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以及现今就业环境的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现在人们议论的焦点。
本文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个人认为比较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曾经,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迈入了黄金殿,此后必定衣食无忧,飞黄腾达,然而现今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或者是总找不到自己满意理想的工作。
据社会科学院调查统计,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且还在逐年增加。
按照这个趋势,我预计今年的大学生失业率为25%左右。
总的来说,形势不容乐观。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呢?我认为应分为以下几点:1.个人原因(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首先,地域观念,大学毕业生总是认为在大都市发展有机遇有前途,这导致需要大学生的地方无人问津,而大都市则人满为患。
其次,单位观念,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在大单位、大企业才会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待遇,才能使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很多人宁可失业,也不想去小企业就职。
而因为这些观念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就业情况严重失衡,因而导致失业率增加。
(2)大学毕业生能力发展严重失衡。
现今,大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
比如,有些人在大学期间仍像高中那样只注重考试,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这就导致了他们毕业找工作时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够展示出来。
(3)大学毕业生看不清实际情况,对自己期望过高。
许多大学生仍然意识不到现今社会的就业问题,仍然总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总是认为企业给出的薪水太低,目光短浅。
如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即使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是随处可见,因而企业在招工时定下的初期薪水自然不会太高,达不到很多大学生的期望。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1.提前规划
大学生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同时,积极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前获得一些实际工作经验。
2.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一些热门技能和工具,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也要关注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打破传统观念
大学生们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的选择。
要敢于尝试新兴行业和创业机会,关注社会热点和未来趋势,并积极适应变化。
4.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
大学生们应该不仅局限于校园招聘,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例如利用社交媒体、求职网站等平台。
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和职业培训,扩大自己的人脉和机会。
5.保持乐观心态
面对就业问题时,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大学生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努力以及继续学习成长。
不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并相信辛勤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优秀范文五篇)
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前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第二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
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概括着说,就是搞不成低不就,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比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首先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其次是学校,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
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精选5篇)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精选5篇)第一篇: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首先,我认为大学生需提高自身的能力,“考试能抄就抄,抄不到就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大不了就是交钱……”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网友这样说,很多大学生素质低,学生目标不明确、混日子、谈恋爱……却很少想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这样的大学生在职场上不可能有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和高校扩招有关,自从扩招以后,大量生源涌入高校,可以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我想优秀的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
第二,我认为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有些高校忘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初中相脱离。
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却不强、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另外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总想找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对自己的毕业远景高估,不能脚踏实地地干工作,于是就处在待业状态。
第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竞争。
例如,一个单位就写到“本单位招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名,要求男性,身高1.75米以上”。
这样的岗位和身高、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很多大学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过性别、年龄、形体相貌、地域等方面的歧视。
一些人情招聘和灰色招聘也屡见不鲜。
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将来和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从现在就开始脚踏实地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看法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热点,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对此也开始关注。
从表象上看,当前大学生似乎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扩招后大学生已经太多了。
但从实际的横向对照中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尤其是大学生的数量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
那么,在高素质人力资源这么稀缺的背景下,为什么还会出现大量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那么在我深入了解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大学生抛不下“精英情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论文】
第1篇: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难,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困境更加复杂。
造成如此困境的因素有很多,如毕业生自身学业不精、缺乏自信,没有职业规划;学校自身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企业脱节、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国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笔者试图找出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就业观念滞后、不愿意就业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专对口招生和参加高考经过本科院校多轮筛选剩下的学生,生源质量低下。
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差,导致了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学的不够扎实,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生毕业时对自己本身缺乏职业规划,就业定位不准确,一些学生好高骛远,然而眼高手低,怕吃苦,不肯脚踏实地,只愿选择高薪又舒服的部门和岗位;相反的,一些学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
2、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学校不顾自身师资和硬件条件,盲目跟风,争先恐后开设社会上需求较好的热门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和响应硬件条件不完善往往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课程设置不能与企业接轨,陈旧老化,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轨。
实习不能专业对口、实训设备落后、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升,难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
学校就业指导的机构体系设置不健全,缺少经过正规和系统化培训的就业指导教师。
就业知道工作不能深入细致,方式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化的就业理念和意识。
3、就业大环境严峻,一些企业唯学历论思想严重以及政府就业政策不完善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加之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崛起,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倒闭,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篇一】**年,**市采取多项措施,拓展就业空间,搭建就业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助毕业生实现“成才梦,就业梦”。
截至目前,全市实名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6040人,登记率100%。
实现就业5289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8%。
