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 历史原创专题
2015年高中地理时事地理雪龙号素材
“雪龙”号被困五日成功脱围【背景新闻】“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雪龙”号已先后11次赴南极,至2012年已5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航行到北纬85度25分,最南航行到南纬70度21分,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2013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这将是我国极地考察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2月25日,“雪龙”号获悉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轮在南极迪维尔海被浮冰困住并发出最高等级的求援信号,随即暂停科考计划以最快速度赶往该地展开营救。
历经各种艰险与考验,“雪龙”号于今年1月2日运用直升机最终将受困人员全部解救。
但不幸的是,救援完成之后,“雪龙”号所在海域冰情突变,厚达三四米的浮冰将“雪龙”船团团围住。
1月7日凌晨,“雪龙”号开始尝试破冰。
其后经不懈努力,至傍晚“雪龙”号终于突围成功。
“雪龙”号原船长袁绍宏表示,南极是人类最后的一块净土,是我们全人类科学考察研究的圣土,各国在研究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救助和协助尤为重要。
这次救援体现了我国的开放、包容、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目前,“雪龙”号已抵达罗斯海维多利亚地附近,开展新建站的前期调查工作。
【学科解读】1.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因此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为东早西晚,经度每相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为了便于统一标准,人们划分了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各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所以采用的时间就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2.在同一条经线上每相隔一个纬度相差的距离为111千米;在同一条纬线上面每相隔一个纬度相差的距离为111×cosα千米,其中α为纬度的度数。
“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 英语原创专题
“雪龙”破冰极地救援英语原创专题背景阅读材料1Chinese helicopter lifts all passengers on trapped Russian ship to safetyA Chinese helicopter transferred all 52 passengers aboard a stranded (搁浅的;陷于困境的)Russian vessel (船,舰)to safe ice near an Australian rescue ship on Thursday, 10 days after the MV Akademik Shokalskiy became stuck in sea ice off Antarctica.The passengers, as well as luggag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were flown to safe ice near the Aurora Australis by Xueying 12, a helicopter on board China's icebreaker Xuelong, and are aboard the Australian ship. An earlier flight examined the surrounding area to prepare for landing on ice.On Wednesday, Xueying captain Jia Shuliang told Xinhua that they were ready to transport the 52 scientists and tourists aboard MV Akademik Shokalskiy in groups of 12.As it is summer in Antarctica now, night is as bright as day, so rescuing flights can be made without stop, Igor Kiselev, captain of MV Akademik Shokalskiy, said after the first group of 12 passengers were airlifted at 3:25 p.m. Beijing time (0725 GMT).Each flight takes 45 minutes, so in all, five to six hours are needed, said the captain.MV Akademik Shokalskiy, built in Finland in 1982, is carrying a team of scientists and other passengers to conduc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and sent a distress call (遇险信号;求救呼号)on Christmas Day after becoming trapped in heavy sea ice in Antarctic sea. It is scheduled to return toNew Zealand in January 2014.Xuelong, which left Shanghai in early November on China's 30th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Antarctica, has established an emergency relief working group after the Russian ship's captain sent a formal request on Tuesday for chopper (helicopter 直升飞机)rescue.原创新题1. How long were the passengers trapped aboard the Russian ship ?A.10 days.B. 12 days.C. 52 days .D. 45 minutes.【答案】:A.【解析】:细节理解题。
雪龙号的远征
雪龙号的远征作者:张建松来源:《户外探险》2014年第09期红白相间的雪龙号,堪称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艘明星船。
在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它是第三代考察船。
