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八章 汉字形体进化更替研究
【优选版】汉字的形体演变PPT资料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 字,又称“秦篆”。战国时 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 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 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 (又称“籀文”,春秋战国 间通行于秦国)的基础上, 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就 是“小篆”。秦朝的这一统 一全国文字的重要措施,对 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 用。
骨文字典中收录,总计数约 为1500字。
最萌甲骨文
毛公鼎及其拓文
金文
大 盂 笔道肥粗鼎,弯笔多,刚劲古朴,端 庄凝重,结构及严谨,带图绘性质。 其 铭 文
金文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 用的字体,相传为夏伯益 所创。大篆,也称籀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 而得名。大篆的真迹,一 般认为是“石鼓文”。原 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 字。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上图《兰亭序》 左图《神策军碑》
欧体
上图《兰亭序》 左图《心经》
颜体
点画齐备,依字取势,因字立形,比 例协调,章法和谐。
上图《颜氏家庙碑》 右图《告身书》
草书是一种书写迅疾, 笔画之间接续相连的字体。 首先在民间出现并流行, 后经加工,有了想到规整、 严格的形体。始于汉初,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 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 今草、狂草之分。
小篆
隶书
图为秦隶竹简
隶书,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 秦未,沿至三国。又称“汉隶”、 “佐书、“八分”等。
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 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 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 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 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 波三折”,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第节汉字形体的演变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
• 隶变使汉字形体彻底摆脱了古汉字象形、象意的桎梏,冲 破了篆书线条结构的严密裹刺的纠缠,由“描绘”符号一 变而为“书写”符号,面目焕然一新、简洁明快,能更好 地适应毛笔的性能,便于书写,大大提高了汉字作为汉语 工具的功效。
• 直到今天,两千我年过去了,实用中的汉字形体(指文字 构形),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汉字形体的演变
•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 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 体
• 二、汉字形体演变的 三个问题
形体 指
• 构形--形体结构所 反映的造字意图
• 笔道形态--笔画形 态
• 书写体势--运笔规 则 三方面的综合。三者的 变化是相关的。
• • • • • •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楷隶小战金甲 书书篆国文骨
1.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占百分之二十。 2.字无定格,异构字多。 3.存在不少异字同形现象。
金文
• 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 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两周盛行在铜器上 铸文,两周的古文字留传下来的,也以金文为最 多。所以,论两周的古文字,当然以金文为代表; 研究金文,也多研究两周的金文。 散氏盘
• 隶书有秦隶、汉隶。一般指汉隶。汉隶由秦隶发 展,秦隶是秦系文字的发展。汉隶又叫“八分”。
• 隶书是由秦系文字中的俗体文字发展起来的。 • 隶书就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进入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的象形性被丢掉了,很多字形上无法直接 看出其构造意图。
汉隶特点
• 1.用方折、平直的笔 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 道。
• 隶变实现文字的符号化;实现符号的简单化,便 于书写;奠定了实用汉字的基本形体。
• 隶变改变古文字形体为今文字的几种手段(“手 段”是后人总结的,不是事先定好的)
汉字形体演变
2、字体不规范:(1) 同一字写法不定。
可以是显示大头的小孩子;也可以是在襁褓 中挥动双臂的小孩子。
可以画成好像是一个大字底下加一横;或天 字下一横;或三横一竖。
两头扎起来的囊橐,有的画着花纹,有的 什么都不画。
犬
(2) 字的繁简不一。
有的画着车轮、车厢、车辕和车轴;有的画 出车轮和车厢;有的只画出两个车轮。
秦代使用的草率篆书, 称为秦隶,也叫古隶;汉代 盛行的隶书,称为汉隶,也 叫今隶。秦简所代表的隶书 还是尚未成熟的隶书,这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字虽然是 方折、平直的笔画,但是与 成熟的隶书仍然有距离。 第二,某些字在同一 份材料中兼用隶书和正规篆 文两种写法。
