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
样安排有何用意?
题干中有“在文 结尾。
(2016年浙江卷)
局部段
中”“这样安排” 3.奠定基调
(3)简析第②段在文中
落类
“第X段”“片段”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
的作用。(2015年山东
等字样。
奠定了感情基调。
卷)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 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 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 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 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 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 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 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的经历,在文中有什
(二)中间句段作用“2思考”“1模式”
么作用?(2016年天津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
卷)
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
(2)母亲和行人的对话
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 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 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 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 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 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结构层次(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结构层次(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从脸谱说起》),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考题明确要求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那就先要找出该段的层次:“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而且是艺术性的。
||就实用性而言……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第一层抓住关键句“菜谱给人一个规范”;第二层抓住关键句“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第三层抓住关键句“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
须注意的是,此段先说菜谱,而后说舞台艺术,相当于比兴手法,所以层次必须先分明;其次,要明确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八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八精准掌握散文化小说的读法和答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狩猎师陀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
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
“你没良心。
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她光火有充分理由。
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
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作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
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
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
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
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
”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
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
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跌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
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
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2018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7)
结构方面2分,内容方面3分。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 ]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情节手法类题因界定不准或分析不深而失分 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 也就是以“渴”为 线索行文。回答线索这种情节技巧的作用,应当从结构 (组织材料, 贯串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简洁;使行文富于变化)和内容 (表 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两方面作答。 在结构 (情节安排 )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的情 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 略去陷入绝境前的内 容,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交代,使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内容 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 (呈 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能衬托试验人员和送瓜蒙古人的高尚品德;能 更加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 己”的人生道理。