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模式与路径研究
浅谈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浅谈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学校的治理中,诸如违规收费、安全事故、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校园欺凌、推销资料和挤占课时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存在严重的不足与缺陷,教育领域必须进行综合改革。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从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激励引导、强化检查监督、营造良好氛围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在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效率,科学、民主、依法地实施教育治理,从而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学校教育的制度与规范体系,主要表现为有关学校教育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章程等制度性文件,核心层包括共同治理、学校自治与依法治校。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的执行力、协调力和调整力等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处理好主体多元化与共同治理、客体类型化与学校自治、权利义务的规范化与依法治校等问题。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学校完善与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体系的过程。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执行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两者是学校组织体系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于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条件,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有力助推与促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可见,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前提,学校治理能力的提高是根本。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治理的呼唤,正是对制度变革的呼唤;对治理的要求,也正是对制度变革的要求。
那么,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哪些措施呢?(一)、加强学习,改变理念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深化学校变革。
而深化学校变革首先要改变理念,提升认识。
教育者已意识到教育改革须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在学校发展的目标设立、体系建构、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多元的探索。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高校治理体系应该具备透明、科学、民主、法治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建设一流大学。
一、构建透明的高校治理体系透明是高校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之一,涉及高校的决策制定、资源配置、管理执行等方方面面。
在决策制定方面,应该注重形成决策的公开透明机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局部决策应当通过透明的程序传达给全体师生。
在资源配置方面,应当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在管理执行方面,应当加强对高校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监督,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行为的透明化。
科学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核心要求之一,涉及高校的运行机制、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方面。
在运行机制方面,应该注重建立科学的机制体系,包括教师聘任制度、任务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确保高校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
在组织架构方面,应当优化高校的职能设置和组织架构,合理分工,形成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
在管理流程方面,应当注重科学决策和执行,注重数据分析和评估,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民主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涉及高校的决策参与、权利保障、声音表达等方面。
在决策参与方面,应当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建立起包容、多元的决策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局面。
在权利保障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的权益保护和监督机制,保障师生权益不受侵犯。
在声音表达方面,应当鼓励师生积极发声,畅所欲言,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
法治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之一,涉及高校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遵守、权力运行等方面。
在规章制度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确保高校各项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在法律法规的遵守方面,高校要主动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守法办学。
在权力运行方面,高校领导应当依法行使权力,接受法律和监督的制约,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文|孙曙光 王鹏 张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内生需求。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对各领域进行着深度的改变和全面重塑,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2021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毫无疑问,现阶段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治理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课题。
一、教育信息化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机遇(一)信息化推进高校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在我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教育治理的理念,是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此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首要目标。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其构成要素往往包括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科研成果等等这些显性的指标,而一流的治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治理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能为一流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有效的治理使集成要素迸发能量,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低效率的治理则可能事倍功半。
显然,高等教育新使命、新任务的变化和改革的路径选择,亟需实现由高校管理向高校治理的转变。
从管理到治理,虽然一字之差却意味着高等教育体系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
相对于大学管理而言,大学治理是社会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学发展水平越高,治理的作用就愈加凸显。
作为理念层面的大学治理已逐渐走进政府和大学的视野,并发挥相应观念的转变。
但要实现实践层面从大学管理向大学治理的转变,还需要长期的探索过程。
论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论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落实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分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府部门管理和责任制,不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社会组织和群众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
2. 建立现代化的公共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管理制度和流程,构建全过程监督机制,提高数据、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