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使用的“向阳红10号”是一艘没有抗冰能力的普通船只;1986年的“极地号”—芬兰劳马船厂建造的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被购进并花了750万元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船,六个南极航次考察任务后于1994年退役。
现役的雪龙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原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设计破冰能力为B1级。
2007年,我国投资两亿多元对它进行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改造,提高了船上自动化程度、装备了多套科学调查设备、调整了实验室布局,更新了通信导航设备、改造了生活设施。
2013年,国家又对雪龙号的动力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换了主机、辅机等设备,雪龙号犹如换了一个强大的“心脏”,至少还能在南北极跑几十年。
雪龙号的灵魂是船员。
自1984年以来,许多船员常年奔波在地球南北两极,尽管他们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国外科学考察的船员,甚至无法与国内一般的远洋船船员相比,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选择了默默坚守。
在雪龙号服役的七年里,我曾数次跟随它往返于地球两极,听到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船长沈权日夜守望危险冰区尽管雪龙号装有先进的雷达系统,但南北两极的浮冰和冰山在屏幕上显示的都是一个白点,很难区别,因此只能依靠值班驾驶员和水手的眼睛来识别,航行难度很大。
每当驶进危险冰区,总能看到船长沈权日夜守望在驾驶台,不是拿着望远镜紧盯海面,就是在昏黄的灯下研究气象云图和航行路线。
多年来的艰苦历练,雪龙号船员们积累了丰富的冰区航行经验。
在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中,雪龙号冲破低纬度厚重浮冰的阻挠,机动灵活地在浮冰间寻找“清水塘”航行,一步步航行到北纬88度26分,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迄今到达最高纬度的纪录。
而与我国同时进行北极考察的一艘国外破冰船,仅航行到北纬75度就因无法穿越厚重浮冰而折返回国。
极地大营救
极地大营救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20年第16期高石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这里,没有国界。
无论谁遇到危险,不问来处,八方皆会施以援手。
在这片地球最后的人类净土上,更能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义。
为寻访当年“雪龙”号极地大营救那段历史,2019年10月,我踏上南极。
远远的,在一片白色里,五星红旗格外耀眼。
中国长城科考站站长刘雷保在凛冽的寒风中迎接我们。
白、蓝、墨,是这里的底色。
去掉繁华,大美至简。
阳光下,巨大的冰川幽蓝幽蓝,神秘莫测。
我突然理解了,当年那些旅客为何留恋在冰雪世界里,痴情地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礼物而迟迟忘记归期。
这里没有国界,但有很多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考站。
中国在南极大陆一共有5个科考站。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长城站是条件最好的一个,最艰苦的是昆仑站,海拔4093米,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也是整个南极的最高点。
长城站里,各种肤色的人经常在这举行活动,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无论谁遇到危险,不问来处,八方皆会施以援手。
2013年12月23日,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静静地停靠在联邦湾海域。
靠近南极磁点的区域,冰层厚,浮冰多,天气恶劣多变。
刚刚还是艳阳天,瞬间,狂风卷起,吹着海上大大小小的浮冰如同千军万马急行军咆哮着直冲船体。
一些“无知无畏”的旅客没有按照船长规定的时间从冰盖上返船,而耽误了撤离时间,导致“院士”号被困浮冰。
奔赴处于极昼的南极罗斯海域,午夜2点以后才渐渐地漫过一层墨色,寂静的天空,繁星点点。
24日凌晨5时02分,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安静的船舱里,突然响起电话铃声。
“Mayday”是国际一级求救信号。
最高等级的海上求救信号!船长王建忠从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俄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冰海,74名船员和乘客危在旦夕。
原来,23日下午,等到所有乘客登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已失去突围的时机。
横亘在它与安全水域之间的,是一条长达5公里的厚重浮冰区。
探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
PAGE09科学之友2018.11探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行:25岁船龄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庞大的身躯会令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震撼。
实际上,“雪龙”号于2018年上半年刚刚从南极返回,在出发去往北极前它已经被清洗、保养得光洁如新,红色船体和白色船舱颜色分明。
“雪龙”号考察船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之后按照中国需求进行了改造,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现今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雪龙船总长167米,宽22.6米,满载排水量是21 025多吨,吃水9米。
因为我国南极科考开始得比较早,“雪龙”号第一次执行的极地考察任务是我国的第11次南极科考。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一艘可以执行冰上作业任务的科考船,从第11次南极科考后,每一次极地科考任务就都由‘雪龙’号担任。
”雪龙船船长沈权如数家珍一般,“目前为止,雪龙船执行了共22次南极科考,8次北极科考。
”至于雪龙船主要担负的任务,沈权介绍称:“我们在南北极有很多科考站,那么雪龙船承担的任务主要就包括为科考站提供后勤补给、人员运输以及科考作业。
也正是因为科考站多,因此雪龙船的后勤保障压力还是很大的。
”需要说明的是,雪龙船核载船员为40名,科考队员80人,也就是说120人是标准载人数量。
但是由于科考任务多且重,第九次北极科考上船的人员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食:吃喝全依靠出发时携带的物资值得提到的一个细节是,第九次北极科考过程中途不停靠任何国家、不进行补给。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雪龙船上130多人的吃喝全部依靠出发时携带的物资。
