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课件(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一 说教材
活动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阿基米德鉴定王冠 二 说学情
三 说教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五 说实验创新
作用:通过此活动,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
活动二:感受浮力,提出猜想 二 说学情
三 说教法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 往下按,越吃力,感受浮力 四 说教学过程 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五 说实验创新
一 说教材
一 说教材
活动五: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二 说学情 主要器材:
普通弹簧、水、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 三 说教法 物块
四 说教学过程 五 说实验创新 六 说教学反思
器材 组装 图片:
四 说教学过程
活动五: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引导分析现象:弹簧缩短的长度等于弹簧 再次伸长的长度。
五 说实验创新 六 说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 三 说教法 学生分组实验、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四 说教学过程 五 说实验创新 六 说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
活动一:创设情景 二 说学情 活动二:感受浮力 三 说教法 活动三:初步设计 四 说教学过程 活动四:创新设计 五 说实验创新 活动五:进行实验 六 说教学反思 活动六:课堂小结
阿基米德原理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
说课 内容
三 说教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五 说实验创新 六 说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 优点 三 说教法 缺点
四 说教学过程 逻辑关系, 审美疲劳, 五 说实验创新
易得结论。 需要创新。 六 说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
物理观念
能优化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并得出定量的结论。
作用: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 六 说教学反思 的液体的多少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说课稿简介本说课稿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原理和实际应用。
一、知识目标1.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浮力和物体浸没的解释;3. 能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二、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公式的准确理解;2. 能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与浮力和物体浸没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和示意图,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实验器材;2. 学生:纸和笔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浸泡的物体,激发学生对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如为什么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等。
2. 探究 (15分钟)通过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规律。
3. 理论解释 (10分钟)在学生完成实验后,给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定义和公式。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与浮力和物体浸没的关系。
4. 拓展应用 (15分钟)提供一些与阿基米德原理有关的应用场景,如沉船抢救、船舶设计等。
鼓励学生就这些应用场景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实践操作 (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操作,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们可以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观察浸没的情况,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
6. 总结 (5分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总结出一些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和应用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原理和实际应用。
九年级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九年级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方法;- 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体浮沉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验证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体浮沉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游泳圈浮在水中时,为什么会浮起来?请学生积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回答。
2. 理论讲解2.1 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 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时,物体将保持浮起状态。
- 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浮起;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时,物体沉没。
2.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范围-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设计、潜艇浮沉控制、飞机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装置演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际生活中的浮沉问题是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的。
5. 练与巩固安排一些练题,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留下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实验验证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体浮沉问题的部分还有些困难。
下次教学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10.2阿基米德原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2.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4.讲授法:在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处,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介绍浮力的概念、方向,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力;
2.其次,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3.然后,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适用范围,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理。
2.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讨论问题,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堂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心得。
板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关键信息。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范文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范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其次,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缘由。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讨论是在学校自然课和生活阅历中已经熟识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学问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学问来绽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讨论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学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讨论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试验操作力量、分析概括力量以及演绎推理力量等。
还要培育同学探究求真知的精神,对同学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亲密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缘由的讨论,需要综合应用旧学问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力量要求提高了。
而学校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详细、形象的思维来获得学问。
因此这两个学问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育同学的多种力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养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同学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同学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肯定的探究讨论问题的力量。
浮力现象是同学在生活中比较熟识的,也是他们简单发生爱好的现象。
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同学对物理的爱好,充分发挥演示试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奇怪、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学校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乐观引导同学应用已把握的基础学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进展抽象思维力量。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熟悉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同学理解和把握。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第一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
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二、学情分析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
说课稿(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达昌中学娄俊明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课内容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七章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章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大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建立在“密度”、“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等基础上,是力学知识的大综合,所以本章内容很重要。
学生有较大学习困难。
第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又是本章的核心,对全章内容的顺利展开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师生应共同设计好两个重要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出物理规律。
