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一)借到了《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
捧着喜爱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拜读起来。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刘彭芝校长这个知名的教育家,她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超常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独到见解。
读了此书,联系我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实际,我获得了很多启示。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大附中的课程改革始终遵循一个方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刘校长认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和实施,所以人大附中一直在进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对超常学生的超常教育、对困难学生的特殊教育、对正常学生的普通教育无不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使得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让吃不了的吃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脚踏实地,跳一跳,摘果子,这样学生们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增强了自信心。
联系我校“一切为残疾孩子的生存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与刘彭芝校长以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只是,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坚持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真正让学习困难的这几个聋生都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成功的果子”。
让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增强这些聋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书中,刘校长指出有的老师在认真备课,投入的讲课之后却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现象,她说: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教师要做一个开发者,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很多孩子心里早就明白了,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我猛然发现我有反复啰嗦的毛病。
有时我看见个别聋生困惑的眼神,就生怕他们没有弄懂,就一再反复讲解知识点。
这样的投入,有时累得我满头大汗,然而效果却不好。
读到以上那句话后,我想我应该相信我的学生,他们虽聋,然而每个孩子都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我还没有发现而已。
人生为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张保娟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教育名言,随着从教时间的推移,随着和孩子们接触的增多,我坚信我的人生就是为了教育这一大事而来,无怨无悔,此生不渝。
那是一个晚自习,我在教室里看晚自习。
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坐在凳子上。
突然头晕极了,随之身体连凳子也猛晃了几下,教室的玻璃哐啷哐啷的响起来,迟钝的我还想着怎么回事时,学生嚷嚷“地震了,地震了”。
我赶忙跑到教室外,看到别的班在往教室外走,忙跑回去对学生说:“情况不清楚,赶紧走,注意秩序。
”学生们动作快速而且非常有序的排队往楼下跑,男生让女生,大个让小个,没有哭喊,没有拥挤。
我留在门口维持秩序(其实此时根本不用维持什么,大家都非常遵守秩序),几个班委也在旁边帮我看着。
大家动作很快,眨眼间女生走完了,我督促男生们也快点。
男生们边走边说“老师,你也走啊”,我眼睛一瞪,“别废话,你们快走”。
随之过来的几个高个子男生,二话不说,架起来我就走,平时需要走好几分钟的楼梯,在我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下来了。
到了操场的空旷地方,在我发脾气之前,随之赶来的班委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老师,不用担心,人都下来了!”随后的时间中,整队,数人,不用我说,一切有条不紊的展开。
我和孩子们在操场上度过了一个长长的压抑的夜晚。
那时举国上下刚经历了“五﹒一二”的洗礼,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可说是深入骨髓,我能清楚的看到一些女生低低的抽泣,一些男生也是面如土色强颜欢笑。
可是在这样的时刻,没有哭喊,没有争抢,人人都互相谦让。
紧张之余,大家还在互相调侃,缓解一下快要窒息的气氛。
为了鼓励一下学生,我游走在她们中间,我无从安慰,因为我也不清楚情况如何,只好紧紧握握她们的手,给她们一点点的信心。
这时即使正在哭泣的女生也会给我一个微笑:“老师,我们没事。
”一个深深的拥抱,身体都在颤抖,可是那么的温暖……那夜,注定让人永生难忘!第二天,证实确实是地震,是曲阳地区地震波及到了这里。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心得篇一: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读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取其中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对自己“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断”记录的书名。
起初看到这本书没什么感觉,也不明白题目的具体含义,直到逼着自己去读这本书之后,才被书中内容吸引了。
只看完第一部分“校长是个领跑人”就被刘校长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了,刘校长的人生就是为教育这件大事来的。
总是仰慕人大附中的美名,曾经以为人大附中招收的都是一流的好学生,他们的德智体美根本用不着老师操心,他们天生就是好学生,就是人中之龙。
这本书让我清楚地认识了人大附中,了解了人大附中为什么驰名,原来人大附中的学生也不是天生优秀,而是人大附中的教育使他们成为优秀。
正是因为有了像刘彭芝这样敢想、敢为、敢当的校长,才能将一所学校领向世界,居世界一流。
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人大附中做到了。
读到“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我惊讶了。
刘校长从早晨5:25分起床一直到晚上23:30,始终不停地工作着,而前一晚她只休息了4个小时。
开校会,布置基建工作,联合办学的商定,与台商洽谈,与学生座谈,还有高三的家长会,处理初三的学生问题,接待家长。
我在脑中想象着刘校长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
想想刘校长,再想想自己,有什么理由再对自己的工作有任何抱怨呢。
