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诗品》的理论体系(下)

合集下载

试论钟嵘《诗品》的“直寻”说

试论钟嵘《诗品》的“直寻”说
“ 味 之 者无 极 , 使 闻之 者 动心 ” 诗歌 , 是 “ 的 才 诗之 至也 ”主 张 诗歌 ,
创作 要 有“ 滋味” 。
钟嵘所说的“ 滋味” 诗之味”好的诗歌是 由心领神会的品 即“ 。
味 而得 , 丰 富 的情 感 内蕴与华 美的 文词 形式 的统 一” 。 诗 品 是“ 删 《
斤” —— 钟嵘“ 寻” 直 说新 解 》 文 中认 为 : ‘ 一 “ 直寻 ’ 的本 义 应 是 ‘ 意 象 而运 斤 ’即 诗人 将 瞬 间直 觉到 的 ‘ 窥 , 即景 会 心 ’ 审 美意 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浮 , 则文 散 , 成流 移 , 无止 泊 。 芜漫 之累 矣 。 意浮 嬉 文 有 钟嵘 对 “ 、比” “ 的 含 义作 了新 的解 释 ,兴” “ 已尽 兴” “ 、赋” “ 是 文 而 意有馀 ”相 当于 “ 蓄”也即 “ , 含 , 滋味 ”“ ” “ ;比 是 因物 喻 志 ”强 调 了 , “ 对 诗 人情 感 的 激发 ;赋 ” “ 书其 事 , 言 写物 ”可 以说 是 物” “ 是 直 寓 , 诗人 创作 时 的直 抒胸 臆 ,直接 描 绘现 实 。 同时也 指 出要综 合运 用 兴 、 、 , 三种 创 作方 法 不 能 只偏 于 一 种 , 比 赋 这 要斟 酌 使 用 , 以免 让
文 学评 论
“ 直寻 ” 。从 而创 作 了很 好 的作 品 。汉都 尉李 陵 ,文 多凄 怆 怨 者之 “ 流”“ 殊 才 , ,有 生命 不谐 , 颓 身丧 。使 陵不 遭辛 苦 , 文 亦何 能至 声 其 此 !” 钟嵘 认 为李陵 的 诗歌 “ 怨” 风格 , 与他 坎坷 不平 的身 凄 之 是 世相 关 的 。将作 者 的创 作文 辞和 风 格与 其身 世 背景 及社 会经 历联 系起 来进 行 评论 , 以说 也是 钟嵘 《 品》 重要 贡 献 。从 而 也使 可 诗 的 “ 感物 ” “ 的内容 更 加宽 泛 , 之 物” 也让 诗人 创作 时 有了 更 广阔 的 “ 直

南朝文学家批评钟嵘在《诗品》中评论

南朝文学家批评钟嵘在《诗品》中评论

南朝文学家对钟嵘在《诗品》中的评论进行了批评,这一主题涉及古代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南朝文学等多个方面。

首先我会从对《诗品》的初步介绍开始,然后详细阐述南朝文学家的批评观点,接着分析他们的观点的理由,最后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南朝文学史上,《诗品》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奠基之作。

钟嵘在《诗品》中对古代诗歌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提出了一系列批评标准和观点。

然而,南朝文学家对钟嵘的这些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

他们分别从诗的表现形式、创作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评。

南朝文学家在他们的批评中指出,钟嵘在《诗品》中对诗歌形式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偏颇。

他们认为钟嵘过于偏重于形式结构,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内在意境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忽略了诗歌创作中的灵感和情感表达,导致了对诗歌价值的片面理解。

他们还指出,钟嵘在《诗品》中对于南朝时期的诗歌表现形式和风格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肯定,对于当时诗歌的发展和创新缺乏理解和包容性。

南朝文学家还批评钟嵘在《诗品》中对于诗歌技巧的评价存在一定问题。

他们认为钟嵘过于强调诗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形式,忽视了诗人对于语言运用的巧妙和独特创意。

他们主张应当注重诗歌的个性化特点和创新性表达,才能真正发挥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义。

南朝文学家对钟嵘在《诗品》中对于诗歌情感表达的评价也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钟嵘的观点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功利性和功利化倾向,过分注重诗歌的功利性和审美效果,忽略了诗歌创作中的情感真挚性和内在含义。

他们主张应当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内在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表现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力量。

总结回顾,《诗品》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批评意义的著作,对于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和文学批评的影响极为深远。

然而,南朝文学家对于钟嵘在《诗品》中的评论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

在我的看来,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了一系列诗歌批评标准和观点,对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

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

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从《诗品序》看钟嵘对诗歌性情说的论述:南朝梁钟嵘的《诗品》与刘勰的《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宗白华曾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艺术和文学批评的名著,谢赫的《画品》,袁昂、瘐肩吾的《画品》、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在这热闹的品藻人物的空气中。

