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
D i e l i a n , T a n Xu e z h e n , L i S u t i n g , L a i H u i i f n g . T h e F o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F o s h a n
f r o m Ma y 2 0 1 1 t o Ma y 2 0 1 3 , a n d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t h e m i n t o e x p e r i me n t a l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s , 5 0 p a t i e n t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t o o k s y n t h e t i c a l n u r s i n g c a r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o o k c o mmo n n u r s i n g c a r e . Af t e r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DVT i n p a t i e n t s o f t wo g r o u p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h s Af t e r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 i n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t h e r e we r e t h e r e c a s e s wi t h DVT r a t e o f 6 . 0 %.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r e w e r e s e v e n c a s e s w i t h DV T r a t e o f 1 6 . 0 %. B y c o mp a r i n g t h e t wo g r o u p s i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d e e p
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综合护理在预防 I C 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的效果
周云 香 , 袁 燕嫦
( 中山市人 民医 院外科 I C U, 广 东 中山 5 2 8 4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 预防I C 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的效果。方法 : 选 取我院重症监护 室( I C U) 2 0 0 9 年1 月 2 0 1 3 年1 2月收 治的 患者 1 3 3 例, 并 随机 分 为观 察 组 ( 7 0 例) 和 对照- @ - ( 6 6 例) , 对 照组给予I C U 常规 护 理 , 观 察 组 则 在 常规 护 理
1 . 2 . 2 观 察 组 在 常 规 护 理 基 础 上 针 对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形 成 的 原 因, 给 予 综合 护 理预 防措施 。① 高 危 评估 : 对 于 高龄 入住 I C U时 间超过 l 周, 使 用呼 吸机 辅助 通 气 , 意 识不 清 , 合 并 心功 能 不 全 、 动脉 粥 样硬 化病 史 , 大 剂 量使 用脱 水 利 尿剂 等 患 者应 纳 入 高危 人 群加 强预 防 , 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 , 采 取 针 对 性 的护 理 干 预 措 施 ; 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 皮 肤温 度 、 脉 搏及 呼 吸 的改变 ; 深 静 脉血 栓形 成 后 l ~ 2 周 内最 容 易脱 落 , 因此 患 者 一 旦 出现 呼 吸 困 难 、 胸 痛胸 闷、 咳嗽、 咯血、 休 克等 症状 , 应及 时 报 告 医师 ,
病: 脑 梗塞 2 6 例, 脑 出血 2 1 例, 腹 主动 脉夹 层 1 2 例, 高位 截 瘫 l 1 例 。对 照组 男 3 5 例, 女3 1 例, 年龄 4 7 ~ 7 4岁 , 平均 6 2 . 8  ̄ 1 2 . 6 岁; 原发病 : 脑梗 塞 2 3 例, 脑 出 血1 8 例, 腹 主 动脉 夹 层 1 4 例, 高位 截瘫 1 1 例 。两 组 患者卧床时间均大于 1 5天 , 排 除凝 血 功 能异 常 , B 超 检 查双 下肢 无 血 栓 形成 。两 组 患者 性 别 、 年龄、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护理干预在预防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接收的病例样本9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45例选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4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
结论:予以ICU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和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在ICU的患者一般病情相对严重,而且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无法行动,长期卧床患者的血流速度变慢,非常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和护理,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容易发生残疾,严重的情况会危及生命。
本次研究中主要是以我院接诊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于ICU患者的临床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样本案例选择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9月,共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选用常规护理模式,年龄为53-81岁,平均67.6±3.3岁,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实验组45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年龄55-79岁,平均65.01±6.83岁,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1.2.2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如下:由于ICU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所以心理上容易出现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16 期2018 Vol.5 No.1675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洪美玉(晋江市医院ICU ,福建 泉州 362200)【摘要】目的 分析在ICU 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患者接受早期系统化护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6年内收治的92例ICU 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系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早期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结果 系统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针对ICU 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而言,患者在早期接受系统化较强的护理较为有效,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
【关键词】下肢;ICU ;预防;系统化护理;深静脉血栓;早期【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6.75.01ICU 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且绝大多数患者为昏迷状态,并且需要接受较多的深静脉置管处理。
