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冈县潖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教案题目:《论语》十则教学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十则,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哲学思想,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论语》十则,包括:为政第一、克己复礼第二、学而优则仕第九、君子泰而不骄第十二、君子坦荡荡第十六、生而知之第十九、追求学问第二十、道德经第二十五、行有余力第七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七十二。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小组讨论,谈论“什么是道德?”并让学生就身边的事例进行讨论。

2.学习《论语》十则2.1 学习为政第一让学生认真阅读为政第一,理解孔子的为政思想,学会如何做一个负责勤勉的领导者。

2.2 学习克己复礼第二让学生认真阅读克己复礼第二,理解“仁爱”与“义”的含义,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3 学习学而优则仕第九让学生认真阅读学而优则仕第九,理解“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会怎样全心全意地学习。

2.4 学习君子泰而不骄第十二让学生认真阅读君子泰而不骄第十二,理解“谦虚”与“自信”之间的平衡,学会怎样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2.5 学习君子坦荡荡第十六让学生认真阅读君子坦荡荡第十六,理解“真诚”与“开放”的重要性,学会怎样成为一个有信任的人。

2.6 学习生而知之第十九让学生认真阅读生而知之第十九,理解“求知欲”与“自我提高”的激励作用,学会怎样 continuous improvement。

2.7 学习追求学问第二十让学生认真阅读追求学问第二十,理解“学问”与“实践”的结合,学会怎样发展创新能力。

2.8 学习道德经第二十五让学生认真阅读道德经第二十五,理解“道”与“性”的作用和内涵,学会怎样养成高尚的情操。

2.9 学习行有余力第七十让学生认真阅读行有余力第七十,理解“有度地运用力量”,学会怎样最大化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2.10 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七十二让学生认真阅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七十二,理解“尊重他人”与“不伤害他人”的道德要求,学会怎样做一个尊重他人和计划的求都年轻人。

初中语文教案《〈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编)

初中语文教案《〈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编)

初中语文教案《〈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而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
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
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
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
也⋯⋯”
(5)这一则谈的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句话。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二、相关介绍:孔子、《论语》简介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生自由朗读。

指句朗读,老师指导正音。

四、1、老师交待本节课任务:疏通文意。

、2、学生自由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指导。

【文本内容讲析(选择难点讲析)】1.“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中的前十则经典语句。

所选内容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论语》前十则。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涵盖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教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主要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论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提升自身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孔子思想的内涵。

教学重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朋友间的诚信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论语》前十则,了解大致内容,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课文解析:逐则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释文言文词语,分析句子结构,阐述孔子思想。

4. 例题讲解:挑选两则具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翻译文言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翻译其他则《论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学习的《论语》前十则,右侧列出重点词语和翻译。

2. 在黑板中央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论语》前十则,并选择其中一则进行深入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对文言文阅读和孔子思想的认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论语》内容,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将所学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论语》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尤其是对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孔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能够比较通顺流畅的翻译古文句子。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落实句子翻译、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出成语最多的书。

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多少呢?请大家说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如何修身做人。

二、积累文学常识1、关于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重要性;2.学习十则《论语》与现代生活的联系;3.掌握《论语》中的十则内容及其背后的道德原则;4.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重点1.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2.分析《论语》十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分析《论语》十则的深层次含义;2.思考《论语》十则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1.课本:包含《论语十则》的相关篇章;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以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解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学习《论语十则》(20分钟)分段阐释和讲解《论语十则》的内容,配合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则论语的道德原则。

3. 活动交流(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对于每则《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则《论语》进行展示,介绍该论语的背景、含义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其他小组进行评议和互动交流。

5. 拓展实践(20分钟)引导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选择一则《论语》进行实践探索。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个人项目或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最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论语》的重要性和其中的道德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展示和实践探索,学生不仅提高了对《论语》的理解能力,也加强了自身的道德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互动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论语》的内涵和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教案 25 《论语》十则

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教案 25 《论语》十则

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重点)2.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全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格言警句。

(重点)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圣人”,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理解的孔子。

(生说)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

新课导入二: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对,他就是孔子和《论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的《论语》世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家及作品。

(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和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写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他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文体知识:《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十则初中语文教案

《论语》十则初中语文教案

《论语》十则初中语文教案【导言】《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本教案以《论语》为基础,选取了其中的十则进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儒家文化和思想,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2.理解《论语》中的几则主要观点;3.分析思考《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4.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论语》中的观点,分析其背后的道德观念;2.了解《论语》对人生哲学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与预习(10分钟)1.教师通过谈论学生对《论语》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3.让学生阅读《论语》的前五章进行预习,了解基本观点和内容。

二、主体活动(30分钟)1.教师讲述《论语》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并解释其中的观点。

2.学生小组讨论: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以及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3.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

4.教师展示一些精彩回答,并进行点评。

三、主体活动(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论语》第四则:“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生就这句话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何看待忠诚和信任?以及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思考,互相交流,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

4.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

四、主体活动(30分钟)1.教师讲解《论语》第七则:“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学生根据这句话展开讨论:如何理解孝、弟、诚实、爱众、亲仁等观念?3.学生就讨论结果撰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体现在生活中的实践。

4.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归纳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论语》十则1教学目标1.复习孔子和《论语》有关的文学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背诵和默写本文。

2新设计本课主要通过“五读法”来学习,“五读”即朗读、译读、理读、背读和悟读。

通过五个层次的读指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化解重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总结整理重点文言词汇和中考真题迁移,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掌握考试的知识点,达成考纲的目标。

3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生已经学习过《论语》六则,初步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但文言文重在朗读、背诵和领悟精神内涵,个别学生还不能读准字音,因此教会学生正确朗读文章,掌握文言词汇是教学的重点。