汉字在秦汉之际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隶变不仅关系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的 结构。汉字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隶书就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的象形意味大 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很多字形上 无法直接看出其构造意图。隶书和古文字的根本 区别:1全面符号化,即完全抛开古文字的象形 因素,使文字变成抽象的记号;2笔画化,即把 字形分解为若干基本笔画。从结构上说,隶书字 形趋于简约,不像古汉字那样繁复;从实用的观 点看,隶书便于学习,也便于书写,有很大的优 越性。
隶书对汉字的改造: 用形态有变化的笔画书写汉字 大量改变汉字偏旁的写法
字形扁方且“八”字分散,呈现出一种动态 美
隶书-秦隶与 汉隶
秦隶-云梦秦简 汉隶-居延汉简
汉隶-史晨碑
汉隶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 笔法改变篆书圆转 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 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3.书法上有挑法、 波势、和波磔。
汉字的形体演变
字体流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汉字形体演变,指的是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变化过程。
汉字形体演变,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景象。
从古至今,由于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汉字也经历了由“令文”化而来的古汉字到“小篆”后的新郑(书法)文体,再到现代的“楷书”、“行书”等几种传统汉字书体发展过程,以及在传统行文体系里出现一些古今多种书体。
古汉字(令文)古汉字是最早出现的汉字,产生于中国最早的文字文化中,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是由当时的少数民族发明的,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
古汉字书写的文字,考究的笔画细致,用简见多,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比较形象,逐渐变得抽象。
其中有一些反映早期社会的概念和事物的字根,有一些形似物体的形象文字,有一些已经脱离直观形象但又形成新的抽象概念的字。
新郑文(小篆)新郑文又称小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由王羲之所用制,源自古汉字,是古汉文和秦秦字(大篆)演变的文字格式。
小篆的书体比较统一,字形结构也相当规范,但每个笔划有一定的自由度,后来一些书法家开始练习比较复杂的小篆,如号称罗马小篆,依字形结构可供多人学习。
楷书(汉隶、晋楷、印楷)楷书又称汉隶,是中国传统文字形体中常见的一种书体,起源于唐朝后期,由王羲之大篆(秦字)改成了当时朝廷统一标准的汉隶字体。
汉隶标准笔画较多,字形也比较规范,经过相当的发展,演变出了几个书体分支和衍生出各种型式的文字书体,如晋楷、印楷等。
其中晋楷书体,便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具有比较大的代表性。
行书行书是中国传统文字文体之一,它始于唐代殷贲作家王灿的《说文解字》时提出的抒情文体,被称之为“抒书”,后来演变为今日的行书。
行书字体性格比较俊畅而又不乏威严,且注重笔画的轻重与左右势,具有流弊曲折的优美意趣,只要把握正确的方法,使书体的每一笔更能流畅慢雅,融合出特有的人文情怀。
篆书篆书,是中国传统文字形体之一。
它距今大约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渊源,是由当时古老的少数民族发明的,它是以古汉字形体演变而来,以突出字形轮廓与笔画转折为主要特点,有利于表达文字的结构与意义。
文字学形体的演变
文字学形体的演变
文字学形体是指汉字、英文字母等字符在书写和印刷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以下是文字学形体的演变过程。
1. 古代文字形体:古代文字形体主要指汉字的篆书、隶书和楷书等形式。
篆书是最早的文字形体,字形刚劲有力,线条粗壮。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字形较篆书更加简化,线条更为平滑。
楷书是隶书的演变形式,字形端庄秀丽,成为正式的书写方式。
2. 书法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派别和风格,如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等。
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态,文字的结构、笔画的粗细、线条的曲直等都有所变化。
3. 印刷技术的影响: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字体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早的印刷技术是木刻印刷,字体形态比较僵硬,笔画较为粗糙。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字体的线条变得更加细腻,字形也更加规整。
而电子印刷和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改变了字体形态,出现了更多种类和风格的字体。
4. 现代字体设计:现代字体设计致力于创造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字体形态。
除了传统的楷、隶、草、行等书体外,还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字体设计,如手写体、装饰体、艺术字等。
这些字体形态丰富多样,反映了时代和设计者的审美观念。
综上所述,文字学形体经历了古代文字形态、书法发展、印刷
技术的影响以及现代字体设计的多重影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字体形态,并不断演变和发展。
汉字形体的演变
隶变的方式
偏旁的趋同
偏旁的分化 偏旁的变形 偏旁的省简
(二)楷書
• 楷书又称作“真书”、“正书”,是由隶书 和草书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字体。
