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本《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课程理论辅导(第二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课程理论辅导(第二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课程理论辅导(第二章)1.翻译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最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2.如何看待译语语言各有所长首先,译者必须认识到,每一种语言各有所长。

例如,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词法、语序、遣词造句方法、话语标记以及各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如谚语和诗歌。

每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以表达所属民族和文化的特征。

例如,苏丹以产牛著称,语言中就不乏“牛”的词汇;秘鲁的渔业很发达,语言中就有不少捕鱼词汇;西方各国科学技术发达,语言中就有丰富的科技词汇。

翻译必须尊重各自语言的特征应尊重语言的特征,尽可能地挖掘它的表达潜力。

例如,某种拉丁美语言没有动词被动式,有人便坚持要给该语言强加一个被动式。

当然,这种尝试是不会成功的。

有许多语言就没有被动式,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动词的主动式,并且照样能表达思想。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各种语言具有同等表达力有些翻译者不理解:人们如果没有见过雪,怎么能够理解诸如“白如雪”之类的语言表达法。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来看。

首先,许多人虽然没有亲眼见过雪,但他们却听说过下雪这种自然现象,因此语言中有“雪”这个词。

第二,有的地方的人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雪,但却有“霜”这个词,并用它来指霜和雪。

第三,许多语言具有与“白如雪”同义的比喻表达法,如“白如白鹭毛”、“白如蘑菇”。

第四,如果没有类似的表达法,人们则可以采用非比喻形式来表示“白如雪”的概念,比如可以说“白极了”。

要说明的问题是,在“白如雪”这个表达法中,雪作为一种物体对传达这个信息并不是关键所在。

必须指出,当某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该信息所含意思的实质性成分时,要把这种意思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很困难。

保存原作内容,必须改变形式语言之所以互不相同,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互不相同的形式,因此翻译中如果保存原作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表现形式。

为了保存内容而改变形式,其变动程度的大小,必须视不同语言之间在语言和文化上的距离大小而定。

山西省考研翻译硕士复习资料翻译理论与实践方法重点梳理

山西省考研翻译硕士复习资料翻译理论与实践方法重点梳理

山西省考研翻译硕士复习资料翻译理论与实践方法重点梳理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基石,对于翻译硕士考试来说,掌握翻译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在准备山西省考研翻译硕士复习资料时,我们应该针对翻译理论的重点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方法,以提高翻译水平和考试成绩。

一、翻译理论的重点梳理1. 直译与意译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句子、词语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的句子、词语,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意译是指在保留原文意思的前提下,采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在翻译理论中,直译与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式,翻译硕士考试会涉及到这两种方式的应用与对比。

2. 文化因素的考虑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如习惯用语、典故、谚语等,以及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确保译文与目标文化相符合。

此外,对于包含文化内涵的诗歌、歌词等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注重传递原作的意境和情感。

3. 语境的重要性在翻译理论中,语境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语境包括句子的前后文,以及背景知识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全面理解原文所处的语境,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同时,有时候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境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增加,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理解需求。

4. 翻译常用技巧在翻译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难题。

比如,借用、调整语序、表达方式的转换等。

借用是指使用目标语言中与原文类似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更精准的翻译效果。

调整语序则是针对原文句子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语法规则。

二、实践方法1. 多读多译多练习为了提高翻译能力,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翻译和练习。

通过读各类不同领域的原文,积累词汇和专业术语,了解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文章进行译练,提高语言转换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术素养翻译硕士考试注重考察学术素养,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术素养。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回顾课件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回顾课件
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译文的功能和交际性。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总结词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语言学派、文学学派、文化 学派和社会学派。
详细描述
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关注语言之间 的对等和转换。文学学派关注文学作品的翻译,强调 译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文化学派则关注文化背景和 内涵的传递,强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社会学派 则将翻译置于社会语境中考虑,关注翻译的社会功能 和影响。这些流派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提高翻译的 质量和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作。
01
02
03
增词
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中 没有的词句,以使译文更 加流畅、自然,补充原文 中隐含的译文更加简洁、 明了,避免冗余和重复。
词类转译
改变原文中某些词的词性 ,以适应目标语的表达习 惯和语法规则,使译文更 加地道、自然。
03
语言与文化差异
语言结构差异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 知识回顾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翻译理论概述 • 翻译技巧与实践 • 语言与文化差异 • 翻译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翻译工具与技术 •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01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 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信 息的传递和交流。翻译的性质包括语言性、文化性和 交际性。
总结词
文化意象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特定形象或概念,对于翻译者来说,如何 处理这些文化意象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详细描述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或表达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 解释或转换,以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例如,“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含 义截然不同,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

翻译理论知识

翻译理论知识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一、翻译定义: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有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Nida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12.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二、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

