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蓬与萍:浅析司马彪对曹植诗歌的继承

合集下载

命若蓬与萍:浅析司马彪对曹植诗歌的继承

命若蓬与萍:浅析司马彪对曹植诗歌的继承
诗》 其 一 为干 谒 诗 , 赠 诗 于 山 涛 以求 仕③, 由此 可 以 发现 司马彪 亦有 仕途 失志 之时 。运用 诗史 互证 的方 法, 西晋 泰始 初 正 好是 司 马彪 的仕 历 空 白期 。按 照
司马彪 诗中还有残句“ 泛泛江汉萍 , 飘荡 永无 根” , 而曹植《 浮萍篇》 亦云“ 浮 萍寄清水 , 随风东西 流” , 都是以浮萍喻个人境遇 , 表达一种失根 的无奈
司马 彪 《 诗》 云: 百草 应 节生 , 含气 有深 浅 。秋蓬 独何 辜 , 飘 遥 随 风转 。长 飙 一飞薄 , 吹 我之 四远 。搔 首 望故株 , 邈然
无 由返 。②
其中“ 秋蓬 独 何 辜 , 飘 摇 随 风转 。长飙 一飞 薄 , 吹 我 之 四 远 ”四 句 无 论意 象 的选 择 还 是 诗 句 的化 用, 均 摹拟 曹 植诗 歌 而成 。曹 植 《 吁 嗟篇 》 ( 一作 《 瑟 瑟歌 》 ) 即以“ 转蓬 ” 起兴 , 开 篇便 云 “ 吁 嗟 此转 蓬 , 居 世何独然 ” , 诗中更有 “ 卒遇 回风起 , 吹 我之云间 ”
司马彪 ( 2 4 4 7—3 0 6 ) ① , 字绍统 , 两晋皇族成员 ,
高 阳 王 司马 睦 长 子 , 因好 色 薄 行 , 睦 与 之 断 绝 父 子
关系 , 后 出继于 司马懿弟 司马敏门下 。房 玄龄《 晋
书》 载云 : “ 初拜 骑都 尉 。泰 始 中 , 为秘 书 郎 , 转丞 。
个人 境遇 。
关键词 : 曹 诗 歌
司马彪
继承
蓬意 象
萍意 象
境 遇
中图 分 类 号 : I 2 0 6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f 2 0 1 3 ) 0 5 — 0 0 8 0 — 0 2

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

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

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从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蓬莱文章建安骨”,可以得知,建安文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的风骨。

建安文学诗风苍劲古朴,不任雕饰,往往都是直抒胸襟,既有对民生疾苦的慨叹,又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等,这就是建安文学风骨之所在,同样也是建安文学魅力之所在。

对于“建安风骨”,自古以来,人们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言人人殊。

一般基本同意“风骨”就是黄侃首倡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之说。

而风和骨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和刚健挺括的语言形式的艺术风格。

在建安文学中,留有芳名的有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

然而在这些“名人”中,曹植一直备受瞩目,被称为建安文学中最杰出的人物。

钟嵘在《诗品》卷上中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评曹植之诗。

骨气与词采,一主内,一主外,为诗歌成功关键因素,缺一不可,诚如刘勰《文心雕龙*风骨》中所说:“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而曹植诗则能将二者完美结合,堪称建安风骨的表率。

曹植一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共11年,曹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曹丕及其子明帝曹睿的猜忌和迫害。

曹植后期实际是在类似软禁的情况下度过的。

他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只是愤慨和悲伤,没有幸福和希望。

《赠白马王彪》一诗形象地反映了曹植后期的生活和感情。

《赠白马王彪》一诗,表现了曹植恐惧,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

在此诗中,我们能领略到曹植风骨的无限魅力。

一、曹植风骨深邃见于内蕴曹植诗内容充实,巧用景物形成意境,从而表达深沉内蕴。

王钟陵在论述曹植诗“骨气奇高”内涵时指出:“对渴望建功立业的慷慨情怀之激昂的抒发,对备受压抑的苦悲伤之深婉吟唱,以及在游仙诗中对恢廓境界的一种解脱式的追求,这三者构成了曹植诗对一个觉醒了的个性心灵之丰富而深沉的表现,这也正是钟嵘所谓‘骨气奇高’的表现”。