六国文字
• 六国文字是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齊、楚、燕、韓、 趙、魏等六國的文字,或称“东土文字”、“东 方六国文字”、“六国古文”、“古文”等,它 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部分。
• 六国文字主要包括汉武帝时期在孔子旧宅中发现 的“壁中书”古文、《說文解字》、曹魏时代 《三体石经》、宋郭忠恕《汗簡》、宋夏竦的 《古文四聲韻》上所收录或刻写的古文以及后代 新出土的六国简帛金石文字和陶文等。
• 从篆書到隸書的轉變,这在汉字學史上叫做“隸 變”。“隸變”的最大贡献是對漢字進行了大规 模的簡化,它符合文字的發展規律,但同时也破 壞了漢字形義联係的統一,给后人瞭解漢字的構 意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 八分指东汉尤其是顺帝以后的碑刻文字为代表的隶书字 体,结构平整,布局稳重匀称,笔画带有明显的“蚕头 燕尾”风格。这种字体旧时称“八分书”,亦简称“八 分”或“分书”,又称汉隶。关于“八分”有两种说法:
(一)甲骨文
• 甲骨文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刻在龟 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故称为甲骨文,簡稱甲文。 由於甲骨文記錄的主要是占卜內容,最早的出土 地是殷墟,記錄方式大部分是用刀刻,所以又有 “卜辭”、“殷墟書契”、“甲骨刻辭”等名稱。 甲骨文除了刀刻者外,也有極少數是用毛筆寫的。 甲骨文的內容除了卜辭外,也有一小部分屬於非 卜辭的記事文。如記載甲骨的數量、納貢者的姓 名、干支表等,多附刻於卜辭之旁或未經灼卜的 甲骨之上。
秦漢时期的銅器銘文,狭义的金文仅指西 周时期的铜器铭文。 • 由於金文多數出現在鐘鼎彝器上,鑄造鐘 鼎彝器的材料是吉金(上好的金屬叫吉金, 主要指青銅),所以金文又有“鐘鼎文”、 “彝器文字”和“吉金文字”之稱。
汉字形体演变(ppt)
隶书-秦隶与 汉隶
秦隶-云梦秦简
汉隶-居延汉简
汉隶-史晨碑
汉隶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 笔法改变篆书圆转 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 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3.书法上有挑法、 波势、和波磔。
草书
东汉时期,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 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 叫做“草书”。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 “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 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 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 一起。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四种。
掠
波磔
最早的隶书产生于战国时代。
到汉朝中叶,隶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即形体扁方,笔势舒扬,波折俯仰,这是在古隶 方正平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这种成熟的隶书 叫做今隶。也叫汉隶 综观汉字的字体演变史,隶书的出现是一个 重要的转折点。从商代的甲骨文一直到秦代的小 隶,尽管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仍是一 脉相承的,属于古文字的范畴。从隶书开始,汉 字进入了今文字的范畴。
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引言
• 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势,一是结构, 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 草书、行书和楷书,其变化主要是一 种笔势的变化,即笔画的姿态方面的 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我们分析造字结 构、探求本义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 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殷墟
殷 墟
甲骨文是在河南省安阳市西
北郊小屯一带发现的。小屯及其 附近在商代叫殷,所以商朝又叫 殷朝。商朝灭亡后,此地变成废 墟。这就是“殷墟”二字的由来。
7
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沿用图画写实手法;接 近图画文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及其原因
汉字作为书面符号,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追求“简、明、快”是导致形体演变的主要原因,同时,汉字的使用频率、社会化程度以及书写材料、工具等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原因。汉字形体的演变发展同书写工具的变化与改进是分不开的。甲骨文基本上是用刀契刻在龟甲兽骨版上,刀硬版实,容易刻成线条,圆笔与方笔相间而以方笔为多,体态瘦长。金文上的文字通常是先制成模子然后再浇铸而成,笔画布局齐整均匀,比甲骨文丰硕粗壮而又有肥瘦之别。小篆笔画圆转,隶书变圆转为方折,变弧线为直线,楷书则有了撇捺等变化,这些都是因主要的使用毛笔并不断改进毛笔的缘故。书写工具的革新,给汉字形体演变提供了条件。
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六)草书
包括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在东汉章帝时盛行,是隶书的草写体。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
狂草是唐代产生的。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七)行书
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面连绵,