翻译理论——精选推荐

翻译理论——精选推荐

翻译理论07本《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翻译定义:1. 张培基——翻译是⽤⼀种语⾔把另⼀种语⾔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活动。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12.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13.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 萧山电大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 萧山电大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专科)《英语翻译基础》期末复习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1题,共10分。

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等等。

3.改译句子:10题,共30分。

3. 段落翻译(英译汉):2段,共40分。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 ---的翻译。

A. 佛教经典B. 文学作品C. 科技著作D. 哲学著作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 ---”的翻译观点。

A. 善译B. 化境C. 神似D. 信、达、雅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 ----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C. 林语堂D. 梁实秋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 ----的形式。

A. 词句B. 词句和比喻C. 各种修辞手段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5. 翻译是一种()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7.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 --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B. 多后置定语C. 多新词汇D. 多常用词汇8. 鲁迅曾提出过“------- --------”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B. 宁信而不顺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D. 忠实、通顺、得体9.“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可以翻译为:__ _____。

A. 你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绿颜色吗?B.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C. 你从我的眼睛里看到嫉妒的感觉吗?D. 你以为我在嫉妒你吗?10.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 意思为( )。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 萧山电大讲解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 萧山电大讲解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专科)《英语翻译基础》期末复习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1题,共10分。

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等等。

3.改译句子:10题,共30分。

3. 段落翻译(英译汉):2段,共40分。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 ---的翻译。

A. 佛教经典B. 文学作品C. 科技著作D. 哲学著作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 ---”的翻译观点。

A. 善译B. 化境C. 神似D. 信、达、雅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 ----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C. 林语堂D. 梁实秋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 ----的形式。

A. 词句B. 词句和比喻C. 各种修辞手段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5. 翻译是一种()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7.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 --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B. 多后置定语C. 多新词汇D. 多常用词汇8. 鲁迅曾提出过“------- --------”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B. 宁信而不顺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D. 忠实、通顺、得体9.“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可以翻译为:__ _____。

A. 你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绿颜色吗?B.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C. 你从我的眼睛里看到嫉妒的感觉吗?D. 你以为我在嫉妒你吗?10.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 意思为( )。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本科)《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题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翻译句子。

(每小题3分,共30分)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把翻译分成__________。

A. 语内翻译B. 语际翻译C. 符际翻译D. 以上选项都正确2.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3.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4.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错误的________。

A.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

B.“动态对等”原则是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使人们注意到影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

C.奈达曾将“动态对等”的提法改成了“功能对等”原则。

D.翻译求的是“形式对等”,而非”动态对等”。

5._________提出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念。

A.尤金.奈达B.泰特勒C.许渊冲D.鲁迅6.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D B C D C D7.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______。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开放本科)《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题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翻译句子。

(每小题3分,共30分)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注意:本门课程为:“闭卷(只允许考生带一本正规英汉词典参加考试,不得携带除此之外的任何查字工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B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2.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C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3.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D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4.这个出租汽车司机黑着呢,他经常宰顾客。

BA. This taxi driver has a black heart. He often kills his customers.B. This taxi driver is an old screw. He often overcharges.C. This taxi driver is a very greedy man.D. This taxi driver is too black to kill the customers.5. 手头上的钱不够用了,他只好打消买皮鞋的念头。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库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库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是由哪位翻译家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王力D. 钱钟书2. 在翻译过程中,哪种方法强调原文的忠实度?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形译3. 翻译理论中,“功能主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霍姆斯C. 斯奈尔-霍恩比D. 费舍尔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A. 文化差异B. 语言障碍C. 翻译技巧D. 语言风格5. 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是指什么?A. 翻译者与原文作者的交流B. 翻译者与目标语言读者的交流C. 原文与译文的交流D. 原文与目标语言的交流6. 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霍姆斯C. 斯奈尔-霍恩比D. 费舍尔7. 在翻译实践中,哪种翻译策略更注重原文的文化内涵?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形译8. 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原文的忠实度B. 译文的流畅性C. 译文的可读性D. 译文的交际功能9. 翻译理论中的“翻译单位”通常指的是什么?A. 词汇B. 句子C. 段落D. 文章10. 在翻译实践中,哪种翻译方法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形译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区别。

2. 描述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并举例说明。

3. 阐述翻译理论中的“功能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并结合实际翻译案例进行分析。

2. 论述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语言风格的差异,并给出具体的翻译策略。

四、翻译实践题(共30分)请将以下中文段落翻译成英文,并注意保持原文的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

原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接受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课程理论辅导(第七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课程理论辅导(第七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课程理论辅导(第七章)信息的重新组织1.语体问题语言的内部或多或少地有各种异体形式。

语言内部的异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时间,指古词语与新词语等;(2)地理,指方言;(3)社会阶级和地位;(4)使用场合;(5)口头语和书面语;(6)话语类型;(7)文学风格。