评价曹植——精选推荐

评价曹植——精选推荐

评价曹植篇一: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对曹植的诗歌,解放后的六十年代,学术界曾经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讨论。

在这次大讨论中,许多学者对曹诗颇多贬斥之辞,这集中体现在郭沫若、张德钧和廖仲安等先生的著作中。

郭沫若先生在《论曹植》1一文中,从批评王通、丁晏等人对曹植的评价入手,对曹植和他的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认真地说,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宠的曹植。

这一段话,集中反映了郭沫若先生对曹植诗的总的见解。

在他看来,曹植的诗并没有什么艺术成就可言,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封建文人吹嘘所致。

郭沫若先生在对曹植大加贬斥的同时,又处处以曹丕作反衬,“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对郭沫若先生的这一观点,当时就曾有人著文商榷,表示异议2,但附和者亦不少。

廖仲安先生在《关于曹植的几个问题》3一文中,明确表示赞成郭氏观点。

他说:我在搜集曹植的传记材料和阅读曹植诗歌的过程中,越来越相信郭沫若的分析。

当时,张德钧先生也著文参加了讨论,他在《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4一文中,也持有和郭沫若先生相似的观点。

他明确指出:(曹植的作品)都没有出离曹植个人利益得失的情况,要说已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恐怕结论下得早一点。

不可否定,郭沫若等先生在对曹植的具体评论中,当然也有他们的合理成份,但是,笔者认为,他们对曹诗的总体评价实在是有失偏颇,对曹诗还有待于我们今天重新加以认识。

曹诗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曹植究竟在建安诗坛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人们的“封建意识凑成的”,还是他的诗歌创作的实际成就确定的,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评价曹诗的艺术成就,也首先必须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

曹植现在诗篇共八十多首,是建安时期的诗人中给后人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

把曹植的这些诗歌综合起来考察,不难发现,反映社会动乱,关心民生疾苦,这是曹植诗歌最有价值的主题。

赠白马王彪评析

赠白马王彪评析

《贈白馬王彪》評析李景華曹植一生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後期共11年,曹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曹丕及其子明帝曹睿的猜忌和迫害。

其間「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三國志》本傳)。

曹植在《遷都賦序》一文中說:「余初封平原,轉出臨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儀,而末將適於東阿。

號則六易,居實三遷,連遇瘠土,衣食不繼。

」頻繁地遷徙和變動封爵,說明曹丕對他的極度不信任。

而封為藩王,形同囚禁,沒有任何自由。

「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

」(本傳)曹植的情況比這更糟。

他在《諫取諸國士息表》說:「今部曲皆年耆,臥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

疲瘵風靡、疣盲聾聵者二十三人。

」曹植後期實際是在這種軟禁的情況下度過的。

他已經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只是憤慨和悲傷,沒有幸福和希望。

《贈白馬王彪》一詩形象地反映了曹植後期的生活和感情。

《贈白馬王彪》一詩,最早見於西晉初年陳壽所撰《三國志‧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詩前有云:是時待遇諸侯國法峻。

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按,即「兄弟」之意)之痛。

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植發憤告離而作詩。

此後,梁代蕭統又將此詩收入《文選》,唐人李善為之注,在詩前增有一《序》: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氣。

到洛陽,任城王薨。

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

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

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李善還注稱:「集曰於圈城(按,當即鄄城)作」。

可知曹植的文集的詩題是《於圈城作》;今題,當為後人據《序》所改。

另據《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載,曹彪於黃初三年為吳王,黃初七年才徙封白馬王,與此《序》不合。

