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学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酒》教案 新人教版
《春酒》教材分析: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被乡愁所紧紧缠绕。
琦君作为一名台湾作家,故土难离而离了又难以再回的愁绪深深困扰着她。
《春酒》介绍了故乡过年的风俗,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的体会,讲给同学听。
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其它作品。
教师:准备贺新年和思乡的音乐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一天吗?请和你的同桌探讨一下。
(多媒体出示问题并播放音乐《过新年》)(生激情讨论,并回答知道的传统节日,说出相应的日期。
)我们已度过了多次这些充满温馨的节日,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深情。
而其中最让我们喜欢的无疑是春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脚步,走进她的家乡,去感受那独特而美好的新春习俗,去品尝一杯香甜可口的“春酒”(师板书课题《春酒》)二、新课学习:环节一:文章整体脉络正所谓“一曲新词酒一杯”,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要学习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必得以“用心”去体会文章中的“人”、“事”、“情”。
有了面前这一杯甜美的“春酒”,我们不妨来点音乐,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记叙了哪些事,描写了哪些人物?(多媒体播放萨克斯轻音乐,生自由朗读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儿、哪些人物呢?(师指明学生分别概括文中的事和人,并把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大家一起朗读,师板书)生回答,师总结:作者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春酒【教材分析】《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皆反映了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春酒》一文,文字浅显但是意蕴深厚。
作者用纯真细腻的笔触,回顾了故乡浓郁的风土人情,营造了一种温馨隽永的节日氛围,充满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真挚而深厚的怀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篇目,思想渐趋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比七年级有很大提高,初步掌握了一般记叙文的学习方法,能自选角度切入文章。
如:从修辞角度分析语言特点;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对布局谋篇进行简单评价。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描写过大年的情景生动而颇具情趣,很能够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对于新年的快乐是有体验的,要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感受文中对过大年情景的生动描写。
对于本文中蕴涵的思念故乡、亲人的深情,学生因阅历有限较难产生共鸣。
所以教师应适时补充介绍绮君其人身世和经历,使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难点: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5、延伸拓展法。
【学法指导】“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而教给学生学法,以期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节日?(学生回答)我们这里过春节有哪些风俗呢?是啊,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春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枸杞,门槛,过瘾,凑齐,酬谢,煨炖,两颊,家醅”等词的音、形、义;运用“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如法炮制,兴高采烈”等成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三.教学重点把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五.教学准备:1.布置同学搜集琦君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台湾传统民俗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新课导入:(课件2)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
同学们在家都用哪些方式来庆祝新年呢?放鞭炮、贴春联、吃东西……在吃的东西中你最爱什么?年糕、桂花糖、肯德基……有没有喝过酒?大家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喝酒。
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戒”,去喝一种你们都能喝的酒,那就是琦君故乡——温州的春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注音(课件3,4)枸杞(gǒu qǐ) 门槛(kǎn) 过瘾(yǐn) 凑(cóu)齐酬(chòu)谢煨炖(wēi dùn)两颊(jiá) 家醅(pēi)2、词语解释(课件5,6)家醅:自家酿的酒。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酒》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 春酒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3、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
同学们在家都用哪些方式来庆祝新年呢?放鞭炮、贴春联、吃东西……(投影展示新春庆祝组图)在吃的东西中你最爱什么?年糕、桂花糖、肯德基……有没有喝过酒?大家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喝酒。
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戒”,去喝一种你们都能喝的酒,那就是琦君故乡——温州的春酒。
【板书】春酒琦君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三、整体感知:1、作者在文中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找出表现春酒味道的的句子。
3、那作者写春酒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她家乡的春酒好喝吗?为了表达思乡之情。
4、除了春酒令她回味,作者还回忆了那些事情?四、研讨课文1、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美好的回忆,更是作者情感的依托。
她的《春酒》,不难发现其中透出的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情趣。
2、文章中人性的美好体现在那些人身上?母亲、阿标叔、乡亲、我。
3、讨论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板书】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勤劳简朴4、分析阿标叔的人物形象。
【板书】阿标叔——热心5、分析乡亲的人物形象【板书】乡亲——善良淳朴6、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请喝春酒时,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9《酒》教案 (新版)新人教
19 春酒【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品的意蕴。
(教学重点)2.研读,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乡音总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
是啊,故乡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她对远离了几十年的故乡的思念,不是一首诗,也不是一曲歌,而是一杯故乡的“春酒”,今天就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
