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中输液的有关问题

合集下载

手术期间液体治疗(容量管理)的争议与进展

手术期间液体治疗(容量管理)的争议与进展

ShanghaiMedJ,2009,Vol32・No.1●编者按。

手术期间液体治疗【容量管理)的争议与进展t布为作者简介:本刊副主编。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Anesthesia&Analgesia中文版等多本杂志副主编。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其中两项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项。

手术期间如何进行液体治疗,是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液体治疗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观念转换,迄今为止仍谈不上达成共识,只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人体本身的生理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对手术期间影响人体功能的各种因素日益明了,因而治疗效果也越发明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麻醉监测设备的进步。

麻醉学科理论和经验的积累,以及麻醉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训练的规范,麻醉操作流程的更加合理,麻醉学科的组织架构如麻醉前门诊、手术室、麻醉恢复室(PACU)、重症监护病房(ICU)等的日益完善,使得手术已无生理极限年龄的障碍。

举凡新生儿联体分离手术,百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手术,均已有众多成功的报道。

麻醉、手术在发达地区已无明显“禁忌”之说。

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当说液体治疗理念的进步居功至伟。

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大量战伤休克伤员需要救治,当时囿于认识水平,主要依赖肾上腺素类药物和输血来抗休克。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导致大量伤员获救后遗留肾功能不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血气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微循环系统的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微循环障碍,严重者甚至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句很有煽动性的口号,叫“变沼泽为溪流”,强调使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用大量晶体液(乳酸林格液)进行复苏,以改善微循环障碍。

(word完整版)围手术期补液管理

(word完整版)围手术期补液管理

液体治疗是麻醉医师临床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全部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输液的种类、量和速度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所患疾病以及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不同而千变万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必需的氧供,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的平衡和作为多数临床治疗用药的载体.上世纪70年代以前,对液体治疗的观点比较保守,基本上倾向于采取限制性策略.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有关液体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有些观点甚至尖锐对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但是,即便是在激烈的争论中,学者们还是对一些基本问题有着近平共同的认识。

1。

体液、电解质生理1.1正常体液分布人体含水量随性别、年龄及脂肪分布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一般成年男性身体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为50%。

婴儿体内含水量较多,约占体重的70~80%。

体内水分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

其中组织间液中可与血浆交换的部分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功能性细胞外液对体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

2电解质对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电解质主要包括钠、钾、钙、镁以及氯离子。

在生理情况下,机体有着精确的调节机制来保持各部分体液成分内电解质含量的稳定。

在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最主要的阴离子是C1-,二者的生理浓度分别是(135~145)mmol/L和(96~106)mmol/L。

它们对于维持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是至关重要的,二者约占血浆总渗透压(280—320mOsm/L)的(77~90)%;而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K+,最主要的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Ca+和Mg2+在体内的含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存在于骨组织中,体液中的浓度很低。

但是他们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神经电活动的形成和传导、肌肉收缩、酶活性等基本生理功能的维持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总是相互伴随、相辅相成的,机体通过四种方式来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在体内各生理间隙的移动,包括渗透作用(osmosis)、扩散或弥散(diffusion)、主动转运(activetranspt)和过滤(filtration).2.输液时的血浆容量扩张(PVE)动力学理论上,静脉输液后,一部分液体滞留于血管内成为有效循环血容量,而另一部分则将进入组织间隙甚至细胞内。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一、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

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和Cl-)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

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公式表示:Jv=KhA[(PMV-PT)-δ(COPMV-COP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麻醉手术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术方式,显然,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需要一些额外的支持措施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麻醉期间的液体治疗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的专家共识,以及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管理及其重要性。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液体管理不当会引起许多问题,如术中失血、低血压等等,所以液体管理需要严格控制。

因此,专家对于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的共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些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的专家共识:1.麻醉期间液体治疗需进行计算,制定个体化液体管理方案。

2.术中应保持体液平衡,在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基础上,避免过多给予液体。

3.应積极输血,以維持足夠的器官灌注,降低输液量。

4.治疗恢复期也需要维持合适的液体灌注。

专家建议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管理要个体化,以满足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管理,不仅是医护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乎到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

手术期间,如果液体管理不当,患者出现低血压现象,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

此外,还有一些术后并发症可能与液体管理不当有关联,如肺水肿、急性肾衰竭等等。

因此,在麻醉手术期间,正确的液体管理与监测,以及适当的液体应用,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措施。

