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微格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高二年级科目:语文课题:《劝学》三对近义词辨析主讲:古江宇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时间:2018年12月20日

微格《劝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荀子《劝学》(节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文语言精炼,句式整齐,结构严密,善用比喻,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佳作之一,极具审美价值。

二、说学生

学生从小学至今,已学习过不少文言文篇章,对文言文的特点、常用字词义和基本句式、语法现象已有了一定了解和基础,但对待这部分的知识以接受式学习和死记硬背为主,缺乏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如字典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同时,因文言文难懂,学生更多的是致力于文言翻译和识记,从而忽略了对语言的深层次理解和审美。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结合板书)

(一)导入:

通过刚刚文白互译的方法和对导学卷的评讲,相信大家对全文大意和重点字词已有了基本的掌握。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我们早已熟知,殊不知文言文还存在着许多“一意多词”的现象,这些意思相近的词,有些可以互换,有些却不可,远比“一词多义”要复杂。

拿你们所熟知的例子“死”来说,古代同是表达“死”这个意思,不同对象要用不同的词。

《礼记》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才曰死。同意而不同词,这背后反映了古代的礼制文化和尊卑等级。

(二)提问:

那么,《劝学》一文有没有类似的近义词现象,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仔细找找,并思考它们能否相替,待会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举例说明,陈述理由。

(三)解答:

1.“知明”和“神明”

都指人有智慧、聪明,但程度不一,说明了君子(知明)——圣人(神明)的演变。

2.“致”和“至”【难点】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VS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由形猜异:根据部首偏旁猜区别

(2)语境验异:将你的猜测放到如下句子检验是否成立。

秦师又至。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远方莫不致其珍。

〖辨〗至,致(摘自王力的《古汉语字典》1021页)

“至”本义指到,“致”的本义是使到。

“使到”分两个方面:使到及于他人,便是送达、给予、献出等义;使到及于自己,便是招来、导致、获得等义。致仕,交出官职,指辞官归居;致士,招来贤士。致命,献出生命,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3.“锲”和“镂”

都是雕刻的意思,在非惯用语,可相换;但在惯用语之中,是约定俗成的,不可换。

判断依据:王力古代汉语字典(1050页)“锲金镂玉”与本文“金石可镂”,同是刻金,但两种表达都存在,说明可通用互换。

(四)收束:

文言文和今天的白话文还是很不一样的,学好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大家平时要多查多思,勤于积累,不光要知道意思明意,还要学习用法。

通过对文中近义词的探析,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劝学》言简意赅的特点,看到了荀子对用字的锤炼,用词精准而丰富。

好文章格外注重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劝学》亦是如此,文章有三美:词准(炼字),句美(锻句),章顺(谋篇)。下节课呢,我们将从句法上和章法上继续品味和探究《劝学》的魅力,感文化之美,体经典之味。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堂时长约15分钟的微课例,通过微格加强了师范技能的训练。讲完后,感觉自己有进步。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文言文实词理解与积累。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难点,因为文言文与白话文差距较大,许多同学对文言词汇积累不够,又或是半知不解。所以,文言文实词讲解依然是重点,必须讲深讲透,如此一来,学生才能真的做到举一反三而非单纯地机械记忆。本课设计的三对近义词,在课文中只是给出简单的注释,甚至没有注释,如“致”和“至”,但若将这些词放于整个高中阶段来说,皆在需掌握的实词范围之内,因此上课时需强调并让学生理解性记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能力。学生虽有备《古代汉语字典》,但不常用,平时对文言文实词的学习基本是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未从字词的本义思考。因此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近义词,借助字典去辨析其差异,并尝试分析是否能相互替换,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大为裨益。

3.响应新课标,创设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活动。本课从三对近义词的辨析中可窥见荀子《劝学》炼字和用词之功:精准而丰富。整个活动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完美交融,让学生从感知积累到思辨思考再到审美鉴赏,有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1.时间分布还不够科学。老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合作交流和思考的时间稍微少了,显得仓促。若下次再上,会调控好时间,把握得更合理。

2.对学生的启发和指导方式有待加强。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但我依然继续自己的课堂,没有进一步启发,以学生为主流于形式。如果再有机会上这样的课,我想我会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时效性、主动性进行指导,在此环节给学生更细的支架,合理分配任务,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有所收获。

3.对微格的应用程度仍需加深,提升自我师范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微格的录播设备不仅是纠正教师自身错误,促进教师进步与成长的设施,也是关注学生,监控学生学习状态,促进个性化教学的设施。因此,今后我既要熟练使用微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同时也要更关注学生的状况,力争师生共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