3. 加强政府间、部门间协同。
加强政府间和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是完善治理体系的需要,要持续深化与各层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形成共同发力、共同管理、共同承担责任的格局。
4.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5.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创新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要增强社区治理能力和群众自治意识,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和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
总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持续强化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率,构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互动、有机结合的治理新格局。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分析。
在引言中,介绍了背景情况,阐述了问题的提出,并分析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探讨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措施和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措施、路径、重要性、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意义分析、现状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对外竞争力。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指出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如决策权过于集中、缺乏透明度、学术权威受挑战等。
同时也要提出我国高校治理能力现状不足的问题,比如管理粗放、决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完善高校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高校治理体系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部分高校领导层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高校治理效率不高,决策不够科学合理。
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滋生。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和关键保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路径选择,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1. 强化制度建设的突出挑战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制度挑战。
首先,我国的制度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
其次,多层次的制度体系之间存在不协调和冲突,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够明显。
再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度执行和落实上存在偏差和失误,需要加强监督和督察。
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是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对制度建设的广泛征求意见和民主参与。
其次,要加强对制度的全面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2. 推动全方位的治理创新的具体难题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一些具体的难题。
首先,我国的治理体系仍然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等问题,需要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
其次,一些新领域和新问题的出现,给治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加强相关规划和研究。
再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加强全方位的治理创新。
首先,要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权力的公正和廉洁。
其次,要加强对新领域和新问题的研究和规划,建立相关机制和专门团队。
最后,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治理中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提高治理效能和公众参与度。
3. 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挑战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条件。
但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
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思考
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思考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
治理强调多方面、多手段实现管理的最优化,在当前高中学校发展中,从学校管理走向治理,标志着高中教育将步入一个新的层次。
本文先简要分析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就当前高中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
标签: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教育现代化在新形势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理。
而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需要做好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通过科学治理学校,使学校教育管理更加合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确保学校能够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及社会全面转型的需求,教育转型也需要持续跟进[1]。
隨着高校扩招举措的推进,当前高中学校的学生数量也在不算增多,这使得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在新的阶段下,制定科学的学校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学校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适应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现实状况,明确在当前学校的管理中,学校需要推动自身教学设施、教师素质、教育内容、教育观念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继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通过改革与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使得教育具备突破重重管理体制、招生体制、办学体制的障碍的能力,改革创新治学校的体制与机制以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效克服现有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弊端,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体制与机制。
2.推进高中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策略构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需要始终以价值观为导向,注重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明确制度建设为核心,实现体系建设同能力的高度结合。
2.1 以价值观作为导向,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
传统的高中教育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的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同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巨大偏离[2]。
为了构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就需要突破传统旧观念束缚,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合到国民教育中,确定教育治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方案。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摘要: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对于激发办学活力、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推动权责重心下移,完善教授治学模式,发挥师生主体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学校与社会联动发展机制。