这样一来,ICU 患者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就要高于院内其它科室的患者[1]。
如果ICU 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患者的下肢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肺部栓塞、血栓后综合征反应等,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均会受到不利影响。
我院在此类患者当中应用早期系统化护理,收到较好的临床反馈,现根据研究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6年一整年期间被送至我院ICU 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选择92例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家属均同意入组,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我院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系统组,每组46例。
常规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20例,年龄32~72岁;系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0~7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预防性护理干预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6期 237 预防性护理干预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朱飞兰(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21)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ICU脑卒中住院患者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效果。
方法选择ICU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ICU常规特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①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重症监护室;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6.201本文引用格式:朱飞兰.预防性护理干预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237.0 引言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通常病情较重,肢体部分或全部瘫痪,而长期卧床,且住院时间较长,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率较高,一旦DVT形成不仅患者治疗负担,同时对将来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诸多学科如骨外科、肿瘤化疗、肾病科等开始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DVT,并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研究在其他学科研究基础上针对ICU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6~62岁,平均(52.39±8.45)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24例,NIHSS评分:21~27分,平均(24.25±2.25)分;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7~62岁,平均(52.68±8.26)岁,脑梗死27例,脑出血23例,NIHSS评分:20~27分,平均(24.35±2.45)分,两组比较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分析
采用我院自制的ADL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对比,分内容主要包括(进食、洗澡、洗漱、穿衣、大小便控制、自行入厕、床椅自行移动、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总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强;并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5项生活质量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评分,每项分值为5分,对比综合评分结果,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效果分析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急重症,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及危险性大等特征。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失去自理能力,且大多数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卧床治疗,因此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加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对确保患者预后尤为重要。为此,本次研究详细分析了预防性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详情如下。
[3]苏银丽.急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262+276.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增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重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金英.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7):153-154.
[2]华素萍.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8,3(20):175-177.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并且通过(士s)、n(%)描述计量和计数数据,用t和x2检验,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显着,P<0.05。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其 早 期 下 床 活 动 , 不 可 负 重 及 远 距 离 行 走 , 部 摆 动 不 可 但 髋
过大 。
凝 血系统 , 是诱发 静脉血栓的重要原 因。 也
术 前 术 后 的 护 理 对 预 防深 静 脉 血 栓 是 最 简 单 、 效 的 方 有
【 键 词 】 护 理 干 预 ; 卒 中 ; 肢 深静 脉 血 栓 ; 果 观 察 关 脑 下 效
【 图 分 类 号 1 R 7. 4 中 4 3 7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编号】 文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VT) 指 血 液 在 下 肢 深 静 脉 系 D 是 统 的不 正 常 凝 结 , 得 到 及 时 诊 治 可 导 致 下 肢 致 残 性 D T 未 V 后 综 合 征 , 重 者 血 栓 脱 落 并 发 致 死 性 肺 栓 塞 。 脑 卒 中 患 者 严 是 深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高 危 人 群 , 果 不 给 于 任 何 干 预 措 施 . 如
4 参 考 文 献
[ ] 王丽 芳 .髋 关 节 置换 术 后 预 防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护 理 E3 1 J .中
国 实用 护 理杂 志 ,0 1 2 ( ) 2 — 1 2 1 ,7 3 :02 .
2 2 5 机 械 性 预 防 措 施 : 后 当 天 应 穿 着 长 腿 弹 力 袜 或 佩 .. 术 戴 弹 力 绷 带 , 续 2周 左 右 。 持
况 及 身 体 其 他 部 位 有 无 出 血 倾 向 , 现 异 常及 时 报 告 医 生 处 发
理 。
2 2 7 静 脉 穿 刺 注 意 事 项 :静 脉 穿 刺 时 尽 量 避 免 下 肢 血 管 ..