後人於此多有考辨,而意見不一。

或謂曹彪於黃初四年徙白馬王,上述引之史料略而未載。

(黃節,見《曹子建詩注》)當然也有人認為此時當稱曹彪為吳王,(杭世駿《三國志補注》)今不詳述。

伤往赋第三段赏析【唐代】刘禹锡骈体文

伤往赋第三段赏析【唐代】刘禹锡骈体文
•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 “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 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THANK YOU!
• 他很孝敬母亲,在多年的贬谪生涯中,老母亲陪同自己颠沛流离,远离家乡,对此,刘禹锡深感愧疚。他娶泗州刺史薛謇的大女儿为妻,薛氏是刘禹锡在寂寞的贬谪 生涯中的伴侣,她与刘禹锡患难与共,感情很深厚,但在他四十一岁时就不幸去世,刘禹锡极度悲痛,先写‘伤往赋》以示悼念,后来又写了<谪居悼往二首》抒发悲 怀,他对亡妻薛氏是感情深厚、始终不渝。夫人去世后,他又当爹又当妈,对儿女进行悉心抚育,投入大量的心血. 他亲自教授孩子们学问,学习的内容以经史为主, 但范围广泛,教学方法比较先进,不仅有讲授法,还采用了讨论法循循善诱,尽量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从孩子们的成才情况看,他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其次,他是 重友尚交之人。他交游的朋友很多,无论贬地如何荒凉,他总是努力与朋友保持书信、诗文联系。他常对朋友进行情感上的抚慰,对朋友的良好表现进行真诚的 赞美、评价.为朋友他仗义直言,痛惜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二十几年的“逐臣”生涯中,他以自己的爽朗热情影响着朋友,同时,朋友的理解支持与帮助给予他心 灵无限慰藉,使他内心郁积的愤慨不平之气有了输导释放的途径,郁闷的心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排解。朋友的关爱使刘禹锡克服了贬谪的孤独感,成为他乐观自信 的情感支柱。再次,他崇尚男女间两情相悦、健康淳朴的真挚爱情.他赞美、肯定女子对爱情的追求,细致刻画女性的痴情与恋爱心理,对那些痴情女子的不幸遭 遇有着深深的同情。在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刘带有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倾向。

曹植诗歌审美意蕴

曹植诗歌审美意蕴

曹植所作的诗歌1.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 《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 《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狐狸翔我宇,宛然不我顾。

4. 《洛神赋》(节选)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6.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7. 《赠白马王彪·并序》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8. 《杂诗七首·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9. 《公宴》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淅,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10. 《赠徐干》君子义不顾,见耻必为除。

胡为守空闺,幽思坐自捐。

生当从役去,功成还旧居。

鸣声何啾啾,闻我慷慨言。

11. 《赠丁仪》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

凝霜依玉砌,清风飘飞阁。

朝云不归山,霖雨还成幕。

抚琴动幽思,清歌畅远托。

12. 《朔风诗》仰彼朔风。

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

[宝典]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

[宝典]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

[宝典]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退两难之际:作者还得骑着病马前进:说明当时诗人已经失去自由:只能返回封地:没有其它选择:因此发出了“我思郁以纡”。

反应了当时统治者对骨肉同胞尚且能如此压迫:对广大人民的压榨和奴役就可想而知了。

曹植用“鸱枭”、“豺狼”“苍蝇”来比喻像灌均这类小人:它们窃据要津:混淆黑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进谗言:说坏话:使得亲人间都疏远了:那老百姓想抒发自己的志向就便更难了。

曹植一方面对这些小人进行斥骂:一方面也对曹丕相信谗言而倍感痛心~一方面描写自己无奈的穹境:一方面也为政治的黑暗感到沮丧。

曹植诗彰显其人格魅力。

《赠白马王彪》第六段曹植以豪言壮语和曹彪互相慰勉。

曹植清醒地知道“心悲动我神”:因而毅然“弃置莫复陈”:不能陷入忧伤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诗人抖擞精神振作起来: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和曹彪共勉。

面对“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洪涛”:“霖雨泥我途”:“我马玄以黄”的艰难前程:面对“鸱枭”:“豺狼”:“苍蝇”的诬陷:曹植仍然能以积极地心态面对这“去若朝露晞”的人生:其人格魅力真让我钦佩。

二、曹植风骨词采显其风韵王钟陵在其《中国中古诗歌史》的著作中指出;“从诗歌史的角度看:曹植诗的高度成就:正是他融汇了建安诗歌的两个源头;乐府民歌和汉末古诗:而又加以提高和升华的结果。

