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设计说明

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设计说明
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设计说明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染色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染机进行集中管理已成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染色工艺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尤为重要,因为染色数据的准确性和设置的高效性决定了着产品的产量、质量,关系到染整企业整体的效益[1]。但由于目前染色机种类繁多,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功能规格均有所区别,使得染色工艺的集中设置和管理成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难点[2]。

开发染色工艺的设置及管理软件能够减少人为误差,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借助数据库,可对各染机的染色工艺参数进行保存,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大大降低企业人工记录的成本,和人为疏忽所产生的风险。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使染厂对染色工艺的管理更加自动化、信息化和规化。有助于印染企业建立灵敏的生产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 国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虽然近年来我国染整行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大量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得到了使用,但由于染整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国染整企业在染程库建设方面很多停留在人工处理阶段。而且染色行业普遍存在染色机种类各异、自动化程度差异化明显、生产过程集成度低等现象,同时面临着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操作人员对自动化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不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染色效果[3]。

国针对准备车间机群而开发的数据管理系统相对较少,少数企业仅使用了一些信息管理系统,绝大多数的数据需要手动输入。这种管理方式无法保证生产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全面管理整个车间设备,更不能实现对染机的各种实时数据如运转状况、质量情况、停机状态等的采集和生产过程中实时发生的各种异常事件的管理[4]。

而国外染企的染机不仅具有多样化的控制功能还有完善友好的人机界面。功

能上,除了有温度控制以外,还有压力控制、主泵变频控制、浴比控制、流量控制、节能入排水控制等功能,有的控制器还能实现曲线加染料的功能。染缸控制器提供了编辑现场染程和配方、记录现场数据和查询浏览历史数据等强大功能,并能和染缸集中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大多数染缸控制器采用液晶屏,不仅能及时向用户反应染色过程的温度、液位、压力等信息并带有图文茂的动画显示功能。

以国外以色列Ard(亚瑞)公司为例,其开发的Ard染色工艺库软件将染程分为主染程和子染程,可以将染程组合形成新的染程,也可以合并相似的染程,并可对染程库进行优化。Ard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其独特之处是,其染程中不仅仅包含工艺动作信息,还包含配方信息,这就使得染程成为联系印染企业ERP系统、染缸集中控制系统和染助剂称重配送系统等之间联系的纽带,实现染厂的集成控制成为可能[4] 。

通过比较得出,国染色行业自动化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总体来说有,国染色行业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开放性、分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容和方案

1.3.1 主要研究容

本系统的目的在于对染色工艺进行集中设置与管理。该系统实现的功能包括染机的管理、染机功能和参数的设置、IO预排、IO配置以及参数的下载。为了完成该系统的设计,需要对染色过程进行分析,需要掌握一门数据库和界面开发工具。

本系统的主要研究容包括:

1、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平台,分析染色工艺中需要设置与管理的数据,创建相应的数据表,根据各个数据表的关系设计主键和外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所有与染色工艺相关的数据都保存在这些数据表中。

2、选择合适的界面开发工具,根据系统的功能设计便于操作人员使用的界面。所有对数据库数据的更改、添加或删除都在这些界面完成。

3、选择界面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方案。

4、设计IO预排的方式。

5、选择合适的通信控件,实现下载功能。

6、设计合适的的数据封装方式以及通信协议。

7、选择合适的调试工具,便于测试下载功能。

1.3.2系统的设计方案

1、在数据库方面,鉴于开源的PostgreSQL的优点和本系统的特点,选择Windows下PostgreSQL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开发的平台。

2、为了实现该系统的功能,并能在短时间掌握界面开发工具的使用,选用了较为易学且编译快捷的Delphi2010开发用户界面。

3、Delphi2010通过ODBC建立与PostgreSQL数据库的连接,通过ADO控件对数据库中的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和保存。

4、为了实现IO预排功能,即对染色机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功能进行定义,必须建立系统所支持的控制器表,其中包括IO数量以及其他信息,使用人员完成对染机功能的定以后,系统可以统计所需的IO口数量,依据染机功能对控制器IO进行预排。生成IO配置数据前必须进行IO预排。

