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合集下载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阿基米德原理》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容器、乒乓球(或木块)、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四、阿基米德原理(二)新课教学(1)板书:1.认识浮力,演示图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你是怎样知道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开始可能会以在水中上浮或漂浮的物体为主举例,逐步地会有学生意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注:在这里,第2问的提出一是增加学生对第1问的思考深度,二是为后面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做好铺垫;对学生举出的不恰当的例子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样知道它是否受到了浮力?(注: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的各种方法的特点,认识到用弹簧测力计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有独到的好处)浮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你认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浮力?(注:在学生充分讨论、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在物理上就叫做浮力。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求出浮力的大小。

在我们举过的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一般会想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

](注: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引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进行比较,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2)板书:2.探究浮力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3.问题引导:I will pose questions throughout the lesson,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apply their knowledge. For example, I may ask, "Why does an ice cube float in water, but sink in saltwater?" This will prompt students to consider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buoyancy and apply the principles they have learned.
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在学习了液体压强、重力、质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习障碍
Before learning this lesson, students should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fluid mechanics, including the concepts of pressure and force. They should also be proficient in conducting experiments and interpreting data. Potential obstacles may includ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buoyancy, applying the Archimedes' principle formula, and connect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real-life situations. Some students may also struggle with the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the lesson, such as understanding and solving buoyancy-related equations.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

0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与实例
生活中的实例
游泳
阿基米德原理在游泳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浮力原理,人们可以 轻松地浮在水面上,而不会沉下去。
船只
船只之所以能够在水上漂浮,也是因为阿基米德原理。船只的底部 通常设计成空心的,以增加浮力,使船只能够保持在水面上。
气球
气球也是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应用实例。气球内部的气体比空气轻, 因此能够使气球浮在空中。
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 基础理论之一,对后世科学和技术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的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工 程、建筑和军事领域,如罗马帝国的 建筑师使用该原理建造了大型水上建 筑。
科学重要性
理论意义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力学的基本 原理之一,揭示了物体在流体中 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所
详细描述
阿基米德原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它适用于 所有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这个原理说明,当一个物体完 全或部分地浸入流体中时,它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 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力。
原理的数学表达
总结词
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_{浮} = rho_{液}gV_{排}。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全面评 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 情况。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 评价,促进其自我反思和相互
学习。
05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育启示
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强调了观察 、推理和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这启示我们在科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10.2阿基米德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10.2阿基米德原理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2.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4.讲授法:在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处,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介绍浮力的概念、方向,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力;
2.其次,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3.然后,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适用范围,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理。
2.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讨论问题,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堂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心得。
板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关键信息。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范文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范文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范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其次,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缘由。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讨论是在学校自然课和生活阅历中已经熟识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学问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学问来绽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讨论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学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讨论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试验操作力量、分析概括力量以及演绎推理力量等。

还要培育同学探究求真知的精神,对同学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亲密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缘由的讨论,需要综合应用旧学问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力量要求提高了。

而学校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详细、形象的思维来获得学问。

因此这两个学问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育同学的多种力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养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同学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同学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肯定的探究讨论问题的力量。

浮力现象是同学在生活中比较熟识的,也是他们简单发生爱好的现象。

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同学对物理的爱好,充分发挥演示试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奇怪、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学校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乐观引导同学应用已把握的基础学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进展抽象思维力量。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熟悉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同学理解和把握。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第一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

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二、学情分析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一节课是第九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

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说教法这一节课以启发性教学、讨论法、交流学习法、实验法,归纳法为主,并使用多媒体等工具辅助教学。

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三、说学法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例如: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

同时,他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认识浮力》,掌握了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在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也能接受和完成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同时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

2、探究浮力的大小(1)猜想通过实验并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通过此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并提出对浮力与排开液体关系的猜想。

活动三:自制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实验需求,自制或改装实验器材,如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等。

通过此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活动四:进行实验探究利用自制的实验器材和普通弹簧,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并得出定量关系。

活动五: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此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活动六: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心得。

通过此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七、实验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系。