同时心中也一直存有一个疑问:“刘校长为什么有这样充沛的精力”?从没听说哪所学校会为一个人开的一个班级,所有的授课安排与正常班级一样,更重要的是为一个学生配备了曾多年担任年级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退休老师担任班主任,心理学博士担任副班主任。
用这样大的力度来拯救一名富有攻击性、性格复杂、冷漠无情、学生见了四处逃散的问题学生。
最终经过努力,将惹事生非的孩子拉入正轨。
这是多么伟大的教育,这个孩子又是多么有幸成为人大附中的学生。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笔记(凌小兵)
不负青春,砥砺前行——《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笔记城岗中学凌小兵六月的清晨,一抹绚丽的朝阳跃上地平线,深情地抚慰着江南山川的每一寸土地。
俯瞰兴国大地,青山如黛,白云如纱,潋江之水穿行而过。
宁静的午后,坐在阳台,捧一杯香茗,品一缕幽香,执一本好书,品味着夏季的蕴味,品淡出书中的精彩。
《人生为一大事来》,在这部近50万言的著作中,刘彭芝校长以其质朴简洁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描述了自己如何实践着自己的办学理念,把人大附中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教育奇迹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广大读者。
读完这本书,我很感动也很敬佩刘校长,现将书中反映刘校长管理思想、教育理念的内容摘录如下:1.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特别强调“师德”。
一位教师如果“师德”欠缺,那么他就是有再高的学问,也是不能成为合格教师的。
“师者”,首先是“传道”,自己的道德问题还没有正确的标尺呢,又怎能去引导学生呢?“师德”是人大附中聘用、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
2.管理,既要管更要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搞管理就是理顺关系。
管理工作说起来复杂,但删繁就简,最要紧的是制约与激励两大机制,制约机制要“密不透风”,激励机制要“疏可走马”,宽严相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曾作过这样的比喻:管理就像一把刀,刀锋要锐利,刀背要厚重。
刀锋锐利刀背不厚重,不是一把好刀;而刀背厚重刀锋不锐利,也不是一把好刀。
3.我们引进博士、博士后,是为了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多元智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人才的竞争是最大的竞争,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人才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
没有一流的教师,哪来一流的学生?4.21世纪的学校管理工作要创新,必须在学校管理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必须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5.张老师的班训只有两句话:做一个诚实的人绝不欺骗,做一个高尚的人绝不自私。
这里不谈论名次,不谈分数,只要求同学们求真务实,使他们明白,做到这些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张老师的班规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能够尊重他人是成熟的开始;认真读书,勤于思考,能够追求探索是成功的开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能够自觉自制是成长的开始;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举止文明规范是成人的开始。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彩的视频学习方式,已经让我很少去捧起一本书,认真去品读。
然而,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我工作时间短,教育教学经验少,那么接下来,我来分享我粗浅的认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关于这本书,我用三个词来概括我的感悟:感、思与笃行。
感:感觉。
我惊叹刘彭芝校长对教育的感觉,正因为她的教育感觉好,所以工作精准到位。
最让我钦佩的是刘校长对教育的感情。
人生为一大事来,刘校长的一生就是为了教育而来。
无论是从学校的管理,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定向,哪怕是学校再小的细节呈现,刘校长无时无刻都在为学校着想,为教育着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刘校长用实践行动表达着她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对教育真诚而又热切的爱。
思:思想。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刘彭芝校长不仅有先进而系统的教育思想,更有机智、果敢的教育方法。
刘校长坚持“全面实施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超常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都有精准又独特的见解。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刘校长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不断地思考与寻找,在寻找中变通,在变通中突破,在突破中形成决策。
成就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中学,成就新时代的中国教育。
刘校长提出:“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有因有革,返本开新;科学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刘校长坚持与国外名校的沟通与学习,吸收外来文化,拓展世界眼光,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刘校长坚持做最好的教育,坚持一流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前沿的教育眼光引领人大附中的教育发展,同时,她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合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园文化。
把人大附中的素质教育推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并努力迈向世界名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者要拥有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寻求创新突破的教育发展,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由衷的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而执着,为教育而创新,为教育而发展。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永恒的话题永远的追求——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难得的假期,难得的空闲,终于放缓了马不停蹄的脚步,停下了批改作业的红笔,可以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看书,享受阅读的乐趣,收获一份精神大餐。