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46期V ol.4, No.46, 2019136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分析王芸(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目的 于ICU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分析该护理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的预防作用。
方法 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挑选1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匀分组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研究分析,各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
结论 于ICU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6.136.01ICU患者,主要指处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这类患者病情多较为严重且多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而长期卧床却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继而增大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则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为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1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综合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挑选1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匀分组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研究分析,各50例。
ICU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临床观察
ICU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3-12-31T11:05:28.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作者:陈后旺1 周华锋1 王润娣1 张媛媛1 陈娓娓1 柯贤柱2[导读] ICU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和高危人群,其严重并发症是造成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陈后旺1 周华锋1 王润娣1 张媛媛1 陈娓娓1 柯贤柱2(1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广东深圳 518104)(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外科湖北十堰 420000)【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方法在ICU科选取40例患者分两组采取不同预防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入组第7d和第14d未出现阳性,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和4例阳性。
结论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并结合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改变的形成。
【关键词】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67-02 临床治疗中发现,ICU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和高危人群,其严重并发症是造成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患上该病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残废或亡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强研究对ICU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ICU科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性别: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7±4.3)岁;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在ICU行机械通气超过2周,②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呈阴性,③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凝药物。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并注射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
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科室内重症监护室中患者20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100例则采取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护理结局对比与分析。
结果:研究组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临床价值明确。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由血液在深层静脉聚集而引起的血流阻塞性病变,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和生命的重大血管性疾病。
ICU内主要收治急诊和大术后病人,同时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所以,做好在 ICU住院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1]。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进行调查和研究。
详细内容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选择科室内重症监护室中患者20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100例,有男性61例,有女性39例,年龄(59.46±1.13)岁;研究组100例,有男性52例,有女性48例,年龄(59.31±1.28)岁;患者基础资料对比结果,具有可比性P> 0.05。
患者提供相关研究文件。
1.2研究方法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并维持病房内适当的温、湿度。
定期给病人翻身,轻拍病人的背部,并做好病人的口腔卫生。
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两腿间式空气泵,对有风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病人进行药物干预。
研究组100例则采取预防性护理:(1)注意补液及温度的控制:应尽可能减少对下肢补液及对静脉有刺激作用的药品。
观察在ICU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
观察在ICU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ICU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ICU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加,ICU患者越来越多[1]。
有效的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比较关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患者患肢静脉血液出现了不正常凝结现象,给静脉管腔造成了堵塞,使患者静脉血液出现了回流障碍[2]。
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或致残,严重者还可引发肺栓塞,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ICU患者共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护理对ICU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ICU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80岁,最小的是36岁,平均年龄(54.5±7.2)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34岁,最大的是78岁,平均年龄(55.5±10.2)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
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发表时间:2020-07-17T16:17:37.097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作者:王施施[导读]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8),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预防性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其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以及瘀滞性溃疡等症状。
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病情危急,血液流通不畅,且需要长期卧床修养,因此有着很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这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尽早康复[1]。
因此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啥预后。
本次研究以7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8),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组)。
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03±6.47)岁;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7.98±6.51)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预防 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采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7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使用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以及常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的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39例,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数值远在对照组之上(P<0.05)。
结论 ICU患者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策略,可以有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ICU;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长期卧床、大手术、严重创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系统中有血液凝固的情况,最终生成血栓,临床不仅会出现下肢疼痛、下肢压痛、浅静脉曲张的症状表现,严重还会使栓子脱落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ICU主要是将危重患者集中起来为其带来最佳的护理与治疗服务,由于ICU患者的病情较重,所以属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所以当前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1]。
本文主要以我院2020年收录的7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仅供有关人士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20一整年ICU科室内收录的78例患者,患者疾病类型主要体现在重症胰腺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脏器官功能衰竭等方面。
入选患者疾病资料于病历档案中完整收录,且患者与家属自愿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不配合此次研究、精神残疾、中途脱落实验的患者数据。