关键词:高校;改革;治理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抓手,在内部治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制订实施学校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改革背景下,依法治校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
高校要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坚持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一要坚持将章程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法。
大学章程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大学治理中的具体体现。
要通过章程制定,弘扬大学精神、规划未来远景、突显办学特色,同时完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定位,巩固和推进学校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同时,应根据章程规定,积极做好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以及汇编公布工作,着力加强学校法律事务机构的建设,重视学校各项政策措施出台前的专业把关和各类文本签发前的依法审读,充分保证章程规定在具体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要依法完善学校领导体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同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要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规则,明确党委全委会议、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职责定位、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党委重在把好方向、抓好大事、用好干部、出好思路,行政负责贯彻落实各项重大决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举措。
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提升高校整体实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高校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探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对策,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而当前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在:(一)治理体系不够科学健全。
高校治理体系主要包括高校领导班子、决策机构、管理机构、监督机构等。
目前一些高校在治理体系上存在着权责不清、机构设置不合理、决策程序不够民主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权力过分集中和不透明等情况。
(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包括治理智慧、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当前一些高校的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中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教育理念保守、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高校在组织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引领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三)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适应高校发展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高校发展的需求之间出现了不适应和脱节的情况。
这种不适应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混乱、自身建设和发展计划不够清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一)建立科学健全的治理体系。
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健全是现代高校治理的基础,必须创新高校领导体制、完善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高校决策程序、构建高校监督机制等,实现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透明、高效。
要建立起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学校治理透明度,提高社会监督和参与水平,形成多方治理格局。
(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包括高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的素质提升、治理智慧和决策能力提升、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提升等方面。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高校治理体系是指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权力运行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安排。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完善治理结构。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包括校董事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构建权责清晰、协调有序的治理体系。
2. 强化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高校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和依据,确保规章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增强高校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等,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4. 推进权力下放。
高校应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权力下放和责任下移,营造积极、开放、活力的管理氛围。
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1. 健全管理团队。
高校管理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懂得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协调和领导团队,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2. 加强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的高校决策机制,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培养高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3. 拓展合作交流。
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和管理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4. 推动信息化建设。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服务,为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有助于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强高校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能力。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要】当前,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接着探讨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的路径和建议。
最后, 通过总结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展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发展, 为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将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倡议。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管理、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提升、未来发展、建议、重要性、路径、高校发展、现状分析、展望、提升水平、推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目的、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不够科学、管理水平低下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和提升。