她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因为她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事业,教育是编织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快乐的、幸福的。
她欣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在他眼里,做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校长就是人生的大事,为这一大事而奋斗,即使呕心沥血,即使衣带渐宽,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正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使她站在“领跑人”的位置,瞄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领着全校教职员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
在奔跑中,破旧的校舍不见了,又潮又暗的食堂不见了,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操场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是宽敞明亮的食堂,是整修一新、铺着塑胶跑道的体育场。
在奔跑中,校园网建起来了,远程教学教室建起来了,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代替了黑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遨游世界,就能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孩子听同一堂课,讨论同一个问题。
在奔跑中,一个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个性的舞台搭建起来了;鼓励学生走进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沙龙、虚拟科学实验室建起来了。
她爱每一个学生,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爱,孩子们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串笑声都会牵动着她的神经,她会为他们的成功喜极而泣,也会为他们遭遇挫折而忧心如焚。
正是对学生的这种爱,使她要将学校建成孩子们最喜欢、最向往、最留恋的地方,不仅要让他们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要让他们现在的成长过程充满幸福和快乐。
于是,学校为敢于竞争、敢于表现的学生搭建主持人大奖赛的舞台,为敢于张扬个性、希望展示才华的人搭建竞选的舞台,为文艺爱好者搭建表演的舞台,为体育爱好者搭建让梦想成真的舞台。
一个个追梦少年,在人大附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5岁的少女举办了个人音乐舞蹈专场;上高三的学生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17岁的男孩成为世界三大F1车队之一的迈凯轮车队的签约车手。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心得
———且行且学思
理化生室张娟娟
暑假终于姗姗来迟,回家后美美的休息了几天后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
翻开刘彭芝先生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不仅为刘先生的语词感到亲切不已。
书本的第一页就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一直对陶行知先生的话深信不疑,但是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的这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
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个一个的断点,时间是一条连续的线,自然人生也应该是一条连续的串联。
我们行走于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画出自己平凡而不会平庸的人生画卷。
这本书里刘彭芝以一校之长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或精彩
纷呈、或引人深思、或感人至深的故事。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刘先生始终以帮助他人、奉献自身为准则,不管是学校的学生、还是学校的老师,甚至是学校的一名后勤工作人员,他都热心地帮助他们。
让我不由自主地反省自己的品格修养,深深的觉得自身修养的不足,仍需深刻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品的素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刘先生的思想以后,再次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仍显欠缺,人大附中的老师一个个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有的甚至是博士或博士后,也是校领导班子的优质后备力量。
而我的学术水平仍然局限在一般的本科。
这本书刺激了我继续学习的欲望,不仅是专业知
识,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我学习的地方。
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各方面全面发展,专业尤其突出的全能的人才。
人生的路正在不断向前,我也在继承和成就着延续了千百年的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我自豪,我是教书人;我骄傲,我的人生理想!。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3)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3)
《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本书,探讨了人生应如何去实现自己的化学。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有效的自我认知方法——营造适当的心态,以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
首先,《人生为一大事来》强调要承担责任,就像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一样,每个人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创造目标、活出期望、关注细节、专注努力,这些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步骤,也是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所在。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不够,还需要勇气,让自己有勇气走出舒适区,去挑战新的挑战。
