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精品资料
元代墓室壁画人物服饰形制探析
我们从 元代 遗 留下 来 的雕 塑 陶俑 、 本 绘 画 纸 服饰 的人物 形象 , 近年 来 发 现 的墓 室 壁 画 中所 描
第一 区 , 长城 以北 的东北 地 区 , 括 内蒙古 东 包
中部 部分地 区 , 区 的墓 葬形 制 均 为 方形 或 长 方 此
以及 多处壁 画艺术 作 品中都可 以看 到 身着 蒙古族 部 、 北北 部 、 津 地 区 、 河 京 山西 北 部 地 区 和 内蒙 古 类 , 以赤 峰 宁 家 营 绘 的内容尤 为形象 而逼 真地反 映 了 当时北 方游 牧 形 “ 屋式 墓 ” 目前 仅 见 单 室 墓 , 2年 墓 、 京 斋 堂壁 画墓 、 同冯 道 真 北 大 民族 的发式 、 装 及 驾 车 出行 的情 景 。本 文从 实 子 沙子 山 8 服 证研 究的角 度 出发 , 过 对 元 朝 中后 期 北 方 地 区 墓 为代 表 。 通 第二区, 包括 河 南 大 部 , 山西 中南部 、 北 中 河 墓室 壁画 中所描 绘 的人 物 服饰 形 象 的 探 析 , 并结 山东 、 安徽 和江 苏 北 部地 区 , 以及 内蒙 古 西 合 出土文物 和典 籍 资料 的佐 证 , 元 代 蒙 古族 的 南部 、 就 陕西 、 甘肃 、 夏 、 宁 青海 北部 等地 区。此 区 的墓 服饰形 制 ( 限于 冠 帽 、 服 、 子 ) 一 详 细分 析 部 、 袍 靴 作 与 阐释 。
16 年 ) 莹 李 氏墓 , 这 些 墓 室 均 为 方 形 砖 室 袍 , 似束 带 , 蹬长 靴 , 21 崔 腰 脚 手捧 一 浅盘 站 立 , 主人 女 墓, 以壁 画为 主要装 饰 , 四壁均 饰有 蒙 古风 格 的垂 身后 两 侍 女 , 上 笼 髻 , 红 花 ,身 着 盘领 长 衫 。 头 饰
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
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一、墓葬的考古学观察(一)墓葬形制依据当前考古发掘的相关资料可知,山西地区元墓遗存大致包括砖室墓和石室墓两类。
以砖室墓为主,砖室墓继承宋金遗风,大多采取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制,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且有砖雕、壁画或彩绘加以装饰,是山西地区遗存的发现较多的一种。
石室墓葬与砖室墓大致相同,主要差别在于采用石料筑室,发现较少。
1.砖室墓。
按照墓室形状和结构将其分为A、B两型,A型为多角形砖室墓,分两亚型;B型为长方形或方形砖室墓,分两亚型。
A型。
多角形穹窿顶砖室墓。
墓道为竖井式或台阶式,甬道多为砖券拱形,拱形墓门。
Aa型。
八角形穹窿顶墓,墓室为八边形砖砌单墓室,墓壁上端逐渐内收,结穹窿顶,顶中心留一方形孔,上以砖或石板封盖,棺床位于墓室后部并且连接两侧。
如山西太原瓦窑村墓、孝义梁家庄元墓等。
Ab型。
六角形仿木结构穹窿顶墓。
如山西孝义下吐京村墓,由竖穴式墓道、拱形墓门、甬道和六角形墓室组成,墓室六角用砖砌角柱普柏枋、斗拱,撩檐枋和椽瓦,其上内收结为穹窿顶。
B型。
墓室平面为长方形或方形穹窿顶砖室墓。
斜坡式、台阶式、或竖穴式墓道,拱形墓门,墓顶多为穹窿顶。
Ba型。
长方形或方形仿木结构砖室墓。
墓室四角皆有仿木斗拱,多数墓葬墓室四壁也有仿木结构的装饰,棺床多位一于墓室后部,与两侧壁相连接。
如山西新绛寨里村元墓、山西长治南郊司马乡元墓等。
Bb型。
长方形或方形砖室墓。
墓顶多为穹窿墓顶,也有石板封项,墓室四壁逐层内收结成穹窿顶,顶中心留一圆或方形孔,上以砖或石板封盖。
棺床多位于墓室后部并连接两侧壁,如山西大同市冯道真墓、山西运城西里庄元墓等。
2.石室墓。
共3座。
均为石砌八角形单室壁画墓。
仿木结构。
八角叠涩顶。
由墓道、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
有交城裴家村裴氏墓、文水北峪口元墓、兴县红峪村元墓。
(二)壁画题材与布局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21座,约占山西地区元墓总数的64%。
墓葬内壁画主要分布于墓室周壁,构图上讲究对称;此外还分布于甬道、墓顶部位及拱眼壁等处。
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一
、
发 现 概 况
山西元代墓葬的科学考古调查和发掘始于 2 0 世纪 5 C 卜 _ _ 6 0 年代末 , 集中发现于 8 o - _ 9 0 年代。山西元代墓 葬的发现为元代历史的研究增添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 对于促进元代考古学和蒙元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1 2 0 6
年成吉思 汗统 一漠北诸 部 , 于斡难河 ( 鄂嫩 河 ) 建立大蒙古 国 , 1 2 3 4年攻灭 金朝 , 完 全 占领 中国华 北 。 本 文的研究
2 0 1 5年第 3 期 总第 3期
史 志 学 刊
J o u na r l o f Hi s t o r y a n d Ch o r o g r a p h y
NO- 3 . 2 Ol 5
S e r i a lNo . 3
山西地 区元代壁画墓 葬 的考古学研 究
画) [  ̄ 0 ' 8 4 - - 8 9 ) 、 侯 马 市 西 北 马 氏墓 ( 1 3 1 4年 、 无壁 画 )  ̄4 7 - . 4 8 ) 、 侯 马农 资 公 司 元 墓 ( M2为 1 2 8 1 年、 M3略 晚 、 无 壁
画) [ s j ( r ' z 3 -  ̄ 、 运城西里庄元墓( 元代晚期 ) 嘲
