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届高三地理 模块2 第5单元 第20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红对勾】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
沉积岩具有层理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 构造,常含有 和化工原料;煤 化石。岩层和 、石油是当前世 化石是记录地 界最重要的能源 球历史的“书 ;沉积岩较松散 页”和“文字 ,可用于雕刻 ”
有的重新结晶, 大理岩是重要的建 有的有片理构 筑材料 造
• (2)地质构造的判读 • ①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 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往往得出错误结论。 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则比较准确: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 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 普遍 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 沙漠地区 蘑菇等地表形态
作用 流水 侵蚀 侵 蚀 溶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 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 态 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 石柱等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形成海蚀地貌
形成巨大的山脉
板块相对移动方 向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大西洋中 脊
形成边界的类型 生长边界(拉张型 、分离型边界 )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相 撞( 相 向 移 动)
大陆板 块 与 大 洋 板 块 相 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 位置较低,便俯冲到 大陆板块之下,这里 往往形成海沟(它是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起形成岛屿和海 岸山脉
2012届高考地理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类型及相互关系
No.1 基础知识导读 No.2 核心考点导析 No.3 热点考向导悟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2.地壳运动
No.1 基础知识导读 No.2 核心考点导析 No.3 热点考向导悟
工具
)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B.②—重熔再生 D.④—上升、冷凝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2.经图中④作用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
)
C.大理岩 D.页岩 解析: 第1题,图中①为固结成岩,②为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 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上升、冷凝作用。第2题,④为上升、冷凝作用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1)照片中的山脉沟壑众多,这种地貌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
C.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 D.流水沉积作用 (2)照片中M处的地貌类型是( A.三角洲 B.沙丘
No.1 基础知识导读 No.2 核心考点导析 No.3 热点考向导悟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地质构造的判读 (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C为背斜,而B、D为向斜。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文字素材3 湘教版必修1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地壳是由许多化学元素组成的。
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8种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其余几十种元素的总含量还不到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四分之一强。
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是普遍存在的。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地壳中的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它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到处可以见到。
比如我们吃的盐,做铅笔芯用的石墨,制玻璃用的石英,炼铁用的铁矿石,等等,都是矿物。
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可供冶炼提取金属的矿物有赤铁矿、黄铜矿等等。
各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例如石英是由硅和氧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矿物,硬度较大,常呈柱状、锥状晶体;食盐是由氯和钠组成的,它是无色透明的四方颗粒。
也有些矿物,化学成分相同,由于内部原子排列不相同,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矿物。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成分都是碳,但两者的性质截然相反:金刚石是最硬的透明的矿物;石墨则是非常软的不透明的矿物。
岩石和矿床自然界里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三三两两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做岩石。
例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的。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00%
岩浆活动与岩石形成
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点, 通过岩浆活动可以形成各种岩浆 岩。
80%
地壳变动与岩石转化
地壳变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岩浆活 动,它们可以改变岩石的形态、 结构和成分,促使岩石之间的转 化。
水圈物质循环
水循环过程
水圈物质循环主要表现为水循 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板块构造与地壳稳定性
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表层被划分为若干个刚性板块,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形成板块边界;板块边界是地壳最 活跃的地带。
板块运动与地壳稳定性
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这些运动导致地壳发生变形、断裂、 地震等地质作用,影响地壳的稳定性。
板块边界类型与地壳稳定性
板块边界分为汇聚型、离散型和转换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对地壳稳定性的影 响不同。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地壳运动、岩 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山地、高原 、盆地等。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因素如风、水、冰、生物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等 。
内外力共同作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地表 形态。例如,内力作用形成的山地经过外力作用的侵源自和 堆积,逐渐形成丘陵和平原等地貌。
大气运动与气候
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它们对气候的 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是大气圈物质循 环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需 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保 护大气环境。
04
地壳运动与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的形式
水平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1/4强。
此外,还包括铝、铁、钙、钠、钾和镁等。
2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如盐、石墨、金刚石、石英和铁铁石等。
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3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
有些岩石也是矿产,如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重要原料,煤是能源矿,花岗岩、大理石可作建筑和装饰材料。
4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集合而成,花岗岩则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
2.岩石1岩浆岩火成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
