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技术难点和创新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 队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 高整个行业的素质和能力。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行 业的发展和进步。
06
相关案例展示
国际著名海底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英法海底隧道
连接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海底隧道,全长50.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37公里,是世 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之一。该隧道于1987年开工,1994年建成通车,建设过程 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施工技术和防水材料,具有较高的施工精度和难度。
日本青函隧道
位于日本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海底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23.3 公里。该隧道于1964年开工,1988年建成通车,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先进的 施工技术和设备,包括超大直径盾构、高精度测量和岩石加固技术等。
我国其他大型海底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上海外环隧道
位于上海市外环线上的海底隧道,全长7.5 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1.7公里。该隧道于 1999年开工,2003年建成通车,是我国第 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采 用了大直径盾构和钢筋混凝土管片的施工技 术,具有较高的施工精度和难度。
对未来工程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对于未来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加强 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集合多学科的优势 和资源,共同解决难题。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以满 足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工程需求。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桥梁结构复杂,需要采用高强度钢材、大吨位 锚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
02 工程难点
施工环境复杂
港珠澳大桥项目风险识别评析和管理对策
港珠澳大桥项目风险识别评析和管理对策港珠澳大桥项目是中国三地(香港、珠海和澳门)联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多个方面的风险。
本文将从技术、环境、投资等多个方面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技术风险1. 海底隧道施工难度大:项目中的海底隧道长达6.7公里,施工难度较大。
在海底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管理对策: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并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加强与海洋生态保护部门的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2. 自然灾害风险:港珠澳大桥所在地区常发生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会给桥梁结构和设备带来风险。
管理对策:在设计和建设中,采用适应性强、耐震性能好的技术和材料。
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二、环境风险1. 生态环境破坏: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珠江口和大亚湾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管理对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
2. 水下噪音污染: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和运营中会产生大量的水下噪音,对周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
管理对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噪音隔离和降噪措施,尽量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加强水下生态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受影响的海洋生物。
三、投资风险1. 建设成本超预算:港珠澳大桥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存在超预算的风险。
管理对策:在项目启动之前制定详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全面评估各项投资风险。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和监督。
2. 运营效益低于预期:港珠澳大桥的运营效益依赖于交通运输需求和收费情况等因素,如果交通需求低于预期,可能导致运营效益低于预期。
管理对策:在项目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未来的交通需求和市场变化。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综述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综述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本篇综合介绍了其中人工海岛和沉管隧道工程的总体布置和技术要求;其次介绍了人工海岛建造技术、隧道的地质勘查和基础处理、沉管管节工厂化预制、水下挤密砂桩;管节接头防水技术、管节浮运与沉放等。
关键词:人工海岛;沉管隧道;1 项目概况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
港珠澳大桥起自香港口岸,跨越粤港分界线,下穿拱北口岸,止于南屏镇洪湾,线路总长约为55km。
主体工程长约29. 6km,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6.7km 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km采用桥梁方案,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1个海中人工岛。
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 /h,双向六车道;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建筑限界: 桥面标准宽度33. 1m,隧道2×14.25m,净高5.1m。
设计汽车荷载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汽车荷载提高25%用于设计计算,同时满足香港《道路及铁路结构设计手册》中规定的活荷载要求。