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了解液体管理的重要性、麻醉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以及正确的液体管理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液体管理情况,从而帮助患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质量。

麻醉手术期间的输液、输血

麻醉手术期间的输液、输血

麻醉手术期间的输液、输血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围术期体液治疗是维持循环稳定的重要环节。

人的体液组成,成人男性平均身体所含的总体液量为体重的60%,女性为50%,身体总体液由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组成。

细胞外液则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溶液(PV)组成(见表1)。

红细胞属于细胞内液。

人体的总体液随年龄增加有一定的变化(见图1和表2)。

细胞内液:由于细胞膜的保护调整作用,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份得以恒定。

细胞膜上的钠+- 钾+-ATP泵调节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的不同。

细胞内以钾离子为主,钾+是组成细胞内液主要的渗透压(285mOsm/kg)。

在缺血或缺氧状况下,会影响细胞膜上的钠+- 钾+-ATP泵,导致进行性细胞肿胀。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和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维持正常细胞外液容量,特别重要的是血管容量的循环部分。

细胞外液以钠离子为主,钠是主要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70 mOsm/kg) (见表3)。

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主要物质(18-22 mOsm/kg)。

图1 人体液体的变化表1 成人的体液组成成人70kg占身体重量(%) 体液容量(L)总体液量TBW 60 42细胞内液ICF 40 28细胞外液ECF 20 14组织间液IFV 16 11血浆溶液PV 4 3表2 不同年龄人体的体液组成足月儿(%) 6月婴儿(%) 2~ 14岁(%)总体液量TBW 80 80 70细胞内液ICF 35 40 40细胞外液ECF 45 40 30组织间液IFV 34.5 25血浆PV 5.5 5全血容量Blood 85 (ml/kg) 80 (ml/kg) 80 (ml/kg)表3 不同部位的电解质成份分子量细胞内液(mEq/L) 组织间液(mEq/L) 血管容量Na+ 23.0 10 142 145K+ 39.1 140 4 4Ca+ 40.1 <1 3 3Mg++ 24.3 50 2 2Cl - 35.5 4 110 105P++ 31.0 75 2 2HCO3 - 61.0 10 28 24总蛋白(g/dl) 16 2 7白蛋白 1 4麻醉期间的液体治疗一、常用输液剂:麻醉期间液体治疗所用的溶液有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也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原因之一。

麻醉药物会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从而导致体温下降。

特别是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物,如异氟醚、七氟醚等,更容易引起低体温,因为这些药物具有强烈的降温作用。

2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2.1保暖措施术前准备时,要让患者穿上保暖的衣服和被子,以保持体表温度。

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2-26℃,相对湿度为50%-60%。

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可以使用加热毯、暖风机等保暖设备,以维持患者的体温。

2.2液体管理术前和术中要注意补充患者的液体,尤其是温暖的液体,如温盐水、温生理盐水等。

术中输液要控制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体温下降。

2.3麻醉管理手术中应尽量减少挥发性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以选择静脉麻醉药物,如异丙酚等,减少机体的降温作用。

麻醉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麻醉深度,避免过度麻醉导致机体产热减少。

2.4监测体温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使用体温探头、耳温计等设备监测患者的体温。

总之,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十分严重,手术团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

肌松药会消除肌震颤,阻碍产热。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2.5℃。

因此,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趋势。

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使中心体温下降1℃~2℃。

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如空气净化层流设备,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过度散失。

因此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有关。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但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皮肤时,消毒液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迅速下降。

麻醉科中的术后潴留处理

麻醉科中的术后潴留处理

麻醉科中的术后潴留处理术后潴留是指手术后残留在患者体内的药物、液体或气体,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一定的风险。

麻醉科作为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术后潴留的处理十分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麻醉科中的术后潴留处理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应对策略。

一、术后潴留的处理方法1. 药物潴留的处理由于麻醉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药物,如麻醉药、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等,因此药物潴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处理药物潴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加强患者的排尿和排便,促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除。

(3)饮食控制,避免食物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 液体潴留的处理术后潴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液体潴留。

在手术中,患者通常会输液,以确保体内水平衡和血流量。

然而,在手术后过量输液可能会导致液体潴留。

处理液体潴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注意观察体重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2)推进患者的出院训练,包括促进尿液排出和减少水潴留的饮食。