子建依凭于此:攀上了‘建安之杰’;《诗品》,那高高的艺术峰峦。

”《赠白马王彪》一诗:是继屈原《离骚》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首长篇抒情诗。

篇幅之长:结构之巧:感情之深都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罕见的。

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赠白马王彪》全诗气魄宏伟:结构严谨。

在序文和第一、五、六、七段里都反复渲染:由此构成全诗的悲剧气氛。

曹植巧用意境:诗中“欲济川无梁”:“中途绝无轨”:“欲还绝无溪”的“三无”:把作者走投无路:进退失据:悲愤交加的境遇和心情联结起来:并使文气贯通:前后勾连:全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曹植用典的诗歌

曹植用典的诗歌

曹植用典的诗歌洛神赋曹植〔两汉〕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对楚王一作:对楚王说)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穠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芙蕖一作:芙蓉)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曹植《赠白马王彪》原文译文赏析

曹植《赠白马王彪》原文译文赏析

曹植《赠白马王彪》原文|译文|赏析《赠白马王彪》是中国汉末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

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写曹植与白马王曹彪在回封地的途中被迫分离时的复杂心情,感情非常沉痛凄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赠白马王彪》原文魏晋:曹植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衡轭通:衡扼)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译文及注释译文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与我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节气。

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身死;到了七月,我与白马王返回封国。

后来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我二人在归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令我心中时常忧愤!因为诀别只在数日之间,我便用诗文自剖心事,与白马王离别于此,悲愤之下,作成此篇。

曹植词赋鉴赏

曹植词赋鉴赏

曹植词赋鉴赏《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賞析】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

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

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

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情诗》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本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今从《文选》。

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作者:杨杰学号:7010120155摘要:曹植字子建,曹丕胞弟,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死后谥思,故称陈思王。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曹植少有才华,好文学,深受曹操宠爱,曾几次要立他为太子,由于“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4]终于失宠。

曹丕称帝后,对他压抑迫害,屡次贬爵徒封。

曹睿继位,他多次上疏请求任用,终不可得,41岁抑郁而死去。

著有《曹子建集》。

曹植在他短短的四十年的人生中创作了90多首诗,60篇赋,还有120余篇章表书信等散文,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

沈德潜曾赞美曹植的诗歌“子建诗五色相宜,八音朗畅,史才而不预才,用博而不逞博。

”钟嵘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2]可见他的诗文创作成就之高。

同时曹植凭借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的才华,用其敏锐的才思写出一首首映照千古的诗歌。

无论是对文学遗产的继承,还是对后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是巨大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他的创作风格。

同时对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当时诗人的思想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曹植诗歌文学价值正文:曹植的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情调昂扬奋进,多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后期诗歌情调沉郁顿挫,多申诉他遭受压抑时的通亲用世感情。

前期诗歌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箜篌引》为代表。

曹植诗以五言诗名震诗坛,他的诗汲取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加以发展创造,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第一.强烈的个性化、抒情化。

曹植诗歌不论表现何种内容,都能在诗中看到诗人的独特形象和深厚感情。

例如《野田黄雀行》[1]中,诗人采用寓言寄托情志,幻想手握利剑挑破落网,救出自己的友人。

如“高数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节友何须多!”即使是描写景物,其中也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怀,这是曹植诗的一个鲜明特色。

第二.骨气奇高,凄凉慷慨。

古代诗人对曹植的评价

古代诗人对曹植的评价

古代诗人对曹植的评价
古代诗人对曹植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被誉为“建安之杰”,是建安时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以下是一些古代诗人对曹植的评价:
1.陈思王:这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对曹植的称谓,陈思王是他当时的封号。