抗风设计标准: 运营阶段设计重现期120年,施工期重现期 30 年。
地震设防标准: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结构防水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耐火等级按一级隧道设计,采用RABT标准升温曲线测试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
2 工程主要技术特点2.1 人工海岛的主要技术特点根据主体工程总体布置,隧道两端各设置长度为625m的海中人工岛,两岛间平面距离约5.6km,人工岛平面呈耗贝形,横向最宽处约215 m。
修建海上人工岛的目的是实现桥梁与隧道的顺利衔接,满足岛上建筑物布置需要,并提供基本掩护功能,保障主体工程(岛上的隧道暗埋段敞开段)的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营。
其中,西人工岛靠近珠海市,岛的东侧与隧道衔接,西侧与青州航道桥的引桥衔接,平面呈椭圆形,采用“耗贝”的设计理念,岛长625m,最宽处约183m,工程区域天然水深约-8.0m。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造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家工程项目,总长约55公里,连接了中国的港口城市香港、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建造这个大桥涉及到许多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和工程难点。
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了许多困难,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并通过各种创新和技术手段克服了这些问题。
首先,由于大桥所在的海域地质情况复杂,大桥在海底下的部分需要面对海水冲击和波浪冲击。
这就要求工程师们设计出一种坚固耐用的的基础,确保大桥建造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采用了大块岩石填埋的方式作为大桥的基础,同时,采用了水下沉箱的形式,以固定框架。
在减小波浪冲击力方面,工程师们还引入了减震器和防波堤之类的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坚固了大桥基础,并降低了建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其次,大桥建造还需要克服强大的自然风力。
由于建造这个大桥时所在的海峡处于风暴道路上,工程师们需要在千钧一发之际挑战灾难。
他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支架,突出于大桥的身体,以抵制风力的影响。
这种设计可以让风力的影响效果减少75%,保证了大桥建造过程的安全性。
另外,建造这个大桥时,工程师们还需要克服搭建的时间问题。
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设计了多种并行施工的流程,从而提高整个工期的效率。
并在施工困难最大的中央主塔上,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利用高空架子和大功率的吊车协同作业,将大型构件吊装至高空。
最后,大桥建造还受到环境保护的限制。
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严格遵守了环境保护要求,采用了环保友好的材料,尽量降低污染物排放,保证了建造过程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港珠澳大桥的建造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新技术,从基础设计到搭建方式,都在为了确保大桥建造的安全和质量。
这些努力都取得了成功,成为高技术建筑领域的一项杰出成就。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内地、澳门和香港的一座重要交通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集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等多种工程技术于一体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保障,科技成为这一超级工程的“密码”,推动了港珠澳大桥建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一、先进的施工技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深水施工、大跨度桥梁设计、海底隧道掘进等,需要运用大量的先进施工技术。
在桥梁施工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钢箱梁桥梁远洋预制装配技术,通过大型工厂对钢箱梁进行预制,然后再通过海运运到工地进行组装。
这种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保证了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海底隧道的建设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沉管法”技术,即利用浮船将预制的隧道沉管运到海底后,再通过水下控制沉放沉管。
这种技术避免了传统的挖掘隧道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智能化的桥梁管理系统三、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通过科技手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桥梁运营管理阶段,采用了清洁能源、智能交通管理等绿色科技手段,减少了车辆的排放和交通的拥堵,降低了对大气和水质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还通过建设了多个人工养殖岛,创造了大量的海洋生态资源,促进了海洋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四、智能交通系统港珠澳大桥智能交通系统是整个大桥跨海交通运营的“大脑”,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了跨区域的一体化管理和协同运营。
该系统融合了先进的智能监控、智能调度、智能安全、智能救援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所有跨越港珠澳大桥的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天候的监控和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还融合了先进的车辆识别、交通预测、自动驾驶等技术,提高了大桥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为跨海交通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层的岩土性质进行详细勘察和 试验,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同时,由于岩土性 质多变,需要不断调整施工参数和优化设计方案,以确保施 工质量和安全。
海洋环境影响
总结词
海洋环境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风浪、潮汐、海流、海水腐蚀等方面。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为了应对风浪的影响, 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择风浪较小的季节进行关键施工。同时,为了防止海水腐蚀,需要对桥梁 和隧道结构进行防腐处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隧道盾构技术
