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4年进出口增速远低于预期

合集下载

2015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学习传达提纲

2015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学习传达提纲

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 会议的基本概况 会议的主要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大关键数据 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二 三

一、会议基本情况
一、会议的基本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别 于2015年3月5—15日和3—1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 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 告;审查国务院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 审议通过大会的各项决议草案、修改立法法的觉得草案表决稿 等。3月15日,会议审议通过了各项报告及立法修正案草案, 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
四、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二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 动改革
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竖起新的里程碑后,如 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 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工 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方 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 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研究室主任梁鹰说:“立法更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共识、推进 改革。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 据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数据十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 口,成绩巨大。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 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 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四、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 据
2、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_田春荣

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_田春荣

但新建炼厂投产以及商业及战略石油储备需要的增加促使 原油进口在 2014 年提速,进口量增幅达 9.3% ,刷新历史 最高纪录。扣除60万吨的出口量,2014年原油净进口量占 国内炼厂加工量的比例升至61.9%,比2013年提高2.5个百 分点。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柴油和化工轻油需求减弱,但汽 油、航空煤油和LPG需求依然旺盛,使得炼厂加工量增速 达到5.3%,比过去两年明显加快。201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 油进出口额见表3。 1. 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3亿吨 2014 年国内原油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 3.084 亿吨, 增幅达 9.3% ,是 4 年来增长最快的。国内炼厂在油品需
表3 201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额
求增长减弱的形势下加工量仍提高将近 2500 万吨,升幅 为 5.3% 。由于 2014 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进度仍旧超过 油品需求增速,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局面加重,开工率降 低和油价大跌给炼油行业利润带来严重冲击,炼厂不得 不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油品出口力度。根据中国石油集 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表的《 2014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 报告》, 2014 年上半年投产的两座新建炼厂,即中国石 油四川彭州炼厂( 1000 万吨 / 年)和中化集团福建泉州 炼厂( 1200 万吨 / 年),将国内炼油能力首次推升到 7 亿 吨 / 年以上,达到 7.02 亿吨 / 年。 2014 年新增原油一次蒸 馏能力 3950 万吨 / 年,比估计的油品需求量增幅高出一 倍多。
年度专稿 NNUAL FEATURES
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摘 要 2014年,国内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速均低于预期,但在新炼厂投产和商储需求的支撑下,原油净进口 量首次突破3亿吨,增幅高达9.7%;石油净进口量增至3.205亿吨,进口依存度扩大至62.5%。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 加重,2014年成品油进口量缩减1000余万吨,净进口量降低到仅70万吨,为23年来最低水平。LPG市场迎来“第二 春”,化工原料需求推动LPG进口量达710万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进口天然气市场的扩张势头明显减弱,进口 依存度升至31%。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下跌利好中国增加进口,但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超过需求增长的油品 供应能力和利润下降的压力,将迫使炼油业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淘汰低效产能,并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量。 2015年中国可能重新变为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关键词 中国 原油 成品油 LPG 天然气 进口 出口 2014 年,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努力适应经济从高速增 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需求增幅减弱引起油品市场 销售不畅,而新建炼厂投产导致炼油能力过剩局面进一步 加剧。随着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速放缓至 7.4% ,估 计 2014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 2013 年的 4.0% 放缓至 3.5% , 而在这之前的两个 5 年计划即“十五”( 2001 - 2005 年) 和“十一五”(2006-2010年)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7%和 5.9%。不过,2014年,原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的净进 口量增加抵消了成品油和其他产品的减少,石油净进口量 增加1600余万吨,增长5.3%。 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新建商业储备基地投用提高了进 口原油需求,2014年进口原油较上年增长超过2600万吨。 丙烷脱氢( PDH )迎来投产高峰,多座新建 PDH 装置投 产促使 LPG 进口量大增 270 万吨。炼油能力过剩和开工率 下降迫使炼厂增加成品油出口,并大量削减进口,使2014 年成品油进口量缩减将近1000万吨。制造业和建筑业萎缩 造成原材料和燃料需求疲弱,从而使得包括石蜡、石油焦 和沥青在内的其他石油产品进口量下降。 2014 年,包括 原油、成品油、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增至 3.205亿吨(见图1和表1),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即进口依 存度由2013年的61.4%扩大到62.5%(见图2)。在过去10 年里,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翻了一番多(见表 2 ),面临 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大。 进口天然气市场继续扩张,但势头减弱。自2013年后 期以来,国内有3座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一 条新建的进口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但2014年天然气进口 量增幅只有12.6%,是自2006年中国开始进口天然气以来 增速最慢的一年。价格调高等因素使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