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的方式主要用在隶变楷化以后的汉字简化中。这种简化方式的结果,常会导致汉字形体结构的改变。例如,小篆从辵的字,如造,隶变以后绝大部分简化为从辶;小篆左边从心的字,如快,隶变简化为从忄。焦字上部本从龜,下从火,简化后用结构简单的隹代替龟。巖,本来是形声字,简化作岩,是会意字。淚,本从水戾声,是形声字,简化后从水目,是会意字。简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
第八章 古文字形体流变研究 《文字学》课件
假借分化
9、同化
部件同化
10、讹化
整字讹化
2020/10/10
字形同化 部件讹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10/10
二、古文字形体演变的原因 1、文字的符号属性驱动文字形体向前发展
2、文字的工具属性促使文字形体向前发 展
2020/10/10
三、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流变分析 1、抽象化
2、方块化
2020/10/10
3、笔画化
4、表音化
添加 声符 新造 形声字
2020/10/10
5、表意化
第八章 古文字形体流变研究
2020/10/10
一、研究古文字形体流变的意义
研究古文字形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于解读古代文献,阐释古 老的中华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详细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甲 骨 文
小 篆
隶
楷
书
书
甲 骨 文
金 文
石 鼓 文
小 篆
2、有助于探索汉字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凤阳《汉字学》:“改革者们把拼音文字看成开民智、救危亡的武器,他 们观察文字时,多从实用角度出发去对比,很少顾及汉字的历史研究。他们除批 评方块汉字繁难、不利于应用新技术、不利于接受新知识外,往往感情用事,对 方块汉字采取‘骂倒’的态度。”
6、繁化 因增加声符义符而繁化:
因增加羡符而繁化的: 汉字形体演进过程中形体上增加的与音义无关的装饰性 笔画或部件叫“羡符”。
2020/10/10
7、简化
省简笔画部件
再造简易形体
8、分化
分化前的形体称“古字”,分化出来的形体称“今 字”,
合成为“古今字”,也称“分别字”、“区别字”等。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演变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的时候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汉字是形、音、义统一于一体的文字,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同时表现在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
虽说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变化规律,但也彼此相关联。
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总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而不同阶段上的汉字形体又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要想全面地、历史地掌握汉字,并借助它来释读古代文献或研究有关问题,首先就要对汉字的形体的演变有个明确的了解。
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所谓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
演化,是指汉字的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它进行改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成果。
其中有一脉相承、变化轨迹较为清晰的一面(主要方面),也有中途断裂、分合乖而纷繁复杂的一面,涉及的问题很多。
我们这里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情况和与古代汉语学习至为相关的问题。
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代表字体从有系统可寻的商代甲骨文到现在所使用的楷书,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为着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的大体形貌,我们以各个时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为主干,人为地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划分为六个阶段。
这六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分别是: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时代的金石帛文(统称战国文字)、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报费包括草隶即章草)、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与今草)。
其中以秦汉之际为界,秦代的小篆和小篆以前的字体统称为古文字,汉代的隶书和隶书以后的字体统称为今文字。
古文字与今文字的过渡字体是秦汉之际流行的的古隶(又称秦隶)。
一、先秦古文字(一)族徽图画文字和上古陶文(参见46-48)假设现在已经发现的原始刻画陶甲符号都是原始汉字的话,那么从这些数量有限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原始汉字在构形上至少有如下特点:1. 一般脱胎于图画,部分来源于随意刻画。
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发展
汉字的形体演变一、汉字书体的演变汉字是汉族的“自源”文字,从甲骨文至今,虽然形体结构依然保持了表意的特点,但写法变化很大。