其次,《人生为一大事来》告诉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受外界的压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要随波逐流,独立思考,学习本质的真理,才能最终成功。
做事要主动,抛弃消极的想法。
尝试思考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最后,《人生为一大事来》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建立自信,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信不仅使我们有更强的责任感,也为我们带来积极想法,有效提升自我实现能力。
而有自信的人,才能更好地运用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从《人生为一大事来》中,我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承担责任、勇敢挑战、独立思考、建立自信,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只有把这些做到,我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4)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4)
《人生为一大事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启了我对生活的反思,令我坚毅地变得有目标、有规划的行动起来。
书中的观点让我认识到,若想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那么就要坚持不懈地去把它们实现,而不是只是空想,而且做出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具体的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后的成功。
书中提到,如果我们想要完成目标,那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时间,不要把时间挥霍在无用之事上。
此外,书中又说到,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成功。
书中还提到,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任何行为如果都不坚持,最终都会失败。
而要实现自身的目标,也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够实现。
最后,书中又说到,如果有一个目标,也要把它定义得比较明确,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去实现它。
一旦目标被定义出来,那么就要制定条例明确地去达到它,才能实现目标。
只有把目标定义得清晰,并经常努力去改善,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人生为一大事来》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目的的行动,不断地追求自身的目标,面对困难不要气馁,只有坚持、努力才可能实现人生大事。
读人生为一大事而来有感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
书名的来由
《人生为一大事来》的书名取自陶 行知先生的一句诗“为一大事来,做一 大事去”。为什么要用这句诗做书名, 刘彭芝这样回答:“因为我觉得这句诗 对我最贴切。‘人生为一大事来’,我 觉得我这几十年来把整个身心全部投入 到了教育事业之中。屈指一算,我从事 教育事业已经快40年了,我一直把它作 为一件大事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也体 验到了其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味。教 育工作说简单也简单,但意义很深刻, 在给这本书取名的时候,别人也建议我 是不是改个名字,但我坚持用这个书名, 我觉得它对我来说最合适不过,很多的 事情,很多的话都不用说,一看书名就 很了解。”
内容简介
刘彭芝老师在《人生为一大事来》中描述 自己如何实践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她引领 人大附中开辟了超常教育、创造教育的绿 色通道,构建了一流的虚拟科学实验室、 电子实验室、平面设计教室、英语教室、 远程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多媒体视听 教室、学生网络自主实验室以及各种先进 的科学实验室,人大附中的学生合唱队、 交响乐队、舞蹈队、三高足球队、围棋队、 国际象棋队参加国内外各种竞赛,屡获冠、 亚军以及一、二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是一
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完全中学就是初中和高中都有的中学。全日制就是 从早到晚都上课的学校。我国现有的中小学都是全日制的。)。该校成 立于1950年,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 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 拥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分校,以及开展国际课程的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等多家知名分校。
第一章 校长是个“领跑人” (校长精神的折射)
第二章 名师是名校的中坚 第三章 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 (教育崇善:追求完整和幸福) (注重名师引领)
人生为一件大事来陶行知教育集读后感
人生为一件大事来陶行知教育集读后感《人生为一件大事》是陶行知的教育集,通过这本著作,作者深刻地思考了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本文将从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出发,结合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分析,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人生发展的启示。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灵魂”,作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培养人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培养人的灵魂,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在世界。
这一观点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即我们是否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成长和修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其次,陶行知还反对了一切教条主义的教育观念,他主张“不轻信外表,而要去探究内在”,强调个性的尊重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这给我们提出了反思,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过分追求学生的一致性,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差异和特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魅力。