将78例患者均等分为两组,39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分布在39-72岁,年龄平均值(54.31±2.78)岁,39例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2例、17例,年龄分布在37-69岁,年龄平均值(54.29±3.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医学对比实验。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取脑卒中重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应对脑卒中重症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通过预防患者生成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符合医院的护理细节,打造优质护理体系的同时,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符合医院发展方向。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重症;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当患者患病后,不仅会引发机体出现行动功能障碍,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临床生活造成影响[1]。
此时应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通过保证患者临床护理安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符合临床护理质量。
在进行临床护理期间,深静脉血栓为患者常见并发疾病,在临床,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护理安全性,临床应对患者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通过降低患者病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机体血气指标,帮助患者建立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2-3]。
在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期间,应通过风险等级评分,对患者的风险等级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日常等级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
配合相关检查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病情干预,进行患者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治疗,符合医院在该领域的临床护理水平。
在进行阶段性护理期间,应不断评估患者的机体指标,根据患者机体指标的变化,选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加强患者临床护理体系建设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以及认可度,符合医院的临床护理标准[4]。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脑卒中重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8,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
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陈玉桃;吕畅;陈少敏;林孟相【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7(20)3【摘要】目的:比较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钠)、气压仪干预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3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长期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素组、气压仪干预组和锻炼联合按摩组,每组30例。
肝素组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进行干预,气压仪干预组患者给予双下肢气压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患者给予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法进行干预,均连续干预21 d。
比较3组患者治疗第1、7、21天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全血黏度低切水平、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APTT)以及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并统计3组患者干预第1、7、21天DVT发生率。
结果干预方法与时间在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3组患者干预第21天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低于干预第1天( p〈0.05);干预第21天气压仪干预组和锻炼联合按摩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高于肝素组( p〈0.05)。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D―二聚体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D―二聚体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3组患者干预第1、7、21天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PT、APTT上存在交互作用( 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 PT、APTT 上主效应显著( p 〈0.05);3组患者干预第21天 PT、APTT 均短于干预第1天( p 〈0.05);干预第21天气压仪干预组和锻炼联合按摩组患者PT、APTT均长于肝素组( p 〈0.05)。
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6-23T07:59:46.46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9期作者:张溢[导读] 探讨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取近两年内入住本院ICU的40例患者。
张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取近两年内入住本院ICU的40例患者。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将20例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为B组(实验组)。
对比两组在系统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情况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
结果: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A组,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采用系统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促进血液流通,该模式值得被临床医疗大力倡导和推广使用。
关键词:系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U术后患者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on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after ICU operation. Methods: 40 patients admitted to ICU of our hospital in recent two years were selected. 2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control group) and group B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itu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systematic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 < 0.05). Conclusion: the systematic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This model is worthy of being advocated and popularized by clinical medicine.Key words: systematic nursing;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Postoperative patients in ICU ICU术后患者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症状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这是指在下肢深静脉中血液没有很好的循环从而造成血液堵塞,形成了血栓[1]。
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2T02:24:27.33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6期作者:金焱[导读] 对比分析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金焱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术后入住ICU的患者共8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
研究组40例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参照组4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
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好于参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系统护理;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重症患者在术后入住ICU后要加强护理,否则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研究表明,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1]。
因此,我院对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采取了该护理模式,旨在分析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术后入住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
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53.52±1.12)岁;参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为(53.43±1.1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用药和饮食指导、监测体征。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护理。
应用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应用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50例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观察两组DVT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
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8.00%,前者低于后者(P<0.05)。
结论:将系统护理应用于ICU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DVT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术后患者;系统护理;常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重症医学科(ICU)是临床常见科室之一,收治患者疾病复杂严重,多数患者卧床时间极长,长期卧床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手术患者由于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该血栓发生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对患者静脉造成损伤,进展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肺栓塞,故加强ICU患者的DVT预防十分重要[1]。
以往多采取常规护理,但该护理缺乏针对性,预防效果欠佳。