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 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 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 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 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 突转 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手 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 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 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 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 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 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线 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 索 示主题。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 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 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 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 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5大题 Ⅱ.考点3 分析结构技巧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分析结构技巧(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也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技巧。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线索:气味。
(2分)(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2分)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2分)一、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可从如下角度抓线索:1.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为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2大题 考点3 分析文章内容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分析文章内容(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臵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臵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耕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六 含答案
专题六精准把握散文中重要词句的内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横八字巷的人们黄蓓佳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
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米,窄到至多两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
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
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中。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
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
端午包粽子,熏艾草。
中秋吃月饼。
重阳买一块枣泥糕。
立冬要吃汤圆。
腊八肯定煮腊八粥。
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
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
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
“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
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
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七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七精准赏析散文表达特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隆兴寺铁凝少年时听父亲讲过正定。
建国前后正定曾是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著名的华大、建设学校校址都曾设在那里。
成年之后,每逢我乘火车路过正定,望见那一带灰黄的宽厚城墙,便立刻想到父亲讲过的那教堂、那钟声和月季。
不知为什么,父亲讲正定却很少讲那里的其他:那壮观的佛教建筑群“九楼四塔八大寺”,那俯拾即是的民族文化古迹。
我认识的第一位正定人是作家贾大山。
几年前他做了县文化局长,曾几次约我去正定走走。
我只是答应着。
直到今年夏天大山正式约我,我才真的动了心,却仍旧想着那教堂。
但大山约我不是为了这些,那座“洋寺庙”的文化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相反,他那忠厚与温良、质朴与幽默并存的北方知识分子气质,像是与这座古常山郡的民族文化紧紧联系着。
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
果然,大山陪我走进的首先就是那座始建于隋的隆兴寺。
人所共知,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
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
隆兴寺既是以大佛而闻名,游人似乎也皆为那大佛而来。
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游人在这个只有高度、没有纵深的空间里,须竭力仰视才可窥见这个大悲菩萨的全貌。
而他的面容靠了这仰视的角度,则更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慑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
它是自信的,这自信似渗透到它那四十二臂上二百一十根手指的每一根指尖。