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代表作有《橘子红了》《七月的哀伤》《桂花雨》《琦君寄小读者》等。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2.字音字形家醅.(pēi)过瘾.(yǐn)挑剔.(tī)脸颊.(jiá) 酬.谢(chóu) 薏.仁米(yì)煨炖..(gǎn lǎn) 炮.制(páo)..(wēi dùn) 橄榄3.词语解释过瘾:满足某种爱好。
大约摸:方言,大概的意思。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或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文中泛指酒。
4.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琦君的散文大都形散神凝,一线贯穿。
作者记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事?贯穿其中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处处洋溢着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
请结合文意各举一例,简要说明。
明确:(1)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线索是春酒。
(2)民风之美: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邻里之间的亲密随和、融洽温馨,令人难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春酒》【教材分析】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被乡愁所紧紧缠绕。
琦君作为一名台湾作家,故土难离而离了又难以再回的愁绪深深困扰着她。
这杯荡漾着浓浓家乡味的《春酒》,是琦君写作的一篇诗化的散文,本文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文章的特色就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乡情和风俗的深深眷恋。
琦君表达的“思乡怀旧”之情,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乡愁”,她素淡、宁静,蕴藉、温润,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诉说着对童年、家园的深情。
由此确定教学立意: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体会生动展示民俗风情与思乡之情的写法,感受民风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师应在课堂上氤氲出温暖、甜蜜、眷恋的情绪氛围。
【教学目标】1、以家乡味作为导入点,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童趣之美,亲情之美,乡情之美,风俗之美以及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故乡情结。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体会琦君散文写人传神,语言上语语动人,字字珠玑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ǒu qǐ)门槛(kǎn)过瘾(yǐn)凑(còu)齐酬(chóu)谢煨炖(wēi dùn)两颊(jiá)家醅(pēi)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酒》教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春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作者借家乡的民俗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3、品析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教师应进行筛选;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和点拨。
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品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传神的语言及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家乡的民俗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1、查找与本文有关的资料,搜集思乡的著名诗文。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描写酒的诗词,谁能说出几个?如: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大家思考一下,古人为什么在诗词中写酒呢?对,为了抒情。
今天我们探究一下,台湾作家琦君借笔下的春酒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感情呢?好,请我们班的xx为大家写上这节课的题目及作者。
我们一起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1、品味细节描写之妙。
2、感受故乡春酒之美。
3、理解作者抒情之法。
三、活动过程(一)我行我秀,展示课前自学同学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家课前进行了自学,可谓是硕果累累。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提前写到纸片上,上课投影:1、简介作者琦君情况。
作者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
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现当代台湾女作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学设计 (新版
《春酒》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品味文章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逐步深入地解读课文,理解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一,识“酉”字,入“春酒”。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认一个字:酉。
师(讲解):yǒu,这是个象形字,大家说像什么?生:像酒瓶的模样。
师:对,它的本义就是“酒”,后来假借十二地支中的一个。
由“酉”可以构成哪些字啊?(学生上台板书:“酿”、“醴”、“醉”、“酣”等)“酉”被借去做地支,“酒”就加了三点水。
人们常常在什么时候喝酒?生:(预设)团聚时、思念时、忧愁时、庆祝时……师:酒,常常是文人墨客寄情的载体,与学生一起回忆有关酒的诗词。
今天,我们品尝的这一种酒,只一点点,却能醉你到白头,这一种情,只一点点,却甘香如烈酒。
这就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为我们斟上的一杯“春酒”。
【设计意图】我市汉字教学课题成果在语文教学中已有广泛运用,而本课的编者在预习提示中用“醇”,“醉”引入新课,这都是与“酒”有关的字,我想这绝不是无心为之。
所以,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我就以“酉”来入题,进行汉字教学,引出“酿”、“醴”、“酣”、“醅”等字。
再勾连起学生关于“酒”的诗文名句,自然过渡到“春酒”入题。
二,读美文,识“春酒”。
师: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
并思考:文中写了哪些故乡的风俗?师:这些风俗都和“酒”有关,制作“酒”不叫“做”,叫——“酿”。
酿春酒什么时候准备?用什么酿制?酿成后什么时候喝?这春酒是什么味道的?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师:童年、母亲、乡亲好比三口春酒,其中的悠长滋味,就让我们一口一口地品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让学生在主问题的指引下整体感知课文。
并明确:本课以“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的风俗为主要情节,回忆了童年、母亲和乡亲。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 《春酒》【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蕴。
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学习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爱国念家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引入本课。