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面临诸多困难,如高校领导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决策层次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的治理体系,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于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和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传播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对于提升高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高校已经齐齐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了高校向着这个目标迈进的必要条件。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加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这个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由校内各类机构、部门参与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等一系列治理结构,使高校的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
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高校内部自我评估工作,评鉴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性和健全性,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高校管理制度建设也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根据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积极研究和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如学术评估、招聘、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同时,制度执行和监督,也是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环节,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激励和问责机制,确保制度执行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高校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师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提高高校教师整体水平。
这样才能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要求,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
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优秀人才,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可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及外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
此外,高校还可以适当拓宽校园交流与推广平台,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促进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营造有益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和努力,共同携手推进高校现代化进程,为构建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和提升路径研究
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和提升路径研究摘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实现高校内部善治的重要保障。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现状及不足,厘清董事会、校长及其管理团队、教职工以及学生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主体的权责,提出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以期实现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水平提升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提升;一、民办高校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包含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1]。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
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
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对批准设立的教育机构发给办学许可证。
二、意义河南省共有普通本科学校56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19所,占比34%。
推进民办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乃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剖析民办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探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路径,有利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促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治理改革提供参考[2]。
三、存在的问题(一)董事会的组成及运行程序不够规范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对民办高校的董事会人员构成数量和结构都有明确要求,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3]:一方面,董事会成员组成结构不合理。
另一方面,董事会会议召开频次不高。
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董事会会议章程和制度不完善,是否开董事会、什么时候开董事会都由举办者决定。
民办高校的“一元决策”虽然能保证决策效率,但也增加了学校的决策风险。
(二)校长负责制得不到落实我国民办高校校长团队在组建、结构以及运行等方面存在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
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 的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通 过 的 《 中共 中 央关 于 全 面深化改 革若 干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 ( 以下 简称 《 决 定》 ) 指出, 全 面深 化 改 革 的总 目标 是 完 善 中 国 特 色 社会 主义 制 度 , 推 进 国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J , 把“ 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 ” 从 国家战略高 度予 以 明确 , 这 既 是 全 面 改革 的总 目标 , 也 是 各 领 域 改革 的 总要求 。《 决定 》 提 出 了深 化 教 育 领域 改 革 的 总要 求 , 部署 了教 育 改 革 的攻 坚 方 向和 重 点 举措 , 坚 定 了举办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教 育 的方 向。在 此 大 背 景下 ,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我 国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高等教育作 为教育体系 的
高等 农业 教 育 , 2 0 1 4 . 9 , 9: 3 - 5
Hi g h e r Ag r i c u l t u r a l Ed u c a t i o n, 201 4— 9, 9: 3- 5
论 高校 治理 体 系和 治理 能力现 代 化
何 慧 星 ,孙 松
( 石河子大学 , 新疆 石 河 子 8 3 2 0 0 3 )
能力、 高校 办 学能力和 社会 监督 能 力。
关键 词 : 高校 治理 ; 治理体 系; 治理 能力 ; 治理 制度 ; 治理 能 力现代 化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8 1 ( 2 0 1 4 ) 0 9 — 0 0 0 3 — 0 4
一
理大学 内外部各种权力关系, 构建起能够促进大学可 持续 发展 的制度 体系 J , 形 成 高 校 自我管 理 、 自我 发 展、 自我 规范 、 自我约束 的发 展机 制 , 最终 实 现高等 教 育 的可 持续发 展 。高 校 治 理体 系和 治 理 能力 是 治 理 制 度和 制度 执行 的集 中体 现 , 是现 代大 学制 度建设 的 重要 内容和关键环节。因此 , 如何实现高校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实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 创建 世 界一 流大 学宏 伟 目标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直备受关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的建设1.建立科学决策机制:高校治理体系应注重科学决策,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信息采集、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多元化参与,建立起民主决策的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2.健全权力制衡机制:高校治理体系应设立科学、民主、透明的权力制衡机制,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
在权力的产生、行使、监督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程序,使各方利益均衡,避免出现腐败等不良现象。