盾构机选型与设计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选择合适 的盾构机型和刀盘、刀具等关键部件 ,并进行优化设计。
盾构隧道施工控制
盾构隧道防水技术
采用多重防水措施,包括防水混凝土 、橡胶密封垫等材料和技术手段,确 保盾构隧道在使用寿命期内不出现渗 漏现象。
采用自动化监测和控制系统,实时监 测盾构机的工作状态和隧道施工参数 ,确保盾构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条件限制
总结词
由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涉及多个方面,施工条件受到多种限制,如场地狭小、交通不便、环保要求高等。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的限制,优化施工方案。例如,为了解决场地狭小的问题,可以采用预制 桥梁段和隧道洞口的施工方法,减少现场施工量。同时,为了满足环保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施 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沉管隧道
采用沉管法施工,共33节 沉管,单个沉管长180米 ,宽38米,高11米,重约 55000吨。
人工岛
两个直径为100米的人工 岛,用于隧道的出入口和 通风 structure。
港珠澳大桥建造技术
自主研发的耐久性监测传感器
14)实际环境与荷载作用下的实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再设计技术
------形成实际环境荷载下、基于目标概率分析的实体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评估和 再设计方法体系
大桥耐久性数据管理分析管理系统
15) 离岸特长沉管隧道建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 ——自主研发建成国内交通系统最大的燃气式高温试验系统
5、主要创新成果及应用
多专业融合
1)长大深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提出长大深埋沉管隧道结构计算及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形成长大深埋 沉管隧道混合基础刚度过渡控制技术
2)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方法与振动台试验模拟技术 ——建立多点非一致激励下长大沉管隧道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形成接 头减震控制技术
港珠澳大桥建造技术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苏权科
二O一九年四月
提纲
第一部分 总体概况
第二部分
技术难点与科技创新
1、建设目标、理念与技术标准 2、主要创新领域 3、新材料新产品开发 4、大型外海施工装备研发 5、关键技术创新成果
第三部分 运营期的新科技挑战
工程包括珠海、澳门接线,珠海澳门口岸,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接线及香港口岸, 总长55km,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耐久性要求高
节能环保
安全运营
有的技术禁区
——如何建设高 品质、长寿命的 “世界级”跨海 通道
1、建设目标、理念与技术标准
大桥建设目标: “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三大建 设目标 大桥建设理念: ——“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的设计理念 ——“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施工理念 ——“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的合作理念 ——“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专用技术标准体系:
滴水不漏!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怎么做
6月29日凌晨,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宣告成功合龙。
这意味着,离港珠澳大桥最终“蛟龙出海”已为时不远。
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从研究、设计、施工到最终接近完成,港珠澳大桥历经十余年的漫长的岁月。
在这过程中,中国的设计者、建设者们承担着难以想象的压力,遭遇过外国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沉管沉放“三次回拖两次安装”等各种问题,也面临着新设计方案不被理解,外在因素导致需要多方沟通的局面。
最终,诸多问题被一一克服,中国的工程师们以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让这一中国的“超级样板”工程,将于2017年正式向人们展示他的巍巍身姿。
在港珠澳岛隧工程项目中,应用惯例和标准组件包括:桥梁;人工岛陆域形成,软基加固,消浪结构等;沉管预制厂土木结构;沉管基槽开挖、沉管回填、沉管附属工程等约占比35%,涉及造价75亿元人民币。
需要实验及需突破界限部分是工程主要部分包括:沉管基础、沉管预制、沉管岛上段等,占比约50%。
而为应对特殊挑战部分,需要技术创新的,其中很多都是世界上第一次,比如深插钢圆筒、半刚性沉管结构、外海沉管安装系统、沉管最终接头等,占比15%,占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
最终,港珠澳大桥以64项创新技术,贡献予世界沉管隧道工程。
中国是沉管隧道工程的后来者,然而,“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这背后是中国工程人员的勤奋、智慧和不屈的斗志。
滴水不漏的海底隧道2015年12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有位特殊客人来访——香港土木工程署前任署长刘正光。
他曾主持设计建造了香港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和汀九大桥,这三座桥梁都被誉为世界级的大桥。
鉴于此,他荣获我国桥梁工程界的最高奖——“茅以升”奖,并在国际桥梁界享有盛名。
长期以来,这位获得英国桥梁硕士学位的第一位华人,一直对中国大陆工程界颇有微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上,批评大陆工程的质量,并不掩饰其观点。
在参观的前一天,他给岛隧工程总指挥林鸣打电话,询问参观隧道需不需要穿雨衣水靴。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1.桥梁结构设计方案:港珠澳大桥采用了组合梁和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方案。
主要由两个人工岛和一座海底隧道组成。
其中,人工岛是桥梁的起点和终点,通过组合梁连接。
海底隧道则采用隧道盾构法施工,其设计方案主要考虑了海底的地质情况和水动力等因素。
2.关键技术问题:2.1跨海大桥的抗风设计:由于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越珠江口的大桥,其所处环境复杂多变,抗风设计成为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主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形式、风荷载计算、风洞试验等因素,确保桥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营。