二、预习检测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三、感知内容1.听一听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注意试找出文中的旧照片。
2.找一找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3.想一想(1)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表达出来的呢?(2)酒既然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文题为春酒,作者仅仅就是来写春酒的吗?4.那么在异乡的新年里,琦君捧一杯春酒,勾起了关于家乡味的哪些回忆呢?家家邀饮春酒的无穷情趣,会酒的热闹与喜庆,人情的淳厚与温馨,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和慈爱,阿标叔的善良和淳朴……这些便是浓浓的家乡味!5.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
6.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_____________ ”这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四、研讨品味1.在课文中找出关于母亲一些细节,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好批注。
2. 关于“母亲”的细节(1)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2)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颖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3. 关于风俗人情的细节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9《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春酒教学目标1.学习并欣赏作品极富情趣的细节描写和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亲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领会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和舒放自然、典雅隽永的语言美。
3.培养热爱年文化、民族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语言,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深情,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板书文题、作者)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枸杞..(wēi dùn)..(yì rén) 煨炖..(gǒu qǐ) 薏仁衣襟.(jīn) 酬.(chóu)谢两颊.(jiá)挑剔.(tī) 家醅.(pēi) 如法炮.(páo)制(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2.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
台湾散文大家、作家。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 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等。
她的作品《橘子红了》曾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19课《酒》 (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9课《春酒》(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
《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
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
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民俗,更让我们多了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
它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诗化意境和小说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让人动情。
琦君的似酒乡情,入口甘冽,细细品来又觉荡气回肠,醉倒了无数读者。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本课教学要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文中弥漫的人情民风之美,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文体感悟】走进作者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写作背景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
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
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就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
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触,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 新人教版
春酒【学习目标】1.赏读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故乡情结。
3.联系生活体验,编织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4.拓展感悟,从诗文中蕴涵的思乡情结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故乡情结。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诗化的语言描绘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无限追思之情,讴歌人性,赞美人情。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设计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请同学们体验50年未曾回到家乡,家乡在心中幻化成什么影像。
分享一个发生在我们大家庭中的真实的故事,海外华人对家乡的浓浓心情。
有着相同经历的千千万万个游子的心中,在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心中,故乡的味道又是什么呢?令她念念不忘的是童年那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
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让我们走进《春酒》,走近琦君。
生:充分进行穿越游戏的体验,各自说出家乡在穿越后幻化成的影像,并说出理由。
生认真聆听,并积极互动。
屏幕,有感情地朗读“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琦君”(学法指导:激发兴趣)【初品春酒,认识琦君】师:品酒讲究的是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而要想品读出文章中的妙处,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杯怎样的春酒?板书:一只大酒杯,提示:可以从春酒蕴含的情感,作者要表现的人物等角度来回答,并让同学将答案填到酒杯中。
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琦君。
根据朗读要求:可以按照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随文识记生字词,圈点勾画有疑惑的词语句子,通过交流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解决,尽量结合语境来理解字词。
正音:气氛两颊枸杞薏仁米斟酒家醅(学法指导:板书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读课文带着要填酒杯的任务。
生:进行板书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板书))【慢品春酒,感悟亲情】师:琦君是一个无数次在笔墨之间寻觅着归乡之路的游子。
她的笔墨语语动人、字字珠玑。
在众多著名的台湾女作家(琼瑶、三毛、席慕容、林海音等)中,琦君的文章30年来名列排行榜女作家榜首。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 新人教版
《春酒》