3. 气体潴留的处理麻醉过程中使用的气体可能会在手术结束后残留在患者的体内,这可能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处理气体潴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及时给予辅助通气。

(2)加强患者肺部康复训练,促进气体的排出。

二、术后潴留处理的注意事项在处理术后潴留时,还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1. 个体化处理术后潴留处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手术和麻醉方案,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2. 多学科合作术后潴留处理需要麻醉科、外科和相关专科的多学科合作。

通过团队间的协作,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和处理术后潴留问题。

3. 定期评估和随访处理术后潴留不应仅仅局限于手术结束后的处理,还应定期进行评估和随访。

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潴留的问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45
推荐意见14 术中失血采用血制品、晶体液和〔或〕 胶体液进展补充〔D级〕
46
五、术中液体治疗的相关问题
1、治疗液体的选择 晶体液
溶质<1nm 分子有序 光束无折射 胶体液
溶质 1-100nm 光束有折射 葡萄糖液
1/14 血管内 糖利用受限 血糖高 缺血性神经损伤
47
1、治疗液体的选择
计缺失量; Ⅲ.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 Ⅳ. 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 Ⅴ. 术中失血失液量。
28
推荐意见7
重视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液体需求量 〔D级〕
29
〔二〕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1、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人体的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表
30
〔二〕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2、术前累计缺失量 根据术前禁食时间计算〔实际缺失量会少〕 呕吐、腹泻、利尿、过度通气、发热、出汗等 麻醉前和麻醉诱导期补充 晶体溶液补充 以禁食 8 小时,体重 70kg 的患者为例,液体
21
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1〕中心静脉压〔CVP〕
重症患者和复杂手术须连续监测CVP
CVP 是术中判断与心血管功能匹配的血管内容量的常用监测 指标,重症患者和复杂手术中应建立连续 CVP 监测。通常平卧
位时压力传感器需放置在右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侧卧位时
那么应放置于右第四肋间,胸骨右缘水平,并在呼气末〔无论
血液黏稠度↓ 血流速度↑ 改善微循环 防血栓形成 <20ml/(kg·d)
50
1、治疗液体的选择
③羟乙基淀粉
支链淀粉羟乙基化水解制成 羟乙基淀粉平均分子量、取代级、C2/C6比 羟乙基淀粉<60KD经肾脏排泄
51
推荐意见15

麻醉手术期间输液策略

麻醉手术期间输液策略

详细描述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全身组织灌注 不足,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在麻醉手术期间, 快速输液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力衰竭。
肺水肿
总结词
肺水肿是由于肺部液体过多积聚而引起的并发症,患 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详细描述
肺水肿通常是由于输液过量或过快,导致肺部血管内 液体过多,引起肺部液体积聚。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 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02
麻醉手术期间生理变化
循环系统变化
总结词
麻醉手术期间,循环系统会发生显著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的波动。
详细描述
麻醉药物会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同时,由于麻醉药物对心 肌的抑制作用,心输出量也可能减少。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
呼吸系统变化
总结词
麻醉手术期间,呼吸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氧合状 态的波动。
心功能不全病人
限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老年病人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手术需求,适当 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05
监测与评估
循环监测
总结词
循环监测是麻醉手术期间输液策略的重要环 节,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指导 液体治疗。
详细描述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等指 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状态。 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 液体、输血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循 环稳定。
肾功能不全
总结词
肾功能不全是指在麻醉手术期间由于 多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下降,患者可 能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症状 。
详细描述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术中输液管理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术中输液管理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术中输液管理麻醉科手术室是医院内一项重要的治疗部门,专门负责为患者提供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和监测工作。

输液管理作为手术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输液管理的重要性、术中输液监测的内容和要点以及常见的输液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输液管理的重要性手术术中输液管理是麻醉科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安全。

合理的输液管理可以维持病人的体液平衡,保持血容量稳定,有效预防和处理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压、休克等。

此外,输液管理还可以快速补充病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提高手术后的恢复速度,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术中输液监测的内容和要点1. 输液方案的制定在手术室输液方案的制定中,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输液种类、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一般情况下,手术室使用的输液种类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等,具体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2. 输液监测的要点术中输液监测是对患者术中输液情况的全面监测和评估,它包括输液种类的正确选择、输液速度的合理控制以及输液总量的精确计算等。