2.2高强度混凝土技术:港珠澳大桥的桥梁使用了高强度混凝土材料,以确保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这涉及到混凝土配比设计、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2.3斜拉索系统设计:港珠澳大桥采用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斜拉索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主要考虑索材料、索段长度、索端锚固等因素,以保证斜拉索的稳定性和整体桥梁的安全性。
2.4海底隧道的施工技术:海底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
主要涉及到隧道盾构机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2.5胶合板系统的设计:港珠澳大桥的桥面采用了胶合板系统,以提高桥面的耐久性和防滑性。
胶合板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板材的选择、拼接方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实现桥面的平整性和舒适性。
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桥梁结构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有助于确保港珠澳大桥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同时,这些方案和问题的解决也对其他跨海大桥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技术创新
承台墩身 预制
构件预制 钢梁 组拼
桥面板 预制
组合梁 组合
—非通航孔桥施工-桩基
复合桩钢管制造
非通
采用全自动导向架, 3次精确定位插打钢桩
桩基施工
装配式钻孔平台
灌注桩基混凝土
围堰运输与安装
—非通航孔桥施工-墩台施工
承台安装
非通 墩台安装
墩帽安装
—非通航孔桥施工方案-组合梁架设
组合梁运输
九洲航道桥主梁大节段安装架设总体方案
通航区
通航区
➢ 非通航孔桥及九洲航道桥施工场景
—主要施工方案
—主要资源配置情况
➢ 主要资源配置情况
CB05进场施工人员约3283人,施工船舶70余艘,施工设备50余套。
主要机械设备汇总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20t/150t龙门吊
中 100t龙门吊/40m
山 基
4.主体工程关键技术
1.沉管隧道工程关键技术在于: ⑴ 实现纵向均匀沉降的隧道基础设计及施工质量保证 ;
天然地基
SCP
SCP+堆载预压 高压旋喷桩 PHC桩
4.主体工程关键技术
⑵深埋大回淤荷载下合理管节结构设计; ⑶管节及接头构造与防水设计; ⑷特长海底隧道防灾与救援设计; ⑸隧道结构与机电工程综合平衡设计; ⑹海洋环境下结构耐久性设计; ⑺超长沉管线形控制;
1900s液压锤打桩锤。
➢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船舶名称:“小天鹅”; 起吊重量:2900t 起吊方式:主钩中心起吊; 起吊高度:41m; 作业吃水:3.5m; 主要作业:围堰的整体拆 除、吊运、安装;复合桩 钢管的插打;承台、墩身、 墩帽的吊装。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了中国的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地方,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它的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本文将深入探讨港珠澳大桥建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并分享对这个项目的观点和理解。
一、困难1. 跨越深水区: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建造过程需要面对深水区的挑战。
深水区域的浪涌和洋流对桥梁的建设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容易造成桥梁施工难度加大、时间延长和安全风险增加。
2. 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海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该区域存在沉积物较厚、软弱的海底沉积物、泥质地层和地下水渗透等问题。
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会对桥梁的基础施工和建设造成困难,如桩基的打设和拔除,进一步增加了建设难度和风险。
3. 岛屿和航道的影响:在建造过程中,港珠澳大桥需要通过多个岛屿和航道。
这些岛屿和航道需要考虑到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协调航道畅通和大桥建设的关系,增加了建设的复杂性和协调的难度。
4. 桥梁结构设计和施工难题:作为一座大型、重要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解决许多工程难题。
大桥的主桥部分采用了钢桁梁结构,需要解决钢材加工和焊接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
大桥的岛隧部分需要在海底进行施工,需要应对水压、水质保护以及建设期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等挑战。
二、解决方法1. 技术创新:为了解决深水区的挑战,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
在海底基础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压力舱、管桩等,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而在桥梁结构方面,利用了先进的预制技术,将部分桥梁构件在陆地上预先加工和组装,以减少施工风险和时间。
2. 精细调度和协调:为了解决岛屿和航道的影响,港珠澳大桥项目组进行了精细调度和协调工作。
他们与船舶公司、相关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组织进行密切合作,制定了严格的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方案。
港珠澳大桥施工技术总结
港珠澳大桥施工技术总结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
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岛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起于粤港海域边界,连接港珠澳大桥的主桥至香港口岸,全长12千米;珠海连接线起于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珠海口岸人工岛,止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洪湾社区,全长13.9千米;澳门连接线起于澳门人工岛西南侧,通过桥梁方式进入澳门填海新区。
重点工程:外海造岛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所在区域没有现成的自然岛屿,需要人工造岛。
受800万吨海床淤泥的影响,施工团队采用了“钢筒围岛”方案:在陆地上预先制造120个直径22.5米、高度55米、重量达550吨的巨型圆形钢筒,通过船只将其直接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在钢筒合围的中间填土造岛。
这种施工方法既能避免过渡开挖淤泥,又能避免抛石或沉箱在淤泥中滑动。
岛上建筑采用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的新型清水混凝土,施工时一次浇注成型,无任何外装饰,有效应对外海高风压、高盐和高湿度不利环境。