本院应用系统护理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DVT的效果探讨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50例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7.56±8.25岁)和研究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7.98±8.47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本研究经所有患者同意。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治疗、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具体如下:1.2.1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长期卧床极有可能出现DVT,向其讲解DVT形成原因、高危因素、常见临床表现、危害、自我如何预防等,提升患者对DVT认知度,增强其依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6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脑卒中发病后1~2周内为该病的高发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极易继发肺栓塞,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3]。
近年来,随着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增多,脑卒中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逐渐增多。
有数据显示,若不及时予以脑卒中患者有效干预,则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高达50%~70%,对患者健康及病情的造成威胁极大[4-5]。
因此,及时了解ICU 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中旨在观察采用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收治的ICU 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50例。
⑴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②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诊断标准[6];③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⑵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研究、中途退出研究者;②伴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者;③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或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④伴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48~77岁,平均(61.8±4.0)岁。
观察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46~78岁,平均(62.1± 4.4)岁。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干预,包括知识宣教、定期换药查房、定期访视等。
⑵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干预:①风险因素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以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对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进行预防干预。
②护理方案实施:a.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科室需加强对医护人员培训的重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让其认识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病情及安全的影响,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以尽可能提高专业能力,强化责任意识。
b.加强体位干预、协助患者运动: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并定时更换体位;协助患者适当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外展位,2h 更换1次体位,以促使股静脉血液循环保持通畅;待病情好转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被动训练。
另外,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适当锻炼对病情的影响,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如协助患者进行足踝伸屈运动、内外翻运动等,且训练需以踝关节、膝关节为主,以防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而造成血流速度下降、血液淤滞,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c.护理人员可利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等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静脉淤血排空,促使下肢回血流速、下肢血流速度等加快;同时护理人员需每日进行测量与记录,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情况。
d.静脉穿刺干预: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尽可能选择上肢静脉注射留置针;需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能,确保1次穿刺成功,避免因反复穿刺而损害血管;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注射药物,避免因注射药物不当而刺激血管;穿刺时需尽可能选择健侧肢体穿刺,避免因瘫痪肢体穿刺、输液而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e.心理疏导:ICU 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多伴有程度不同的紧张、恐惧、担忧、易怒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则极易对患者的各项配合度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地关心、鼓励患者,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予以安慰与鼓励,以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干预。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②对两组患者干预后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进行统计对比;③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服务态度、知识宣教、沟通交流、操作水平等,各项指标评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7]。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6.088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ICU 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在预防ICU 脑卒中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ICU;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预防性护理在ICU 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谭娜41000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124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两组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护理服务各指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讨论脑卒中也叫脑血管意外、中风,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多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致使血液难以流入大脑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疾病[8-9]。
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调查显示[10],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残及致死的一项重要疾病。
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由于ICU脑卒中患者多伴有偏侧性肢体瘫痪,翻身难度较大,加之体位固定,故而限制肢体活动度,进而极易因血液流缓慢淤滞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12]。
同时应激状态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还可能会致使全身血管发生反应性收缩,进而致使血液淤滞程度加重;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需禁食禁饮,且需使用利尿剂,从而极易因闲置液体摄入而造成血液浓缩、黏稠,引发血液高凝状态;此外,静脉输液过程中反复穿刺、甘露醇脱水作用等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造成刺激,引发血管壁及血管内膜损伤,进而极易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13-14]。
本次研究中以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在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对策,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的重视,可有效提高责任意识及操作水平,对减少反复穿刺、操作不合理等因素所致的静脉血栓发生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协助患者翻身、运动、穿刺等多方面干预,可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有效帮助;此外,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疏导还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与干预,这对提高其配合度,改善干预效果同样有重要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了上述理论。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预防ICU脑卒中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王艳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63-464.[2]Members W G,Mozaffarian D,Benjamin E J,et al.Executive Summary:Heart Disease andStroke Statistics-2016Update:A Report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6,127(1):143-52.[3]范天伦,符川,李娇红,等.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0):1719-1720.[4]付艳坤,许金玲,贾冰,等.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714-3716.[5]Feigin V L,Forouzanfar M H,KrishnamurthiR,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strokeduring1990-2010:findings from the GlobalBurden of Disease Study2010[J].Lancet,2014,383(9913):245-255.[6]中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4):50-59.[7]张倩,马月珍,张海英.护理在预防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6):1062-1063.[8]赵君,王璐,郑云辉,等.优质护理应用于ICU护理中对气压泵血栓的预防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6):1074-1075.[9]张玉清,刘建锋,马京华,等.集束化治疗措施在预防危重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4):2224-2226.[10]李茹,段晓侠,单文明,等.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88-1690.[11]Goyal M,Demchuk A M,Menon B K,et al.Randomized assessment of rapi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Med,2015,372(11):1019-1030.[12]赵曦,陈桂菊.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115-116.[13]李焕新,鲍鹤玫,邵丽芳,等.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8):2361.[14]陈玉桃,吕畅,陈少敏,等.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6(3):318-3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