3.加强法治建设:高校治理体系应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确保高校的治理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
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高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合法合规的行为习惯。
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引入市场化机制:高校应借鉴市场化经验,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高校内部活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通过建立科研项目评价和奖励制度,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通过建立优秀教师评价和升职机制,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
2.推动国际化发展:高校应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
同时,要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提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3.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激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校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的支持。
只有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高校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高等教育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发展和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求1. 迎合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断创新,高校治理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现代高校治理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要求高校管理者能够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提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理念和方法。
2. 保障高校内部治理的公平与公正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和冲突。
现代高校治理要求能够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决策机制和治理体系,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各方利益的合理权益。
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治理环境下,高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科研的功能。
3. 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求随着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治理体系必须要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高校治理需要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要能够充分吸纳国际化的治理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二、实现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1. 加强法治意识,规范治理行为法治是现代治理的核心理念,也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当尊重法律,依法治校,使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规则和制度都有法律依据,通过法治手段来确保高校治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是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各个管理层级的职责和权限范围,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或滥用。
还应当加强各种规范性文件的立项和审批程序,提高治理效率和透明度。
3.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和机构管理的重要模式,而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同样非常重要。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近年来,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热门话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如何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对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讨。
一、现代化治理思维的不足高校的现代化治理要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
但遗憾的是,一些高校在治理方面还存在着封闭性、行政主导和简单粗糙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治理意识和思维的不足。
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和管理方法,现代化治理思维应该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校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的现代化治理思维,将其与本地化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
二、权力分配的合理化现代化治理需要的是权力分散、职权明确的创新管理模式。
但在我国大学中,权力分配的合理化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导致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畅。
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权力分配方案,让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提高效率。
同时,在权力分配和职位任命方面,也应该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重视人才素质和管理能力。
三、信息化的治理手段现代化治理需要的是信息化手段,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信息化手段既可以推进信息化管理,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高校应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建设,构建信息系统,使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同时,推进数据共享,实现流程重组,形成信息共享的惯性,提升效率。
总之,在现代化治理方面,高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只有通过寻找最佳实践、加强技术支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之后,才能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最终实现高校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实现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对其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
具体来说,大学需要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校、院、系三级管理权限和职责,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同时,应积极推行校院系三级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配合,形成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有效监督的治理格局。
其次,大学需要加强民主管理。
这包括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师生权益,加强学生自治和教职工自治,以及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可以增强大学的治理能力和提高治理水平。
此外,大学还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具体来说,大学可以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强大学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同时,大学也需要关注社会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大学需要加强国际化建设,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这包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的海外教师和学者,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通过国际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其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实现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学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民主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推动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高校治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高校治理包括了高校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决策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治理需要不断的现代化和改革。