2014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先进经济体当前面临的尾部风险已经减弱能够保持长期复苏仍有待观察。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持续下滑的风险已经增大,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瓶颈,深化改革成为新兴经济体前进的唯一动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潜在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质量优于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升,有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投资率的高低应遵循储蓄率先升后降的客观规律,民间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房地产市场格局复杂。

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健。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中国政府正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年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1 内部因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周期主要是中周期的朱格拉投资周期和中长周期的库兹涅兹建筑周期,引发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性周期理论所阐述的政府换届、体制改革,以及投资过度理论所阐述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政治性周期理论,2013到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上升,然而,根据投资过度理论,随着经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协调驱动的转变,我国经济在2013到2017年增速将减缓。

由此判定,我国经济增速在2012年将出现拐点,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2 财政政策2014年虽然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也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其目的、内涵和做法上将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结构性色彩将更浓,将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

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财政政策更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中国GDP增速放缓现象

中国GDP增速放缓现象

GDP增速放缓2014年刚刚过去,如果要总结一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自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间,中国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高速增长率,为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自1997年以来,中国一直按照8%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宏观调控,到2013年中国将全年GDP增速目标下调至7.5%。

为把中国经济从一个日趋落后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更高生产率、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中国或将再度下调GDP增速目标。

为什么要调整GDP增速呢,过去的一系列政策牺牲了普通家庭收入,鼓励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收入通过银行系统草普通家庭转移至企业,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过剩的投资流向无法盈利的项目,引发债务问题并导致极为缓慢的经济增长。

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劳动力数量在萎缩,这就意味着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弥补。

而不断增长的工资和人民币汇率也在侵蚀着中国的竞争力,削弱中国作为世界廉价劳动力工厂的地位。

而且,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和美国的需求疲软。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一个或多个大型经济体的扭曲非常大,会引发全球范围的不平衡,这会加剧系统的波动。

中国非常有必要重新平衡,而这种再平衡只有在较低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通过金融改革完成经济转型升级,改革的推进也需要更多的空间。

一旦改革落地,短期内对以往地方政府投资模式带动的增长可能会造成冲击。

倒推回来,降低GDP增速目标,宏观调控政策拜年可以减少动作,为改革创造相当大的空间。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若以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来衡量,中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显示,中国2014年GDP以PPP基准测算为17.6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7.4万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所占的份额中,中国为16.5%,美国为16.3%。

这里的PPP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在贸易理论中被称为“理论汇率”。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中国2014年一季度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为消除春节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强数据的可比性,国家统计局通常将历年1~2月份数据作为整体来考量。

尽管如此,3月13日发布的1~2月份多个宏观数据还是颇显“低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增幅为2009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放缓至17.9%,创2001年以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增幅创201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受春节因素、去年同期基数虚高等影响,1~2月份出口数据更是低靡,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似乎都处于乏力状态。

业内人士预计,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一季度的表现恐要“拖后腿”。

不过结构调整依旧为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留有空间。

一季度形势不容乐观分析人士一致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持续反腐带来的影响,此外近期房屋销售缓慢也导致居民家居、电器等支出减少。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最为明显,这可能反映了部分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痼疾。

“去年年末这个趋势就已经显现出来,再加上春节因素,数据下降的幅度更大了。

”汇丰银行中国宏观分析师马小萍表示。

通常来说,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活动会在3月份有所恢复,但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要与去年四季度的数据拉平,可能需要3月份“非常强劲的”反弹。

“一季度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7.5%的水平难度很大。

”马小萍判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院院长桑百川指出,宏观数据出现集中下行趋势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从内部看,结构性经济调整导致需求增长放缓,政府的强力反腐也使得一些“畸形”的消费和投资活动不再“繁荣”。