”《诗品序》为《诗品》一书的理论总纲。

“性情”二字是《诗品序》的全篇的眼目,也是钟嵘对诗歌本质的概括,从序文开篇的“摇荡性情”到文中的“吟咏性情”,乃至全文都围绕着这个诗歌的根本精髓而展开论述的。

《诗品序》中所反映的诗歌发生论、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美感论等都足以垂远后世,沾溉后人,并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品序钟嵘性情:钟嵘(约468――518 ),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

生活于南朝的齐梁时代。

据《南史钟嵘传》记载,钟嵘是东晋名臣仲雅的七世孙,出身是门阀世族,但钟嵘的父亲仲蹈,仅做齐国的中军参军,家世衰落。

《诗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诗学研究的开始。

此前关于诗的研究多为经学之附庸,并仅囿于《诗经》。

而《诗品》则首次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一般的五言诗歌上,而且完全从审美角度来探求诗歌的艺术规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代将《诗品》称为“百代诗话之祖”,并与《文心雕龙》相提并论。

清代的章学诚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

《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

”一、性情说的由来人们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开展而逐渐加深的。

而对诗歌本质属性的确定,又是《诗品》创作论、鉴赏论的出发点和钟嵘诗学理想的基石。

先秦时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尚书尧典》中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荀子也说:“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儒效》) 。

钟嵘《诗品》文学思想略论

钟嵘《诗品》文学思想略论

钟嵘《诗品》文学思想略论作者:房召义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2期摘要:钟嵘《诗品》是五言诗的专论,对五言诗的批评,系统而独到,理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它对以往的作品做出了视角独特的批评,具有许多独特的观点,诸如源流说,重“雅”,重文采,重风力,反对因人废言,对物感说的发展,重新变,学民歌,以及“直寻”、“自然英旨”等,这些都对以后的诗歌乃至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关键词:雅;文采;风力;新变;因人废言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

其生卒年,《梁书》及《南史》本传都没有明确记载。

颍川长社钟氏自东汉末年就是郡的“著姓”(1),但在《梁书·钟嵘传》中,对钟嵘的家世背景只有这么几个字:“晋侍中雅七世孙也。

父蹈,齐中军参军。

”(2)而对其祖父(虽然在《诗品》中提到其从祖齐正员郎钟宪)、曾祖、高祖,史书都没有记载,可以推知,钟嵘应该是出身世族而非大族。

“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

”(3)王俭是齐代大儒,《南史·王俭传》曰:“弱年便留意三《礼》,尤善《春秋》,发言吐论,造次必于儒教。

由是衣冠翕然,并尚经学,儒教于此大兴。

”(4)梁代也很重视儒教,尤其梁武帝。

他撰有《周易大义》21卷,《周易系辞义疏》1卷,《周易讲疏》35卷,《尚书大义》20卷,《毛诗大义》11卷等(5)。

由于钟嵘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所以儒家的诗教观在《诗品》中占有相当的位置,所以他论诗,“雅”是重要的标准之一。

但同时,他又能持发展的观点,对当时文学各方面的特质已经被重视的事实,给予了充分思考。

这些观点,分布在《诗品》的序里,分布在全部有姓名的122位诗人的评论里(《诗品》中谢混出现两次,有名姓的诗人实122位。

)其中钟嵘源流说,重抒情、风力,“直寻”即直抒所见,“自然英旨”即自然精美等观点(6),“风力华彩”的观点,物感说,溯源析流、三品论诗非《诗品》精华之所在的现实,(7)前人已充分论述,兹不再赘述,本文只拟对前人提出但尚未充分论述的几种思想予以梳理。

钟嵘的诗论专着《诗品》

钟嵘的诗论专着《诗品》

《诗品》的影响
《诗品》的影响主要有:
(1)《诗品》强调诗要抒发“怨”情,是中国古代 “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钟嵘提倡诗要“直寻”,即直接抒情叙事,使 后人反对形式主义诗风有了理论根据。
(3)其风骨论,特别是他强调建安风力,更为后人 反对无病呻吟的柔弱诗风所标举,成为陈子昂诗 歌革新运动的理论武器。
钟嵘的文论思想㈠
性情说
• “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诗品 序》 )
“情性”有两层含义
物色之情,离怨之情 个体之情性
“性情”说——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
•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包含着两层理论内容;一是诗歌乃至整个文艺与 作者主体心灵的关系。钟嵘明确指出:文艺作品 都是作者主体心灵、也就是作者感情活动的外在 表现。这里的“性情”是指以感情活动为主的全 部心灵活动,它和“性灵”的概念是一致的。诗 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 于人的“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化。
钟嵘的文论思想㈣
滋味说
• “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岂 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 《诗品序》 )
作为动词的品味、品尝、鉴赏
• “味”的两层含义
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 《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 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 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使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 评刘桢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 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 评张华诗云:“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 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 女情多,风云气少。”

钟嵘《诗品》“滋味说”探源及内涵钟嵘诗品_2

钟嵘《诗品》“滋味说”探源及内涵钟嵘诗品_2

钟嵘《诗品》“滋味说”探源及内涵钟嵘诗品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被誉为齐梁文苑诗坛“奇葩双树”之一的钟嵘《诗品》,第一次较为具体地提出了“滋味”说这一诗学的审美标准,并形成特定涵义的审美理论。