这其中,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会影响高校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和学术发展水平。
1.优化高校的组织架构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组织架构应该合理、科学和高效。
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内部管理体系,以提高组织效率和整体效益。
同时,在组织人员编制和管理方面也应当注重效率和公正性。
2.现代化高校决策机制高校内部的管理决策机制,应当通过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的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
加强高校内部咨询机制的建设,能够为学校的管理层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辅助支持学校的发展方向。
3.规范高校的内部监督机制高校治理的关键性在于内部监督机制,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确保学校内部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得到合理执行。
为了确保内部监督的有效性,需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依靠科技手段来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数据管理等系统。
1. 提升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高校管理者应该具备国际化、创新性和企业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需要高校通过培训和招聘等方式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来推动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 优化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高校教育的质量管理是高校治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为了实现高校办学目标,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核心,要建立“多元化、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和培养效果。
3. 重视高校科研管理高校科研是高校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加强科研管理就必须要配备专业化的科研人员和各种仪器设备。
同时,高校科研管理需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标准化管理流程,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研究成果的实现。
总结: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是实现高校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㊀第2期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F u j i a n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V o l .20,N o .2J u n e 2019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模式与路径研究姚琴琴,李治中,庄文城(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22)㊀㊀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教育治理现代化是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最直接的载体体现,也是当前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治理理论,中国语境下的高校治理能力具有自身的理论内涵和个性特性.因此,有必要遵循治理的运行轨迹和自身系统逻辑,构建由治理理念协同力㊁治理制度供给力㊁治理执行胜任力㊁治理绩效回应力㊁治理产出转移力组成的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 五维协同模式 ,推进中国语境下的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㊀㊀关键词:高校治理;国家治理;治理现代化;模式路径㊀㊀中图分类号:G 647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4784(2019)02G0027G06收稿日期:2018G10G2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8Y J C 710109)作者简介:姚琴琴,女,研究实习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公共政策.㊀㊀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现代化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 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并独立成章阐述了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2].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最直接的载体体现,探索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效践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也是当前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㊀㊀一㊁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㊀㊀(一) 治理 理论㊀㊀关于治理的兴起,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历史时序去追溯治理的发端,认为治理古而有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氏族治理到阶级社会的奴隶制㊁封建制㊁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演进,再向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发展.另一种是认为治理主要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非洲治理危机.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提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和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3].㊀㊀概览学者们关于治理内涵的各种主张,治理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治理的逻辑起点是一种统治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持续改进的互动.第二,治理核心要义是分享权力,合作共治.即治理的主体应是多元主体,包含公私部门㊁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第三,治理的手段不仅仅是强制性的法律行政手段,更多地应该采用协商㊁对话㊁合作㊁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等非强制性手段.第四,治理的短期目标是有效的回应性,最终目标是善治,即实现公共目标与统治所履行的普世契约的相同,维护公共秩序,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第五,治理的边界总体上更加广阔,但是其中政治权威的作用及对行政权力的运用应当置于限定的范围.㊀㊀(二)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理论㊀㊀我国有独特的历史㊁独特的文化㊁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4].由72第20卷㊀第2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6月此,中国语境下的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具有治理的一般特征,更要凸显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和个性特征.在中国情境下,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是立足国情校情,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内外部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采用多维㊁动态㊁数据等创新治理方式,旨在构建学术自由㊁法制健全㊁行政有效㊁回应灵活的绿色教育生态,实现高校善治格局的一系列合作共治行动.新时代我国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如下个性特征.㊀㊀1 治理目标的至高性.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重使命,高校治理目标的制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现科学知识的真理性追求,这不仅仅是大学成立的初衷,也是高校治理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是实现社会伦理的形塑追求,高校承担着社会的教育教化职能,应当在坚持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立身之本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其承载着的相应意识形态功能.