重点工程:沉管对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及其技术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既减少大桥和人工岛的长度,降低建筑阻水率,从而保持航道畅通,又避免与附近航线产生冲突。
沉管技术,即在海床上浅挖出沟槽,然后将预制好的隧道沉放置沟槽,再进行水下对接。
沉管隧道安置采用集数字化集成控制、数控拉合、精准声呐测控、遥感压载等为一体的无人对接沉管系统;沉管对接采用多艘大型巨轮、多种技术手段和人工水下作业方式。
在水下沉管对接过程期间,设计师们提出”复合地基“方案,即保留碎石垫层设置,并将岛壁下已使用的挤密砂桩方案移至到隧道,形成“复合地基”,避免原基槽基础构造方案可能出现的隧道大面积沉降风险。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有什么创新之处作文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有什么创新之处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有什么创新之处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中国内地和澳门、香港的一座重要桥梁,其建造背后蕴藏着许多创新之处。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建造经历了多个困难和挑战,建设者使用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以下就是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困难一:颜色和几何形状多样的海底地形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海域地形异常复杂,丰富多样,深浅不一,颜色和几何形状也不同。
这种状况的存在,给大桥的建造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难以确定桥墩的位置和深度、桥墩周围环境的情况不同,施工方法等等。
解决措施一:采用三维数学模型要解决这个困难,建造者使用了三维数学模型技术,并在海底放置了高精度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可以认真记录海底地形条件,让建造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桥墩的位置、深度、周围环境和施工方案。
困难二:地震和风暴等自然灾害威胁地震和风暴等自然灾害对施工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
由于港珠澳大桥跨越的海域宽广,海上自然环境异常复杂,如果不加强安全预防,就难以保证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解决措施二:采用十分严格的工作标准为此,港珠澳大桥项目工人遵循了极为严格而科学的工作标准。
他们使用最先进的监测设备,时刻监测大桥的结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调整工作。
此外,还建造了一系列防护隔板和应急设施,避免自然灾害对工程带来影响。
困难三:机器和设备调整及运输方案港珠澳大桥的施工需要大量设备,例如挖掘机、电熔管焊机等,这些设备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整和测试。
另一方面,设备和机器的运输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它们需要运输到相对较远的海域,而且海路条件十分复杂,如果不特别注意,就可能会发生不小的事故。
解决措施三:建立完善设备测试和质量管理体系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者使用了先进的测试和质量管理体系,如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校准和检测,以确保它们的性能达到标准。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输,建造者采用了高科技的海上运输方案,如采用船舶、浮筒等特殊运输策略,安排交通管制等。
这些措施确保了设备能够安全到达海域,并在大桥建设中发挥作用。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海底岩石和泥沙极不稳定,影响建桥深桩的效率和稳定性,增加了安全隐患;
2、保护面临海域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受到影响,需要缓解其影响;
3、港珠澳大桥在架设过程中拥有的功能特色、空间要求、抗风能力等复合性变形特性,大大增加建桥难度;
4、各主要洲可能存在大幅度的沉降以及高频变化的浪高,加重工程的安全性和维护挑战,为此,需要加强对港珠澳大桥的监测和维护。
解决措施:
1、采用新型桩和新型桥墩,增强桥梁抗震抗风能力;
2、利用新技术,建立特定护坡体系,提高岸线抵抗风暴、潮汐及其他恶劣天气的能力;
3、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维护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4、施工团队在桥墩顶部安装智能监控设备,根据桥梁的运行状况维护桥梁,保证大桥安全性。
常见工程技术典型案例
常见工程技术典型案例一、桥梁工程港珠澳大桥。
1. 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那可真是个超级工程啊。
它把香港、珠海和澳门给连接起来了。
这桥全长55千米呢,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上。
2. 技术挑战与解决办法。
首先是沉管隧道技术。
要把那么多巨大的沉管准确地放到海底,就像在海底玩超级大的拼图一样难。
工程师们得考虑海流、海底地形这些因素。
他们用了高精度的定位系统,就像给沉管装上了超级精确的导航仪,让沉管能精准对接。
还有就是外海的施工环境。
那风大浪高的,施工船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跳舞的小树叶。
为了稳定施工平台,工程师们设计了大型的人工岛。
这人工岛可厉害了,就像在海上造了个稳定的大城堡,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工程意义。
这座桥一建成,那可不得了。
它大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时间。
以前可能要绕好远的路,现在开车嗖的一下就过去了。
而且还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交流,就像给这三个地方之间开通了一条超级经济输送带,让货物、人员的流动更加便捷。
二、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1. 工程概况。
三峡大坝在长江上那可是个庞然大物。
它全长2309米,坝高185米,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水闸横在长江中间。
2. 技术挑战与解决办法。
大坝的混凝土浇筑就是个大难题。
这么大的工程,需要的混凝土量超级多。
而且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还容易产生裂缝,这就像给大坝的身体上开小口子,可危险了。
工程师们就研发了特殊的混凝土配方,就像给混凝土吃了防止生病(裂缝)的药一样,还采用了分层分块浇筑和温控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另外,三峡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就像一个地质大迷宫。
工程师们得想办法让大坝稳稳地站在这复杂的地基上。
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然后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设计了合适的坝基处理方案,就像给大坝的脚做了特制的鞋子,让它能牢牢地扎根在长江上。