自产生开始,汉字的书体形式就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秦代规定文字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汉代王莽改为六书: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从时间先后来说,汉字的字体,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到小篆)和今文字阶段(隶书到行书)(一)甲骨文秦汉以来,能看到的最早汉字是刻铸在金属器物(主要是钟鼎)上的金文。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
1、发现经过:殷墟甲骨是当地农民发现的,它们当时不知是一种贵重文物,把它作为龙骨卖到药店。
北京王懿荣老先生服中药时发现药名为“龙骨”的硬片上有类似文字的符号,他认为是一种古文字。
最先发现、鉴定和收集甲骨文的人是孟广慧、王襄和王懿荣。
甲骨研究者——四堂先生: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2、甲骨得名:经寻根考证,“龙骨”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
这是古代商朝的首都。
大约公元前1300年,国王盘庚把首都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
盘庚以后八代十二王,经历二百七十三年,在这里积累了大量甲骨记录,成为一个国家档案馆,埋藏了地下三千年,久已遗忘。
现在得到有字甲骨十几万片,整理出字4000多个,已经释读的有1000多字。
甲骨文即“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
3、产生原因:商朝已是很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现实需要和宗教需要,占卜祭祀,文字成熟。
殷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等,事无巨细,都要卜问上天。
古代殷王,遇有国家大事,必须占卜,请求鬼神指示。
有时也用蓍草占筮,先筮后卜,以求对验。
因为甲骨文字主要是占卜的记录,所以甲骨文也称“占卜文字”、“殷墟卜辞”。
又因为这些文字大多是用刀刻的,所以又称“殷墟书契”。
汉字的形体演变.wps
汉字形体的演变即使只从商代后期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段很长的时间里,汉字的意音文字的本质没有改变,但是无论在形体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
我们将在这一节和下一节里分别说明这两方面的变化。
在这一节里,先简单说明汉字形体的主要变化,然后再对各种主要字体分别作些介绍。
一、汉字形体的主要变化从形体上看,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方面。
字形的变化指一个个字的外形的变化。
字体的变化则指文字在字形特点和书写风格上的总的变化,而且通常是指较明显较巨大的变化而言的。
这两方面的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而难以截然划分。
1.字体的主要变化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
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公元前三世纪晚期),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由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容易觉察到的变化。
在整个古文字阶段里,汉字的象形程度在不断降低。
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字符”是我们为文字所使用的符号,也就是构成文字的符号所起的专名),本来大都很象图形。
古人为了书写的方便,把它们逐渐改变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
这可以称为“线条化”。
在从古文字演变为隶书的过程里,字符的写法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它们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画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
这可以称为“笔画化”。
下面所举的是“马”“鱼”二字字体演变的简单情况。
隶书书写起来要比古文字方便得多。
由古文字变为隶书,应该看作汉字形体上最重要的一次简化。
从表面上看,楷书对隶书的改变似乎不大。
但是楷书的笔画书写起来比隶书更加方便,所以由隶变楷也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2.字形的简化和繁化字体的变化跟字形的简化往往是相伴的,这从上面所举的“马”“鱼”二字就可以看出来。
在第二小节里讲古文字阶段的字体演变和隶书改变古文字字形的方法的时候,还会举到可以说明这一点的例子。
在字体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字形的简化也在不断进行。
古代汉语文字形体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古代汉语文字形体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1. 古代汉语文字的形体演变汉字作为我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体演变历史悠久。
早在甲骨文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文字记录信息。
甲骨文的形体复杂多变,结构简单,符号规整。
到了小篆时期,汉字的形体逐渐规范化,结构清晰明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相继出现,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特定的形体特点。