再次,陶行知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情,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应该倡导和推行以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倡导尊重、理解和关爱,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才能为社会、为人类的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陶行知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学生享受生命的乐趣,成为幸福的人”。
这给我们以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向幸福的未来。
通过对《人生为一件大事》的学习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雷鸣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7年第09期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南京高师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
1920年有一次他在南京高师和胡适、王伯秋等人交谈的时候,王伯秋问他未来的抱负是什么,他沉吟半晌,认真地回答道:“我的志愿就是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通过平民教育来消除人与人的界限。
”1924年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初次站上讲台的我,想着先生所说的“为一大事来”,心中豪情万丈,我和先生行进在同一条路上啊!我原本微渺的生命力量,似乎因为这句话得以变得强大!于是我意气风发地走上了这条路,告知自己我是要去干一件大事了!我遇见了我的第一批学生——一群7岁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奔跑的时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天真可爱,每天都“老师,老师”地喊个不停;他们积极活跃,上课举手的小手数不清!一切都那么美好,直到有孩子上课尿裤子,直到有孩子感冒每天吃药,直到有孩子跑步摔倒哇哇大哭,直到有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没回家,直到有孩子打架双方家长来学校讨说法……这原本说好的“为一大事来”呢?这“大事”竟变成了每天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了守着孩子吃饭、盯着孩子写作业,变成了阻止孩子打架,变成了担心孩子感冒着凉……这哪里是我想做的大事呀?我想做的大事是在我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品读经典、激扬文字;我想做的大事是为学生解惑答疑、指点迷津;我想做的大事是带着学生一起激战赛场、突破自我!这不才是大事吗?这又真的是“大事”吗?在我困惑时,先生又提醒了我,“事业并无大小”。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放弃优裕的教授生活,脱下西装、挽起裤腿,捧着一颗心深入贫穷落后的农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平民教育运动,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书写了无人企及的动人诗篇。
这背后先生又做了多少件我们难以想象的小事呢?甚至是挽起裤脚、赤脚走过泥泞的小路,甚至是为一张课桌而发难,甚至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句话被我当成了激励自己工作的豪言壮语,可我却不曾想到教学生活其实繁杂琐碎,我却忘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所烦忧的那些琐事,正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做好琐事,在琐事中反思,才能在琐事中成长,超越琐事!而欲做大事,第一就要能把小事做好,做到極致;第二要有远大的目标;第三学会合作;第四不断学习;第五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我还要问:什么是大事?我走在教育这条路上,循着前人的光亮,做好一件件细碎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想我已经做了一件大事。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为梦想而来_励志签名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
——为梦想而来_ 励志签名所有让你肝肠寸断的苦难,未来某一天你都会笑着说起。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理想的人生,应当充满着神来之笔,那才酣畅有劲。
计划,及时实现了也没趣。
你这一代非常幸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没问题,但是你必须勇于尝试、主动出击,有个道理绝不会错:人生中只有没做过的事会让我们遗憾。
你做不做运动?散步散步?有没有每天大笑三次?有没有深呼吸?吃的够不够营养?以上都是快乐的源泉之一二,请试半个月,看看有没有改变好吗?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
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
外部世界的旅程可能有一百万步,内心世界的旅程只有一步,那就是当下正在迈出的这一步。
一个人要经历过漫长的岁月,才能培养出年轻的心。
要想面对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人必须有梦想、有希望、有对未来的憧憬,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叫新的开始,而叫逃亡。
就像大海和天空在水平线上融合在一起那样,梦幻和现实也有可能正在遥远的地方相互融合。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
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
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尽管我的道路从头到尾都长满了杂草,但也只有我自己是我这一生的见证人。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为明日做好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唯一办法。
勇敢点,別担心。
反正我们谁也別想活着离开这个世界。
无论你有罪还是无辜,当灾难和不幸降临时,每个人都只是设法求生而已。
长大,就是要对过去的自己有个交代。
你回望小时候的自己,就像一个大哥哥看护着幼小的弟弟,他那些童稚的梦想都将由你一一实现。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
“去做,去做,去做。
去做。
尝试一切。
尝试一切。
你会驾着生活朝向纵情的笑,这是仅有的漂亮的一仗。
”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这是陶行知勉励少年朋友们,珍惜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去,即报效祖国。
而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从事教育事业。
教育能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的素质,推进社会的进步。
