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国际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知识拓展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外联系
材料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的如火如荼。它提高了生产力,更加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 全球扩张。而此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 策,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 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 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精神推动; 一战列强放松侵略 业和卷烟业迅 速;重工业和 化学工业有所 发展;
继昌隆缫丝厂
阶级
迅速萧条 较快发展
19191927 19271936
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列强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 纷纷倒闭,难 碍 以为继 (根源),三座大山压迫。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工业产值年增 因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 长率1936年达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稳定的社会环境。 素 最高水平;面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3)举措:民族工业的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
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保存了 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巩固训练】
1.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 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 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 ,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标要求与设计理念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设计思路:以张裕葡萄酒公司、荣氏家族企业、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三个典型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代表作为明线,以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暗线,去呈现教材三个子目的内容,并整合教材,达到由“个体到整体”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史。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通过设置案例,引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其原因;通过材料阅读、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探究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展示张弼士、荣宗敬、荣德生、卢作孚的发展史,让学生畅所欲言,感悟实业家身上的优良品质,体会到个人命运兴衰与民族经济发展、国家命运前途紧密相连的道理,认识到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稳步发展的前提。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设问导思、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着重分析其原因、表现、特点;通过图片导学、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向民国时期国门洞开、山河破碎、外敌入侵、民族垂危!风云激荡的民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节点,为御侮图强,一大批有志之士在经济领域里顽强的抵御和抗争,他们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滚滚浪潮,促成了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由此,在半个世纪的兴衰历程中,民族工业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走进他们为之付出艰辛的事业、走进他们激扬而又彷徨的内心世界!人物:张弼士简介1: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政策
知识之窗
适地适产主义:
即要求在日满华之间实行适当分业,日本发 展军工、机械、精工,伪满发展电气、矿业,华 北开发盐业和矿业,华中少量发展轻工业。 适地适产主义的实质就是要将占领区经济完 全纳入日本经济的体系之中。
一、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二、日伪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1、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政策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 曲折发展
导 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欧 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 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好景不长, 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沉重压迫,日 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迫使民族工业在困 境中艰难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早 期 火 柴 柴 大 王 刘 鸿 生
发展最迅速的是纺织业、面 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部门;其 中新兴的民族工业是化学工业; 范旭东和吴蕴初 被称为中国化学 工业的“北范南 吴”。
范旭东于1922年兴办 永利碱厂,三年后建成出 碱,打破了英国独霸中国 碱业市场的企图。 吴 蕴 初
一、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二、日伪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民 国 初 期 工 业 发 展 示 意 图
一、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 “短暂的春天”
2、发展的原因
请思考 “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中发展 迅速的是哪些部门?新兴的民族工业是什么?代 表人物都有谁?
①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对华经
济侵略有所放松; 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 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③政府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成立中华 民国工业建设会、倡导使用国货等); ④群众性的反帝斗争。 火
2、日本在沦陷区的掠夺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 年 (发展较快) (1)全国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推行 有利的经济政策
法币
法币,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 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 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 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 取代银本位的银圆。1948 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 = =
1943
= 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 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1945 =
1948
=
大米0.00000000185两
官僚资本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 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 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 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 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 力量,通过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 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 了国家经济命脉。
1912-1928
1928-1949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年-1919年) 1.原因
(1)民国政府倡导使 用国货,鼓励实业 (2)反帝爱国运动的 推动,实业救国 (3)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华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材料:1914-1922年8年间,荣氏 材料三: 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 面粉系统发展为 12个厂,占当时 商品输出量 1918年同 1913 年相比 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 %,荣氏企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清华大学学生抵 业已稳操“面粉大王” ﹑“棉纱 材料一:“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制并烧毁日货 大王”的桂冠。可是,好景不长。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 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 100 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废 90 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 80 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卷土重来。荣氏企业的产销在下 70 年 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60 的 ——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50 指 40 思考: 20世纪初的20年间荣氏企业 数 30 为 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年代后, 20 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海引领]孙中山的实业救国计划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他说“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如能合全国之资与力分头开采,并多筑铁路以便运转,能如是则民富矣。