区l 3座 , 襄 汾 解 村元 墓 ( 1 2 9 9年 、 无壁 画) 、 襄 汾丁 村 1号元 墓 ( 至元 后 期 、 无 壁画) 、 襄 汾丁 村 2号元 墓
( 1 3 4 7年 、 无壁 画)
“ “ 、 襄汾曲里村金元墓( 具体 年代 不清 、 无壁 画 ) 翻 _ 5 2 ) 、 侯 马乔村元墓( 元末 、 无壁 、 芮城永乐宫宋德方墓( 1 2 5 2 年、 无壁 画) ㈣和潘德 冲墓( 同宋
元代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考古学观察——以北方元代壁画墓图像资料为中心
收稿日期:2022-11-25作者简介:陈朝云(1965-),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元考古研究;洪淑莹(1993-),女,海南儋州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56卷 第1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月 Vol.56 No.1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 Jan.2023 元代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考古学观察———以北方元代壁画墓图像资料为中心陈朝云 洪淑莹(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元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的重要时期。
考古发现揭示,北方地区元代壁画墓以长城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长城以北的元代墓葬壁画中的游牧、狩猎图等呈现出蒙古族游牧生活特征,长城以南地区的壁画内容以备宴图、杂剧图、孝行图等汉文化特色为主体。
但各地墓葬壁画装饰在图像组合及图像细节表现上都表现出蒙汉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体现出不同区域迥然不同而又交错共存的文化面貌。
墓葬图像中的人物服饰、饮食等生活图景均体现出多民族杂居混融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多样杂糅的社会文化风貌。
关键词:元代墓葬;壁画墓;图像资料;民族融合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1-0104-0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境内元代墓葬考古工作逐渐开展,集中于北方地区的元代壁画墓图像资料得以披露,这些图像资料涉及元代服饰、饮食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其生动、直观的内容不仅弥补了传世文献难以传递的具体内涵,还为学界进行元代多民族文化融合研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一手资料。
目前有关元代壁画墓图像的考古学研究集中在图像资料分类介绍或个案题材研究上,对图像资料所蕴含的元代社会多民族文化融合状况缺乏系统的研究。
本文依据北方元代壁画墓的考古发现,对壁画墓中图像资料所反映的元代服饰、饮食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考察研究,期冀为学术界深入认识北方地区13-14世纪中国各民族社会生活状态提供新的视角,揭示元朝各民族杂糅共居的社会样貌,深化元代多民族融合历史的学术认识。
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孝义图解
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孝义图解按语:历史总是在云山雾海之中,其事实是真实存在的。
面对海量的考古资料,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拿来主义。
我们需要做的是:拂去其上积聚的历史尘土,还原其本来的面目,进而去接近、去揭示历史的真相。
我的学术研究一直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开展,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孝义图像解读就是努力去实现‚是什么‛问题。
2002年河北涿州市在华阳路立交桥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座元代古墓,墓室壁画保存较为完好。
据专家考证,这座古墓是该省境内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元代壁画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填补了该省元代墓葬壁画考古的空白。
据公布资料表明,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是丰润县尹李仪夫妇合葬墓,根据题记二者卒年分别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和元‚至元五年‛(1339年)。
该墓是仿木雕砖壁画结构,壁画内容有竹雀屏风、奉待备宴、祥云瑞鹤及孝义故事等。
其中墓门两侧的东南壁和西南壁绘孝义故事,每个故事均以山峦、曲线自然相隔。
这种将孝义故事图浓缩于一壁的手法不多见(笔者所了解仅此一例),因无题榜,原文没有对孝义图作定名考释。
笔者拟对该墓出土孝义壁画图内容作一分析,同时对宋元墓葬的孝子图像提出一些意见。
一涿州元代壁画墓孝义图画面简略,多以意会,图中没有题记,并有所损益,缺少背景刻画,不易推断每幅孝义内容。