一、工作现状一是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纳入“双创”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年内举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培训15期,750人参加培训,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18期,560人参加培训。
二是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及时为各类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共为77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一次性创业奖励,为92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首次创业补贴18.4万元,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74户,发放金额,极大地鼓舞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三是举办双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举办了以“青春喜迎十九大,创业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
各县(区)精选30个创业项目参加比赛,使创业大赛成为了创业者们培养创新意识、展现创新才能的有效平台。
四是加大招录力度,夯实基层队伍。
先后组织了4个批次1048人的考录工作,其中公开考录主任科员以下职位公务员44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84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321名(中小学教师199名、医护人员122名),招聘**年政府雇员99名。
二、存在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自谋职业、自主择业的观念,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不愿意到环境艰苦、条件较差的岗位就业,也不愿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一心向往党政机关和高收入单位。
二是本地就业渠道不宽。
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通用3篇)
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通用3篇)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篇1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到了大四的年纪,可能就业这一话题很早之前就被提上了议程,但是当真正要面对它的时候,才觉得困难重重,压力倍增。
面对现如今如此浩瀚的求职人群和激烈的竞争压力,我也不得不说自己真的需要好好做准备了。
于是我上网百度了近年的就业形势,再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大致为自己以后确定一个方向。
我坚信没有目标是可以容忍的,因为你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寻找,但如果你连所谓的方向都失去了,那么留给你的只有迷茫和无助。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不可否认,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作为主体的我们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由于此造成了大学生毕业没有工作,然而社会能够提供给毕业生的工作却因为毕业生自身素质的确实而不能胜任这种两难的局面。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单方面的问题,人口的暴涨跟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的压力,同时,高等教育有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也使得很多职位的空缺,无人填补,因为素质的缺陷,这是令人无奈的事实,拿我们英语专业来举例子,据我所知,英语专业对高精尖领域的翻译人才一直停留在急缺状态,高级的同声传译也是如此,但能培养出这类人才的院校放眼全国也就那么几所,这也是令人汗颜的事实。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他们一时接受不了如此之大的转变,大学毕业生可能变得一文不值,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要从十分底层的工作做起,这使他们经历十分巨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高不成低不就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怪相。
同时也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就业心态造成的恶果。
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在当今社会,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本文将就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压力增大: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意识。
这使得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压力巨大。
2. 就业信息不对称:许多学生对于职业市场的信息了解不足,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和需求。
这导致了他们在选择专业或者就业方向时盲目决策,从而增加了就业风险。
3. 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校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这使得许多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延长了他们的求职周期。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口才表达、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这将帮助学生提升竞争力,增加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
2.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可以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和指导。
通过开展就业讲座、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方向。
3.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接触,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匹配度。
4. 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5. 推动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另一种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供相关创业支持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总结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逐步改善这一状况。
大学生就业心态如何调整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大学生就业心态如何调整心态面对就业挑战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
面对种种挑战,大学生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调整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一、客观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形势是调整就业心态的第一步。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分悲观。
只有正视现实,明确自己所面临的挑战,才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取得成功。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念。
首先,就业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努力奋斗。
其次,就业并非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来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
最后,就业并非终点,而是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应该保持持续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三、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面对的挑战在于就业机会相对有限。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招聘网站、校园招聘会、人际关系等方式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社会热点,抓住新兴行业的机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
四、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竞争激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可以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训、证书考取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些努力都将有助于我们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五、保持积极的心态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放弃信心,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对待失败和挫折,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找到问题所在并不断调整自己。
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六、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培养自己的人脉资源。
通过加入社团、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宽就业渠道。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在这个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就业率低下。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是近期才存在的,而是一个长期且逐年恶化的问题。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从学生自身角度,还是从国家的政策角度来看,都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1. 教育不匹配教育不完全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大学生就业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转变。
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纵观整个就业市场,我们能发现一个现象,许多专业和领域的人才供应超过了需求,同时,对于一些真正需要人才的行业,则是资源短缺。
2. 社会转型社会的转型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严格。
而这也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社会文化和结构的变化也对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自我就业意识薄弱在就业方面,许多大学生都是抱着“用人单位应该来找我”的思路。
他们不愿意走出去,向招聘人员展示自己优秀的能力和专业技能,也不愿意主动去寻找工作机会。
这样,就会降低他们的就业机会,进而让招聘人员对于本专业人才的认可度也会降低。
此外,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迷恋网络游戏、娱乐和消遣等活动,对自身的专业和行业没有强烈的了解和深入的学习。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措施1. 教育改革针对教育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是解决就业困难的关键。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内容的更新,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符合现代所需。