5、下载分为IO配置下载和参数下载。通过ComPort控件实现与下位机的通信,对于IO配置下载,系统将IO预排所生成的数据下载到下位机,下位机依据此数据对控制器IO进行定义。对于参数下载,系统将参数表中的所有数据下载到下位机,下位机通过查询找到功能对应的参数。

6、数据下载任务分为两层,上层只负责数据封装,下层只负责数据发送。在发送数据前需要生成相应的数据,生成后的数据包含数据头和实际数据两部分,以长字符串的形式储存在数据库中。本系统采用较为简单的校验方式。

7、最后通过手机蓝牙转串口的方式接受上位机发送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系统下载功能的调试。

通过验证此方案可行。

第2章开发平台介绍

2.1 Delphi2010简介

Delphi 2010[7]是Borland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可视化开发工具,可在WindowsXP、Windows7 、Linux等环境下使用。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ObjectPascal和基于部件的开发结构框架。

Delphi 2010相对于Delphi7拥有更加强大的功能,ObjectPascal被称为第四代编程语言,它具有功能强大、简单高效等特点。和VC相比,Delphi更简单、更易于掌握,而在功能上却丝毫不逊色;和VB相比,Delphi则功能更强大、更实用。可以说Delphi同时兼备了VC功能强大和VB简单易学的特点。它一直是程序员至爱的编程工具[8]。

Delphi2010具有以下的特性:基于窗体和面向对象的方法,高速的编译器,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与Windows编程紧密结合,强大而成熟的组件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Object Pascal语言,它才是一切的根本。 Object Pascal语言是在Pascal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单易学[8]。

Delphi2010[9]置的Direct 2D模块及开发库,其新加的功能:拥有一个能同时运作于x86和x64的IDE,在此IDE下将会有跨平台编译器,能够编译用于Linux 和MAC的应用程序;会支持Windows7下的触摸式编程;强化的DataSnap;支持云计算;支持函数式编程。

在Delphi2010众多的优势当中,它在数据库方面的特长显得尤为突出:适应于多种数据库结构,从客户机/服务机模式到多层数据结构模式;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新一代更先进的数据库引擎;最新的数据分析手段和提供大量的企业组件。

由Borland公司推出的Delphi2010可视化编程环境,满足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的程序开发要求。它提供了非常丰富可供使用的控件,以及丰富的API 函数满足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要求。数据库支持是Delphi的强项,并且使用易学、方便、快捷的Delphi2010开发应用软件,无疑会大提高编程效率,快速地构造出应用系统。

2.2 PostgreSQL简介

PostgreSQL[10]是一种特性非常齐全的自由软件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DBMS),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自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前身是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开发的 POSTGRES,版本 4.2为基础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PostgreSQL支持大部分 SQL标准并且提供了许多其他现代特性:复杂查询、外键、触发器、视图、事务完整性、多版本并发控制。同样,PostgreSQL 可以用许多方法扩展,比如,通过增加新的数据类型、函数、操作符、聚集函数、索引方法、过程语言。

PostgreSQL 的特性覆盖了SQL-2/SQL-92 和 SQL-3/SQL-99,首先,它包括了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丰富的数据类型的支持,其中有些数据类型可以说连商业数据库都不具备,比如 IP 类型和几何类型等;其次,PostgreSQL 是全功能的自由软件数据库,很长时间以来,PostgreSQL 是唯一支持事务、子查询、多版本并行控制系统、数据完整性检查等特性的唯一的一种自由软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11]。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免费使用、修改、和分发 PostgreSQL,不管是私用、商用、还是学术研究使用。

PostgreSQL 的确还欠缺一些比较高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的特性,比如数据库集群,更优良的管理工具和更加自动化的系统优化功能以及提高数据库性能的机制等。

在系统实现的功能上以及系统开发的效益上来考虑,使用PostgreSQL数据库应用于本系统的开发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第3章系统及数据库分析

3.1 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系统的要求,对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的功能图如下:

图3-1 系统功能结构框图

3.2 系统功能目标

3.2.1 染机群组的查询及管理

点击染机群组后系统能自动读取数据库中的关于染机群组表的基本信息,用户可以在这里查询染机群组信息,并且能够进入相应的功能定义,参数设置,I/O 口预排,查看染程和染程下载界面。