一、“滋味说”探源“味”的概念起源于饮食,先秦时期,味的含义主要是指味觉及其所带来的生理快感,与声色等而视之。

《吕氏春秋•仲春纪•情欲》:“故耳之欲无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无味,情也。

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皇帝,其欲桀纣同。

”这说明味只是一个表示生理感受的词语,还没有同艺术联系起来。

但古人又认为,饮食之味实蕴有审美的因素在内,《说文解字》训“味”为“滋味”也,“滋味”不仅指咸、酸、苦、辣诸般味道,还特指能引起人的愉悦心理的味感,这种味感里面即包含美感的成分。

《论语•述而》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是以“肉味”来比喻音乐有韵味,孔子把听乐时心理上所产生的美感与甘美的肉味在生理上所获得的快感加以类比,认为前者超过了后者,并对音乐有如此大的美感效力感到十分惊奇。

孔子已经初步感觉到诗歌、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开了后世以“味”即以美感论诗乐的先河。

魏晋以来,诗章勃兴,“味”开始同诗歌等文学创作发生了直接关联,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中,第一个明确地用“味”来说明艺术感染力的是陆机的《文赋》,把“味”引进了文艺鉴赏的专论中,他说:“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陆机之论,应是从《乐记》之文中获得启示,用肉味来譬喻诗文,雅而不艳,他认为只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有美质又有文采的文章,才能产生真味、余味,给人以美感。

陆机之后,画家宗炳在文艺领域进一步发展“味”的理论,直接把“味”这个概念引入审美理论,提出了“澄怀味象”的命题。

之后的刘勰亦谈到了“味”,《文心雕龙•宗经》篇谈运用旧典能“馀味日新”,《隐秀》篇谈有滋味的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的美感。

关于“钦异拔新,迥乎时论”——论钟嵘的诗学思想

关于“钦异拔新,迥乎时论”——论钟嵘的诗学思想

关于“钦异拔新,迥乎时论”——论钟嵘的诗学思想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钟嵘的《诗品》构建了系统的诗歌批评标准并体现出富有创建性的诗学思想:以“体”为标志的风格流派论、融比较叙评于一炉的诗评方法论、以抒发“怨”情的对象的诗歌本质论、以“滋味”为高妙境界的诗歌鉴赏论。

这些钦异拔新、迥乎时论的理论对我国文学理论尤其对诗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体比较叙评滋味说“怨”情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也是第一部系统的自觉的文学批评著作,素有“诗话之祖”、“诗话之源”之美誉,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堪称六朝文学批评史上的双璧。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曾这样高度评价:“《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祖也。

”钟嵘的诗歌批评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理论系统,多方面探讨了诗歌的风格流派、诗评方法、诗歌本质、诗歌艺术美的鉴赏等问题以及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品评。

他富有创建而新颖的诗评命题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解读之。

一、以“体”为标志的风格流派论风格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流派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风格流派是文学流派的基本标志,无论是派系的选择还是代表作家的产生,其指向都是独特的流派风格。

可以说,没有独特的流派风格,就没有流派。

钟嵘在其《诗品》中评述部分作家及追溯诗风渊源时,明确地运用了“体”字,以表现其对这种现象的关注。

如评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

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

”评陶渊明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钟嵘《诗品》所说的“体”,即体貌特征,其含义与现代人所说的“风格”大体相近。

“景阳之体”,即张协的创作风格;“文体省净”,即陶渊明的创作风格是用语干净利落,不假雕饰。

从上面不难看出,钟嵘以“体”为标志论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创作风格时有意与某种文学传统联系起来。

钟嵘《诗品》的主要观点

钟嵘《诗品》的主要观点

钟嵘《诗品》的主要观点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主要探讨了诗歌的创作和鉴赏标准。

以下是《诗品》的主要观点:
诗歌的目的:钟嵘认为,诗歌的目的是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语言的艺术表达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他强调诗歌应该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内容:钟嵘认为,诗歌的内容应该真实、自然、质朴。

他主张诗歌应该以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人情世故、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式:钟嵘对诗歌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要求。

他认为,诗歌应该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要求诗句的音韵和谐,用词要准确、贴切。

他强调诗歌的语言应该简练、精炼,避免冗长和庞杂。

诗歌的审美标准:钟嵘提出了一些诗歌的审美标准。

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具有情感的深度和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他还强调诗歌应该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避免陈腐和平庸。

总的来说,钟嵘的《诗品》强调了诗歌的真实性、自然性和感染力,提出了诗歌的创作和鉴赏标准。

他对诗歌的内容、形式和审美标准的探讨,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钟嵘《诗品》的诗论美学思想(三)