加强行业企业化教学,推进企业与学校对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同行业企业的技术以及创新理念,增强企业实践能力。
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计划和岗位需求,减少“用人不当的情况”,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有机会进入行业发展。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一、就业的整体情况 1.我国就业整体情况供大于求的劳动力现实。
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
我国劳动力不断增长,一直处于供给的高峰时期。
就业压力集中的社会现实。
当代社会中,高校扩招政策实施的同时,国家还开始了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革,几千万的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加上大量涌入城市中的农民工也需要就业。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三重就业共同出现,使得我国的就业压力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三者上,从而使我国就业难的严峻问题更加突出。
2.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给,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严重。
在当今时代,受职业报酬、环境、职位高低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宁愿不工作。
在问卷调查中,有 68.25%的大学生在大三以前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择业问题,但从落实单位的情况看,至毕业前夕,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仅占总数的39.9%,有意向正在联系和尚无意向单位的毕业生分别占31.61%和28.49%,尚不容乐观。
因此,总体情况是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1.国际社会等的影响因素国际格局不断变化的影响。
2008年间起国际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使国际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我国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雪上加霜。
总体上讲,一些重大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际上各国之间关系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从而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政府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除了大学生外,还有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劳动力,造成了政府的关注力度下降。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的就业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善,远不如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 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就业机会却相对有限。
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面临着与大量求职者竞争的情况,使得就业压力倍增。
2. 缺乏实践经验: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3. 技能匹配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场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许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4. 薪资待遇较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会面临着薪资待遇不高的问题。
虽然薪资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但低薪水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工作的不满和动力下降。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1.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应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人际关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通过提升综合素质,可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2. 增加实践经验: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实习或社会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可以增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在求职时展示自己的实践经验。
3. 不断学习与进修:面对技能匹配的问题,大学生应该持续学习和进修。
通过参加培训班、自学或进行专业课程的进修,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其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
4. 积极寻找机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求职方式,如招聘网站、招聘会、人才市场等,扩大求职渠道,提高自己被企业发现的机会。
5. 开展创业或自主就业:如果找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大学生可以考虑开展创业或自主就业。
通过创业可以发挥个人的优势,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6. 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大学生就业认识(合集五篇)
大学生就业认识(合集五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
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指导一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再认识1。
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
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
英语专业如此,小语种,尤其日语可望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入世后,社会最需要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去向。
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
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将会有所改观。
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这类专业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
由于中文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
历史、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尽管随着每年公务员岗位的增加,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持续走下坡路。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
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
用人单位的理性思考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有资料表明,一些高级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过研究生。
可见,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
而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专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当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来会加入“未来的高级技师”这一行列。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5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王硕鹏(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摘要:招生与就业形势的变化给高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就业指导要依据大学生自身的实 际“量体就业”,就业工作应纳入校企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让社会各类人才需求的信息流入高校,将大学生就业融入社会人才需求大环境。
关键词:就业难职业定位就业指导中图分类号:G647. 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15-0005-02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 一大焦点,本身我国作为这几年世界经济中最热的国家,各种人才应该是有广泛需求的,为什么我们还一直存在毕 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和高校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无 论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还是课程设置都存在问题。
很多 用人单位都有这样的反映,每年花大力气培养新进人才,可当这些人才成熟后,都会纷纷跳槽流失。
对于多数毕业 生来说,自己毕业后的第一站往往都是通向理想站点的一 个跳板。
就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而言,这种人才流动现 象无疑是不正常的。
事实上,在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中,无 论你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博士毕业,都存在与社会脱节 的现象。
每年只有到了毕业生就业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个已 经由来已久的“痛”。
1.大学生与社会需要人才不挂钩首先,我国正处于市场转型阶段,需要大量高素质的 人才,劳动力依然十分紧张。
但是,目前的大学生知识结 构单一,发展不够全面,与市场所需的人才标准不符合。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 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二是人才结构失 衡,供求矛盾加大。
2.我国的地域就业呈现出差异性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国土辽阔,人口和土地等资 源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部分地区就业压力过大,人才供过于求,而一些偏远地区,人才供不应求。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1. 就业观念的转变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否我们对就业存在一些误解或偏见。
对于许多毕业生来说,他们期望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中立刻获得高收入和职业发展机会。