笔者在收集历年出土孝义文物的基础上,特别是结合宋金元墓葬中有榜题、或题记的行孝故事砖雕、线刻或壁画图像对比研究,从而给涿州元代壁画墓的孝义壁画较详图解。
为便于述之,在从每幅壁画的左下角开始编号,顺序一一进行考释。
东南壁的壁画孝义故事图解:1号图,一位武将身穿盔甲,持枪跃马,旁有小兵卒持刀侧目而视,马前有一瘦小老者跪地作揖,前放两竹编提篮和一扁担状物。
此图与山西长子县石哲金墓和长治市安昌金墓的‚蔡顺‛壁画图相似。
后二者都是武将(或持刀)端坐,旁一人拱施礼,脚下放一篮,都有‚蔡顺‛二字题榜。
《二十四孝》‚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宋元考古 元代汉人墓葬
(3)章丘青野元墓(1335年)
方形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宽2.9米,进深2.45米, 东、西、北三壁砖砌斗栱、桌椅,空白处和墓顶施加 彩绘。出土了磁州窑瓷器、铜钱、陶器和买地券等。 地券记载墓主人为济南路章丘县杨某。
昭勇大将军 万户张公 墓志铭
赵孟頫撰书
张弘刚墓出土陶明器和瓷器
张弘刚墓出土铜器
(2)铁可父子墓
位于北京大兴县。 M1墓主人为铁可,1248年生于山西浑源,是 出生在中国的西域人,官至“中书平章政事、领大 司农、司太医院事、宣徽使,加金紫光禄大夫、开 府仪同三司”,1313年去世,元史有传,墓葬是他 和中国妻子的合葬墓,在墓葬习俗上已经汉化。
4、北京地区
元大都是元代首都,因此发现的汉式墓 葬等级较高,且随葬品较丰富。
(1)张弘纲墓
位于朝阳区永定门外,砖室石椁火葬墓,夫妇
三人合葬,墓主人张弘纲(1237~1301)是元初辅佐 忽必烈的重臣,大德九年下葬(1305年)。
墓室南北宽3.8、东西长 4.8米。墓室全部砖砌,由主 室和一个侧室组成。主室内 后部铺一块大青石板,石板 上有2个石棺,整石凿空而成, 内有骨灰。棺床前有一个石 供桌。侧室内有木棺一具。
M2:铁可之父—斡脱尔墓
石板砌墓,砖砌甬道, 墓室长2.7米,甬道长3.5米。
斡脱赤与弟那摩在1222年 成吉思汗西征时投奔而来,后 来那摩在元定宗时封为国师, 总领天下佛教,斡脱赤封万户 侯,娶汉人女子为妻,1251年 回国遇害,这是他的衣冠冢。
斡脱赤墓出土瓷器
(二)南方汉人墓葬
1、 “石藏子” 张士诚之母曹氏墓(1365年),当时张 士诚已称吴王。
中国古代绘画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绘画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绘画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艺术美感。
绘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精彩的过程。
一、战国时期的墓葬壁画在中国古代,墓葬壁画是一种比较早期的绘画形式,最早的墓葬壁画可以追溯到商代。
到了战国时期,墓葬壁画已经变得非常精细,艺术水准也逐渐提高。
比如,荆州磨山汉墓中的壁画,画面中人物比例协调,姿态自然,表情生动,色彩绚丽多彩。
这些壁画不仅是古代中国绘画的珍品,也是历史、文化、考古学等多个领域的宝贵遗产。
二、唐宋时期的山水画唐代的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气势,有“山水高格”之誉。
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王维,擅长表现深山幽谷、瀑布流泉等自然景观。
宋代的山水画,着重于抒发内心感受和意境,有“山水清气”之称。
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擅长用无定形的线条描绘山、水、云等自然景象,给人带来心灵上的独特感受。
三、元明清时期的花鸟画元代的花鸟画,以写实和表现动态为主,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鲜明来表现画面气氛。
明代的花鸟画,注重形态,追求“准、恰、翔、勿”的意境。
明代著名的花鸟画家董其昌,擅长用笔画出花鸟的婉转、灵动和水墨的深浅明暗。
清代的花鸟画,注重意境和表现心境,画面通常以淡雅清幽为主,营造出平和、安宁的气氛。
四、现代的绘画现代中国绘画,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现代艺术的延续。
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比古代的绘画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如油画、版画、水彩画、装置艺术等。
同时,现代绘画的艺术风格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促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向更加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绘画的演变历程是一个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过程,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和艺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未来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和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元代墓葬
• 座屏上部绘有横披式的山水图,云山雾海 清楚可见。主人左右两侧有男女侍从,男 侍手持骨朵,女侍手捧梳装用的红色三连 盒。这幅主人夫妇对坐图的两侧均置有木 制条桌,桌上放置盛着花朵的花瓶及玉壶 春瓶、匜、盘、高足杯等当时生活起居所 用之物。墓主人身后的屏风顶上方悬挂方 形牌上墨书墓主人官爵名讳及埋葬年月等。