任课教师学科语文年级初二班级课题《春酒》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2.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把握情感。
3.了解作者语言风格。
过程
与
方法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3.感受作者语言风格。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认识故乡情结这一中国特殊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式讲授式、品读式。
教具多媒体等电脑设备。
板书设计
春酒
琦君
母亲酿春酒我喝春酒、泡春酒乡亲尝春酒儿子评春酒
教学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目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春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
过程与方法1、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读,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
2、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感悟,即通过作者对故乡过年时春酒、会酒的怀念来感悟作者真挚、热烈、深厚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把对春酒的回忆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1.情境设置法2.引导点拨法3.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两分钟)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营造欢乐气氛,把学生带进对春节的回忆,让学生自由说说家乡过年的风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春节风俗的幻灯片适时引导:有一位身居异乡的作家,最难忘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最难忘母亲亲手酿制的春酒。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家——琦君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识酒——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问:这杯春酒中包含了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涉及以下方面: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作者过春节时喝八宝酒、喝会酒时的心情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跳读课文,说一说在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中,你对作者所写的哪一份回忆、哪一位人物印象最深刻呢?(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看来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是和我的童年生活、母亲和乡邻们联在一起的。
三、品酒——赏读细节,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品出一份道地的家乡味。
如果老师想请你把文中描写童年的我、母亲、乡邻的许多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示:知道人物的特写镜头怎么拍吗?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 (新版)新
19.《春酒》精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的。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更好的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
而《春酒》正是这个单元中极具特色的一篇诗化散文。
文章通过展现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
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
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具有淳厚、优美的意蕴。
教学设想:八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对文字的理解也往往浮于表面。
这篇诗化的散文,很适合学生阅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深入的品评语言,必然能充分领会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味。
教学环节的推进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课堂中以各个教学板块为依托,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明晰的课堂流程推进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以达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首先加大信息的呈现量,以弥补学生信息量不足的劣势。
其次,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乡的背景中学习课文,以便更好的理解思乡的主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2.通过解读语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2.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中流淌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味作品舒放自然、充满情趣的语言,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 新人教版
19.《春酒》目标定向知识与技能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1.导语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2.作者简介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
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
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
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
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积累的字词:枸杞(gǒu qǐ) 门槛(k3n) 过瘾(yǐn) 凑(còu)齐酬(chóu)谢家醅(pēi) 煨炖(wēi dùn)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体会文中深情。
思考: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三、整体感知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小结: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2.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小结: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四、研读探讨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设计 新人
《春酒》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三:品读文段,感悟思乡情结。
教学重点: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品读最后两段,感悟思乡情结。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鉴赏法。
4、延伸拓展法。
一:导入: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究竟是哪种酒,哪种情,哪些人,哪些事呢,让我们品读琦君的《春酒》,去寻找答案。
二: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齐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完成目标一: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心动情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重音,读出韵味。