最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常见的喷出岩有玄武岩、流纹岩、和安山岩。
2沉积岩:沉积物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沉积岩常形成不同的岩层,并且常含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
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成坚硬的板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1.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3.岩石的转化:1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岩浆岩等在地表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3已生成的各种岩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形成岩浆。
三、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1、金属矿1黑色金属: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2有色金属:黄铜矿3贵金属:黄金4稀有金属:锆、钼等2、非金属矿1常见矿: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滑石、石膏、磷灰石等2重要矿能源类矿物、宝石类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金刚石、玉石等四、岩石的分类和常见的岩石岩石形成:由岩浆冷凝形成种类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玄武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花岗岩沉积岩形成: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沉积、固结形成特点:层理构造、常含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学沉积形成形成: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岩石原先结构成分等发生变化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1.下列关于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B.矿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炼钢用的生铁就是矿物C.矿物就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矿物在自然界富集起来时,就称为矿产【解析】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分析
铁4.75%
中
主
要 元
硅26.30%
钙3.45% 钠2.74% 钾2.47%
素
镁2.00%
的
氢0.76%
质
量
氧48.60%
其他1.20%
分
数
一、矿物及其根本存在形式
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
来,并且能够为人们开采利用就是矿产。
矿石的优劣常用单位用品味来表示。品味指 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单位含量,是衡量矿石质 量的主要标志。
3.变质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作用
变质岩
举例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砂岩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石英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接触带
石灰岩 变质
(高温)
岩浆
变质带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岩石的作用: 1.三大类岩石都能够形成矿产 2.建筑材料:如石灰岩 3.能源:如煤 4.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喷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
寻找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
为什么地球上 比40.1亿年更古老 岩石不存在呢?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
1、地质循环:
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和其下的软 流层〔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所释放的 热能。
风、流水、等外 力作用将岩石碎 屑物由高处搬运 到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岩浆
岩浆岩 重冷 融却 再凝 生固
岩浆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读古诗并答复:
千锤万造出深山,烈火燃烧只等闲
高考地理地壳结构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壳结构知识点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态表层,它包裹着地球的岩石和土壤。
地壳的结构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们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壳的组成、特征,以及地壳结构对地球地貌形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这些岩石可以分为三类:基础岩、沉积岩和火成岩。
基础岩是地壳中最古老的岩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
这些岩石具有坚硬、耐磨的特点,广泛分布于地壳的上部。
基础岩可以通过磨蚀作用暴露在地表,形成高山和丘陵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重重叠嶂就是由基础岩的构成所致。
沉积岩主要是由沉积物在地表或水中沉积后经压实形成的岩石。
它们广泛存在于平原、盆地、海底等地区。
沉积岩的特点是层理明显,颗粒间相对松散。
这些岩石的形成与河流、风、冰川、海洋等自然力量的作用紧密相关。
在地形中,沉积岩往往表现为平坦、广阔的平原和低洼地带。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主要分为两类:深源火成岩和浅源火成岩。
深源火成岩是在地壳深部的岩浆在冷却凝固时形成的,它们的岩浆喷发不会到达地表。
浅源火成岩则是岩浆喷发到达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如玄武岩和安山岩。
火成岩的形成与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火山岛和火山口就是火成岩活动的结果。
除了岩石,地壳还包含矿产资源和矿物元素。
地球上的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上,各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如铁、铜、铝等,都是地壳中存在的。
地壳中的矿物元素不仅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还对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和地质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地壳结构是地壳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地壳中的构造活动会引起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包括地壳隆起、降沉,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因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导致地壳垂直隆起。
水平运动则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滑移和挤压,如北美洲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板块运动造成的断裂和山脉的形成。
地球地貌的形成与地壳结构紧密相关。
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如山脉、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都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循环》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循环》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过程,掌握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分布规律和主要矿产的形成。
2. 使学生理解地壳内部的动力作用,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分类、主要元素及存在形式。
2. 地壳的循环过程:岩浆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转化。
3.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分类、板块运动、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特征。
4. 地壳变动:地震、火山、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5. 地壳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过程,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及资源。
2. 难点:板块运动、地壳抬升与下沉的地理意义,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壳的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