陶行知,正是用自己的一句话,“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谱写了他对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曲子。
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留下了很多保贵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学习他献身教育的牺牲精神做为20年代的留美博士,他放弃了国内大好前程,及优越的生活条件,如南京大学教务长职务,伸手可及的教育厅长,教育部长等职务,支身去中国乡村做一名挑粪的校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他行乞兴学,四处募捐,三十年如一日,行走在乡村教育发展的大路上。
因为他相信,祖国要强大起来,靠的是教育,教育要实行起来,根源在农村教育。
做为一名乡村的教师,深知乡村的教学生活条件与城里的差距,很多的老师也是动用一切关系,能进城的进城,进不了城的,不免有些怨天尤人,对待教学,也就少了一份热情,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了一份谋生的手段,看了陶行知的生平后,我明白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轻者它牵动着每一个乡村的家庭,重者,它是祖国教育发展的根据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温计。
因此,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各种诱惑中,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才能真正做到心系祖国,情牵学生,心中有爱。
二、新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就是为了使全国人民都享受到教育,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并且指明了我国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的方向,他的一些理论至今都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是他“做一大事去”的操作方案。
(一)热爱学生。
“教师要爱满天下,与学生打成一片, 共事共学共修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教师要谨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也让我们明白了赏识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把学生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关于事业的名言论据(60条)
关于事业的名言论据(60条)1.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2.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陶行知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雷锋4.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5.一个真正自尊的人所从事的应该是事业,而不是官衔。
——冯维辛6.人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上。
——易卜生7.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孙中山8.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9.人的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发人经久不懈热情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事业。
——冯定10.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
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
——丁肇中11.要想在事业上真正干出名堂来,首要的是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以及在这种事业支配下产生的钻劲和出奇的迷劲。
——袁伟民12.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当对于此某事业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准备。
——邹韬奋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14.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力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爱因斯坦15.对一个大夫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
——爱因斯坦16.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
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卡耐基17.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必须具备清醒的头脑和热忱。
——大仲马18.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吐温19.在年轻人的颈项上,再也没有什么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珠宝更迷人的了。
——爱默生20.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人生为一大事来!好像还是在上中学时吧,第一次读到这句话。
当时热血沸腾,夜不能寐,有此生必须做成大事之感。
随着考研梦的破灭,少年的佯狂也不复存在,这句话不知不觉沉在了心底。
在中学教育领域慢慢有点小成绩后,它又时时冒了出来。
教育家,一省一国的教育官员……是我的梦想;改造中国的教育,启蒙一代人,是我的追求。
可惜皖人治国,却难以治理好皖地。
在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热情慢慢冷却,追求已经破灭。
流年似水,浮生若梦。
如今,已届不惑,铅华洗尽。
昨天,素昧平生的孩子和他父母的感恩之行,在我心中投下重磅震动。
仅仅一次励志交流,一个孩子就会如此改变,这或许是偶然,但恰巧是这偶然契合了一个迷茫的心灵,于是,转折点形成,人生从此不同。
窗外,一钩新月,清辉是如此的朦胧,又是如此的明亮。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这无数的一个不就是大事?人生为一大事来,这句话又从心底涌出!蓬勃而出!一个教师,能成什么大事?一个教师改变一个学生就是大事!醍醐灌顶般,我明白了一切。
教师的大事在教育。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每一个孩子都是跌落人间的天使。
即使折翅难以飞翔,即使沦落不再美丽,但那毕竟是上帝的孩子,都需要我们怀着一颗宗教般虔诚的心。
每一个教师,都不仅仅是指导学生课程学习的工具和帮手,相反学习仅仅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站在教育的角度看教学,立足于教学做好教育,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我们必需的生活方式。
立足现实,超越现实;心怀理想,执着追求。
在两者之间找到那个动态的平衡点,不是一味的满足世俗要求,也不是脱离实际自绝于时代。
