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释题]
文题含义?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 管子、孙子
喻 :以……为喻,以山水为喻, 阐发道理。
诸子主张:孔孟尚仁重德、老子尚柔、孙子慎兵
关于诸子的常识
先秦诸子 名与字 学派 思想主张
孔子
丘、仲尼 儒家 德治
孟子
轲、子舆 儒家 仁政
5、《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感慨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劝导人 们珍惜时间;同时激励人们要像流水一样不舍昼夜, 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6、7、《孟子·离娄下》:
以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要像有本源 的水一样,才能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
8、《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为喻,说明为人治学, 当达到一定境界,就能拥有非凡的眼光、开阔的胸 襟。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须打好扎实基础,循序渐 进。
太平\极至
3.夫唯不争,故无尤 过失 4.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充满\干涸
5.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没有谁\代替
6.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根据
关于虚词”于”,字典有如下义项: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 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或不译。 ②介词,表示比较,释为“比”。 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释为“被”。 ④动词词头.如<诗经 周南 葛覃>:”黄 鸟﹏飞” ⑤[于是]1.在这时,在这件事上2.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于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 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 育、文艺等方面,在表达上,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 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 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 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 今义:游玩.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 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 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 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原文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诸子喻山水翻译
【原文1】子曰:“譬如为山,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未成一篑,(篑:音kuì,土筐)只差一筐土就堆成,止,吾止也;判断句,标志“…….,……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平地,譬如平整土地,虽覆一篑,即使才倒下一筐,进,吾往也。
判断句,标志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2】上不天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则下不遍覆,那么就不能向下覆盖整个世界;心不地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必载。
通假字,“必”通“毕”,完全那么就不能完全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不择小助,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故能成其富。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天地,名词作状语,像天地一样)(形,形体)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而万物备,因而万物齐备;历心于山海(山海,名词作状语,像山海一样)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而国家富。
因而国家富足。
上无忿怒之毒,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下无伏怨之患,(伏,潜伏)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交,同;朴,纯朴)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以道为舍。
把道作为归宿。
故长利积,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大功立,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成于前,(介词结构后置,“名成〈于前〉”即“名【于前】成”)名望在生前树立,德垂于后,(介词结构后置,“德垂〈于后〉”即“德【于后】垂”)恩德在后世流传,治之至也。
(治,天下安定;至,最)判断句,标志“…….,……也”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原文3】海不辞水,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故能成其大;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博大;山不辞土石,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峻;明主不厌人,(“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贤明的君主不满足百姓(人口数量多),故能成其众;(形容词作名词,众,众多的臣民)所以能够聚集他的众多的臣民;士不厌学,(“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读书人不满足学习,故能成其圣。
诸子喻山水的原文_译文_启示
诸子喻山水的原文_译文_启示《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先秦诸子著作中选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设喻说理,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蕴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生真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目录诸子喻山水的原文先秦:先秦诸子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故能成其富 富有和浩瀚的胸怀 (2)日月有明 光辉 (3)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高处 (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2、被动句 (1)沟浍皆盈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3、省略句 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 ……
4、介词结构后置 (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2)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3)名称与前,德垂于后 (4)何取于水也 (5)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6)君子之志于道 (7)故几于道 (8)天下莫柔弱于水 (9)仲尼亟称于水 5、宾语前置 (1)何取于水也 (2)是之取尔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厌倦 Βιβλιοθήκη “餍”,满足三、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作动词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2、名词活用作状语 七、八月之间雨集 在七八月
3、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 以……为耻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为耻/觉得……变小
4、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闻过情 名声 (2) 动善时 行动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盈科而后进 注满
二、一词多义
1. 于 (1)仲尼亟称于水 对 (2)何取于水也 从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故几于道 与 (5)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在
2. 而 (1)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无解 (2)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无解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4)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3. 之 (1)君子耻之 代词,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助词,的 (3)流水之为物也 取独,无解 (4)是之取尔 宾前标志,无解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4.江海不择..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5.故大人..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8.上下交朴..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8.容光..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19.不盈科不行..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文化常识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 《论语· 雍也》 •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好水,仁义的人喜好山;智慧的 人喜好活跃的思维 ,仁义的人喜好宁静的处世态度 ; 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 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 水为乐。 •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 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 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 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 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 国家富。