“应该看到,这是我们的经济走向健康、高质量增长的表现。

”桑百川强调道。

从外部因素看,外部需求的疲软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

“最初加入全球产业链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产能中有40%以上面向海外市场。

但最近一段时间日本、欧盟等市场的需求增长都比较缓慢,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又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出现震荡,这一部分的需求也增长乏力。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随着泰国英拉政权的倒台,克拉运河再次搁浅
上海自贸区获准的国际背景
• • 第一,中国将面临“二次入世” 2013年6月召开的伦敦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欧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 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谈判将在两年内完成。这是规模最大的自贸区(FTA) , 要将美欧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一半, 如果在预期内顺利谈成,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 这一政策行为是奥巴马政府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后又一重大的对外经济战 略,TTIP和TPP的联手,将共同抑制新兴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进攻性地位,有可能 再次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驱赶到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 这两个自贸区的共同特点是——不包括中国。如果上述谈判按计划完成,中国将面临 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第二,中国经济换挡减速过弯,不能长期依赖外贸。 上海自贸区由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 税区组成,共占地28 平方公里。 二、上海自贸区发展方向 (1)、监管理念,包括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转变,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促进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尤其是金融 服务业; (3)政策的开放度,在贸易结算、税收优惠以及外汇政策等方面要更具优势。
上海自贸区的价值(一)
新加波发达的根本原因
• 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新加坡之所 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 、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 马六甲海峡。由于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另一方面 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而且许多港口不能停 靠大船(比如上海)。因此货主往往选择在新加坡转船。所以,即使 中国大陆的期货交易虽然在上海,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仍然在新加坡 。几乎上海期交所挂牌的所有大宗货物的交货地都是新加坡。新加坡 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2万亿美元。 • 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 金融中心一定会派生出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为了处理自 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 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千家,银行需要员工就是几十万,为 金融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这就是新加坡发达的根本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作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作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作报告(摘要)一、2014年汽车市场运行情况及2015年汽车市场形势预测(一)2014年汽车工业产销情况及汽车市场的主要特点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比增长7.3%和6.9%。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992万辆和1970万辆,同比增长10.2%和9.9%;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80万辆和379万辆,同比下降分别为5.7%和6.5%。

并呈现出八个特点。

1. 全年汽车销量保持平稳增长,增速低于年初预期。

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349万辆,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但由于受到增长基数高、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商用车市场下降及部分大城市限购等原因影响,使2014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有较大回落,且低于年初行业预计的8%-10%的增长速度。

2. 行业前十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107.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9%,高于全行业增速2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7%,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3. 乘用车销售增速平稳,SUV、MPV继续高速增长。

2014年乘用车销售197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89%。

其中轿车增速放缓,SUV、MPV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交叉型乘用车则继续下降。

MPV增长的部分原因是交叉型乘用车升级所致。

4. 商用车销量总体下降,但客车保持增长。

受宏观经济和相关政策法规影响,2014年的商用车市场销量下降。

全年商用车销售完成379万辆,同比下降6.5%,分车型看,其中货车销售318万辆,同比下降8.9%,客车销售61万辆,同比增长8.4%。

受国四排放标准执行后带来成本上升和厂家生产准备不足等原因影响,使轻型货车出现了大幅下降,全年降幅达到了12.9%;客车方面受到城市公交(含新能源客车)、校车增长及轻型客车带动,使客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5. 新能源汽车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政府全面出台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产品的改进升级和社会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的提升,2014年新能源汽车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同比增长32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208%,插电式电动车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878%。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2013~20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2013~20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学生姓名:欧生乐班级:0831106学号:2011214349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指导教师:叶高生在2013年,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并且实现了在波动中平稳增长,全年增长速度达到了7.7%。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

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换挡期,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步伐,并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将继续稳中求进,继续保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并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领域,加快改革步伐。

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思路,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二、中国2013年经济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

一般贸易恢复弱势增长,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更加突出。

(一)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首先,重工业回升持续性不强。

受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前期持续回升的拉动,煤炭和黑色金属采选、钢铁、电力、铁路制造等重工业增速反弹。

但是,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CRB综合指数和工业原料指数走低。

其次,本次回升未引发库存积极调整。

第三,工业企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工业上下游行业间尚未形成良性联动的局面。

(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依然突出资金配置扭曲,价格高企。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一)美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但回升势头良好受异常严冬和减少购债规模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速一季度有所放缓,预计为1%-1.5%左右。

2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增加7.7%至423亿美元,为去年9月以来最大。

3月份,由于严寒天气的影响下降,服务业活动加速。

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82.3,远超过预期的78.6,达到2008年1月以来最高值。

就业市场正进一步改善,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4月5日止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为30万人,是2007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预计美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加速,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

3月19日,美联储宣布从4月起将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650亿美元缩减至550亿美元。