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4].因此,这两大目标对于构筑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蓝图都具有至高意义.㊀㊀2 治理主体的高知性.高校治理的对象除了多元属性外,还具有高知性:大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乃至精英阶层,不但掌握着专业科学知识,具备着相应的学术权威,而其特殊的 传道授业 角色决定了其不仅仅能够制造话语,还能够引导舆论.因此,治理主体的诉求更加突出,使得高校治理面临着高知阶层的集聚效应和发散传播效应的双重压力,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于知识要素的重视程度超乎空前,高校治理的逻辑必须适应新的社会现实,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4].对高校师生治理主体回应性的强弱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㊀㊀3 治理矛盾的超前性.高校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微观缩影,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其科学研究的超前性,使得高校治理更是成为国家治理的前沿阵地.知识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消除了政治钝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公众参与意识爆发,特别是师生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大多数高校在治理现代化的转型道路上必须具备处理制度滞后性与矛盾超前性的预警意识与治理能力.㊀㊀4 治理手段的数据性.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治理对于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影响不论在教育管理㊁教学科研㊁人才培养等领域都是系统性的:即为教育管理数字化完善了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交互式㊁可视化㊁定制化㊁个性化教学提供信息基础;为大规模㊁长期性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总之,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数据治理特征表现愈加明显,而且在未来推动形成 互联网+高等教育 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 变轨超车 中也将愈发重要[5].㊀㊀5 治理结果的契约性.在国内外高校治理现代化改革中,治理方式由传统行政命令式转向绩效契约式的趋势逐渐明朗.在高校现代化治理中嵌入契约精神,通过运用绩效协议,细化各主体考核目标,明确教育管理部门㊁高校㊁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及个人间权利与义务,不但让教育管理部门从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而且给予了高校契约协议内的充分自由裁量权,调动了相关主体的自我履约意识和违约追责意识.同时,通过契约约束来融合国家战略需求与高校发展使命,保障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㊀㊀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动因㊀㊀(一)推进高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球治理时代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㊀㊀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已由保障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迫在眉睫.进入新时代,如何通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撬动新时代教育领域全面改革与能力升级的齿轮,实现 真理追求 和 价值引领 的双重治理目标,从而奠定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内在支撑,将是深化教育系统改革在 十三五 时期及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命题.推进高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球治理时代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82姚琴琴等: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模式与路径研究的必然趋势.㊀㊀(二)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㊀㊀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至201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我国高等教育人数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群体[6].然而,在2017年发布的Q S世界大学排名中,仅63所中国大学进入榜单,其中中国大陆地区39所,仅占全国普通高校的1 4%,而且在这39所入榜的高校中,仅有6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7].可见,在高等教育质量上,我国高校依然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很大落差.同时,内地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面对来自国外㊁港澳台地区高等教育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首次突破60万人,而在人才回流上,出国留学与留学归国之间的 逆差 依旧存在,一流人才的流失问题依然严峻.因此,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㊀㊀(三)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㊀㊀正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已经由 上大学好难 转变为 上好大学难 ,国内高校办学水平虽总体上有所提升,但是不同高校间的分化格局也愈加明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进一步加剧了各大高校在生源及各项办学资源上的竞争.另外,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近年来高校组织的复杂化㊁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㊁内部矛盾的多样化㊁数据治理的时效化都大大增强.因此,如果说全球治理时代的要求是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外在动力,那么提升自身竞争力㊁谋求可持续发展则是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和必然举措.㊀㊀三㊁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模式构架: 五维协同模式㊀㊀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治理模式由传统管制模式向民主协同共治模式转型,即:高校治理具备开放性心态和全域性视野,构建基于治理理念富有协同力㊁治理制度富有供给力㊁治理执行富有胜任力㊁治理绩效富有回应力㊁治理产出富有转移力的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维协同模式 .㊀㊀(一)治理理念的协同力㊀㊀基于治理的内涵,高校治理理念的协同力是指高校治理中促进多元利益主体在相互博弈过程中凝聚总体目标共识,形成协同共治格局的能力.这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能力.高校治理中主要涉及以党委为中心的政治权力主体,以上级主管部门及校长领衔的行政权力主体,以教授为核心的学术权力主体,以教代会㊁工会为主的教职工权力主体,以班级㊁学生会㊁社团为主的学生权力主体以及其他科研协会㊁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其他利益相关社会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是发挥高校党委作为高校多元主体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高校治理要调动多元主体政策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重大政策制定中将各方利益相关者纳入决策议程,实现党委领导下的协同共治格局.二是政府主导办学向高校自主办学理念的分权.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渐进扩大是当前政府在高校领域简政放权的表现,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三是高校行政治学向教授治学理念的平衡.高校学术发展呼唤学术自由,而行政治学模式在高校学术事务中不具备优势乃学术发展规律使然,尊重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高校行政治理主体在学术事务中向教授主体适当分权,廓清高校治理的行政边界和学术边界,才能激活对应治理空间.四是重视教职工权力主体参与治理的枢纽作用.教职工参与高校治理不仅仅是«工会法»«教师法»等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奋斗在高校工作一线的教职工对接着学生与学校两大主体,激发教职工参与高校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效促进学生与学校两大主体间治理需求的匹配,从而实现高校使命的达成.五是尊重学生权力主体的利益诉求权.学生主体是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组织机构,如学生代表大会㊁学生会㊁社团等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功能,听取学生治理意见建92第20卷㊀第2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6月议,满足学生在高校治理中的多元化思想和个性化治理需求.