这些形体的演变,反映出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也为今日的汉字书写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2. 古代汉语文字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汉字的形体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从古代的篆书、隶书演变为今日的楷书、行书,汉字的书写规范度和美感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相应的书写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另外,随着人们对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重视,汉字的书法艺术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3. 汉字书法在当代的发展在当代社会,汉字书法依然保持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法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依然对传统的汉字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各种书法展和比赛层出不穷。
一些现代书法家也在不断尝试创新,将传统的书法艺术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出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感的作品。
4. 汉字书法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汉字书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要加强对汉字书法的传承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汉字书法艺术,从而将其传承下去。
需要加大对汉字书法的保护力度,保护好传统书法作品和文物,防止其流失和破坏。
要鼓励现代书法家继承和发扬传统,同时注重创新,使汉字书法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5. 结语汉字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和当代形态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通过加强对汉字书法的传承和保护,同时注重创新和发展,我们可以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汉字的形体演变名词解释 概述及应用场景
汉字的形体演变名词解释概述及应用场景1. 引言1.1 概述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
汉字形体演变作为汉字研究领域的一部分,探讨了汉字形态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本文旨在对汉字形体演变进行概述,并深入讨论其对汉字认知和使用的影响以及应用场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汉字形体演变的名词解释、汉字形体演变的应用场景和结论。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汉字形体演变的定义和含义,探讨其历史背景和过程,并分析形体演变对汉字认知和使用产生的影响。
接着,在应用场景部分,我们将阐述形体演变在教育、文化传承与宣扬以及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汉字形体演变这一话题,并展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名词解释和应用场景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汉字研究的兴趣,认识到形体演变对于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性。
注意:以上回答已使用普通文本格式回答,并不包含任何网址信息。
2. 正文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通过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貌。
汉字的形体演变是指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内,汉字书写形式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汉字形体演变进行解释,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对汉字认识和使用的影响。
首先, 3.1节将定义并解释什么是汉字形体演变以及它的含义。
我们将说明为什么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写法和书写规范出现,并且如何对这些变化进行解读。
接下来, 在3.2节中我们将回顾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从象形文字到现代抽象符号,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阶段。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和考古学证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转变。
在3.3节中,我们将讨论形体演变对汉字认知和使用的影响。
随着形体的变化,字形的启示和语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汉字形体的演变
2021/7/17
55
• 现在所说的“六书说”,采用的是许慎 的名称,班固的顺序。
• 六书,是六种造字条例、字形分类原则, 是主要分析小篆得出的结论。
2021/7/17
56
“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2021/7/17
79
形声字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
• (1)左形右声(最多),如:江、柏、 论、锤
2021/7/17
13
• 所以,研究词义要注意字形——形训, 也要注意字音——声训,从语音上求字 义、明假借、求同源。
2021/7/17
14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 字体
• 二、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2021/7/17
15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 及其代表字体
