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五次周测
高中生物必修3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精品)
高中生物必修3周测试卷(范围:必修3)一、选择题(2分/题,共10分)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3.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4.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
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T 淋巴细胞C.B 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二、填空题(2分/空,共40分)6.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
生物必修3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3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A. 始终不变B. 有丝分裂时不变,减数分裂时减半C. 有丝分裂时减半,减数分裂时不变D. 始终减半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特点?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具有连续性C. 细胞周期具有可逆性D. 细胞周期具有可调节性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是什么?A.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的,细胞坏死是随机的B. 细胞凋亡是随机的,细胞坏死是程序性的C. 两者都是程序性的D. 两者都是随机的4. DNA复制的方式是什么?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半随机复制D. 全随机复制5.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哪些?A. 点突变和插入突变B. 点突变和缺失突变C.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6. 细胞周期中,______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
7. 细胞凋亡是由______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8.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发现的。
9.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______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10.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______的过程。
三、简答题11. 简述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2. 解释为什么说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四、论述题13.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A5. D二、填空题6. 间期7. 基因8. 沃森和克里克9. 蛋白质结构10. 不同形态和功能三、简答题11.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包括G1期、S期和G2期。
G1期细胞合成DNA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质;S期细胞完成DNA的复制;G2期细胞准备进入分裂期。
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使细胞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减数分裂则使染色体数量减半。
12.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在生物体的发育、组织稳态维持以及疾病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高中生物每周一测新人教版必修3
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时,常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使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D.“制作生态缸”时,制作的生态缸必须是封闭且透明的,并给予适宜的光照2.在四个编号①、②、③、④的生态系统中,它们的非生物成分和日照状况无太大区别。
其中的生物成分如下表所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强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越高4.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该河流的AB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D.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6.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质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7.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5、6章检测BWord版含解析
第5、6章检测(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W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项错误。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答案:B匕.2•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项错误。
答案:D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T蝉T螳螂T黄雀T鹰。
鹰捕食黄雀,因此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螳螂数量增加,最终会使蝉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故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使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增多,但未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项正确,D项错误。
生物必修三周测
1.外新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B.C.寄生 D.捕食C.4.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了第三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6.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下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符合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B.能量金字塔C.乙与丙的关系图D.除去甲和丁后,乙与丙的关系图7.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只。
(计算公式:N:a=b:c)A.30 B.32 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内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
最新-高三级生物下册第五次周日测试题 精品
高三级生物下册第五次周日测试题生物专业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都是大量元素B.不同生物体内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C.不同生物体中各种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同D.不同生物体中各种元素含量基本相同2.右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3.测试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绘制曲线。
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4.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 细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b地的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植物a生长,则b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A.≥ 0.2 B.≥ 0.3 C.<0.2 B.≤0.25.将下面密封装置放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较长一段时间后,玻璃弯管中有色液滴的移动状态及原因是A.不移动,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与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相同B.不移动,因为瓶内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与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相同C.向右移动,因为瓶内酵母菌无氧呼吸越来越强D.向右移动,因为瓶内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越来越多6.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原理的叙述,符合要求的是A.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质壁分离都选择了适宜的天然标志物B.研磨苹果碎屑、研磨剪碎的绿叶都要添加SiO2和CaCO3粉末C .鉴定还原糖、鉴定蛋白质都利用了碱性条件下Cu 2+的氧化性D .提取叶绿体色素、提取DNA 都利用了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1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的观点是C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 .微弱的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7.喜马拉雅兔在受到低温作用后毛色可由浅变深,这种变化最可能是A .遗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B .环境对基因表达的作用C .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组D .环境引起基因突变 8.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 分子都已用32P 标记的精原细胞,只供给含31P 的原料进行减数分裂。
生物必修三5~6章含解析
阶段检测(5~6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B.在群落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大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3.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代谢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是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只有异养型B.植物都是生产者,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D.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5.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
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6.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群落甲 B.群落乙C.群落丙 D.群落丁7.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9.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10.图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11.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12.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生物必修3周测5
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周测试题(五)出题人:张雪林高霞做题人:张永征审题人:张伟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30X2=60)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积累所致B. 猪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C. 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兴奋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2、右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 D.①①②3、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A.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C.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D.刺激乙,I一Ⅳ都收缩4、右图为测定反射弧中两个相邻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如果分别刺激图中a、e两处神经末梢,则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次数和神经冲动的方向分别是A. 1、2;在d处会有两次神经冲动都是单向传递的B. 2、1;在bc段会有两次神经冲动都是双向传导的C. 1、2;在bc段会有两次神经冲动都是单向传导的D. 2、1;在bc段只有一次神经冲动且是单向传导的5、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直接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6、胸腺素能诱导造血干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下列病人不适合使用胸腺素是A.器官移植病人 B.SARS病人 C.AIDS病人 D.结核病人7、下图是某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模式图,关于该图说法错误的是A.上图体现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反应的过程 B.激素影响基因的表达C.该激素可能影响动物的求偶行为 D.上图体现了激素作用的特异性8、下列哪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能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现象A. 细胞分裂素B. 乙烯C. 生长素D. 赤霉素9、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10、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A.m<X<n B.X= i C.n<X<i D.X>i1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某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1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13、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生物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分类,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2.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4.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5.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 )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6.右下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8.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9.右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0.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1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高中生物必修3阶段质量检测(五) 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五) 期中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A.产生配子的种类B.产生配子的数量C.基因型D.产生配子的比例解析:选B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但配子的数量是无法计算的,比如精子是不计其数的。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与短毛B.人的身高与体重C.猫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解析:选A兔的长毛与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人的身高和体重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猫的白毛与蓝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