船上的蔬菜补给有3种:绿叶菜、便于存放的蔬菜以及速冻蔬菜。
水果类有哈密瓜、西瓜、香蕉、苹果、梨等,可以保证整个航次食用。
水产品种类丰富,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还有大量的肉类和家禽。
船上有冷藏蔬菜库、冷冻鱼库、肉库、 “世界尽头”的北极,要想探究它,必须先抵达。
科考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成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雪龙”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也是一艘可以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封面“雪龙”号故事
(中文版 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9年9月 第41卷 第09期
Haiyang Xuebao (In Chinese, Monthly)
September 2019, Vol. 41, No. 09
主
管
主
办
编
辑
主
编
编辑部主任
出
版
印刷装订
国内总发行
国外总发行
编辑部地址
邮
编
邮
箱
电
话
投稿网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海洋学会 《海洋学报》编辑委员会 陈大可 高英 《海洋学报》编辑部 北京朝阳印刷厂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出版社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箱)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100081 ocean@ 010-62179976
RESPONSIBLE SPONSOR EDITOR
EDITOR-IN-CHIEF EDITORIAL DIRECTOR
PUBLISHER PRINTER
DISTRIBUTED BY FOREIGN
ADDRESS
E-MAIL PHONE WEBSIT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graphy Editorial Committee of Haiyang Xuebao CHEN Dake GAO Ying Editorial Office of Haiyang Xuebao Beijing Chaoyang Printing Co., Ltd. China Ocean Press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 (P. O. Box 399, Beijing, China) 8 Dahuis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China ocean@ 010-62179976
“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 化学原创专题
“雪龙”破冰极地救援化学原创专题原创撰文王甫永背景2013年12月24日,隶属俄罗斯远东地区水文气象研究院的考察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于南极被困,中国派出雪龙号,与其余两艘破冰船前往营救。
截至12月29日,雪龙号已驶至附近,但因冰层太厚,暂时无法靠近,仍然无法救出被困人员正等待最后一艘船只极光号协助救援。
2014年1月2日,中国雪龙号成功营救俄罗斯52名被困南极乘客。
1月3日,在撤离密集浮冰区时自身被“冻”住…“雪龙”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2014年元月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了“雪龙号”所在的海域,久违的阳光也照耀到了白色冰面上。
“雪龙号”抓住了短暂的有利天气窗口,经过十几个小时努力,终于在北京时间昨天下午5点50分,驶出了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一、优质钢板耐寒破冰素材呈现“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雪龙号破冰船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耐寒,即使在零下40℃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中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学以致用1.合金钢是建造船体的主体材料。
钢板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关,碳含量越高,钢的强度大,但韧性、塑性和焊接性能越差,加入锰可提高钢的韧性,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另外钢中的硫、磷对船体结构用钢十分有害,直接影响韧性、塑性。
因此炼钢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1)氧化造渣。
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它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而除去,主要反应有2Fe+Ⅱ:⑴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⑵钢焊接前用盐酸溶液处理表面,其化学方程式为。
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气为(填化学式)。
【答案】I:⑴氧气、适量的造渣材料(如生石灰等)、脱氧剂。
⑵依靠熔融铁水中的杂质等被氧气氧化所放出的热量,不需要燃料⑷目的不同,氧化造渣是降低硅、锰含量,脱氧是利用硅、锰的还原性去除O并硅、锰调整含量⑸该棕色烟气主要含Fe2O3(过量的氧气与铁反应而来)、CO,其中的CO可回收作燃料,Fe2O3可炼铁,热量可供暖等。
“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 历史原创高考试题 秦兴龙
“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原创撰文 秦兴龙材料一: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7日,南极,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因天气状况骤然恶化,受困。
北京时间2014年1月2日19时30分,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的52名乘客。
“雪龙”号船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后续考察任务时,所在地区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造成“雪龙”号船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2014年元月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了“雪龙号”所在的海域,久违的阳光也照耀到了白色冰面上。