我们引导学生使用G排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并提出了猜想: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活动三,讨论如何测量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以及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利用生活物品来设计一个创新实验,并提出了引导性问题。

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巡视,我们最终选择了最佳方案并确定了实验步骤。

最后,我们进行了活动五,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仅让学生研究了浮力的相关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利用生活用品设计物理实验的兴趣,进而激发了他们研究物理的兴趣。

在本次实验中,学生们根据师生共同讨论的结果,组装了溢水杯、带钩的小桶、安装弹簧和挂钩等。

随后,学生们自己进行了实验操作,而我们则在旁边巡视,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小问题。

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我们引导他们分析现象,发现弹簧缩短的长度等于弹簧再次伸长的长度,并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一、课程背景《阿基米德原理》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主题,分为四个部分来展开。

首先,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其次,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及其重要性;然后,将简要讨论阿基米德原理与浮力的关系;最后,将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是指任何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

简而言之,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部分受到上浮的力,这个力的大小等于被浸没的液体重量的大小。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a. 浸没物体的推力当一个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将对该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这个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浸没的液体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将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除的液体的重量。

b. 物体受力平衡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物体自身的重力形成一个力的平衡。

如果物体的重量大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物体将沉入液体中;如果物体的重量小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物体将浮出液体。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 实际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船舶的浮力与排水量:船舶的浮力和排水量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船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足以支撑船体的重量,从而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飞机和热气球的浮力:类似于阿基米德原理,飞机和热气球的原理也与浮力相关。

飞机通过翼面的上升力产生浮力,而热气球则利用热气的浮力来升空。

2. 重要性阿基米德原理是物体浮力的基本原理之一,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物体在液体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液体中以及浮力的起因。

此外,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还帮助我们解释一些现象,如船舶的浮力、飞机和热气球的浮力等。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1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认识,教材分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水中两种情况从实验得出原理,并且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加深同学们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可以让这些同学描述其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使其明确他在走向深水区过程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增大,从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浮力在这种情况下与深度无关,纠正学生由于亲身体验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配合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最终总结结论并归纳实验定律。

之后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难点: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教具: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个,小桶一个、物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幻灯片。

教学策略:一、设计思路: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两个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演示完毕得出结论之后,进一步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边归纳。

教学流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2、我们现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作答)二、引入新课:教师: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两种方法来求物体受到的浮力,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方法来求浮力,以解决前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023年最新的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5篇

2023年最新的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5篇

2023年最新的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5篇1.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整个过程。

2.学习从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形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优良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和“浮力大小等于什么”难点:设计实验,解决问题3、教具媒体:教师用:电脑,视频展示台,屏幕,高约30cm,直径约10cm的大圆柱型容器,饮料瓶,橡皮泥,水,水槽,大烧杯学生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槽,水,小桶,铝块,铜块(两金属块体积相同),石块,橡皮泥,螺母,塑料小跳棋子,黄豆粒4、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实验:将易拉罐按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感受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关系.点拨: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排开液体的体积回顾: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启发: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猜想:浮力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师生思考:浮力与排开的液体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表述浮力的大小?逻辑推理如下: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质量越大——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浮力越大.猜想结论: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探究实验: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的定量关系.实验数据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总结归纳: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F浮=G排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F浮= G排= m排g= ρ液 gV排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2. F浮=ρ液 gV排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3. F浮=ρ液 gV排表明浮力大小只和ρ液、V排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对原理的理解:(1)物体“浸在液体里”包括“全部浸入(即浸没)”和“部分浸入”两种情况.word/media/image9.gifword/media/image10.gifword/media/image11.gifword/media/image12.gifword/media/image13.gifword/media/image14.gif不论物体是浸没还是部分浸入在液体里都受到浮力.对于同一物体而言,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部分浸入时受到的浮力小,而且浸入的体积越小,所受的浮力也越小.(2)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A.浸没时:V排=V浸=V物,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液=ρ液gV排=ρ液gV浸=ρ液gV物B.部分浸入时: V排=V浸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2)授课内容:《阿基米德原理》一、对教材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是沪科版必修教材第九单元第二个课题。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什么状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力量目标:能用已把握的学问,依据试验目的,设计、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目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同学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缘由;设计试验,归纳出试验定律。