民富则国富,既富即强。

”在1919年写成《实业计划》一书,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国家的新设想。

这是一个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的、中国国民经济全面近代化的大规模的建设计划。

另外,在一些场合的演说中,孙中山还提出了建造长江大桥或者凿通隧道以使武汉三镇连成一片、开发长江三峡、建成南路(自南海至天山之南)、中路(自长江口到伊利)和北路(自秦皇岛至蒙古乌梁海)等建设主张。

但是孙中山先生的这个宏伟的计划最后却化为了泡影。

同学们知道这个宏伟的实业救国计划在近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够实现吗?这给我们今天的青年一代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教材知识详解]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知识串讲』1、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3)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3、表现(1)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非常缓慢『例题精析』例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A.面粉、棉纺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解题思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以发展的主要是面粉加工、棉纺织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无从发展,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的说法不合史实;从实间来看,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向西北扩展的特点,C项说法也不合理。

当时主要是欧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但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的说法不合史实。

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 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材料三:一战期间中国
面粉出口增长表
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一)原因(3+1) 内因:①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
面粉业
以纺织业、面 粉业为代表的
1911年
1919年 轻工业发展快, 重工业发展慢, 没有形成完整
至于机器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白, 的工业体系
机器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据统计,1920年,中国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 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占7.84%,传统产业占92.16%。



1、原因: ①法币政策;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 族 工 业 的
国民党 统治前
期:
③反帝爱国运动。 2、概况: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 好的发展局面 3、认识: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
曲 (1927 敛巨额财富,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
折 -1936) 资本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

而艰难的。

(一)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 日军占据的中央银行大金库 物资
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
被日本兴中公司吞并的 龙烟炼铁厂
1.原因:
民族工业内迁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
2.影响:
①改变了西南地区工业落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谭军枝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三个内容:1、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2、抗战时期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破坏;3、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

但中间贯穿着一条主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因此,本人也根据这一主线进行设计,让学生一方面学习了新知识,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表现(2)阻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三、教学目标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小结:如何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六、附:参考资料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张謇,生于1853年,卒于1926年。

字季直,号啬庵,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清光绪状元,民初农商总长。

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名驰中外。

对农林渔牧水利气象教育诸多方面之建树,多开风气之先,尤以垦荒植棉、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最著成效。

甲午战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 5年,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创办了大生二厂、大生三厂以及大生副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 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 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3)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材料一:1900年我父亲从广东回乡,中途在香港停留 期间,天天见到码头工人在装卸面粉。他想洋粉这样大 量进口,每年不下千万包,也就是我国每年要损失千百 万的利权,长此以往,我国民食仰赖外人,如何得了? 只有国人自己兴办实业,才能解决民生民用所需。
(一)原因: 内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开始的辛亥革命,是中
国社会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它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并于1912年建立民国。
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yong)望治之民,可 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 命者,今也其时也。 ——《工业建设会趣旨》
2、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912年11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召开首届全 国工商会议,其宗旨即为“谋工商矿业改良发达,欲 集全国实业家及专门学者之意见”,实为“中国工商界 数千年来未有之盛举”。1914年12月5日,农商部向各 省发出饬文,指出欧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 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 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 外货”,并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责令各 地方长官在抵押贷款、产品改良、运输费、拓展销路 诸方面提供援助。1917年8月,农商部又通令各地,“ 嗣後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 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荣氏兄弟在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民 国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 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纷纷向中国大 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 、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