“雪龙号”抓住了短暂的有利天气窗口,经过十几个小时努力,终于在北京时间昨天下午5点50分,驶出了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图一 “雪龙”号破冰科考船图二 “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
中俄关系材料二:毛泽东一生出国两次均是去苏联。
图三 1949年访问苏联期间的毛泽东图四毛泽东与斯大林图五 1957年11月5日,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红场拜谒列宁、斯大林墓图六 1957年毛泽东访苏红场阅兵材料三:到2014年6月30日,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库应被完全销毁。
来自俄罗斯、美国、中国、叙利亚、挪威、丹麦和联合国的专家在莫斯科会面,就保障叙利亚将化武从拉塔基亚港运出做出决定,由俄罗斯保障拉塔基亚以及叙利亚领土范围的海上安全。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迅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际上对从叙利亚运出化武态度一致,并不存在政治障碍。
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将化武从陆上运出,中国护卫舰盐城舰抵塞浦路斯参与叙化武运输护航任务。
根据来自“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的新数据,自2011年3月叙利亚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3万人因冲突丧生,其中包括约7000名儿童。
目前叙利亚仍处于混乱之中。
材料四: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雪龙”号破冰记
“雪龙”号破冰记作者:李子音来源:《学与玩》2014年第04期极地救援遇险这是一个求救信息: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考察船被困在了浮冰中,船上有74名人员急需救援。
中国南极科考队立刻成立了救援指挥部,“雪龙”号调整了航线,以最大航速赶往俄罗斯船只遇险地点。
可是,厚达三四米的坚冰阻断了“雪龙”号的去路,刚刚破冰开辟的清水通道很快就被浮冰阻断。
由于前行困难,“雪龙”号只好先派出船上“雪鹰12”号直升机来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冰面,把“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乘客运送到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上,终于使所有乘客安全脱险。
但就当“雪龙”号准备撤离这片密集的浮冰区,继续执行考察任务时,却遭遇到了险情。
由于强大气旋的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很快,一座长约1公里的大冰山堵住了“雪龙”号的撤离路线。
接下来的时间里,“雪龙”号都在密集浮冰区狭小的航道里极其艰难地“转身”。
由于浮冰太厚,冰上积雪很多,行进十分艰难。
2014年1月8日,在一记有力的破冰力量冲击下,“雪龙”号前方的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出现一条水道。
“雪龙”号迅速穿过这条水道,驶出乱冰区,进入清水区,终于成功破冰突围。
“雪龙”号的破冰能力跟一般的海船相比,破冰船的纵向短,横向宽,这样便于辟开较宽的航道。
船头也有差别,破冰船船头外壳用至少5厘米厚的钢板制成,里面用密集的型钢(一种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条型钢材)构件支撑,便于更有力地破冰。
海冰密集度越大,破冰就越困难。
如密集度只有五六成,冰层稍微厚一点也没关系,破冰船可通过撞击等方式破冰。
可一旦冰的密集度很大,想要破冰就比较困难了。
“雪龙”号破冰船只能冲破1.2米厚的冰,困住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浮冰至少有3~4米厚,周围海冰密集度接近十成,并且形成了冰脊,冰情已远超“雪龙”号破冰能力范围。
中国“雪龙”号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2006年颁布的《极地船级要求》把抗冰等级分为7档,第1档破冰能力最强,第7档最弱,“雪龙”号破冰能力可大致划分在第6档。
《中国科考船“雪龙”号》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雪龙”号,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雪龙”号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是中国用于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任务以来,“雪龙”号已11次赴南极,5次赴北极,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安装有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行时測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普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雪龙”号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
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C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
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摘编自潘慧文《“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人民网2014年6月10日)材料二:“中国‘雪龙’号实施的救援近日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各国媒体对中国在南极活动的报道相较几个月前更中立了。
”美国媒体称。
当“雪龙”号去年11月开启科考之旅时,英国媒体的标题为“中国盯上南极资源”,并称专家对中国在资源丰富的南极大陆的野心表示关注。
南极地区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和战略关注。
中国展开救援的事实表明,亚洲国家对极地地区活动的参与可以有利于该地区的所有参与者。
随着更多破冰船和乘务人员参与研究和搜救的训练,至少两极地区对所有参与者而言将更安全。
在这一连串牵动人心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中国“雪龙”号扮演了迄今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是一艘中国科考船,肩负着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任务,但收到俄罗斯南极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救信号后,“雪龙”号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域,以其科考船的能力面对已被俄船验证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