然而,毕业生应该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明白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累经验和不断学习,方能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2. 多样化的就业机会现在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行业,如金融、教育、医疗等,现代社会崛起的互联网行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毕业生应该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发现适合自己的行业,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路径。
3. 培养全面的就业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毕业生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生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担任学生组织中的职位,可以增加毕业生的社会经验和领导力。
4. 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职业网络对于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机会和获得职业指导。
毕业生可以通过线上社交媒体平台,如领英,建立自己的专业人脉。
此外,参加职业展览会和行业研讨会也是扩展职业网络的好途径。
5. 持续学习和进修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相反,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
毕业生应该持续学习,并通过进修或自学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过程中,毕业生还应该关注行业的新动态和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
我们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
通过持续学习和进修,我们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面对就业压力和竞争激烈的现实,大学生们需要深入思考并探讨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解决就业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实践、职业规划和社会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问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而非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
学校和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职场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同时,实践经验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面对就业的压力时,大学生们需要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从而在就业市场上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四、社会支持的提升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也应当体现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上。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培训和指导。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中,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教育、实践、职业规划和社会支持等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综合的努力,大学生们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给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就业的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以学业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素质。
大学生应该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我们也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心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创业。
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相应的就业帮助。
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积极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共同为大学生的就业搭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毕业后不要过分追求高薪和高职位,而是要注重实践经验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要有尊重劳动的意识,愿意从基层做起,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应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只有通过合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
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当前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大学生要如何面对就业问题,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讨论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就业,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进入一家知名企业、待遇高、稳定安全是理想的就业目标。
然而,由于就业岗位有限,大学生不得不面对就业压力。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摆正心态。
不要过于追求名声和高薪,而应该注重实际能力和个人发展。
其次,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仅凭一个学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首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不仅要学好自己专业的课程,还应该了解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其次,要关注当前的热门行业和职业,及时了解行业趋势和需求。
同时,要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组织,增加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
再次,大学生要灵活应对就业形势。
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追求的工作岗位往往是有限的,而面对就业压力,往往需要我们更加灵活地适应就业形势。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就业的地域问题。
有时候,选择较为偏远或者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技能的培养。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具备一项独特的技能,就能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实习和兼职,增加工作经验和锻炼自己。
最后,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承受着就业的巨大压力,然而沮丧和焦虑只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相反,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应该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大学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灵活应对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心态。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然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首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问题。
当前,大学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但高等教育质量和就业能力培养并不完全匹配。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市场时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学校应该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与行业结构有关。
当前,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机会变少,而新兴行业则发展迅速。
然而,大学生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许多大学生的专业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引导学生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大学生就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例如,可以推行智力密集型产业项目,提升大学生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创业扶持机制,提供贷款和培训等支持,鼓励大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素质。
此外,家庭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和选择。
他们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同时,家庭也应该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减轻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压力。
最后,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反省思考。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金字塔行业,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自己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与见解
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Faithful Boy工商1201 1203100##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何在?“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
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
”这是一位女大学生对某大城市招聘会现场的描述,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
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是35%,日本是23%。
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他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
不上大学也是要就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
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
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还在于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
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
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也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一定关系。