三、教具: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同学用: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六、课型:试验探究课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叙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同学猜想假设,同学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试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

普通弹簧、水、物块、升降平台。

三、实验创新要点首先,是贴近生活,就地取材。

我用普通弹簧替代了测力计,改装了铁架台、自制了溢水杯等实验器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进行物理小实验。

其次,定量关系的得出过程也与原教材实验不同。

不用具体的数据支撑,而是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普通的一根弹簧虽然不能读数,但可以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弹簧缩短再变长的过程,并引导思考弹簧的长度变化正好反应了物块(包括小桶)的受力变化。

这就是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完美应用。

四、实验设计思路五、实验教学目标基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优化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讨能力:从经典实验中提取精华,完成对创新实验的设计、进行、评估的完整流程。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研究了称重法测浮力等相关实验,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

在从XXX的灵感引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或改装实验室器材,设计实验、举行实验探讨,介绍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终究得出定量干系。

七、实验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通过以下六个活动展开,我将重点阐述活动四和活动五:举动一:创设情景由教材中XXX的灵感引入课题。

首先给学生讲述XXX鉴定王冠的故事,直接引入新课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活动,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二:感受浮力,提出猜想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越吃力,学生自己感受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干系?通过此举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的大小大概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一定的干系。

在此引导学生,浮力是一个力,它与排开的液体如果在数量上有干系,那么我们应该用一个相同的物理量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那么我们用G排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2)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瓶子浸入烧杯中会有水溢出? ②溢出水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引导猜想 m= ρ v G=mg F浮与G排存在某种联系
(4)设计实验方案 ①怎样测浮力大小及排开液体的重力? ②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③如何设计记录表格? ④实验的步骤有哪些?……
(5)进行实验 (6)得出结论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二、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1)说学情:
(2)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 学法:分析法和讨论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复习 环节二:导入新课 环节三:授课 (1)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物体浸入的体积 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 受浮力也就越大
(7)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说明 ①推导公式: F浮=G排=m排g=ρ 液gV排 ②强调统一单位 ③该公式同样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
环节四:课堂练习 环节五:课堂反馈 ①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什 么关系? 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分别是 什么?
四、板书设计:
第十章 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测量浮力的方法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 学生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浮力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交 流与合作精神 ②通过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史,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是在研究什么是浮力,以及运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得出的实验定律,它又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深化.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很大作用.因此,它是初中物理教材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阿基米德原理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难点是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有关浮力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初步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有关简单的浮力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发现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用实验让学生定性的感知F浮与V排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浸在水里与浸在其它液体里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用实验让学生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程序教学法、演示法和谈话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定量知道浮力的大小只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采用程序教学法;演示课本图12-4实验,做到步步清,突出重点.
3.练习、讨论法相结合. 在理解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中,让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搬硬套,随时启发学生发现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的原因,排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突破难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运用“称重法”测浮力?
2.新课导入:
学生实验:用干电池、细线、烧杯、水、弹簧秤进行实验.
要求:让干电池缓慢地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发现干电池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与学生一起分析,引导发现: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密切关系.下面通过演示实验来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
3.进行新课: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知道浮力的大小、物体排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浮力的大小用称重法得出.
水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溢水等方法测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实验室用来将被物体排开的水取出的仪器——溢杯,并演示收集溢杯中溢出的水.
启发:溢出的水在小烧杯中,如何知道溢出水的水重呢,必须先要知道小烧杯的重,所以要先测出小烧杯的重.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并板书:
实验步骤:
①将水注入溢杯中.
②用弹簧秤测出石块的重G.
③用弹簧秤测出空杯重G杯,并把小烧杯按课本图12-4(b)那
样放置.
④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
⑤待溢杯中的水不再往外淌时,用弹簧秤测出小烧杯和水的总
重G总.
⑥计算出F浮和G排.
(2)演示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做到步步清.将实验数据填到小黑板上对应的空格中.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并板书:F浮=G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