3. 工程意义。
三峡大坝的防洪作用可太大了。
长江以前老是发洪水,一到洪水季节,沿岸的老百姓就提心吊胆的。
港珠澳大桥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2)
港珠澳大桥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困难和解决办法:
1. 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在建造大桥的过程中,工程师面临了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如软弱土层、钻石砂层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采用了多种地质勘探技术,如钻孔取样、声纳勘探等,以确定设计时需要采取的土建工程措施,如增设桥墩的数量和深度,加强桥墩基础的承载能力等。
2. 过往船只的通航需要: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附近,是一个繁忙的航道,需要保留给过往船只的通航通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即建设一个海底隧道,使船只可以在大桥下方通过,不会影响航道通行。
3. 三地政策和法律不同: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
澳门三地,而这三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三地政府达成了共识,签署了一系列合
作协议和协议,确保大桥的建设和运营能够顺利进行,并
解决了三地之间的一些问题,如货物通关、移民管制、财
政共用等。
4. 环境保护和生态破坏问题:建设大桥需要进行大量的填
海造地工程,这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工程师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如开
展鱼类资源监测和保护、进行人工鱼礁建设、建设生态岛等,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正式通车,并成为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了三
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4卷第2期2017 Vol.4 N o.2南方能源建设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特约专稿Feature ArticlesD O I:10. 16516/j. gedi. issn2095-8676. 2017. 02. 001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技术难点和创新李英,汉斯•德维特(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荷兰奈梅亨6522 D K)摘要: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全长55 k m,是桥、岛、隧集群工程,桥梁和隧道的转换通过两个海中人工岛来实现。
约6. 7 k m长的沉管隧道是世界上目前已建和在建工程中最长的混凝土公路沉管隧道,也是主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为了将来30万t油轮满载通航,隧道最大埋深达到海底45 m;如果考虑本工程相对差的地质条件、隧 道断面大跨度、恶劣的海上施工条件、人工岛与隧道的复杂过渡段等,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可以被看作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隧道工程之一。
从岛隧工程咨询单位的角度,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难点,包括:隧道结构设计、隧道基础设计、隧道管节的制造、隧道管节的浮运沉放、最终接头、耐久性等,最后将介绍作者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创新点的看法。
文章发表之时,适逢海底沉管隧道施工贯通之际,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作为参与方特以此文表示祝贺。
关键词:沉管隧道;基础处理;管节;工厂化预制;浮运沉放;最终接头;耐久性中图分类号:U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676(2017)02-0001-16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s of Immersed Tunnel inHongkong Zhuhai Macao Bridge ProjectL IY in g, HANS De W it(T unnel Engineering C onsultant-T EC, Nijm egen 6522 D K, N etherlands)A b s tra c t:The Hongkong Zhuhai M acao Bridge (H Z M B) Project, 55 km long, links H ongkong, M acao and the M ainland China Zhuhai city. It is a com bination engineering of bridges, islands and tunnel in which the two offshore artificial islands are used as transition betw een bridges and tunnel. W ith a length of approxim ately 6. 7 k m, the im m ersed tunnel becom es the w orld's longest highway concrete im m ersed tunnel. It is the controlling w ork of the w hole link. To accom m odate the passing of 3 m illion tons vessels, the m axim um tunnel depth is 45 m below sea level, being one of the deepest in the world. W hen als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arying and relative poor soil conditions, the large tunnel spans, the offshore conditions for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 plex connection of two artificial islands which are reclaim ed in poor soil conditions, the HZMB Link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 ost challenging projects worldwide. From project consultant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inform ation of HZMB project but with details on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the im m ersed tu n n el, which includes :Tunnel structural desig n, tunnel foundation desig n, tunnel elem ent production, transport and im m ersion, closure jo in