•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 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完全负载万 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 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 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 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一)孔子喻山水: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 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 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 定,是否持之以恒。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 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 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 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 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 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 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 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 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 的地方。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①为山②,未成一篑③,止,吾止④也。
譬如平地⑤,虽覆⑥一篑,进⑦,吾往⑧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⑨,心不地则物不必⑩载。
太山(11)不立好恶(12),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13)。
故大人(14)寄形于天地(15)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6)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17),下无伏(18)怨之患。
上下交(19)朴(20),以道为舍(21)。
故长利(22)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23)于后,治(24)之至(25)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26)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27)不厌(28)人,故能成其众(29);士不厌(30)学,故能成其圣(31)。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32)者乐(33)水,仁者乐山;知者动(34),仁者静(35);知者乐(36),仁(37)者寿(38)。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39)曰:“逝者(40)如斯(41)夫,不舍(42)昼夜。
” (《论语·子罕》) 徐子(43)曰:“仲尼亟(44)称(45)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46)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47),不舍昼夜,盈(48)科(49)而后进,放(50)乎(51)四海。
有本(52)者如是(53),是之取(54)尔(55)。
苟(56)为无本,七、八月(57)之间雨集,沟浍(58)皆盈(59);其涸(60)也,可立而待(61)也。
故声闻(62)过(63)情(64),君子耻(65)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66)(66)而小(67)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68),游(69)于圣人(70)之门者难为言(71)。
观水有术(72),必(73)观其澜(74)。
日月有明(75),容光(76)必照焉(77)。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二.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6.居善地安于卑下(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四)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弱点7. 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二) 被动句: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1.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
(省略谓语)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水因地而制流。
(省略介宾)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选自《苏东坡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本领的道理,只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喻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南方多没人①,日②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③,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⑤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⑥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⑦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⑧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
七岁能步行过河,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只是偶然做到这样的吗?(他们)必定是懂得水*的。
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了。
生来就不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
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原因,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注释
(1)没人:善于潜水的人。
没,潜入水中。
(2)日:每天。
(3)涉:?水,步行过河。
(4)苟然:偶然。
(5)道:方法。
(6)得:掌握。
(7)畏:害怕。
(8)以:按照。
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汇编)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诸子喻山水》阅读指南
《诸子喻山水》阅读指南山水情思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阅读指南本文节录了《论语》、《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书中有关“山”、“水”的议论,它们都以“山”、“水”为比喻,表达了由此而悟出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感悟。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原文】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1)篑:音kuì,土筐。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原文】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韩非子大体》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
所以君子要像天地那样遍覆毕载而使万物齐备,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而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忿怒引起的毒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归真返朴,把道作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整理
《诸子喻山水》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本文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4、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5.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 是。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上九句选自《孟子》
孙子与《孙子兵法》 孙子,名武,字长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因 齐国发生内乱投奔吴国,被吴王任命为将。《孙子 兵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兵书,相传为孙武所著。 现存《孙子兵法》有十三篇,所包含的朴素的唯物 论思想和辩证法观点,对当今世界的军事、情报、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孙子的军事思想十分丰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的论述,揭示了战争指导的普遍规律。“投之亡地 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对战争中各种错综复 杂的矛盾现象予以分析,认为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互相转化。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观诸兵书, 无出孙武。”
作业
1、背诵全文。 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先贤以山水为喻 的名篇佳作?从中你悟出了怎样深刻的 人生哲理?
检查预习:
1、孔子,名 ,字 丘 是我国古代的伟大的
《论语》是记录 政治 是一部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儒 孔子及其弟子 语录 2、老子,即 ,一说姓 ,名 。 时期思 老聃 李 春秋 想家, 家学派创始人。著作《 耳 》,又名 道 》。 老子 《 道德经 3、《孙子》又称《 》,作者 ,字 , 长卿 孙武 末期齐国人,先秦 孙子兵法 家的代表人物。 兵 战国 4、管仲,名 ,字仲,颖上人,曾使齐国成为 夷吾 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 ” 春秋五霸
研读 拓 展 仔细阅读孔子的几则言论,然后思考 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
2、这些物态物性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
3、知者为什么乐水?
