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专题三单元测试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特点是(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并举B. 没收官僚资本与建立国营企业相结合C.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D. 暴力革命与和平赎买政策相结合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 )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交通运输堵塞市场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下降A. B. C. D.3、下图选自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

与图片所示现象有关的运动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土地改革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4、下图所示照片可能拍摄于( )A. 1927年B. 1949年C. 1953年D. 1958年5、下图选自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

与图片所示现象有关的运动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土地改革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6、深圳从一个贫穷的渔村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的迅速崛起。

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率先开展C. “一五”计划的执行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7、下面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 改革开放的成效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在1983年出版时,将《目前形势和任务》一文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改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练习一、单选题1.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2.“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4.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 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 20世纪70年代末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3.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C.精耕细作、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4.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5.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工人为大庆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而欢呼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国民经济的调整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7.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B.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D.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2.从1986年中国向WTO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15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这一过程本身就说明()A.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矛盾消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全面建立C.中国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3.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这一步是( )A.建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4.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C.和平过渡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原则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5.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6.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A.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C.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 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7.1956,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一五”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检测题(包含答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

据此可知A.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B.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D.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3.有人在日记中写道:“邓小平就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其描述评价的是邓小平A.决定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B.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C.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D.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4.1958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

”这表明A.“大跃进”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值得肯定C.国家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D.国家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战略5.下表为我国l957—195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1959至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B.中苏关系的恶化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D.公私合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一部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对外开放史。

1949年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时隔30多年,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市场,1983年可口可乐厦门工厂兴建,1987年大连工厂兴建,1988年海南工厂建成投产,1996年郑州工厂投产。

由此可见中国对外开放①多层次②有重点③因地制宜④点面结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观察下面两幅图,两图表明A.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不断深入 B.中共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实质性变革 D.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8.“中国的教科书获得了一个契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被表述为‘政府+’,认为这是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答案)
(2)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会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4)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A.特区缺乏对资本主义的鉴别B.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
C.特区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特区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20.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物价指数
19
1980年
4545.6亿元
463.00元
A.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B.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C.农轻重比例日趋平衡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简答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请回答
(1)中共八大为这一探索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的决定?
B.暴露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下所产生的严重弊端
C.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表现形式
D.农村富裕生活使人们普遍产生了非常懒情的心理
19.深圳开放为特区之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外,其他一切都是‘黄’的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变成解放前。”这些言论主要表明( )
A.两国农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B.“左”倾错误增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C.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图是建国后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A.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程度B.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D.是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2.改革给处于困境中的国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首钢巨变得益于()A.依靠政府的计划性指令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C.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3.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

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

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

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A.经济体制的变革B.所有制度的变革C.分配制度的变革D.盐业自主权扩大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这标志着()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完成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5.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6.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

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的规定。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 三 )一、 ( 每小 5 分,共 60 分 )1.周恩来:“我新民主主的制度是一个渡的制度⋯⋯走完了个渡段,就到达了社会主社会。

”此后的践表示,个渡段的束是在()A.中共八大召开B.三大改造达成C. 1954 年法通D.改革开松开始【考点】【点】答案B分析个渡段的束是社会主制度成立。

三大改造达成志着社会主制度的成立,故 B 正确。

2.“一五” 划期,上海、天津等原工先地域人均工的增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反应出当中国()A.工展速度放B.重工生速度加速C.工布局生化D.工商改造已达成【考点】社会主建的起步【点】第一个五年划答案C分析“一五” 划期,我国的工基地主要集中在北地域,工布局生化,所以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增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故C正确。

3.有名作家周立波1957 年在《山那面人家》中:“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快的源泉。

” 里的“ 社”是指()A.民的个体B.生的合作C.人民公社的生D.村的基行政【考点】【点】答案B分析由资猜中“ 1957 年”“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期间。

4.漫画带有鲜亮的时代印记。

以下图是20 世纪 50 年月《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乡村棉花栽种获取大丰产B.农业合作化获得丰富成就C.切合了当时的局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超更加展【考点】探究与失误【题点】探究中的失误答案C分析漫画“ 1958 年棉产 7 000 万担”,显然与事实不符,故 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时间是 1953 年至 1956 年,故 B 项错误; 1958 年,发动“大跃进”,夸诞风流行,漫画的内容切合了当时的局势需要,故 C 项正确;漫画内容显然与事实不符,不是“农业经济实现超更加展”的表现,故 D 项错误。

5.(2018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 历史上以前先后有40 多个国家, 3 000 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取经学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下列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C.首次人工合成结品牛胰岛素D.港珠澳大桥实现全线通车2.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下图为某本书的目录(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些数字是当时产量的如实记录B.这本书出现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C.这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这表明人们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4.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5.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B.“三年超英,五年赶美”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6.“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下图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

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

”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7.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

2020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2020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A.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C.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D.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据统计,建国初期某年全国职工提出53万多件发明、技术改革和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有23万多件,仅其中6万多件全年就节约和创造价值9000多万元,还涌现出大批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

这反映了()A.近代以来我国工业和科研基础的落后B.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 “大跃进”运动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D. “双百”方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3.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农业合作社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5.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