人在它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虽然也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然而一旦压抑感涌上心境,距离感便接踵而来。
人对它还是敬而远之的居多。
这也许就是大悲菩萨自身的悲剧。
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
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他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精准训练十二 Word版含答案
精准训练十二把握文学类文本中标题的意蕴和作用练前提示标题是文本的窗户,高考命题者很喜欢用标题来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审美能力;常考查的角度有意蕴和作用两种,所用题型是综合分析题或探究题。
无论是哪种角度哪类题型,答题前都要注意标题命名的方式,看看它是以“人物”“物象”命名还是以“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等命名的,因为标题的意蕴和作用与标题命名方式有很大关系。
对于标题意蕴题,应该从“标题的含义”“表达技巧”和“结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
“标题的含义”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指文本所渗透的情感和主旨,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如果标题运用了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象征等,则要答出其指代义、双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
从结构上,标题通常是文本的线索。
对于标题作用题,应把握其常见作用:①点明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文本内容,暗示比喻象征,揭示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分析时还要紧紧联系标题所用的艺术技巧及其特点。
答标题类题目,一般情况下都是靠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全面、深入的体悟,如果文中有点题文字,则必须牢牢抓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书匠陈人波我是在一个小书摊上认识他的。
他卖书,我买书;他是摊主,我是顾客。
那天,偶尔路过,忽见一处小书摊上堆着些旧书,便不禁心痒,大步过去,站到了书摊前。
眼睛扫描一番之后,便随手翻了几下《要面子的中国人》,觉得有些价值,便想买下。
但书上明码定价七元五角,他却抬到了十元,还声明一分不少。
我嫌他的书太贵,便转身走了。
他却从旁边伸过一只手来,把我紧紧拉住,并让我坐到他的一张小凳上,一双犀利的眼睛全方位地把我打量一阵之后,便涎沫四溅地把我“训”了起来。
他先毫不客气地问我,都读过些什么史书,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要面子、不要面子、讲面子、掉面子的故事吗?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顾面子而争权夺利、大动干戈的故事吗?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争面子护尊严而奋斗不息、视死如归的故事吗?又知道多少中国人在权力与屠刀面前屈膝受辱、掉尽了面子的故事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就请买下这本书吧,花十元钱就知道中国历史上这么多事情,不值得吗?接着他又问我,知道现在纸张、印刷提价了多少吗?最后还问我,高就什么职业,月薪多少,常买书吗?我闭目养神,让六根清净,等他问完了,才开了口。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 含答案
专题五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靳以对于火的喜爱几乎成为自己的癖好,虽然时常被父母警诫着,说火是最无情的,会把什么都毁掉的,但是每次看到了那跳动着的红红的火焰,还有那圆圆的光晕,好像那点温暖舔着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忘记了一切。
记得幼小的时节,常常喜欢把纸捻浸了油来点燃,把灯烛都熄灭,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火亮,那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若是有别人在我的面前,定然会看到在闪闪火亮的后面有一张多么刻满喜悦的脸。
可是,一个闯入者如果走进来,是会惊倒我的,我便会向地下一掷,积极地用脚踩灭了它,也许还有斥责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来,我听得出那是父亲或是母亲,要不就是其他的人,说着要去告诉我的父母的话。
真就有一次,惹出过一场灾害来。
我和弟弟在一间房里点起一些柴草来,点着了,又扑灭它,然后再点起来。
渐渐地胆子大起来了,每次要更费力才扑灭它。
终于,我们是再也不能扑灭它了,它还燃着了这屋里堆积着的书纸。
弟弟吓慌了,我的心却没有什么扰动。
我领了他的手走出来,同时那扑上窗纸的火焰也被人看见了。
惊慌的叫喊,引出了其余的人们,还有我的父亲;这时弟弟哭起来了。
我就站在那里望着,看着父亲和人们手忙脚乱地把水泼上去,于是,火连屋顶也不曾烧穿就熄止了。
我还好像有点遗憾似的呆呆瞩视,火熄了,心中像突然失去些什么,一直到父亲铁一样的手掌打到身上,才因为疼痛哭了出来。
这一次母亲也不来说情,也不给我抚慰,一任我哭得疲乏了独自悄悄地睡到床上。
岁月把我从幼年带到成人,永远我只是一个陌生人。
我不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我,只有火对我来说还是那么亲切熟稔。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友人的家中,我消磨了大半夜。
我自如地坐在壁炉的前面,我像是呆了,望着友人把树枝投进去,看着火烧得旺起来。
它烤热了我的脸,我的心,带走了我的疲劳和寂寞。
友人夫妇曾在孤苦的日子不知劝说我多少回,但都没有说动我。
他们尽自默默地坐在一旁,一直到我为一声小小的爆裂所震动,把头转向友人时,他才说:“你很喜欢壁炉吧?”“不,不,我是爱火的。
2018版语文(江苏版):高考第2大题 考点5 归纳内容要点含解析
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汪容甫先生行状》),完成后面的问题。
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题干已明确根据第三段内容进行概括,且有“治学”“为文”提示。
根据内容,第三段可一分为二,从“先生于六经”至“以下所未有”言其“治学”方面,说明汪中治学涉猎广泛,如经、子、史、词章、金石、三代典礼等;治学精深,抓住文段中的“博”“至于”“深”“识议超卓”等进行概括;之后言其“为文”方面,抓住“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进行概括。
此概括题涉及的范围小,层次清晰,而且文中含有明显的概括、评价语句,这些其实就是答案。
【答案】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