1、“水”的常态是“动”,“不舍昼夜”的动力来自 于“本”,方式是“避高趋下”,秉性是“柔之克 刚”,“水”的目标是海,能成其为海,是因为“善 下,不择小助”等。 2、生活联想:时光易逝,往事不再;为人应该心胸 开阔,容人之短;君子处事能以柔克刚。 3、知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其“动”的本性和 “水”的物态物性相通,因而乐水。
(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圣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 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聪明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 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就像这河水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 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 育、文艺等方面,在表达上,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居,鲁国人。三岁丧父,孟 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 “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孟子周游 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孟子是中 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元朝时被加封为“亚 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 仲尼 家、 教育
时期 国人。 春秋 鲁 家、 家。 思想 言行的 体散文集。
二、名句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小人长戚戚。 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君子坦荡荡 6. 己所不欲, 。7.朝闻道, 其身不正 8.三军可夺帅也, 虽令不从 。 9.岁寒, 勿施于人 。 10. 夕死可矣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1工欲善其事, 匹夫不可夺志也 。 12、民不畏死,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3、 ,福兮祸之所伏。 君子成人之美
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特殊字的读音和意义: 虽覆一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仁者寿 仲尼亟称于水 沟浍皆盈,其涸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通假字: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通毕,尽,完全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厌:通“餍”,满足
知者乐水 词类活用: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的境界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羞耻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 志:名词作动词,有志于
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停止下来了,是我自己 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继续 堆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 富。 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于是万物齐备;心 胸像山海那样宽广,于是国家富足。
3、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 圣。
关于《孟子》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是他本人和门徒 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 录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学性强,富有气势。 《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它是感性 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目的。 孟轲关于个人修养以及如何理解古诗的一些看法,对 后代文学批评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说:“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气”指一种光明正大的 意气情感。后世的文气说(主要讨论作家才性与文章 风格的关系)即由此发展而来。他又说,读古人之诗, 要“知人论世”,要“以意逆志”,都是很精辟的见 解,为后世文学批评中重要的原则。
知:通“智”,智慧
君子耻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君子之志于道也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下:名词作动词,处在
一词多义
舍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 之至也 故不积跬步,无息
最高的境界 到达
至
翻译前四段中的重点句: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 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 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 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是 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 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 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 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 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 一部 《韩非子》,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 方法和理论,但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 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守株待兔”、“郑人买 履”、“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等,都是生动的寓言故事, 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老子与《老子》: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相传 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楚国苦县人。 《老子》即《道德经》五千言讲宇宙的形成原出于道,道是 一种无形无性,不能看到、摸到的东西。它无所不在,能攻 坚破硬,能不惧水火。因此它又是最有力量的东西。“德” 者是得到“道”的意思。人的品质修养要像道那样,适应万 物,而又坚强不屈。他最喜欢用水做比喻,天下最柔的东西 莫过于水,但水能摧残最坚强的东西。水能应变,水能无所 不至,因此人的品质要像水。由此,他研究出一套“柔弱能 胜刚强”的战略思想。他的道又分为三类,首先,哲学最高 范畴意义上的道。其次,是自然规律上的道。然后是人生准 则的道。《老子》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 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 人称《老子》是哲理诗,它有韵而又灵活,常用对比和排比, 句式灵活多变,畅达自如,深得人心。
管仲与《管子》
管仲(约公元前730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 字仲,谥号敬。春秋时期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南)人, 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因助齐桓公成为 “五霸”之一,而被尊称为仲父。托名管仲所作的 《管子》一书,包含着对管仲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今天见 到的《管子》,是在刘向所编版本的基础上,由历代 学者校订而成的。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 治、军事、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现存为86篇, 分为8大类,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
单元主题:
“山水情思”。
“文章是案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清)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省悟各种人生哲理的传统;
2、鉴赏古人在山水中寄托自己感情和哲思的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态度和情感; 4、深入理解古人在文中阐述的辩证思想。 5、继续积累文言词语,深入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等文言特点
诸子喻山水
学习目标:
1、学习以山水为喻阐述道理的形 象化的议论方法。 2、领会先哲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 人生哲理。
3、熟记课文中的名句,积累常见 的文言词、句式。
本文中的十一则材料分别选自哪六部著 作,请对作品及相关作者的情况作一简 要介绍。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 学说。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 “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 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