• (三)赛因赤答忽墓 • 发现于洛阳市北站(《文物》1996-2)。 • 墓葬由墓道、门楼、甬道、前室、过道、 后室6部分组成。 • 墓向正南,深穴双室砖墓。 • 墓道为竖井式,墓口4.2×2.8,墓道深19.8 米。墓道内是夯土。墓底垫白石灰一层。 墓道中部填土中有一个放墓志的小砖屋。 墓志和盖用铁箍捆绑。
• 墓室内的棺床两端的壁面绘山水画各一幅, 画幅尺寸相同。左幅为隐士图,右幅也以 山石林木为主,一汉装男士,骑着毛驴, 行于山间羊肠小道。这两幅画都是模仿主 人生时之床档画,有边框,画面表现的是 汉人隐士的闲情逸致,并非是主人生前实 际生活写照。 • 布局上与大同冯道真墓壁画布局相似,说 明元代蒙古人已深受汉人风习影响,喜欢 布置山水画于室内,在葬俗上也逐渐接受 了汉俗。
(四)陕西蒲城元墓 • 八角形砖墓,墓室面积6平方米,南北向, 甬道两侧绘车马(未发掘)。 • 墓室内壁画:墓室正中北壁壁画为“对坐 图”,墓主人夫妇身着蒙古族服装,男主 人身穿兰色蒙古袍,腰束红色绸缎带,脚 穿红色蒙古靴。女主人身穿红色右枉蒙古 袍,头饰贵族妇女常戴的“姑姑冠”。两 人均坐在交椅上,身后置一木框座屏。
• 三个棺材中均出土珍贵衣物,如具有元代蒙古服 饰特色的质孙服和织金锦等,在男性棺木中出有 龙纹鎏金银带饰,证实其主人生前为元代蒙古贵 族。 • 此后又在梳妆楼的左右发现墓穴17处,其多为男 女合葬,少数为单人葬,其形制、规格和随葬品 规格较低,说明此处为一家族墓地。 • 其独木棺样式与百眼窑石窟“蒙古族丧葬图”所 绘相同 ,也与明人叶子奇所著《草木子》记载蒙 古人死后“用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 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 三圈乃定……”一致。
神秘性与世俗性的交融——元代山西地区墓室壁画的特征及墓室图像意义分析
穆 宝 凤
( 华 东 师范 大学 艺 术研 究所 , 上海 2 0 0 0 6 2 )
摘要 : 本文通过对元代 山西地 区壁画墓的墓葬形制 、 壁画布局 、 题材 内容 的分类 , 建 立 出一个宏观 的时空框架 , 通过对元代 山西地 区
墓 图像 构 成 的 世 俗 性 与 神 秘 性 相 融 合 的特 征 ,并 分 别 探讨 其形 成原 因。
一
区是 发掘 出元 代 壁 画墓 最 多的 地 区之 一 ,在 墓 葬 形
墓 室壁 画 的特 征 以及 山西 地 区元 代 墓 室壁 画 的 图像 构 成 意 义 的分 析 , 总 结 出元 代 墓 室壁 画 神 秘 性 与 世 俗 性 交 融 的 时代 特 征 , 并 以 此 而进 一 步 分 析 山西 地 区壁 画墓 神秘 性形 成 的 社 会 背 景 。
关键词 : 墓 室壁 画; 孝子 图; 神秘性 ; 世俗性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 2 7
作者简介 : 穆宝凤 ( 1 9 8 6一) 。 女。 山东泰安人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 。 研究方向 : 美术史与美术考古。
①元代壁画墓的详细发掘数量与分布可见本文附表—— “ 元代 壁画墓 年表” 。 ②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生韩小囡的博士学位论文 《 宋 代墓 葬装饰研 究》 中研究认 为:“ 决定墓葬 中图像 内容 和配置 的不是 国家制
中 图分 类 号 : J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4 4 X( 2 0 1 3 ) 0 1 — 0 0 7 3 — 0 7
元 代 是 中国 古 代 墓 室 壁 画 发 展 过 程 中 的一 个 转 折 阶段 。 中国 古 代 墓 室 壁 画在 经 历 了 由汉 到 唐 并 延 续至 宋辽 的 发 展 高 峰 之 后 ,到 了元 代 ,墓 室 壁 画 无 论 是 在形 式上 还是 内容 上都 较 之前 有 着 明 显 的 转 变。 究其 原 因 ,我 们 可 以将 这 种 在 丧 葬 形 式 上 改 变 的 缘 由追 溯 到元代 特 有 的丧葬 思想 的考 察视 野 中。 有 元一代 ,由于 受到 蒙古 族 统 治 者 “ 薄 葬 简俗 ” 以及 “ 不 树 不 封 ” 的 丧 葬 思 想 影 响 ,元代 的 中 上 统 治 阶级 贵 族 壁 画墓 到 目前 为 止还 未 被 发 现 , 墓 室 壁
山西兴县牛家川元代石板壁画解析
□郭智勇李锐2005年6月,根据山西省兴县圪达上乡牛家川村居民提供的文物线索,山西省艺术馆工作人员从牛家川村居民家中征集到一批石板壁画。
据村民讲,这批壁画属于墓葬被盗后所剩的东西。
石板壁画颜色线条保存仍好,人物组群内涵比较丰富,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和区域文化特色,并具有较强的生活化内容及绘画艺术感染力,2008年藏于山西博物院。
一兴县牛家川石板壁画,计有六幅。
壁画内容分别是夫妇并坐图一幅,出行图两幅,备宴图两幅,献宴图一幅。
画面内容为壁画主人居家生活、出行等场景。
壁画整体保存状况较好,虽有一幅出行图已不甚清晰,其他石板也偶有残缺,但仔细辨来,我们仍能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勾勒出一幅相对完整的历史画卷。
现依次介绍如下。
夫妇并坐图:画幅长74、宽67厘米。
画面中心三人并坐,男主人坐于正中,两位夫人左右相随。
男主人长圆脸、短髭长须,头戴黄色圆顶宽沿帽,外穿灰色右衽宽袖长袍,左手扶膝,右手端持高足杯,做待饮状。
面相端庄,浓眉、高鼻大耳,俨然是一幅达官贵人形象,其两端各坐一夫人。
男主人左侧夫人略微发胖,外穿交领半袖短衫,内穿长袖红袍,袖手侧身面向男主人而坐,左侧女主人离男主人稍近。
两位夫人头梳龙盘髻,面向丈夫,聆听交谈。