六是增强其他利益相关社会主体的外部参与能力.其他利益相关社会主体不仅作为高校治理流程的外部主体,为高校治理绩效评估提供了一个外部审视的客观机会;而且是作为高校联系地区与社会的桥梁,对促进高校与地区㊁社会间的协同发展,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㊀㊀(二)治理制度的供给力㊀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在经历 量 上的扩张后要实现 质 的提升,当前需解决的问题是治理制度的供给力不足.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供给力主要是指在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㊁高校 双一流 建设目标等背景下,增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供给薄弱环节的方方面面,如急缺的大学章程制度㊁人事聘用改革制度㊁绩效考核制度㊁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等.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供给力主要包含三层内涵:第一,在治理制度供给的内容上,要增强制度短缺方面的补给力;第二,在治理制度供给的形式上,要与时俱进,适应制度环境的变迁,发挥制度设计的创新力.第三,在制度供给的规范上,要对接现代大学法治要求,落实制度规范的法治力.㊀㊀(三)治理执行的胜任力㊀㊀治理制度的供给能力描绘了一种 元治理 的制度框架,那么治理制度执行的胜任力就是一种弥合多元利益主体 差序信任 的强心剂.习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8].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治理领域中,治理执行的胜任力主要涉及治理执行的三大层面:人力㊁技术力㊁组织力层面.人力层面除了传统意义上行政人员的业务执行能力,还包括政策决策者的领导力特别是作为大学校长的领导力.技术力层面主要是指 互联网+教育 背景下,教育治理者对现代教育各个层面数据证据的精细化捕捉能力及应用能力,这将奠定当今教育治理者对执行胜任力的重要基石,而且愈显重要.组织力层面主要由组织机构的科学性决定.治理信息的扁平化呼唤构建更加灵活互动的扁平化网络型结构,以提高治理效率.㊀㊀(四)治理绩效的回应力㊀㊀治理绩效的回应力不仅仅是多元治理主体的主观治理诉求,更是适应现代特别是 大数据 时代碎片化㊁即时性㊁交互性特征的复杂动态决策情境的客观要求.治理绩效的回应力主要通过回应的时效度㊁精准度㊁强度等标准衡量.一是要求关注当下信息流动的时效性,使得政策反馈过程更加迅速敏捷,甚至做到实时和即时性.二是要求政策绩效更大程度地聚焦微观政策对象及政策对象的微观层面,实现精准而有效地回应.三是要求全面考量在一定的追溯期内,回应的强度是否达到治理主体预期的治理效果.㊀㊀(五)治理产出的转移力㊀㊀从治理诉求的提出到治理绩效的回应是高校治理体系的内循环,而大数据时代拓展了国家治理技术的变革和治理资源的整合,改变传统治理流程,延伸了治理产出的终点,强化了现代治理产出的溢出效应.教育治理的产出包括人力资源输送㊁技术资源支撑㊁文化资源传承等方方面面,强调教育治理产出的转移力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 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9].因此,只有充分关注治理产出的转移力,才能最终实现内外治理环境间信息流㊁物质流㊁能量流相互交换㊁相互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个互适㊁协同㊁共进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教育生态系统.㊀㊀四、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㊀㊀(一)落实大学章程建设,切实衔接制度与权力的位移㊀㊀完善高校章程建设,以法定权力依法治校,实现高校依据章程自主管理,作为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法理上的制度性回应,是高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自2012年教育部发布施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到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㊁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上完成了高校章程形式要件的制定工作,但只有在实践中明确各类治理主体的权责清单及治理边界,才能切实衔接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与权力的位移,推动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真正彰显03姚琴琴等: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模式与路径研究高校章程的治理活力.㊀㊀具体而言,一方面,明确高校独立法人性质,改革高校外部治理结构.虽然我国高校治理体制已经呈现出由政府包办为主向 简政放权㊁扩大高校自主办学 的良好态势转变,但当前高校法人治理机制尚未实质落实,政府在高校校长公开遴选㊁人员编制㊁绩效分配等方面的行政干预依然过多过细过死,应当明确高校法人性质,遵从 非禁即准 原则,探索建立高校治理负面清单,以廓清政府和高校的治理边界,改革高校治理的外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规范内部制度安排,改革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要重视大学的双重属性,协调行政权和学术权,重申大学科层与学术的双重属性,区分学术事务和非学术事务,着力解决高校行政权力泛化㊁学术权力式微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内部最高的学术治理机构 学术委员会的组成中,应当将行政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学术权力充分的发挥空间,尊重教授的专业学术权威.以本轮高校章程建设中的C9联盟高校为例:复旦大学明确学校党政领导不参加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明确校长不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限制校长与校长委派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数的15%.这充分印证了大学学术属性的回归不仅是时代发展所求,更是学术发展客观规律所趋.㊀㊀(二)构建数据治理集成系统,促进治理与技术的融合㊀㊀治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是治理信息传递㊁执行及反馈的过程,治理数据的信息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因此,全面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要树立信息化思维,加强治理与技术的融合,构建数据治理集成系统,充分发挥知识信息互联时代大数据在依法治校㊁民主治校㊁科学治校中的建设性作用.㊀㊀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完成了各职能部门业务模块系统的搭建,如教务㊁科研㊁人事㊁财务等系统,但是各信息系统零散孤立闲置㊁数据标准化不足㊁数据质量低㊁数据流动性差等问题都深刻影响着高校治理的信息化水平.而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治理非常重视教育数据集成系统的建设,如美国各州通过建立各个层级的纵向㊁横向教育大数据系统,不仅仅为预警高校治理矛盾㊁提升高校治理效率上提供强大助力,更在消解信息孤岛㊁完善教学历程㊁开展教育问责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应用及服务价值.㊀㊀构建数据治理集成系统就是要应用现代信息集成技术,对高校内外跨部门㊁跨群体的治理数据信息进行捕捉 分解 提取 应用 反馈 跟踪 再捕捉,提升数据管理质量,加强数据挖掘与集成应用水平,实现高效多维的智慧治理过程.首先,要关联高校业务需求,规范数据编制标准,建立元基础数据系统;其次,要站在高校发展的全域视角,打破业务壁垒,加强数据在不同业务域的共享流动性;最后,要建立逻辑模型和智能平台,加强数据集成的关联性应用与可视化监控,形成 数据生态足迹 ,发挥数据治理最大效用.㊀㊀(三)加强治理的全过程追溯,保障治理效率与民主的均衡㊀㊀治理是一种持续性的互动,加强治理的全过程追溯,是考察治理胜任力与回应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保障治理效率与民主均衡的必要措施.㊀㊀1 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高校要以«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要求为底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本校主动公开的二级目录,构建统一平台,落实即时公开制度.真实㊁充分㊁有效的信息公开是破除第三方对治理绩效知情㊁监管㊁评估㊁追溯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前提,也是减少治理交易成本㊁提高治理效率的关键.㊀㊀2 健全绩效考核指标.在校院两级考核中应特别关注过程性指标的设定,如投入产出比㊁历史投入等;注意学科性质不同而导致的绩效不可比性等问题.如果片面关注绩效结果,忽略过程的正义,不仅不利于调动教职工绩效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将大大损害公平,最终妨碍治理效率的提升.㊀㊀3 畅通利益表达与参与机制.一是畅通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的制度性渠道.当前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却并不成熟,这里面有历史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阻碍.应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㊁工会㊁共青团委员会㊁妇女工作委员会等制度,保证落实各项基层议案,保障多元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吸收群智群慧,创新决策参与机制.如北京大学学校学术委员会首次加入了学生委员的设定,学生委员将参与行使包括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㊁受理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