2. 利用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辅助材料,增强学生对地壳变动和资源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地壳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过程。
2. 授课: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过程,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及资源。
3. 案例分析:分析地震、火山等地壳变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壳变动的地理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壳的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案例分析:地震与地壳变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类型及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地震等地壳变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地震波及的范围与破坏力。
地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规划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圈层,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目前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对于自然环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此教材安排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和大洋环流等教学内容,为加深对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天气系统等。
通过以上规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各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本章教材共分四节,许多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能够运用内、外力的关系分析各种地貌成因,能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能够结合洋流分布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课时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2课时第三节大气环境5课时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2课时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个大问题,即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和岩石两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常见的几种矿物,强调矿物与矿产的区别。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运用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投影图片、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各自的形成和特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复习课程
【课题】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3、能运用示意图,简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4、通过对常见矿物、岩石标本及图片的观察识别,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点,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冬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转化【导入新课】上课前发一些从四川海螺沟捡来的花岗岩给学生观察。
问:这是什么东西?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从何而来,将到哪里去呢?好,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推进新课】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活动】自主阅读P30-31文字内容,探究,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矿床、岩石、地壳的关系,完成下列填空。
学生填表。
师:地壳中存在90多种化学元素,一种或两种,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物理化学性质明确的单质或化合物叫矿物。
分布广泛,生活中很多,如盐(NACI,透明、咸、晶体)、铅笔芯中的石墨(C,质地软、条痕色为黑色)。
矿物由三种存在形式,气、固、液,其中固态最多最常见。
气如甲烷CH4,固如石英SIO2,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液如石油、汞HG。
教师PPT出示常见的矿物标本,介绍识别方法。
师:矿物是组成地壳最基本的单元,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这样的集合体叫岩石,岩石又组成了地壳或岩石圈。
其中有用的矿物,富集起来品位较高,达到开采要求,这个叫矿产资源,人们总是把有用的东西称为资源。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二章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循环第1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基本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如赤铁矿、磁铁矿等,可进一步划分为: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等非金属矿:如石英、长石和云母等,以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类矿物最为重要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分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概念⎩⎪⎨⎪⎧时间跨度:从35亿~36亿年前原始地壳形成至今的漫长地质历史岁月存在空间: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2.地壳物质循环示意(1)循环物质的名称:①岩浆岩;②沉积岩(或变质岩);③变质岩(或沉积岩);④岩浆。
(2)岩石形成过程 A 为冷却凝固作用;B 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C 为变质作用;D 为重熔再生作用。
二、地球表面形态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划分: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图中①为美洲板块,④为印度洋板块。
(2)消亡边界:板块③与板块④、⑤的边界相互挤压碰撞而分别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而板块②与板块③的边界也为消亡边界,在板块③一侧形成亚洲东部的岛弧,在板块②一侧形成海沟。
(3)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如板块①与板块③、⑤之间的大西洋中脊;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带,会形成巨大的裂谷,如⑤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东非裂谷带。
(4)性质:A 、B 两处,地壳较稳定的是A ,原因是位于板块内部;而B 处比较活跃。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内容详析
圈 2
的知识 基础 , 因为地壳物质 问的循环 是通过三大类岩石 及其岩浆间的相互转 化过程 实现的。 地 壳的物质 组成 。这 部分 内容教 材 主要介 绍 “ 矿 物 ” “ 石 ” 大类 物 质 , 时衍 生 出两 种 物 质形 式 和 岩 两 同
“ 化学 元素 ” “ 产 ” 和 矿 。矿物是 化学 元素在 岩石 圈 中存 在 的基本 单元 , 用矿 物在 自然 界 富集 到有 开采 价值 有 被称 为矿 产 ,体 积较 大 的 固态矿 物集 合体 就 是岩 石 ,
教 学安排 的疑 惑 。根 据浙江省教学指 导意见 , 本节 内容安排 1 课时 , 因此 , 议将教材 中有关 “ 建 常见矿物 的
简 易识别 ” “ 与 去野外 采集岩石 标本 ” 的活动不作要 求 。 但 实 际教 学 中 ,许 多学 校为 了提高学 生 的地 理学 习兴 趣, 有意 安排矿 物标本 “ 实物 观测 ” 的环节 , 而 常常完 从 成不 了教 学任务 , 或者 导致教 学重点 不突 出 、 教学难 点
难突破 。所 以 , 课堂教学 的三大 目标如何协调 一直 困惑 着教师 的教学设计 。 四 、 学建 议 教 1 . 方法参考
“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 意”图是本节课 中惟一必须 运 用 的图表 , 它是 完成 “ 能画 出地 壳 内部 物质循环 过程 示 意图” 这一教学 目标 的蓝图和基础。 该 图比较 详细地 揭示 了岩浆成 为岩 浆岩 以及 岩 浆 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在相互转化过程 中所受到 的内、 外力
生犯迷糊 。
湘 教 版 可 能 导致 学 生 地 理 认 知 犯迷 糊 的还 有 一
处— —“ 岩石 是岩石 圈( 壳) 地 中体积较大的 固态矿物集 合体 ” 。笔者理解 , 这句话对岩石 的本质属性不会 产生歧 义, 可能“ 岩石 ” 这种物质在分布范 围上 , 有些专家说岩石 圈, 有些说地壳 , 而教材干脆 照顾两方 面。只是这样一来 , 许 多学生就会将岩石 圈与地壳等 同起来 ,这种对学 生认 知产生 “ 负诱导 ” 的表述应整理和改进 。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掌握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球外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岩石圈的构成及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