左侧女主人身前站一女侍,右侧女主人身前站一男侍,均袖手而立。
女侍头上笼髻,着短衫,身穿裙装。
两位侍者微侧身做倾听状,仿佛随时听候主人的旨意,侍奉主人。
从整幅画面看,尊卑有序、等级森严(图一)。
备宴图1:画幅长76、宽65厘米。
画面由四女侍和长方桌构成。
画面中央为一长方桌,其后站立四名女侍,均为长圆脸,头上笼髻。
桌面杂陈盛食器皿。
有托盘、圈足碗、高足杯、钵、盖罐等。
画面从左至右侍女依次做切食物、手捧玉壶春瓶向壶中注酒状,左四侍女左手置于一碗边,碗中一物似为研杵,握于右手,做研磨状。
除左三侍女外穿交领对襟衣外,其余均着左衽衣。
四个侍女着衣有别,各行其是,分工有序,神态自若,俨然大户人家富足生活的庖厨场景(图二)。
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卜
千
秋 墓
壁
卜千秋壁画墓的发现,始于东北地区。从 20世纪初到1945年,随着西方考古学的东渐, 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田野考古,先后发掘 了辽宁省辽阳北园、迎水寺、玉皇庙、南林子及 大连营城子等地的汉魏时代的壁画墓。20年代 末,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八里台的一座西汉晚期 空心砖壁画墓也因被盗掘而发现,部分空心砖现 藏美国。
朝文化的流风,书画艺术活动仍在继续, 特别是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南唐,统治 者雅好文学,推重书画,中原画家纷纷 南就,宫廷和画院中聚集了黄筌、顾闳
中、周文矩,王齐翰、卫贤、徐熙、董
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 南北画风,各家 技法彼此争竞,绘画的题材除了人物之 外,又在山水和花鸟画上开启新的意趣, 在今天传世的五代绘画作品和墓室壁画 上能看到这个时代的清晰面貌。
5
两宋时期
03
宋代壁画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 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尤 以邻近北宋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黄河中 下游地区最集中。在江苏、福建和江西等 南方地区壁画墓仅有少量发现。由于南方 的地理气候条件等原因,宋室南渡并没有 使墓葬壁画装饰风气在南方流行开来。 宋墓壁画按一定的方位构图布局,画 面往往围绕墓主夫妇开芳宴展开,壁画图 像与墓室空间密切配合,从中可以明显看 到阴阳禁忌、神仙孝行以及风水学说的影 响。 迄今为止发现的宋代壁画墓,大多属 于无官品的乡村上户和富家商贾,墓制相 对简省,画工也属寻常的民间画工,世俗 趣味和地域化的表现相对浓厚。
李广鑫
冯 伟
王嘉洋
汪国荣
起来的统一王朝,西安作为隋、唐的都城,前 后长达三百多年。唐朝国力强盛,帝王崇尚厚
葬,自唐太宗李世民营建昭陵,开创了"因山
为陵"的先例之后,唐朝各代帝王的陵寝多依 山构筑,务求壮崇。在今西安周围的乾县、礼 县、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东西绵延百里 的范围内分布着唐朝十八座帝王的陵墓。
《中国古代壁画》说课稿
《中国古代壁画》说课稿《中国古代壁画》是一堂以观赏为主的美术课,课本选取了三种具有代表的壁画形式:墓室、洞窟和寺观壁画进行讲解,让同学认识到中国壁画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墓室壁画部分我们选取了北齐《仪卫出行》和本地特有的《中江塔梁子墓葬》和《柑桔梁子东汉崖墓》两处介绍,这样使得美术知识和本地的资源结合起来,让同学更加喜爱自己的家乡。
二、洞窟壁画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伎乐图之反弹琵琶》具体讲解,并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分析唐朝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三、寺观壁画部分选取了永乐宫的壁画。
最主要介绍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朝元图》。
二、说教学教学目的: 1、通过壁画这样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进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同学了解、观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超群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亮的民族艺术风格。
培育同学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中国汉、唐、元各时期各地壁画的特色、比较各种表现技巧的异同。
三、说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同学分组进行导学,并采用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引导同学了解汉、唐、元各时期壁画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缘由,让同学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争论、辩论等方式,让同学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同学的参加协作意识。
五、说教学构思(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些精致的壁画图片,导人新课,加强同学学习的爱好。
