)
配伍特点
1、上下兼顾,标本同治,治上治标为主。 (降气化痰药 + 温肾补虚药) 2、降中寓宣 (大队降逆药+宣散药)
3、润燥相济,温而不燥。
苏子降气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
四逆散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 的基础方。 临床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为辨证要点。
四逆散
加减变化 咳者 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 加桂枝以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 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 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 加薤白以除下重; 气郁甚者 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有热者 加栀子以清内热。
配伍要点: 麻黄+白果;桑白皮+黄芩
定喘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亦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用于
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致肺气壅闭之喘
咳证。
临床应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
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定喘汤
使用注意:
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 喘,但内无痰热者;或哮喘日久,肺肾 阴虚者,皆不宜使用。
消 除 病 因 药
+
寒:温里药 热:清热药 气虚:补气药 阴虚:补阴药
理气剂
和胃降逆药
行气疏肝药 行气理脾药
6.使用注意
⑴应辨清气病之虚实。 ⑵辨清有无兼夹,分清主次。 ⑶应中病即止。
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妇女适值经期者, 亦应慎用,孕妇则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四 逆 散
《伤寒论》
调和肝脾
组成与用法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水煎服
功 用.肝脾气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