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个问题
综合实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1. 课程目标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模糊,部分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为课外活动,没有将其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中去。
这使得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
2. 课程内容不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缺乏规范性,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这使得学生在参与课程时,难以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师资力量薄弱1. 师资队伍不健全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尚不健全,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这导致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难以保证课程质量。
2. 师资培训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教师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教师培训内容单一,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
三、课程实施困难1. 课程时间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课程实施时间不足。
这使得学生在参与课程时,难以深入探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导致学生在参与课程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学校管理不到位1. 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将课程视为次要课程,导致课程资源投入不足,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2. 课程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学校缺乏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不规范现象。
五、家长和社会认可度低1. 家长对课程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认为课程不重要,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一、问题分析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这一课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些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够,参与度较低,甚至出现了缺席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理解偏差,以及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不足所致。
2. 课程内容单一当前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实践的乐趣和意义。
3. 教师缺乏相关培训一些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4. 缺乏资源支持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和教师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条件和支持。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应对策略为有效解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2. 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实践领域为解决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拓展实践领域,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可在实践活动中增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型的实践活动,如校园创客活动、生态环保活动等,使课程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素质针对教师缺乏相关培训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校内和社会实践中,通过生动、实践性活动,适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掌握和运用各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
但是,在实践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1. 实践活动的单调性在现实中,很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过多地侧重于单一领域或形式,导致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到单调乏味,缺乏持久性的兴趣和热情。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同时要探寻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2. 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不确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往往缺少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导致学生无法清楚了解到活动的学习效果,也缺乏对自身素质的有效提升。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在活动开始前明确活动目标,并制定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有效表现的行为给予积极反馈和奖励措施,同时对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帮助。
3. 实践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在一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活动的质量控制能力有限,导致活动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在活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总结活动经验,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通过合理的教师分工、充分的筹备、有效监督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4. 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脱节在有些小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不相符,实践内容对教学任务没有实际帮助,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锻炼到的能力无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既保证活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运用。
在部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如体育运动、户外拓展等,在活动中出现交通、人身、器材等方面的意外事故。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在活动前对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了解活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避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课程通过生活实践、创造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影响了课程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问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到大量的资源准备和支持,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目前许多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支持。
物质资源不足导致学校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人力资源不足则影响了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 教师素质不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然而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这方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有所不足,导致实践活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缺乏乐趣和体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4. 学生自主性不足由于对于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实践活动过于指导,缺乏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学生缺乏独立探索的机会,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二、应对策略1. 加强资源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支持,包括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和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
可以通过向社会募集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等途径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丰富多样地参与实践活动。
2. 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开展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
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或者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帮助其他教师提升自己的指导水平,确保实践活动的质量。
3. 丰富课程内容学校应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乐趣和收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问题一:活动内容设置不够多样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过于单一,往往只注重某个领域的实践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
应对策略:1.拓宽实践活动内容:将实践活动从学科范围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等,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2.引入跨学科教学:在内容设计中融入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问题二:活动形式单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操作,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互动环节。
应对策略: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设置互动游戏环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设互动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问题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学生和教师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存在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
应对策略:1.明确评价指标:在实践活动设计中明确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让学生清楚活动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2.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实地考察、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综合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质。
问题四:活动组织和管理不到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应对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活动管理制度,明确活动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探究、体验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目前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活动的多样性、活动内容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本文将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活动的多样性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活动缺乏多样性。
大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体育课、美术课等传统的课程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导致活动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活动内容单一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内容往往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
很多学校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活动内容往往受制于教科书内容,缺乏创新,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
3.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上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一些教师缺乏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无法很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应对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为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学校可以提供多样的活动安排,例如户外探险活动、手工制作、科技实践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创新活动内容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并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1. 教师观念滞后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不足,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部分学校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活动中过分依赖讲解,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此外,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过分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这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只关注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
5. 资源配置不足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开展活动的需求。
三、解决策略1. 更新教师观念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完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加强资源配置学校应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投入,完善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案例分析某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存在以下问题:1. 教师观念滞后,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实际情况却常常与理想有差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所帮助。
一、实施现状问题1. 学校资源不足。
在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通常需要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如场地、设备、资金等。
但现实中,许多学校的资源都相对有限,无法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2. 缺乏专业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各个领域,需要相关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学校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人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