另外,学生的生活面很窄,涉世还不深,对《论语》的个别句子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挖掘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4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论语六则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活动2【活动】温故知新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Ppt3《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语文版九上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上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上第25课《论语十则》教课方案九年级上册《论语》十则课题《论语十则》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1.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目标2.背诵课文,培育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讲堂中心教课过程中心《论语》中包含的道理。

知识中心学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能力中心1.知人论世。

方法2.频频朗读。

第一课时活动一、导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首创人。

记录孔备注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向来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文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2、《论语》是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讲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议论,体例主假如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含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一、读课文:教读、自读、齐读愠( )罔()殆()诲()弘()凋( )恕()勿()施()二、中心问题1掌握课文的字词解说,理解课文意思学生联合说明和参照书,理解并翻译课文。

(议论、怀疑、析疑:依据课文说明,理解课文,相互发问,相互解答。

)1.解说以下加点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见贤思齐.焉(4)吾与点也.(5)富而可求.也写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1)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3语文版九上第25课《论语十则》教课方案三、中心问题2思虑《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课文理解和剖析)自主研究——合作共研——知识展现课文十则分为三部分,叙述的是做人的道理。

第一至三则,讲个人的道德涵养。

一日三省、见贤思齐、宽容第四至八则,讲个人的志向追求。

远大的理想志向,讲究道德仁义第九至十则,讲要有艺术涵养,要亲密自然,锻炼身体。

总结:《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四、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

2、探究法。

在教学中,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质疑释疑并加以评点,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她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不少光辉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然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自学内容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本课的字词障碍。

3、熟读文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地方。

三、教学内容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活动形式:请一生讲台为大家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圣人。

孔子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写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为政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掌握《论语》中的相关名句和典故;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为政才能。

二、教学重点:1. 《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相关名句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名句和典故,阐述“为政才能”的重要性;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典故,并探究其含义和启示,例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2. 讲授:教师简要介绍《论语》中的“为政篇”的背景和内容,并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典故,例如:“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句和典故对于“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论语》中的“为政篇”的主要思想和对于自己的启示,然后由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根据《论语》中的名句和典故,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各种不同的政治情境,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为政才能”的重要性,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为政才能”来解决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论语》中“为政篇”的读后感;2. 探究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史书和其他哲学著作,深化对“为政才能”的理解,并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名句和典故,引导学生探究“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九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九年级上《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检查复习朗读全文。

三、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

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四、翻译课文6-10则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五、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片断写作:当堂完成学习__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

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

(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七、小结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八、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九、作业A.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说课精要]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九年级上《论语》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二、诵读感知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研读分析1、“学而时习”章(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参考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参考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参考一、教材分析《论语十则》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篇章,篇目分别是:学而、为政、兄弟、述而、泰伯、颜渊、子罕、雍也、述而、尧曰。

本篇目主要教授的是儒家思想和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水平。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和意义;•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论语十则》的核心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论语十则》的思想内涵;•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如何让学生形成对儒家思想的基本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论语十则》的核心思想及意义;•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论语十则》的内涵和意义;•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PPT讲解:介绍儒家思想和《论语十则》的内容和意义;•课件视频:展示历史文化背景和讲解中的其他内容;•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分享对《论语十则》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谈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介绍《论语十则》的大致内容和意义。

2.讲课环节(30分钟)•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观;•详细解读《论语十则》中各篇目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3.探究式教学环节(30分钟)•要求学生每人都进行一篇目的深入探究,并自主填写探究表格;•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相互讲解自己的探究内容。

4.小组展示环节(3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探究和讲解;•其他学生进行反馈和提问。

5.总结(20分钟)•让学生自主分享本次学习的感想和收获;•回顾儒家思想和《论语十则》的重要性和意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涉及的人生道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学上拟采取诵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在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人生观教育的目的。

【教法学法】教学中简单介绍孔子其人及《论语》的内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采取讨论、竞赛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经典著作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介绍、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以四人为一小组,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人名人之一。

《论语》读IOnyO,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整体感知1.背诵课文。

练习背诵应当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基本原则。

但强记的训练也不容忽视。

强记既有助于诵读习惯的养成,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记住注释里的话并促进领悟,拟将这十则分三组进行强记训练,看看哪一组背得又快又准确。

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论语》十则》教案

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论语》十则》教案

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论语》十则》教案《十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背诵全文。

2.了解语录体的语言特点,品味本文言简意深的语言。

3.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艺术和道德修养。

过程与方法1.背诵并理解课文中的名言和格言。

2.理解一些名句中蕴含的深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孔子思想核心“仁”的含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品味文章言简意赅的语言。

【教学工具】教学ppt,阅读音频[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

3.独立合作调查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A部分一、趣味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

只有文字记录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

在这段辉煌的历史中,我不知道几千年来出现了多少历史名人和文化经典。

然而,在这数不清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经典中,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本书,像天上的一轮明月,一代又一代地闪耀着光芒。

你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孔子和《论语》)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历来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古籍。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被用作教科书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多成语的一本书。

你有兴趣了解这本书吗?(学生齐答:有)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为邱,名为仲尼。

来自鲁国邹邑(今山东曲阜)。

他是春秋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大力倡导“仁”论,后人尊崇他为“圣人”。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2.背景链接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社会变革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冈县潖江中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九年级(语文)科
使用老师:九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第()周星期课时:2课时
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

“文宣帝君”等。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

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过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

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补充:
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七零年至公元前四七六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2、《论语》是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读课文:教读、自读、齐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理解并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

二、抽十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他同学纠错三、进一步分析理解课文:
品读赏析,探究内涵——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