具体要点如下:(1)输液种类的正确选择: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种类。

例如,在补液方面,可以选择理想的晶体液进行输液,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2)输液速度的合理控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情况下,输液速度应该与病人的总体状况相适应,过快或者过慢的输液速度都可能引发不良的后果。

(3)输液总量的精确计算:根据手术室的需求,精确计算输液总量。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病人的体重、术中消耗和术后可能产生的排泄等因素,以确保输液计划的准确有效。

三、常见的输液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1.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停止输液、保持通畅的气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具体病情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

麻醉科中的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麻醉科中的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麻醉科中的医疗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麻醉科医疗事故频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发生的麻醉科医疗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以期提高麻醉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案例一:药物过敏反应一位39岁的女性患者被送往医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

在手术前进行麻醉评估时,医生注意到患者曾有过对药物过敏的病史,但未能及时记录在病历中。

手术开始后,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

尽管医务人员立即采取了抢救措施,但患者最终不幸离世。

该案例中的医疗事故主要是由于未及时记录患者的过敏史所致。

麻醉科医务人员在麻醉前评估时必须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同时,应与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确保患者的过敏信息能够被全体参与治疗的医务人员了解。

案例二:输液泄漏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因胃恶性肿瘤接受手术治疗。

在手术准备期间,麻醉科医生为患者进行静脉置管,以便输液。

然而,由于护士没有正确固定导管和注意输液速度,导致输液过程中发生泄漏。

大量的药物浸泡在术中器械上,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

这个案例显示了对于输液技术的关键重要性。

在麻醉科中,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静脉置管能力,以及正确使用相应设备的技术。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对导管的固定,确保输液通畅且无泄漏。

此外,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时沟通并共同解决问题。

案例三:麻醉监护不足一名50岁的男性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时,麻醉医生未严格监护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但由于麻醉医生未及时察觉,未能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最终,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虽加以抢救,但还是宣告死亡。

这一案例揭示了麻醉科监护工作的重要性。

麻醉医生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应经常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在出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

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

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引言。

在麻醉术中,输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正确计算输液量对于手术的成功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计算输液量,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术中输液量的重要性。

在麻醉术中,输液是通过静脉注射液体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维持手术期间的血容量。

正确的输液量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减少手术期间的并发症风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错误的输液量则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正确计算输液量对于麻醉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

在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生理状态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输液量(ml)= 体重(kg)×输液速度(ml/kg/h)×手术时间(h)。

其中,体重是指患者的体重,单位为千克;输液速度是指每千克体重每小时需要输液的量,单位为毫升/千克/小时;手术时间是指手术的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

在实际应用中,输液速度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和手术类型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一般手术,输液速度可以选择为4-6ml/kg/h;对于大手术或特殊情况,输液速度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输液速度非常重要。

举例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麻醉术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个患者体重为70kg,需要进行一个持续3小时的手术,而手术类型为一般手术,输液速度选择为5ml/kg/h。

那么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输液量为:输液量(ml)= 70(kg)× 5(ml/kg/h)× 3(h)= 1050(ml)。

因此,这个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输液1050ml,才能够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科手术中的输入输出平衡控制

麻醉科手术中的输入输出平衡控制

麻醉科手术中的输入输出平衡控制在麻醉科手术过程中,输入输出平衡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输入输出平衡控制能够帮助医生有效地管理患者的体液平衡,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麻醉科手术中输入输出平衡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背景介绍在麻醉科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控制患者的液体输入和排出来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

输入液体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气管插管后的气道湿化等;而输出液体则包括呕吐物、尿液、伤口渗出液等。

麻醉科手术中的输入输出平衡控制旨在保持患者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为手术的成功进行提供保障。

二、输入平衡的控制1. 静脉输液的合理应用在手术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静脉输液方案。

输液量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并根据手术过程中液体的损失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输液液体的成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2. 气道湿化的管理气道湿化是指通过给患者提供湿化的气流,保持气道的湿润环境。

在麻醉科手术中,气道湿化的管理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黏膜干燥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通过给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治疗,例如使用加湿器、雾化器等设备来实现。

三、输出平衡的控制1. 监测尿液量与质量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之一,通过监测尿液量和尿液质量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状况。

在麻醉科手术中,医生需要通过严密的尿液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尿液异常情况,例如尿量过少或过多、尿液颜色改变等。

2. 呕吐物的控制麻醉科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呕吐物的排出与肠胃道的功能密切相关,医生需要通过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保持呕吐物的排出平衡。

