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二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二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二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4教学目标:(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学建议新课导人: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领土组成”部分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高度发达的经济”经济概况部分:农业大国部分: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新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39页,表格版)

新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39页,表格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 与同学们谈地理要求:1、在原有集体备课要求的基础上,要进行二次备课。

50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5岁以下的女教师统一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教务处每月进行抽检。

2、二次备课栏要求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学方法;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等。

3、教学反思应侧重自己教学的真正感受与问题的对策,切忌千篇一律。

2、看书回答:国际上用什么颜色的变化来表示陆地上地势的由低到高的变化?用用什么颜色的变化来表示海水的由浅到深的变化?3、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图示讲解其绘制过程4、由此可见,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相比有何优点? ——醒目,有立体感。

5、练习:P28复习题第1、2题 二、地形剖面图(P28阅读)1、要求学生阅读了解:地形剖面图的概念、作用和画法2、以图示讲解概念和绘制方法:3、练习:剖 面 图-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200m 100m0m100m 200m等高线 等深线最高处>300m最低处 < - 300m先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着色 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4、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出示参考答案(如上图所示),完成该题练习后面的问题:C点的海拔约为250米,D点的海拔约为-50米。

5、地形剖面图的作用——可以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小结本节学习要点】:主要学习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它们都是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的延伸,等高线地形图是基础。

课堂练习: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什么?(答案: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2、P28-29复习题第3题【布置作业】:完成《金榜学案》本节所有习题。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了解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地理概念可能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

2.难点:疆域范围的四至点、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表和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省级行政单位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和课件。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得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与赤道;了解经线、纬线得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得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得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得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得精神,形成正确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得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得大小;经纬线得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得含义;经纬度得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就是什么样得?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提问:同学们,您们知道地球就是什么形状得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就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得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瞧到地球得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得形状与大小就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得形状与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就是平得,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得一口巨大得锅,您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得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就是圆得,大地就是平得。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得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就是那样平坦。

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得航船,先瞧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得影子边缘总就是弧形得。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得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瞧帆船到发生月食瞧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得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就是球体得假想。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日本第 1 教时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课件《樱花》课件日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

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

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5篇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1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

(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

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板书)第九章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内陆国(老)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读图提问) 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板书)2、“马六甲海峡”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部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部教案

第 1 周第前言(课、章、单元)第 1课时第 1 周第一(课、章、单元)第 2课时第 2 周第一(课、章、单元)第3课时第 2 周第一(课、章、单元)第4课时第 3周第一(课、章、单元)第5课时第 3周第一(课、章、单元)第6课时第 4周第一(课、章、单元)第7课时(1)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又叫缩尺。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强调:比例尺无单位,其值<1)练习:一幅广东省地图上测得四会市到广州市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而实际的距离是75千米,请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500000或1:1500000)(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3、比例尺的作用——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练习:P17读图活动第3题4、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可写成1/a,a越大,即1/a越小练习:P17读图活动1、2、4,引导比较得出结论——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简略。

(强调指出第一句下划线的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不能忽视)三、小结:本节学习要点(略)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节相关习题。

新课学习,直接进入知识点定义的学习,结合练习直观分析。

三种比例尺表示形式比较,容易分析与记忆。

地图上如何量算两地的实地距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教第 4周第一(课、章、单元)第8课时练习:引导学生地图册的“中国政治地图”和“中国地形图”中的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与用途阅读P13-14,认识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及其用途(从书本上找说出相关的句子)重要性: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用途:外出旅游、行军打仗、工程建设、航空、航海等都离不开地图。

五、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参看课本P18到P20)1.按内容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2.按表示区域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县图等3.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图、中比例尺图、小比例尺图4.按制作的原材料分:树皮地图、石头地图、纸地图、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卫星云图等。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 中图版 精品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 中图版 精品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中图版七班级地理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洁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爱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天气的含义;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洁的天气图。

难点: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爱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老师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特别关怀天气的改变状况,也常常用到反映天气或者反映天气改变的术语。

那么,请大家思索:1、你见过那些天气的现象?2、知道哪些反映天气状况的术语?3、这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同学活动:主动思索,自由回答。

二、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1、请同学看这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来。

(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2、讲解并描述:除了我们刚刚描述的教室外的天气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从电视、广播、网络、旅游中看到或听到其他地方的天气状况。

(1)、请一位同学将头一天听到的天气预报中的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向全班同学做一个预报。

(同学活动:预报四地昨天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2)、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思索:他是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同学活动:是从阴晴、风雨、冷热、湿度等方面描述的。

)(3)、从我们刚刚对天气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熟悉到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么样?(同学活动:时间短)(4)、在同一时间,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状况是否相同?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同学活动:不相同。

得出结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异很大。

)3、引导同学回想昨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看看今日的天气是什么样,猜猜明天的天气又会是什么样。

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同学活动:自由发言,得出结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不同。

)4、讲解并描述:由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熟悉到:天气到多变的。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9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9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9篇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

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2、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2、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

(全球共6块大陆)(1)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2)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3)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2)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3)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4)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5)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6)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7)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初一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知道地形的真实形状,能举例证明地球是人球体;3.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接受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方法】活动.资料分析.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却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积。

我们居住的地球又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吧二.新课学习活动探索消失的图片准备一张桌子.一把伞和一张图片;两名同学在桌子旁站立。

基中一名同学原地蹲下,负责观察,眼睛保持与桌面同高,另一名同学将图片立在桌面上缓慢后移;有什么现象(始终看到图片的全身)用张开的伞代替桌面再做一次实验。

有什么现象(先看到图片上部,再看到图片中部,再然后是下部)为什么两次实验的现象不一样呢(一次是平面的桌子,一次是曲面的伞)根据上面的实验,结合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顶,再看到船身这一事实,你能推测出什么(大地不是平的,而是曲面的)(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臆断--“盖天说”他们想象大地是平的,天空像一个盖子。

臆断--“新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

推测--张衡的“浑天说”宇宙像一个鸡蛋,天地都是圆球形的,地就像鸡蛋中的黄,独居其中。

拓展延伸浑天说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

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初一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初一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学生回答)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学生回答)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回答)补充说明: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3.什么是地球仪?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

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

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

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l)0°纬线──赤道(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

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