让每一个孩子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在修养上,在学识上,在心态上,在行为举止上,在身体上,在特长上……教育的大事在细节。
很欣赏怀特海的那句话:“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
不存在一条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看见书柜里又多了一批新书,选了其中的两本,一本是人大附中的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另一本是〈名校长、名教师集体性个案研究〉,看至半夜,一气读完,今晨起来,便有写一点文字的冲动,是以记之。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
我来到世上,所为的大事是什么?这是开篇刘校长写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吸引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她所引用的孟子的话也是我曾经写在文章中的三大至乐:一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这三大至乐我现在全部拥有,我的人生同样是快乐的,我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也因此,我把我的博客起名为快乐人生。
教育是我立志要从事一生的事业,我选择走进学校,走进的便是属于我自己的幸福的人生,也因此,无怨无悔。
我被刘校长的胆识、魄力以及她的好学及创新精神所折服,她的文字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灵魂所在。
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只有净化了自己的灵魂,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带出一批国家的英才。
我们的理念决定着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以及下一代人的未来。
她的师德欠缺,一票否决,让我看到了看到了一个校长办学的理念,学校里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名师?一个教师应该成为怎样的名师?她的倾心构建名师工程,让我看到了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第一需要的动力。
博士与硕士到中学任教真的是资源的浪费吗?我并不认为是这样。
当年我选择走入中学的课堂,我的导师曾经拿着我的毕业论文深感惋惜。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研究企业管理却并不适合走入企业之中,而是更适合走入孩子的世界中,我希望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看着他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觉得幸福,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但是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带给学生知识与爱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可以带动更多的教育者参与进来。
从小我到大我,是一个人心胸与眼界的开阔所带来的升华。
仅仅靠一人之力,是办不好一个学校的,而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大事。
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这句话让我反思,从一个正确地干事的人成长到学会去干正确的事——是多么地不容易。
看似浅显的道理却是人生智慧的结晶。
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谋事在众,决断在已——当一个好领导。
从管好自己,自律自觉到管理好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与不断成长让我看到生命在求索与追求者的脚下是如此的绚丽多彩!TOP“仁者爱人”,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句名言,也是我读了刘彭芝女士所著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之后的最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作为著名的高中示范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作为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刘彭芝校长和刘彭芝老师的事迹总结起来至少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或更厚的几本书乃至一套书,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从刘彭芝的事迹中读出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
刘彭芝的“爱”既现代而又有古人之遗风,乃是有“心”之爱。
具体体现在“五于”上。
所谓“五于”,是指善于、乐于、勇于、严于、甘于。
——所谓“善于”,是指刘彭芝有一双慧眼,特别善于发现育人者(教师)和被育者(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的优点。
读罢《人生为一大事来》,在熟悉了作为校长和老师的刘彭芝的同时,我们更熟悉了她的那些可爱的同事和学生——这些可爱者的名字几乎遍布该书的每一页,是刘校长兼刘老师的善于发现,使他们不仅在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闪闪发光。
从刘彭芝如数家珍的、有时甚至是有些“絮叨”的描述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而校长善于发现的慧眼,源自她对学生、员工的爱,对他们作为人的价值的尊重。
——所谓“乐于”,是指刘彭芝乐于培养一切可资培养的人才。
非常之人乃行非常之事!捧读《人生为一大事来》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竟有“在任校长鼓励竞选校长”这样的章节,言为心声,刘彭芝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她不仅乐于培养自己行政岗位的接班人,而且同样乐于培养一切可资培养的人才,从超常儿童的成建制接收,到对博士副校长的手把手培养,从为15岁的少女举办个人音乐舞蹈专场,到让小“画家”自由绘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刘彭芝校长都是不计回报,甘愿付出。
——所谓“勇于”,是指对优秀人才刘彭芝从来都是打破成规,勇于使用的。
有人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其成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人”和“怎样用人”,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校长的刘彭芝和作为教师的刘彭芝在对人才的使用上,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勇”字。
1999年4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引进了第一个博士彭晓,其后又先后引进或自己培养了博士及博士后16人,这在上个世纪末的北京乃至全中国都曾经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刘彭芝自己曾讲过,她在未就任人大附中校长之前,人大附中的老师中有“7颗星”,这“7颗星”是7个各有所长又颇有争议的教师,刘彭芝上任后力排众议,大胆使用,“7颗星”中有5人脱颖而出,成为1999年度人大附中13个“有特殊贡献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所谓“严于”,是指“严于”管理。