四、平衡控制策略1. 个体化护理策略麻醉科手术中,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来实现输入输出平衡的控制。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和输液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

手术麻醉期间的补液

手术麻醉期间的补液

手术、麻醉中补液相关问题(内容:摘自昆医大附一院麻醉科Mr罗医森整理)术中输液治疗的目的:1、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2、维持正常的血液动力学。

3、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和渗透压。

4、维持正常体液生理需要量。

5、供应机体组织需要的能量。

手术期间需要补充的液体1、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

3、麻醉手术期间体液在体内再分布。

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5、围手术期间丢失的血液量。

四、补充液体的计算1、术中正常生理需要量:1)计算公式:2)计算时间:入手术室开始至手术结束。

麻醉手术前,病人可存在因手术前禁食导致体液丢失、非正 常的体液丢失和不显性液体丢失。

2)累计缺失量 =每小时的生理需要量 x 术前禁食时间3)举例 e:70kg 体重的病人,禁食 8小时后液体的丢失量大约为4x10+2x10+1x50)ml/hx8h=880ml4) 液体选择:晶体液5)麻醉手术前体液的丢失都应该在麻醉前或者麻醉开始初期给予补充。

3、麻醉手术期间液体在体内再分布和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 1 )烧伤、炎症、严重创伤的病人、手术分离、腹膜炎,常常继发性引起大量液体渗出浆膜表面(形成腹水)或者直接进入肠腔内。

通过液体限制也不能预防这种体液在分布。

2)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

3)手术创伤的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计算方法:3) 每小时补充速度: 4ml/ X 10kg +2ml/X10kg+1mlX 以后每个 10kg.4) 举例: 70kg 的病人,麻醉手术 4个小时,则围手术期生理需要量为(4X10+2X10+1x50 ml/h X4h= 440ml )5) 液体选择:晶体液。

6) 术中匀速输注。

2、 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1)切除术)中手术创伤(胆囊切2-4除术)大手术创伤(肠道切 1 4-6除术)4)举例:60岁,70kg胃癌根治术,手术4小时,液体需要量二(70x5) mlx4=1400ml5)液体选择:晶体液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 :1)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硬膜外、腰麻、腰硬联合、全身麻醉等)和围手术期处理(如:降压处理)会产生血管扩张和心功能抑制,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麻醉后需要及时补充减少的血容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体液的结构 水分+电解质 电解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含量比例有所不同: 细胞外液:以Na+、CI-、HCO-为主。 细胞内液:以K+、Mg+、HPO4--为主(还有蛋白 质) 正常时阴阳离子呈平衡状态。
④第三间隙 近年来,有人认为,除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外还有所谓“第三间隙”。 理由是: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严重脓毒 血症时,机体往往呈严重的体液不足,这水分 不足,不完全是由于水分的丢失,而部分是在 身体中被隔离起来,这部分被隔离的体液,属 非功能性细胞外液不再参与体液的转移,所依 据的空间,叫“第三间隙”——即胸腔、腹腔 、心包腔。如剖腹探查术后,转移到第三间隙 的液体可达1~1.5升。
②水过剩(水中毒): 原因:输入液体(又是低渗液)过多过快,术中、 术后输液量过多而低钠或无钠,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尿期,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如充血性心衰,肝硬 化腹水)。 病理:外液稀释 → 外液低渗水进入细胞内 → 细 胞水肿(脑水肿→呕吐、抽搐、昏迷 肺水肿 胃肠道→恶心、呕、泻) 治疗:禁水;脱水;不应补 Na+、因Na+并不少, 而水过多,有人使用高渗盐水是为了控制症状, 不是为了纠正血Na+过低。
2. 代谢性碱中毒。 原因:大量呕吐、胃管抽吸→低Cl-碱中毒。 长期大量眼碱性药物,各种原因低K+ 表现:呼吸浅而慢,嗜睡、谵妄、低ca++→抽 搐 治疗:轻度——N.S滴注 中、重度——2%NH4Cl静滴,1ml/kg,可降低 CO2CP1容积%,缺K+、补K,抽搐可补Ca”++
五、手术麻醉中输液要点:
c. 麻醉手术期间,因创伤、缺O2、失 血、疼痛、恐惧等导致应激反应,分解 代谢增强,儿茶酚胺、高血糖素释放, 血糖含量升高。 高血糖状态下,可使脑缺血,缺 O 2的 损害加重。血糖水平 >12.3-14.0mmol/L 时,白细胞功能抑制,机体防卫功能受 损。 糖的滤过率超过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 ,可出现渗透性利尿,增加 Na + 的排泄 和细胞外液丢失。 主张:4小时以内手术一般不输葡萄糖 。
二、酸碱平衡:





正常血浆:PH为7.35-7.45(偏碱) >7.45碱中毒 <7.35酸中毒; 生命极限:PH、6.8-7.8 调节机制: 1. 缓冲作用: 碳酸H盐缓冲系统中的碳酸可随时经肺排出,此系 统能量最大,也最重要。 2. 肾脏机制: 正常,肾起保碱(Na+),排酸(H+)和K+的作用。

②酸中毒纠正:主要采用苏打液。 公式:(50-CO2CP)×体重×0.6 =4%Sodaml数 (50-CO2CP)×体重×0.5=5%Sodaml
碱性药物:mmol=BD或(BE)×0.25×kg NaHCO31g=1.2mol 乳酸钠1g=9mmol 按计算首先补给1/2或2/3
用乳酸纳公式: (27-CO2CP)×体重×0.3=11.2%乳酸纳ml数 缺点:需经肝转变为 NaHCO 3 后才起作用, 所以在幼儿,肝功能差,休克时往往无效。 没有条件测 CO 2 CP 或等不及 CO 2 CP 结果时 ,可先提高CO2CP10容积处理: 用4%So-da-6ml/kg
2、 输血作用的重新评估
那么3小时手术,可输1500-2000ml液体
补液原则: 少量慢输;成人可输:300-500ml/小时; 总量不超过50ml/kg 小儿:出生1周内,1小时内手术,无高烧、 脱水者可不输液,一般术中输液量不超 全日量的 1/4
3. 输液的质量和速度: ①一般情况好的病人,因为禁食的关系,过去一 般主张术中主要是补葡萄糖,以供给能量。 营养状况良好,肝功能正常的成人,禁会期间很 少发生低血糖,手术过程一般也不需补充葡萄糖。 理由: a. 成人基础能量消耗葡萄糖 4-5mg/kg. min, 5%G.S240ml/h(4ml/min)即可补充。用量超过 :300-650ml/h,则可导致高血糖症。 b. 体仙胰岛素水平有限,成人最大葡萄糖利用率 为3-8mg/kg. min。供应过多的葡萄糖,可致高糖血 症。

a)血浆:为全血量:(男77.7ml/kg、女66.lml/kg、 约3500-4000ml)的60% 成人:体重的5%(或39-54ml/kg) 小儿:体重的5% 新生儿:体重的6%。 b) 组织间液:具有较大伸缩性,缺水时收缩, 水多时膨胀 成人:占体重的15% 小儿:占体重的25% 新生儿:占体重的37%。 C)细胞内液: 不论任何年龄,均占体重的30-40%(350400ml/kg)
③烧伤休克病人输液标准: 第1个24小时内:每1%面积为:成人 1.5ml/kg 小儿:1.8ml/kg 成分:胶体:晶体=1:1 胶体-多用血、血浆 晶体-Soda,盐水,乳 酸林格,再用 5% 葡萄糖补充所需水分和热 量。
六、麻醉期间输血

1、 输血的适应证 (1) 大量失血 失血量>总血容量的 30%时应输血,一般应使病人的红细胞压积( Hct)保持在20%以上。 (2)纠正贫血 慢性贫血病人可耐受血色素70g/L。贫血需接受手术的病人,术 前应输血使Hb>90g/L才较安全。 (3)凝血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病人可输浓缩血小板或新鲜全血 。 血友病可输富含Ⅷ因子的冷沉淀物、新鲜冰冻血浆或浓缩抗血友病 球蛋白。 纤微蛋白原缺乏者可输纤微蛋白原制剂或冷沉淀物。 (4)补充血浆白蛋白和提高机体抵抗力 低蛋白血症病人应输白蛋白或血浆。 严重感染者可输新鲜血补充抗体和补体。