雪龙号极地救援揭秘
雪龙号极地救援揭秘作者:邵世伟来源:《时代报告》2014年第02期百年前,南极探险先驱斯科特在丧生极地前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说:“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如果你能理解斯科特的大无畏,也就能理解“雪龙”号的冒险救援。
雪龙号是中国唯一能够在极地破冰航行的船只,破冰能力属最低级。
为尽快救援俄罗斯科考船,“雪龙”号选择了一条陌生的海路,进入更加陌生的海域,展开了一次置自己于险地的任务。
May Day!北京时间(以下如无特殊标注均为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5日5时许,南纬66度52分、东经144度19分的南极洲东部海域上,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出了最高等级求救信号。
此时船只位于联邦湾海域靠近南磁极点,该区域以冰层厚、天气恶劣而著称。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建于1982年,起初用于海洋研究,1988年经改造后开始极地研究工作。
受困时船上载有74人,除22名船员外,船上还有一支澳大利亚科考队以及一群来自多国的游客。
此次南极之行,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建造22年来的第一次。
船只于11月27日开始它的南极之旅,计划重走100年前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的南极探险路线。
发出求救信号之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已被困浮冰之中近一天一夜。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伊戈尔·基谢廖夫告诉记者,在发出MAY DAY信号时,由于受到浮冰挤压,“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外壳吃水线附近开始出现裂缝,他的水手们已经拿着焊枪在船舱里补漏。
而澳大利亚搜救中心的卫星云图上显示,暴风雪将于12月26日再次来临。
信号首先发至英国搜救中心,随后被迅速转至最近海域的澳大利亚搜救中心。
2013年12月25日5时50分许,澳大利亚搜救中心将最高等级救援信号发至南极海域仅有的具有冰上操作能力的三艘极地科考船——中国“雪龙”号、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与法国“星盘”号。
“May Day”信号意味着求救方船只有沉没危险,收到信号的船必须停止一切工作立即前往救援。
走近海洋追梦人(三)
走近海洋追梦人(三)作者:徐小龙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2年第04期王建忠,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船长。
2013年年底,俄罗斯科考船“邵卡夫斯基院士”号在南极雷蒙湾被浮冰围困,整艘船失去了机动能力。
正在执行第30次中国南极科考任务的王建忠收到俄罗斯科考船的求救信号后,就决定尽可能地救援俄罗斯科考船。
2014年1月2日,“雪龙”号派出“雪鹰12”直升机经过6次往返飞行,成功将俄罗斯科考船上的数十名受困人员营救出来。
人救出来了,可“雪龙”号却陷入困境——被南极海冰重重围困。
面对如此困境,王建忠顶住压力,抓住南极风向转变的机会,利用“雪龙”号自身的力量,突破了海冰的包围。
“雪龙”号本身就是破冰船,为什么也会被海冰困住呢?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疑问。
其实,“雪龙”号也有它的软肋,那就是怕被海冰“前后夹击”。
“雪龙”号的破冰能力主要体现在坚固的船头和自身的重量上。
它船头的水下部分倾斜度很大,可以在航行中冲到冰面上。
然后“雪龙”号将压载水舱中储存的水调往船头,将巨大的重量压到海冰上,并将海冰压裂、压碎。
可要想使“雪龙”号船头压到海冰上,就需要一定的航行速度,完成一个又一个冲刺。
在快要抵达南极时,“雪龙”号都会开足马力,用这种方式不断冲击厚厚的海冰。
但这次救援任务,发生在“雪龙”号从未去过的雷蒙湾。
这里的海冰移动得非常迅速,很快围住了“雪龙”号。
“雪龙”号无法行动自如,更别说将海冰压裂、压碎了。
面对未知的海域可能遭遇的重重危险,王建忠船长在救援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
但是作为一名中国极地科考船的船长,面对求助,王建忠船长毫不畏惧,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带领“雪龙”号全力投入救援工作。
面对海冰的围困,王建忠船长更是冷静应对,收集资料,制订多个应急预案,最终使“雪龙”号驶离海冰的包围圈,脱离险境。
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近年来,随着我国周边海洋形势的日趋复杂,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他们投身于海洋史和海疆史的研究,用理论框架作基石,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历史支撑坐标点,为祖国捍卫海洋主权、维护领土完整提供有力的依据。
“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
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
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
“雪龙2”号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今交付使用》,《人民日报》2019年7月11日)材料二:今天上午,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今年1月19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
科考期间,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雪龙号破冰船作文素材
雪龙号破冰船作文素材
雪龙号,冰海里的猛将。
雪龙号破冰船,这船真是猛啊!在冰川里,它就像一头狂奔的北极熊,直接冲开厚厚的冰层,简直不要太酷!每次看到它破浪前行,我都觉得人类真是太牛了。
听那声音,轰隆隆的,是雪龙号的引擎在咆哮。
在那么冷的地方,这声音听起来特别震撼。
就像是在说,“嘿,冰川,我来了,你准备好没?”每次听到这声音,我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充满了力量。
雪龙号啊,不仅仅是艘船,更是我们的守护神。
在冰海里,它就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每次风浪大的时候,只要看到雪龙号的灯光,我们就觉得特别安心。
你知道吗,雪龙号可是个真正的挑战者!它不怕冷,不怕冰,就是要在冰海里闯出一条路。
每次看到它成功破冰,我都觉得人类真是太伟大了,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探索的脚步!