谢灵运在《辩圣论》中赞誉曹植:“文章传今士,忠义皎古人。

抱此贞秀姿,眇然自伤麟。

”他认为曹植的才能和品德都无人能及,对其推崇备至。

2.子建:这是晋代诗人陆机对曹植的称呼。

陆机在《赠冯文罴》诗中称赞曹植:“子建辞采华,沉郁多深哀。

”他认为曹植的文采和才华都非常出色,对其赞誉不已。

3.仙才: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对曹植的评价。

他在《夜泊牛渚怀古》中说:“谢眺平生夸玄晖,曹植每言咏才思。

”他认为曹植的才华和气质都非常卓越,如同神仙一般。

4.八斗之才: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对曹植的评价。

他在《青玉案·元夕》中说:“八斗之才谁赋就,万篇诗书一囊收。

”他认为曹植的才华非常出众,可以与杜甫、李白等人相媲美。

总之,古代诗人对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认为他的才华和品德都非常出色,是建安时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七诵其五奢靡之观第八段赏析【清代】李雯七体赋骈体文

七诵其五奢靡之观第八段赏析【清代】李雯七体赋骈体文
• 李雯像云间派的其他成员一样,在诗歌理论上,基本接受了明朝“七子”的复 古主张。他的诗作中,有一部分作品模拟前人的痕迹非常严重,比如他的诗集 中有多达六卷的乐府诗,就其大体而言未脱“七子”习气。
作品赏析
• 李雯文采卓著。在艺术上,七古最足以显示李雯的才情,《醉月滩怀李白》、《大涤山行上黄石斋先 生》、《烧香曲》都是令人赞叹的佳作,既具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气势,又具李商隐诗歌缠绵婉转而浓 艳的色彩,同时又兼之“小李”诗浏亮的音调。近体诗于李雯笔下也别具一番风貌。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 编》中评价李雯的近体诗“极才情思致之妙。”他的五、七言诗也颇多佳作,如《感秋》:“晚花浓刺目, 病叶堕先霜。”《晚意》:“杂霞停瞑色,清吹入高桐。”《秋尽》中:“水薄平霞连画角,风高枯柳散城 乌。”这些描写景致的诗作都可以见出李雯观境体物的细微,以及其文笔的清丽俊爽。
• 酒文化盛行,自会催生出许多相关产业。在经济繁荣的盛唐,酒坊饭铺林立,而在这些酒家里,有不少 会雇佣美貌胡姬招揽客人,贺朝曾作诗《赠酒店胡姬》描绘了胡姬的多才多艺及当时酒肆的热闹。
• 起初胡姬只是被当作“礼物”进献唐朝,然当中原胡人越来越多后,胡姬便也不再少数。胡人行商开店 大多以酒为生,也就致使胡姬当垆卖酒的现象越来越多。许多士人都曾遇到过,岑参便写过“胡姬垆头 劝君酒”,后来胡姬就被用来泛指当垆卖酒的女子。而胡姬的出现也可证盛唐时期饮妓陪酒本就不在少 数,商家才会以此为噱头招揽顾客。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雯(1607—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少与陈子龙、宋 征舆齐名,合称“云间三子”。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清军入关时, 李雯正在京城,因而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充顺天 乡试同考官。顺治三年(1646年)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京途中染病,后不治 而亡。著有《蓼斋集》四十七卷、《蓼斋后集》五卷。

名都篇(曹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名都篇(曹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名都篇魏晋:曹植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标签讽刺、写人、乐府、叙事译文名都盛产艳丽的美女,洛阳更有风度翩翩的少年。

我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着的衣服奢华鲜艳。

斗鸡在东郊的道路上,赛马于长列的楸树间。

我骑马驰骋还不到半路,一双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于是立即弯起弩搭上了响箭,扬鞭策马追上了南山。

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

别的技巧还没有施展,又迎头射中空中的飞鸢。

观猎的行人齐声喝彩,旁边的射手为我赞叹。

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

细切了鲤鱼烹煮虾羹,爆炒甲鱼再烧烤熊掌。

呼朋引伴地前来入座,长长的筵席顷刻坐满。

蹴鞠和击壤忙个不停,身手敏捷,花样翻新。

太阳永远疾驰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盛宴后我们如云骤散,明天清晨再来此畅饮游玩!注释名都:著名的都会,如当时的临淄、邯郸等。