一方面降低浮力知识点的难度;另一方面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从而使学生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也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标1)通过边学边实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并用实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探索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和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通过边学边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点、难点(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说教法本课以实验教学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方法和过程的全面综合,通过创设一系列物理情境,在教师点拨、指引下,让学生在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加强对原理的理解,从而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说学法学生学习采用按要求分组实验——科学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发现规律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问题时,首先在实验中感受浮力的存在,并通过定量的测量,来归纳出浮力的概念和测浮力的方法:称重法,然后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作定性分析,结合曹冲称象的启示,引导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的关系,经过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加以论证,在实验中发现阿基米德原理,从而使学生真正重视过程的研究,从中发现物理规律,而不是死记硬背。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
2024年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5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一节课是第九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
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说教法这一节课以启发性教学、讨论法、交流学习法、实验法,归纳法为主,并使用多媒体等工具辅助教学。
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三、说学法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例如: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
同时,他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认识浮力》,掌握了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在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也能接受和完成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同时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
2、探究浮力的大小(1)猜想通过实验并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通过此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并提出对浮力与排开液体关系的猜想。
活动三:自制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实验需求,自制或改装实验器材,如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等。
通过此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活动四:进行实验探究利用自制的实验器材和普通弹簧,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并得出定量关系。
活动五: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此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活动六: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心得。
通过此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七、实验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系。
我们引导学生使用G排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并提出了猜想: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活动三,讨论如何测量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以及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利用生活物品来设计一个创新实验,并提出了引导性问题。
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巡视,我们最终选择了最佳方案并确定了实验步骤。
最后,我们进行了活动五,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仅让学生研究了浮力的相关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利用生活用品设计物理实验的兴趣,进而激发了他们研究物理的兴趣。
在本次实验中,学生们根据师生共同讨论的结果,组装了溢水杯、带钩的小桶、安装弹簧和挂钩等。
随后,学生们自己进行了实验操作,而我们则在旁边巡视,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小问题。
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我们引导他们分析现象,发现弹簧缩短的长度等于弹簧再次伸长的长度,并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通用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1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认识,教材分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水中两种情况从实验得出原理,并且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加深同学们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可以让这些同学描述其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使其明确他在走向深水区过程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增大,从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浮力在这种情况下与深度无关,纠正学生由于亲身体验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配合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最终总结结论并归纳实验定律。
之后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难点: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教具: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个,小桶一个、物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幻灯片。
教学策略:一、设计思路: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两个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演示完毕得出结论之后,进一步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边归纳。
教学流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2、我们现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作答)二、引入新课:教师: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两种方法来求物体受到的浮力,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方法来求浮力,以解决前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
普通弹簧、水、物块、升降平台。
三、实验创新要点首先,是贴近生活,就地取材。
我用普通弹簧替代了测力计,改装了铁架台、自制了溢水杯等实验器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进行物理小实验。
其次,定量关系的得出过程也与原教材实验不同。
不用具体的数据支撑,而是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普通的一根弹簧虽然不能读数,但可以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弹簧缩短再变长的过程,并引导思考弹簧的长度变化正好反应了物块(包括小桶)的受力变化。
这就是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完美应用。
四、实验设计思路五、实验教学目标基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优化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讨能力:从经典实验中提取精华,完成对创新实验的设计、进行、评估的完整流程。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研究了称重法测浮力等相关实验,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
在从XXX的灵感引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或改装实验室器材,设计实验、举行实验探讨,介绍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终究得出定量干系。
七、实验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通过以下六个活动展开,我将重点阐述活动四和活动五:举动一:创设情景由教材中XXX的灵感引入课题。
首先给学生讲述XXX鉴定王冠的故事,直接引入新课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活动,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二:感受浮力,提出猜想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越吃力,学生自己感受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干系?通过此举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的大小大概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一定的干系。
在此引导学生,浮力是一个力,它与排开的液体如果在数量上有干系,那么我们应该用一个相同的物理量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那么我们用G排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
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一、说《课标》
《课标》指出“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并在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注重科学探究。
”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类似的探究过程。
围绕《课标》的要求,《2019初中毕业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运用浮力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因此,我们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为了突破重点,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二、说教学过程
(1)演示实验:缓慢将塑料瓶按进装满红墨水的容器中。
塑料瓶所受浮力逐渐增大的同时,排开的液体越来越多,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也逐渐增大。
感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存在关系。
(2)微视频介绍溢水杯:溢水杯的使用是实验的关键,利用身边同学录制的微视频介绍溢水杯的使用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溢水
杯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同时,收集排开的液体。
为
学生自主设计出实验步骤做有效的引导。
(3)点播学生设计,明确实验步骤:通过对学生设计的步骤进行点播,让学生明确所测数据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实验过程,设计出数据表格。
(4)分析论证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改进实验:分别设计了两种改进实验,拓展学生思维,强化理解。
三、说及时练习
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了2道原创题,巩固本节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说课稿一. 教学目标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2. 掌握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理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公式;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而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释一个放在水中会上浮的石头。
提醒学生有关浮力的概念,并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步骤二: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0分钟)1. 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是指当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或气体中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公式:浮力(F)等于物体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步骤三:实例演示(10分钟)选择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例,如一个放在水中的物体。