这雪龙号啊,真的是个永远在路上的探索者。
不管什么时候,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它都会一直向前冲,带领我们去发现新的世界。
雪龙号,你就是我们的骄傲!。
材料作文雪龙二号
材料作文雪龙二号
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
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津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船,船舰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技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
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舰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县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
“雪龙2"号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 生物原创专题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7日,南极,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因天气状况骤然恶化,受困。
北京时间2014年1月2日19时30分,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的52名乘客。
“雪龙”号船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后续考察任务时,所在地区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造成“雪龙”号船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2014年元月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了“雪龙号”所在的海域,久违的阳光也照耀到了白色冰面上。
“雪龙号”抓住了短暂的有利天气窗口,经过十几个小时努力,终于在北京时间昨天下午5点50分,驶出了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图一“雪龙”号破冰科考船化是( )①体温将会下降②机体耗氧量会增加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④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⑥排尿量减少A.①③④⑥ B.③④⑤C.②④⑤⑥ D.②④⑤1.【解析】:当人刚进入低温环境时,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态。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管腔减小,内部的血流量减小,可有效减少散热;同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
由于机体水的平衡,寒冷环境中,机体出汗减少,排尿量相应增加。
D符合题意。
【答案】:D2.俄罗斯科学家称在南极考察时,发现南极湖泊下方2英里内存在不明类型生物,根据俄罗斯 RIA Novost的报道,在对水样的初步检查后研究人员们发现水体中含有不属于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亚界的细菌DNA。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判断该种细菌是否是新物种可采用DNA分子杂交,看其与已知细菌的DNA匹配率进行判断B.动植物新物种的判断的依据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C.该细菌与酵母菌结构之间的差异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该种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解析】: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不同细菌DNA的碱基序列不同,因此可利用DNA 匹配率来判断细菌之间的亲缘关系,DNA匹配率越高,生物之间的清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动植物新物种的判断可以根据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是不同物种,反之,为同一物种,B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结构之间的差异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由题意不能得知该种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也有可能为消费者,还可能是分解者(化能合成作用),D错。
“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 语文原创专题
原创撰文方春生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央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地时间2日下午,从中国“雪龙”号科考船起飞的“雪鹰12”直升机飞行6架次,成功将被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所有52名乘客转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上。
由于“雪龙号”救援位置较为深入,目前虽然相对安全,但要从冰块中突围,同样面临很多困难。
换句话说,雪龙号在救出俄罗斯船上的乘客后也被浮冰围困了。
2014年元月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了“雪龙号”所在的海域,久违的阳光也照耀到了白色冰面上。
“雪龙号”抓住了短暂的有利天气窗口,经过十几个小时努力,终于在北京时间昨天下午5点50分,驶出了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请你以中国驻俄大使馆工作人员的身份给“雪龙”号科考船船员写一封慰问信,表达对“雪龙”号科考船被困南极的关切,要求简洁、生动、简明,280字左右。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简洁、得体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慰问信的格式。
慰问信通常有标题、抬头、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构成,拟定时缺一不可。
标题居中,开头要顶格写上受文者的名称或姓名称呼,结尾表示共同的愿望和决心,慰问信的落款要署上发文单位或发文个人的称呼,并在署名右下方署上成文日期。
正文是慰问信的最重要部分。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慰问的内容。
慰问的正文一般由发文目的、慰问缘由或慰问事项等几部分构成。
先介绍慰问目的,对“雪龙”号科考船南极受困表示关切;后结合新闻出来高度评价“雪龙”号科考船在援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人员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对“雪龙”号科考船南极脱困表示祝福。
拟写时,注意简洁、生动、简明的要求和28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给“雪龙”号科考船全体船员的慰问信“雪龙”号科考船全体船员:你们辛苦了!获悉“雪龙”号科考船被困南极,我们中国驻俄大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一样,对你们的安危十分关切。
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你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成功地将被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所有52名乘客救出,谱写出了一曲国际人道主义的凯歌,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精品系列资料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的赞扬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雪龙”破冰 极地救援 英语原创专题