(2分)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2分)一、解答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题的技巧1.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
2.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
3.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二、准确筛选概括内容要点1.由理到事的信息筛选整合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上往往提出一个较抽象的筛选标准,要求从原文筛选整合出合乎题干要求的事例来,是信息筛选选择题的另一种形式。
做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吃透题干要求,锁定信息所在区间。
(2)转述要全而准,因为这种题型要求答出的是“事”,在将文言信息转换为白话信息时要求全而准,比如每一个事例的主体、原因、经过、结果等信息要齐全、准确。
(3)根据题干要求,灵活选择答题方式。
如果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就要特别注意文言语句中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因为它是暗中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版)ppt课件高考第2大题 考点2 文化常识
文 化 常 识
栏目 导航
析考题·以题觅法
找失分短板 悟解题之道 专项对点练 新题尝鲜练
提考能·以题试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 15 页) (2017·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 1《汪容甫先生 行状》),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 ,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 .. 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 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 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 ,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 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பைடு நூலகம்
D [D 项, “调”只表示官职的变动。]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 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B. “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 “山东”一词,古今意义不同,古义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D. “道”在文中指仁义。在古代文化中, “道”还指道教,道教是以“道” 为最高信仰,以老子、墨子思想为理论根据的宗教。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 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 “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 ” 及善即移病馀月,后不复问。叹曰: “中书令可一日不见天子乎?”遂乞骸骨 , ... 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 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十一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十一含答案精准训练十一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练前提示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
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
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
高考对“我”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
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作用。
“我”有四重作用,当认真体会和把握。
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
作为“有限视角”,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②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日本]芥川龙之介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
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
阴沉沉的。
令人觉得,四下里工厂发出的汽笛声一旦震撼阴暗灰色的水蒸气,说不定就会化为一场蒙蒙细雨哩。
在阴郁的天空下面,火车驰过高架铁道,运货马车驶向被服厂,店铺一爿挨一爿地开了门。
电车站来了两三个人,个个都愁眉苦脸,显得睡眠不足的样子。
好冷啊。
——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
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好!”“可不是诡吗!本间连receive这个字是i靠先还是e靠先都拿不准,他就靠那本教师用的读本好歹糊弄着教呢。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精准训练六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精准训练六分析概括散文的思想内容练前提示作为散文阅读考查常见的题型之一,要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其要点全从文中来。
但获取要点不是照抄原句,而是加以整合。
如何整合呢?一是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并且要突出它;二是避免疏漏要点,对此,一定要找准答题的区间(答案所在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别提取;三是防止过度概括,有的考生答题唯恐要点不全,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要点不明确,答案不简明,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强因分赋点意识。
一般而言,4分题大致有4个答题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药飘香杨忠①闻着煎药时四溢而出香气弥漫的中药,心又回到儿时多病的日子,回到比汤药更浓烈的亲情氛围之中。
②在我蹒跚学步的那段日子,母亲带我到乡下外公家小住。