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体现了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C.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体系基本建立6.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民主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49一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一个体小农经济一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制订B.《论十大关系》报告发表
 C.中共八大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
 4、同学们看到右图报纸,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中正确的是
 ①这张报纸是假的,因为它报道的是假新闻②报纸是真的,如实地报道当时的情况③报纸是真的,花生亩产量3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三)(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 C 解析 图表反映出我国的人均钢产量、发电量与美国、印度相差甚远,反映了我国重工业薄弱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五”计划制订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2.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中“1957年”、“同工同酬的满意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3.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

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B .“一五”计划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大跃进”运动答案 D解析 三幅图都是大炼钢铁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应是发生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故答案为D项。

4.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 D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忽视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5.右图中《大豆过江》诗云:“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或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评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评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1年6月5日,四川省合川县南津乡农民集体焚烧地主的土地契约书,其直接原因是( )A.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B.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C.土地改革运动的兴起D.包产到户的迅速推广解析:新中国成立后至1952年,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国共对峙时期,B项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2.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由图文材料中“1953年4月”“归社”等信息,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B项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直接相关,C、D两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限制条件。

答案:A3.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②纠正了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③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④提出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史实。

答案:C4.(原创)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

右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C.“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历程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解析:“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等信息,反映了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泛滥,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5.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必修2

专题过关检测(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 )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解析:选A 材料提及“突进期”为建国初期,一般指的是1949~1956年。

1958年,发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2.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 ( )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解析:选B 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从中推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片中的时间“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故B项正确。

3.从图1、图2到图3,反映了建国以来 (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解析:选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改变了人民的经营方式,故D项正确。

4.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

”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 )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D.深化经济改革解析:选B 材料“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质十分缺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联系到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B项正确。

【期末提升】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期末提升】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大城市群的城市数增加曲线图,其中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主要原因是( )A.历史原因B.地理因素C.政策因素D.国际环境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3.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到1956年“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

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列对其发展历程理解正确的是()A.企业创始于明末清初B.清末实现规模化生产C.三大改造中形成集体经济D.以赎买方式完成公私合营4.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度销声匿迹。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5.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分田单干B.集体经营C.包产到组D.包干到户6.1978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

这个办法大大加快了秋种进度。

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或包产到户。

这表明( )A.农村集体经济被取消B.在农村开始探索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D.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7.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幅漫画《同富不同路》。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练习)-(11357)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练习)-(11357)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35 题,每题 2 分,计70 分)1.新中国开始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定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A.公私合营B.和平赎买C.加工订货D.没收3.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中共八大的召开B.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4.1973 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 .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5.1984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 座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地处江苏境内的有() A .连云港、南通B.南通、苏州 C .连云港、盐城 D .南通、扬州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有()①政企分开;②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③“包产到户”;④承包经营责任制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7.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①邓小平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中共十四大召开;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A .①②B.①③ C .②③ D .①④8.中共哪一次代表大会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A.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大3.1957中共八大决议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上解决。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我国()A. 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B. 一五计划完成C.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前完成 D. 已加入社会主义阵营3.195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②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③中共八大召开;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11.1956 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

高中历史复习配套精品测试题: 专题检测《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必修2) Word版含解

高中历史复习配套精品测试题: 专题检测《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必修2) Word版含解

专题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为庆祝建国60周年,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有力配合三大改造的进行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它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促进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答案 A2.读图,这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

根据该图判断,沙泳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

A.19世纪90年代B.中华民国初年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根据题干“公私合营”分析,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答案 C3.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是()。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解析“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在这一时期农村进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合作社。

答案 C4.下面是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以下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D.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解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是在“文革”时期实行的,与题中时间“1958~1965年”不符。

答案 D5.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53年2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在这里,“组织起来”指的是()A.建立合作社B.实行计划经济C.推行公私合营D.开展生产互助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经济特区的设立C.浦东的开放开发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大城市群的城市数增加曲线图,其中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主要原因是()A.历史原因B.地理因素C.政策因素D.国际环境4.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

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A.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C.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5.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6.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 .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B .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C .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D .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7.下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该统计数据反映了( ) A . 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平衡 B .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 .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D . “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8.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A .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 .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9.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面这幅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 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B .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 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D . 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10.某同学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整理了一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知识框架。

下表空白处遗缺的知识点是( )A . 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B . 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C . 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D . 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开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 .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B . 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C . 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D . 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12.商业广告在建国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B .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C . 国家经济体制影响D . 商品直销方式主导13.图一、图二分别为1958年关于公共食堂的一幅老照片和一张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B . 群众生产热情高涨C . 经济政策脱离实际D . 放弃苏联经济模式14.邓小平曾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直接得益于该讲话精神的举措是( ) A . 闽、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B . 国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C . 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A . 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 . “一五”计划、中共八大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D .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16.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 A .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 .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17.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

由此可知,这个报告( ) A . 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 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C .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 . 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18.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9.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

其中,钢产量为134.9万吨,比1949年增长75.38%,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46.2%;粮食产量为16.392万吨,比1949年增长44.8%,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9.35%。

这表明当时中国()A.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B.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C.农轻重比例日趋平衡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92年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材料二“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

”“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材料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2)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

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3)据此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23.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被称为现代化。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

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以上材料来自网络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纲领予以评价。

你认为这一现代化纲领需要作哪些调整和补充?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请回答:(1)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里有哪几座城市?(2)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3)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