在菜单项还包括串口参数设置、新建染机群组和染机功能界面等。

3.2.2 染色功能的定义及保存

系统自动连接与显示PostgreSQL数据库中染机功能表,当选中相应的主功能时应显示其子功能,并能对其进行复选和保存。新建染机群组,当没有相应的功能时,可以添加染机功能,并添加至相应的数据表中。

3.2.3 染色参数的设置及下载

系统界面能显示染机群组所有的参数及其数值和说明,当选中相应的参数时,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保存。

系统实现对染机群组所有类型参数设定的保存,能自动生成数据并能自动下载到对应的染机。

3.2.4 IO口的预排及配置下载

系统显示当前染机群组所需要的I/O端口数量,以及所选控制器的I/O端口数量。系统能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并自动对控制器IO口进行预排,即为其定义主功能和子功能。点击预排后的IO口可查看具体功能说明,点击数字输入,数字输出,模拟输入,模拟输出时查看对应的端口和功能说明。系统可自动生成IO 配置数据以供下载。下载的数据帧带有校验码。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得、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得目得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得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得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得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得设计与机床夹具得设计。其目得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得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得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得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得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得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得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得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得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得基础。 2课程设计得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得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得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得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得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得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得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得车、铣、钻夹具中得一种)得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得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拟定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得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得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得要求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1.2、零件的作用-----------------------------------------3 1.3、零件的工艺分析-------------------------------------3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3、制定工艺路线---------------------------------------4 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 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 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 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 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 2.3.6、刀具的选择------------------------------------7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 4.1、切削用量选定--------------------------------------10 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 5、小结----------------------------------------------------18 6、参考文献------------------------------------------------19 7、附件---------------------------------------------19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技术要求如下: ①锻件消除内应力; ②未注明倒角为1×45o; ③调质处理217~255HBS; ④材料45钢,N=Qn(1+a%+b%)=5000×1×(1+16%+2%)=5900(件/年)。 输出轴的年生产量为5900件,现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根据教材表2-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行业资料:________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1、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 2、按照三同时原则,在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及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保证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部门对技改项目、新项目或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投产时的三同时审查。设计审查时,必须组织安全技术、机电、消防等有关部门参加。 4、安全技术部负责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的设计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切实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有关施工纪律的管理规定。 5、技术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方面的安全检查,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工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查处工艺违章行为。 6、技术部要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参与设备引起人身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工艺技术原因引起的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安全技术部要负责上报。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从振动的起因来讲,振动总是由于存在外力或内力的激励而产生。一般来讲,由周期性外力激励引起的振动是最常见的起因。在生产环境 第 2 页共 5 页

中,运转着的机械设备。由于机械部件之间有力的存在,因而总是会产生振动的。机械部件的运动形式不同,产生振动的直接起因也不同。 在旋转机械中引起振动的主要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平衡。当一个旋转部件各部分质量分布相对于旋转中心线不对称时,质量中心即与旋转中心不重合产生不平衡。在旋转时,这种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可引起振动。 ②不同心。这主要发生在支承轴的轴承座和轴的不严格同心,两轴联结时两者不处在同一轴线上等原因造成的不同心偏差。这种不同心也可产生振动。 ③松动。松动是指约束力的松驰现象。如轴承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引起轴承和轴间松动,紧固件松动等,都可以造成约束力的松驰。一般情况下,松动总会引起严重的振动。 当机械设备中运动部件是以直线形式作反复运动时,如锻压、冲压机床和风镐、冲击钻等,在此类机械设备中,周期性的激振力是产生振动的主要起因。局部振动作业,是指主要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的作业;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肪博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 第 3 页共 5 页

法兰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序言 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进行的.是我们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床法兰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功用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法兰盘,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看,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 mm为 φ200.045 中心,包括: 两个φ

艺工程、简化工艺装备结构与种类、提高生产效率。 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但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45mm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三、选择加工方法 1.面的加工 面的加工方法有很多,有车,铣,刨,磨,拉等。对于上下端面和Φ90距离轴线为24和30mm的2个平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前者可以用车床车,后面可以用铣床铣,然后精沙精磨达到要求;后者在铣床洗后再到磨