论钟嵘《诗品》的诗论美学思想(三)
本文详细阐述了钟嵘《诗品》中的诗论美学思想,特别是“滋味说”这一核心理论。文章认为,诗的鉴赏是诗评的先导,没有鉴赏就不能将诗评引向深入。在具体诗评中,鉴赏和评论往往融为一体,同步前进。鉴赏侧重于感性的直觉,是鉴赏主体艺术感觉的升华,是浮沉于诗的形象世界所唤起的一种特殊感觉精神活动。而诗评则是净化了的鉴赏,诗评的提高依赖于鉴赏的深入。滋味说作为诗评鉴赏论的核心,在《诗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将诗人的吟咏、诗的审美特征和读者的鉴赏活动三者互相沟通,纳入了整个诗吟的总体范畴。文章还指出,滋味说在文艺思想史上对后来的在品味差异,这种差异在鉴赏过程中展现出纷繁复杂状况,使得鉴赏活动众彩纷呈,不枯竭。后世学子,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可以找到它的流变轨迹。北朝后期的颜之推、司空图以及胡应麟等人都受到了滋味说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这一理论。

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

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

▪ 第四,“滋味”要求诗歌做到“风 力”与“丹彩”结合。
钟嵘指出,诗歌“干之以风力,润 之以丹彩”,才能“使味之者无极,闻 之者动心”。
▪ 五,对错误诗风的批判。
第一, 反对玄言诗。 第二, 反对事类诗。
第三, 反对讲究声律、病犯的“永明 体”。
六,评风格、溯流别、定品第。
▪ 第一,评风格。
《诗品》对122位诗人都作了评语;
▪ 如《诗品序》云:“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 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 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 依。”
▪ 《诗品》在成书时有两个书名,一为 《诗品》,另一为《诗评》。唐以后为 《诗品》。
▪ 《诗品》包括序和正文两大部分。
正文评价了自汉至齐梁时代五言诗 人122位,另有无名氏的《古诗》(即 《古诗十九首》)。
▪ 为艺术品定品第,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如书法有庾肩吾的《书品》,谢赫的 《画品》(即《古画品录》),还有沈 约作的《棋品》。钟嵘作《诗品》又受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诗品》中说: “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 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 以类推之,殆均博奕。”钟嵘是借用
“九品论人”的品评方法,来进行诗歌
钟嵘把这些诗人和诗歌作品分为上 中下三品,每品一卷,共三卷。原书在 三卷的前面各有序文,后人把三段序文 合在一起,就是现在我们常用的《诗品 序》。
在序文中,钟嵘说明了全书的选材范围 和原则,主要是:
▪ 1、“嵘今所录,止乎五言”。
▪ 2、“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 不录存者。”
▪ 一、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情感
钟嵘在《诗品序》云:“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 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 唱上。

钟嵘《诗品》的诗歌美学思想

钟嵘《诗品》的诗歌美学思想

钟嵘《诗品》的诗歌美学思想摘要:钟嵘作为南朝齐梁时期最重要的一位诗歌理论批评家,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美学的最高成就。

其《诗品》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并称为我们古代文论史上的“双壁”。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诗话篇》中以之与《文心雕龙》相提并论,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

本文侧重从人生体验与诗的本源、《诗品》的审美特征、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人生体验赋比兴滋味说直寻钟嵘是南朝齐梁时期最重要的一位诗歌理论批评家,《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美学的最高成就。

钟嵘评汉魏到齐梁一百二十余位诗人五言诗,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

对所评诗人的风格特征、艺术成就都做了具体的阐述,建立了一个以审美为中心的诗学体系。

钟嵘的诗学富有美学性质,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一)人生体验与诗的本源钟嵘对魏晋南北朝诗学的贡献是他明确把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丰富的人生体验作为诗之本源的重要方面。

钟嵘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官,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诗品.序》)钟嵘所论述的情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自己的命运起落变化中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

诗人不仅从四时更替、岁月流逝中感慨人生的命运遭际,从悲欢离合、穷达荣辱的人事变化中也能“感荡心灵”,激发诗情。

在《诗品》中,钟嵘最推崇的诗歌表现由人生遭际而引发的悲怨慷慨的情感。

他列为上品的诗歌大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他评价李凌诗“文多凄怆,怨者之流。

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诗歌的审美体验扎根于人的命运变化和人生经历之中,这样的生命体验自然会感天动地。

(二)钟嵘《诗品》注重的审美特征钟嵘《诗品》注重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直寻”以及他的“滋味说”。