3. 学生参与意愿不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常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对此缺乏积极性,导致活动的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源整合。
学校可以通过向外部单位申请资源,如企业、社区等,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举办条件。
也可以通过募捐、捐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
2. 建立专业指导团队。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充当指导老师或者顾问,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度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平台。
3. 设计吸引人的活动内容。
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吸引人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也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给予他们充分的承担和展示的机会,激发其参与的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题及对策2023-11-03contents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对策一:提高课程重视程度•对策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策三:优化课程资源整合•对策四:完善评价体系•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创新和全面发展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其独特性和综合性的理解,导致课程地位不高。
课程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认识由于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在课程规划和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课程时间安排不当、内容重复等。
缺乏规划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如缺乏专用教室、器材等。
资源投入不足素质不高一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经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数量不足目前,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数量不足,导致课程难以有效开展。
流失严重由于一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进一步削弱了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资源匮乏社会资源利用不足一些学校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如未能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资源匮乏,如器材、场地等。
教材开发不足目前,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一、问题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单一。
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丰富多样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很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主要以简单的讲授和演示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缺乏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3、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评价机制存在较大缺陷,评价内容较为单一,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和实际水平。
二、应对策略针对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学校应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严格按照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和设置,既要满足学科知识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情境化的设置、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应从单一的演示和讲授逐渐丰富到探究、讨论、实验、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品展示等形式,以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践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完善,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综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资源不足1. 实践教学场地有限在我国,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场地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一方面,实践教学场地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场地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2. 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实践教学设备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然而,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性能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此外,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导致设备更新换代缓慢。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实践教学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三是实践教学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1.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这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 实践教学环节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单一,主要以实验、实习、实训为主。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对过程的考核;同时,评价标准不够科学,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是当前实践教学的一大问题。
部分高校在理论教学阶段未能充分考虑实践教学需求,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面临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1. 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但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一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3.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与其他学科课程冲突,导致学生难以兼顾。
二、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2. 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待遇较低,部分教师流动性较大,导致师资力量不足。
3. 教师培训不到位。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需要加强培训。
三、教学资源匮乏1. 实践场所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实践场所,但许多学校缺乏足够的实践场所,限制了课程实施。
2. 设备设施落后。
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需的设备设施落后,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3.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匮乏,而部分学校资源过剩。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1. 评价方式单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运用不足。
评价结果往往只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五、学生参与度不高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软课程”,对自身发展没有太大帮助。
2.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1. 专业教师匮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素养。
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有限,难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2. 教师培训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培训投入较大,但培训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课程资源匮乏1. 课程资源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场地、设备、材料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因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课程资源匮乏,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2. 课程资源利用不合理部分学校在课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存在一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低下等。
这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践活动,影响了课程的整体效果。
三、教学方式单一1. 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
2. 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部分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过于注重形式,导致实践活动缺乏深度和广度。
如某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参观、游览等表面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1. 评价标准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
2. 评价方式不科学部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过分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一、问题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1. 教师带课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老师授课水平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授课水平一般,有的老师甚至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2. 资源不足。
在某些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场地、设备和器材,导致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3. 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认为这些活动与自己的学业无关,因此参与度较低。
4. 缺乏专业指导。
一些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二、应对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水平。
学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观摩交流,以提高各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改善资源条件。
学校可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筹集资金,购置相关的设备和器材,改善实践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
3. 增加学生参与度。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举办评比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兴趣。
4. 设立专业指导岗位。
学校可以设立专业指导岗位,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提供专业支持,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5. 拓展合作渠道。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合作伙伴合作,共同举办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拓展活动渠道。
6. 创新活动形式。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也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而努力。
综合实践活动_提问题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与挑战1.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方法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把握课程方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解决方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程。
2. 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经验和方法。
解决方案: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指导经验,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
3. 教师评价方式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然而,部分教师评价方式单一,仅以学生的作品或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
解决方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三、学生方面的问题与挑战1.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导致课程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难以在课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课程中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 学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
然而,部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影响课程效果。
解决方案:加强团队合作训练,提高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效果。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一)缺乏系统规划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缺乏系统规划的问题。
由于学校和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水平不一、临时抱佛脚等原因,导致了课程规划的不完善,存在片面、零散的问题。
在实践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目前教师队伍中,有不少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导致他们在教学中难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不高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学生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兴趣,并且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探究要解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缺乏系统规划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课程规划制度,包括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等。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规划,使得课程能够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着诸多困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困惑。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1. 课程性质模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偏离了课程目标。