妖女:艳丽的女子,这里指倡伎。

京洛:指东京洛阳。

少年:指贵族纨绔子弟。

洛阳是东汉的国都、是贵族麕集之地,从东汉的乐府和文人诗中就常有写洛阳纨绔生活的作品了。

此篇中心是写少年,上句写妖女是为此句作陪衬。

被服:指衣著。

被,同披。

服,穿。

斗鸡:看两鸡相斗以为博戏,这是汉魏以来直到唐代盛行的一种习俗。

长楸间:指两旁种着高楸的大道。

楸,落叶乔木,也叫大樟。

捷:抽取。

南山:指洛阳之南山。

左挽右发:左手拉弓向右射去。

一般都用右手拉弓,这里故意用左手,以卖弄“巧伎”,与下文之“余巧未及展”相应。

一纵:一发。

两禽连:两禽同时被射中。

两禽,即指上文所说的双兔,古代对飞鸟和走兽都可以称禽,后来才分开,专以禽指飞鸟。

接:迎射对面飞来的东西。

曹植《杂诗七首其四》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曹植《杂诗七首其四》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曹植《杂诗七首·其四》原文及译文(含赏析)杂诗七首·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译文】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如桃花般娇艳,又如李花般清丽。

早晨她来到江的北岸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当时的人并不欣赏美丽的容颜,她还能为谁开口歌唱,为谁展示容颜呢?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人的青春盛颜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注释】南国:古代泛指江南一带。

容华:容貌。

湘沚:湘水中的小洲。

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

沚,水中小洲。

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

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

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俯仰:低头扬头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

久恃:久留,久待。

【鉴赏】萧统《文选》选录曹植《杂诗》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著名篇章。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

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有实现。

曹操死后,他因此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压抑,屡徙封地,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政治抱负。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二神,其游踪大致在沅、湘、长江一带,《湘夫人》篇中有“闻佳人兮召予”句,以佳人指湘夫人。

曹植《赠白马王彪》精品诗词解读

曹植《赠白马王彪》精品诗词解读

曹植《赠白马王彪》精品诗词解读赠白马王彪曹植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懤,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这首血泪交织的诗篇是曹植其后期诗代表作。

写作背景具见诗序:魏文帝黄初四年(223)五月,曹植和胞兄任城王曹彰、异母弟白马王曹彪一起进京城洛阳参加“迎气”的例会。

在京城期间,曹彰蹊跷地死了(据《世说新语》说是因为曹丕忌惮其骁勇而投毒的缘故)。

七月朝会完毕,曹植本与白马王曹彪顺路同行,中途(李善注题一作《于圈城作》)命下,遂为监国使者灌均制止,曹植敢怒而不敢言,遂在分手时写了这首诗,与彪赠别。

诗中抒发了身为亲王而实际遭受残酷的政治迫害,与兄弟死别生离的情况下的悲愤心情。

对于曹植的评价大全

对于曹植的评价大全

对于曹植的评价对于曹植的评价魏晋南北朝陈寿: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刘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钟嵘:其源出于国风。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颜延之:至于五言流靡,则刘祯、张华;四言侧密,则张衡、王粲。

若夫陈思王,可谓兼之矣。

沈约: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

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魏收:曹植信魏世之英,陆机则晋朝之秀,虽同时并列,分途争远。

隋唐王通:陈思王可谓达理者也。

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

房玄龄:逮乎当涂基命,文宗蔚起,三祖叶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独彼陈王,思风遒举,备乎典奥,悬诸日月。

骆宾王:①河朔词人,王、刘为称首;洛阳才子,潘、左为先觉。

若乃子建之牢笼群彦,士衡之籍甚当时,并文苑之羽仪,诗人之龟镜。

②文昌隐隐皇城里,由来奕奕多才子。

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李白: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杜甫:①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

②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③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崔佑甫:曹、刘之气奋以举,潘、陆之词缛而丽。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

两宋欧阳修:盖诗者,乐之苗裔与。

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张戒: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以文学角度诸葛亮改曹植的登台赋的启示

以文学角度诸葛亮改曹植的登台赋的启示

以文学角度诸葛亮改曹植的登台赋的启示曹植的《登台赋》中,有"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dìdōng帝东,虹的别称)"句。