t, durability, etc. F inally, the opinion on the m ain innovations of the im m ersed tunnel will be introduced. It will be right the tim e of a th r o u g h-g o in g o f whole tunnel construction w hen the paper is to be published, which also m eans the “through-going” o f the whole link construction. As one of the involved com panies,this paper expresses also our congratulation to this great milestone of the project.Key words :immersed tunnel;foundation treatment;tunnel element;factory production;transport and immersion;closure join t;durability收稿日期:2017-05-29作者简介:李英(1970),女,湖南长沙人,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驻中国代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咨询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一级注 册结构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工作〇-mail)y.Ii2005@;汉斯•德维特(HANS De W it),男,荷兰隧道 工程咨询公司执行总裁,沉管隧道专家,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咨询隧道专业总负责人(e-mail)hans.de.wit@。
单位简介: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Tumid Engineering Consultants,TEC)为全球领先的隧道专业咨询公司,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咨询联 合体成员之一,主要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隧道及人工岛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
2南方能源建设第4卷1介绍[1_5]1.1 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 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 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 公路运输通道。
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将增强香港及 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 岸发展潜力,便捷粵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联系和发 展,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二项内容:一是海中桥岛 隧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 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根据达成的共 识,海中桥岛隧主体工程(从粵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 程香港段(起自香港礅石湾,止于粵港分界线)、 三地口岸和三地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海中主体工 程采用礅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 香港礅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 锚地北侧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 人工岛,全长约35. 6 km ,其中香港负责建设段长 约6. Okm ;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 29.6 km 。
主体工程采用桥岛隧结合方案,穿越伶 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 7 km 采用隧道方案, 其余路段约22. 9 km 采用桥梁方案。
为实现桥隧转 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 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粵港分界线约150 m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平面图详见图1,岛隧工程平 面图见图2。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 准建设,设计速度1〇〇 km /h ,桥梁总宽33. 1 m , 隧道宽度约38 m 、净高5. 1 m 。
全线桥涵设计汽车 荷载等级采用公路_ I 级,同时应满足香港《Struc 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 〉〉 中规 定的活荷载要求,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120年。
其 他技术标准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JTGB 01 —2003)中的规定。
口岸采用“三地三检”模式分别由各方建设、各 自独立管辖,香港口岸区设置在香港境内;内地 (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图1港珠澳大桥工程平面图Fig. 1Plan view of the HZMBLink第2期李英,等: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技术难点和创新3图2岛隧工程平面布置总图[8] (E -代表隧道管节编号)Fig. 2 Plan view of tunnel and islands part[8] ( E-numbering of tunnel element)填海同岛设置。
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人工岛 填海总面积约2. 164 km2,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包 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管理区、珠海连接线衔接 区、珠海口岸管理区以及澳门口岸管理区。
1.2工程特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投资和技术难度为世界 罕见,其主要特点为:1) 项目规模宏大主要工程包括三座通航孔桥、超长非通航孔 桥、海底隧道、两个大型的连接隧道和桥梁的海上 人工岛、岛上建筑等,项目总投资约380亿兀。
2) 项目建设条件复杂本项目除跨海长桥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外,在风 况、航运要求、防洪、航空限高、环境保护尤其对 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耐久性等方面均具有其特殊 性,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使本工程建设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