了解壁画的概念:装饰壁面的画。
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艺手段,在自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画。
(二)讲授新课1古代墓室壁画:首先,引导同学分析北齐的《仪卫出行》,了解其创作背景。
然后让同学列举本地相像的艺术作品,从而引出本地的塔梁子墓葬、柑桔梁子东汉崖墓墓室壁画艺术。
这样很好的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加强了艺术的真实性,也让同学明白艺术创作许多是具有有用性和再现性的。
中国壁画_精品文档
中国壁画壁画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壁画自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丰富了中国艺术的瑰宝库。
本文将探讨中国壁画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地位。
首先,中国壁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期的中国壁画主要出现在古代宫殿、寺庙和墓葬中。
这些壁画以描绘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性。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洛阳白马寺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和故宫紫禁城壁画等。
中国壁画的特点之一是形式多样。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壁画风格。
比如唐代的壁画以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为特点,表现出壮丽的气势和华丽的装饰效果。
而宋代的壁画则更注重细腻和写实,强调人物的情感表达和空间的透视效果。
元代的壁画则更加注重神话故事和寓意象征。
明清时期的壁画则更加注重工笔技法和绘画的精细性。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形式使中国壁画具有丰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中国壁画在中国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
通过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审美观念。
壁画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
其次,壁画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壁画不仅展现了中国绘画的卓越技艺,还融合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更展示了中国绘画家的艺术创造力和思想境界。
此外,壁画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代壁画的技法和风格仍然影响着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绘画中。
壁画的影响力和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最后,在当今世界中,中国壁画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众多的古代墓葬、寺庙和宫殿保存了丰富的壁画,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同时,壁画的保护和修复也是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便保留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古交市河下村元代墓葬
古交市河下村元代墓葬作者:檀志慧来源:《文物世界》 2016年第5期2007年3月17日,在古交市河下村进行汾河改道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墓葬,我所立即组织人员赶去现场,发现墓顶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暂时用麻袋、木板做了简单的封护。
初步观察,该墓葬为八角形结构的石室墓,墓顶装饰有雕刻精美的石刻,墓室墙壁绘有鲜艳的壁画。
随后考古人员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墓葬情况墓葬位于古交市河下村东南约500米的山前坡地上,北边紧邻汾河,南距太岚铁路约200米(图一)。
1. 墓葬结构墓葬坐北向南,方向310°,石砌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图三)。
墓道呈西北-东南走向,由于南边紧邻高地且土质疏松,受条件限制,墓道清理了1米,宽度1.2米。
甬道长0.8、宽1.2、高1.5米,方砖墁地。
方砖为素面青砖,长0.3、厚0.06米。
发掘时甬道顶部已经塌陷,从残留的痕迹判断为土券顶。
甬道封门为石质壸门(图四),高1.35、宽1.1、厚0.1米,由顶部和门柱组成。
壸门前有封门石,石质均为大块青石。
墓门为石质,仿木镜面版门样式,高1、宽1.14、厚0.05米,底色为红色。
刻有纵五路、横三路,共15枚门钉,并雕有铺首衔环一对,均施以黑色颜料。
发掘时左侧墓门半开,右侧闭合。