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二.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作者:王硕鹏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5期摘要:招生与就业形势的变化给高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就业指导要依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量体就业”,就业工作应纳入校企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让社会各类人才需求的信息流入高校,将大学生就业融入社会人才需求大环境。
关键词:就业难职业定位就业指导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05-02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焦点,本身我国作为这几年世界经济中最热的国家,各种人才应该是有广泛需求的,为什么我们还一直存在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和高校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无论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还是课程设置都存在问题。
很多用人单位都有这样的反映,每年花大力气培养新进人才,可当这些人才成熟后,都会纷纷跳槽流失。
对于多数毕业生来说,自己毕业后的第一站往往都是通向理想站点的一个跳板。
就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而言,这种人才流动现象无疑是不正常的。
事实上,在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中,无论你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博士毕业,都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每年只有到了毕业生就业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个已经由来已久的“痛”。
1.大学生与社会需要人才不挂钩首先,我国正处于市场转型阶段,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劳动力依然十分紧张。
但是,目前的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发展不够全面,与市场所需的人才标准不符合。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我国的地域就业呈现出差异性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国土辽阔,人口和土地等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部分地区就业压力过大,人才供过于求,而一些偏远地区,人才供不应求。
二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业机会也会由西部到东部逐渐增加。
3.我国的教育与社会市场联系较少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从专业的设置、教材的更新、师资的培训,到对学生培养的模式,远远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课程的设置也远远没有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俱进,部分课程所学内容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不能与市场需求人才相匹配。
再者学校对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意识不够强,仍停在学习课本知识的环节上。
4.校内的就业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传递方面,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求职指导,缺乏对学生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综合素质能力的自主开发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二、全面分析自身优缺点,做好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应该是从一个人终生的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的,它不对高考、出国等人生重要事件负责,而着眼于从长远的角度来指导人生的发展过程。
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相关调查显示,当前的就业压力促使毕业生就业心态迫切,九成毕业生准备一毕业即就业,即使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也很少有人真正认真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真考虑职业定位问题的更少之又少。
令人十分担忧的是,许多毕业生把求职的重点放在一些表面文章上,那些日益精致昂贵的简历就是典型的例子。
除此之外,在应聘时暴露出的问题就更多了。
很多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是笼统的,仅仅停留在想进大公司这样的念头上,而当被问及自己是否适合在那些公司发展时却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样基础的问题都没有考虑清楚,深层次的问题可能更无从答起了。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
三、大学就业教育指导的意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整。
由于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面临就业的选择,应该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思考的焦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
四、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一)把握就业行情所谓“就业行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策“行情”。
如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不再包分配,大学生要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自主择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自由就业”,不是想到哪儿就去哪儿,而是要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就业。
国家对教育部所属院校、各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不了解这些政策,不把握这方面的“行情”,势必在就业中碰钉子。
同时,各地方政府为吸引优秀人才和调控人才流向,对高层次的外地毕业生、下基层的当地毕业生都要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外地专科毕业生大多要有一些政策限制(如北京、深圳等地多年来不接收外地专科生),掌握这方面的行情,同学们在择业时可少走一些弯路。
二是社会需求的“行情”。
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等有利因素,今年的毕业生需求形势明显好转。
这对新一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大好消息。
但需求行情的好转只是相对而言。
从总体上来讲,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需求增幅较大,而内地和边远地区依然变化不大,非国有企业人才需求增幅较大,而国有企业的需求仍有限;涉及高科技产业的电子、通讯、计算机、机械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基础学科和专业面较窄的“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难;毕业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而专科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同学们把握社会需求的“行情”,具体分析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是取得就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找准自己的位置。
“双向选择”也好,“自主择业”也好,最后只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只能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工作单位。
所以,在择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为重要的。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首先要从搜集需求信息入手,信息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信息越可靠、翔实,越有利于你的取舍。
其次,要善于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着眼,从主观来讲,要考虑自身条件适合哪些单位,比如:你所在的学校允许在多大范围内择业?你所学的专业适合哪类工作?你在年级的综合排名怎样?你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你在就业竞争中实力(如专业成绩、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工作经验、科研或创作成果等)如何?从客观来讲,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人才结构、需求情况,都是在筛选时慎重考虑的因素,只有综合考虑种种主客观因素。
才能使你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择业方向,进而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会“包装”自己大学生进入市场“推销自己”仅靠学校的牌子和自身的实力是不够的,必须学会先“包装”自己,包装不是伪装。
在撰写自荐材料时弄虚作假,无中生有,不是党员写成党员,英语只通过四级,谎称通过六级考试,甚至伪造各种证书等等,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在往届毕业生中时有发生,一旦败露将遭到可悲的下场,同学们应引以为戒。
包装也不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的“实话实说”,你可能具备多方面优势但用人单位的性质和用人标准不同,对你的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要讲究策略,根据对方“胃口”进行包装。
不少同学印制自荐材料时往往用一套同一格式内容的复印件四处散发,这种求职很难收到理想效果。
(四)掌握应聘的技巧应聘是一门艺术,这一点已被求职者广泛认同。
诸如应聘时如何包装,怎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与对方交谈等等,其中都有许多技巧。
如果你忽视这方面的训练你就会吃亏。
这方面你不妨找些书籍来看,也可咨询。
良好的心态是应聘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都缺乏信心最好不要去应聘。
良好的心态来自应聘的经验,初次应聘难免紧张,几场下来就会应付自如。
所以,模拟训练对于调整心态十分有益。
(五)抓住择业良机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时效性,把握时机对择业的成功很重要。
早做准备很重要,但不宜太急。
一般来说,元旦前后至春节前后是大学生求职的最佳季节。
这段时间,就业信息多,招聘活动多,抓住这一时机落实工作单位是最明智的选择。
错过这一良机,一方面好单位被别人占去,选择余地小;另一方面就业进入后期阶段,在招聘单位看来你是被挑剩的,择业成功率会降低。
抓住择业良机贵在当机立断,以往一些毕业生的择业失利,往往是在该断决的时候犹豫不决导致与成功失之交臂。
在择业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找到一份十全十美的工作,只要在几个主要方面能比较满意就应不失时机,拍板敲定。
择业受挫后不可灰心丧气,最重要的是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
参考文献:[1]李平.我国高教改革下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解析及思考 [D].天津大学,2005年.[2]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3]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4]叶晓燕.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D].东华大学,2006年.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