试论钟嵘《诗品》的三条纬线

试论钟嵘《诗品》的三条纬线
美” 。继 潘 岳之后 有 鲍照 、 约 。谓 灵运 似 乎又 是 沈 }

其 源 出于 国风 , 气 奇 高 , 采 华 茂 , 骨 词 情 净 , 采葱 蓓 ” 词 。此 时 的宗 主 是 陆 机 , 源 出于 陈 其
之 有 龙凤 , 乐 之 有 琴 笙 , 工 之 有 黻 黼 , 音 女 俾 尔怀铅 吮 墨 者 , 篇 章 而 景 慕 , 抱 映余 辉 以 自
个 情文 和谐 的诗 人 , “ 高 词 盛 , 艳难 踪 ” 其 才 富 。 的, 这三 个方 面 即是《 品》 诗 的三 条纬线 。
总之 , 嵘是 从气 、 、 三个 方 面综 合 评 价 诗 人 钟 情 文
烛, 故孔 氏之 门如 用 诗 , 公 干 升 堂 , 王 入 则 思
室, 阳 , 陆 , 景 潘 自可坐 于廊庑 之 间 矣。
他是 如此 评价 的 : 兼雅怨, 被文质, 体 粲溢 今 古 , 尔不 群 。 嗟 卓
乎, 陈思之 于 文 章 也 , 人 伦 之 有 周 孔 , 羽 譬 鳞
语 ・文 学 篇 》 , 协 是 文 秀 派 的代 表 , 文 体 华 )张 “ 思 , 能达 到情 文 的和谐 完美 ,才 高词 赡 , 且 “ 举体 华
孔 德 明
广西 师 范大学 , 西 桂 林 5 10 广 404
摘 要: 钟嵘在评论诗 文和品第诗 人时除有三条 经脉 即楚辞 、 、 外 , 雅 风 另有三条 纬线 即气、 、 情 文.他从
气、 、 情 文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诗 , 为诗 应该 具有清刚之 气, 认 饱含清 怨之情 , 兼有清靡之 文 , 而且这三 者应达到 和谐 完 美, 达到 了和谐 完美就 是诗 之最优。钟嵘 认为只有 曹植达到 了这 三者 的完美, 以给其评价 最高一 所

第七章钟嵘的《诗品》..

第七章钟嵘的《诗品》..


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 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 实大谬。惟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常欲进《知音 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 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辨,於是士流景慕,务为 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 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 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 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诗品序下》)
钟嵘与永明声律论及文笔之争的 文学观念意义
钟 嵘 《 诗 品 》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云:“《诗 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 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 《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 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 深从六艺溯流别也。”
如果说《文心雕龙》是文 学理论的巨著,那么《诗品》 则是文学批评的专著,而且是 纯文学批评的专著,是我国诗 话的开山鼻祖。它对自汉至齐 梁的123位五言诗作家作品进行 评论,分上、中、下三品,上 品12人(含古诗),中品39人, 下品72人。钟嵘的诗学思想主 要体现在他的《诗品序》中 。
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 离群托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或 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或士有解 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 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 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 (《诗品序上》)
“吟咏情性”论
《诗品序》一开始就说:“气之动物,物
吟咏情性 钟嵘《诗品序》一开始就说:“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思考:此处论及了几个方面?
二 自然论
——诗歌的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

钟嵘《诗品》批评理论方法探微

钟嵘《诗品》批评理论方法探微

钟嵘《诗品》批评理论方法探微作者:石雯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5期内容摘要:钟嵘的《诗品》是以五言诗为对象的一本文学批评专著。

本文从其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了其文学理论思想。

他通过感物说,渊源论,滋味说,风骨说和气论等确立起评价诗歌的标准。

并以知人论世,摘句,借言,象喻批评和比较等方法践行自己的批评实践。

关键词:钟嵘诗品批评魏晋南北朝是诗歌自觉的时代,而五言诗歌更是盛极一时。

当时官方意识形态涣散,儒释道走向融合。

诗人们也张扬着个性……所有的这一切从内容和形式影响着五言诗的发展和批评。

钟嵘的《涛品》是一本详述五言诗歌的文学评论专著,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文学批评理论。

一批评理论文学(诗歌)发生论——感物说。

钟嵘在开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于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他与刘勰在关于诗歌本源的观点是契合的,但是刘勰更侧重的是社会生活方面,而钟嵘则更加看重自然的力量,所以他重视“自然英旨”的美。

但是钟嵘在其对诗歌的评述中,也对社会矛盾刺激和促进诗人创作,予以了肯定。

“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何能至此。

”且不论钟嵘所看到的五言诗是否为李陵之作,就其将李陵放置于上品,可见其中也必然包含了他对身负悲情色彩人物的推崇。

社会生活的矛盾催生诗人,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钟嵘对这些“玉兰夙凋”之类的人的评价。

这也就是为什么钟嵘极爱陈思王植的才思敏捷,也赞扬“才能就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焉”。

诗歌流派和继承关系,是钟嵘热衷他探讨的问题。

在上中下三品之中的一百二十二人之中,大部份诗人,钟嵘都为他们划定了继承关系。

古人的学习方法是不断吟诵前人的佳作名篇,体味其中的妙处,并最终化为己用。

所以对于五言诗这个讲究音韵格律文辞的文体而言,在诗人们的诗歌中出现前人的影子很正常。

但是钟嵘似乎对此过于热衷,以致将诗人风格过于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对某些诗人品级判断有失偏颇。