左侧墓门的门楣已经断裂、错位,左侧墓门前未发现封门石(图五)。
墓室以长方形条石垒砌,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1.04米。
墓室顶部高1.19米,由八层条石砌筑而成,呈攒尖顶样式。
墓顶中心施四个石垂柱,径0.08、高0.37米。
各柱头均雕刻有莲瓣造型(图六)。
墓顶其余四角各施一对刻花石雕和狮子抱球石雕(其中一个石狮已掉落),规格均为长0.22、宽0.16、厚0.07米(图七、图八)。
墓壁高1.3米,装饰有仿木作石雕及彩绘壁画,壁画不施地仗层,只用白灰整体抹刷,其上直接做画。
整个墓室分八壁,除东南壁墓门两端无立柱外,其余六角各雕有石质立柱,施红彩,柱径0.16、高0.8米。
庙宇元代壁画墓
庙宇元代壁画墓
庙宇元代壁画墓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正兴村。
2005年农民梅祥圣建房时发现该墓,同年10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其进行发掘清理、保护及揭取搬迁。
墓葬坐北朝南,方向1600,有东、西两墓室,系同穴异室夫妻合葬墓。
墓室以三合土砌筑而成,顶部作“人”字坡,覆盖布纹板瓦。
墓内长约2.8米,墓壁厚40厘米,券顶厚25厘米。
板瓦长23.3厘米,宽22厘米,厚1.8厘米。
两室墓壁满绘壁画,总面积约30平方米,画像题材各异。
东室以文人雅士为主题,东壁绘有男供养人、鉴赏图、教授图和居室图,西壁绘有女供养人、听琴图、对弈图和画案图,北壁绘祠堂牌位图。
西室以花鸟为主题,除男女供养人外,东、西两壁皆绘花鸟,东壁画上题“故月挂疏桐”。
两室顶部均绘祥云纹。
根據墓葬形制和人物服饰,推测墓葬时代为元代。
庙宇元代壁画墓壁画布局有序,主次分明,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文/图汪伟)
(作者单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元代的壁画艺术
元代的壁画艺术元代壁画比较兴盛,分布地区也很广。
在继承唐宋和辽金壁画传统基础上亦有新的变化。
从实物遗存和文献记载看,有佛教寺庙壁画、道教宫观壁画、墓室壁画、皇家宫殿和达官贵人府邸厅堂壁画。
寺庙、宫观壁画的题材内容以佛道人物为主,殿堂壁画大都描画山水、竹石花鸟,墓室壁画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有人物,也有山水、竹石、花鸟等。
本文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元代壁画的特点。
元代壁画佛寺道观墓室参加壁画创作的作者,大多数为民间画工。
也有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画家。
寺、观、墓室壁画多出民间画工之手,宫殿及府邸壁画以文人士大夫画家为主。
山水、竹石、花鸟等题材的增多,是元代壁画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与文人画的兴盛和当时艺术风尚及审美爱好有密切关系。
元代壁画的盛行,给一大批民间画工提供了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从而使得唐宋以来吴道子、武宗元等人的优秀壁画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中国绘画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元代壁画的主要分类1.宗教壁画。
元代存世作品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是宗教壁画,这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通过宗教信仰巩固政权,使得佛教、道教盛行一时,同时兴建大量佛寺和道观,在这些建筑上都由技艺高超的民间画工绘制上不同的宗教壁画,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道人物。
现存宗教壁画中最负盛名的是佛教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和道教的永乐宫壁画。
这些壁画规模宏大,描绘人物众多,内容丰富,画工精细,异彩纷呈,宗教艺术体现到极致。
2.墓室壁画。
元代时期在墓室内绘制壁画的习俗在民间仍广为流行,反映当时的丧葬观念,一方面显示墓主人的身份,歌颂其功绩,另一方面表达墓主人祈求死后灵魂升天、继续享受人间欢乐等思想。
目前在内蒙古、山西、北京等地发掘过许多元代的壁画墓,最具代表性的有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壁画和北京密云县元代墓壁画。
壁画题材以社会生活为主,包括出行狩猎、乐人伴奏、杨香打虎等场景,人物特别是墓主人画像都是蒙元服饰,山水画和二十四孝故事也是常见的题材。
墓室壁画为研究元代的风俗习惯、服饰装扮、音乐艺术等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数量稀少的元代壁画墓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新资料。
河北古代的壁画
河北古代的壁画今天开始整理河北古代的壁画,包括寺院建筑的壁画遗迹和墓葬出⼟的壁画遗迹。
⼤致整理了⼀番,才发现河北古代壁画在唐代这个辉煌阶段却是空⽩。
既没有发现唐代寺院建筑壁画,也没有出⼟过唐代壁画墓,很是奇怪。
也许是我还没有找到,也许是某地市发掘过唐代壁画墓⽽没有写出考古报告。
希望学者们尽快提供线索呀。