预计美联储将稳步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并有望在2015年第一季度正式加息。

(二)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复苏动力依然不足自去年二季度走出衰退以来,欧元区经济一直保持温和复苏势头。

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1.2%和1.8%。

2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ESI)为101.2点,比1月上升0.2点,是2011年7月以来的最高位。

欧元区5个大经济体中,意大利、荷兰和德国的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上升2.4点、0.6点和0.4点,法国和西班牙的经济景气指数均下降了1.4点。

尽管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但失业率仍然维持历史高点(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情况尤其严重),目前0.7%的通胀水平也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左右目标。

高失业率和通胀率持续走低表明,欧洲经济复苏未传导至所有部门,动力仍然不足。

(三)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复苏,结构改革进展较慢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日本经济已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的扩张。

近日IMF预计2014年日本经济增速为1.4%,2015年为1.0%。

近期,日本出口趋稳,资本投资出现明显增长,但由于消费税上调,日本大型企业对未来三个月内的商业景气预期有所下滑。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2021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一、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4 年 10 月 7 日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说,各国未能从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强劲复苏意味着经济面临停滞不前的风险,或者说是持续低迷。

IMF 说,它预计2014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为 3.3%,预计2015 年的经济增长幅度较 2014 年略有提升,为 3.8%。

鉴于尚未出现强劲的需求增长,从中期来说,低产出增长和 “长期的停滞” 仍是重要风险。

IMF 称,美国在2014 年的缓慢开局意味着,其 2014 年的增长率为2.2%,2015 年为 3.1%。

欧元区2014 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 0.8%,2015 年为 1.3%。

日本公共债务债台高筑加上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近两年的增长率都低于 1%。

IMF 预计中国 2014 年经济增长 7.4%,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7.1%。

2014年全球各大经济体发展出现了新变化,美国美元出现一枝独秀,债市意外的一度狂欢。

三季度以来,美国就业形势好转和经济复苏加快,美元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美元的坚挺以及美债利率上升,导致原油、铁矿石、贵金属等产品“跌跌不休”。

“安倍经济学”是大量印钞并通过举债支出以促使日本走出长达 20 年的通缩与停滞,不但毫无成效,而且正在迈向灾难。

其终局恐怕是通胀性萧条。

跛脚“安倍经济学”继续依赖日元贬值,不仅对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产生溢出效应,也会大大推升国内金融风险。

“以邻为壑”的日元贬值政策会直接影响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日出口。

日本经济因不能融入欧亚大发展而呈现夕阳式走向。

对于欧元区未来的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近期一系列令人失望的数据(尤其是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国内需求“意外”疲弱的数据)已令欧元区经济温和增长的预估成为了疑问。

对于欧洲央行近来维持利率在低点并向银行系统进一步注入资金的做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理解和欢迎,并且认为如果通货膨胀前景没有改善,通胀预期继续下滑,欧洲央行很可能会愿意采取包括购买主权债券在内的更多行动。

2014年金融数据简析

2014年金融数据简析

2014年金融数据简析
2015年1月
目录
一、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 (3)
二、贷款增量小幅低于预期,存款增长放缓 (3)
三、贷款结构优化,中长期贷款占比大幅上升 (4)
四、M2 同比低于增长目标,资金利率环比上升 (5)
一、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
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1、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1%和1.4%;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末低6.1%;
2、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

其中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同比多增2148亿元;
3、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

12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229亿元,同比少增4271亿元;
4、12月份, 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3.49%,分别比上月高0.67%和0.70%。

二、贷款增量小幅低于预期,存款增长放缓
14年全年新增贷款9.78万亿,同比多增8900亿元,处于央行十万亿合意贷款区间内。

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同比多增2149亿元。

贷款增量小幅低于市场预期,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其中票据压缩1404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达5289亿元,主要与43号文上报平台甄别结果前银行加大平台贷款最后一轮投放有关。

14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增量与增速均慢于贷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脱媒效应显现。

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229。

我国外贸行业现状

我国外贸行业现状

2014-2015年我国外贸行业严峻现状应对措施分析自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就开始快速发展。

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片繁荣。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需求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形成与发展。

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的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更加稳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地位。