3.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B.初级精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C.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行为是一致的D.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解析:选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是一致的,C错误;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解析:选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儿生病,父亲一定患病,因此,C项图示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
5.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现有三对亲本组合,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组合三亲本可能是AaBB×AaBBC.若组合一和组合三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组合三的相同D.组合二亲本一定是Aabb×aabb解析:选C由杂交结果可知,组合一亲本为AaBb×AaBb,A正确;组合三亲本可能是AaBB×AaBB,也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AaBB×Aabb,B正确;若组合一中AaBb与组合三中Aabb杂交,子代中会出现白茧,与条件不符,C错误;组合二亲本为Aabb×aabb,D正确。
周测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实验班周测(重点:第一、二章)(后附有答案)1.右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e为各个刺激点,①②为电位变化检测各位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刺激a点①②都有电位变化,刺激e点①②都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B.若刺激c点②有两次相反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的C.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内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信号,而电流表对化学信号不反应D.d位于②两个电极中间,刺激d位点①②指针都没有偏转,原因是相同的2.下列关于稳态的知识中,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是指细胞外液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体内细胞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无关3.赛场上竞赛运动员听到拉拉队的“加油”声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A.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B.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C.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D.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4.下图中甲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乙、丙、丁三图所示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 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B. 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B.维持体温稳定的中枢在下丘脑C.HIV主要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D.当人由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酶活性基本不变6.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点表示茎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约在b~d之间B.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可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D.在根的向地性实验中,若测得根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背地一侧的浓度约在e~f之间7.下列选项中,必需大脑皮层参与的活动是A.膝跳反射 B.憋尿 C.呼吸D.血管收缩8.下丘脑细胞不具有的作用是( )A.形成渴觉,发出喝水的指令B.合成并分泌某些激素C.合成并分泌某些递质D.感受某些刺激,形成冲动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物质进入人体内环境的实例()A.血糖进入肾小囊腔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 、递质小泡B.H2O2酶、抗体、激素、H2、溶菌酶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凝血酶原、免疫球蛋白11.下图表示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
2021届高三上学期生物周测09(必修三5.2-5.4 )
南宁三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生物周测(09)命题人:何丽婷审题人:黄子萍范围:必修三5.2-5.4 使用时间:2020.11.2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CO2促进碳循环D.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2.下面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乙、丙、甲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③流向乙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C.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让能量循环利用4.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 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将秸秆用于制作沼气供人类利用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6.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7.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存在捕食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可在两者之间单向流动 B.物质可在两者之间循环流动C.A与B可能还存在其他种间关系 D.信息可在两者之间相互传递8.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9.以下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B.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10.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地五次周清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
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有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B.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4.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6.参与过敏反应的是: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效应T细胞 D.干扰素
7.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
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杀伤靶细胞 D.分泌淋巴因子
9、目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形势严峻,幸喜浙江省第一批甲流疫苗10月26日已调拨到金华,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其宿主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利用人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侵入人体细胞但并不能侵入植物的细胞主要是因为人细胞没有细胞壁,而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外被没有关系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侵入人体细胞是因为病毒细胞膜与人体细胞膜的细胞外被在结构相似,且都具有流动性。
10、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后抑制该病菌的繁殖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等
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1.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
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12.下列疾病中,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过低而引起的是
A.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 B.接触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C.类风湿性关节炎 D.艾滋病患者感染念珠菌引起死亡13.产生抗体的细胞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依次是
A.浆细胞、核糖体 B.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效应T细胞、核糖体 D.浆细胞、高尔基体
14.关于浆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浆细胞多数来源于B细胞直接受到抗原的刺激
B. 记忆B细胞在处理抗原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C. 浆细胞产生于T细胞呈递抗原之前
D. 浆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抗原
15.05年7月,四川资阳市发现20多名感染“猪链球菌”患者。
菌体裂解释放类毒素,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从病愈患者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猪链球菌”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类毒素是大分子化合物,抗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
B.类毒素是一种抗原,抗毒素是一种抗体
C.类毒素是一种过敏原,抗毒素是一种抗原
D.抗毒素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
16.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7、人体的某种可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都起防御作用
B.抗原x经过程①②③的呈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
C.当细胞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D.抗原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细胞a所消灭
18、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
19、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
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20.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2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22、下图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某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T细胞成熟于骨髓,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甲型流感病毒清除
23、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24.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可通过母亲遗传给婴儿
B.获得性免疫缺陷就是指艾滋病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大幅度降低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25.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 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 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二.非选择题
26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效应B细胞 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
(5)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27、根据图3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反应而脱落,这是细胞所起的作用。
(3)图3中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其特点是,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细胞的作用。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选择题答题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 (2)
(3)
(4)
(5)
27.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