2021/7/17
57
(一)象形
• 许慎《说文解字》对“象形”作的解释 和举例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诘屈,日月是也。”
• 诘,同佶。如:佶屈聱牙。
• 说解的意思是:按照物体的轮廓而曲折 宛转,画成一定物体的样子。
2021/7/17
58
象形是描摹事物的形状构造 字形来体现词义的造字法
• 1、象形源于图画,表具体概念,必为 名词。
• 草书——秦草难认,没有流传下来。
章草:汉章帝时,史游创制,章帝受之,是 以流传。
• 行书——行书补楷书书写不便和草书难以辨认 的不足,东汉刘德升所创。
2021/7/17
48
二、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 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异体现象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形体完全同音同义叫做“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形体完全同音同义叫做“异体 字”。
詠 咏 煙 烟
覩 睹 堃 坤
線 线 喆 哲
嶽 岳 埜 野
(1)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 造字时地不同 字形演变分化 书写求简求美 用字求新求奇
亂 乱 蕐 華 醻 酬 冨 富
體 体 旾 春 墅 野 卋 世
1.详细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石 鼓 文
文
2 有助于探索汉字未来的发展方向
用 字 、 汉字 文字 、 的 , 研究。 发 对 , 及汉字的 研究。 于 用 、 于 , 。(王凤阳 汉字学》) 王凤阳《 的 。(王凤阳《汉字学》) 文字 , 方 汉 用 ,对方
裏 里 穀 谷 升 升 昇 陞
鬭 斗 麵 面 干 干乾幹榦
(2)同音代替简化汉字带来的问题 ) 繁简转换问题 葉音說 穀 牧 公孫醜 叶音說 谷 牧 公孫丑 葉公好龍 山 穀 醜 時 千鈞一發 叶公好龍 山 谷 丑 時 千鈞一髮
發 廊 髮 廊 简体古籍阅读
叶 谷 丑 发
葉 穀 醜 發 髮
《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 史记·孝景本纪》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
增加偏旁而不改变字义的后起字叫做“ 增加偏旁而不改变字义的后起字叫做“累(lěi)增 lěi) 字”。 清代学者王筠在《说文释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清代学者王筠在《说文释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解 释为“加偏旁而义仍不异者” 释为“加偏旁而义仍不异者”。 加声旁 累增字 加声 加形 加形旁 累增字
第八章 汉字形体进化更替研究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一、研究汉字形体进化发展的意义
研究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呈现的各种现象, 研究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呈现的各种现象,对于解读 文献、规范汉字运用、思考汉字发展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规范汉字运用、思考汉字发展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汉字形体进化发展的原因 1.文字的符号属性驱动文字形体向前发展
2.文字的工具属性促使文字形体向前发展
3.文字的可读属性促进文字形体向前发展
4.文字的表意属性推动文字形体向前发展
5.文字的审美特性促使文字形体向前发展
6.书写工具与材料的进步促使文字形体向前发展
龟甲兽骨 刀 青铜器皿 竹简缯帛 毛笔
樽 罇
寍 寧 甯
分化后 表某义
9.同化
部件 同化 字形 同化
10.讹化
整字 讹化 部件 讹化
四、汉字运用发展中的形义更替现象 1.通假现象
古人记录某词时,没有按照用字规范写本字, 古人记录某词时,没有按照用字规范写本字,而是用音 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用字现象叫做“通假” 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用字现象叫做“通假”。由于本字 与借字音同或音近的音是古音,所以又称“古音通假” 与借字音同或音近的音是古音,所以又称“古音通假”。应用 而没用的字叫做“本字” 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 而没用的字叫做“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汤问》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 汤问 !( 惠:通“慧”。 已而畔约,击我南郡。(《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 已而畔约,击我南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 畔:通“叛”。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 史记·楚世家 。(《 楚世家》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史记 楚世家》) 蜚:通“飞”。
②重要、关键 重要、 同音假借的古今字 ①燃烧 然 ②对、不错 ①食物熟
要
①人的腰部
腰 《荀子》:“量要而 荀子》
带之。” 带之。 孟子》 燃 《孟子》:“若火之 始然。” 始然。
孰
熟 《左传 宣公二年》: 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二年》
“宰夫胹熊蹯不孰。” 宰夫胹熊蹯不孰。
②疑问代词
(2)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异同 ) 相同 相对应的两个字(本字与借字,古字与今字) ①相对应的两个字(本字与借字,古字与今字)读音都相 同或相近。 同或相近。 后一个字(借字,今字)都能够代替前一个字(本字, ②后一个字(借字,今字)都能够代替前一个字(本字, 古字)记录语言表达意义。 古字)记录语言表达意义。 差异 ①古今字是没有今字写古字,通假是有本字不用写借字。 古今字是没有今字写古字,通假是有本字不用写借字。 史记》 将冲天。 《孟子》:“若火之始然。” 《史记》:“蜚将冲天。” 孟子》 若火之始然 ②古字原来能够表达今字所表达的含义,用古字时是写了 古字原来能够表达今字所表达的含义, 对字;借字本不能表达本字的含义, 对字;借字本不能表达本字的含义,通假写借字是写了 错字。 错字。