他认为,楚辞、国风和小雅是五言诗的最基本的三个源头,而其中楚辞的凄怆清秀、哀怨绮靡的阴柔和国风的温丽典雅、骨气深远的阳刚深得钟嵘喜爱。

从《诗品序》看钟嵘诗学理论的美学特色

从《诗品序》看钟嵘诗学理论的美学特色

… . .
又云 : “ 永嘉时 , 贵黄 、 老, 稍 尚虚谈。 于时篇什 。 理过其辞 , 淡乎 顿失精采 。” 那 些在 诗中大量 引用典故 的人 , 显然不知诗之 为 寡味 。” 推其文义 , 诗家的兴“ 味” 浓郁和诗篇 的淡乎寡 “ 味” 交 诗 的审美抒情特征 。
替运用 , 以“ 味” 为纽带 , 将诗家 吟咏 、 诗 的审美特征和读者 的
二、 赋 比兴 阐释的审美化
锺嵘 的赋 兴审美化的阐释 ,是 第一次赋予了赋 比兴传 锺嵘诗 学理论的 美学特 色主要体现在他 的《 诗品序》 中所论述 统理论崭新 的审美 内涵 。 汉代关于赋 比兴的 阐释都是从政教 、 的诗歌 发生论 、 本质论 、 创作论 、 审 美鉴 赏论 等方面 以及他 对 伦理 的角度 , 强 调的是美 与刺 的对诗歌 的利用 。 到了《 诗品序》 具体作 家作品的品评之 中。 中第一次对赋 比兴作 出了审美 陛的阐述。锺嵘说 : “ 文 已尽而
意有余 , 兴也 ; 因物喻志 , 比也 ; 直书其事 , 寓言写物 , 赋也 。 ” 结 合后 面“ 干之以风力 , 润之 以丹彩” 的文艺情采论 , 锺嵘 已将 赋 以“ 滋味” 为最高追求的审美感受论 比兴第一次正式定位在艺术表现的手法这一理论上 。其值得 “ 滋味说 ” 是锺嵘诗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他在《 诗 品》 注意的理论价值有 以下 四点 :①强调诗歌言外之意 的艺 术张 中 自觉而 明确地 以“ 味” 或“ 滋味 ” 为标 准进行 审美鉴赏 。锺嵘 力 ; ②强调创造艺术形象来表 现思想 内容的重要性 ; ③ 强调了 “ 滋 味” 说具体 的理论 内涵包含 四个 方面 : ① 诗歌要用形 象来 审美特征和审美效果 的一致性 ;④总结 了赋 比兴运 用的方法 说话; ② 表现诗人真情 实感 的作品 ; ③有浓浓 的情 思 , 能打动 论 。 人心, 具有审美价值的作 品 ; ④体现为不同艺术个性 的作 品。 三, 追求“ 自然 英旨” 的审美趣 尚

品第流别,承源辟蹊—论钟嵘《诗品》的美学理想体系

品第流别,承源辟蹊—论钟嵘《诗品》的美学理想体系

31CHUANGZUO PINGTAN批评者说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诗品》系统而自觉地运用“三品升降”的形式评论了汉魏至齐梁的一百二十多位五言诗人与《古诗》一组, 在文学批评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堪称千古论诗之祖。

钟嵘提出诸多极富时代特色的美学概念与新颖的美学命题,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受阅读《钟嵘诗品笺证稿》的启发,试论《诗品》所体现的钟嵘美学理想,也对钟嵘一些局限方面略抒己见。

一、自然英旨,雕而不露“自然英旨”可谓钟嵘于《诗品》中贯穿始终的审美追求,既包含人本来之性情,又蕴藉不矫揉造作的油然生发。

此前儒道虽谈人性,但涉及更多的是伦理道德的情感,而钟嵘在《诗品》开篇就提出诗歌应当抒发个性情感,反对片面强调正得失、美教化、厚人伦的政治伦理功用,而主张《古诗十九首》、建安文学等抒情浓烈的作品。

而从自然的不造作、非勉强的意味出发,则体现钟嵘秉持以直寻为美的自然观,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自然本色,反对刻意雕琢的藻饰之美。

钟嵘偏爱直寻而非斧凿经史之胜语,滥用典故以至于矫揉造作则会使诗歌有过分雕琢的痕迹,由是他对用事之风和辞藻过于繁密颇为反感。

而直致之奇则是经过努力创造的直率自然之美。

吟咏性情的诗歌应遵循天然去雕饰的诗歌创作观,大量堆砌典故脱离生活,就会违反诗歌的艺术特征,使其佶屈聱牙,意义晦涩,损害性情之纯粹真美。

此外,钟嵘还批评沈约、王融等提倡的声病说,认为强调四声八病会苛刻地束缚诗歌发展,他提倡合乎自然的声韵。

钟嵘推崇自然也与当时诗坛盛行的强调用典声律与玄学的晦涩风气密切相关,其自然观本质是要求诗人心灵与自然产生共鸣。

既如此崇尚自然,何以将后世提及自然往往首推的陶渊明置于中品呢?在此,体现出钟嵘这种自然观的另一个维度—自然英旨绝非质朴,而是雕而不露,应物而不累于物的自然,即自然美和文采并重。