生读课文后1、检测字音2、感知文意: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这种酒叫——春酒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这种情叫——乡情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这个人是——母亲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
这些事是——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泡八宝酒3、由此看来,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看来呀,琦君之意不在酒,在乎酒中之情也。
完成目标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师:(过渡语)“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母亲、阿标叔等乡亲的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
自学检测练“我”的细节:1、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9课《酒》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爱。“一点点”,指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说明“我”舍不得喝;“捏在手里”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到了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的地步。这足以证明八宝酒的香甜。
4.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学会自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1. 品读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深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都处于十三、四岁,你是否离开过你的故乡?离开故乡后,最怀念的是什么?是否回忆过故乡的亲人?是啊,这些景、事、人慢慢融化到你的记忆深处,经过时间的发酵,酿久了,就酿成了一份浓浓的、深深地乡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共同体验一份美丽的乡愁。
(二)作者介绍
琦君,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被誉为“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代表作《烟愁》、《桂花雨》、《橘子红了》。
(三)速读课文,字词正音
枸杞gǒu qǐ薏仁 yì酬谢 chóu 挑剔tī
衣襟 jīn家醅pēi如法炮制 páo
煨炖wēi dùn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本指依照现成的方法制作药剂;现泛指按现成的方法办事。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他的意义。
(四)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1.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春酒的好喝?在文中勾画出来。
2.把你勾画的句子再读一读,再品一品春酒的味道。
(五)精读课文(品味春酒 关注细节)
1.童年的细节(“我”的细节)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3)
《春酒》《春酒》一文的教学设计完全体现了德州市第五中学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单元导入,引出主题民间文化。
(2分钟)2.文学常识非重点,简单介绍;字词当堂巩固。
(3分钟)3.整体感知,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
(6分钟)4.重点赏析,引出“习俗酒”、“人情酒”、“思乡酒”;分析人物描写。
(19分钟)5.人物赏析当堂达标,课程小结。
(6分钟)6.拓展延伸,思念主题句子仿写。
(4分钟)PPT幻灯片讲解:设计意图与目的:出示课题,简单介绍作者琦君设计意图与目的:从单元的高度,明确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与目的: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与目的:出示重点字词,当堂记忆。
设计意图与目的:随堂练习,给学生记忆压力,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意图与目的:订正答案,巩固强化。
设计意图与目的:此处设计希望学生在抓住课文重要信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以反应出他们对文章的把握程度。
设计意图与目的:结合喝会酒的场景,分析人物形象。
为规范答题,给出一个例子。
设计意图与目的:在学生刚刚掌握了人物赏析规范答题的基础上,给出强化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
设计意图与目的: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个人、集体反复练习,让学生们更深切的体会文章传递的思乡情感。
设计意图与目的:课堂小结,再次梳理文章线索,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与目的:这是一个过渡句设计,通过琦君的话,由思乡情感过渡到本课的拓展延伸,仿句练习。
设计意图与目的:语文句子仿写练习。
作为本课怀乡思想情怀的一种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酒》【案例背景】《春酒》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所选的一篇文章,也是温州籍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
全文以回忆故乡过年时的种种习俗为内容,表现她长于为之的乡思乡愁主题。
无论是幼时的童真童趣,还是热情善良的母亲形象,抑或是其乐融融的乡亲们,都留着琦君深深的眷恋。
《春酒》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感受文本中的鲜活形象,唤起他们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和零散的知识结论。
我想这既是对语文“人文性”的正确解读,也是我们家乡人对琦君的最好缅怀与纪念。
【案例描述】片段一、精心导入,激发情感导入语:九十年前,她出生在温州永嘉的一个旧式大家庭中,在那儿度过的童年,使她终生梦萦魂牵。
有人说雁荡山的雄伟广阔开拓了她的胸襟与真诚,楠溪江的婉约造就了她的温柔与稚情……即便移居台湾几十年,故乡始终在她笔下,在她心中。
台湾作家白先勇说:“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重的记忆与怀念。
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琦君的《春酒》,陪着这位家乡人品着美酒叙叙旧……(在教师的诗意的导入过程中,学生听得很认真,很投入。
同时有点小小的自豪与兴奋,似乎急于进入课文学习,了解《春酒》的内容和琦君的思念)片段二、资料助读,感知情感为了让学生更接近课文情感,学习时更投入,在阅读文本之前的作者简介中,我特意选择了几则与本文主题联系紧密的语段,让学生感受琦君其人其文其情。
琦君,1918年出生于温州永嘉在温州农村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直至十岁左右迁居杭州。
1949年迁居台湾,直至2001年才第一次重返温州永嘉,距上次离开已隔57年之久。
主要作品:《青灯有味忆儿时》《万水千山师友情》《水是故乡甜》《烟愁》提问:请根据琦君的经历和作品标题猜想琦君作品的基本主题。
(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想象与猜想中了解一个阔别家乡多年的老人对故土的思念、对童年的追忆和对亲朋旧友的怀想,借此更好地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所需的情感状态中)片段三、词句品读,深化情感在导入课题后,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说说文章围绕春酒写了些什么事情?学生很快能够说出:写的是我小时候过年时和乡邻们喝(母亲酿的)春酒的故事。
我追问:同学们觉得作者最怀念的会是是哪些片段呢?为什么?学生顿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但七八个同学发言的内容不外乎这么三点:我童年的天真可爱之处,母亲慈爱热情的形象和乡亲们其乐融融的氛围。