总装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总装二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 2001年7月8日公司新车型专题会议。 二、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1、车间任务 各种总成及合件的分装、发送、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的装配和检测,补漆和返工等工作。 2、生产纲领 年生产24万辆整车(其中S11车8万辆,T11车3万辆,B11车5万辆, MPV 2万辆,B21车3万辆。),采用二班制,按每年251个工作日计算。 3、生产性质 本车间属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4、产品特点: 4.1、S11车: (1)、外形尺寸:L×W×H=3500×1495×1485(单位:mm);(2)、轴距: L=2340mm; (3)、轮距(前/后): 1315/1280mm; (4)、整备质量: 778Kg。 4.2、T11车: (1)、外形尺寸:L×W×H=4265×1765×1670(单位:mm);

(2)、轴距: L=2510mm; (3)、轮距(前/后): 1505/1495mm; (4)、整备质量: 1425Kg。 4.3、B11车: (1)、外形尺寸:L×W×H=4770×1815×1440(单位:mm);(2)、轴距: L=2700mm; (3)、轮距(前/后): 1550/1535mm; (4)、整备质量: 1450Kg。 4.4、MPV: 各参数暂未定。 4.5、B21车: (1)、外形尺寸:L×W×H=4670×1780×1435(单位:mm);(2)、轴距: L=2670mm; (3)、轮距(前/后): 1515/1500mm; (4)、整备质量: 1350Kg。 5、生产协作 本车间装配用油漆车身通过悬挂式输送机从涂装二车间及涂装三车间输送过来,发动机由发动机厂用叉车运输过来,其他外协作件均由外协厂家提供。 三、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1、采用二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全年按251个工作日计算,工作负荷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 计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节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 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 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 复杂程度零件(气门摇杆轴支座)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家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工用分析 气门摇杆轴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20(+—+)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两个13mm 孔用 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题目得,其材料为 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该零件上主要加工面为上端面,下端面,左右端面,2-13mm孔和 20(+—)mm以及 3mm 轴向槽的加工。20(+——)mm孔的尺寸精度以及下端面的平面度与左右两端面孔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进气孔与排气门的传动精度及密封,2——13mm孔的尺寸精度,以上下两端面的平行度。因此,需要先以下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再以上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下端面,再把下端面作为精基准,最后加工 20(+——+)mm孔时以下端面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孔轴相对下端面的位置精度。由参考文献(1)中有关孔的加工的经济度机床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