这从钟嵘对陶渊明的态度可以体现,陶诗擅长以朴素白描抒写平淡田园,这种朴实诗风虽得后世尊为“自然”精髓,却并不切合钟嵘的自然观。

钟嵘《诗品》的文学思想和诗学理想

钟嵘《诗品》的文学思想和诗学理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12月20日Dec.202019第39卷第12期Vcl.39No.12doi:10.3969/j.issn」008-9640.2019.12.007钟喋《诗品》的文学思想和诗学理想达娇(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钟嫌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和诗学理想,如物感说是诗歌发生的根源,吟咏情性是表情达意的关键,滋味说是诗歌的美学境界,文质并重是其诗学理想。

《诗品》的思想对探讨其文学观,阐扬古代文论,以及促进现代文论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物感说;吟咏情性;滋味说;文质并重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12-0013-02秦汉之际,儒家要求诗歌积极为政治教化服务,主张在诗歌中“言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相对衰落,玄学盛行,文学创作注重对“情”的挖掘。

文人士大夫倾向于追求简约玄澹的自然美,创作了大量抒情写景的诗赋,使诗具有“美”的特质,“雅”的韵味。

同时,该时期产生了品评诗文的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蝶的《诗品》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诗文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曰:“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蝶。

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蝶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

”《诗品》与《文心雕龙》从不同方面进行品评,堪称齐梁时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双壁。

钟蝶对汉魏迄于齐梁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的品评,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结合其诗人的生平境遇、学识、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诗歌的发生、本质、审美角度出发,品评诗人及诗作,为后世品评诗歌提供了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一、物感说:诗歌发生论古往今来,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受到外物刺激而产生灵感,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

钟嵘《诗品》的理论价值探析

钟嵘《诗品》的理论价值探析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Shi Pin by Zhong Rong 作者: 付健玲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4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4期
主题词: 钟嵘 《诗品》 理论价值 吟咏性情 品第 流派
摘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学理论专著,也是一部系统和严谨的诗学专著。

其序言涉及创作和赏析的理论,提出诗歌应该"吟咏性情",对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风气予以纠正,肯定了感情的审美价值。

文章简要论述了《诗品》的理论价值,认为其体现出以品第论优劣的批评意识,客观公正地品评诗人诗作的层次,并就所评诗人在流派归属上也颇有建树,就创作方面具有共性的诗人诗作予以系统评论,并在同一个流派内部评出一个领袖人物。

从文质论看钟嵘《诗品》的诗学审美倾向

从文质论看钟嵘《诗品》的诗学审美倾向

第19卷第3期2020年9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Vol.19 No.3Sep. 2020从文质论看钟嵘《诗品》的诗学审美倾向李弋文(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文”与“质”是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含义在历经演变后成为了品人评诗的美学术语。

钟嵘的《诗品》就将文质作为审美判断的核心标准,并且对诗歌风格偏向文雅典丽的诗人予以了更高的评价,或者可以说,从《诗品》对 入选诗人的列品、点评、比较中可以看出,钟嵘是重文甚于重质的。

通过厘清与文质相关的诸多概念,钟嵘《诗品》所体现的审美倾向更具典范性。

关键词:文质论;《诗品》;钟嵘;诗学;审美倾向中图分类号:120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565(2020)03-005-05The Aesthetic Tendency of Chung H ung's Shih-p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Wen and ZhiLi Yi—wen(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W en” and “Zhi”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s, whose meanings have undergon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finally become aesthetic term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oetry. Chung Hung * s Shih—p’in regards “W en” and “Zhi” as the core standard of aesthetic judgment, and gives higher evaluation to poets whose poetic style seem more gorgeous. From the list, comments and comparison of selected poets in Shih- p’in, it can be seen that Chung Hu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Wen” than to “Zhi”. By clarifying many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text, the aesthetic tendency embodied in Chung Hung*s Shih-p^n is more exemplary.Key words:Wen and Zhi;S h ih-p^n;Chung Hung;poetic;aesthetic tendency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了一系列评判诗歌的审 美标准,其核心概念是“文”与“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 于 基 础 的地 位


绝 非 无 的 而发
,
根 据 书 中所 述

,
这 两个 观 点 都 以



为 主 要 内容

,
它 们 都 是 诗 歌 理 论的 基 础
。 ,

,


又 是基 础 的 基 础
,
就是 说

,

怨 ” 和 其 他 理 论 观 点 之 间有 着 制 约 性 的 联 系 从 总 论 部 分 的 阐述 可 以 看出 既 然
,
形 成 一个 整 体 的 思 想 枢 纽

这 个枢 纽 就 是 理 论 体 系 的 主 脑








在 钟 嵘 的 诗 歌 理 论 中 占有特 殊 的 地 位
,

诗品
总论 部 分提 出

诗 不 仅 产 生 于 自然 之


四候”

而且 产生 于 作 者 由 于 社会
,
影 响 而 表 现 出来 的
,
善为凄 庆 之 词


多感 恨 之 词

“ ”

郭璞



词 多慷慨
,
坎 睐咏 怀
;


有 感 叹之词 亦多 惆 怅

,

曹操


甚 有 悲 凉之 句


,
缪袭
“ ”
挽歌
锹枪

唯 以造 哀


毛 伯成





这 些 品评 中 的 悲 慷慨

,

凄枪



感慨


激 刺”