1. 液体分类: 晶体液 —— 葡萄糖、 N.S 、平衡液、格林氏液、 苏打、乳酸,Kcl 作用:增加能量,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晶体渗透 压和酸碱平衡。 胶体液——全血、血浆、血浆代用品、(右旋糖 苷、706代血浆、血定安) 作用:维持血容量和血管内外的胶体渗透压。
2. 输液量: 术前病人多已禁食12小时以上,经皮肤蒸发、 尿液排出,50kg成人约失水600-800ml(为生理性 脱水),1小时以内的短小手术,可不输液。 中等以上手术均应输液,输液量包括: ①术前禁食失水600-800ml ②麻醉期间水分丧失, ( 呼吸、皮肤蒸发 ) : 1.5-2ml/kg/小时 ③手术创伤致体液丧失:500-1500ml
一、水、电解质的代谢平衡:
1. 体液的组成: ①体液的总量: 成人:体重的60%(600-650ml/kg); 小儿:体重的75%(650-750ml/kg); 新生儿:体重的80%(780ml/kg); ②组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而细胞 外液又分血管内细胞外液 ( 血浆 ) 和血管外细胞 外液(组织间液)二部分。
3. 呼吸机制: 呼吸中枢通过改变肺通气量和呼吸频率,控 制肺泡CO2的排出,调节血液中碳酸的浓度, 从而使血液NaHCO3/H2CO3比例保持正常。 由于碳酸 H 盐数值的增减 ( 代谢性 ) 或碳酸数 值的增减(呼吸性),都可引起酸碱值(PH)的变 化。
三、水、电解质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紊乱
1. 水纳的代谢紊乱: Na+是细胞外液主要的离子,失水同时合并有Na+的丧 失。 失水——脱水(高渗性 混合性 低渗性) 水多——水肿、水中毒。 ①脱水:按水Na+丧失比例不同,分为高渗、低渗。 a)高渗性脱水(真性脱水) 失水>失Na+ 原因:不进水、高热、大汗、利尿。 病理:外液高渗→内液外移→细胞脱水 →ACDH(抗 利尿激素)↑→尿少
2. K+代谢障碍: ①低血钾:K+<3.5mmol/L 原因:进入少——禁食、输液未给K+ 丧失多——呕吐、利尿、碱性药物应用 症状体征; 神经肌肉应激性↓(无力、腱反射↓、腹胀、肠鸣↓,恶心 、呕吐) 中枢 N症状——一淡漠、呆滞、烦躁不安、嗜睡、神志 不清 心电图:T波降低、增宽、倒置、S-T延长 处理:补钾,Kcl加入5-10%G· S中慢滴; 计算公式:[5-K+]×体重×0.6=mmol/L 先给1/2量(1ML10%KCL)约等于3/4毫摩尔
30年代后期,有些小儿科专家对小儿腹泻 的研究,发现人体水分的需要,远远超过过去 所想象的需要量,而且发现呕吐、腹泻丧失的 液体,除水分和钠外,还损失了大量的K+,因 此输液的用途高度重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临 床实践,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研究进展很 快,6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和其他学 科的发展,输液制剂发展很快,不管在理论研 究、制剂品种、制剂技术、工艺设备,包装材 料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也使输液的工作复 杂化,正确的输液可转危为安,不正确的输液 又可给病人带来危险。所以作为一个医务工作 者,应该熟悉的和掌握输液的有关知识才行。
②高血钾:K+>5.3mmol/L 原因:大面积烧伤;急性肾衰(严重损伤 ,输血错误 ) ,输大量库存血,输入 K + 过多 过快。 病理:主要是影响心血管 ——BP↓ 、心 率紊乱,室领→心停,肌肉无力,甚至软瘫 。 处理:1. 纠正酸中毒,给Ca++或Na+(对 抗K+对心抑制) 2. 使K+内移:25%葡萄糖100-200ml+胰 岛素(4g糖/1单位)

临床表现:轻度——失重2-4%(小儿2-3%) 有症状——口渴 中度——失重4-8%(小儿5%) 症状+体征——衰弱、尿少,皮肤粘膜干 燥
重度——失重8%以上(小儿10%以上) 烦燥、昏迷、抽搐、心脏功能不全—BP↓

治疗:补液为主.
b)低渗性脱水(低钠性脱水) 原因:慢性缺盐缺水所致。吐泻、胃肠外瘘、 长期禁盐、补液未补盐。 临床表现: 轻度——Na+<120MEq/L 表情淡漠,肌肉无力。 中度——Na+<110MEq/L 体位性低BP,皮肤弹性差,囟门下陷。 重度——Na+<100MEq/L 反射迟钝,神智迟钝,几乎昏迷,循环衰竭 治疗:补盐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