有些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为“第二课堂”,过分强调娱乐性和趣味性,忽视了课程的教育性;有些教师又将课程定位为“德育课”,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 课程目标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课程目标的描述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课程目标与学科知识的关联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知识融入不充分;三是对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不高,使得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1. 内容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如科技、艺术、体育等。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某一领域,导致课程内容单一。
此外,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2. 形式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探究、实验、考察、参观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讲授法,使得课程形式单一。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难以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任务。
这不仅影响了课程实施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教师培训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对教师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师培训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困惑,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困惑。
一、师资队伍建设困境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我国许多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达不到这一要求。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培训机制尚不完善,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落后,难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困境1.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时间安排不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较多的课时,但实际教学中,课时分配不均,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2)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浪费时间”,导致参与度不高。
2.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在实践中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家校合作困境1. 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认知不足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家长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持保留态度。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面临着诸多困惑,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困惑。
一、课程定位模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其课程定位模糊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开展课外活动,或者将其与德育、体育等其他课程混为一谈。
这种模糊的课程定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价值。
1. 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课程定位模糊,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一方面,教师难以确定哪些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另一方面,教学目标不具体,导致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2. 教学内容不系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领域,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部分教师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重要性。
这种不系统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教师比例较低。
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不熟悉,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2. 教师培训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我国当前教师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教师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三、教学资源匮乏1. 教学设施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
然而,我国部分小学教学设施简陋,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
2. 教学资源利用率低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教学资源,但利用率较低。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不足,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1. 评价标准不统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教师和学生难以把握评价要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整合不够充分、课程内容不够实践性、教师能力不够充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学科整合不够充分。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各学科的内容放在一起,缺乏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和贯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制作手工制品等方式,将科学、艺术、技术等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不够实践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往往存在过多的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的讲解,而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增加实践性活动的内容和比例。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引入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如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然后,教师能力不够充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支持还不够充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共享和互助。
还可以引入专业教师或专业人士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和多样化。
目前评价往往只以成绩为重,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等。
评价可以注重学生的过程和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结果。
注重学生的实践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个问题驻马店市基础教研室柴祥德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1、课程含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2、课程内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3、课程定位: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纳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课程门类,是义务教育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平均每周3课时,高中三年270学时,共23个必修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1 5个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其独立性,不是其它学科的附庸。
不是任何学科的补充和延伸,也不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外活动。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和价值的独立的课程。
4、课程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课程性质:(1)经验性。
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2)实践性。
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3)综合性。
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发展性。
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6、课程目标(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2)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由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个领域构成,在普通高中阶段由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技术设计制作、学校团队、社团活动等构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的主题探究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开展的专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类实践学习活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包括以社会考察(调查、参观、访问)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的体验性活动、学校传统活动、课外社团活动)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
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义务教育阶段技术教育主要包括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技能练习与技术试验、项目设计与制作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等。
高中技术教育主要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项目设计与制作专题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程序1、基本过程根据所选课题的内容不同时间也不同,但要完成一个课题的内容最少也要1至2个月,长的可达一个学期。
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
第二、实施阶段第三、成果展示阶段(总结阶段)。
1、收集资料1、形成成果。
2、展示交流。
3、评价反思。
4、活动延伸。
一般用2至4周2、整理资料。
3、阶段交流。
一般用2至10周1、选题。
2、小组分工。
3、拟写方案。
4、聘请指导老师。
一般用1至四周2、设计要素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活动主题(项目/课题名称)(2)活动对象(年级/具体对象)(3)动背景分析(学情和资源分析)(4)活动时长(总时长和每段时长等)(5)活动目标(一般是总目标,主要包括情感/能力/认知三维目标)、(6)活动准备(教师和学生准备)、(7)活动过程(活动阶段学生的主要活动\教师指导重点/实施建议) 、(8)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活动评价等等。
3.各阶段指导策略第一阶段:确定主题(1)创设情景、生成主题。
(2)主题分解,产生研究字课题。
(3)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4)制定和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1)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活动的方法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如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
(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
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5)教师要引导学生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6)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展示评价(1)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2)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3)依据材料特点,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4)要注意引导成果展示挖掘其隐性价值。
(5)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根据成果展示开展主题活动评价。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及其整合策略1.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融合贯通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
2.以某一领域为核心主题,以一拖三,融合贯通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
3.采取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主要指定领域两两结合,进行整体设计,并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其中。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区别: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的,掌握必要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是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获得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
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生成的主题课堂教学时空开放的时空间接学习实践学习预设性教材非预设性的“教”师“导”师同步为主个性需要如何处理二者关系?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3.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策略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
其政策依据有:(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明确课程性质。
(2)《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教基〔2002〕302号)》)和《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义务教育和高中都列入课程计划,规定课时量每周3课时、修习23学分。
(3)《河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具体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包括课时、规划、管理、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的具体要求。
(4)《河南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课程制度建设,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地域特点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调动和保护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
学校要安排教学领导,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活动的设计安排,对学生和其它兼职教师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负责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及具体指导等;同时,要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离不开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