品读一: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之后,我让学生分别寻找表现“我童年的天真可爱”“母亲的慈爱热情”“乡亲们其乐融融的氛围”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品读提示:根据你对文本内容与情感的初步理解,对你认为最重要的字词语句进行语气、节奏和情感上的处理,并简单地说说理由。
学生的发言包括:生1:我觉得“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句非常好。
特别是“偷偷地”“多少个指甲缝”将一个小孩子的调皮与可爱写得非常有趣,很真实地表现了小孩子“偷喝成功”后得意的心理,我觉得很好。
师:能不能读出点调皮可爱的感觉呢?(学生读得不错,主要是在“偷偷地”这几个字的语调上扬,“多少个指甲缝”语速稍快的处理上,读出了小孩得意的心理)生:我觉得“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这句最能体现我的童真童趣。
特别是“端着”“闻着”人摔倒了辈子还“捏着”,几个动作就写出了我幼时极其喜爱八宝酒的情形。
师:你觉得应该读出一种什么感觉?生:应该读得很陶醉,很庆幸的感觉。
师:你想象着作者当时的情景,试着读读看。
(生模仿着端杯子时的陶醉表情和依然捏着杯子的窃喜,读得很有味)生:我觉得“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句很有趣,无论是对小花猫的细致观察,还是作者当时的心理描写,都能反映出我幼时的天真活泼。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这句非常有意思,尤其是“一马当先”“肚子鼓鼓的”“捧一大包”等词语写出了我的活泼,以及“贪心”,这是小孩真正的童真童趣的流露,我觉得这是会令人很怀念的时光。
依此学习方法,学生又分别通过文本字词研读,说了文中的母亲形象和众乡邻们其乐融融的情景。
如:一生说:“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这个句子的“哟”和“呀”两个语气词写得很好,让人感觉母亲说话慢条斯理中透着得意,以及对我无尽的关心……一生说:“……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
”这个句子写出了乡邻们欢聚一堂说说笑笑的情景,而我的“得吃得喝”也反映了乡邻们对我的疼爱,以至于多年以后成为了我怀念的场景之一。
品读二:如何理解课文最后“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的感叹?你觉得缺少了哪些东西?由于前面的铺垫较好,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仅两名同学的发言就基本说出了课前所预设的要点:因为即便酿出了同样的酒,也少了童年的童真童趣,少了母亲的热情关怀,少了乡里乡亲们热闹的氛围,而那一切都只在几十年前的家乡才有,作者只能在遥远的台湾,思念那阔别已久的故乡和早已远去的童年、母亲和乡邻们。
正因为曾经一切的美好,所以在失去后才会格外惋惜与感叹。
接着我便从语速语调方面引导学生带着读出这句的“遗憾”与“惋惜”的味道,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
片段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乡思乡愁是琦君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除了《春酒》,我们可以在她很多文章中寻觅到其踪影,让我们再来朗诵几个精美的语段,再次感受琦君的思乡情怀。
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匆匆将三十年。
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士的一事一物。
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
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
“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家乡味》)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矿泉水,饮啜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大陆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洌甘美吗?(《水是故乡甜》)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乡思》)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
像花草树木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烟愁》)师小结:乡思乡愁,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痛,却也是他们永远吟唱着的歌。
有人化它作一轮明月,寄乡愁于明月;有人化它作一封家书,让鸿雁传愁思;琦君却将它寄寓在春酒中,在故乡的水中,甚至水果蔬菜鸡鱼鸭肉中,一切极平常,却让她一写再写,只因家乡味难忘,思乡情难了……(播放《故乡的云》MV,在歌声中结束课堂学习)案例分析与思考:《春酒》作为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在教学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深入文本,真切地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浓烈乡思乡情。
但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达到这一目标,或者推而广之,对于这一类型的散文,又该怎样进行教学呢?通过《春酒》一课的教学,我想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视听结合,营造课堂氛围对于《春酒》这类饱含深情的散文而言,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课文内涵,宁静甚至“深情”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往往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
比如我的导入语部分,我特意摘录了几位名家在写琦君时的优美句段,将它们串联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进入我预期的学习状态中。
在第二部分资料助读部分,选了作者离乡达57年之久,以及作品的标题,选择这些材料是为了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能够初步地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以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
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至于最后《故乡的云》的MV的播放,则不仅是为了维持一种课堂氛围,善始善终,也是出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的需要。
二、“读”“品”结合,唤起情感体验散文的语言虽不像诗歌那样精练,内涵丰富。
但琦君的这篇《春酒》在语言上既有生动活泼之处,也有含蓄隽永的地方,需要细细地朗读品味才能真正地读出其中的滋味。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分别就“童真童趣”“母亲形象”和“乡邻形象”三部分让学生筛选语句、品读字词和有感情地朗读,直接的目的是还原我思念的“对象”之美好之处,从而为后面把握作者思乡之情做铺垫。
从实际上课过程中来看,对词句的“品”与“读”,让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味道”,读出了作者想说却未明说的东西。
换言之,正是在这种“品”与“读”中,学生在心理上或者说情感上真正地认同了作者所写的这些东西是鲜活有趣的,和蔼可亲的,失去了是值得惋惜的是值得怀念的,正是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这种情感体验,才让后面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
三、“内”“外”结合,体会作者深情《春酒》借回忆幼时春节期间喝春酒的一些事和人,来表现作者对童年、母亲、乡邻和故土的无限怀念。
这种乡思乡愁是琦君作品的一大主题,在她的文章中随处可见。
而单以《春酒》而论琦君之思乡,所得可能有限。
若能辅以琦君其他的作品,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乡”与“故人”在琦君心中的分量,对于我们体会本文的乡思乡愁也会有很大帮助,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特意选取了琦君文章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抒情语句,让学生深情地读一读,加深对琦君思乡情感的整体感受。
课后思之,我觉得其实对任何文章而言,适量的课外拓展都是必要的。
只是有些拓展侧重于写作技巧的相似,有些侧重于思想情感的相似,而就笔者对本文的学习目标设计来说,选择上面片段中的那些语段更为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