引导学生计算该物体所受的浮力,并结合实际情境,解释为什么物体会上浮。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物体,讨论如何计算该物体所受的浮力,并讨论该物体在水中的行为。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和分析。
步骤五:实践操作(15分钟)让学生在实验室或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物体,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所受的浮力。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对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公式,以及如何通过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理问题。
四.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作业或小测验检测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只的浮力计算、气球的飘浮原理等。
可以组织相关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六. 参考资料1. 《物理教学指南》,作者不详2.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王明等著。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阿基米德原理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阿基米德原理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习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3、能应用公式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强交流和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对科学探索。
3、教材的重难点(一)、教学的重点:1、会测量浮力的大小.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二、学情分析“浮力”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特别是密度的,密度上学期已学,同学都忘了吧,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三、教法和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实验用具:清水、石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弹簧测力计、烧杯、溢水杯、接水杯等四、课堂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位科学家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他的成就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此互动环节,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二、温古而知新,通过复习,引出新知识。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阿基米德原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浮力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它是浮力知识的核心,既是对前面所学浮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测量浮力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
但是,对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学生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理论推导方面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2)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浮力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阿基米德原理》的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实践导向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以及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解释浮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包括小船、小球、液体等);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实验一:小船浮力实验。
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小船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并记录下来。
3. 实验二:小球浮力实验。
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小球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并记录下来。
4.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孩子们思考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6. 实践应用:让孩子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解释浮力现象。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实验等方式,深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我希望这节《阿基米德原理》的课程,能够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
普通弹簧、水、物块、升降平台。
三、实验创新要点
首先,是贴近生活,就地取材。
我用普通弹簧替代了测力计,改装了铁架台、自制了溢水杯等实验器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进行物理小实验。
其次,定量关系的得出过程也与原教材实验不同。
不用具体的数据支撑,而是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普通的一根弹簧虽然不能读数,但可以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弹簧缩短再变长的过程,并引导思考弹簧的长度变化正好反应了物块(包括小桶)的受力变化。
这就是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完美应用。
四、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创新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2012年天津中考的第21题。
该题独特的设计思路在于没有用弹簧测力计这一主要器材对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进行直接的测量,而是采用了将排开的水再倒入系统中,从而对比弹簧的长度变化来得出结论。
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我又采用了通过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得益于2012年重庆中考第18题的提醒。
整个设计及探究过程正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体现。
五、实验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优化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从经典实验中提取精华,完成对创新实验的设计、进行、评估的完整流程。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
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测浮力等相关实验,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
在从阿基米德的灵感引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或改装实验室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介绍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最终得出定量关系。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通过以下六个活动展开,我将重点阐述活动四和活动五:
活动一:创设情景
由教材中阿基米德的灵感引入课题。
首先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直接引入新课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活动,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感受浮力,提出猜想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越吃力,学生自己感受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
在此引导学生,浮力是一个力,它与排开的液体如果在数量上有关系,那么我们应该用一个相同的物理量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那么我们用G排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
提出猜想: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活动三:初步设计,解决问题
根据活动2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一)怎样测量浮力大小?
(二)怎样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
(三)你的设计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在已经学习了上一节《浮力》的基础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
这时给学生提出:物理实验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今天我们不走寻常路,不利用实验室的主要器材也能完成这个实验。
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在此刻迅速抓住学生兴趣的激发点。
活动四、创新设计、经典再现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把利用生活物品设计一个创新实验这么开放性的问题抛给他们,他们的思维可能会很混乱,不知所措。
这时我简单的帮他们把脑袋里混乱的思维进行整理,然后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到一定程度时,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
(一)弹簧测力计的核心元件是什么?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物品?
因为前面学习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这时有学生能够回答是弹簧或橡皮筋。
老师继续引导提问:
(二)普通弹簧虽然不能读数,但能否比较比较力的大小?
(三)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悬挂其弹簧的长度怎么变化?
(四)怎么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把其重力和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比较?弹簧下的小桶有什么作用?
(五)给学生介绍升降平台,提出问题:合理的利用升降平台对本实验有何帮助?怎么使用使用升降平台?
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充分的讨论,让同学们形成书面的设计方案,老师巡视,寻找最佳方案。
这时我会采用手机投屏软件airplayer将同学们设计的较好的方案拍照投放到电子白板上。
师生再一起讨论,选择实验器材和确定实验步骤。
接着就可以进行活动五进行实验了。
通过此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用品设计物理实验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活动五: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由学生自己根据师生共同的讨论,组装溢水杯、带钩的小桶、安装弹簧、挂钩等。
之
后放开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旁边巡视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小问题。
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引导他们分析现象:弹簧缩短的长度等于弹簧再次伸长的长度。
引导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通过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培养他们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活动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八、实验效果评价
(一)学习兴趣的提升: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经典课程,本次实验改进、创新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避免了教学过程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希望能从此改变很多学生靠机械的记忆和肤浅的感性认识学习物理的不良习惯!同时通过自制溢水杯、改装铁架台、利用普通弹簧,能激发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资源。
(二)对于老师的提升:老师们关注中高考,决不能只是让学生做中、高考题。
从考题中去寻找实验资源用于教学,将考题以新的形式带入课堂也我们开发试验教学资源的一个思路。