为了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实质,我们必须比传统方法更为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使人们能清楚地区别口头语和书面语、“消极语”(the consumer language)和“积极语”(producer language)。

如教材p. 150图所示:在图中,X和Y分别代表两个典型的语言使用者,一个在上层,一个在下层。

但这不是说两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在本质上一个高、一个低;也不是说一个简单易懂,一个复杂难懂。

而只是说,X使用的是“领导”阶层的语言,Y使用的是“非领导”阶层的语言。

一般地说,两者的区别可以通过说话人的教育水平得到说明,但在大多数工业发达的社会里,这种区别还体现在说话人的社会地位。

图中的实线代表“积极语”,即X和Y在口头语或书面语能说出或写出的语言。

虚线代表与积极语相应的“消极语”,即X或Y所能理解的语言。

其次我们注意到,虚线均比实线长,这表明语言使用者所能听懂或阅读的范围一般都会超过他口头或笔头所能表达的范围。

还应注意,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X所能表达或理解的范围都大于Y,因为X从社会到所受教育方面都比Y有更多的语言接触机会,因而产生和消费语言的能力也就更大。

但必须指出,X通常不能理解Y的语言,就是说Y所用语言中可能有一些不标准的表达形式,X一般不能理解,二不能正确使用。

在图中,书面语超过了口头语,表明书面语中保留着从历史上遗传下来的文字形式。

通常,这些书面语形式是语言的上层使用者(如X)在学校必须学习的东西。

在一般情况下,X 和Y的书面表达和理解能力略比口头能力强,但是有时,特别是在书写规则极其复杂的语言(如汉语)以及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相差很远的语言(如阿拉伯语)中,Y的书面能力却远远低于口头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讲义

翻译理论与实践讲义

翻译理论与实践讲义翻译理论与实践讲义第一章绪论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1.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Catford2.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 uage, remaining the sense.‖ -- Dr. Samuel Johnson3.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A. Nida 尤金奈达1. Her mother died of difficult labor.2. This is a very good price.3. Millet made a portrait of Lady Chesterfield, which flatter her.4. He always lives ahead of his salary.第二章翻译的过程1. 阅读并分析原文(analysis )2. 将原文转为译入语(transfer )3. 对译文进行修订(proofreading)2.1 阅读并分析原文2.1.1 原文的意图一.语法结构的选择二.形式对意义的表达例如诗歌等三、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 )a. 词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关联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①chair the board meeting②seat oneself in a wooden chaira sharp knife a sharp child a sharp turn sharp eyesb. 把握意义关系,注意同反义、褒贬义、多歧义关系。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一、要求掌握的主要知识点:1. 中国翻译史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翻译界代表人物,着重了解他们的翻译活动和翻译思想。

主要人物有:玄奘,徐光启(古代);严复,林纾,马建忠(近代);鲁迅,傅雷,朱生豪,梁实秋等(现代)。

2. 翻译的标准要求了解著名翻译(理论)家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

主要有:严复的“信、达、雅”理论;鲁迅的有关论述;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

不符合翻译标准的几种情况:理解不当,漏译,“宁顺而不信”,表达不当,“欧式”句子,文体不对应。

3. 翻译的过程理解的三个主要方面:语言现象,逻辑关系,文化内涵。

表达的两个基本方法:直译,意译。

4. 英汉语言对比从五个方面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异之处: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替代与重复。

5. 文化与翻译四个方面的文化差异:历史,地域,习俗,宗教。

处理文化差异的五种翻译方法:直译,代换,增词,意译,注释。

6. 文体与翻译两个基本概念:varieties, register四种不同的专业文体(广告英语,新闻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Halliday 的“构成语境三要素”Martin Joos 的“语言正规程度的五级分类法”如何区分同义词的正规程度显示语言正规程度的“语域标志”7. 翻译方法和技巧六种主要方法:词类转译,增词,省略,重复,反译,长句拆译。

8. 处理习语的英译汉方法主要有三种翻译方法:1)直译法。

2)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

3)意译法。

二、考试题型和模拟题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 问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3. 段落翻译(英译汉):1段,共50分。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B. 文学作品C. 科技著作D. 哲学著作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的翻译观点。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指导2007年 1 月一、考试题型和模拟试题1.选择题: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范围主要包含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问答题: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范围主要包含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方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段落翻译(英译汉): 1 段,共 50 分。

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 ---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B. 文学作品C. 科技著作D. 哲学著作2.《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 ”的翻译看法。

A. 善译B. 化境C. 神似D. 信、达、雅3.第一版后即风靡国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 --B---- 的译作。

A .严复 B. 林纾C. 林语堂D. 梁实秋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用拘泥于--D---- 的形式。