母亲为外公煎药,冒出香气,当我最近距离地闻到从一只被炉火熏黑的砂锅里散发的草药味时,心里存有一种神秘和敬畏。
那药是母亲冒着冬雪走了几十里山路,叩开一家早已打烊了的药铺抓来的。
外公病歪歪地喝着母亲连夜煎熬冒着热气的汤药,竟然神奇般地好了。
也许是母亲的孝心和精神感动了上苍,才有如此神力。
从此,我们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中药敬若神灵。
外公风烛残年与药锅为伴直到去世,享年89岁。
③我是家中宝贝,病灾不断:小时候出麻疹、痄腮,稍大患肾炎、肝炎,还曾被滚沸的汤药烫伤。
因此,外公用过的那个有年头的黑乎乎、脏兮兮的药砂锅,又被母亲找了回来,母亲用清水一洗并念道:“外公保佑小孙孙,那药砂锅熬出来的中药有神力呢。
”我的命几乎是泡在“苦水”中熬过来的,能喝水的时候就开始与汤药结缘,那是又令人惧怕又让人感觉亲切的苦味。
“良药苦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双关语。
虽不懂其意,但我知道对我一定有好处。
④记得我成人之前母亲一直为我煎药。
煎药很有讲究。
她说:“煎药如同进庙上香,要心诚,不能乱说话,身子也要干净,否则,这药效就不好。
药渣更不能随意乱倒,要倒在人气旺的岔路口,让众人把病带走,吃药的人病才能好。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
专题十一精准把握小说中物象的意蕴和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素姑师陀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
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
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
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
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时光无声地过去。
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
”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
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
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
“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
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
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
”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含解析
专题二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夜品瓷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一精准把握小说中物象的意蕴和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素姑师陀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
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
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
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
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时光无声地过去。
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
”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
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
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
“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
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
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
”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靳以对于火的喜爱几乎成为自己的癖好,虽然时常被父母警诫着,说火是最无情的,会把什么都毁掉的,但是每次看到了那跳动着的红红的火焰,还有那圆圆的光晕,好像那点温暖舔着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忘记了一切。
记得幼小的时节,常常喜欢把纸捻浸了油来点燃,把灯烛都熄灭,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火亮,那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若是有别人在我的面前,定然会看到在闪闪火亮的后面有一张多么刻满喜悦的脸。
可是,一个闯入者如果走进来,是会惊倒我的,我便会向地下一掷,积极地用脚踩灭了它,也许还有斥责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来,我听得出那是父亲或是母亲,要不就是其他的人,说着要去告诉我的父母的话。
真就有一次,惹出过一场灾害来。
我和弟弟在一间房里点起一些柴草来,点着了,又扑灭它,然后再点起来。
渐渐地胆子大起来了,每次要更费力才扑灭它。
终于,我们是再也不能扑灭它了,它还燃着了这屋里堆积着的书纸。
弟弟吓慌了,我的心却没有什么扰动。
我领了他的手走出来,同时那扑上窗纸的火焰也被人看见了。
惊慌的叫喊,引出了其余的人们,还有我的父亲;这时弟弟哭起来了。
我就站在那里望着,看着父亲和人们手忙脚乱地把水泼上去,于是,火连屋顶也不曾烧穿就熄止了。
我还好像有点遗憾似的呆呆瞩视,火熄了,心中像突然失去些什么,一直到父亲铁一样的手掌打到身上,才因为疼痛哭了出来。
这一次母亲也不来说情,也不给我抚慰,一任我哭得疲乏了独自悄悄地睡到床上。
岁月把我从幼年带到成人,永远我只是一个陌生人。
我不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我,只有火对我来说还是那么亲切熟稔。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友人的家中,我消磨了大半夜。
我自如地坐在壁炉的前面,我像是呆了,望着友人把树枝投进去,看着火烧得旺起来。
它烤热了我的脸,我的心,带走了我的疲劳和寂寞。
友人夫妇曾在孤苦的日子不知劝说我多少回,但都没有说动我。
他们尽自默默地坐在一旁,一直到我为一声小小的爆裂所震动,把头转向友人时,他才说:“你很喜欢壁炉吧?”“不,不,我是爱火的。
”我说完了,便又把头移向着炉火,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边的友人,胸中荡漾着那一点快活。
看看友人们,都已偎在椅子里睡着了,这时我才蹑手蹑脚地站起来,取了大衣,涂写了一张告别的纸条,放在桌上,轻轻地拉开门,又轻轻地关上,走了出来。
街上已人静路寂,夜寒如水,但是想起了熊熊地烧着的火,就觉得温暖宜人,踏着大步子走了。
记得三年前我就在家中的时节,有一天邻居的屋宇失火了。
于是,人们都跑出去看。