雪龙破冰极地救援原创撰文汪正定Chinese helicopter lifts all passengers on trapped Russian ship to safetyA Chinese helicopter transferred all 52 passengers aboard a stranded (搁浅的;陷于困境的)Russian vessel (船,舰)to safe ice near an Australian rescue ship on Thursday, 10 days after the MV Akademik Shokalskiy became stuck in sea ice off Antarctica.The passengers, as well as luggag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were flown to safe ice near the Aurora Australis by Xueying 12, a helicopter on board China's icebreaker Xuelong, and are aboard the Australian ship. An earlier flight examined the surrounding area to prepare for landing on ice.On Wednesday, Xueying captain Jia Shuliang told Xinhua that they were ready to transport the 52 scientists and tourists aboard MV Akademik Shokalskiy in groups of 12.As it is summer in Antarctica now, night is as bright as day, so rescuing flights can be made without stop, Igor Kiselev, captain of MV Akademik Shokalskiy, said after the first group of 12 passengers were airlifted at 3:25 p.m. Beijing time (0725 GMT).Each flight takes 45 minutes, so in all, five to six hours are needed, said the captain.MV Akademik Shokalskiy, built in Finland in 1982, is carrying a team of scientists and other passengers to conduc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and sent a distress call (遇险信号;求救呼号)on Christmas Day after becoming trapped in heavy sea ice in Antarctic sea. It is scheduled to return to New Zealand in January 2014.Xuelong, which left Shanghai in early November on China's 30th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Antarctica, has established an emergency relief working group after the Russian ship's captain sent a formal request on Tuesday for chopper (helicopter 直升飞机)rescue.1. How long were the passengers trapped aboard the Russian ship ?A.10 days.B. 12 days.C. 52 days .D. 45 minutes.【答案】:A.【解析】:细节理解题。
“雪龙”号走过的极地之路
“雪龙走过的极地之路文、图/何剑锋改建后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从1994年10月至今,"雪龙”号共承担了 22次南^察和9次北 极考察任务,出航4100多天,航行里程达75万余海里,见证了中国极 地科考的重要时刻。
而“雪龙2”号即将开^的北极试航,将开启中国 极地科考的新天地。
随着南、;g ;极考察“双龙探极”时代的来临,中国 必将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作出新的贡献,为构建极地生命 共同体奉献智慧和力量。
■» - '特写III FE A T_’K E2014年11月18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阿博特的陪同下参 观了南极科考项目,并慰问了中、澳两国科考人员。
随后,习近平主席前往码头,登上正在执行中国第31 次南极考察任务、停港补给的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雪龙”号),参观了中国极地 考察30周年图片展并慰问了全体科考队员,这体现了国家对极地“战略新疆域”以及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 髙度重视。
在此次慰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成为中国南极事业 新发展的指导原则。
拉开极地考察的序幕中国是南极考察的后来者。
18世纪至20世纪初,南极是探险家们驰骋的乐园。
1957—1958年国 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国际社会首次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联合科学考察,并陆续建立了62 个观测站,南极也由此从探险时代进入科学考察时代。
在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之前,苏联、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南非、新西兰、日本、法国、波兰和巴西等国已在南极建立了 100多处考 察站点。
“雪龙”号在南极冰区考察“雪龙"号在严酷的极地环境中肮行,变身“冰龙”1984年11月20日,由“向阳红10”号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组成的首次南极考察编队从上海启 航,正式拉开了中国极地考察的序幕: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启用从中国第2次南极考察开始,由“极地”号接力承担了 中国南极考察人员和物资输运以及南大洋考察的任务: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落成启用中国南极长城 站和南极中山站均完成了 年建站、当年越冬”的壮举,是“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的集中体现。
“雪龙”号冰海驰援
“雪龙”号冰海驰援作者:邵世伟宋宇航藏瑾张维来源:《大众科学》2014年第03期“雪龙”号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航行的船只,为尽快救援俄岁斯科考船,“雪龙”号选择了一条陌生的海路,进入更加陌生的海域,展开了一次置自己于险地的任务100年前,南极探险先驱斯科特丧生极地前,在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说:“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如果你能理解斯科特的大无畏,也就能理解“雪龙”号的冒险救援。
“雪龙”号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航行的船只,破冰能力属最低级。
为尽快救援俄罗斯科考船,“雪龙”号选择了一条陌生的海路,进入更加陌生的海域,展开了一次置自己于险地的任务。
这是“雪龙”号参与的第一次极地营救,斯科特、莫森、沙克尔顿……在“雪龙”号的周围,冰川和海洋以这些伟大英雄的名字命名。
它们如同一座座墓碑,注视着万里冰原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之间的无私合作。
它们也会见证:勇气与牺牲,这些由先行者树立的极地探索精神,仍在激励着后来者。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遇险“MAY DAY!”2013年12月25日5时许,南纬66度52分、东经144度19分的南极洲东部海域上,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出最高等级求救信号。
此时船只位于联邦湾海域靠近南磁极点,该区域以冰层厚、天气恶劣著称。
发出求救信号之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已被困浮冰之中近一天一夜。
它像一只跌入浆糊的蚂蚁,在南极的浮冰间无谓地不断前行、后退,试图自行脱困,但作为一艘“冰间航行级”船只,它基本不具备破冰能力。
而此时,风向已转为西南风且逐渐加强,暴风雪使浮冰慢慢聚拢、冻结,发动机已经停止工作。
在发出“MAY DAY”信号时,由于受浮冰挤压,“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外壳吃水线附近开始出现裂缝,水手们已经拿着焊枪在船舱里补漏,而暴风雪将于12月26日再次来临。
信号首先发至英国搜救中心,随后被迅速转至最近海域的澳大利亚搜救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7日,南极,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因天气状况骤然恶化,受困。
北京时间2014年1月2日19时30分,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的52名乘客。
“雪龙”号船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后续考察任务时,所在地区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造成“雪龙”号船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2014年元月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了“雪龙号”所在的海域,久违的阳光也照耀到了白色冰面上。
“雪龙号”抓住了短暂的有利天气窗口,经过十几个小时努力,终于在北京时间昨天下午5点50分,驶出了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图一“雪龙”号破冰科考船