工艺管理系统方案

工艺管理系统方案 建设目标 企业工艺管理是一个分散的管理模式,包括邮件、电子文档、数据报表、纸质文档和流程图等,这种分散的管理导致企业工艺管理部门需要经过不同的途径才得到相应的数据和资料,并且数据和资料文档的历史备份、查找等问题会对企业工艺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企业的高效管理,并且一部分数据在其他的业务系统中体现,而且没有接口,对于数据提取和统一管理极其不利的,现将企业工艺管理所涉及的生产、工艺、节能三方面业务建设成一个综合平台,完成日常工艺管理业务工作内容,将工艺技术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企业复杂工艺技术不断变化的需求。 具体目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建立工艺技术管理的综合平台,实现对全厂范围内生产、工艺、节能相关内容的综合管理。 (2)建立整个工艺技术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的工艺技术类信息集成和权限内数据共享。 (3)实现报表的自动生成,装置的技术月报、节能月报可在短时间内自动生成。 (4)开发非正常数据自动剔除或隔离,确保系统界面、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5)实现系统安全建设,在保证系统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项目的阶段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对系统进行安全设计,完成工艺管理系统的安全建设。建设内容及范围 工艺技术管理系统涉及工艺、生产、节能三方面的综合业务,用户通过系统能够管理和维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内容,全面提升工艺技术管理水平。 2.1建设内容 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旨在将企业各套装置形成一条条链路,在各条链路上,对应每套装置显示出该装置当前生产加工方案、加工量及主要产品产量,便于各装置明确其自身的加工方案,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做到胸有成竹。 生产实时监控 对各个装置的物料平衡数据、罐区的罐存及成品数据、公用工程的消耗数据进行动态监控,可监控装置侧线产品流量、罐区油品库存历史变化,装置的侧线产品及罐区油品化验分析同时可进行查询。 罐区罐存及成品数据 按原油结构对罐区的库存及加工情况进行动态展示,使一次加工装置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加工原油的性质及库存情况;对罐区的成品数据进行动态监控,了解各个成品罐的储存情况及储存余量,减少罐区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物料平衡分析 对各个装置的物料平衡数据进行动态监控,将每月的计划加工量、加工损失、产品收率等指标与实际情况按照百分比例进行对比,根据结果督促各装置合理调整各自的加工计划,以满足甚至超额完成每月的制定目标。 公用工程的消耗数据 对公用工程的消耗数据进行动态监控,明确公用工程系统整体的消耗数据。 装置实时监控 工艺参数监控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课程:给水课程设计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组别:第四组 组员:彪艳霞、沈晓慧、施谊琴、杨佳莉 赵文洁、陈艳丹、倪晶晶、赵维诘 钱嘉骋、张旭 指导老师:刘洪波 专业:环境工程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给水厂(自来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独立完成相关工艺选择、主要构建筑物设计计算、设备选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开展此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 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工艺设计; 2.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加氯间等构建筑物的工艺计算; 3. 合理优化布置处理厂的平面与高程。 1.2基本资料 1.2.1水厂规模与基本情况 水厂1:某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 ℃。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较长。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温度3℃,最热月平均温度35℃,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年平均降雨量1325mm,8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6月至10月的五个月中,多年平均最大时降雨量为59.45mm,最大日降雨量为156.2mm,常年最大风速为2.9m/s,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该市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拟建一给水厂,以地表水为水源。 (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15万m3/d。 (2)水源水质资料:

结构化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

立项报告 1、设备名称:协同研制-结构化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 2、设备功能及主要技术规格指标: ●三维环境下MBOM管理 利用协同研制平台提供的直观的三维可视化环境,过滤出所需的全机或者整机模型,可以进行批量MBOM重构,或者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通过复制、粘贴等方式直接利用设计零组件对应的三维模型重构生成部件MBOM产品结构,以加快MBOM重构效率,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如下图所示: 在初始化MBOM重构完成后,设计师还可以对MBOM进行编辑调整,如添加工艺组合件或拆分件,以产生最终的MBOM产品结构。 MBOM重构完成后,可以提交启动相应的电子化工作流程,相关人员将接收到校对、审批等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审核批准。批准后的MBOM产品结构将被冻结,需要走相应的更改流程才可以更改。 工艺设计数据将以MBOM视图为核心进行管理,实现工艺数据的独立管理和权限控制。 ●三维工艺设计 通过协同研制平台中的三维工艺管理模块,工艺员可以基于来自设计的MBD数模,开展工艺规程设计,并将设计结果结构化存储到协同研制平台中进行电子化签审。已批准的工艺数据会自动发放到生产现场,并可以通过无纸化终端以图形化的形式进行查看浏览。 通过MBD数模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各个环节业务过程数据和流程的贯通,提高工艺人员设计效率。同时,充分利用设计模型的MBD信息,全面实施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工艺设计管理,将我所工艺设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维工艺设计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在三维环境下进行装配工艺规程设计,直观地指定装配单元的划分及其装配顺序等。 -在三维环境下进行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直观地确定单个零件的加工工序、工步,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0811112036 班级:机电(1)班 届别:2008 指导教师 2011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他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所以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以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3:因为竖直方向的孔中心线跟水平方向的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所以应先对水平方向的孔加工,然后再加工竖直方向的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外圆进行粗加工,然后以孔表面做精基准加工外圆;再用加工好的外圆面精加工孔。这样水平方向上才有足够的精度做基准。 4: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都需精加工;与外零件配合的端面粗糙度也要求较高,所以都要精加工。 5螺纹加工为最后加工,这样便于装夹。 二确定生产类型 因为本次设计零件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活塞设计说明书(精)