凄 庚”

,

感恨

,
怨”
,

感 荡心 灵
;
而 生诗 诗

,

骋情 展 义
” “ “

以发


怨”
,
并 用 可 感性 的


怨 情 ” 去 影 响读 者
那 么 诗 就 必 然是
吟 咏情 性

穷情 写 物

,

而 不是

” 经 国文 符 的 政论 性 宫 廷 文

既然

,

怨 ” 而 生诗
诗是
” 吟 咏情 性 以 发
怨” 的
钟 嵘 《 诗 品 》的 理 论 体 系

(下


体 系 的 特 点




为理论 主脑

,
创 立 了 诗 歌 理论 的 体 系
,
,
一 部专 著 的理 论体 系

,
并非 众 多
理 论 观 点 的 机械 相 加
,
既 然 构 成 了 体系
那 就 必 然 存 在着 将众 多 观 点提 统 并 联 结 起来 而 钟 嵘 《诗 品 》 的 理 论 主 脑 是
,
,
,
品评班 婕 好诗
,

词 旨
,
清捷
怨深 文绮

钟 嵘 对曹植 评 价 最 高
说其诗

骨气奇 高
,
词 采 华茂
情 兼雅 怨
体 被 文质 付 咸诗 但都 与
》 “


对左 思 的 评 价是



文典 以 怨”


说 秦嘉


徐淑
,

文 亦凄 怨 意 悲 而远
“ ”
,


郭泰机



,

孤 怨 宜恨
,
三义

干 之 以 风力
, ,
,
,
专用 比 兴

患在意深

,
意 深 则词跋


,
如果


但 用赋 体

患 在意 浮

意 浮则 文散 ” 不应

既 然五 言 诗 是 抒情 发




本须 讽 读
,



不 被 管 杜” 的

那 么就
取 于 声律
拘泥 四 声
而 只需
清 浊 通流
口 吻调利 ” 即可

与其 他理

对 于这 些
,

,
它主 张

陈 诗 展义 ”

长歌 骋情

与此 同 时
,
它 还 从 诗 的社 会功

用 方面 以孔 子 的
兴观群 怨

,
说为 依 据 说 明
,
,


既 能产生 诗

诗 就 必 然通 过




陶性 灵
发 幽思
从 而 发 挥 其 应有 的 社 会 作 用 在

,
诗 的 产 生 与诗 的 社 会功 用 这 两个 问 题 总 论 部分 开 宗 明 义 就 提 出这 两 个 观 点
,
西汉


小 戴记


,

认 为 音乐

, ,

与政 通

,
所以

乱世 之 音怨 以 怒



亡 国 之 音 哀 以思

怨怒
:
哀思 风也

都 是对 当时世 道 的揭露 与批判 教也

毛诗 序》 在阐述
,
六义

之 风分



时说
马迁

风 说
风以动 之
: “
,
教以化之


~
,
一 上 以 风 化下
盖 自怨 生 也
的 重 要意 义 昭 君 出塞
、 。




之情






与 亲 的 问 题上 心 灵” 的



》 诗 品 强调

怨”

为此

,
,
它侧 重 阐发

怨” 对 作 者 婿 闺 凄泪
,


感 荡”

,
并 例 举 屈 原 放逐
,
士 卒外 戍

客 居塞 外
“ ”

朝 士 归 隐等事 说 明


怨 ” 所 包 含 的 内容


沈 约诗

长 于 清怨
诸如

:

还有 一些 品 评 虽 然没 有直 接 用






;
的 意义 相 通 或 相近
;
,

说 古诗

文温 以 丽


,
李陵诗

, ,
多凄 枪 珑固
a


王 案 发 锹 枪之 词

阮籍

颇 多 感慨 之 词
,
;

应豫 诗
” 得 诗 人 激刺 之 旨 “
刘现和卢 湛
不 全佳


坎镖”


感叹


悲凉
,


造哀



都与




相关

都是 八处

,




的 各种表 现 四处

这 样 的 品 评 总共 有二十一 处
属于


,
其中


卷上
九处
卷中

卷下
从 品 评 的 等 第看 可见

怨 者之 流

多居 上 品
即 使 处 于 中品 和 下 品 怨
,
,
就 局 部来 说 也是褒 赞 的 的基 础 地 位 与 主 脑 作 用
论 观 点 的 有机 联 系

,
有 力说 明 它 的 基 础 地 位 与 主 脑 作 用
,
怨 ” 的 基 础 地 位 与 主 脑 作 用 不 仅体 现 在 总 论 里

`
而且 贯通 于对 作家 作 品 的 品 评 之



品评古 诗
,
去 者 日以 疏

,
四 十五 首 虽 多哀 怨 颇 为 总 杂 ”


下 以 风刺 上 后 汉班 固
: “ ”


史记

:
屈原 传

认为
,
屈平 之 作

离骚



汉书
礼乐 志

周 道始 缺

怨刺 之 诗 起


后 汉郑 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