图二“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
中俄关系
材料二:毛泽东一生出国两次均是去苏联。
图三 1949年访问苏联期间的毛泽东
图四毛泽东与斯大林
图五 1957年11月5日,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红场拜谒列宁、斯大林墓
图六 1957年毛泽东访苏红场阅兵
材料三:到2014年6月30日,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库应被完全销毁。
来自俄罗斯、美国、中国、叙利亚、挪威、丹麦和联合国的专家在莫斯科会面,就保障叙利亚将化武从拉塔基亚港运出做出决定,由俄罗斯保障拉塔基亚以及叙利亚领土范围的海上安全。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迅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际上对从叙利亚运出化武态度一致,并不存在政治障碍。
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将化武从陆上运出,中国护卫舰盐城舰抵塞浦路斯参与叙化武运输护航任务。
根据来自“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的新数据,自2011年3月叙利亚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3万人因冲突丧生,其中包括约7000名儿童。
目前叙利亚仍处于混乱之中。
材料四: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
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
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全球首家孔子
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3年9月,
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
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
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
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历史原创探究题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我国“雪龙”号科考船援助俄罗斯受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反映了国与国之间应该保持什么样关系? 试结合当今形势,从政治、经济角度举例说明中俄关系。
【答案】:(1) 关系:合作共赢。
政治上:政治多极化背景下,中、俄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如销毁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库,联合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其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
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加金砖五国、G20国峰会等,中俄互信水平高,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各自经贸往来,经济发展,共同繁荣。
(2) 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原因?俄罗斯(苏联)对我国革命和建设有什么影响?
【答案】:(2) 最重大成果: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原因: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帮助中共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从中心城市暴动革命到总结经验教训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支持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支持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发展了列宁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
建设: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政治上左的思想的影响,缺乏民主监督,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上支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军
事上支持抗美援朝;文化教育也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
到总结经验教训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
(3) 判断图六1957年毛泽东访苏红场阅兵的日期,这天纪念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3)日期:11月7日。
重大事件: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意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十月革命成功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结合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简要说明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答案】:(4) 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多极化趋势加强。
负责任的大国:①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地解决。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及发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加入WTO,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G20国峰会、金砖五国等,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③传播中华文化与国学的孔子学院越来越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越来越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可与重视。
(如答出其它表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考点】大国崛起中俄关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平与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命题立意】通过中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思考新时期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承认的负责任的大国。
展示大国素养,成就中国梦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雪龙”号科考船援助俄罗斯受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反映了国与国的关系合作共赢,加强沟通,求同存异。
这是开放型试题,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第(2)问,考查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的能力,需多角度分析才符合要求,难度较大。
注意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既要借鉴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自身特色。
发展好自己,才能真正自强于世界。
第(3)问,关键点是红场阅兵的日期,是为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胜利,只要想到这一点,后面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进行概括作答,比较容易,难度不大。
第(4)问,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结合所学归纳为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多极化中一极,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属于开放性试题,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角度总结,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文:秦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