山东农业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活塞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指导老师:吕钊钦 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3班姓名:高超学号: 20120667 2014年 12月 11日 序言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活塞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目录 序言 (3) 一. 零件分析 (4)

1.1 零件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 工艺规程设计 (6)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2基面的选择 (7) 2.3制定工艺路线 (10)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三夹具设计 (16) 3.1问题的提出 (16)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3.3定位误差分析 (19) 3.4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20 总结 (21) 参考文献…………………………………………………………22 (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绪论 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汽车的动力部分也在不断改进,内燃机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动力源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塞是内燃机的关键零

中央控制系统技术说明

维觉中央控制系统技术介绍 一、中央控制系统简述 二、中控系统主要设备 三、中控系统主要参数 四、中控主要功能介绍 五、中控系统拓扑图 六、网络中控主要功能操作界面 七、应用领域 ——维觉创意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简述】 ?1、操作界面简洁,全贴片(SMT)工艺非常稳定可靠免维护 ?2、3路(增强型为4路)VGA输入,2路VGA输出(增强型为矩阵),高分辨率1920×1440/85Hz ?3、5路(增强型为8路)音视频输入,2路音视频(增强型为矩阵)输出 ?4、1路(增强型为2路独立)投影机、红外双控制 ?5、面板控制,电脑软件界面控制 ?6、投影机延时保护、单键开关机,使用投影机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7、1路(增强型为2路)银幕控制 ?8、投影机防盗报警输入,报警信号输出 ?9、一键通(选):打开电源,同步开投影机,下降银幕 ?10、与信源读卡电控讲台配合,刷卡即用,关门即走 ?11、可扩展为网络控制,可以方便地将标准中控升级为网络中控 ,还可带红外装置。 ?12、可一键同步启动、关闭电脑 ?13、电子音量控制 ?14、2路话筒输入,低噪音高保真芯片混音处理,话筒音量调节 ?15、台式电脑信号独立输出,加入视频转换模块,扩展视频转换功能。 【中控系统主要设备】

【维觉系列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主要参数】

【维觉网络中控主要功能介绍】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大量增加,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管理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多媒体设备有效管理成为可能。维觉新近研发生产的网络中控采用全新的网络化设计理念,采用ARM嵌入式处理体系架构,嵌入式CPU运算体系,内置μC/OS-II正版嵌入式操作系统,自带网络通讯模块,自适应10/100M以太网环境,多种控制方式控制(网络控制、控制面板控制,网络自动开启关闭、ID卡刷卡即用、钥匙应急开启)。系统上电后,自动连接远程管理控制中心的总控服务器。通过总控服务器及配套的管理控制系统软件,可对各教室进行远程全双向控制及管理,使管理员在任何地方,任何一台联网电脑上,便可轻松管理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教室。多种方式控制,安全、稳定、可靠,使用户无后顾之虑。网络中控不同于普通中控,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局域网内不停地交换信息,必须特别要求网络中控的: ?性能非常稳定:稳定性是网络中控首先要考虑的,如果选择了一款常出问题常维护的网络中控,带给您的不是先进的管理手段,而是无穷的烦恼,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 ?功能上强调实用方便:方便老师使用,给管理员的管理带来方便的功能必须要优先考虑,而华而不实的功能尽量予以舍弃。

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系统设计.doc

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现状,介绍了一套适合炼化企业发展的工艺技术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模块以及系统实施意义。 [关键词]工艺技术管理;工艺流程;工艺资料 工艺技术管理是炼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工艺技术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炼化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稳定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以及促进企业节能降本、挖潜增效,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方式仍然沿袭传统模式,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管理,不仅占据了工艺技术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而且效率低下。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炼化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系统,对提升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系统简介 本文设计的工艺技术管理系统包含工艺流程管理、工艺资料管理、操作规程管理三部分,其结构如图1所示。工艺流程管理提供可视化的流程建模以及表单设计工具,为企业提供炼化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如三剂准入,生产工艺方案的调整、审批、执行,相关生产工艺管理资料的网上审批等;工艺资料管理建立企业技术资料库,实现企业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工艺卡片、工艺资料等技术资料的集中电子化管理以及全文检索功能;操作规程