就目前形势来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怎么样呢?我们知道,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一个质的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额快速发展并且屡创新高,贸易状况持续改善,持续的贸易顺差使我国成为一个贸易大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同时,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2014年我国外贸行业严峻现状应对措施分析分析2014年我国外贸行业现状了解到,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2.3%,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3.4%,远低于2014年年初预期7.5%的增长目标,同时这已是外贸增速连续第三年未达既定目标。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仅为2.3%,没有达到年初预期的增长7.5%的目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2014年外贸进出口增速与目标存在不小差距,但取得这一成绩也“确实不容易”。

官方称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削弱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下滑,预计2015年外贸的总体增速将高于2014年。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

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同比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同比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
总体判断
2014年, 全球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际 经济形势将好于2013年但不会好太多。 IMF对2014年 设定的主题是“转变与压力”,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 增速为3.6%,超过2013年水平,但尚未恢复到20052007年的5%。全球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经济发展 的推动力正在改变,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已 进入另一个转变过程: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在逐步增强, 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已经减缓。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 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预算规模为1.3 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1000亿元; 2014年的赤字率预计为2.3%,比2013 年2.2%的赤字率略升。 • 减税作为减少政府干预的最好办法, 2014年财政政策将主要向减税倾斜, 营改增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 政府投资重点包括:棚户区改造和保 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 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 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 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等领 域。 • 政府将在短期内继续维持中性的货币政 策,对于政策性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 作调整。央行也会继续通过回购操作和 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各种政策工具对流 动性环境予以适度管控。 • 高盛预计2013年全年CPI升幅2.6%,2014 年加速至3.1%。 • 澳新银行预计2014年通胀控制目标仍将 控制在3.5%,CPI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突 破3.5%。 • 人民币将温和升值:瑞银对于美元/人民 币的3、6、12个月预估依次是6.05、 6.00和5.95元;高盛预估依次是6.11、 6.10和6.05元。
和南非的增长下滑更大程度上是周 期性的,而中国和印度则更多是结 构性的,体现为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最新整理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docx

最新整理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docx

最新整理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持续放缓。

20xx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年初提出的7.5%的目标。

外贸增速大幅低于预期,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有关。

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外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外贸发展趋势(一)外贸增速明显放缓从改革开放到金融危机爆发期间,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外贸易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

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外需不振,进口疲软,复苏乏力;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在,创新能力不足,致使外贸增长遭遇瓶颈。

(二)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进口结构看,进口商品构成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开放程度的变化而演变。

消费品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同期我国进口的总体增速,同时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矿资源的进口量也都保持增长,说明国内内需市场旺盛;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占比快速增长。

20xx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达5514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占比28.13%。

从出口结构看,产品和贸易方式均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初级产品换制成品,出口商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出口结构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到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一般贸易的比重也在提升,占出口比重的51.4%,对出口的贡献度达87.8%,而加工贸易的增长放缓,显示出贸易方式更趋合理。

(三)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际贸易摩擦持续不断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许多国家为了振兴经济采取保护国民工业、限制进口等措施,我国已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一方面,支持中国外贸长期高速增长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逐步丧失,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竞争力不断萎缩;另一方面,低端机电产品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速也开始落后于部分周边国家,产业订单向周边国家加快,传统竞争优势下降。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变动轨迹分析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变动轨迹分析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一系列变动轨迹。

本文将从GDP增长、就业形势、消费水平、外贸发展、投资状况和金融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2024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7%,低于前几年的增速,但仍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这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内需增长乏力的困扰。

此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政府推出的调控政策也对GDP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

虽然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但政府积极推动创业创新、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就业政策,为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再次,消费水平持续增长。

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约9.7%,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

城镇化进程加快、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都有助于推动消费水平的提升。

另外,外贸发展态势相对疲软。

202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7.6%,低于预期。

国际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外贸竞争加剧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此外,投资状况也面临一些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明显。

这主要受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投资增速下滑以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因素的制约。

最后,金融领域也面临一些挑战。

2024年,我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加强等一系列措施。

然而,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因素也增加,如债券违约风险、影子银行问题等。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放缓、消费提升和就业稳定等变动轨迹。

尽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经济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并通过一系列和政策措施来调整、升级和提升经济结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浅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高速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通货膨胀,但严重的通货膨胀又阻碍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学家的永恒话题之一,是国家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形成原因和未来走势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还关系人们生活水平能否提升。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中的“通货”中文原解为“货币”,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发行数量上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造成物价水平以相当幅度上涨的状态。

现在一般混淆货币发行过多和物价水平上涨两层含义,将通货膨胀直接等同于物价上升。

物价上升,指特定经济体内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则是指经济体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