但在《三国演义》中,孔明为智激周瑜,将其篡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背诵给周瑜听,周瑜果然被激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表示:"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著名的“赤壁之战”由此开展。

从文学角度来讲,改变了字也就改变了诗原有的意义,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在作诗或写作作品的时候,需要对字眼加以斟酌使用,减少错误的产生。

《过陈琳墓》阅读练习题

《过陈琳墓》阅读练习题

《过陈琳墓》阅读练习题第1篇:《过陈琳墓》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曹*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所建。

(1)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

”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4分)答:(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答:参考*:(1)“飘蓬”、“霸才无主独怜君”、“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

二人皆有盖世才华,陈琳曾不被重用,而作者一直怀才不遇。

(2)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

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

前句寄托诗人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了当代的不重人才;后句是对曹*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

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过陈琳墓》阅读及*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曹*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所建。

(1)结合全诗,品析颔联中“怜君”二字蕴含的意味。

(2分)(2)颈联有什么艺术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6分)参考*:(1)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赏识(1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若蓬与萍:浅析司马彪对曹植诗歌的继承
摘要:曹植诗歌影响深远,后世多有摹拟。

司马彪对曹植的五言诗在意象的选择与诗句的化用或套用上有明显继承,二者诗中皆选蓬与萍两种意象喻己飘荡无依的生活。

司马彪摹拟曹植诗歌之因在于二者相似的身份及个人境遇。

关键词:曹植诗歌司马彪继承蓬意象萍意象境遇
曹植诗歌成就蜚然,对后世诗歌深有沾溉,堪称诗坛宗主之一。

关于曹植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或言后人对曹植诗歌的继承,学界对此学术现象不断深入发掘,其学术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后世诗人个案对曹植诗歌继承的微观论述,二是曹植诗歌接受史的宏观梳理。

笔者于平日读诗偶有所得,发现在司马彪今存有限的诗歌中对曹植诗歌的继承痕迹明显,故不揣谫陋,野人献曝,撰小文呈之于学界,祈请方家指正。

司马彪(244?—306)①,字绍统,西晋皇族成员,高阳王司马睦长子,因好色薄行,睦与之断绝父子关系,后出继于司马懿弟司马敏门下。

房玄龄《晋书》载云:“初拜骑都尉。

泰始中,为秘书郎,转丞。

……后拜散骑侍郎。

”[1] (PP.2141-2142 )他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学者、军事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司马彪曾有文集四卷,惜不存于今。

就诗歌层面,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有五言诗八首,其中两首为残句。

一、意象的选择与诗句的化用
白云《元前曹植接受史》一文说道:“六朝时期涌现出大批摹拟曹植的作品,从题目、内容、文辞到意象不一而足,显示了曹植对当时文学的重要影响作用,从而确定了曹植典范作家的地位。

”[2] (P.2 )曹植的诗歌成就主要在五言诗方面,而司马彪今存诗歌均为五言,其对曹植的继承或接受主要体现在相同意象的选择与诗句的套用或者化用方面。

(一)蓬意象
司马彪《诗》云:
百草应节生,含气有深浅。

秋蓬独何辜,飘遥随风转。

长飙一飞薄,吹我之四远。

搔首望故株,邈然无由返。


其中“秋蓬独何辜,飘摇随风转。

长飙一飞薄,吹我之四远”四句无论意象的选择还是诗句的化用,均摹拟曹植诗歌而成。

曹植《吁嗟篇》(一作《瑟瑟歌》)即以“转蓬”起兴,开篇便云“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诗中更有“卒遇回风起,吹我之云间”句。

另有曹植《杂诗七首》(转蓬离本根)一诗亦云:“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之云中。


关于蓬这个意象,《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有载,年轻的鲁昭公丢掉王位后逃至齐国,齐景公问他何以沦落到如此地步,鲁昭公后悔自己疏远贤臣、亲近小人,并以秋蓬喻自己的处境,其云:“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偾而揭矣。

”[3] (PP.338-339 )《说苑》亦载鲁哀公言曰:“是犹秋蓬恶于本根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4] (P.294 )总言之,随风飘转的蓬往往就是茫然无依的象征。