现在了解到的河北古代壁画情况如下,祈求还有线索的给我提供⼀下呀,o(∩_∩)o...谢谢了:河之北◇古代壁画1. 安平逯家庄东汉壁画墓(汉)2. 望都⼀号东汉壁画墓(汉)3. 河北安平汉墓彩⾊壁画(汉)4. 磁县⼤冢营村东魏茹茹公主墓(北朝)5. 磁县东魏天平四年元祜墓墓室壁画(北朝)6. 磁县北齐⾼润壁画墓(北朝)7. 磁县湾漳北朝(⾼洋?)壁画墓(北朝)8. 曲阳西燕川五代王处直墓(五代)9. 定县静志寺真⾝舍利塔塔基5号塔基壁画(宋太平兴国⼆年)10. 定县净众院舍利塔塔基6号塔基壁画(宋⾄道元年)11. 宣化下⼋⾥辽代张⽒宗族墓壁画墓群(辽)12. 井陉柿庄⾦墓群和唐家垴⾦墓(⾦)13. 涿州元代⾄顺⼆年李淑敬壁画墓(元代)14. 邢台平乡县元代郭达壁画墓(元代)15. 曲阳北岳庙德宁殿元代壁画(元代)16. 河北⽯家庄毗卢寺壁画(元、明)17. 河北临城明代墓葬壁画(明)18. 定州开元寺塔壁画(?)19. 井陉三官庙壁画(?)20. 正定隆兴寺壁画(明成化)21. 柏林禅寺壁画(?)22. 怀安县昭化寺明代壁画(明代)23. 承德安远庙普度殿壁画(清乾隆⼆⼗九年)24. 承德避暑⼭庄永佑寺舍利塔壁画(清代)25. 承德普宁寺壁画(清代)。
北方地区蒙元壁画墓
蒙元壁画墓中的色彩还具有象征意 义。例如,红色通常用于表现热情 、喜庆和忠诚,而蓝色则常用于表 现冷静、理智和忠诚。
线条表现
流畅性
蒙元壁画墓的线条表现非常流畅,无论是描绘人物轮廓还是表现 衣纹走势,都显得非常自然和谐。
刚劲有力
在一些重要的场景或人物描绘中,蒙元壁画墓的线条表现得非常刚 劲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06
北方地区蒙元壁画墓的保 护与传承
保护现状
文物本体保存状况
壁画墓的分布范围广泛,但保存状况良莠不齐。部分 地区的壁画墓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污染,急需保护 。
保护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加大了对北方地区蒙元 壁画墓的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工程。然而 ,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手 段落后等。
华北地区
分布
华北地区蒙元壁画墓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 聚居区。
特点
这些墓葬的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山水、楼阁、人物、动物等,技法 上多采用重彩绘制,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东北地区
分布
东北地区的蒙元壁画墓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 聚居区。
学术研究深入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北方地区蒙元壁画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将得到更全面的认识和挖掘,为 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
公众参与度提高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北方地区蒙元壁画墓的认识和关注度,引导公众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象等。
民间传说类
描绘民间故事
一些壁画描绘了蒙古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如《成吉思汗传奇》、《青鸟传》等,以表 现蒙古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
一、墓葬的考古学观察
(一)墓葬形制依据目前考古发掘的相关资料可知,山西地区元墓遗存大致包括砖室墓和石室墓两类。以砖室墓为主,砖室墓继承宋金遗风,大多采取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制,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且有砖雕、壁画或彩绘加以装饰,是山西地区遗存的发现较多的一种。石室墓葬与砖室墓大致相同,主要差别在于采用石料筑室,发现较少。1.砖室墓。按照墓室形状和结构将其分为A、B两型,A型为多角形砖室墓,分两亚型;B型为长方形或方形砖室墓,分两亚型。A型。多角形穹窿顶砖室墓。墓道为竖井式或台阶式,甬道多为砖券拱形,拱形墓门。Aa型。八角形穹窿顶墓,墓室为八边形砖砌单墓室,墓壁上端逐渐内收,结穹窿顶,顶中心留一方形孔,上以砖或石板封盖,棺床位于墓室后部并且连接两侧。如山西太原瓦窑村墓、孝义梁家庄元墓等。Ab型。六角形仿木结构穹窿顶墓。如山西孝义下吐京村墓,由竖穴式墓道、拱形墓门、甬道和六角形墓室组成,墓室六角用砖砌角柱普柏枋、斗拱,撩檐枋和椽瓦,其上内收结为穹窿顶。B型。墓室平面为长方形或方形穹窿顶砖室墓。斜坡式、台阶式、或竖穴式墓道,拱形墓门,墓顶多为穹窿顶。Ba型。长方形或方形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室四角皆有仿木斗拱,多数墓葬墓室四壁也有仿木结构的装饰,棺床多位一于墓室后部,与两侧壁相连接。如山西新绛寨里村元墓、山西长治南பைடு நூலகம்司马乡元墓等。Bb型。长方形或方形砖室墓。墓顶多为穹窿墓顶,也有石板封项,墓室四壁逐层内收结成穹窿顶,顶中心留一圆或方形孔,上以砖或石板封盖。棺床多位于墓室后部并连接两侧壁,如山西大同市冯道真墓、山西运城西里庄元墓等。2.石室墓。共3座。均为石砌八角形单室壁画墓。仿木结构。八角叠涩顶。由墓道、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有交城裴家村裴氏墓、文水北峪口元墓、兴县红峪村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