A. 词句B. 词句和比喻C. 各种修辞手段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5.翻译是一种( A )的交际活动。

6.翻译的理想单位是: __________。

()7.以下四个语言特色中, ----B-- 不是广告英语的特色。

A. 多祈使句B. 多后置定语C. 多新词汇D. 多常用词汇8. 鲁迅曾提出过“-------B-------- ”的翻译看法。

A. 宁顺而不信B. 宁信而不顺C.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D.忠实、通畅、得体9.在以下四组特色中, ---D--- 组吻合英语语言的实质状况。

A.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向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向词,多代替,多物称词作主语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代替,多物称词作主语10.以下四种语言特色, ----B---- 不吻合英语语言的实质状况。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及要点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及要点
1.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2.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第四章源自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1)
1.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2.词类转译法。
3.增词法,重复法。
4.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2)
1.分句、合句法
2.被动语态的译法
3.名词从句的译法
4.定语从句的译法
5.壮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
第六章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3)
1.习语的译法
2.拟声词的译法
3.外来语吸收法
第七章
篇章翻译练习
1.篇章中词义的选择
2.篇章中句子顺序的整合
3.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及要点
章节
内容
要点
中国翻译简史与中国翻译理论简介
1.佛经翻译三大家及其贡献。
2.如何理解严复的“信、达、雅”。
3.鲁迅的翻译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翻译的标准、过程及对译作的要求
1.翻译的标准问题:忠实与通顺
2.翻译的过程:理解与表达
3.对译作的要求。
4.对翻译学习者的要求。
英汉语言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5.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他对翻译所下的定义: 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 翻译的方法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
3. 从翻译的手段来看,翻译可分为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4.从翻译的题材来看明,翻译可分为专业性翻译(翻译法律、科技文献、专业学术论著等)、文学翻译(翻译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和一般性翻译(翻译各种应用文和新闻报道等)。
5. 从翻译方式上来看,翻译可分为全译、摘译和编译。
五、中西语言差异: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
3. “泰特勒三原则”:(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2006)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一个原则就要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
翻译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理解—表达---校核三个阶段,或理解---表达两个阶段。
四、翻译分类:
1. 从译出语(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target/receptor language)角度来看,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族语,外语译为本族语两大类。
2. 从涉及到的符号来看,翻译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通过同一语言中的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符号,如把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通过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如把英语译成汉语),)(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用手势语解释一则新闻。)
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Fowler把汉语描述成流水型环性的语言:“犹如海浪向前推进,浪峰浪谷似分似和,彼此相象,又各不相同;隐含着某些规律,但却过于复杂,难以分析或表述;这些规律规范着波浪与波浪、波浪与大海、词组与词组、词组与语段之间的各种关系”(转引自连淑能,1993:45)。汉语句子以主题为统率进行铺排,“话题—说明”(topic-comment)的结构灵活、形式多样、组合自由,无主句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句与分句之间、句与句之间少见逻辑关系词。
“形合”和“意合”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译。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方梦之,2004)。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两者之间虽不乏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Eugene A. Nida说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1982)。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6. 纽马克“文本中心”论:纽马克把要翻译的对象看成文本,并根据语言的功能把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召唤型三大类。表达型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声明和信件等;信息型包括书籍、报告、论文、备忘录等;召唤型包括各种宣传品、说明书和通俗小说等。他认为不同的文本应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纽马克把翻译方法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前者强调忠实于原作“原作者”;后者强调忠实于译作“读者”),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等效”要求。
7. Vermeer的“目的论”: 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但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目的性原则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07本《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
一、翻译定义:
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8. 其他翻译标准
刘重德: 信达切
许渊冲:信达优;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等化、深化、浅化;知之、好之、乐之;发挥译入语优势)
思果:信达贴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钱钟书:化境
鲁迅: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宁信而不顺 Vs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从语法来看,汉语语法具有典型的“隐含”(covertness) 特点,表现为句子中词汇的词性同词的外形没有必然联系,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清晰,没有明显的语义标记词,而英语语法具有明显的 “外显性”(overtness),具体体现在词性同词的外形密切相关,因此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很直观,句子中有明显的语义标记。
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孙家晋曾说过,“西文像树上分出枝桠,中文如铜钿串在一起。”印欧语言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有人称之为线性的语言,其句法以主谓结构为中轴线;如果有宾语或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定语及状语成分则以枝桠的形式构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与主轴线相接。这种树状结构由于主谓结构形成了对“全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挈性结构主轴”(刘宓庆,1990),因而各支的脉路都一目了然,枝枝桠桠都必有归宿。如果把句的结构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彼此关联、相得益彰,构成了密密挨挨的树林。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
林语堂: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郭沫若: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三、翻译过程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步骤。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译者的表达须具有准确力和表现力,语言须具有生动性和形式美。
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
11.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Nida
9. 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
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