管理实现对各生产操作岗位(内外操)标准操作规程的组态配置和维护管理;配合物联网的应用,在能够采集主要工艺过程变量和关键设备状态信息的前提下,对操作流程和工艺操作进行在线指导和监视,真正实现正确的人(具备岗位技能的在岗员工)在正确的时间范围和正确的地点(装置、设备等),进行受控的正确操作。 3系统功能设计 3.1工艺流程管理模块 工艺流程管理模块主要是为了工艺技术管理人员解决生产工艺方案线上数据填报、业务审核审批、数据查询的需求。根据各炼化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利用HTML语言或网页绘制工具Dreamweaver绘制审批单格式,通过流程设计器自定义表单审核流程,审核流程支持串行审核和并行审核操作,审核方式包括单人审核、多人会签审核,并记录审核过程,监控审核执行情况。支持打回处理、附件上传和下载、电子签名功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生产工艺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分类、分时间段查询并统计。 3.2工艺资料管理模块 通过设计工艺资料管理模块有效解决了工艺技术资料的上传管理和审核流程管理,实现了工艺技术资料的共享。在文档创建功能中,根据工艺资料管理模块中的文档类型分别创建文档,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印刷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2014-2015学年工作校历》手册的 印版制作工艺 学生姓名:尹秉政 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别:印刷工程系 专业:印刷工程 班级:印刷2011级2班5组 指导教师:穆东明、郭丽娜 2014 年7 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1)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1) 2.1.1 图像扫描 (1)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2) 2.1.3 拼版,组版 (2) 2.1.4 打样输出 (2) 2.2 胶片输出流程 (2) 2.2.1 RIP处理 (2) 2.2.2 激光照排机曝光与冲洗机定影 (2) 2.3 印版的制作流程 (2) 2.4 印刷流程 (2) 2.4.1 印前准备 (2) 2.4.2 装版试印 (2) 2.4.3 正式印刷 (3) 2.4.4 印后处理 (3) 2.5 印后加工流程 (3) 第三章设计作品的印版制作工艺 (3) 3.1印版制作工艺要求 (3) 3.2 工艺内容 (3) 3.3 工艺过程 (4) 3.4 主要工艺参数 (4) 第四章印版制作工艺中的质量检测与故障排除 (4) 4.1 印版外观质量的检查 (4) 4.2 版式规格的检查 (5) 4.3 图文内容的检查 (5) 4.4 胶印印版色别的区别和检查 (5) 4.5 印版图文和非图文部分的检查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己经掌握的印刷工艺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 一次综合应用的训练。课程设计中学生要能够完成规定印刷活件的印前制作与处理过程,完成胶片的发排、冲洗显影,制作相应的胶印PS版,并使用该印版进行胶版印刷,完成印刷品的折页、装订及裁切等印后加工工序,最终获得印刷成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印前制作、输出、制版、印刷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和技术处理方法。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的设计工作校历手册,工作校历的成品规格为185X260mm,大度8开单色双面印刷,正度16开骑马钉装钉。我的任务主要内容是印版的制作,总共26张胶片,所准备的印版至少26张未曝光,版面平整,没有折痕,大度8开,470X400mm的阳图光分解型预涂感光板,印版制作前的工艺为胶片输出,对此环节的要求是胶片平整,表面无折痕,如果不符合此要求的胶片将无法晒版在完成印版的制作后将是印刷过程。将印版交于印刷小组。事实上印版制作和印刷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既要制作印版又要印刷,一旦印刷中出现印版损毁,那就重 新制作印版。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2.1.1 图像扫描 图像扫描是通过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 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图1). 为: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滚筒扫描仪操作步骤:扫描操作步骤主要分为: 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图1 扫描仪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数字印前图文图像制作处理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 Photoshop软件是印刷印前处理的主要软件,可以用于色彩管理进行颜色设置, 设置工作空间和色彩管理方案,也可以用于改变图像色彩模式便于印刷输出。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改变色阶、调整明度饱和度、色彩平衡、亮度饱和度等。该软件自带了很多预设的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