【公开课课件】必修二: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公开课课件】必修二: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封建主义的阻碍:
探究5:封建主义如何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国内市场不统一、内 战频繁
材料二:1925年,“某巨商要从山东运一批小麦到上海,车辆被
军人扣用,无法输运,乃出运动费11万元,该商始得以装车。货 未销出,已先受重大之损失矣”。1922年4月,“直奉战起,且 延数周之久,津浦、平汉两路,交通断绝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 “所有车辆,多被军队扣用,沿路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完 全腐烂”。此外,国内货币的不统一,尤其是纸币的混乱不堪, 以致东北和上海不能直接通汇,而必须经过日本。度量衡也不统 一,“有十六两一斤者,有十八两为一斤者,也有二十两一斤 者”。凡此种种,使民族工业往往是寸步难行。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凭“借经经济济统实制力国,政内用策市跌”场 不 统 一 、
价竞争等卑劣内手战段频繁
侵蚀攫、取排大统挤量购财、统富打销,击民,专族卖工制商业度损失巨大
民族工业更加民步族履资艰本难主,义发展缓慢
的贬这
金值张
些措施抗,战推胜动利工后矿,业国的民恢政复府生虽产曾圆券抢。采,人们但取照片记内一
2、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 3、目的:以战养战、经济掠夺
探究3: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表现有那些?
(1)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2)金融和内外贸易:控制与垄断 4、表现:
(3)各类物资:严格管制制度,低价收购
(4)其他方面:掠夺大量劳动力
日本从沦陷区掠 夺大量物资
被日本兴中公司吞并 的龙烟炼铁厂
国别 欧洲列强
英国 法国 德国
减少比例 约1/5 1/2 1/3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五:一战期间面粉出 口增长表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总趋势:曲折发展发展状况:民国时期:初期(1912——1919)短暂的春天;1919——1927年走向萧条;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又获得短暂的发展;国民政府后期步入萧条破产。

2、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原因有哪些?发展最大和第二的工业分别是什么?给你什么启示?答: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工业启示:发展经济要善于利用国际的有利时机;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氛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爱国心。

3、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答:不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

4、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1)国民党统治前期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是什么?答(1)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3)币制改革的促进作用。

2.2.2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2.2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问题探究
通过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主要 史实的学习,探讨影响中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因素
提示:从阻碍因素和推动因素两 方面分析
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不利因素
① 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
② 先天不足:与西方相比,缺乏资本、人才、技术、 市 场和思维观念的准备
⑴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战时体制;官僚资 本的垄断压制
四: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45-----1949)
阅 读 课 本 32---33 页 , 思 考 民 族 工 业 陷 入 困 境 的原因 原因:
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解析】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
“迨欧战告终……外纱复纷至沓来……一蹶不振”,一战 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昙花一现”, 故②正确;官僚资本一般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四大家 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 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 义工商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统 治时期,故③错误;“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 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以得出,国人一战期间 投资规模太大,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 【答案】B
2.(2014·海南单科·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 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 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 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产生: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2.条件:(1).外资企业的刺激(2).洋务派创办工厂的刺激(3).小农经济逐渐解体3.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二、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2.原因:(1).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 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出现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家(3). 中国人掀起收回权利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高潮三、黄金时期(1912-1937):1.短暂春天(1912-1919):(1):原因:A.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B.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的经济政策C.倡导使用国贷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E.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减少对华的商品输出(2):表现:A.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的迅速发展B. 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萧条:(1920-1927):原因: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3.较快发展(1927-1937):原因:A. 1928年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B. 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四、萎缩(1937-194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我国民族工业进行大肆侵略五、陷入绝境(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六、总体特征(缓慢原因):1.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 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区域分布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3. 夹缝中生存: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七、历史地位:1. 是中国近代先进的经济成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 民族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八、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 政治:通过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2. 经济: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3. 思想:便于传播西学,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理性化4. 习俗:使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习俗逐渐多样化。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年产量(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企业
100
88.5
41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商企业
0
11.5
59
100
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力量薄弱,
传统经济占绝对优势
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短暂发展( 短暂发展 1927-1936)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买力
1937 1938
=
= = =
=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 带大捆大捆的钱前 往抢购日用品…… 1945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材料:美国在华投资占外国 在华投资总额比重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41 1948
民国时期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12年——1949年)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
民 族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1895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时间
1912年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12-1949) (一)民国初年(1912-1919)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
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国民政府 政策 币制改革
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币制改革” 实行时间: 1935年
全国通行法币 改革内容: 白银国有
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改革意义: 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后期的弊端: 促使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资本的控制。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