(二)萍意象
司马彪诗中还有残句“泛泛江汉萍,飘荡永无根”,而曹植《浮萍篇》亦云“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都是以浮萍喻个人境遇,表达一种失根的无奈与悲苦。

诗文中的蓬与萍往往代表那种飘荡不定的生活,似乎失去了生活的寄托与本根。

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言:“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 [5] (PP.398-399 )萍飘蓬转随后更是作为一个固定的成语来表达那种难觅归属感的生活状态。

(三)其他
除去以上二处,司马彪对曹植诗歌亦有不少摹拟之迹,如《诗》“玉出阆风侧,珠生南海滨”与曹植《杂诗》“美玉生盘石,宝剑出龙渊”,《诗》“秋节良可悲,百华咸萎落”与曹植《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均句式相近。

再者,司马彪《赠山涛诗》(其一)有“中夜不能寐,抚剑起踟蹰”两句,其实这两句自前人诗歌化用而来,如《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云“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阮籍《咏怀诗》(其一)开篇便云“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曹植《弃妇诗》亦有“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

抚节弹鸣筝,慷慨有余音。

要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八句。

钟嵘《诗品》言古诗与曹植诗歌皆源出于《国风》[6] (P.91,P.117 ),而阮籍诗歌源出于陈思,早在《周南·关雎》即有“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形象描写,司马彪对于夜不能寐形象的塑造可谓渊源有自。

二、失志公子的宣泄
但是,司马彪为何偏偏摹拟曹植的诗歌呢?这需要从二人的身份及其人生遭遇说起。

曹植的身份自不待多言,前半生享受着贵公子的荣华富贵,深受曹操喜爱与赏识,然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在与曹丕争夺太子之位时败下阵来,在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从此曹植的人生境遇在曹丕与曹叡父子的先后限制和打压下每况愈下。

所以在他后期诗歌当中,更多抒发着高压恐怖下愤懑、哀怨而又无奈的感情。

司马氏家族在魏末已经鼎盛一时,司马彪亦曾担任骑都尉一职,职掌为监羽
林骑。

参以《赠山涛诗》其一为干谒诗,赠诗于山涛以求仕③,由此可以发现司马彪亦有仕途失志之时。

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西晋泰始初正好是司马彪的仕历空白期。

按照常理,一个家族登上最高统治地位,其家族成员必定加官晋爵,然作为皇族成员之一的司马彪却要向一个大臣赠诗求仕,心中的无助与憋屈昭然若揭。

司马彪西晋初年未仕,笔者推测与其个人好色薄行的德行不无关系,因为司马氏家族尊奉礼教,注重个体品行修养,司马彪因为家不容致为国所弃。

综上对比曹植与司马彪二人的身世及人生境遇,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曹植的失意更为持久、彻底。

无尽的苦闷与憋屈唯有付诸笔端,在诗行中宣泄着命若蓬与萍般随风飘荡、茫然无依的心绪。

在曹植接受史上,曹植那种失志后的苦闷或许只有司马彪这样的贵公子方能完全领会,浮萍与转蓬是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风起的时刻早已注定了他们的飘荡与失根。

在蓬与萍等意象的支撑下,司马彪的诗歌与曹植后期诗歌一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苦闷、失志的贵公子形象。

注释:
①《晋书·司马彪传》云:“惠帝末年卒,年六十余”,惠帝末年为公元306年,然依“年六十余”之说,据一般表达习惯当不超过年六十三,故将司马彪生年姑系于公元244年左右(魏齐王曹芳正始五年)。

②文中诗歌皆录自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③关于此诗的主题与作时,学界看法不一。

笔者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认为其为干谒诗不假,然作时当为泰始初初求仕时,而非陆侃如先生所言太康二年为迁官而求于山涛。

就此拟作专文论析,此不多赘。

另,囿于篇幅,不录其诗。

参考文献:
[1]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白云.元前曹植接受史[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5.
[3]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刘向.赵善诒疏证.说苑疏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5]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钟嵘.曹旭集注.诗品集注(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