2. 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侵蚀、沉积、变质。
地球外部物质循环: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
3. 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地震、火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的过程,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2. 教学难点:岩石的形成过程,物质循环的机制,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岩石、地质构造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第二课时: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地球外部物质循环)3. 第三课时: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地质构造)4. 第四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答疑解惑,布置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3.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质事件为例,讲解物质循环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循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探讨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及运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陆地和海洋●网络体系总览●考点目标定位1.主要造岩矿物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2.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4.海水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5.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7.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8.主要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9.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10.生物、土壤在陆地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1.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12.生物、土壤在陆地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14.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15.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及运动●知识梳理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组成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3.岩石及其成因地壳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比较类型形成特点主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玄武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具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的岩石具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思考讨论石灰岩和大理岩有何不同?提示:石灰岩和大理岩都是主要由矿物方解石组成的;但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的,比石灰岩硬度更大,光泽更亮,而且成分上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
【解析】第(1)题,煤属于外生矿床,是在沉积岩 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只有沉积岩才会贮煤。 第(2)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石英岩是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第(3)题, 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解题的关键在于两 个方面:一是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不能直接形 成其他类岩石,因此B、D错;二是岩浆岩也只能 是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其他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 岩浆岩,因此A错。
【解析】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 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 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 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 岩受到外力作用。第(1)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 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 “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 第(2)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 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选 A。 答案:(1)D (2)A
例题2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 不同的矿产资源。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
解答该题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判读过程图的 原因是不能抓住岩石转化中的特点;为避免失误, 解题时可明确以下几点: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2)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 岩。 (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 岩。 (4)三大类岩石最终都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答案: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 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 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 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 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C.④ B.③ D.⑤ ) B.Ⅱ——③ D.⑥——Ⅰ )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 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 C.Ⅲ——⑤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 1.三大类岩石
2.矿物、矿产和岩石、矿石的区别与联系 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地壳中的 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 合物或单质叫矿物。它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 元。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 为矿产。矿产富集的地段称矿床。一种或几种矿物 按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集合体叫岩石。含有 矿产的岩石叫矿石。矿石的优劣常用品位来表示。 矿产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而有些岩石本身 就是矿产。由此可见,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在地质循环中,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 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了地壳物 质循环的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方法技巧】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变式图(如 下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之 一。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 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地貌、冰 川地貌、风蚀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 表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