通货膨胀的反义为通货紧缩。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胀率基本保持在2%-3%、至多5%以内,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通货膨胀,这时物价上升缓慢且可以预测。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一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像润滑油一样维持经济增长,同时不会引起太大社会动乱。

(二)急剧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胀率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动摇,经济社会动荡,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三)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正常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很少见,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后。

(四)隐蔽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受抑制的通货膨胀,指社会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通货膨胀未真正发生。

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2014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2014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2014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7日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第十次主席会议,建议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是什么?“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2014年全国两会前瞻距离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不足一月,政经走向尤为引人注目。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序幕就此拉开,在为65周岁的共和国注入动力的同时,将如何开启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改革新政”不仅让国内公众充满期待,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

春节刚过,2014年全国两会前瞻就成为焦点话题之一。

当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同行,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相互纠结,周期性影响与结构性影响并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作用,令宏观形势格外扑朔迷离。

在新的一年里,诸如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将面世,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养老金并轨等“硬骨头”有望获得积极进展。

在一个即便是回家过年也能构成“世界上最大规模迁徙”的国度里,任何细微的政策调整都会涉及庞大人群。

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对中国而言,2014年是成败攸关的一年》的文章中指出,在中国,2014年是马年。

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来说,2014年也许将是中国年。

该国面临历史性转折点:要么改革其经济体系,处理好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让自己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增长和稳定的十年(这将确保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要么让2014年成为伟大的中国奇迹遭遇严重坎坷,并承受地震般后果的一年。

在全面深化改革序幕就此拉开的时候,推进改革又有哪些焦点?会给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年一度全国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

今年全国两会的聚焦点在哪里?我们着重从经济角度思考。

2014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热点一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梦”与“改革年”成为热词。

从乘数和加速数原理看中国经济九次波动

从乘数和加速数原理看中国经济九次波动

从乘数和加速数原理看中国经济九次波动乘数和加速数原理是描述经济波动的重要理论,通过这两个概念,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九次波动的原因。

乘数原理是指在一个经济系统中,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的扩大,进而刺激企业的产出和就业增加,从而进一步带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和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循环,即增加的投资和消费支出会通过乘数效应使整个经济增长。

加速数原理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的增加会刺激产能的扩大。

这样一来,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加,企业的盈利增加,进一步刺激投资的增长,从而形成投资与产能扩大的正向循环。

1.第一次波动: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高度集中控制和大规模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对于国民经济的加速能力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益低下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第二次波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开放政策,这一阶段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对于外贸出口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与此同时,加速数原理也在这一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产能的扩大进一步激发了投资的增长。

3.第三次波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逐渐深化,投资也进一步增加,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叠加,中国经济得以较快增长。

4.第四次波动: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但中国政府通过财政刺激政策和金融松紧政策,使得乘数和加速效应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中国经济迅速回暖。

5.第五次波动:2024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投资增速低于预期,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的发挥有所下降。

6.第六次波动:2024年中国股市暴跌,投资信心受到重创,对经济的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产生了较大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动。

7.第七次波动:2024年,中美贸易战爆发,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的发挥受到了严重制约,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014年进出口增速远低于预期据环球视觉网综合财经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4年全年进出口情况。

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仅2.3%,按美元计只有3.4%,没有达到2014年年初官方设定的全年外贸增长目标7.5%,这也意味着中国从2012年起已连续三年未实现外贸增长预期目标。

据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

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

按美元计价,2014年,中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2014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值为5.9万亿元人民币,下降3.8%;二季度进出口6.5万亿元,增长1.7%;三季度进出口7万亿元,增长7.1%;四季度进出口7万亿元,增长4%。

其中,出口方面,一季度下降6.1%,二、三季度分别增长3.4%、12.7%,四季度增长8.7%;进口方面,一季度下降1.3%,二季度基本持平,三季度增长0.8%,四季度下降1.6%。

对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外贸增速未达预期目标,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无法支撑中国外贸的高速增长。

二是中国外贸进出口当中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下降抑制了进出口。

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下滑,拉低了中国进口值增速3.3个百分点。

此外,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博弈等风险也对中国的外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郑跃声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仍比2013年增长了2.3%,受汇率波动影响,按美元计价增长了3.4%,“这个增速虽然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确实不容易。


海关总署认为,2015年一季度出口增长仍面临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