如果您仅仅把刘彭芝理解成慈眉善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刘校长也有严格甚至严厉的一面,只不过这种严格与严厉并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金刚怒目”,“作狮子吼”。
在刘彭芝当校长前,人大附中的财务分为7摊,混乱现象时有发生。
她担任校长之始,即意识到混乱是管理的大敌,当即着手进行改革,统一财务。
当有人好心提醒她:“你可要小心啊,水至清则无鱼”时,她却毫不手软,严格审计,断了某些损公肥己之人的不正财路。
——“甘于”说的是奉献。
“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大海唱着回答我:我的怀里抱着天!”——这是一首刘彭芝非常喜欢的诗,西方有段格言:“比陆地更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这段话刘彭芝也很喜欢。
刘彭芝的心中装着的是以人大附中为“圆心”的世界,她爱这里的每一个人,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为了他们,她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如果一个人有爱,为所爱的人付出,那他就是幸福的人”,作为校长和教师的刘彭芝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刘彭芝,您是一个幸福的人!作为读者,让我们感到同样幸福的是,由于有了刘彭芝们,中国当代有了一批富有爱心的教育家,这些教育家勤于思,敏于行,勇于探索,富有改革精神,在历史成就了他们的同时,他们也不断以其各具特色的实践创造着历史。
反思刘彭芝和刘彭芝们所走过的道路,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教育家赖以产生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时代也成就了伟大的教育家,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出现更多的刘彭芝,这样,才无愧于我们所生活的伟大时代!推荐一本顶好看的书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6日第十三版)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全国政协委员舒乙新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家?我自以为没有。
我知道的大教育家几乎全是旧中国的: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张伯苓、车向忱等等。
要出现全国知名的大教育家很难。
一是校长都是国家任命的,到点就退,换得太快,搞不了一辈子,难以成气候;二是都是公立学校,学校实行集体领导,一个人说了不算,个人的权威难以形成,很难有什么个人作为。
但是,出了一个叫刘彭芝的女校长,完全打破了上面的成见。
她是名符其实的教育家,新中国自己的。
在她的领导下,七年工夫居然奇迹般地有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好中学。
有书为证。
这本书是刘彭芝本人写的,叫《人生为一大事来》,很厚,有50万字,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里的第一本。
称“教育家”应该是有标准的,不是拍拍脑袋随便说的。
我认为,标准起码有四条:第一,他有一套独立的办教育的思路,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以实践,成了完整的一套办法;第二,他造就了一个或一系列出类拔萃的好学校;第三,他本人极富个人魅力,有高尚的人品,有很高的智商、管理才能和应变能力,有巨大的凝聚力,有伟大的牺牲精神,几乎像圣徒一样;第四,他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吸收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造就时代的弄潮儿。
刘彭芝,是人大附中校长,从这四条上看,都很合格,有实实在在的成绩摆在那儿。
她的名字可以和中国的知名大教育家们并列。
她的教育思想是争当世界一流。
每个教育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兼容并蓄。
其他的教育家,有的主张因材施教,有的主张在探讨中求真理……不一而足。
刘彭芝的教育思想很突出,她一心要把人大附中办成世界一流的中学,包括具有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老师队伍、一流的学生来源、一流的课程深度和广度、低于世界水平的师生比例、一流的硬件设施、充足的财源、毕业生能有考入一流大学的较高的比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以及一流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气质。
这十个“一流”是刘彭芝1997年提出来的,她自当“领跑员”,不歇脚地为此奔跑了七年,居然跑成功了。
不错,人大附中原本就是名校,底子相当好,但刘彭芝刚当校长时,人大附中和世界一流还有很大差距,以至当刘校长上任五天后说要把人大附中办成世界一流的中学时,许多人真的以为她说什么疯话呢。
应该承认,领导人或者领头人的杰出作用在人大附中七年的变化中再次被辉煌地证明了。
人人都记得1993年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是怎样在国内教育界乃至全国引起强烈震撼,当时刘彭芝就意识到这是一种中国教育的危机,更加刺激了她在国际竞赛中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在随后进行的一场高水平的绘画和几何远程教学比赛中,三次较量下来,人大附中学生在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创新性、扩散性、分析力等六方面都优于日本学生。
日本学生对人大附中学生的高超的英语水平和数学能力深为敬佩。
这在日本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兴趣。
这次较量可以当成对《夏令营中的较量》考问的正面回答。
教育家的爱是无边无际的大爱。
500页的《人生为一大事来》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真实而感人,这是本书之所以好看的根本。
你会因此而激动,甚至落泪,会惊叹世界上居然有这等奇特的事。
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闹了半天,就是由这些无数的小故事塑造而成的。
小故事成了本书的魂。
有一个孩子叫王羽熙,是男孩,爱画画,他的成绩不够录取条件,可是刘校长把他破例招进来,愿意给他提供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环境。
入了校,他被编入了理科成绩特别好的实验班,他对绘画的爱好和追求丝毫不减。
他的双亲认为他不务正业,极力反对他画画。
初中毕业后,父母悄悄给他转了学。
十五岁的他给刘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说他已经创作了一部叫《新游记》的画册,出版社已经出版,可不可以在人大附中为他举行一场作品讨论会。
刘校长大吃一惊。
找他母亲谈话,建议让王羽熙再转回来上学,当即就开了接收证。
三年后王羽熙高中毕业,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这时,王的母亲给刘校长写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