(2)通假分类 ) 借字惯用的通假 易经·系辞 系辞》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信—伸 《易经 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伸 左传·昭公三年 昭公三年》 庶民罢敝,而公室滋侈。 罢—疲 《左传 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公室滋侈。” 疲 借字偶用的通假 寤—牾 《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 庄公寤生,惊姜氏。 牾 礼记·檀弓下 檀弓下》 齐榖王姬之丧。 榖—告 《礼记 檀弓下》:“齐榖王姬之丧。” 告 (3)特殊通假 ) 借字本字化的通假 荷—何 负荷,荷枪实弹 何 负荷, 霸—伯 霸道,称王称霸 伯 霸道, 本字为假借字的通假 汝—女 女 无—毋 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④采用古代笔画简单的俗体字
亂乱 隊 队
軆体 階 阶
萬 万 擊击
齊 齐 講 讲
⑤采用现代大众创造的简化字
⑥用草书楷化法简化汉字
書 歡欢 習习 竊 窃
书
爲 鷄鸡 飛飞 礎 础
为 轟 轰 鑿 凿 態 态
長
长 趙 赵 聲 声 認 认
⑦用简化偏旁法简化汉字 ⑧用部件代替法简化汉字 ⑨用新造字形法简化汉字 ⑩用同音代替法简化汉字
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罔
網
7.简化
省简笔 画部件 再造简 易形体
8.分化
由于表义、表音等需要, 由于表义、表音等需要,由最初造的字形分化出新的形 叫做汉字的“分化” 分化之前的字形叫“初文” 体,叫做汉字的“分化”。分化之前的字形叫“初文”,也 有的学者称其为“母字” 分化出来的新字叫做“后起字” 有的学者称其为“母字”。分化出来的新字叫做“后起字”。 分化后 表原义
⑦隶变后写法不同 ⑧其他
旾春 敍 叙 曺 曹 卻 却
災灾 辳農 蠭蜂 嶋岛 萬万
4.繁简现象
音义相同而笔画繁简不同的字叫做“繁简字” 音义相同而笔画繁简不同的字叫做“繁简字” 。 记录某个词的汉字,历史上有的时书写复杂,有时书写简单。 记录某个词的汉字,历史上有的时书写复杂,有时书写简单。
一般说的繁简字,是指汉字简化前的繁体和简化后的简体。 一般说的繁简字,是指汉字简化前的繁体和简化后的简体。 1956年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第一批简化字。 年发布《汉字简化方案》 公布第一批简化字。 年发布 1964年编印《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 年编印《 年编印 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8个。 个 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调整后简化字 年重新发表《 年重新发表 简化字总表》调整后简化字2235个。 个
2.古今字现象
一个较古且表义较多的字, 一个较古且表义较多的字,与晚出且只表达其某一义项的 合称“古今字” 较古的表义较多的字称“古字” 字,合称“古今字”。较古的表义较多的字称“古字”,晚出 的形体称“今字” 也叫“区别字” 分别字( 的形体称“今字”,也叫“区别字”、 “分别字(文)”、“分 分别字 分 化字”等。 化字清代学者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最早提出“分别文”的 ” 清代学者王筠在《说文释例》 最早提出“分别文” 概念,并解释为“加偏旁而义遂异者” 概念,并解释为“加偏旁而义遂异者”。
(1)通假与假借 ) 通假是用字时有本字而不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假是用字时有本字而不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假借是造字时无法造本字,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假借是造字时无法造本字,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相同:原理相同,都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 相同:原理相同,都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 差异:第一,基础不同:通假有本字,而假借一般无本字。 差异:第一,基础不同:通假有本字,而假借一般无本字。 第二,原因不同: 第二,原因不同:通假是因为没有遵守记词规范而 借字;假借是因为造字困难而借字。 借字;假借是因为造字困难而借字。 第三,方式不同:通假是临时借用,而假借一般是 第三,方式不同:通假是临时借用, 永久借用。 永久借用。 第四,效果不同:通假会妨碍阅读理解, 第四,效果不同:通假会妨碍阅读理解,而假借不 会妨碍阅读理解。 会妨碍阅读理解。 难 《说文》:“难,鸟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说文》 鸟也。”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说文》 塞也。”荀子·君道 君道》 填抚百姓。 镇 填 《说文》:“填,塞也。《荀子 君道》:“填抚百姓。”
(1)简化汉字的方法 ) ①采用早期笔画简单的原始字
雲云 爾尔
從 从 無 无 纔 傑 杰
氣气 脣 唇
②采用古代笔画简单的异体字 ③采用古代笔画简单的通用字
量词 量词 箇(個) “这”等 厢房 个 代词“ 代词 shān帛雀头色 帛雀头色 才能 副词“刚刚” 副词“刚刚” 副词“刚刚” 才 副词“刚刚” 等 等
后 餘
後 余
杜甫诗: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莫
①日落、傍晚。 日落、傍晚。 ②表示否定。 表示否定。
暮
东方未明》 不夙则莫。 《诗经·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诗经 东方未明 ①扳、拉。
反
②回来。 回来。
返
内储说上》 庞恭从邯郸反。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从邯郸反。” 韩非子 内储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