有人担心这火的延烧,有人发着同情的叹息,我却大声地笑着。
为什么不笑呢?——火已经抓住了梁柱、器具,疯狂般地吼着,在一场火之后,有形的将成为无形的了,什么都要换个样子,旧的早已厌了,为什么不来些新的呢?此后我的家冷落了,一个人独居在旧城的一个小小院落里。
我更沉默了,只有每当夜晚时,自己把酒倾在圆铁盒里,用火柴点燃了,放在面前的桌上,熄了灯火,凝望着这荧荧的绿的火焰,心才感到一点鼓舞的温煦。
随着火的跳动,我的眼睛也在闪着,像是因为过于疲乏,它们蒙上了一层清泪。
突然一个黑的影子闪进来,他随手开了灯,用责备的语气向我说:“你这是做什么?”强烈的光刺着我,我闭了一下眼才回答他:“我看着火,你不知道我爱火么?”“好,我领你去,如果你真是爱火的话。
”他领了我的手,我就随他跋涉。
我越过山渡过水,在疲困的时候,我也从不曾休息。
我只是问他:“火在哪里呢?”他不回答我,只是脚步迈得更紧了。
“我将献身在火的怀抱中……”我自许着,可是我还望不到火的影子。
然而我却知道了,在不知名的地方,有冲天的火在燃烧,我将用尽我的力量,淌着最后的一滴汗,奔向那里……(有删改)1.“记得幼小的时节,常常喜欢把纸捻浸了油来点燃,把灯烛都熄灭,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火亮”,请说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内容上叙写“我”小时候玩火的经历,表现了“我”对火的喜欢;在结构上与上文“对于火的喜爱几乎成为自己的癖好”相照应,为下文写“我”玩火惹出一场灾祸做铺垫,与后文写在朋友家观炉火、看邻居家失火的场景以及对“火”的追求相呼应。
2.文中的“我”爱火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火能给“我”带来喜悦,②火能给“我”带来寄托,③火能给“我”带来温暖,④火能给“我”带来全新的世界。
3.文中说“别人也不理解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父母不能理解“我”喜爱火的癖好;②朋友只是给“我”安慰,不能理解“我”内心孤苦的原因;③周围人不能理解“火”毁灭旧世界,才能迎来新世界的道理;④表现了“我”对理想和光明的执着追求。
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火”象征了理想、光明和希望;②理想有时并不清晰,但具有强大的力量,激发“我”为之奋斗;③表达了要为理想、光明而执着追求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灵魂的伤痕庐隐①我没有事情的时候,往往喜欢独坐深思,这时我便把我自己站在高高的地方,——暂且和那旅馆作别,不轩敞的屋子——矮小的身体——和深闭的窗子——两只懒睁开的眼睛——我远远地望着,觉得也有可留恋的地方,所以我虽然和他是暂别,也不忍离他太远,不过在比较光亮的地方,玩耍些时,也就回来了。
②有一次我又和我的旅馆分别了,我站在月亮光底下,月亮光的澄澈便照见了我的全灵魂。
这时自己很骄傲的,心想我在那矮小旅馆里,住得真够了,我的腰向来没伸直过,我的头向来没抬起来过,我就没有看见完全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夜里我可以伸腰了!我可以抬头了!我可以看见我自己了!月亮就仿佛是反光镜,我站在它的面前,我是透明的,我细细看着月亮的透明,自己十分的得意。
后来我忽然发现在我的心房的那里,有一个和豆子般的黑点,我不禁吓了一跳,不禁用手去摸,谁知不动还好,越动着这个黑点越大,并且觉得微微发痛了!黑点的扩张竟把月亮遮了一半,在那黑点的圈子里,不很清楚的影片一张一张地过去了,我把我所看见的记下来:——③眼前一所学校门口挂着一个木牌,写的是:“京都市立高等女子学校。
”我走进门来,觉得太阳光很强,天气有些燥热,外围的气压,使得我异常沉闷,我到讲堂里看她们上课,有的做刺绣,有的做裁缝,有的做算学,她们十分的忙碌,我十分的不耐烦,我便悄悄地出了课堂的门,独自站在院子里,想藉着松林里吹来的风,和绿草送过来的草花香,医医我心头的躁闷。
不久下堂了,许多学生站在石阶上,和我同进去的参观的同学也出来了,我们正和她们站个面对面,她们对我们做好奇的观望,我们也不转眼地看着她们。
在她们中间,有一个穿着紫色衣裙的学生,走过来和我们谈话,然而她用的是日本语言,我们一句也不能领悟,石阶上她的同学们都拍着手笑了。
她羞红了两颊,低头不语,后来竟用手巾拭起泪来,我们满心罩住疑云,狭窄的心,也几乎迸出急泪来!④我们彼此茫茫地过了些时,她忽然蹲在地下,用一块石头子,在土地上写道:“我是中国厦门人。
”这几个字打到大家眼睛里的时候,都不禁发出一声惊喜,又含着悲哀的叹声来!⑤那时候我站在那学生的对面,心里似喜似悲的情绪,又勾起我无穷的深思。
我想,我这次离开我自己的家乡,到此地来,不是孤寂的,我有许多同伴,我,不是漂泊天涯的客子,我为什么见了她——听说是同乡,我就受了偌大的刺激呢?……但是想是如此想,无奈理性制不住感情。
当她告诉我,她在这里,好像海边一只雁那么孤单,我竟为她哭了。
她说她想说北京话,而不能说,使她的心急得碎了,我更为她止不住泪了!她又说她的父母现在住在台湾,她自幼就看见台湾不幸的民族的苦况,……她知道在那里永没有发展的机会,所以她才留学到此地来,……但她不时思念祖国,好像想她的母亲一样,她更想到北京去,只恨没有能力,见了我们增无限的凄楚!她伤心得哭肿了眼睛,我看着她那暗淡的面容,莹莹的泪光:我实在觉得十分刺心,我亦不忍往下看了,也忍不住往下听了!我一个人走开了,无意中来到一株姿势苍老的松树底下来。
在那树荫下,有一块平滑的白石头,石头旁边有一株血般的红的杜鹃花,正迎风作势;我就坐在石上,对花出神;无奈兴奋的情绪,正好像开了机关的车轮,不绝地旋转。
我想到她孤身作客——她也许有很好的朋友,但是不自然的藩篱,已从天地开始,就布置了人间,她和她们能否相容,谁敢回答呵!⑥她说她父亲现在在台湾,使我不禁更想到台湾,我的朋友招治,——她是一个台湾人——曾和我说:“进了台湾的海口,便失了天赋的自由;如果是有血气的台湾人,一定要为应得的自由而奋起,不至像夜般的消沉!”“唉!这话能够细想吗?我没有看见台湾人的血,但是我却看见眼前和血一般的杜鹃花了;我没有听见台湾人的悲啼,我却听见天边的孤雁嘹栗的哀鸣了!”⑦呵!人心都是肉做的。
谁禁得起铁锤打、热炎焚呢?我听见我心血的奔腾了,我感到我鼻管的酸辣了!我也觉得热泪是缘两颊流下来了!⑧天赋我思想的能力,我不能使他不想;天赋我沸腾的热血,我不能使他不沸;天赋我泪泉,我不能使他不流!⑨呵!热血沸了!⑩泪泉涌了!⑪我不怕人们的冷嘲,也不怕泪泉有干枯的时候。
⑫呵!热血不住地沸吧!⑬泪泉不竭地流吧!⑭万事都一瞥过去了,只灵魂的伤痕,深深地印着!(有删改)注庐隐(1898—1934),五四时期著名作家。
本文是她教书之余在日本旅游后所作,发表于1922年8月11日第46期《时事新报·文学旬刊》。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画线句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花的色彩、姿态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不可遏抑的情感,含蕴着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和与台湾同胞骨肉团聚的志愿。
画线句又暗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失去祖国、思念祖国的台湾同胞的凄楚悲痛。
(示例二)“血般的红”是作者的心在滴血,“迎风作势”是作者的情感在作势。
此句融情于景,为台湾同胞沦为亡国奴、为他们的孤苦凄惨而伤痛。
这句又用典故,以杜鹃鸟喻台湾同胞,表达了台湾同胞失去祖国的凄楚和心怀祖国的信念。
(示例三)杜鹃花血红的色彩及迎风作势的姿态,与台湾学生凄楚黯淡的形象、苍老的松树等形成反衬,更突出了台湾同胞的凄惨、内心的悲痛,凸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难以忍受的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