29.4
7 603
465.1
216.4
10.1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化工厂的成长(1895—1920)
1895年前
工厂数
108(其中官 办 31)
182,603 资本(千元) (其中官办
175,312)
1913年前 698
330,824
1920年前 1,759 500,620
——摘自郑会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经济转型及其内在原因》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转型的另一个明显趋势就是投资规模相对集中,以 1912—1920年的投资情形来看,资本在5万元以下的工厂数目有所下 跌,5—20万元规模的工厂则基本维持不变,而2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 的工厂却显著上升(以厂家数目计算,1922年资本在20—50万元的工 厂增加了67%,50—100万元增加了175%,100万元以上的则增加了 128%)。
刘鸿生曾任国民政府国营轮船招商局总
经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执行长等职;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 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民主建国会中 央常委等职。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 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 ( 1912—1920 )
行业 棉纺织业
机制面粉业
缫丝业

高中历史 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  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课件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
曲折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一战期间 2、原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 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
③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成立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 ④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
刘 连
2001年7月12日
仁 的
下午,日本东京
儿 地方法院作出判Fra bibliotek子高 决,认定日本政
举 父
府对二战中被迫
亲 的
在日本当劳工的
遗 像
中国老人刘连仁
庆 贺
负有赔偿责任,
胜 应向刘连仁的亲
利 属支付2000万日
元的赔偿金。
外国资本:相对于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 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 本。
②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
刘鸿生(1888~1956):宁波 城关人刘认为“中国之所以受
欺是由于没有工业、没有科 学”。乃于民国9年11月29日 在办州胥门外施门塘开办鸿生 火柴无限公司。民国19年联合 "荧昌"、"中华"组成"大中华 火柴股份有限公司"。20~30 年,兼并九东"裕生"、汉口" 燮昌"、扬州"耀扬",芜湖"大 昌",杭州"光华"等火柴厂, 与外商竞争,年产火柴15万箱, 被称为"火柴大王"。
孔祥熙宅园,坐落在太谷城内西南隅上观巷,整个宅园建筑宏 伟,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廊腰缦回,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富 丽皇堂。
图书简介: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蒋宋孔东 四大家族是民国时期赫赫有 名的家族,它们对民国的历 史和国民党的命运曾有着重 大影响。 中国最会玩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生阅读材料)
历史文化学院魏佳瑶 135244
材料一:
创业篇: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13、14岁时到上海当学徒,白
手起家。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遭到当
地士绅的反对,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
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
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崛起篇: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

到1919年,茂新、福新面粉系统共有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
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兄弟因此获得了“面粉大王”的称号。

1916年,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额达到22万
多元,为1916年盈利额的11倍。

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
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
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
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申新各厂自1923至1924年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的
产销也从盈余转为亏损。

材料三:
发展篇: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
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

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
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30.7%、
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
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材料四:
衰落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荣氏兄弟经营的大部分企
业未采取措施向内地迁移,损失惨重。

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
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
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
都被“军管”劫夺。

荣宗敬为逃脱日军胁迫,1938年避居香港,不
幸因脑溢血症复发在香港逝世,享年65岁。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
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
的辉煌。

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

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
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

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材料五
新生篇: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
大震荡,这一年也是分水岭,荣家由此走向低潮。

家族中多人远走
海外,资金外流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

荣毅仁的父亲荣
德生认为“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故在最后关头,
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而当时的党和政府对荣氏企
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

荣德生父子与共产党的信任由
此建立。

“跟着共产党,这条路我走对了。

”荣毅仁曾这样评价他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
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
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荣氏企业也
迎来了新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